音乐剧演唱风格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音乐剧《猫》音乐剧《猫》的地位《猫》是当今世界音乐剧中最成功的作品,1981 年5 月11 日首演于新伦敦剧院,连续演出至2002 年5 月11 日在它21 岁生日时,在同一个剧场落幕。
是伦敦和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1983 年获得最佳音乐剧奖等7 项托尼奖.。
剧中一曲《回忆》(Memory ),已经成为音乐剧音乐经典。
2003 年音乐剧《猫》北京人民大会堂和上海大剧院的舞台,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效应。
那么为何音乐剧《猫》如此震憾人心,所向披靡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走进百老汇,领略猫的魅力。
音乐剧《猫》剧情介绍(戏剧元素)《猫》的故事很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我们知道猫有九条命,升天以后可以再次获得新生。
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尽情表现,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
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
“魅力猫”,是全剧最重要的角色。
她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经变成一只蓬头垢面、丑陋无比的老猫了。
猫儿们不愿接受这个背叛猫族的流浪者,整个猫族对她非常敌视。
她以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的深深同情和怜悯。
Old Deuteronomy 老杜特洛内米----- 领袖猫"领袖猫"是猫族的首领,他的年纪很大,而且饱读诗书,充满智慧和经验。
在整个部落里,他德高望重,最受尊敬和爱戴。
平时他很少出现在猫族中,日常事务都由年轻的"英雄猫"来处理。
但是在一年一度的舞会上,领袖猫是一定会来的,因为只有他才有资格挑选获得重生的猫儿。
Victoria 维克多利亚--- 纯白猫纯白猫的纯白毛色反映了她的天真和单纯,她的纯朴本能促使她乐于帮助弱者。
她羞怯地向欲回归猫族的"魅力猫"伸手,却遭到其它猫儿的阻止。
音乐剧《歌剧魅影》经典唱段《Thinkof Me》的演唱分析【摘要】:音乐剧《歌剧魅影》中克里斯蒂的咏叹调《Think of me》在整部歌剧中出现了三遍,在剧中起到了一定的架桥作用,在剧中人物的成功塑造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因此,本文着重研究《歌剧魅影》中经典唱段《Think of me》的创作概述、旋律特点、演唱特征和意见还有情感表达。
【关键词】:《歌剧魅影》;《Think of Me》;演唱技术一、音乐剧《歌剧魅影》的创作概述韦伯于1948年出生于英国伦敦。
《歌剧魅影》是改编自一部同名的法国通俗小说,讲述了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发生的神秘而鼓舞人心的爱情悲剧。
该作品的成功体现在它将时下最具流行的音乐元素和古典时期的美声元素相结合,而这部剧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剧中剧,将歌剧与音乐剧融合在了一起,让观众能够更加喜爱更加能够接受。
因此,《歌剧魅影》无疑是音乐剧中当之无愧的一把手,同样也是音乐史上一部非常了不起的巨著,也是众多热门音乐剧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部作品。
二、《Think of me》的音乐特点及演唱建议(一)歌曲结构这部歌曲的曲式结构布局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布局。
而这首曲子是由四个乐段组成,并且乐段之间都彼此独立。
这部作品在演唱部分的最开始为4/4拍,调性为D大调,旋律节奏非常舒缓、流畅,并且还带了一丝丝伤感之情。
在第二段开始后《Think of me》的调性从D大调转向降E大调,而且还从排演的场景转向了正式表演的华丽舞台。
在歌曲最后的结尾部分,有一段加花的乐段,是利用了美声唱法中的花腔,整首曲子在花腔的高潮中结束。
曲式结构图如下:||:A BA’:||a (1-8) a’(9-16) b(17-20) b’(21-24) a (25-32) a’(33-41)8 8 44 8 8调性:D bED(二)演唱特征这首曲目在旋律的编配上采用了古典的和声作曲的手法,并且歌曲的低音部分是由钢琴的分解和弦伴奏,伴奏织体衬托了整首歌曲不同的情感氛围,在第二段调性的转换也使得音乐拥有了更多的感染力,且旋律的跨度大,在歌曲的结尾部分由于加花,使得音程跨度达到了两个八度。
音乐剧《猫》中的音乐赏析音乐剧《猫》被誉为当代四大经典音乐剧之一,故事通俗易懂但戏剧结构逻辑严密,多元化的音乐风格作为多层次的线索,在给观众带去审美感受的同时增强全剧的逻辑性。
本文通过对它歌词、歌曲创作与声乐表演等声乐审美特征方面进行赏析。
一、音乐剧《猫》简介本剧以杰里科猫们一年一度的月圆之夜升天大会为故事背景, 讲述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 聚集在垃圾场内, 等待着百岁高龄的首领老杜特洛诺米的到来。
它们尽情地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希望能够被选中升入天堂后重获新生。
一直厌倦猫族生活到外面闯荡的“魅力猫”格瑞泽贝拉也来到了聚会中, 她此时已尝尽了世态炎凉, 失去了当年光彩照人的容颜, 而且变得蓬头垢面、无比邋遢, 她渴望重新回归到猫族中, 但猫儿们不愿接受这只背叛猫族的流浪者, 对她非常敌视。
最终,她以一曲《回忆》追忆往事, 平息了所有猫们对她的敌意, 唤起了对她的深深同情和怜悯。
也因这曲《回忆》她被选为上天堂重获新生的幸运猫。
此剧是以简单的戏剧结构来承载舞蹈、音乐及舞美等元素来展现百老汇式的音乐剧。
在整体音乐展现上它沿用以节奏多变的爵士音乐风格来贯穿全剧, 再配以多种元素的电子音乐作为辅助勾勒, 描绘出一台梦幻般的音乐诗剧。
整部音乐剧的乐曲尤其非常优美动人, 除去欢快的爵士型音乐, 还有激烈的摇滚、幽怨的布鲁斯以及高贵典雅且带古典风味的古典流行乐, 在将近三小时的演出中, 共容纳了二十三首独创乐曲, 随着剧情的推进, 曲式氛围由主线爵士音乐转接各种类型音乐元素, 形成主曲副曲相互呼应的流畅式倾泻,带给观众无尽的审美享受。
二、《猫》的声乐审美特征分析首先,歌剧《猫》歌词的隐喻性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把本该聚集到人身上的特质回复到我们身边的一种可爱的动物身上, 而韦伯通过音乐剧又清晰化了拟人的猫, 并把所有内容返回到观众。
杰米玛的每次出场几乎都与格瑞泽贝拉有关, 唱出的旋律也与格瑞泽贝拉相同。
一个是天真无邪、拥有令人羡慕的青春年华,生命旅途才刚刚开始, 另一个则饱经风霜、已近风烛残年, 使人不禁联想到杰米玛就是年轻时的格瑞泽贝拉, 看到杰米玛就不难理解格瑞泽贝拉对过去快乐时光留恋。
歌剧音乐剧_音乐鉴赏歌剧音乐剧——音乐鉴赏在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中,歌剧和音乐剧无疑是两颗璀璨的明珠。
它们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观众沉浸其中,感受音乐与戏剧的完美融合。
歌剧,这一古老而庄严的艺术形式,起源于 16 世纪的意大利。
它通常以宏大的场景、华丽的服装、壮观的合唱以及高难度的声乐技巧为特点。
歌剧的故事题材广泛,从神话传说到历史事件,从浪漫爱情到英雄史诗,无所不包。
当我们走进歌剧院,首先会被那精美的舞台布景所震撼。
舞台上可能会呈现出古老的城堡、神秘的森林或者繁华的城市街道,这些逼真的场景为故事的展开营造了浓郁的氛围。
而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仿佛从历史的画卷中走出。
他们的歌声高亢激昂,充满了力量和情感。
比如,在著名歌剧《图兰朵》中,公主图兰朵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那激昂的旋律和歌唱家饱含深情的演唱,让人不禁心潮澎湃。
歌剧的声乐技巧要求极高,演员们需要具备出色的歌唱能力。
女高音的清脆悦耳、女中音的醇厚温暖、男高音的明亮高亢、男低音的深沉厚重,各种声部相互配合,交织出美妙的和声。
而且,歌剧通常使用意大利语、法语、德语等语言演唱,这对于演唱者的语言功底也是一大考验。
与歌剧相比,音乐剧则更具现代气息和娱乐性。
音乐剧的诞生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的英国和美国。
它融合了流行音乐、摇滚、爵士等多种音乐风格,舞蹈和表演元素也更加丰富多样。
音乐剧的故事往往贴近现实生活,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它可以讲述普通人的梦想与挫折、爱情与友情,充满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比如《猫》这部音乐剧,以一群猫的视角展现了世间的百态;而《音乐之声》则通过一个家庭教师的故事,传递了爱与勇气的力量。
音乐剧的音乐更加通俗易懂,旋律易于记忆,歌词也更加贴近口语。
舞蹈在音乐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优美的芭蕾舞到活力四射的现代舞,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演员们不仅要唱得好,还要跳得精彩,表演得生动,全方位地展现角色的魅力。
无论是歌剧还是音乐剧,它们都对演员有着严格的要求。
以《大教堂时代》探析音乐剧演唱中的美声因素一、音乐剧演唱与美声唱法(一)音乐剧概述音乐剧产生于19世纪的英国,它是在轻歌剧和喜歌剧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过来的一种歌剧表演形式,所以在其产生之初人们称其为“音乐喜剧”,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才逐渐的称它为“音乐剧”。
音乐剧的发展经历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形式,表演形式也在不断完善与发展,它将戏剧、歌曲、舞蹈等元素融合在一起,音乐通俗易懂,表达的情感细腻直接,体现出浓厚的喜剧色彩。
在音乐剧演唱过程中也会借助像舞美技术这样的高科技手段,从而带给观众视觉和听觉完美融合的享受效果。
音乐剧中的“半整合音乐剧”类型是从西方歌剧演变发展而来,以唱段来讲述剧情,它虽然具有高度艺术综合性,但又与西方歌剧的舞台表演样式不同。
音乐剧最初是歌剧中的“半整合”音乐剧类型,随着时代变迁发展成为以“整合音乐剧”和“半整合音乐剧”为主要表演类型,“半整合音乐剧”的创作手法和结构形态仍然受到了歌剧的影响。
(二)美声唱法概述美声唱法起源于17到18世纪的意大利,采用喉头低发声的唱法,从而产生饱满、浑厚、清亮,甚至还带着独特金属感的特别音色,让发出的声音灵巧动听,柔中带刚。
这种歌剧唱法强调歌唱者的声音收放自如、稳定、灵巧、干净,并且熟练掌握准确的声乐技巧。
美声唱法随着歌剧的发展而发展,到如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以自身科学的发声原理,在不同风格体裁的作品中凭借华丽音色都能很好驾驭,被很多声乐艺术家所推崇。
美声唱法是与欧洲歌剧时代同步发展的,它的审美标准与歌剧都是相匹配的,因此在当代美声唱法仍然有鲜活的生命力。
(三)音乐剧与美声唱法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声唱法又开始被音乐剧重视起来。
在世界音乐剧、美国百老汇音乐剧、英国伦敦西区音乐剧,有很多优秀的音乐剧演员自身都有非常深厚的美声功底,借助美声唱法能够让音乐剧演员更好地表达音乐剧所要表达的情感。
同时通过美声唱法所发出的声音有很强的穿透力,能带动观众与表演者有共鸣心理,更好的展现舞台表演效果。
论音乐剧《西区故事》的艺术特征音乐剧《西区故事》是一部1957年问世的经典大作,是当代音乐剧的代表作之一。
该剧通过舞蹈、音乐和剧本等多个方面,展现出其艺术特征,体现了音乐剧与传统戏剧的区别和独特之处。
首先,在音乐方面,《西区故事》采用了爵士乐和拉丁舞曲等多种风格,使得该剧的音乐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动感,充分表达了舞蹈和歌唱的情感。
同时,在歌曲的演唱中,该剧采用了多种声部的分化,例如男女配合、男女合唱等,使得整个舞台上的歌声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其次,在舞蹈方面,《西区故事》突破了传统音乐剧的舞台表演形式,采用了现代舞和街头舞蹈等现代元素,以及西班牙舞等文化元素,使得它的舞蹈形式多样、节奏感强烈、动感十足。
特别是在剧情高潮部分,“乐队”和“马铃薯饼”两个帮派之间的舞蹈表演更是引人入胜。
此外,《西区故事》的剧本也是其艺术特征之一,它以美国纽约市曼哈顿西区中的两个帮派为背景,通过这两个帮派之间的暴力冲突来探讨现代社会问题,例如种族主义、阶级斗争、贫富分化等,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矛盾和波动,使得该剧具有丰富的社会意义。
最后,在表演上,《西区故事》以领衔男女主角托尼和玛丽亚的精湛演技为代表,他们的表演既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又具有出色的歌唱和舞蹈技巧,使得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个音乐剧,更是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
总之,音乐剧《西区故事》通过多种艺术手法的融合与交融,塑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独特的风格使得该剧成为了音乐剧史上的代表作之一。
同时,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促进了音乐剧从一种轻松娱乐活动向更深入探讨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文化形态转变,进一步拓宽了音乐剧的艺术领域。
当代音乐剧的演唱方法与风格近年来,我国与世界各地,尤其是与欧美等科学及文化发达的国家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日趋增加,出现了一批活跃在我国,甚至国际舞台上的音乐剧新人,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对于国内的音乐工作者来说,音乐剧仍是一个较新鲜的话题,即便近年来音乐剧在我国开拓了新的市场,也涌现出一批相当有水平的艺术人才,然而仍有不少的人对此有错误的理解,甚至一无所知。
我认为很有必要认真探讨一下有关音乐剧的课题,以便今后更好、更准确地掌握音乐剧演唱的根本要领。
一、熟悉了解音乐剧的来源、现状与发展是掌握其艺术手段的关键音乐剧,在英国被常常称为Musical Theatre,(可直译为音乐剧院),而在美国通常被人们叫做Broadway Musicals(百老汇音乐剧)。
除去一些特殊的情况以外,两者含义大致相同。
众所周知,不光是戏剧,包括音乐剧(这当中我们还可把轻歌剧、喜歌剧以及正歌剧放入其中),无论剧情如何千变万化,都离不开剧本,当然更离不开语言。
对今天我国绝大多数观众和听众来讲,音乐剧仍然是一个较为新鲜的剧种,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它是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囊括了欧美各国的民歌、小调(Folk songs)、爵士乐(Jazz),这当中也包括以美国黑人灵歌(Soul)和节奏蓝调(RB)演变过来的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通俗音乐,(Popular music),直到后来的轻歌剧(Light Opera/Operetta)、歌剧(Opera)、喜歌剧(Opera Comic)、摇滚乐(Rock and Roll),乃至近些年来风靡一时的说唱(Rap),所有这一切交织纵横,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音乐形式。
百多年来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繁荣昌盛。
直到今日,仍有不少剧目久演不衰,这当中最为突出的如:《西部故事》(West Side Story)、《歌剧幽灵》(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悲惨世界》(Le Misérables)、《西贡小姐》(Miss Saigon),还有近几年涌现出来的像《妈妈咪呀》(Mamma Mia)、《美发液》(Hairspray)以及《房客》(Rent)、《邪恶》(Wicked)等等,都有着连续演出百场甚至上千场的不败纪录。
音乐剧演唱风格分析作者:徐飞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6期【摘要】音乐本身就是一种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本身的节奏感和旋律可以舒缓心情。
音乐剧是在音乐表演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舞台动作以及歌唱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其演唱风格分为很多种,根据剧目的不同采取的表演风格也不尽相同,这也造就了音乐剧这一艺术形式的多元化。
本文主要针对音乐剧演唱的风格进行了分析,着重对主要的集中演唱风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音乐剧;演唱风格;研究中图分类号:J8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082-01音乐剧是从西方传入的,早期以歌舞剧的形式进行表演,是一种结合了歌曲以及舞蹈的一种表演形式;通过音乐以及肢体动作的表演来将故事情节表现出来,是一种比较独特的表演形式。
它通过高雅的音乐以及演唱技巧来净化人的心灵,从而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演唱风格分为很多种,一般分为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摇滚音乐、通俗音乐等很多种,以多种演唱形式来表达音乐剧的情感和内涵,下面就对具体的演唱风格进行分析。
一、轻音乐的演唱风格轻音乐一般又称为情调音乐,主要是以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表达乐曲,是一种比较休闲轻快的音乐形式。
轻音乐没有古典音乐的厚重感,比较轻盈小巧。
这种音乐形式在和声与节奏上是比较简单的,其中涉及到一些比较普遍的民间小调等。
演唱的形式也分为很多种,有重唱、合唱以及独唱等形式,主要打造的就是一种比较轻快、欢乐的氛围,很多作曲家都创作出了杰出的轻音乐作品,并且广为人知,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音乐曲调。
轻音乐的演唱主要就是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演唱的主要风格偏向音乐戏剧的效果,并不像传统的音乐剧那么严肃正规,主要是营造一种比较和谐欢快的氛围,演唱者采用流行音乐的唱法来进行演唱,将美声唱法与音乐剧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表演风格。
二、乡村音乐的演唱风格乡村音乐从表面含义上来看就是说具备乡土气息的一种音乐形式,这是一种起源于美国南部的音乐形式,具有民族特色,曲调简单明了,节奏方面也比较平稳,乡土气息浓郁,是一种亲切的音乐表达形式。
音乐剧中的音乐赏析音乐剧简介:音乐剧(英语:Musical theater,简称Musicals),又称为,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表演,剧中的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作为动人的组成部分,与剧情本身通过演员的语言,音乐和动作以及固定的演绎传达给观众。
音乐剧熔戏剧、、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色彩。
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
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
同时,西方的音乐剧在百年多的商业表演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市场运作手段,并且创作出一系列老少皆宜的优秀,使这一艺术形式突破年龄、阶层等客观因素的局限,广受观众的喜爱。
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包括:奥克拉荷马、音乐之声、、悲惨世界、猫以及等。
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和英国的。
因此百老汇音乐剧这个称谓可以指在百老汇地区上演的音乐剧,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
随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变化,音乐剧这种新的艺术样式很快以其视听兼备、雅俗共赏的特质吸引了一批固定的并且正在不断扩大的受众人群。
音乐剧特点:和的区别是,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以及流行音乐的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而音乐剧里面亦没有运用歌剧的一些传统,例如没有了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唱法。
但音乐剧和歌剧的区仍然有不少学者争议,例如(Gershwin)作曲的《波吉与贝丝》(翻译「乞丐与荡妇」)(Porgy and Bess)就曾同时被人称作歌剧、歌剧(Folk Opera)和音乐剧。
一些音乐剧如悲惨世界是从头到尾都有音乐伴奏,而一些轻歌剧如却有对白。
音乐剧普遍比歌剧有更多舞蹈的成份,早期的音乐剧甚至是没有的歌舞表演。
虽然著名的歌剧作曲家(Richard Wagner)在十九世纪中期已经提出总体艺术(Gesamtkunstwerk),认为音乐和戏剧应融合为一。
音乐剧的五大特点
音乐节剧期译称为歌舞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
通过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音乐剧的五大特点,希望大家喜欢!
音乐剧有五大特点:
一是综合性,指音乐、舞蹈、话剧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
二是现代性,用最符合当代观众需求的唱法,并采用多种现代舞蹈语汇以及先进的舞台技术。
三是多元性,演唱有古典唱法和各类通俗唱法,题材从古代到现代,从科幻到神话,无所不有,音乐不拘一格。
四是灵活性,不存在教条主义的东西,比较大胆。
五是高度的商业操作性。
法国音乐剧特点:
舞台方面:先从舞台整体风格来说吧,法国音乐剧很现代了,融合多种现代风格,比如钟楼怪人中提取巴黎圣母院部分元素就开始舞台设计的创作是很大的创新,相比百老汇闪烁的霓虹灯舞台来说,法国音乐剧的舞台更让现代人所接受。
服装而言更加现代。
音乐:法国音乐剧的音乐很现代,也有融合摇滚风格的音乐剧产生。
而百老汇音乐剧爵士乐占多,还有康康舞
百老汇音乐剧特点:
以前初中时候看过《猫》,高中时候看过《悲惨世界》。
到了大三选修课上我选了“走进音乐剧”,开学几次课上老师给我们看的是《俄克。
歌剧《魔笛》的花腔演唱及审美歌剧《魔笛》是莫扎特离世前完成的最后一部经典歌剧作品,是众多歌剧作品中极具典型性的。
这部完全按照音乐剧音乐特色所创作的歌剧,结合了意大利歌剧的正统形式又融入了德奥歌剧的喜剧与浪漫色彩。
莫扎特让《魔笛》这部歌剧充满了激情,给予了生命的活力。
整部作品音乐线条清楚明朗,也富有棱角。
《魔笛》全剧音乐设计堪为经典,序曲是采纳奏鸣曲式,主题都有具体的艺术形象。
伴随着弦乐声如泉水般源源涌出,清楚的旋律线条顿时展现在世人眼中,它象征着光明的未来和美好的生活。
这部歌剧中使人印象深刻的歌曲片段非常多。
但是全剧最富盛名的还是主人公“夜后”的两首咏叹调,极致的花腔女高音多次将剧情推到高潮,其精彩华丽的演唱,成为世界声乐史上的典型代表。
莫扎特以女高音领域中最难的花腔唱法演绎的这段华彩乐章刻画了夜后的本质,以超越了正常人声范围的华丽调式来揭示抒发夜后的狂暴心情,以高音域(高音Highf3)、快速的唱法以及混合了乐声的重复音等音乐技巧和手法,为夜后设计了《不要惧怕年轻人》和《复仇的火焰在心中燃烧》这两首花腔咏叹调。
超高音接连的出现,令人应接不暇的高难度演唱技巧,几乎铺满了这两部作品,使之成为世界歌剧演唱史上之艺术珍宝!《不要惧怕年轻人》《复仇的火焰在心中燃烧》两首花腔咏叹调所塑造的主人公夜后是一个神话人物。
她的性格特点是由善变恶、性格狂躁、复仇心态极强,人物个性十分鲜亮。
在整部歌剧中,虽然只有两个代表性的唱段,但她的人物性格却在这两首咏叹调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一幕讲述夜后心爱的女儿帕米娜被恶魔父亲萨拉斯特罗抢走后,母亲夜后非常悲痛。
她对遇难被救的埃及王子塔米诺苦苦地请求,哀求他去救自己的女儿。
此时她是以无辜的受害者身份,充满了爱恨交错的心理来演唱这一曲咏叹调《不要惧怕年轻人》,由衷唱出了浓烈的母亲对女儿的思念情怀,唱出了她内心怒火中烧的强烈复仇之情。
这首咏叹调,以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花腔女高音三种唱法,表达对王子塔米诺的赞美、对女儿的思念。
浅析音乐剧《剧院魅影》经典唱段的人物刻画及演唱风格作者:许春宇来源:《北方音乐》2014年第07期【摘要】文章简要分析了《剧院魅影》经典唱段中魅影的人物刻画、美声唱法及摇滚式的演唱风格。
【关键词】《剧院魅影》;人物刻画;演唱风格一.《剧院魅影》经典唱段中魅影的人物刻画“魅影”是音乐剧《剧院魅影》中的男主角,也是这部作品的灵魂人物。
他原出身于贵族家庭,拥有令人惊艳的音乐才华,却仅仅因为容貌丑陋不堪,被家人无情抛弃,并遭受世人的嘲笑和排斥。
落魄的魅影曾被江湖马戏团锁在铁笼中,成为人们猎奇和寻求开心的怪物,他在嘲讽和利用的多重打击下形成了残忍暴虐的性格。
同时,他对女主角克里斯汀的爱,又体现出其性格中渴望美好的一面,即便这种爱在后期转化为强烈的占有欲,也丝毫没有削弱他对爱情的真诚与专注。
魅影在该剧中留下了许多令人回味的经典唱段。
其中,同名主题曲《剧院魅影》由男女主角共同演唱,其间魅影不停地以说白“歌唱吧”引诱克里斯汀进入地下迷宫。
在舞台视觉效果上,魅影身披黑色斗篷,并以白色面具遮挡起半张脸孔,表情冷峻严肃。
黑与白的格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尤其在舞台灯光的配合下,使服装颜色的反差更显鬼魅气息。
随后在《夜的音乐》中,魅影又以轻柔飘渺的歌声将其对克里斯汀的爱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幕终场时,当魅影看到克里斯汀和男配角拉乌尔深情的对唱《正是我所盼》后,深深地触动了他内心的自卑与失去爱情的恐惧,在独唱《正是我所盼》时运用“哭腔”、“气声”等技巧深刻地表现出他的痛苦和绝望。
魅影这一人物企图在自卑和自尊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而这两方面的心理斗争永无止境,最终激发魅影疯狂的报复行动。
魅影内心的自卑和对爱人的爱意这一戏剧矛盾从未停止过,“象面人”的命运在他出生之时就已经注定,甚至对于他和克里斯汀无缘的结局,也早已埋下悲剧的种子。
魅影既然无力改变眼前的现实,唯一能做的就是垂死挣扎,所以他才会在第二幕中杀死《唐璜的胜利》的男主角,偷梁换柱登上舞台,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演绎一幕爱情绝唱,这种“不择手段”的行为,何尝不是他对克里斯汀爱慕之切的体现呢?如果说此时的魅影已走入了魔障,那么此后在克里斯汀不在意他的丑陋样貌为他献上一吻时,则可以看作是他自我救赎的开始。
维瓦尔第歌剧咏叹调《风雨飘摇》的器乐性特征及演唱方法分析□张俊/文歌剧(Opera)起源于西方国家,Opera来自拉丁语,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意大利文推广到西方各个国家。
歌剧在舞台上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有一个人演唱的叫做独唱,几个人演唱的但分不同声部的叫做重唱,还有许多人一起演唱的叫做合唱。
在很多的歌剧表扬中也出现舞蹈且舞蹈的形式也是各种各样。
有芭蕾舞、爵士舞、还有常见的踢踏舞等各种形式。
所以舞蹈是音乐剧中的不可缺少一种表现形式。
歌剧中还会出现对白等多种形式。
所以说歌剧就是集音乐、舞美、表演、舞蹈、文学等融为一体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一个综合类的艺术学科。
所以自歌剧诞生以到至今都一直推动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程中不可缺失的推动器。
相信歌剧的魅力还会和不可替代的表现形式会继续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前进起到重要的作用。
对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从古希腊时期的悲剧一直发展到幕间剧歌剧的文明不断在历史的舞台上不断的发展和变革,一直到了16世纪末期,出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由于人文主义的思想影响了一大批佛罗伦萨的具有崇宗血统的贵族人。
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不断的复兴古希腊戏剧,来写实的、微妙的、艺术的、表达出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
继而根据以往的记载资料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以及马天星空的思维方式创建了一个新的表演形式题材,从而诞生了“歌剧”。
“歌剧”的产生与不断创新同时也丰富推进了声乐的表演形式,于是这种表演风格叫做美声。
这种演唱的形式对世界音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直流传至今。
所以歌剧和美声就这样相互影响着一起共同发展。
而在当时一直为贵族人们服务。
一直到巴洛克时期艺术才开始不仅仅是贵族们的生活方式,也开始走进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
艺术才得到了全面发展。
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1678年-1741年)是在西方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受欢迎的、让后人最敬爱的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还是一名神父。
最新音乐剧悲惨世界的鉴赏《悲惨世界》大家肯定都知道,那么《悲惨世界》的音乐剧大家有看过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悲惨世界》音乐剧赏析,欢迎阅读!《悲惨世界》音乐剧赏析《悲惨世界》音乐整体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富有史诗般的色彩,配乐是以古典乐为基础的,营造出了一种磅礴而深沉的气势,与剧中所表达的主题非常符合。
在音乐剧《悲惨世界》中,全新的音乐并不很多,而且旋律很简单。
而正是因此,才更显出作曲家超凡的创作才能,用很少的素材就能将雨果笔下的鸿篇巨著诠释地如此细腻深刻。
旋律简单不仅是为了好唱、好听,而且容易让观众理解和记忆,从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在《悲惨世界》中,每一个人物都有一种性格,这种性格可以用音乐表现出来,剧中不同人物的演唱曲调总有不同的音乐主题性,比如芳汀的主题、冉阿让主题、沙威的音乐主题等。
通过不同主题来突显出人物鲜明的性格,人物的不同性格与各自的命运,冉阿让经过苦难磨练而对上帝的深沉敬仰,芳婷的纯洁与软弱,沙威的威严与冷酷,都很好的表现出来。
总的来说,背景音乐对于剧情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当剧情发生变化,背景音乐也随之变化,并且反映了剧情的内容。
音乐片段《At the End of the Day》,这首曲子的节奏很快,演员们的词也都很多,但同样的曲调、同样的节奏在两类人的演绎下表现出了不同的感觉。
《悲惨世界》音乐剧的基本资料歌词:阿兰·鲍伯利、让-马克·纳特尔(法语版)、赫伯特·克莱茨莫 (英语版)剧本: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阿兰·鲍伯利1985 伦敦西区1987 百老汇1987 美国巡演1995 10周年纪念演出2006 百老汇复排2010 25周年纪念演出2012 电影以及全球诸多制片《悲惨世界》音乐剧所获奖项悲惨世界被提名和赢得了1987年托尼奖的如下奖项:托尼奖最佳音乐剧获奖Tony Award for Best Book of a Musical WINNER托尼奖最佳原创音乐 WINNER托尼奖最佳音乐剧男主角 (Terrence Mann) 提名Tony Award for Best Performance by a Leading Actor in a Musical (Colm Wilkinson)Tony Award for Best Performance by a Featured Actor in a Musical (Michael Maguire) WINNERTony Award for Best Performance by a Featured Actress in a Musical (Frances Ruffelle) WINNERTony Award for Best Performance by a Featured Actress in a Musical (Judy Kuhn)Tony Award for Best Scenic Design of a Musical WINNER托尼奖最佳音乐剧服装设计托尼奖最佳音乐剧灯光设计 WINNERTony Award for Best Choreography WINNER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导演WINNER三、悲惨世界音乐剧赏析。
音乐剧演出中的角色演唱与对白表达技巧音乐剧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元素的艺术形式,它以精彩的表演和动人的音乐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体验。
在音乐剧演出中,角色演唱和对白表达是至关重要的,它们通过不同的技巧和手法,为观众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角色形象和情感世界。
首先,角色演唱是音乐剧中最具特色和魅力的部分之一。
音乐剧中的歌曲通常是角色表达情感和心境的重要方式,通过唱腔、音调和音色的变化,角色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情感状态。
例如,在音乐剧《猫》中,主角格里波尔达的歌曲《记忆》以其悲伤的旋律和深情的演唱,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回忆和感伤的世界。
而在音乐剧《悲惨世界》中,主角让·瓦尔简的歌曲《一个人》通过激情四溢的演唱和高亢的音调,展现了他内心的挣扎和坚定的信念。
角色演唱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演员的音乐素养和技巧,更需要演员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和情感的真实传达。
其次,对白表达在音乐剧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剧中的对白通常是角色之间交流、互动和情节推进的关键部分。
通过对白,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背景和动机。
在音乐剧《音乐之声》中,主角玛利亚和冯·特拉普船长之间的对白,通过幽默和温情的交流,展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个性和世界观。
而在音乐剧《狮子王》中,角色之间的对白则更多地体现了动物们的智慧和幽默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趣味和轻松的氛围。
对白表达的成功与否,需要演员具备良好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需要剧本的质量和导演的指导。
除了角色演唱和对白表达,音乐剧演出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表达技巧和手法。
舞蹈是音乐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舞蹈的节奏和动作,角色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示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舞台布景、服装和灯光等视觉元素也是音乐剧中重要的表达手段,它们能够为观众创造出不同的场景和氛围,增强观赏的感官体验。
此外,音乐剧中的合唱和群舞等集体表演形式,能够展示出角色之间的群体关系和情感共鸣,为整个剧情注入更多的戏剧张力。
音乐剧演唱风格赏析
一、音乐剧演唱风格的多元化
音乐剧最初走近人们心中,多是由于被其中的某些流传广泛而又扣人心弦的唱段所吸
引,如《猫》中的《回忆》,《音乐之声》中的《雪绒花》,《贝隆夫人》中的《阿根廷,别为
我哭泣》等等,这些唱段的旋律优美动听、细腻感人、新颖独特、易唱易传。这些有代表性
的、流传较广的歌曲,很容易让人们以为音乐剧的音乐与演唱只属于流行通俗范畴。但当人
们走进音乐剧细细品味时,又会发现,音乐剧的演唱风格不是那样清浅易懂的。
音乐剧唱法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在不同的音乐剧中,各种唱法根据该剧的总体风格和表
现内容的需要而被灵活运用。由于音乐剧的各个剧目风格各异,因而唱法也不尽相似,比如
说摇滚风格(Rock Opera)的《耶稣巨星诞生记》主要采用的是摇滚唱法,代表金曲《我不知
如何爱他》( I don’tknow how to love him);《剧院魅影》中的同名主题曲和《约瑟夫的神奇
彩衣》中的代表曲目《无路可走》( Close everydoor) 、《行动吧,约瑟夫》( Go go go Joseph) 、
《梦想成真》( Any dream will do) ,都是以美声兼通俗唱法为主; 爵士风格的《波吉与贝丝》》
( Porgy and Bess) 是把爵士乐与灵魂音乐以及全部关于黑人生活的故事搬上了舞台,并尽力
保持歌剧传统而采用了一种爵士化的美声唱法等等。
在20 世纪20 年代以前,欧洲的英国和隔海相望的美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展了他
们自己的音乐剧。英国利用已经在欧洲发展了几百年的歌剧艺术的文化积淀,首先形成了自
己独特的既不失高雅又贴近大众的古典风格音乐剧。而美国人则利用自己丰富的民间艺术形
式,尤其是黑人民间艺术,例如灵歌、布鲁斯、爵士乐等,将其融会贯通,形成了今天的流
行音乐风格的音乐剧。同时,在音乐剧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英国和美国这两大音乐剧中
心,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较量,又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交融。这两种风格的音乐剧在其声乐
演唱中,直接体现出以美声唱法为主的模式和以流行唱法为主的模式的特点。当然,由于音
乐剧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形式,没有哪一种唱法是单一的或是唯一的。到了现代音乐剧
时期,音乐剧的演唱风格之间己经不存在明显的国界线。
二、音乐剧的演唱手法
1.音乐剧与美声唱法
由于音乐剧的形成和发展一直受到歌剧的广泛深刻影响,因此它的结构形态、表演形式
和表演手法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歌剧艺术色彩。例如对歌剧演唱形式的借鉴,包括独唱、合
唱、重唱、旁白演唱; 对科学系统的美声发声方法的借鉴,包括气息的均匀流畅、共鸣的使
用、起音的舒展、音质的柔韧、位置的适当、发音的自然、吐字的清晰等等。但是即使是已
经发展了四百多年的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也是在不断演变的,它与新兴的各种流行唱法的
融合越来越默契。不过无论何种演唱风格,对歌者的科学演唱技术和训练有素的表演能力要
求都是一样的。而音乐剧在此科学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多元化的演唱风格。当今流行和古典歌
坛上的“两栖”歌唱家,就是这种现象的一种反映,他们的唱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声唱法
在音乐剧中的发展方向。美声唱法的运用,究其根源是受渊远流长的欧洲歌剧传统的影响。
但是美声唱法作为一种表演手段,它毕竟是歌剧时代的产物,体现的是歌剧的演唱风格。音
乐剧作为一种与歌剧不同的艺术形式,必然需要用表现它自己风格的演唱形式。于是音乐剧
对美声唱法采取了既继承又发展的方式来加以吸收运用。
2.音乐剧与通俗唱法
说到流行风格在音乐剧演唱里的表现,可以说这是音乐剧演唱述本归原的一个特征。流
行唱法被音乐剧广为使用,因为它是大众性、商业性、娱乐性极强的音乐剧的天作搭档。一
是源于它对本嗓的使用,其音色特点亲切自然,甚至是沙哑声音的独特运用。所谓独特运用,
就是说歌者不仅唱出风格还科学地使用嗓子,并没有搞坏它。用西洋传统唱法的发声观点看
待流行唱法,完全是用本嗓,是绝对不科学的。但从流行唱法本身立场而言,本嗓是亲切的,
近距离的;沙哑是磁性的,有吸引力的; 嘶叫是激奋人心的表现手法。比如《剧院魅影》中
的“魅影”男主角扮演者麦克·克劳福特和上海大剧院演出的布莱德·里特尔,他们几乎都
运用了中低声区自然的、本嗓的或泣声的,高音区呐喊的、嘶哑的和共鸣的多种流行演唱方
法,演唱的气息流畅、音色变换,引人入胜。再如《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里的《多
来米》(Do Re Mi) 以领唱童声合唱的方式表现;《雪绒花》(Edelwiss)男主角用抒情男声演唱,
配以二重的和声效果,以胸腔的共鸣为主,演唱深情舒缓;《孤独的牧羊人》(TheLonely
Goatherd)以真假声区跳跃互换的方式来演绎音乐。总的说来,流行唱法之所以被音乐剧广
为运用,是源于它的吐字自然、接近生活。它没有像西洋传统唱法那样要求在共鸣的基础上
去咬字吐字,也不像中国民族唱法那样认真地强调字正腔圆,它使人在音乐语言的媒介中、
人类文化的基础上和听觉感官的抚慰中平和步入、轻松享受音乐剧作,就连完全听不懂的法
语音乐剧也不觉得因为有语言的隔阂而带来审美和享受的障碍。流行唱法技巧也存在着普及
到提高这么一个发展规律:从惠特尼·休斯顿、玛丽亚·凯瑞、赛琳·迪昂她们的情况来看,
具体体现为音域加宽、力度对比幅度加大和花腔增多。这和当年的西洋传统唱法的“雏形”
阶段的发展也很相像。笔者相信流行唱法会找到一条成功的艺术之路。
3.音乐剧与爵士乐演唱
简单地说,爵士乐的演唱是一种利用无意义的“衬词”,在即兴的规则下形成了的风格
独特的唱法:在用声上比较自然、自由,不拘一格,也不排除传统美声唱法,并有在音色上
模拟各种乐器( 如小号) 的音效的特点,鼻音效果和咽壁力量的运用很多见,音色浓郁醇厚,
高音富于张力,听来回味无穷。爵士乐演唱与传统音乐和在爵士音乐之前的音乐曲风有明显
的差别。即兴是爵士歌手必练的演唱技巧之一,歌唱时节奏、旋律、音色都有无穷的变化。
歌者要掌握爵士乐的复杂节奏,如切分节奏,特别是跨小节的连续切分,经常将原有的节奏
整小节移位,使旋律产生一种飘忽不定的游移感。正是这种游移感,给爵士乐演唱增加了许
多独特性,这是在此之前的许多的音乐不能够比拟的。后来的风靡也从另外的一个角度上说
明了这个问题。爵士乐的旋律常用布鲁斯音阶,有时还在布鲁斯音阶的基础上增加# 4 和其
他一些变化音,使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种音阶的特点塑建了爵士乐特有的旋律和独有的
品质。爵士乐的和声是以七和弦为基础的,并且大量地运用替代和弦与扩展音(如9 音、11
音、13 音),这样,就使爵士乐本身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和声效果和更多的附加表现力,听者
在感受它的旋律和音色之间,陶醉其中。上世纪40—60 年代,受爵士音乐的影响,产生了
一大批优秀的百老汇音乐剧经典剧目。爵士乐还进入了欧洲,改变了欧美音乐剧长期以来几
乎歌被剧传统垄断的局面,美国音乐剧从此掀开了它的新纪元。
4.音乐剧与民族民间音乐民族
民间音乐是音乐艺术生长的丰厚土壤,民族民间音乐是各国各族人民在数千年的音乐实
践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类音乐文化的遗产,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使各民族音乐
保持民族个性、体现地域风格的物质源泉。民族民间的演唱方法与风格浩如海洋,可以说全
世界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地区就有多少类民族音乐,就有多少类民族民间演唱方法和演唱风
格。这个说法还不能包括到那些同一地域里不同的音乐分支,其种类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当音乐剧形式遇到民族音乐灵感的时候,音乐剧像发了气根的植被,越发有繁盛的根基; 当
民族民间音乐发现音乐剧这个海纳百川的平台之后,又重装出彩,用这种新的表现形式展现
了其新时代的面孔,这成为继承与保护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又一个成果。
在许多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都面临着生存危机的时候,在音乐剧演唱风行天下的
21 世纪,许多人都看出了各种民族民间音乐就是音乐剧在世界各地繁荣发展的文化源泉,
音乐剧形式会带给民族艺术文化和民族演唱以新的面孔和更亲切的传承方式。合理的借鉴音
乐剧的形式、特点、元素是使民族民间音乐绽放醒目光彩的良好契机,也是拓展音乐剧演唱
风格的必要学习。到今天,在美国、欧洲各国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家,音乐剧正以巨
大的生命力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颗明珠。如韩国的音乐剧《乱打》就充分运用了韩国民间艺术
形式,有独特的韵律,有独一无二的传统农乐节奏,这种曲调闻名遐迩。《乱打》是韩国传
统打击乐与西方表演形式完美结合的典范,其独到的风格已经得到全球认同,韩国民族文化
为《乱打》进军世界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从广义上来说,只要是以音乐为核心,综合其他舞台表演元素的音乐歌舞剧,我们都可
以称之为音乐剧。如今,音乐剧所覆盖的范畴之多含义之广,似乎大有一种要包揽歌剧艺术
的势头。当代音乐剧已经插上翅膀,飞跃藩篱,找到了无比广袤的天空与大地。如果我们以
多元文化的视角、不拘一格的眼光和宽容的心态来看待音乐剧的各种艺术风格的存在,诠释
现代音乐剧的多样的舞台表现,可以说,音乐剧是人类舞台剧观念的一次重大解放。音乐剧
这“舶来品”使我们从拘泥于某种文化或形态的状态中醒过来,展望世界多元文化的精彩,
开拓中国音乐创作和表演的新视野、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