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63例
- 格式:pdf
- 大小:202.93 KB
- 文档页数:2
针刺结合行为矫正治疗单纯性肥胖近来国内外学者对肥胖症防治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主要有:有氧运动法、饮食节制法、药物疗法、机械吸脂法、推拿疗法、针灸疗法、行为校正法等。
近几年笔者采用针刺与行为矫正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尚可,现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患者中,男32例,女88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66岁,平均25岁。
轻度肥胖45例,中度肥胖60例,重度肥胖15例。
共分4组,4组的年龄、体重、肥胖度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疗标准1.2.1诊断标准:依据《实用内科学》,超过标准体重的20%(标准体重=(身高-100)cm×0.9)或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除外继发性肥胖而确诊为单纯性肥胖。
1.2.2肥胖的划分及疗效标准:参考1987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肥胖病研究学术交流会议确定的单纯性肥胖症疗效判定标准及刘××等所定标准。
轻度肥胖:超标20%~30%中度肥胖:超标30%~50%重度肥胖:超标>50显效:体重下降>10kg,腰围减少cm有效:体重下降>3kg,腰围减少>4cm无效:体重下降<3kg,腰围减少<4cm反弹:体重恢复>3kg,腰围恢复>4cm2 治疗方法2.1针刺治则:以脾,胃,任脉经穴为主辨证施治处方:主穴:中脘、水分、天枢、水道、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脾虚湿阻型:阴陵泉、血海、丰隆胃热湿阻型:梁丘、内庭、丰隆肝郁气滞型:膻中、太冲、丘虚脾肾两虚型:阴谷、太溪、阴陵泉阴虚内热型:阴谷、大溪、昆仑操作方法:将穴位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在中脘一水分,天枢一水道三组穴位上接G6805电针治疗仪,施以连续波,频率2次/秒,强度以患者可忍受,感到舒适为度。
留针30分钟。
2.2行为矫正(1)改变进食方式:重点是降低进食速度,强调一个“慢”字;其次是对于主食能少则少,不饿不吃或少吃,强调一个“少”字,以达负平衡饮食状态。
近5年来,笔者在临床采用了针灸祛脂减肥的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从300多例肥胖者中观察了60例血脂异常的就诊者,经过1个月的针灸祛脂减肥治疗后再对其血脂变化进行比较,发现减肥的同时,对患者异常的血脂含量亦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现将结果统计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0例观察对象均为门诊肥胖患者,女34例,男26例,年龄34~60岁,既往有高脂血症19例。
血脂偏高的诊断取样均以减肥治疗前患者在我院化验室所做的生化检查中,血脂异常者为观察对象(甘油三酯>2.5 mmol/L,胆固醇>6.5 mmol/L)。
1.2 治疗方法主穴:天枢、水道、水分、关元、大巨、滑肉门、带脉、曲池、手三里、合谷、梁丘、足三里。
另可根据中医痰、热、湿、滞辨证辅以丰隆、公孙、三阴交、脾关。
腹部的穴位左右分两组对称可接上针灸治疗仪,以疏密波为好,每分钟振动40次左右,或以患者可接受的强度为好,每日1次,每次30 min。
亦可隔日1次。
15次为一疗程,休息10天左右再复针5次巩固后做血脂分析对照,观察其变化,治疗期间对饮食不做特别要求。
1.3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降至正常值内为有效。
1.4 结果见表1。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 治疗效果2 讨论肥胖、血脂偏高,中医认为多由脏腑功能失调,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或过食甘肥或生活安逸、活动过少而形成。
目前除脂的中西药物很多,大多有效。
但笔者在针灸减肥的同时,观察到针灸同样也有调节血脂代谢的作用,而所治疗的患者中,并未采用节食的方法,一般讲患者的饮食还是正常的,也未用任何中西降脂药物,但笔者所配制的组穴中,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穴,有健脾、化湿浊功能,手三里为手阳明经穴。
曲池为大肠经合穴,经研究同样有健脾化浊之力,与丰隆、梁丘、天枢等配合,在针刺的良性刺激下,可以健脾胃,通三焦,祛痰瘀湿浊,调节脂肪的代谢,加快脂肪的分解、燃烧、排泄,在减肥祛脂的作用下,同时也调节血脂的指标,这对治疗是个意外收获,但说明了针灸是有调节血脂的作用,这将开启针灸治疗的新领域,但是否有长期的疗效、是否能取代降脂药物,作为一种治疗方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分析针灸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血脂状态及减肥疗效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11-02T02:07:07.908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7期作者:张晓君刘常达邵艳蕊黄月仙赵丽君车永佳刘洋李翠[导读] 分析针灸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血脂状态及减肥疗效的影响。
方法:随机划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单纯性肥胖患者作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针灸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血脂状态,分析减肥效果。
张晓君刘常达邵艳蕊黄月仙赵丽君车永佳刘洋李翠云南省腾冲市中医医院 679100摘要:目的:分析针灸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血脂状态及减肥疗效的影响。
方法:随机划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单纯性肥胖患者作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针灸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血脂状态,分析减肥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在治疗前不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LDL-C较对照组低,HDL-C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血脂状态及减肥疗效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针灸;单纯性肥胖;血脂状态;减肥因人们生活条件的提升,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发生巨大转变,使得肥胖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
人体肥胖会诱发多种疾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针对单纯性肥胖患者,临床多建议药物治疗、饮食控制以及运动干预等方式,虽说有一定效果,但多数患者难以坚持,肥胖反复发作[1]。
目前,中医治疗在单纯性肥胖中的应用效果备受关注。
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医针灸在单纯性肥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特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单纯性肥胖患者为例进行研究,现把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单纯性肥胖患者入组,共60例。
随机划分两组,每组30例。
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3~48岁,均数(36.33±2.31)岁。
中医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观察中医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5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20例采用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本组120例患者第一个疗程治疗成功者113例,成功率为94.2%,其余7例患者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均获成功,2个疗程成功率为100%。
120例患者中14例患者中途放弃治疗,治疗疗程为2—5个疗程,平均3.2个。
其余106例患者均坚持针灸治疗,治疗疗程为3~12个,平均6.8个疗程,均获得理想体重。
结论:中医针灸辨证分型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效果理想,坚持治疗一般均可达到理想体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单纯性肥胖症;针灸;疗效当进食的总热量超过了人体所能消耗的热量,剩余的热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致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并且呈现均匀肥胖为特点的患者成为单纯性肥胖症。
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嗜食肥甘,食不化精,或由于水湿不化,聚湿生痰,痰湿阻滞脉络,存于肌体,而导致肥胖的发生。
我院自近年来采用中医针灸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6年5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120例采用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肥胖者。
其中男38例,女82例;年龄16~49岁,平均28.7岁;身高158~167cm,平均162.8㎝;体重74~118kg,平均96.2kg;病程1—8年,平均3.4年;具有家族肥胖史者76例,占63.3%。
1.2治疗方法治则:痰湿闭阻者治宜健运脾胃、化痰除湿,针灸并用,平补平泻;胃肠腑热者清胃泻火、通利肠腑,肝郁气滞者治宜疏肝解郁、理脾和胃,只用针法,泻法;脾肾阳虚者治宜健脾益肾、温阳化气,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以任脉足太阴、足阳明经腧穴为主,取中脘、水分、关元、天枢、大横、曲池、支沟、内庭、丰隆、上巨虚、三阴交、阴陵泉,痰湿闭阻者加内关、足三里化痰除湿;胃肠腑热者加合谷清泻肠胃;肝郁气滞者加期门、太冲疏肝理气;脾肾阳虚者加气海、脾俞、肾俞、足三里健脾益肾;少气懒言加太白、气海补中益气;心悸加神门、心俞宁心安神;胸闷加膻中、内关宽胸理气;嗜睡加照海、申脉调理阴阳。
单纯性肥胖的针灸治疗体会作者:蔡旭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2期【摘要】现代医学认为肥胖是体内脂肪过度蓄积以致威胁健康的一种多因素慢性代谢性疾病,遗传、高脂膳食以及活动量少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
单纯性肥胖选择针灸治疗,不但健康,而且效果好、痛苦少。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辨证诊治;针灸针灸治疗肥胖与治疗其他疾病一样,都是将人体看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辨证论治,运用针灸的方法刺激人体的腧穴,通过调整人体的经络,扶助正气,驱除体内的邪气来达到减肥的目的。
现结合临床案例,浅淡其治疗体会。
1 临床资料2012年6月~2012年12月就诊患者80例,其中男26例,女54例,肥胖程度越重体重下降越多。
2 辨证分型治疗2.1 胃热湿阻型多有家族肥胖史,主要表现为消谷善饥,出汗较多,取穴四满、丰隆、大横、曲池、上巨虚、内庭;脾虚湿阻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沉重、疲乏无力,选穴:脾俞、丰隆、中脘、水分、阳陵泉、内关、足三里;脾肾阳虚型多表现为面色苍白、畏寒,治以温补脾肾,取穴:脾俞、阴陵泉、照海、复溜、足三里。
2.2 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取穴精准后,快速进针,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40 min,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
3 治疗效果针灸治疗敏感者会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肌肉松弛、活动灵便等现象,尤其以中青年效果显著。
4 病例分析患者,女,46岁,公务员。
因肥胖且活动不便来本院针灸减肥,持续治疗3个疗程后,体重由原来的82 kg降到65 kg,疗效满意。
停止治疗,随访6个月,体重未出现反弹。
5 讨论针灸减肥主要是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驱除人体的邪气,扶助人体的正气,达到调节内分泌,使机体功能平衡,抑制饥感神经与饱感神经,缓解患者强烈的食欲,减少进食和对热量的吸收,同时加强了自身自控能力,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的动员与燃烧分解[1],另外配合适度饮食结构调整,适度的运动及心理不良生活习惯的纠正等整套治疗法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2]。
肥胖病(单纯性肥胖)中医诊疗方案肥胖病,即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主要是以体质量指数(BMI)来区分。
BMI的计算公式为: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m)]。
BMI指数≥24 kg.m即为超重,≥28 kg.m为肥胖。
根据1997年全国第5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和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单纯性肥胖病》的标准,将单纯性肥胖划分为五型:脾虚湿阻证、胃热湿阻证、肝瘀气滞证、脾肾阳虚证、阴虚内热证。
中医药干预特别是针灸治疗,是一种不良反应小、疗效较高的绿色减肥法,临床应用广泛,疗效肯定。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中医药疗法来治疗单纯性肥胖。
药膳是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一种中医药疗法,以健脾益气、化痰除湿为主,选用茯苓、陈皮、荷叶、赤小豆、薏苡仁、苦瓜等组成饮食方。
根据不同的临床分型,药膳的配方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脾虚湿阻证,可以食用荷叶茯苓粥或鲤鱼汤,并服用平胃二陈汤加减;对于肝瘀气滞证,可以饮用山楂饮或玫瑰荸荠粥,并服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对于胃热湿阻证,可以食用荷前粥,并服用芩连二陈汤加减;对于脾肾阳虚证,可以食用羊肉炒大葱或胡桃枸杞粥,并服用右归丸加减;对于阴虚内热证,可以食用百合山药枸杞粥。
总之,中医药疗法是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一种有效方法,药膳的配方应根据不同的临床分型而定。
针对肥胖症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知柏地黄汤加减、埋线疗法、电针疗法、耳针法和传统功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知柏地黄汤加减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成分包括知母、黄柏、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荷叶、山楂等。
埋线疗法和电针疗法都是针刺选穴的治疗方法,可以起到健脾和胃、利水化痰、消失导滞的功效。
耳针法包括毫针浅刺、埋针法、药丸贴压法,选取肺、三焦、大肠、脾、胃等穴位进行治疗。
传统功法包括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等,可以帮助单纯性肥胖患者减肥降脂。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进展摘要:单纯性肥胖是指:摄入热量多于消耗而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以肥胖为主要临床症状,可伴有代谢方面障碍,但无明显神经、内分泌方面异常表现。
针灸减肥以其简单易行、疗效显著、无任何毒副作用的特点,是任何其它治疗方法难以企及的。
本文详细描述了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机理研究进展及临床研究进展,为针灸减肥提供了理论和临床依据。
关键词:肥胖;针灸;研究进展【Key words】obesity;acupuncture;research progress世界卫生组织的肥胖病专家警告说肥胖病已成为全球的流行病,并且可能成为灾难性的世界问题。
针灸学作为中医学中最具特点的组成部分之一,理应在这一贡献占有一席之地。
1机理研究进展1.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刘志诚[1]研究表明针刺对肥胖机体可以纠正弓状核(ARC)神经细胞功能的异常低下,使下丘脑弓状核(ARC)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显著回升。
室旁核(PVN)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显著回降;对于具有明显临床特征的肥胖大鼠,针刺可以逆转中枢和外周的瘦素和INS的异常代谢,纠正瘦素抵抗(LR)和胰岛素抵抗(IR)。
赵玫[2]研究表明针刺能够提高饱食中枢(VMH)的兴奋性,使饱食中枢的活动水平占据优势,削弱饥饿中枢(LHA)的活动,降低其兴奋性,从而控制了肥胖鼠亢进的食欲,减少热卡的摄入,促使体内堆积的脂肪被消耗利用占主控的作用。
相希、钟莉[3]认为针灸通过提高下丘脑弓状核(ARC)神经细胞的功能,提高瘦素和INS的水平及其与其受体结合能力,调节下丘脑室旁核(PVN)的放电频率以及饥饿中枢(LHA)和饱食中枢(VMH)的兴奋性产生生物学效应,即抑制增加食欲肽(如NPY和AGRP)和增强减少食欲肽(如POMC和CART)的生物活性,从而出现摄食减少,耗能增多,最终实现减肥效应。
(2)对外周神经系统的调节相希等[ 4]在观察肥胖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状况时发现,肥胖患者植物神经平衡指数(Y)降低,神经外周介质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亦明显降低,而乙酰胆碱酯酶(AchE)、唾液淀粉酶(S-Am)活性明显增强。
附件3肥胖症(单纯性肥胖)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肥胖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数增加致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增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为特点的疾病。
诊断标准:(I)BlM 25~29.9kg∕m2诊断为I度肥胖,BIM≥30kg∕m2诊断为∏度肥胖;(2)成年男性腰围N90cm、女性腰围三85Cm或WHR> 1.0 即称为腹型肥胖;(3)体脂量男性三25%、女性三30%作为肥胖的判定标准。
本方案干预的人群为符合以上2项或2项以上判定标准,并且排除其他原因(垂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肥胖者。
肥胖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在于由肥胖所致身体负担加重而出现的乏力、行动不便、心悸、怕热、多汗及腰腿疼痛等症状,并且肥胖常会引发多种病症,如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等。
《内经》中所记载的“脂人”“膏人”“肉人”“肥贵人” “肥美之人”等均属肥胖症范畴。
中医认为肥胖症系是饮食、年龄、先天禀赋、外部环境及缺乏运动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运化疏泄乏力、气机郁滞、升降失常、血行失畅,脂浊痰湿堆积体内日久而成,可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的一类病证。
一'既病防变论治(一)关键技术的基本操作。
肥胖主要病机为脾、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司,导致水湿、痰浊、膏脂等蓄积于内,日积月累致体内膏脂堆积过多,体重异常增加发为本病。
《丹溪心法》:“肥人多虚,肥人多湿多痰”,故“补益脏腑”与“祛湿化痰”为肥胖症治疗的基本原则。
以下脏腑推拿疗法和穴位埋线疗法为关键技术的基本操作,适用于肥胖症的各类证型。
1.脏腑推拿疗法。
操作:第一步:摩运腹部。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以运腹法施术于腹部,顺时针6次、逆时针6次。
第二步:拿带脉。
术者以双手沿带脉循行路线交替拿腹部肌肉,往返8次。
第三步:点按脐周穴位。
以拇指逐一点按天枢穴、水道穴、滑肉门穴、中脱穴、关元穴,每穴30秒。
第四步:推腹部诸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