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的电压控制方案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14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一、本文概述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在配电网中的渗透率逐年提高。
分布式电源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微型燃气轮机等,它们具有位置灵活、规模适中、与环境兼容性强等特点,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配电网的潮流分布、电压质量、系统稳定性等方面都产生了显著影响。
因此,准确进行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对于保障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
本文将对分布式电源的类型、特性及其在配电网中的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将重点分析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潮流计算的影响,包括电源位置、容量、出力特性等因素。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一种适用于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模型和方法,并对其准确性、有效性进行验证。
本文还将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配电网规划、运行和管理人员提供一套有效的潮流计算工具和方法,以应对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带来的挑战。
本文的研究成果也有助于推动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应用发展。
二、分布式电源建模在配电网潮流计算中,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建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分布式电源通常包括风能、太阳能、小水电、生物质能等多种类型,它们的接入位置和容量对配电网的潮流分布、电压质量、系统稳定性等方面都有显著影响。
建模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分布式电源的类型和特性。
例如,对于光伏电源,其输出功率受到光照强度、温度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而对于风力发电,其输出功率则受到风速、风向、湍流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样具有不确定性。
因此,在建模时需要考虑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以更准确地描述分布式电源的实际运行状况。
需要根据分布式电源的具体接入方式和位置,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一、概述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和电力市场的逐步推行,传统的集中式大电网供电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电力的需求。
分布式发电技术具有环保、高效、灵活的特点,已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重要方向。
由于分布式电源的引入,配电网中将出现许多新的节点类型,传统的潮流算法在处理这些节点时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潮流计算是开展配电网其他研究工作的基础,因此研究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进行论述,包括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潮流计算的必要性、分布式电源的类型和特性、传统潮流计算方法的局限性以及改进和优化的潮流计算算法等内容。
通过研究和分析,旨在为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思路,以促进智能电网的可持续发展。
1. 分布式电源的发展背景与现状分布式电源的兴起是地球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技术进步的产物。
在21世纪初,随着高效绿色的小型独立电源的发展,分布式电源的概念应运而生。
分布式电源主要指传统的分散独立小型电源,以及采用分布式技术联网上网的一“群”或成组的小型分散电源。
这些电源包括自然能源(如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化石燃料发电(如内燃发电机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燃料电池等)、废弃物发电(如垃圾发电等)和贮能电源(如抽水蓄能发电、蓄电池组等)。
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受到世界能源、电力界的关注,并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得到热议。
其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各种小型分散型绿色环保电源的迅速发展,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大电网的发展受到环保和需求的限制,为分布式电源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分布式电源可以充分利用用户附近各种分散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因远距离输送电力产生的线路损耗,具有经济和环保意义。
近年来,分布式电源在能源系统中的比例不断提高,正在给能源工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特别是在全球倡导节能减排、调整能源结构的大背景下,分布式电源项目得到大力推广。
例如,我国在2013年以后,国家电网公司积极为分布式电源项目接入电网提供便利,并在项目的前期受理及工程建设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
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整定及运行探讨摘要:分布式电源的出现对我国电力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增加了配电网的继电保护整定及继电保护配置的复杂性。
本文作者探讨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继电保护整定面临的新问题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继电保护0、引言随着对电力需求迅速增长,以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为主要特征的大型输电网虽优点很多,但其弊端也日益突出。
具体表现为:1)大型互联电网的骨干连接线故障易扩散,极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
大电网中某关键处故障所产生的扰动可能会对整个电网造成较大影响,严重时可能引起大面积停电,造成严重后果。
2)大输电网的投资成本高,运行维护难,降压难度大,难以灵活满足各种不同用户的供电需求。
3)大型电网的输电路径和变电站等,在城市群中,对环境保护和土地需求的压力不断地增大。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可以满足电力系统和用户的特殊要求,与环境兼容的独立电源系统,具有灵活的变负荷调峰性能,可为边远用户或商业区提供较高的供电可靠性,节省输变电投资,适合可再生能源利用。
1、分布式电源的含义和优势分布式电源装置是指功率为数千瓦至50 MW小型模块式的、与环境兼容的独立电源。
这些电源由电力部门、电力用户或第3方所有,用以满足电力系统和用户特定的要求。
如调峰、为边远用户或商业区和居民区供电,节省输变电投资、提高供电可靠性等等。
其优势主要是:(1)经济性:由于分布式发电位于用户侧,靠近负荷中心,因此大大减少了输配电网络的建设成本和损耗;同时,分布式发电规划和建设周期短,投资见效快,投资的风险较小。
?(2)环保性:分布式发电可广泛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3)灵活性:分布式发电系统多采用性能先进的中小型模块化设备,开停机快速,维修管理方便,调节灵活,且各电源相对独立,可满足削峰填谷、对重要用户供电等不同的需求。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自适应保护方法分析摘要:分布式电源拥有调峰好、损耗小等优势,但在接入配电网后会导致无法适应传统电流保护的情况出现。
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并深入探讨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自适应保护方法,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关键词:配电网;分布式电源;自适应保护前言: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大电网与分布式电源的结合开始引起业界重视,但对于以配电网接入为主的分布式电源利用来说,原有保护误动、拒动等故障很容易出现。
为保证配电网在接入分布式电源后的安全稳定运行,正是本文围绕该课题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配电网受到的分布式电源影响较为深远,本节将围绕两方面分析这种影响,包括相邻馈线电流保护和配电网继电保护。
1.1影响相邻馈线电流保护对于开环运行的配电网,科学配置的自动重合闸装置极为关键,这直接关系着瞬时故障的及时切除和正常供电的快速恢复。
图1为配电网接入分布式电源的典型结构,结合该图进行分析可以发现,S1系统电源接入于母线A位置,辐射性供电能够由此实现,SDG分布式电源接入的电源连接在母线B位置,如三相故障出现于D、E位置处,此时存在小于线路阻抗的Zs等效阻抗(S1),短路电流会导致AE线路集中出现电压降落,显著变化此时未在母线A位置出现,较小短路电流因分布式电源产生不会显著影响相邻馈线。
但如果存在较高渗透率的分布式电源接入,下级线路故障很容易发生,保护选择性丧失问题会随之出现,失效的保护4会因此出现[1]。
图1配电网接入分布式电源的典型结构示意图1.2影响配电网继电保护仍基于图1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如三项故障出现于B、C位置,系统电源和分布式电源同时提供故障点短路电流,电压存在一定提升的母线B会因此出现,此时短路电流在系统电源提供下会出现一定下降,较少短路电流会在保护3位置检测到,灵敏性出现一定降低的保护3很容易引发拒动问题,无法较好保护BC 线路。
含分布式电源的智能配电网保护控制方案唐志军;邹贵彬;高厚磊;仝冰冰【摘要】分布式电源(DR)在配电网中的高度渗透,使传统的配网保护与控制面临极大的困难,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级馈线终端单元(Advanced Feeder Terminal Unit, AFTU)的保护控制技术。
根据DR容量和负荷大小,预先将含DR的配电网络划分为若干能孤岛运行的区域。
在馈线出口、DR接入位置以及区域边界处装设断路器和AFTU,AFTU之间通过光纤网络互联。
各AFTU实时检测本地信息,并与相邻的AFTU进行信息交互。
根据本地及临近的信息,可快速定位故障区段,实现故障的隔离及孤岛运行。
利用相关的信息,设计了重合闸和孤岛再并网控制策略。
案例分析说明了所提分布式保护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The protection and control of distribution grid faces a serious challenge due to the integration of high penetration rate distributed resource (DR). This paper proposes an advanced feeder terminal unit (AFTU) based protection and control scheme. According to the capacities of DR and load,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zones in advance, which may operate in islanded mode. At the beginning of feeder, the point of common coupling of DR and the border of zone, the circuit breakers and AFTUs are installed, and the adjacent AFTUs are connected by the optic fiber. Each AFTU detects the local information and exchanges the information with the adjacent AFTUs in real time.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AFTU can fast locate the fault section, and realizes the isolation of fault section and the islanded operation. Using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reclose and re-connection of DR isdesign. Cas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protection and control scheme is feasible.【期刊名称】《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6页(P9-14)【关键词】分布式电源;高级馈线终端;分布式保护控制;重合闸;孤岛【作者】唐志军;邹贵彬;高厚磊;仝冰冰【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福建电力科学研究院,福建福州 350007;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061;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061;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7传统配电网的网架结构是辐射状的,其特征是由单电源供给下游一条或若干条馈线,而配网保护也是按照单一的潮流方向进行整定。
分布式电源并网对于配电网的影响研究一、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1. 增加配电网的稳定性:分布式电源通过将电能直接接入配电网,使得配电网的能源分散化,降低了对中心化能源的依赖,进而提高了配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降低配电网的传输损耗:与传统的中心化发电方式相比,分布式电源并网能够将清洁能源近距离地接入到用电端,避免了长距离输电导致的能量损耗,进而降低了配电网的传输损耗。
3. 提高供电质量:分布式电源具有分散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度,从而提高了供电质量,减少了停电等问题的发生。
4. 增加配电网的容量:分布式电源并网能够有效地增加配电网的容量,进一步提高了配电网的供电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5. 提高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由于分布式电源可以实现集中监控和调度,因此可以提高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二、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研究1. 对配电网结构的影响: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将对配电网的结构产生影响,需要研究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形式以及如何与传统的电网结构相适应。
三、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研究的意义1. 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分布式电源并网能够有效地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2. 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分布式电源并网能够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增加了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优化配电网的结构和运行:分布式电源并网的研究将能够优化配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方式,提高了配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为新能源政策的实施提供支撑: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研究将为新能源政策的实施提供支撑,为我国清洁能源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在总体上看,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但能够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优化配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方式,进一步为新能源政策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四、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研究的现状目前,我国对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直流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及储能优化配置研究摘要:现阶段,随着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凸显,分布式能源及具有区域自治特性的微电网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高渗透率的可再生能源接入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在优化用户配电网供电性能的同时,也给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
传统交流配电网由于功率耦合、保护及运行控制器设计复杂、线路损耗大、对谐波污染敏感等缺陷并不适合分布式能源的广泛接入。
直流配电网具有传输容量高、电能损耗小、对分布式新能源具有良好兼容性、降低电能多级变换频率等优势,因此直流配电网将成为未来配电网建设和发展的趋势和热点。
关键词:直流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储能优化配置研究引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凭借其在传输容量、线损、可靠性以及有功和无功的独立灵活控制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远距离大容量输电领域。
而在电压等级较低的中低压配电网领域,直流配电技术虽然也具有可靠性高、线损小、便于光伏等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等优点,但应用才刚刚起步,目前还仅应用于一些大规模工业园区、船舶供电、轨道交通等领域。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储能技术、分布式电源的发展,未来直流配电技术有望广泛应用于城市供电系统,直流配电网是未来城市配电网的重要发展趋势。
虽然柔性直流配电技术相较于传统的交流配电技术拥有众多优势,但其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柔性直流配电技术目前的发展瓶颈主要包括以下3点:①直流潮流控制技术;②直流变压技术;③直流故障检测、识别和隔离技术。
1概述目前,全球面临着严峻的环境破坏与能源危机问题。
提高能源使用率,加强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开发新能源技术是进行能源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
直流配电网作为配电网的一种结构形式,在清洁、绿色的环境下兼具灵活、高效的优点,且不存在无功环流及功角稳定等问题,为光伏发电、储能系统等直流输出单元的应用提供了广阔平台,是分布式电源更加理想的组网方式。
但当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中低压配电网时,会破坏直流配网的功率平衡和电压稳定。
基于分布式电源关键控制参数辨识的配电网电压暂降评估方法目录1. 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 文章结构安排 (5)2. 分布式电源关键控制参数概述 (6)2.1 分布式电源类型及特点 (7)2.2 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 (8)2.3 关键控制参数分析 (10)3. 配电网电压暂降基本原理 (10)3.1 电压暂降定义及分类 (11)3.2 电压暂降危害分析 (12)3.3 电压暂降评估指标 (13)4. 基于分布式电源关键控制参数的电压暂降评估方法 (14)4.1 评估模型构建 (16)4.1.1 分布式电源接入模型 (17)4.1.2 电压暂降传播分析模型 (18)4.1.3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9)4.2 关键控制参数辨识方法 (20)4.2.1 数据采集与分析 (21)4.2.2 智能优化算法选择 (22)4.2.3 参数识别算法应用 (23)4.3 评估结果分析 (25)5. 仿真实验与分析 (26)5.1 实验环境和数据准备 (28)5.2 仿真方案设计 (29)5.2.1 分布式电源接入场景设置 (30)5.2.2 仿真运行参数设置 (31)5.3 仿真结果分析 (32)6. 案例分析 (34)6.1 案例选择 (35)6.2 评估方法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36)6.2.1 分布式电源接入点选取 (37)6.2.2 关键控制参数辨识 (39)6.2.3 评估结果验证与优化 (40)1. 内容简述分布式电源关键控制参数的辨识方法:针对分布式电源并网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关键控制参数辨识方法,通过分析分布式电源运行数据,实现关键参数的自动识别和调整。
配电网电压暂降评估模型的构建:结合分布式电源的运行特性和关键控制参数,构建了配电网电压暂降评估模型,能够模拟不同工况下的电压暂降情况,为配电网的运行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仿真分析及验证:通过搭建仿真平台,对所提出的评估方法进行验证,对比分析了不同控制参数对配电网电压暂降的影响,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网电压的影响分析摘要:随着社会对清洁环保型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以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微型燃气轮机等为代表的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Generation,简称DG)以其绿色、高效的特点,正越来越多地接入至我国配电网中。
DG接入后,对原来的集中电源式电网的运行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影响之一即是电网节点的电压水平,本文对此予以分析。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配网;电压;影响引言近年来,分布式电源在国内迅猛发展。
分布式电源是指直接布置在配电网或分布在负荷附近的光伏发电设施,经济、高效、可靠地发电。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对节点电压、电能质量、保护、短路电流等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且影响程度与分布式电源的位置和容量密切相关。
同时,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接入必然影响稳态电压分布,进而影响到供给用户的电能质量。
1分布式电源的理论概述分布式电源又被叫做分布式发电技术,主要指一部分小型容量的发电结构覆盖在使用的用户以及配电网的周边。
伴随着电力行业的要求由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新能源等方面的问题而逐渐提高,分布式电源的相关发电技术随着形势紧逼被逐渐注重。
分布式电源在运用上的占比在慢慢扩大,而在该领域的应用扩展也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
分布式电源的发电技术运用的发电形式主要有风力、太阳能、内燃机等相关的新能源发电,经常被使用在固定的场所。
由于该技术发电形式的特殊,如若全面实施,则对发电企业带来了全新挑战。
在分布式电源的使用过程中,配电网络的作用是将使用的用户与相关电源对接,是改变传统网络对接的一种新型方式。
这种改变方式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配电网的使用运行能力和整体结构布置,所以分析该情况下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DG接入对电网电压的影响因素2.1DG的功率因数当DG接入的容量、位置一定时,其功率因数的不同也会对电压水平造成影响。
若接入的电源功率因数为负值,不仅不能起到电压抬升的作用,反而会进一步加剧电压跌落;接入的功率越大,造成的跌落便越明显。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摘要:分布式电源具有灵活性、环保性、经济性、就地平衡等多种特点,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之后改变了电网内的电源分布,使原有用户侧的无源网络转变为有源网络,因此会对电网的继电保护方面会产生明显冲击,这种冲击会影响原有电网的继电保护设置以及相关设备配置。
为了消纳分布式电源使其进一步推动电网发展,电网公司需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适应分布式电源的接入。
经过分析得出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会对下游接口的保护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会通过一些仿真的结构来证明识别保护区内部外部故障,就减少对电流保护的影响,尤其是要减少分布式电源的接入。
我们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距离保护来弥补电流保护的不足,准确的识别保护区的故障,且活动的计算精准度较高,尽量的消除保护的影响。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保护配电网当前的现代化社会出现的环境危机主要体现在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问题,将国内外发达国家中,将能源结构调整,把分布电源视为重要的能源之一。
分布式电源是一种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环保型多利用能源技术,分布式电源在发电的过程中无污染,是可再生能源的一种,与传统发电过程不同的是传统发电过程产生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通过燃烧不可再生资源来获取发电功能。
在用户居住附近建设分布式发电装置,可一定程度实现发电负荷就地平衡,降低由于远距离运输产生的损耗,提升了电网运行经济性。
传统的电力运输是通过的高压输电线路、变电设备将集中大型的发电设备生产的电能量经过远距离传输和分配,逐步送到用户家中,一旦有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输电力的功能。
由此可见,在工业发展的进程当中,分布式电源系统发展的前景是客观有效的。
一、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我国现有资源状况分布不均匀,我国土地辽阔但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口众多,所以人均总量较少,近年工业发展为了经济发展而导致的环境污染,但大部分工业都是高能耗产业,污染环境状况严重,为了改变目前状况,需加强新能源、清洁能源的研发。
分布式电源系统设计论文分布式电源系统设计论文1分布式电源并网对电压分布的影响配电系统的基本单元是馈线。
馈线的首端经过高压降压变压器与高压配电网相连接,末端经低压降压变压器与用户相连。
我国馈线电压等级大多是10kV,每条馈线上线路成树状分布,以辐射形网络连接若干台配电变压器。
馈线的不同位置分布有若干负荷,这些负荷种类繁多,随机性大,要准确地描述比较困难。
为方便研究,文章采用静态恒功率模型来表示各节点的负荷。
考虑到配电网电压较低,线路长度较短,设定以下假设条件:各节点负荷三相对称,三相线路间不存在互感。
然后将所有线路阻抗均折合到系统电压等级,得出馈线模型。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电压水平,其接入位置与节点电压幅值密忉相关。
相同容量的分布式电源接在配电线路的不同位置,对线路的电压分布产生的影响差别很大,接入点越接近线路末端节点对线路电压分布的影响越大,越接近系统母线对线路电压分布的影响越小。
因此,在配电网规划及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设计时,需要根据分布式电源的性质、容量确定合理的接入点,确定合理的控制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改善线路的电压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
2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2.1分布式电源的分类一般可以根据分布式电源的技术类型、所使用的一次能源及和与电力系统的接口技术进行分类。
按照技术类型可分为小型燃气轮机、地热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具有同步或感应发电机的往复式引擎、燃料电池、太阳热发电、微透平等,按照一次能源可分为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按照与电力系统的接口可分为直接相联、逆变器相联;按照并网容量分,可分为小型分布式电源和大、中型分布式电源。
小型分布式电源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燃料电池等;大、中型分布式电源主要包括微型汽轮机、微型燃气轮机、小型水电等。
2.2微网技术简介微网是一个小型发配电系统,由分布式电源、相关负荷、逆变装置、储能装置和保护、监控装置汇集而成,具有能量管理系统、通讯系统、电气元件保护系统,能够实现自我调节、控制和管理。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系统优化规划方案摘要:科技的进步,促进人们对能源需求的增多。
随着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突出,分布式电源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装机容量也飞速增长,在电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若不改变其控制方法,它会对电力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分布式光伏电源的注入,对配电网有多方面影响,包括分布式电源的并网、电压调整、谐波问题和继电保护等。
本文就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系统优化规划方案展开探讨。
关键词:配电系统;分布式电源;网损灵敏度;效益系数;遗传算法引言随着新能源并网发电的飞速发展,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Generation,DG)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较于传统电源,分布式电源更接近用户群体,使其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节约电网建设成本,弥补集中发电的缺陷,为电力用户提供不间断供电,给电网建设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大规模分布式电源并入配电网,使系统电压分布和潮流走向发生了变化,增大了配电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进而影响配电网的网损情况。
1分布式电源的概述现阶段,分布式电源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的普遍应用大都是功率为10kW~30MW的小型的模块式的,这种模块式的方式有着很多的优点,主要区别于传统配电网络的优点就是可以与环境相互兼容,同时分布式的配电网络也是一个独立的电源系统。
其广泛的利用主要归因于其具有调峰、节能、降低网损以及提高供电的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的优点。
分布式电源也包括多种形式,其中的燃料电池、生物发电以及太阳能电池阵列这些新型的高新发电技术是其应用的主要形式,所以其是现代高科技技术的产物,更是高科技技术在实际的电力系统中的成功应用。
除此之外,接入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络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就是在配电网络发生故障时,分布式电源作为一个独立的电源系统就会提供故障电流,继续为系统提供电力支持。
在研究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继电保护的角度方面,仿真模型的建立是电源相互串联的电抗来示意表示的。
三、《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运行控制规范》目录1适用范围..........................................................................................................................................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术语和定义 ..................................................................................................................................... 3... 4一般性技术规定原则..................................................................................................................... 4... 5功率控制和电压调节..................................................................................................................... 6...5.1控制方式.............................................................................................................................6...5.2控制权归属.........................................................................................................................6...5.3有功功率控制.....................................................................................................................6...5.3.1控制目标 .................................................................................................................6...5.3.2频率异常响应特性.................................................................................................6..5.3.3孤岛运行方式.........................................................................................................6..5.3.4孤岛运行方式.........................................................................................................6..5.4电压/无功调节..................................................................................................................6...5.4.1控制目标 .................................................................................................................6...5.4.2运行要求 .................................................................................................................6...5.4.3电压调节 .................................................................................................................6... 6继电保护与安全控制..................................................................................................................... 6...6.1基本要求............................................................................................................................. 8...6.2过流与短路保护................................................................................................................. 8...6.3防孤岛保护......................................................................................................................... 8...6.4逆功率保护......................................................................................................................... 8...6.5恢复并网............................................................................................................................. 8... 7自动化与通信................................................................................................................................. 8...7.1监测 ....................................................................................................................................... 8...7.2控制 ..................................................................................................................................... 1..0.7.3通讯 ..................................................................................................................................... 1..0.8启停................................................................................................................................................ 1..0..8.1 启动 ..................................................................................................................................... 1..0.8.2停机 ................................................................................................................................... 1..1. 9防雷与接地 ................................................................................................................................... 1..1.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运行控制应遵循的技术原则和要求。
分布式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的继电保护研究摘要:随着分布式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给配电网的继电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继电保护方案在面对分布式新能源接入时存在不适用性和可靠性不足等问题。
因此,针对分布式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的特点和需求,开展继电保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分布式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的继电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配置方案和改进措施,以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分布式新能源;继电保护;配电网;通信网络引言:本研究针对分布式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的继电保护问题展开研究,以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过对短路故障、接地故障、电压波动和频率波动等问题的保护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继电保护配置方案。
通过模拟试验和现场试验的方法,对继电保护方案进行了测试与验证,并对通道网络、保护配置、保护算法和保护动作速度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继电保护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分布式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的继电保护能力。
一、介绍1.1 分布式新能源的发展现状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分布式新能源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形式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
分布式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具有分散性、可再生性和清洁性等特点。
目前,全球范围内分布式新能源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了政策和措施来推动分布式新能源的发展。
分布式新能源已经成为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实现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分布式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的必要性分布式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分布式新能源的接入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损耗。
其次,分布式新能源的接入可以促进能源的多样化和分散化,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分布式新能源的接入还可以减少传输和配送损耗,提高配电网的经济性和效益。
因此,分布式新能源接入配电网具有重要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意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转型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