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旅游市场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15.50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点介绍:

内蒙古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坐落在内蒙古境内大青山北麓的杜尔伯特(四子王旗)草原上,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128公里。中心占地面积一万亩,总资产近一亿元。下属四子王旗格根塔拉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协力(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北方游牧圆、锡盟锡林高乐草原旅游区、深圳格根塔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格根塔拉艺术团、格根塔拉民族工艺品厂。是内蒙古自治区五大草原旅游景区之一,是全国首批的4A级旅游景区(点)之一,2004年7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全国工农(牧)业旅游示范点。

格根塔拉建于一九七九年,一九九六年转制为民营企业。格根塔拉蒙语意为辽阔明亮的草原,每当夏秋之季,这里蓝天白云、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牛羊追逐、

气候宜人、自然风光秀丽奇妙,一派北疆塞外草原美景,是中外游客理想的观光旅游、休闲避暑胜地。转制以来共接待中外游客120多万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尉键行、李岚清、秦基伟、布赫、成思危、陈俊生、李铁映、乌云其木格等亲临视察,国外高级官员、知名人士络绎不绝前来观光。中国东方歌舞团和蒙古国、韩国歌舞团也曾前来演出。

跨入新世纪,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心接待能力和条件逐年得到改进和提高。中心设有接待包5顶;现代住宿包48顶;豪华战车式住宿包36顶:传统住宿包210顶:中心拥有1200平米装修典雅的游客中心一处,可同时容纳1000人就餐的大型宴会厅一处,面积不同的大、小接待餐厅近50处;景区内桑拿、舞厅、酒吧、购物、停车场、电视、电话、医疗、保卫、投诉、培训、咨询、游乐场所等设施齐全,服务周到,收费合理。目前,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已具备了食、宿、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一条龙服务体系,管理水平和档次显著提高。

呼和浩特-锡林浩特省道专线直通格根塔拉,交通极为便利。目前,中心餐饮接待能力为3000人/餐次,住宿接待能力为1000人/晚,娱乐、观光接待能力2-3万人次。中心拥有员工500多名,年营业额为1200多万元,年接待游客20-30万人次。其中:区外游客占1/3,区内游客占2/3;曾接待来自加拿大、南非、泰国、瑞典、丹麦、芬兰、新西兰、韩国、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墨西哥、

瑞士、爱尔兰、越南、希腊、蒙古等二十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游客。

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发展规划已经权威部门编制完成,并列入自治区首批重点发展规划予以论证和备案。按照规划设计,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正积极采取措施按照“一线(乌兰花-锡拉木伦庙草原旅游专线),五景(犀牛化石馆、四子王旗王爷府旅游区、格根塔拉草原旅游区、飞船着陆场、锡拉木伦庙)发展构想,正在加快景点的建设工作。

规划中的世界游牧文化区的第一期项目,即:“中国北方游牧园”于二○○二年八月六日顺利开园。园内建有来自祖国北方的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四省区居住在草原上的维吾尔、乌孜别克、哈萨克、塔塔尔、塔吉克、柯尔克孜、裕固、土、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满、蒙古等13个游牧民族各具特色的永久居落,并由本民族人员入住长期展示各民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和民族风情。规划的逐年实施将为中外游客提供更为舒适、文化风涵更深的住宿、娱乐、博览、观光场所。

这里,每年农历五月十三,草原人民将举行蒙古族传统的祭敖包活动;每年公历七月二十五日-七月三十一日是每年一届的“内蒙古旅游那达慕”盛会。89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5届。

董事长牧人携全体员工以"适者存、智者兴、勤者拼、强者胜"的企业理念鼓舞斗志,实现"创一流景区"的目标和"满意天下宾客"的宗旨。责任公司、锡盟希日塔拉旅游有限公司、深圳格

根塔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格根塔拉艺术团、格根塔拉民族工艺品厂等经济实体。

贺兰山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地处蒙古高原中部南缘,华北黄土高原西北侧,西南邻近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西北第一大南北走向的山脉,根属阴山山系。海拔3656.1米。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具有温带干旱半干旱山地森林的典型特点。系草原至荒漠的过渡地带,有复杂多样的动植物区和比较完整的山地生态系统,具有色调分明的垂直景观,呈现梯度分布。

其中生存着许多属于国家稀有、珍贵、濒危的动植物,也包括许多属于贺兰山独有的植物,特别是许多植物分类学家以贺兰山产的标本为模式,长期以来陆续发现的许多新物种,使贺兰山成为

众多模式标本的原产地。因此,是生态、地理、林业、中药等学科的理想研究和实验基地。也是向广大群众,青少年普及自然科学知识、进行生态保护教育的大课堂。因此,1992年经国家批准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纳入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

贺兰山原始森林、花草芬芳,山壁陡峭,气势雄伟。这里有香獐、马鹿、麝、黑鹳、蓝子鸡等1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山鸡、青羊、岩羊、黄羊、狐狸等百余种野生动物,

时常成群出没于林间溪头,追逐戏嬉,全然是一座天然动物园。如果乌云暴风袭来,天昏地暗,声震如雷,鸟兽全无,使人胆战心寒……登上极峰,如走云天、宛履霞雾、情趣别具,在这里,可以领略到沙漠的浩翰,戈壁的宽广。而且,还可以欣赏到“大漠落日”、“沙市蜃楼”的奇特景观。

俯览群山,峰峦叠翠,林海滔滔,惊险、神秘、粗犷、神奇的感觉涌入心中。更有那漫漫历史长河中,阿拉善边疆少数民族主体——蒙古族,和硕特部落赶着勒勒车和牛马羊群,游牧在戈壁夕阳下的情景……

旅游发展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在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崛起的大背景下,异军突起,蓬勃发展,每年都以高于国民经济的速度增长。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由单一的经济功能向多元化转变,在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三农”问题解决、平衡国际收支、促进对外交往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旅游业已经成为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草原、沙漠、森林、湖泊、火山、古迹六大奇观别具一格,蒙古民俗风情举世闻名,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和全区经济的重要产业来抓,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旅游规划、市场开发等方面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2006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25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接近280亿元,同比增长34%,约为全区生产总值的5.82%,旅游业已成为全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尽管如此,与国内旅游强省相比,无论是游客人数还是旅游收入,无论是知名度还是竞争力,内蒙古都还有很大的差距。现有旅游项目多以观光游览为主,度假产品和特种产品较少,特别是精品更少,不能满足高端游客和个性游客的消费需求。同时,旅游产品建设趋同化现象较为突出,草原、民俗旅游开发从东到西普遍雷同,各区域间存在着明显的竞争,不利于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目前,国内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国际旅游目的地重心东移,中国作为一个政治社会稳定、经济高速发展、旅游资源丰富的文明古国,正在成为国际旅游者追逐的热点。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稳步推进,我国人均消费水平持续增长,消费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旅游将是消费升级的主要受益行业之一。随着我区经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