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及原因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2009年1月第25卷 第1期Journal of Sichuan I nternati onal Studies UniversityJan.,2009Vol.25 No.1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张若兰(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广东潮州 521041)提 要:性别差异与语言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试图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求男性和女性在使用英语方面存在着的词汇、风格、句法、交际等方面的差异,并探究产生这些差异的心理、生理、历史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以期对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贡献。
关键词:英语;性别;差异;成因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31(2009)01-0097-04A study of the Gender D i fferences and Causes i n the English LanguageZHAN G Ruo2lanAbstract:The study of 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the language and the gender difference has al w ays been an i m portant t op ic in the linguistic field.Based on the p revi ous study,the p resent article,fr om the s oci olinguistic pers pective,atte mp ts t o find differences in lexicon,style,syntax and communicati on style bet w een the male and fe male when they are using Eng2 lish.A t the sa me ti m e,p sychol ogical,physical,hist orical and s ocial reas ons will be discussed.It is hoped that certain contributi on will be made t o the further research.Key words:English;gender;difference;cause 11引言自20世纪60年代西方妇女解放运动深入发展以来,性别差异与语言的研究一直是社会各界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语言学界也是如此。
从跨性别交际失误角度谈论性别语篇系统的差异【摘要】男性和女性属于不同的语篇系统,因此,在进行跨性别交际中,男性女性之间常会出现交际失误。
男女性别语篇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男性和女性在交际时所采用的交际风格不同,意义的解释框架不同。
性别语篇是任何文化交际系统的中心问题,但在语篇研究领域,与其它语篇系统研究相比,性别语篇研究还并不是特别全面。
本文从跨性别交际中常见的交际失误出发,结合现实生活和电影中的对白,对性别语篇系统差异进行了简明的分析。
【关键词】性别语篇系统;差异;跨性别交际失误1、引言语言和性别是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且永恒的话题。
人类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在人类的交际中存在这不同的语篇系统。
男性和女性属于不同的语篇系统中,因此,在男女的交际中必然存在着差异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得越发重要,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交际联络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无论是在工作中、学习中还是生活中,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交际,即在跨性别交际中,早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
性别语篇也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做出更多的研究。
在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当中,研究者们已从性别歧视、面子问题等角度对跨文化交际进行的介绍比较多,然而,对于性别语篇系统的研究仍不是很丰富。
本文从跨性别日常交际中常见的交际失误出发,结合电影《歌舞青春》里的对白,对性别语篇系统的差异进行了简明的分析。
2、性别语篇与交际失误从传统意义上看,语篇是指如何使用语法手段进行句内和句际之间的衔接以达到语篇连贯。
根据ron scollon和suzanne scollon(2000)概括,语篇是语言在一定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中的更为广泛的应用。
语篇系统是一个包罗万象、自给自足的交际系统。
有语篇形式、社会化、意识形态、面子系统等方面组成。
每个群体成员共同享有同一个语篇系统,互相认可、互相影响,同时又属于其他不同的语篇系统,如职业语篇、公司语篇、代别语篇、性别语篇等。
任何一个交际场合都可能出现若干个不同的语篇系统,任何人的交际都是在若干潜在的语篇系统中不断协商并逐渐得到认同的一个过程。
浅论性别语言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摘要:语言性别差异研究一直是社会语言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分工、社会偏见、心理原因和生理方面的原因。
性别语言主要在语音语调、词语和句法的选择以及言语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旨在对性别语言差异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作一个简单介绍。
关键词:性别语言差异表现成因1.国内外性别语言研究概况1.1国外研究概况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是对社会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文化意识的真实反映,随着社会语言学及社会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语言与性别的研究应运而生。
语言学界对性别因素的研究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界,划分为两大阶段: 零散研究时期(二十世纪六年代以前)和系统研究时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至今)(赵蓉晖,2003)。
人类关于语言与性别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1664(Jespersen,1922)。
1922年, 叶斯帕森在《语言:本质、发展及起源》中专辟一章介绍了女性语言的诸种表现及特点。
此后,语言与性别的研究逐渐成为人类学和社会学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
然而,这一时期对于语言中性别因素的研究还是零散的,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语言与性别作为一个独立的语言学问题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社会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的影响进一步推动了语言与性别研究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语言学家,如Lakoff, Trudgill, Zimmerman, West等。
Jespersen 是最早注意语言性别差异的语言学家之一,其《语言》(1922)一书中的整整一章都用来描述女性语言与男性语言的不同之处,吸引了语言学界对此话题的注意。
20世纪60 - 70 年代的女权运动,更激发了研究者对语言与性别关系的兴趣。
在此背景下,Lakoff 出版《语言与妇女的地位》(1975)一书,语言与性别差异从此成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Lakoff (1975)从话语层面描述了美国文化中“女性用语”(women’s language) 的几个主要特征,并从女性社会地位的角度加以解释。
日语中男女用语差异的形成与趋势初析王攸然外汉092 200930403046零、引言世界上每个国家,因性别差异而所使用的语言都略有不同,特别是日本、韩国和中国等东方国家更甚,而日语又是男女性用语差异较大的一种语言。
本文试图从人称代词、感叹词、终助词、接头词、汉语词汇的使用等几个方面分析日语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的不同。
与此同时,从男女性社会的地位不同、语言交际规则不同和社会对男女的要求和期望不同分析了形成男女用于不同的形成原因,最后,给出了这种男女用语的差异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一、日语中男女用语的差异(一)人称代词差异例如:男女在街上的对话男:ぼくが行くよ(我去)女:わたしが行くわ(我去)从以上对话可以看出,同样的一句话,在日语中男女说出来也不一样,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人称。
在例句中男性自称“ぼく”;而女性自称“わたし”,因而在日语中,一般凭听就可以判断说话者的性别。
在第一人称中,“ぼく、おれ”都为男性自称的用语,但“ぼく”更倾向于年龄较小的男性使用,“わし”为老年男性用语,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男女都使用;“わたし”是从稍为正式的场合到非正式场合都可以使用的范围最广的女性第一人称代词,“わたくし”更正式一些, 多用于比自己地位高、年龄长的人,“あたい”多为小女孩用语。
在第二人称中,“おまえ”用于同等地位或地位低于自己的人, 具有亲昵的语感。
它虽然是男性用语,但是古时也有女性用来称呼自己的后辈亲属,“きみ”用于地位与自己相同或低于自己以及年龄比自己小的人,男性也常用“きみ”来称呼自己的妻子,“てまえ”多用于吵架, 表示对对方的轻蔑;而女性没有特别的专用第二人称代词, 但女性使用“あなた”的范围比男性广泛,也有一种说法是“あなた”男女都使用,但无论是男性用还是女性用,都有一种上对下的傲慢的语气,至少是没有尊重对方的意思,所以大家一般不轻易使用这个词语,但女性常用“あなた”来称呼自己的丈夫,具有亲昵的语气,这同男性常用“きみ”来称呼自己的妻子是一样的。
高中英语课堂中言语交际的性别差异摘要:性别和语言一直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话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性别和语言方面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和多元文化的研究。
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的形式,找出男女高中生在讨论话题和话语时长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差异。
旨在从语言学习和教学的角度,来探讨语言与性别的关系,以便为更好地进行语言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性别;语言;教学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2一、引言现代语言学对语言与性别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1922年,丹麦著名语言学家jesperson在他的著作《语言:本质、发展及起源》(language: its na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中整章内容描述了女性语言的特点。
自此,语言学界开始关注此话题。
在过去的40年间里, 语言学家们从性别角色定型、社会权力和文化角度出发分析为何性别话语会存在差异, 形成了两大理论体系:以lakoff、zimmerman、west & fishman 为代表的支配论(dominance theory)和以goodwin & tannen等人为代表的差异论(difference theory)。
自robin lakoff出版《语言与女性地位》(1975)一书一来,对性别和语言的研究已经持续了30多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性别和语言关系的研究已发展成为跨学科、多元文化的研究。
本文将从语言学习和教学的角度来探讨性别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本文主要是研究高中英语课堂中言语交际方面的性别差异,采用问卷调查和课堂录音的方式。
本研究设计了四个步骤进行问卷调查,并设计了个案研究,使用了大量研究工具,定量数据(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录音、转录)等。
二、数据分析(一)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共分发给济南某高中80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了问卷。
交际中的性别语言差异与跨性别交际失误作者:杨璐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08期摘要:男性和女性在跨性别交际中常常会出现交际失误。
性别语言差异往往是引起这些交际失误的原因。
因为不同性别的交际者在用词、会话风格和会话策略方面存在着差异。
只有认识到性别语言差异客观存在的事实,尊重其各自的规律和会话风格,培养跨性别交际的意识,才能克服性别语言差异所导致的交际失误,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性别语言差异跨性别交际交际失误性别语言差异是指男女两性由于在生理上的差别,以及在社会化过程中差异产生的对语言的不同使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女性地位的提高,性别语言差异与跨性别交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人们在交际时,由于性别不同,对不同性别语言特点的认识也就有所不同,经常会习惯性地以自己的性别文化规则来解释、判断和评价对方的行为。
这样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就有可能出现交际失误。
本文试图分析不同性别的交际者在用词、会话风格和策略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由于这些差异而引起的交际失误,进而提出几种跨性别交际的方法。
一、交际中的性别语言差异(一)用词上的差异两性语言在用词上存在着差异。
通常女性的语言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她们往往喜欢使用带有夸张意义的形容词和程度副词来加强说话力度,表达感情,如adorable,gorgeous,cute,charming,darling,divine,sweet,marvelous,absolutely,quite,terribly,so。
而男性往往用good,very,utterly这样一般的词语来增强效果。
在措词上,女性表达时文雅委婉,总是能够回避粗俗的语言,而喜欢使用含蓄的和间接的表达方式。
而男性通常喜欢使用God damn it,damned一类的粗俗语言和shit一类的污秽语,而在女性语言中,这类粗俗语常被视为禁忌。
女性常用Oh dear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感情。
与男性相比,她们显得更为文雅和含蓄。
语言性别差异体现及其成因初探:从礼貌原则角度作者:刘少杰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33期【摘要】文章讨论语言的性别差异在Leech的“礼貌原则”中的体现,并试图提出引起差异的原因。
结果表明,男性语言与女性语言在礼貌原则的各个方面有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一些社会的和非社会的原因引起的。
【关键词】言语交际,性别差异,礼貌原则,成因近年来,有关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可谓层出不穷,极大的丰富了社会语言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
光是研究新别的差异的专著就有不少,关于性别差异的论文更是数不胜数。
然而过去的许多研究主要在于指出性别差异的在语言上的种种表现,并没有太多的讨论引起差异的原因。
本文将注意力局限在语言性别差异在礼貌原则中的体现,并探讨了一些引起差异可能的原因。
礼貌原则是由Leech 在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礼貌原则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人们有时候在说话时选择间接暗示而不是直接表明观点,他认为礼貌原则是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的通用原则。
然而更多的研究发现,男性与女性在礼貌原则方面有不同的表现,女性语言更礼貌。
一、礼貌原则Leech的礼貌原则包括六个准则。
在语言交际中,交流者十分重视语言的合适性,也就是礼貌。
其六个准则如下:得体准则: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多让别人的益。
慷慨准则: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赞誉准则: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
谦逊准则: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
一致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二、女性语言更礼貌尽管话语交际各方均遵守礼貌原则,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以同样的频率和程度运用礼貌策略。
在You Are What You Say一书中,美国著名的社会语言学家Robin Lakoff提出女性语言更礼貌。
在Man Made Language一书中,Spender指出,女性更倾向于使用间接语言,俚语和粗话是专为男性设计的。
从语用学角度浅析性别语言的差异摘要: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女权运动的兴起,语言与性别的研究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关注。
国内外学者对于语言中性别差异产生的原因看法不一。
在国际上主要有女性卑微观,男性统治观,文化差异观这“三观”;国内的研究者则主要从“性别文化”这一视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语用学性别语言性别差异交际风格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098-02本文探讨的是语言学对性别差异的研究,我们首先对现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然后从语用学角度,通过分析男女两性在日常交际中对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理论的遵守与违反,发现性别语言在语用学中所存在的差异,最后文章探究了语言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指出这种差异主要是由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造成的。
1 国内外研究综述在西方,有关论述性别语言差异的最早文献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
早期的性别语言研究集中在少数民族部落的语言。
但直到20世纪初,语言和性别问题才真正引起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
丹麦语言学家otto jesperson是最早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性别与语言的关系,他在1922年出版的《语言论:本质、发展及起源》(language:it’s nature,development and origin)用整整一章的篇幅阐述了女性语言的特点。
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这方面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和系统。
这个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是英国著名语言学家robin lakoff出版的《语言与女性的地位》(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
此外,还有英国语言学界和妇女界闻名遐迩的d.spender的《人类创造语言》(man made language)和j.coates的《女人,男人和语言》(women,men and language)等等。
这些专著有的把性别语言差异作为性别歧视来研究,有的分析性别语言的各种表现形式,有的探寻性别语言形成的社会根源,其中有代表性的理论学说包缺陷论、支配论、差异论、礼貌论和建构论等[1]。
性别会话差异的语用分析作者:李巧莉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10期语言性别差异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语言活动中,两性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涉及到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本文在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男女两性在日常会话中对语用原则中的礼貌原则的遵守与违反。
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语言的性别差异,培养跨性别交际的意识,从而顺利进行跨性别文化交际。
语言在许多方面不同是因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性别是决定人们使用什么语言的重要因素。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发展,许多语言学家和学者都集中研究性别差异和他们不同的语言选择的关系。
现代语言学家的注意力转移到语用学或语言的使用与社会语言学相结合应用的方面。
为了提高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男性和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遵守和违反礼貌原则,从而使男性和女性之间的沟通更加和谐和有效。
一、语言和性别语言与性别的相互影响。
一方面,性别影响语言。
人们总是被特定为具体的性别群体。
在他们的童年生活中,男孩和女孩都在学习属于他们性别身份的举止得体的行为及该使用什么样的语言。
男性表现男子汉气概,而女性表现出女子气。
当这些都体现在语言方面时,他们使用不同的语言是显而易见的了。
另一方面,性别影响语言。
语言不仅反映了性别差异,同时也有助于构建这样的分歧。
也就是说,语言有助于塑造人们的思想,形成社会思想体系,为特定性别的社会行为起到限制作用,并保持这样的行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言语交际中,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表现,这些差异经常会引起误解甚至激烈的冲突。
二、会话性别差异产生的原因交际中的性别差异可能取决于各种因素,如说话人的个性,礼貌的应用与理解,权力的差异问题,话语发生的环境。
所有这些因素都为讨论性别会话差异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一)生理和心理因素心理或社会语言学对于性别差异的解释非常普遍。
两性在日常交际中的语言差异作者:邱小燕来源:《速读·中旬》2015年第05期摘要:语言的性别差异是指男女在使用同一种语言或方言时表现出来的差别。
文章主要从两性在日常用语中的语言差异来进行分析,并且从中总结出两性在日常交际用语中具有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两性;语言差异;日常交际一、前言众所周知,世界上的语言种类繁复,但每种语言都存在着性别差异。
语言的性别差异是指男女在使用同一种语言或方言时表现出来的差别。
随着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许多学者对他们本族语言的性别差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虽然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重点不尽相同,但男性和女性在语言运用方面存在着差异是无可争议的。
本文拟从日常用语方面对汉语的两性间的语言差异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原因。
二、日常用语方面两性之间的语言差异女性的言辞温婉、迟疑,更注重语言形式的礼貌和文雅; 注重语言的情感功能,其社交目的主要在于维护与交际对象之间的和谐社会关系。
而男性更在乎语言交际中独立性和权势地位,因此言语态度更自信,果断,措辞更直接,无忌,不太拘泥于形式,竞争性和攻击性较强。
男性与女性之间的语言差异主要体现在音调、词汇、语法与话语风格四个方面。
音调方面的差异。
音调又可以细分为语音与语调。
女性比较注重自己发音的准确性,注意调值和调类,而男性并不怎么追求发音的准确性。
另外,在语调方面,女性一般喜欢升调,注意语调的丰富性,并且加入自己的感情色彩,所以女性的语言最容易引起旁人的心理共鸣;而男性则惯用平调,语调变化很少,所以往往会给人以严肃沉稳的印象。
词汇方面的差异。
经过调查发现,女性更倾向于使用一些夸张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从而强调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
另外女性较于男性,更喜欢使用一些委婉语,比如“也许”、“大概”,对于此种差异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女性在社会中处于弱势的地位,但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女性在交际中更有礼貌的体现。
最后,对于感叹词的使用,两性之间也有差异:女性倾向于“天哪”等词,而男性更倾向于使用一些粗俗的词语。
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及原因
作者:尚梦媛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3期
摘要:性别语言问题已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兴趣,本文主要从语音词汇,谈话内容,话语量等方面说明男女在言语使用中存在着差异,并从文化、性别心里及社会角色三个方面探讨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言语交际;性别差异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3-0175-01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跨文化交际学、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发展,许多语言学家研究的焦点开始转向性别差异和语言使用的关系问题上来,并对性别语言差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主要描述言语交际中性别差异的具体表现,并从文化、性别心里、和社会角色三个方面讨论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一、男女在言语交际中的差异表现
1、男女言语使用中的差异首先是体现在语调、语音、词汇、句式等方面。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语言学家们开始对语言和性别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他们借用社会学常用的调查统计方法,分析人的性别对语言的影响。
这种定量的研究表明:性别因素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对人们的语言行为有影响。
总体来说,与男性相比,女性无论从词汇、语音还是语法方面都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更注意语言的文雅、委婉和含蓄;同时,修饰语的应用和语调的变换也显示出女性语言中含有较多的情感因素。
2、谈话的内容。
女性往往在谈话的内容上较多关注社交生活、个人感情、婚姻家庭等私人领域的内容,男性关注的话题则大多涉及新闻、政治、军事、体育、各种竞争等内容。
3、话语量上。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女性话多,其实这是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像课堂讨论、会议、公开发言等这样的公众场合,男性说话更多。
“Barbara 和Gene Eakins曾对7所大学的学术会议进行调查,结果男性的平均说话时间是10.66到17.07秒,而女性只有3到10秒。
”【1】也就是说,女性最长的发言时间比男性最短的发言时间还要短。
女性只有在家里这样的私人领域才会说较多的话。
4、男性在言语交际这一社会行为上,往往显示出一种“强势”风格,体现为语言上的勇敢、果断、直接、独立等的特点。
而女性则在言语风格上表现为温柔、委婉、亲密、间接等特点。
5、一般說来,女性在交谈中表现的相对平等和合作,人人都有讲话的机会;而男性交谈时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性,倾向于控制说话的机会和话题的选择。
女性发言时常提及前面讲话的内容,保持谈话的连贯;男性交谈时突出自己的个性,开始发言时较少提及前面的话题,因而话题转换突兀,连贯性不强。
女性在别人发言时有积极的反应,不时地用一些语气词来表示自己在注意倾听;男性对别人说话的反应迟缓,而且较简短。
二、男女在言语交际中的产生差异的原因
(一)社会文化对性别话语的影响
R.A.Borker(1982)和Tannen(1990)等人,从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综合研究,指出男性和女性来自于不同的亚文化背景,这种跨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他们各自不同的言语行为特征。
并且认为,这种“文化”的差异从儿童时期开始萌芽,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保持下来。
在成长的主要阶段,男孩和女孩基本上只和同性别的同龄人交往,在各自的交际圈中活动。
女孩子们在交际中将彼此之间亲密和牢固的关系看成最重要的事情,在各方面都尽量使自己和集体的特征保持一致,有排斥异己的倾向。
而男孩们的交际活动则具有较强的竞争性,通过各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实力、维护自己的地位,有区分等级的倾向。
正由于在不同的亚文化圈中成长,他们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语言文化特征”,并保持一生。
(二)性别心理的对性别话语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的心理机制不尽相同。
王德春在其书中列举了20多种与男女言语交际有关的性别差异心理:“女性的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稳定性优于男性;女性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不及男性;男性的兴趣比女性广泛;男性的性格偏向于意志型或理智型、独立型,女性性格倾向于理智情绪型、顺从型;男性擅长数学推理,女性擅长语言推理;男性的知觉速度劣于女性;男性的支配欲强于女性;男性的活跃程度高于女性;女性比男性更易于产生移情作用;女性比男性更易于接受他人的影响;女性比男性更合群;男性的成就动机高于女性”【2】。
心理不同就会影响话语交际的目的、兴趣及外在表现形式和预期效果。
由于男性的社会地位是通过参与竞争来确定的,所以男性在话语中更多地展现独立与身份。
男性的话语目标是解决问题,而非情感诉求,所以语言比较直接。
相反女性的话语目标是表达感受并寻找同感,所以女性更愿意采用间接委婉商量的口气说话,这主要反映了女性对亲密、团结、和睦的需求。
(三)社会性别角色对性别话语的影响
koff(1975)和roy(1980)等人认为,男女在社会中担当的社会角色、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活动领域的不同是造成言语行为中性别差异最主要的因素。
P·T rudgill( 1983) 等人进一步提出了“性别原型”的概念,认为在任何国家和文化当中,人们对性别角色,男女两性一切行为都有一种相对固定的社会期望,构成了相对固定的“性别原型”。
这种固定模型形成的强大的社会压力迫使人们依照这些模型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凡是不符合这些期待与要求的行为都会遭
到社会的反对和否定。
这种模型对语言也产生了强大的影响, 逐渐形成了男女在言语行为中不同的特征。
性别话语与社会性别角色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角色往往决定了话语特质的不同。
由于社会对不同的性别角色要求的行为规范不同,男女会按照预期的性别角色规范,选择不同的言语交际方式。
这种性别角色规范,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习得的,尤其是孩童时期,家庭的影响,此外这种性别角色规范在学校得到进一步强化。
对话语风格上性别差异的研究,是语言与性别关系研究向纵深的推进.可以提供对社会和社会人的某种洞察,深化对语言使用与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认识,进而影响人们的观念、态度及行为。
注释:
【1】邱志华,许荣花.跨性别交际中的性别文化与交际失误语用探析[J].科技广场.2008.11
【2】王菊娥,张琳. 性别文化差异给跨性别文化交际带来的矛盾与困惑[J] .唐都学刊.2006, ( 4)
参考文献:
[1]、罗纳德.斯考伦夫妇.《跨文化交际话语分析法》[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2]、邱志华,许荣花.跨性别交际中的性别文化与交际失误语用探析[J].科技广场.2008.11
[3]、许力生. 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 [J] . 外国语. 1997,(1)
[4]、Lakoff, R. 1975. 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M].New York: Hark, Harper&Row .
[5]、Romaine, Suzanne. 1982. Sociolinguistic var iation in speech communities [M]. London: Edward Arn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