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马原题库
- 格式:doc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A.吃喝穿住 (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 )C.物质生产活动(√)D.社会关系的形成 ( )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说明:()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A.生产方式(√)B.传统意识 ( )C.政治制度 ( )D.阶级关系 ( )5.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 )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阶级斗争的反映 (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 )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 )7.群体意识是:()A.集体主义的产物 ( )B.个体意识的总汇 ( )C.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 ( )D.群体实践的产物(√)8.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全相同 ( )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 )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 )9.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 )1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在于:()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 ( )B.它有相对独立性 ( )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 ( )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1.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 ( )12.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A.决定作用 ( )B.加速或延缓作用(√)C.无足轻重的作用 ( )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 ( )13.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A.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B.它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 ( )C.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D.它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 ( )14.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 ( )C.文学艺术 ( )D.哲学思想 ( )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是:()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 )16.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 )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 )D.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 )17.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A.自然界 ( )B.人口因素 ( )C.地理环境 (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18.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 )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 (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 )19.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为:()A.劳动对象 ( )B.科学技术(√)C.劳动者 ( )D.管理方式 ( )20.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物质性标志是:()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 )B.劳动者 ( )C.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 ( )D.生产工具(√)21.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A.人与自然的关系 ( )B.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 )C.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D.人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 )22.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C.科学技术水平 ( )D.国家政权的性质 ( )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 )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 )D.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 )24.生产关系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A.产品的分配关系 ( )B.产品的交换关系 ( )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 )25.生产资料包括:()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D.劳动产品 ( )26.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 )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 )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27.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道德 ( )B.哲学 ( )C.艺术 ( )D.语言学(√)28.道德是:()A.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 ( )B.最抽象的意识形式 ( )C.上层建筑的核心 ( )D.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9.社会形态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 )B.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 ( )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 ( )30.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A.生产力中(√)B.生产方式中 ( )C.社会形态中 ( )D.经济基础中 ( )31.经济基础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这种情况存在于:()A.封建社会 ( )B.资本主义社会 ( )C.社会主义社会 ( )D.一切社会形态(√)32.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A.经济基础(√)B.政治制度 ( )C.国家政权 ( )D.意识形态 ( )33.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 ( )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 )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 (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34.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A.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社会规律是主观的,没有普遍性 ( )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 ( )C.自然规律无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 )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35.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 )C.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 (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 )36.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A.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 )B.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 )C.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 (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37.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人民群众 ( )B.阶级斗争 ( )C.社会基本矛盾(√)D.科技革命 ( )38.社会基本矛盾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 )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39.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展 ( )C.经济基础的发展 ( )D.上层建筑的发展 ( )4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 )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 ( )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 ( )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互相制约,相互作用(√)41.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政治权力 ( )B.社会生产力 (√)C.天才的创造力 ( )D.阶级斗争 ( )4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 ( )B.惟一动力 ( )C.最终动力 ( )D.直接动力(√)43.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 )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 )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D.剩余产品的出现 ( )44.划分阶级的依据是:()A.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B.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态度 ( )C.人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观点 ( )D.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 ( )4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 ( )C.思想标准 ( )D.社会标准 ( )46.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 )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 )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 )47.对无产阶级革命来说,主观条件成熟的主要标志是:()A.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决心、勇气和毅力 ( )B.无产阶级觉悟程度的提高 ( )C.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的提高 ( )D.有一个敢于和善于领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48.马克思主义回答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是:()A.人的社会关系(√)B.人的自然属性 ( )C.人类的共同利益 ( )D.人的自身需要 ( )49.所谓抽象人性论意指:()A.否认人的社会性,关于人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观点(√)B.一种对人类共同人性的科学抽象的理论 ( )C.一种否认人之共性的错误理论 ( )D.一种资产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 ( )50.在抗击“非典”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 )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 )C.人的价值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大小 ( )D.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5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B.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 )C.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由发展 ( )D.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约束 ( )52.“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A.历史唯物主义 ( )B.历史唯心主义(√)C.历史主义 ( )D.自然主义 ( )53.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
2020年大学期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模拟题库588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A.国际卡特尔B.混合联合企业级C.跨国公司D.国际康采恩2.对共产主义新人的理解ABCA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B能自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C有着高尚的道德和觉悟D完全没有任何私心3.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A.国会B.总统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4.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B.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D.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5.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6.剩余价值规律()A.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B.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C.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D.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7.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A.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决定的B.社会再生产的形式决定的C.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D.竞争规律决定的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A.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B.政治组织形式C.选举制度D.政党制度9.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B)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B.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11.“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的观点是(BD)A唯物史观B唯心史观C宿命论D唯意志论12.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13.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14.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A.寄生的资本主义B.腐朽的资本主义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D.过渡的资本主义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A.国营企业B.国私合营企业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D.国家调节经济16.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A.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B.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7.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A.长期的历史过程B.隐蔽的历史过程C.曲折的历史过程D.复杂的历史过程[多项选择题答案]1--5ABC.ABCD.ABD.AD.ABCD6--10ABCD.ABD.ABD.ABCD.ABCD11--15ABD.ABCD.ABD.ABD.ABD16--20ABD.ABCD.ABCD.ABCD.ACD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1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由于(ABCE)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D.社会主义还只是一种理想E.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1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ABC)A.社会主义革命中B.社会主义建设中C.改革开放事业中D.自发的群众运动中20.BCD33.AD34.CD35.CD36.ACD37.BC38.BCD39.AB21.“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
2020年大学期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
模拟题库588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BC18.ABCD19.ACD20.ABD21.ABCD22.ABD23.CD
2.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
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3.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D)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4.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C)
A.文学.艺术和宗教
B.道德.伦理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哲学.历史
[单项选择题答案]
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
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6.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7.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第一、二章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B)A、“科学之科学”B、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解答一切疑问、穷竭一切知识的科学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是指(C)A、人人具有的世界观B、仅指无产阶级世界观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科学的世界观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C)A、17世纪40年代B、18世纪40年代C、19世纪40年代D、20世纪40年代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B)A、工业革命B、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C、蒸汽机的发明D、生产力的巨大发展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德国古典哲学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现代西方哲学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的特征是(B)A、阶级性B、实践性C、科学性D、革命性7、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8、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A)A、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B、只见区别不见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C、变化发展的观点D、普通联系的观点9、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于降水量过大所造成的,同时也与长江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有关。
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B)A、一因多果B、一果多因C、同因异果D、多因多果10、主张人的认识是“求诸于心,不假外求”,这是(B)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一切唯心主义共有的观点11、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B)A、地理环境B、生产劳动C、社会关系D、社会意识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A)A、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C、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D、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13、“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
. . . . .
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
题
科目代码:一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满分:150 分
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炮制;
②脯警察必须写唔斟上,
注意①认真阅读笛题纸上的注意翻;
③本试题纸须随笛题纸”翩起装入试题袋申交回!
一、解释题(5 ×3 = 15 分)
1. 市民社会
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辨析题(请先答对错,再说明理由)'(10×3=30 分)
1. 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的目的是微不足道的。
2. 辩证法本来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
3.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三、简答题(15×3=45分)
1. 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
2.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论述。
3. 毛泽东提出的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条件。
四、论述题(20 ×3= 6 0分)
1. 拉法格对伯恩斯坦的批判。
2. 十月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大意义。
3. 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科目代码:875 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1 页共 1 页t'j 主。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模拟试卷13(第1次考试) 考试时间50分钟 2013-06-21 09:38:24 到 2013-06-21 09:38:33 难度:随机
序号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难度:容易)—— 作为商品的资本是() A.商业资本 B.借贷资本 C.产业资本 D.流通资本 标准答案: B.借贷资本 您的答案: 本题得分:0 答题次数:1 总得分:0 平均得分:0 本题分值:2 正确率:0%
2 (难度:容易)—— 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政党 B.国家政权 C.法律 D.哲学 标准答案: B.国家政权 您的答案: 本题得分:0 答题次数:1 总得分:0 平均得分:0 本题分值:2 正确率:0%
3 (难度:较难)—— 下列能够作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的资本是()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动资本 标准答案: B.生产资本 您的答案: 本题得分:0 答题次数:1 总得分:0 平均得分:0 本题分值:2 正确率:0%
4 (难度:容易)——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A.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B.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C.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标准答案: A.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您的答案: 本题得分:0 答题次数:1 总得分:0 平均得分:0 本题分值:2 正确率:0%
5 (难度:中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 A.永恒不变的 B.可随主观意志而任意改变的 C.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D.随着个性的改变而改变的 标准答案: C.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您的答案: 本题得分:0 答题次数:1 总得分:0 平均得分:0 本题分值:2 正确率:0%
6 (难度:容易)—— 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以在数量上按一定比例交换是因为() A.包含等量的人类劳动 B.都包含着从生产资料中转移过来的价值 C.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标准答案: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您的答案: 本题得分:0 答题次数:1 总得分:0 平均得分:0 本题分值:2 正确率:0% 2
7 (难度:中等)—— 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是() A.人的劳动 B.人的理性 C.人具有自由 D.人具有意志 标准答案: A.人的劳动 您的答案: 本题得分:0 答题次数:1 总得分:0 平均得分:0 本题分值:2 正确率:0%
8 (难度:容易)——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欺骗性根源于() A.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 B.其民主选举制度民众的参与率不高 C.不同政党在基本执政理念上没有区别 D.资本主义法律是不公正的 标准答案: A.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 您的答案: 本题得分:0 答题次数:1 总得分:0 平均得分:0 本题分值:2 正确率:0%
9 (难度:中等)—— 下列是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是()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B.真理是自然规律 C.真理是社会规律 D.真理是正确认识 标准答案: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您的答案: 本题得分:0 答题次数:1 总得分:0 平均得分:0 本题分值:2 正确率:0%
10 (难度:容易)—— 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 A.使用价值决定的 B.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C.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标准答案: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您的答案: 本题得分:0 答题次数:1 总得分:0 平均得分:0 本题分值:2 正确率:0%
11 (难度:较难)—— 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 A.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增多 B.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不变 C.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减少 D.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的数量增多 标准答案: A.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增多 您的答案: 本题得分:0 答题次数:1 总得分:0 平均得分:0 本题分值:2 正确率:0%
12 (难度:中等)—— 在劳动生产率恒定的情况下,个别劳动生产率低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企业() A.其单位时间里生产的产品低于部门平均数 B.其单位时间里生产的产品多于部门平均数 C.其生产单位产品的时间低于部门平均数 D.其单位时间里生产的产品和单位产品的生产时间都低于部门平均数 标准答案: A.其单位时间里生产的产品低于部门平均数 您的答案: 本题得分:0 答题次数:1 总得分:0 平均得分:0 本题分值:2 正确率:0%
13 (难度:容易)—— 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是通过() A.市场机制 3
的作用完成 B.政府的宏观调控完成 C.资源的有效配置完成 D.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 标准答案: A.市场机制的作用完成 您的答案: 本题得分:0 答题次数:1 总得分:0 平均得分:0 本题分值:2 正确率:0%
14 (难度:容易)—— 实践高于理性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性 B.绝对性 C.直接现实性 D.客观实在性 标准答案: C.直接现实性 您的答案: 本题得分:0 答题次数:1 总得分:0 平均得分:0 本题分值:2 正确率:0%
15 (难度:容易)—— 把公司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这是() A.无限责任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 C.有限责任公司 D.合伙制企业 标准答案: B.股份有限公司 您的答案: 本题得分:0 答题次数:1 总得分:0 平均得分:0 本题分值:2 正确率:0%
16 (难度:较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万种。这说明()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物质之物”转化为 “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标准答案: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物质之物”转化为 “为我之物” 您的答案: 本题得分:0 答题次数:1 总得分:0 平均得分:0 本题分值:2 正确率:0%
17 (难度:较难)——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书本知识不能指导实践 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标准答案: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您的答案: 本题得分:0 答题次数:1 总得分:0 平均得分:0 本题分值:2 正确率:0%
18 (难度:容易)—— 在典型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生产不再下降而处于停滞状态的阶段是() A.危机阶段 B.复苏阶段 C.高涨阶段 D.萧条阶段 标准答案: D.萧条阶段 您的答案: 本题得分:0 答题次数:1 总得分:0 平均得分:0 本题分值:2 正确率:0%
19 (难度:中等)—— 价值评价是() A.一种纯主观的认识活动 4
B.没有任何客观标准的评价 C.没有正确与错误区分的评价 D.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的评价 标准答案: D.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的评价 您的答案: 本题得分:0 答题次数:1 总得分:0 平均得分:0 本题分值:2 正确率:0%
20 (难度:最难)—— 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条件下,每个工人8小时内生产2双鞋,每双鞋生产资料价值为9元,工人活劳动创造价值为6元,剩余价值率为100%。某资本家企业率先采用先进生产技术,使每个工人8小时内生产4双鞋。这时,超额剩余价值为() 元 元 元 元 标准答案: 元 您的答案: 本题得分:0 答题次数:1 总得分:0 平均得分:0 本题分值:2 正确率:0%
21 (难度:中等)—— 马克思主义回答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是() A.人的社会关系 B.人的自然属性 C.人类的共同利益 D.人的自身需要 标准答案: A.人的社会关系 您的答案: 本题得分:0 答题次数:1 总得分:0 平均得分:0 本题分值:2 正确率:0%
22 (难度:中等)—— 采用“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方法的是() A.空想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 标准答案: B.马克思主义 您的答案: 本题得分:0 答题次数:1 总得分:0 平均得分:0 本题分值:2 正确率:0%
23 (难度:中等)——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自由竞争() A.占主导地位 B.只占次要地位 C.已经消失 D.与垄断竞争相互交织,不分主次. 标准答案: B.只占次要地位 您的答案: 本题得分:0 答题次数:1 总得分:0 平均得分:0 本题分值:2 正确率:0%
24 (难度:中等)—— 下列对实践概念理解错误的是() A.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C.实践是实现改造世界任务的唯一途径 D.实践是人的最本质的存在方式 标准答案: A.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您的答案: 本题得分:0 答题次数:1 总得分:0 平均得分:0 本题分值:2 正确率:0%
25 (难度:容易)——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 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D.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态 标准答案: A.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您的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