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春福师《文学概论》在线作业二

  • 格式:doc
  • 大小:31.61 KB
  • 文档页数:1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题)1: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说、“物感”说等属于()。

A: 文学哲学

B: 文学社会学

C: 文学心理学

D: 文学符号学

标准解答:

(单选题)2: ()是借他物(喻体)来表现某物(喻本)的修辞方式。

A: 比喻

B: 象征

C: 倒装

D: 歧义

标准解答:

(单选题)3: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指出具有动物性的“本我”对理性的“自我”有着强大的内驱作用。

A: 达尔文

B: 马克思

C: 弗洛伊德

D: 恩格斯

标准解答:

(单选题)4: ()就是把过去的经验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中之象(或意念)在某种新刺激下唤醒,再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

A: 灵感

B: 直觉

C: 想象

D: 联想

标准解答:

(单选题)5: ()是指读者由于作品意蕴的感染,而继共鸣后不由自主地达到的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

A: 共鸣

B: 净化

C: 领悟

D: 延留

标准解答:

(单选题)6: ()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是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意义只需要从文本去寻求而无需借助于外部因素加以说明。

A: 心理学批评

B: 语言学批评

C: 文化批评

D: 审美批评

标准解答:

(单选题)7: ()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

A: 伦理道德批评

B: 社会历史批评

C: 审美批评

D: 心理学批评

标准解答:

(单选题)8: 意大利语的柔和甜蜜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到意大利作家的资质中去。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更讲究作品的力量、活力和雄浑,他们爱讽喻和明喻甚于一切。这两个例子体现了()。

A: 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的关系

B: 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C: 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D: 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的关系

标准解答:

(单选题)9: ()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A: 诗

B: 小说

C: 剧本

D: 散文

标准解答:

(单选题)10: ()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

A: 共鸣

B: 净化

C: 领悟

D: 延留

标准解答:

(单选题)11: ()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基本特征:暗示性和朦胧性。

A: 现实型文学

B: 理想型文学

C: 象征型文学

D: 想象型文学

标准解答:

(单选题)12: ()是艺术构思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一种心理现象,其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意念或形象)在思考中获得突如其来的顿悟,其来临时的突出

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A: 想象

B: 联想

C: 直觉

D: 灵感

标准解答:

(单选题)13: ()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A: 共鸣

B: 净化

C: 领悟

D: 延留

标准解答:

(单选题)14: 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本应是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的过程。但实际上,完全的还原是不可能的,读者阅读的“第二文本”总是“第一文本”的种种异变。其中,()是指在某一特定文本中,作家融进的情感虽是确定的,但在具有不同期待视野的读者那儿,却会唤起不同程度或不同性质的情感体验。

A: 作品形象的异变

B: 情感的异变

C: 思想观念的异变

D: 作品情节的变异

标准解答:

(单选题)15: ()是诗句在语法上的错置,是惯常词序的颠倒。有的倒装句是为了迁应格律,有的是为了加强某一意象,突出话语的表现力。

A: 夸张

B: 对比

C: 倒装

D: 歧义

标准解答:

(多选题)16: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包括()。

A: 它是作家心灵的一种领悟

B: 它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结合

C: 它是外在机缘的某一突出介质与作家某一内心体验的契合

D: 艺术发现的结果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或事件),只是把新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自己的知觉中形成一个新的创造物

标准解答:

(多选题)17: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包括()。

A: 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B: 典型环境逼迫人物行动,制约人物性格发展

C: 典型人物对环境的反作用

D: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互相依存

标准解答:

(多选题)18: 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包括回忆和沉思,()等内容。

A: 想象与联想

B: 灵感与直觉

C: 理智与情感

D: 意识与无意识

标准解答:

(多选题)19: 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包括()。

A: 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而文学接受则纯属一种精神文化范围内的活动B: 文学消费既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含阅读活动的消费行为,而文学接受则一定是一种阅读或欣赏的精神活动

C: 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不同

D: 文学消费研究具有综合的多视角的特点,而文学接受研究则偏于审美经验或艺术心理这一独特视角

标准解答:

(多选题)20: 艺术真实的特征有()。

A: 内蕴性

B: 主观性

C: 假定性

D: 诗艺性

标准解答:

(多选题)21: 期待视野的形成与()等因素有关。

A: 审美趣味、情感倾向

B: 人生追求、政治态度

C: 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

D: 性别、年龄、气质

标准解答:

(多选题)22: 直觉与灵感的区别有()。

A: 灵感不是“不要”而是“省略了”推理过程,需要更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更强的推理能力B: 灵感是艰苦思索的结果,直觉却是对事物的突兀判断

C: 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

D: 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却是得到一种推测性的洞察

标准解答:

(多选题)23: 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今天要建设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就应该()。

A: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