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详注新评》后记
- 格式:pdf
- 大小:67.26 KB
- 文档页数:2
·《聊斋志异》研究·文章编号:1002⁃3712(2019)03⁃0090⁃05《耳中人》臆解李伟(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淄博255130)摘要:《耳中人》是《聊斋志异》的第二篇小说,其主人公谭晋玄,据考证是真实的淄川人。
他既是儒生,又学习道家气功,还用个佛家的姿势,终至走火入魔,发生幻听。
其耳中小人之语,或许是其隐秘之潜意识的反映。
蒲松龄的创作灵感,或来自宋人笔记“应声虫”的故事。
关键词:耳中人;谭晋玄;能改斋漫录;应声虫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一《耳中人》是《聊斋志异》的第二篇小说。
全文不足二百字,为解说方便,今全文引在这里:谭晋玄,邑诸生也。
笃信导引之术,寒暑不辍。
行之数月,若有所得。
一日,方趺坐,闻耳中小语如蝇,曰:“可以见矣。
”开目即不复闻,合眸定息,又闻如故。
谓是丹将成,窃喜。
自是每坐辄闻。
因思俟其再言,当应以觇之。
一日,又言。
乃微应曰:“可以见矣。
”俄觉耳中习习然,似有物出。
微睨之,小人长三寸许,貌狞恶如夜叉状,旋转地上。
心窃异之,姑凝神以观其变。
忽有邻人假物,扣门而呼。
小人闻之,意张皇,绕屋而转,如鼠失窟。
谭觉神魂俱失,收稿日期:2019⁃01⁃21作者简介:李伟(1966-),男,山东淄川人。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文学研究。
不复知小人何所之矣。
遂得颠疾,号叫不休,医药半年,始渐愈。
①《聊斋志异》是一部非常奇妙的小说集,其中许多篇中的人物,我们起初都认为是作者蒲松龄的凭空虚构。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不少人物竟然被挖掘出故纸堆,他们的事迹都是有迹可循的,证明都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存在。
如《耳中人》中的这位谭晋玄,就是确确实实的一位淄川人,只是年龄比蒲松龄略大而已。
据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李学良博士考证,在《丁耀亢全集》中有一首《送谭晋玄还淄青谭子以修炼客张太仆家》,诗云:“谭子风尘里,潜居有化书。
鲁门疑祀乌,濠水乐知鱼。
道气洪蒙外,玄言汲冢余。
《聊斋志异》的图像传播———以《详注聊斋志异图咏》的刊行及其插图演变为中心作者:孙大海来源:《蒲松龄研究》 2018年第2期孙大海(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100871)摘要:《详注聊斋志异图咏》插图应是目前已知材料可推断的《聊斋志异》图像传播的起点。
之前被认为较早出现的清宫插图(实为《聊斋图说》)以及分类广注绘图《聊斋志异》皆晚于图咏本。
《申报》的诸多史料,能够反映《详注聊斋志异图咏》刊印、发售、遭遇盗版等一系列早期传播状况。
图咏本插图的后期演变,出现了面向大众的简率因袭趋势,以及以《聊斋图说》为代表的精美路线。
此外,民国时期的漫画,以及建国后的连环画,都是图咏本插图之后,《聊斋志异》图像传播的重要补充。
关键词:详注聊斋志异图咏;图像传播;聊斋图说;同文书局;插图演变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引言《聊斋志异》于清康熙年间成书,最初以稿本、抄本的形态传播。
乾隆三十一年(1766),赵起杲主持刊刻的青柯亭刻本,成为《聊斋志异》在清代中后期传播的主流版本,后出的注本、评本皆以此本为底本。
光绪十二年(1866),同文书局刊行《详注聊斋志异图咏》(以下或简称“图咏本”),其逐篇绘图并配有图咏诗的形式,为《聊斋志异》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活力。
联系出版史的背景来看,19世纪后期石印技术引入中国,出版业出现重大革新,本已式微的小说插图创作也重焕生机。
《详注聊斋志异图咏》正是在这种潮流中产生的,其插图也成为晚清民国时期《聊斋志异》图像传播的主体,影响至今犹存。
而在《聊斋志异》图像传播的既有研究中,围绕《详注聊斋志异图咏》这一关键节点的诸多问题,还并不十分明确。
本文即拟就《聊斋志异》图像传播的开端、《详注聊斋志异图咏》出版销售始末、图咏本插图的传播演变三个层面展开讨论。
一、图咏本插图是否为《聊斋志异》图像传播的开端考察《聊斋志异》的图像传播,明确一个起始点是十分必要的。
图咏本插图作为较早出现的一组《聊斋志异》图像,是否处在这样的开端位置呢?厘清这个问题,对于《聊斋志异》图像传播体系的梳理,以及《详注聊斋志异图咏》价值的评判都具有重要意义。
聊斋志异念书笔记3000《聊斋志异》为我国清朝作家蒲松龄所著。
在五百多篇的小说中,有两百多篇涉及了的清人的饮食文化。
蒲松龄是山东人,从小生活的环境阻碍着他的创作聊斋志异念书笔记3000 看完了《全本新注聊斋志异》,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人民文学出书社1989年9月北京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共三厚本儿,说明细致,旁征博引,印刷精当,全书在说明中人称上有四五处错别字,一处标点错误,正文中有三处处句读上尚可商讨,一千六百多页的书能够可能做到云云,可喜可贺。
在看此《聊斋》的时刻,我常琢磨咱们家阿花(我养的母猫)若是有一天也显了法术,豁然酿成淑女,对我千般婀娜,对月骚雅,共赴阳台之下,爽成琴瑟之欢,嗯,我也享受享受野村高士的欢乐。
可能阿花本就出自龙宫呢,袖揣十颗夜明珠,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摇荡东风无穷绿,不剪床前几烛红。
待我出远门时,有阿花望眼将穿,蹙断远山,呵,那我就算是折寿个几十年也得偿所愿了。
固然,聊斋里说得更棒,那是把古文玩儿得很精到了的作品了。
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转(zhuǎi)词,至少以后耍贫嘴的时刻也能够略作铿锵了。
尔后书的说明中我总结《聊斋》中的典故多来自《论语》《尚书》《易经》《礼记》《诗经》《左传》《世说新语》和唐诗宋词,据我的朋侪说这些都是其时知识分子们必看的册本,现在看很精湛,在其时都是很一般的工具,就像现在人写文章多引时局、近代史、革命史、西方人物列传等等做典故是一样的。
确实,不外《聊斋》里用典很活,一句话里可能用两三个典故,有些典故照旧反其意而用之。
谁人“异史氏曰”里有几段儿是长篇赋体,有些是放在故事正文里的某判语某檄文里了,通篇对仗,句句有典,每每一篇儿如许的文章,其说明就有四五页,看起来却是不累,而且是很快乐的,有说风的,有说雨的,有说同性恋的,有说泼妇的,大多是从已有的典故乡抽取某一个因向来举行发挥的。
还有活用《诗经》,把《诗经》中的两首诗中的话给揉成一句来形成雅谑,那个都足可见蒲松龄的文学功底已不止于背书抄书,亦有评书在内耳。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塑造韩辉摘要:本文以薄松龄的《聊斋志异》主要研究内容,以其中所塑的女性形象为切入口,从她们的性格特点着手分析这些女性形象塑成功的原因,以及从时代因素、文化传承角度和作家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去探索体现在这些女性身上的进步思想。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个性解放《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薄松龄的代表作品,它融汇汲取了传统与志怪传奇的成就,成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它由近五百篇文言短篇小说结集而成,多叙狐魁神仙之事,题材广泛,内容繁多,取得了很高的文学成就。
在当时就被誉为“小说家谈狐说鬼之书,以《聊斋》第一”,“流播海内,几于家有其书”。
在《聊斋志异》中描写人和鬼狐花妖所幻化的女性间相亲相爱的篇章尤为解放,使得作品具有了很高的思想性,也体现了作者世界观的进步性。
一、中国社会中的传统女性形象人们往往在阅读聊斋志异时,感受最深的是那些亲切动人颇具人性的狐鬼花妖的女性形象。
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地位历来是很低的,这同在中国占正统的儒家思想有密切的关系。
儒家思想中轻视、侮辱女性的思想是很严重的。
《易经》上说:“女主位于内,男主位于外”,《论语》上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这种思想在人们头脑中已经是根深蒂固,在文学作品中便会不自觉的反映出来,往往在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女性,她们要么是淫荡的化身,要么是心甘情愿充当男性驯服的玩偶。
可以说她们是很少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充当的是男性的附庸,地位是相当低下的。
随之而产生了诸如“红颜祸水”、“红颜误国”等种谬论。
《聊斋志异》独立的人格,不依附于男子,敢于寻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性的自我解放,将女性推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大多是由狐鬼花妖幻化而来的。
有评论说:“《聊斋志异》中挥写最多的是爱情故事”、“塑最成功、数量最多的是狐鬼花妖所变的妇女形象”,在我国文学史上,叙写狐鬼,并非始自《聊斋志异》,远在汉魏六朝的志怪小说中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狐瓜而且常常散发着浓烈的神学气味,只能使人感到荒诞不经,阴森可怖而已。
聊斋志异论文题目(最新题目98个)《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以下是整理好的关于聊斋志异论文题目98个,供大家参考。
聊斋志异论文题目一:1、略论《聊斋志异》中的墨家思想2、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梦境叙事在《聊斋志异》中的发展3、《聊斋志异》海外传播及其特点4、浅谈《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形象5、《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探析6、创造中国怪异:Rafael Rojas y Román首译《聊斋志异》西班牙语译本研究7、《聊斋志异·香玉》以耐冬为题材之原因8、《聊斋志异》狐女形象的基本特点及其审美意蕴9、论《聊斋志异》中的体育独立精神10、序跋与《聊斋志异》的传播11、士商互动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新型义利观12、《聊斋志异·阿英》之“交融”叙事艺术初探13、论《聊斋志异》对唐传奇女侠形象的新变14、《聊斋志异·番僧》之灵辔和尚事迹考15、《聊斋志异》的传神美16、略论《聊斋志异》开篇方式17、叙事序列视域下《聊斋志异》文体形态考察18、《聊斋志异》编次管窥19、梦通大道——试论《庄子》之梦与《聊斋志异》之梦20、《聊斋志异》中的“城隍”形象及隐喻21、论《聊斋志异·狐梦》的梦境叙事与实幻书写22、《〈聊斋志异〉新证》23、《聊斋志异》中的洞庭书写研究24、《聊斋志异·白秋练》中白秋练形象来源考证25、鬼神妖狐的现实影射与人生隐喻——《聊斋志异》在中国大陆的电影改编(1949-)聊斋志异论文题目二:26、异化·诞幻·志怪:生存境遇的三种书写方式——卡夫卡、布扎蒂小说与《聊斋志异》比较27、《四库全书》拒录《聊斋志异》考析28、“自残”背后的中日审美心理差异——《聊斋志异·晚霞》和《春琴抄》的比较29、以鬼神狐怪传人情世态——浅析《聊斋志异》的主要思想内涵30、浅析《聊斋志异》中叙事视角和语言的结合31、从女性意识的视角看《聊斋志异·画皮》32、论《聊斋志异》中的僧道形象33、试论《聊斋志异》爱情故事中的方术文化34、陈季同《聊斋志异》法文选译本述评35、《牡丹亭》与《聊斋志异》中的相思主题比较36、简述《聊斋志异》的语言艺术37、浅谈《聊斋志异·梦狼》的来龙去脉38、《聊斋志异·鸽异》与《为了忘却的纪念》比较——谈鲁迅对蒲松龄的借鉴及对成语“明珠暗投”的活用39、《聊斋志异》文本之“同质化”与“去同质化”——兼及《阅微草堂笔记》的比照与联结40、论《儒林外史》与《聊斋志异》对科举制度批判的不同41、聊斋志异·陆判42、《聊斋志异》中的疾病与隐喻43、分析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以《聊斋志异》为例44、《聊斋志异》叙事艺术研究的历史回溯45、《聊斋志异》高珩序发微——兼与欧阳健相关论述商榷46、抨击科举痛快淋漓——《聊斋志异》主题一解47、从文字到影像的转换——论《聊斋志异》的影视改编48、《聊斋志异》的图像传播——以《详注聊斋志异图咏》的刊行及其插图演变为中心49、《聊斋志异》中奇邦异国的分析探究50、《聊斋志异》两个书名的文学意蕴聊斋志异论文题目三:51、双灯明灭双眸恍惚——《聊斋志异·双灯》赏析52、“梦与虚构”:美国汉学家蔡九迪《聊斋志异》研究译文53、《〈聊斋志异〉新证》前言与后记54、《聊斋志异》中的海洋故事及其地域文化渊源55、略论《聊斋志异》中人狐婚恋故事的悲剧色彩56、从《聊斋志异》看中国古代女性的择偶标准57、“女性行侠复仇”故事新变研究——从唐代文献到《聊斋志异·侠女》58、中日《续黄粱》考述——以《聊斋志异》与《夜窗鬼谈》为例59、从地域分布看《聊斋志异》的科举故事60、《聊斋志异》异名、异称的嬗递及其意义61、《聊斋志异》中青凤和婴宁形象比较分析62、《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63、《聊斋志异》的语言特色研究64、翟理斯《聊斋志异》英译本与马丁·布伯德译本之对比探究65、作为女性与戏剧表演者的邝如丝与其《聊斋志异》英译66、“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仁”道67、论《聊斋志异》相思现象的成因及结局68、《哈姆雷特》与《聊斋志异·商三官》复仇主题的异同比较69、《聊斋志异》俄、英译本注释中的文化解读70、从汉英对比的角度看《聊斋志异》两个中译本71、论《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72、十九世纪西人所编中国书目中的《聊斋志异》73、《聊斋志异》创作动机刍议74、批评语境与文本面貌——也谈《聊斋志异》的“一书而兼二体”说75、论《聊斋志异》中书生与狐魅花妖的情感层次聊斋志异论文题目四:76、论《聊斋志异·鸲鹆》中的侠义精神77、论佛教文化对《聊斋志异》人物塑造的影响78、对《聊斋志异·婴宁》中婴宁爱笑与爱花特质的深刻内蕴的思考79、《聊斋志异·画皮》陈氏形象新论——“妻子”的消退与“母亲”的诞生80、《聊斋志异》的宗教文化内涵81、浅论《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82、《聊斋志异》“脱化”创意笔法探论83、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翟理斯英译本《聊斋志异》浅评84、一部推陈出新的《聊斋志异》叙事研究力作——评尚继武的《〈聊斋志异〉叙事艺术研究》85、《聊斋志异》与《子不语》中狐鬼形象的异质书写86、《聊斋志异》涉病作品研究综述87、《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与科举88、《聊斋志异》“家庭小说”论89、暗夜的青灯——《聊斋志异》狐魅对士的精神慰藉及艺术特色浅析90、《神乌赋》与《聊斋志异·竹青》——《聊斋志异·竹青》本事补91、真幻流转:《聊斋志异》的壁间世界及佛道之思92、从福克纳、加西亚·马尔克斯走向蒲松龄——莫言小说创作与《聊斋志异》的关系93、从女性意识的视角看《聊斋志异·画皮》94、以“异”为聚焦的《聊斋志异》阐释史:美国汉学家蔡九迪聊斋研究译文(四)95、论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墙”意象的艺术意蕴96、以汤显祖“至情论”探析《聊斋志异·连城》97、浅谈古代志怪文学中狐形象的发展演进——从《太平广记》到《聊斋志异》、《子不语》98、中韩志怪小说爱情观比较研究-《聊斋志异》与《天倪录》的比较。
《聊斋志异》原典出版目录索引(成书—2007)《蒲松龄研究》2008年第3、4期康熙年间本1、蒲松龄手稿本,残存半部8册,即第1、4、5、10卷的全卷,和第2、11卷的前一部分,第3、9卷的后一部分。
237篇,其中31篇为他人代抄,其余206篇为蒲氏手抄,1950年冬在辽宁省西丰县发现,藏辽宁图书馆,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199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曾影印。
2、康熙抄本,今残存4整册又2残册,250篇,第1、3册与手稿本重复,当源出手稿本系统,藏山东博物馆(详细情况见任笃行《一函不同寻常的聊斋志异旧钞》载《蒲松龄研究集刊》第一辑)。
雍正年间本1、雍正元年(1723)殿春亭本,朱缃之子殿春亭主人据手稿本抄录,亡佚。
2、异史本,题名《异史》,18卷,484篇,其中14篇为铸雪斋抄本有目无文者,抄于雍正年间,近殿春亭本。
3、赵执信藏本,残存1卷。
乾隆年间本1、乾隆黄炎熙抄本,12卷(缺2、12卷)262篇,其中3篇未见它本,藏四川大学图书馆。
乾隆16年(1751)铸雪斋抄本,历城张希杰根据济南朱氏殿春亭抄本过录。
12卷488篇(有14篇有目无文),文字、顺序基本同稿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1970年中华书局、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
2、乾隆31年(1766年)赵起杲青柯亭刊本,16卷,425篇,16册,此本为最早刊本,也是后来许多刊本、评注本的祖本。
此本于乾隆50年杭州陈氏和乾隆60年重刊两个重刊本。
山东省图书馆藏。
3、乾隆32年(1767)王刻本,王金范选刻《聊斋志异摘抄》,18卷,265篇,篇间有王氏评语。
浙江省图书馆藏。
4、乾隆32年(1767)福建建安李时宪翻刻青柯亭本,孙楷第、伦敦博物院藏。
5、二十四卷抄本,约抄于乾隆32年前后,24卷,474篇,1962年发现于淄博周村。
篇目、文字与铸雪斋本均有不同。
1980年齐鲁书社影印出版。
6、乾隆50年(1785)杭州陈氏重刊青柯亭本,有改动,433篇。
聊斋志异《婴宁》原文翻译《婴宁》的译文:王子服,莒县罗店人。
父亲很早就死去。
他非常聪明,十四岁考取秀才,入泮宫读书。
母亲最钟爱他,平常不让他到郊野游玩。
聘定萧氏为妻,还没嫁过来就死去,所以王子服求偶未成。
恰逢正月十五上元节,舅舅的儿子吴生,邀王子服同去游玩。
刚刚到村外,舅舅家有仆人来,把吴生叫走了。
王生见游女多得像天上的云彩,于是乘着兴致一个人到处游玩。
有个女郎带着婢女,手拿一枝梅花,容貌绝美,笑容可掬。
王生目不转睛地看着女郎,竟然忘记了顾忌。
女郎走过去几步,看着婢女笑着说:“这个年青人目光灼灼像贼!”把花丢在地上,说说笑笑地离开了。
王生拾起花来神情惆怅,像是神魂都丢掉了,于是怏怏地回家。
到了家里,把拾来的花藏到枕头底下,倒头就睡,不说话也不吃东西。
母亲为他担忧,请和尚道士施法以消灾祛邪,病情反而加剧。
身体很快消瘦下去。
医师来诊视,让他吃药发散体内的邪火,王生更恍恍忽忽,像是被什么逮住了。
母亲细细地问王生得病的来由,他默默地不作回答。
恰好吴生来,王母嘱咐他细细盘问王生。
吴生到王生榻前,王生见到他就流下泪来。
吴生靠近床榻劝解安慰王生,渐渐开始细问。
王生把实情全说出来,而且求吴生代为谋划。
吴生笑着说:“你的心意也太痴了,这个愿望有什么难以实现?我将代你访求她。
在郊野徒步行走一定不是显贵家族。
假如她尚未许配人家,事情就一定成功;不然的话,拼着拿出众多的财物,估计一定会答应。
只要你病愈,成事包在我身上。
”王生听了这番话,不觉开颜而笑。
吴生出去告诉王母,寻找那女子居住的地方,但探访穷尽,一点踪迹也没有。
王母十分忧虑,拿不出什么主意。
但是自吴生离开后,王生的愁容顿开,吃饭也略有长进。
几天之后,吴生又来了。
王生问谋划的事办得如何,吴生欺骗王生说:“已经找到了。
我以为是什么人,原来是我姑姑的女儿,就是你的姨表妹,现在还在等人聘定。
虽然是家中亲戚婚姻有些隔碍,但以实情告诉他们,一定会成功。
”王生高兴的神色充满眉宇间,问吴生说:“住在什么地方?”吴生哄骗说:“住在西南山中,距这里大约三十余里。
・《聊斋志异》研究・ 文章编号:1002.3712(2017)02.0060.13
《聊斋志异校注》人物补注续 孙启新 (淄博市纪委,山东淄博255001)
摘要:在研读盛伟先生《聊斋志异校注》过程中,再次发现个别人物没有注释或者 注释不全面。这主要是:耿隐之与王士稹等山东著名文士多有交往;王纳谏,字圣 俞,曾任行人司行人;河神黄大王屡受清朝皇帝册封;王于一写过《义虎记》,王士 稹将自己文中所写之虎与王于一、蒲松龄所写之虎并称;襄宸是邱翊圣,即蒲松 龄好友邱希潜的堂弟;翟世琪经学渊博、多有政绩,为叛将杀害;福建总兵杨辅当 为江西南瑞镇总兵杨富;李象先是广饶人,不是寿光人。 关键词:聊斋志异;人物注释;补注 中图分类号:1207.419 文献标识码:A
对于蒲松龄纪念馆研究馆员、蒲松龄研究所副所长盛伟先生校注的《聊斋志 异》,笔者近期在研读过程中仍然发现个别人物没有注释或者注释不全面,为此 再次提出浅见,敬请盛伟先生和各位学者专家指正。
一、
东郡耿隐之
《聊斋志异・王六郎》异史氏日:“其族弟甚谐,作月令嘲之”。[。]∞文末附王士 稹短评:“阮亭云:‘月令,乃东郡耿隐之事。 …如此处王士稹所说的耿隐之是谁 呢?
收稿日期:2017.02.07 作者简介:孙启新(1964一),男,山东淄博人。淄博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蒲松龄研究会理
事。 王士稹《分甘馀话》卷三载有《真止和尚塔铭》: 耿道见,字隐之,东郡人,能古文,常(尝)作《真止和尚塔铭》,云:“和尚 初名幻修,号雁汊,晚更字真止。本儒家,二十后喜读西方书,于《楞严》《圆 觉》多所证入。崇祯甲申,衣居士服,参访南来,住武林。久之,往金陵,与其贤 士大夫游。顾性好栖逸古寺,饭名僧。乙酉,年二十九矣,始剃发,缁衣蔬食, 手钞《大藏经》盈尺许,与金山铁舟和尚最厚善。顺治十年癸巳十一月二十八 日。示化于金陵三山街市中。庚子七月,所谓贤士大夫者,与铁公醵金钱,礼 请牛首老禅,以慈斋荐之于潮音庵,厝于安德门外青龙庵西竹柏间。或日和 尚之高祖洎父,曾仕正德、天崇间,世著忠节,有闻于时。和尚亦以进士起家, 历南北部曹至京卿。余顾未详其世次”云。[ ]删 查阅《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东郡”“馆陶县”诸条,可知为同一个地方。馆陶 县明朝属临清州,清朝属东昌府,民国属山东东临道,1949年划归河北省,现属邯 郸市管辖。 据《真止和尚塔铭》记载,真止和尚其高祖直至父亲都是明朝官员,以忠节闻 名于世;其本人进士出身,曾任明朝以及南明六部的司官、朝中衙门长官,这些条 件完全符合耿章光的身世。 耿章光,又名耿章,山西巡抚耿如杞的次子,馆陶人。明崇祯十年(1637)成进 士,任曲沃知县,调任香河知县,后升任安州知州,又升任兵部武库司员外郎。明 亡后,他赴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即位,升任尚宝寺卿,掌管皇帝的玉玺印章。第二 年,福王朱由崧被清军俘获杀害后,他剃发出家,号“真止和尚”。后被捕就义,殉 难于南京,年仅四十七岁。 耿道见,字隐之,生卒年不详,其人现存资料很少。从现存资料来看,此人功 名不会高于贡生,最有可能是秀才,但他有文才,知名度很高,与王士稹、丁耀亢 等山东著名文士多有交往。丁耀亢的诗集中有多首诗赠耿道见,如《陆舫诗草》卷
《聊斋志异校注》人物补注续作者:孙启新来源:《蒲松龄研究》2017年第02期摘要:在研读盛伟先生《聊斋志异校注》过程中,再次发现个别人物没有注释或者注释不全面。
这主要是:耿隐之与王士禛等山东著名文士多有交往;王纳谏,字圣俞,曾任行人司行人;河神黄大王屡受清朝皇帝册封;王于一写过《义虎记》,王士禛将自己文中所写之虎与王于一、蒲松龄所写之虎并称;襄宸是邱翊圣,即蒲松龄好友邱希潜的堂弟;翟世琪经学渊博、多有政绩,为叛将杀害;福建总兵杨辅当为江西南瑞镇总兵杨富;李象先是广饶人,不是寿光人。
关键词:聊斋志异;人物注释;补注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对于蒲松龄纪念馆研究馆员、蒲松龄研究所副所长盛伟先生校注的《聊斋志异》,笔者近期在研读过程中仍然发现个别人物没有注释或者注释不全面,为此再次提出浅见,敬请盛伟先生和各位学者专家指正。
一、东郡耿隐之《聊斋志异·王六郎》异史氏曰:“其族弟甚谐,作月令嘲之”。
[1] 30 文末附王士禛短评:“阮亭云:‘月令,乃东郡耿隐之事。
’” [1] 30 此处王士禛所说的耿隐之是谁呢?王士禛《分甘馀话》卷三载有《真止和尚塔铭》:耿道见,字隐之,东郡人,能古文,常(尝)作《真止和尚塔铭》,云:“和尚初名幻修,号雁汊,晚更字真止。
本儒家,二十后喜读西方书,于《楞严》《圆觉》多所证入。
崇祯甲申,衣居士服,参访南来,住武林。
久之,往金陵,与其贤士大夫游。
顾性好栖逸古寺,饭名僧。
乙酉,年二十九矣,始剃发,缁衣蔬食,手钞《大藏经》盈尺许,与金山铁舟和尚最厚善。
顺治十年癸巳十一月二十八日,示化于金陵三山街市中。
庚子七月,所谓贤士大夫者,与铁公醵金钱,礼请牛首老禅,以慈斋荐之于潮音庵,厝于安德门外青龙庵西竹柏间。
或曰和尚之高祖洎父,曾仕正德、天崇间,世著忠节,有闻于时。
和尚亦以进士起家,历南北部曹至京卿。
余顾未详其世次”云。
[2] 5001查阅《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东郡”“馆陶县”诸条,可知为同一个地方。
浅析《聊斋志异》中女狐形象的文化内涵有关狐狸的叙事故事在中国文学的历史上汗牛充栋,不仅构成了瑰丽奇特的狐狸世界,而且呈现了丰富多彩的狐狸形象。
先秦时期“狐”就与传说相联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狐狸从图腾到狐妖,再到狐仙,影响了后期文学作品中狐狸形象的走向和塑造特征。
到了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笔下的女狐形象,完成了人性与狐性的高度统一,丰富了狐文化的内涵。
在综合研究《聊斋志异》中的女狐形象之后,笔者发现,涉及狐或者描写狐的篇目大概占了六分之一,蒲松龄对于狐形象的青睐以及对其寄托的情感显而易见。
虽然现下学界对其研究视角多元化,在作者思想、作品主题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但是,专门从文化内涵角度对其研究得并不多。
故笔者试图从《聊斋志异》女狐形象的整理入手,对整理出的四十余篇作品依据情感寓意进行分类研究,并根据女狐形象的分类和特点,从古代民俗文化角度分析其文化内涵,希望能在前人的研究上有所发现。
一、《聊斋志异》及女狐形象的形成《聊斋志异》,明清小说四大传说之一,别称《鬼狐传》,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其含义就是记录在他书房里想象出来的志怪故事。
“聊斋”是他书房的名称,“志”指描写,“义”指奇闻异事。
在这个小说集中,蒲松龄创造了许多色彩斑斓、美丽动人的形象,尤其是“狐狸”形象,为我国古代文学增添了许多神奇而又令人感到神秘的色彩。
西汉刘安就曾在他《淮南子・谬称训》中写道:“今谓狐狸,则必不知狐,又不知狸。
非未尝见狐者,必未常见狸者。
” [I]最开始的时候,“狐”与“狸”是指大自然中的两种不同的动物,但是古人发现他们两者不管是外观还是生活习惯都非常的相似,于是渐渐地大家都将他们等同看待,于是“狐”和“狸”都指代“狐狸”。
《聊斋志异》深受学术界的关注,在其出版后,学术界大都多次进行校勘、删改、整理再出版。
在当前学界较权威的版本主要有张友鹤先生的《聊斋志异会注会校会评本》[2]、任笃行先生的《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3]以及赵伯陶先生的《聊斋志异详注新评》[4]等,三个版本各有特色,亦各有优缺点。
・
序语跋・
文章编号:1002.3712(2014)O1.0152—02
《聊斋志异详注新评》后记
赵伯陶
《诗》日:“我躬不阅,遑恤我后。”聊斋之恨,良有以夫!苍苍者
天,难呵灵均之壁;荡荡者地,孰回季梁之辙?是故觅亡羊必巡歧
途,干县令须饰小说。一往遂深,不知情为何物;三复难尽,始信文
可移人。驴背夕阳,李郎之锦囊安在;青林晓月,蒲翁之孤愤难投。
稗史有灵,幸逢孙阳之顾;文章无价,徒抱卞刖之悲。闻晓钟于般
阳,盍驰声赵胜囊外?幻山市于淄邑,总潜影唐宗彀中。所本者:荐
堇思报,感蓼废吟;所喜者:荆树有花,书田无税;所怒者:威福擅
作,簋簋不修;所冀者:琴语瑟声,暮云春树;所羡者,神游楚岸,梦
绕巫山;所忿者,错勘贤愚,不辨好恶。柳丝拂岸,无奈心伤;秋水
泛波,缘何肠断?是人言愁我始欲愁矣,所幸孔颜乐处即老庄世
外。射雀无屏,犹能融情窈冥;游仙有径,安可止步虚白。神出鬼
没,写旖旎于忱中;阳开阴阖,追风流于化外。娇波流慧,想芳姿于
无形;弱态含羞,托微波于有意。左太冲笔札堆藩溷,容与身心;张
壮武史籍载车箱,蹋促天地。郑蛇齐怪,驹驹驰骤毫端;鲁鬼秦妖,
叱叱喧嗔楮上。春鸠秋雁,拙劳何止飞禽;夏雪冬雷,怪异非纯天
象。佳人饰面,匀“胭脂”未免痴情;灵物学舌,售“鸲鹆”何多胜义?
文缘气主,“葛巾”之吹气如兰;笔以兴生,“连琐”之吟兴方恰。花
其解语,振藻扬葩;石可通神,含商咀徵。揽之已逝,无奈小小藏墓
中;呼之欲出,原来真真是画里。鬼大鬼小,魂有新故之逢;花荣花
收稿日期:2013。12—28
作者简介:赵伯陶(1948一),男,北京人。中闰艺术研究院编审。
152
枯,物本盛衰之掎。绘声绘色,富其语词;吊影吊形,密其针缕。乃
笔下虽有鬼,而心中实无鬼也。盖因世上之荆棘弥望,常使胸中之
芒角森然。铸鼎之思,象穷鬼魅;燃犀之照,形鉴龙鱼。磉硐见才,
兔起鹄落直遂;嵯峨呈慧,鹏游蝶梦逶迤。郇公之厨,接鼻亦可饫
口;季伦之室,触目皆能见奇。因骥足未展,故江笔俊发。为问人间
何世,无奈辽鹤已非。盖奕世不乏庸官俗吏,所鲜者慧业才人耳,
聊斋者,其是之谓乎!
食肉缘何非管城子,绝交未必有孔方兄。愚生本多艰,剥复之
交有道;运偏少济,亨屯之会无常。有缘掇芹,幸免穷神之蹀躞;无
心作郡,何来路鬼之揶揄?书城徜徉,自忘倦于移晷;学海浮泛,尝
兴舞于鸣鸡。尼父沂水咏归,无以过也;楚人京台流遁,不亦乐乎?
周君绚隆以愚选注明代文、渔洋诗差强人意,故允俞评注《聊斋》
之请,则诗、文、说部之铨,愚皆尽绵薄矣。虽才单力弱,绠短汲深,
而能接语前贤,错磨俗肌,又何其幸哉!蒲学巨擘袁世硕先生,愚
固私淑有年,以冥顽不灵,未能厕身绛帐,终为憾事。今承不弃,慷
慨赐序,则无异华衮之宠焉。注评古人,扬子必日略近“小技”;藻
饰小说,庄周尝谓亦远“大达”。使夫子闻之,必日:“未之思也,夫
何远之有?”
是为记。
癸巳重阳记于京:I匕天通楼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