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术管理工作心得
- 格式:docx
- 大小:19.07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发表时间:2018-12-19T11:36:02.4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作者:王彪[导读] 随着水利建设的不断发展,对水利基础性设施的社会性与经济性要求越来越高。
濉溪县水利建筑工程队安徽淮北濉溪县 235100摘要:水利工程作为国家基础性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其建设任务艰巨,我国不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水利建设行业管理。
在广阔的水利建设市场里机会和竞争并存,由于水利建设市场上的施工企业较多,其施工技术及管理水平差异较大,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加强施工企业自身建设,加强各项管理工作,做到与时俱进,掌握国内外先进施工及管理技术是今后水利施工企业的工作重点。
同时,也直接影响我国今后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景。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1.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随着水利建设的不断发展,对水利基础性设施的社会性与经济性要求越来越高。
水利工程具有规模大、建设期长、管理集中、科技含量及工程质量要求高、工期要求严谨等特点。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是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效益的基本保证。
由于水利工程的类型多、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施工工序以及交叉施工多,施工企业只有通过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才能建设处质量合格的工程,提升自身的效益。
而管理水平的提高,重点在于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培养施工人员的分析与解决施工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性质、施工条件、设计要求的不同,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施工方案,同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水利建设对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的综合利用要求不断提高,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技术,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建设符合规定的合格工程。
另外,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合理搭配各工序和工种的交差施工,不仅能缩短工期,而且还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水利建设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也在逐年增加投入,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对国家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国家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企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15篇企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1随着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量,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现代企业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大批既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基础、又懂得管理学基本原理和必要的管理技能、了解中国企业实情、具有决策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
而学校提供的这门课,给我们提供了系统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平台,优化管理知识结构,更新管理理论,开拓视野,自我超越,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
目的是让我们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的一般原理、理论和方法,培养我们专业性的企业管理意识和企业管理思维,为我们从事具体企业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直接指导企业管理的具体实践,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努力提高管理,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熟悉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和一般过程,掌握现代管理的科学方法和技能,为今后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管理学家克拉克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信息革命改变着人类社会,必定要改变企业的组织和机制。
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知识、高科技发展异常迅猛,企业间竞争已由“大鱼吃小鱼”向“快鱼吃慢鱼”急速转变。
企业直接面对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来自国内外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另一方面,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投入一些钱,拿到人家标准化的软硬件,依样画葫芦想大幅提升竞争力,也是不可能的事。
依据当今世界各种先进管理理论,并结合已往的经验,经过对公司发展状况的科学分析与判断,我们应当选择以学习力为依托,以执行力为抓手,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总的来讲,可归纳为几点:一、着眼学习力,增强创新力,创建学习型企业所谓学习力就是一个人、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浅谈核电工程技术文件管理体系与管理控制摘要:工程技术文件是工程项目技术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文件编制和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体现项目部技术管理能力的高低,更是项目质量体系运行良好的基础工作之一。
根据核安全文化的“凡事有据可查”的要求,因而核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文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核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文件管理模式及体系运行要求,对核电工程项目技术文件管控经验进行了总结,理清了核电技术工程文档管理的相应工作思路。
关键词:技术文件管理核电工程管理模式过程控制引言:核电工程技术文件指在核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技术性文件和记录性文件的总称。
主要包含项目在设计、施工、质量验收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的全部文件。
是核电施工企业的重要智力资产,是质量控制体系中的关键要素。
技术文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有着直接影响。
核电工程建设周期长,建设期间必然产生大量技术文件,如何有效的保证技术文件的及时性、有效性管理以及存档分发控制是文档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因此,建立合适有效的技术文件管理体系并使之顺畅运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技术文件管理体系:某核电工程项目各级职能部门较多,涉及技术文件管理的部门主要包括:项目总工、工程技术部、档案中心、专业工程公司等。
根据各部门现场职能分工,对技术文件的相应职责可分为编制、审核、批准、出版发布、存档收发、记录标识、更新、执行、整理、移交等多个环节。
对于技术文件管理体系,通过分析其在项目中承担的相关专业职能,进行文件管理体系分工。
1.1专业工程公司做为施工现场第一线部门,对技术文件的具体内容有着最直接的认识和要求。
因此,专业工程公司在技术文件管理体系中主要负责本专业技术文件的编写、内部审核、发布、执行、整理、移交工作;1.2 工程技术部工程技术部做为项目技术管理部门,需对技术文件的信息合规性与内容规范性进行总体的把控。
因此,工程技术部在技术文件管理体系中主要负责本部门工程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核、接受、发布、整理等工作,并负责审核各专业上报的工程技术文件,以及负责对各部门专业编制的技术文件的管理进行日常监督和考核。
浅谈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夏春雨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民对电力的需求量急剧攀升,电力工程项目逐步增多,且在社会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高,因此,相关单位必须要高度重视电力工程管理。
技术管理是电力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用电安全息息相关,一旦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出现了漏洞,将会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用电安全造成巨大的隐患,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严肃对待当前电力工程技术管理中的各种问题,积极研究解决对策,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用电安全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管理;问题;应对措施引言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的不断提升,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高。
当前,我国电力能源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电力施工技术工程管理工作不但要满足电力工程项目的高精度、高可靠性要求,而且还需满足提高工程项目建设效率的要求,因此,原有的部分工程项目技术管理措施及方法已经无法很好地适应当前电力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的发展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必要针对当前电力施工技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并针对性地制订出应对的策略与措施。
1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内容在电力工程项目正式实施前,负责的技术人员要对项目进行分析,并且撰写项目管理大纲。
当项目管理大纲合格后,还需要签订监理合同,之后方可正式实施电力工程项目。
与此同时,技术人员还要结合项目管理大纲与监理编写出一份细则,从而更好地规范工程项目的监理规划与实施工作。
随后,施工企业要严格按照合同,结合工程项目技术特点来编制施工设计方案,同时也要做好工程项目的审查工作,确保工程项目可以满足施工技术要求。
审核单位完成审核工作后要下发审核书面建议,施工企业根据书面建议来整改项目。
与此同时,在实施项目时也要结合电力工程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并且结合施工作业指导书,当完成审查工作并得到批准后方可正式开始施工。
最后,在签署和审查设计文件时,必须要由相关领导进行签字。
发电企业热控技术监督工作浅谈作为发电企业,热控技术监督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热控技术监督工作是指通过对发电企业的热控系统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热控系统的安全、稳定和有效运行。
热控技术监督工作对于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发电企业热控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热控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性1. 保障发电安全热控技术监督工作是保障发电安全的重要手段。
发电企业的热控系统是一项复杂的技术体系,它涉及到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多个部件的联动运行。
如果热控系统发生故障或失控,将会导致发电设备的异常运行,可能出现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严重损失。
2. 提高发电效率热控技术监督工作还可以提高发电效率。
通过对热控系统的监督和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发电效率,从而降低发电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保护环境热控技术监督工作还可以保护环境。
发电企业的热控系统如果失控,可能会导致烟尘和废气排放超标,对环境造成污染。
通过对热控系统的监督和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排放物的浓度,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1. 热控技术监督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目前,一些发电企业在热控技术监督工作人员的选拔和培训上存在一定问题,导致一些监督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
他们不熟悉热控技术的最新发展,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影响了监督工作的效果。
一些发电企业在热控技术监督工作的制度建设上存在漏洞,导致监督工作难以落实。
缺乏监督工作的考核机制,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等。
一些发电企业的热控技术监督工作设备老化严重,导致监督的效果不佳。
这些老化的设备不仅监测数据不准确,而且存在故障率高、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三、解决方法发电企业应该加强对热控技术监督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请专家讲座、开展技术交流等形式,提高监督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浅谈如何做好物业管理公司的员工管理工作物业管理公司的员工管理工作是确保服务质量和公司运营效率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策略和方法:1. 明确岗位职责:首先要确保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
通过制定详细的岗位说明书,让员工明白自己的工作内容、目标和期望。
2. 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确保流程的合理性,避免员工在执行任务时出现混乱。
3. 员工培训与发展: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和服务态度的培训,以提升服务质量。
同时,鼓励员工进行个人发展,提供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机会。
4. 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公正、透明的绩效考核体系,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定期评估。
绩效考核结果应与奖励、晋升等挂钩,激励员工提高工作表现。
5. 沟通与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鼓励员工提出意见和建议。
管理层应定期收集员工反馈,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6. 团队建设活动: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
这有助于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减少工作中的摩擦。
7. 员工福利与关怀: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
定期组织健康检查、节日福利等,让员工感受到公司的关怀。
8. 技术与工具的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业管理软件,来提高管理效率。
通过技术手段简化工作流程,减少人为错误。
9. 风险管理与应急预案: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和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员工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10. 持续改进文化:培养一种持续改进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不断寻找改进工作的方法,不断优化服务和管理流程。
通过这些方法,物业管理公司可以有效地管理员工,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客户满意度,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优势。
浅谈铁道工程施工技术工作管理的要点亓瑞摘要:铁道工程建设是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而铁道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着的复杂性,需要施工企业高度重视施工工程各个环节的技术管理工作,严格控制各项施工技术的准确性、科学性,基于此,本文阐述了铁道工程主要的施工技术,对铁道工程全过程施工技术工作管理的要点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铁道工程;施工技术;工作管理;要点铁道工程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的大型工程,其涉及的部门多,涉及的内容广,因此对铁道工程施工技术工作管理的要点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铁道工程主要的施工技术分析1、明挖法。
明挖法就是把隧道位置的岩土先全部挖出去,之后再对洞身、洞门做修葺,最后回填施工的方式。
此项施工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施工操作技术简单、便捷、经济性与安全性优点突出。
该技术的不足之处便是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明挖法比较适合使用在地下地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操作施工。
2、暗挖法。
暗挖法就是在地层以下开展施工操作,此项施工方法在铁路、公路、水下隧道的使用中优势突出,同时也比较适合使用在无法使用明挖法等其他施工方法的地下建设工程。
暗挖法最主要的优势便是对人们生活不良干扰性较小,但是对技术有较高的专业化要求。
3、盾构法。
盾构隧道施工法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盾构机操作,在控制开挖面和周围岩石不发生塌陷的情况下,同时进行隧道掘进,并且在机内拼装管片上组成衬砌,完成壁后注浆工作,从而不对围岩造成任何侵扰而进行的隧道修建方式。
4、沉井法。
沉井法也被叫做沉箱凿井法,主要使用在不稳定含水地层中竖井的修建。
在不稳定含水地层竖井的掘进过程中,设计井筒位置上需要先在事前制作一部分井筒位置,使用井筒的下部位置的刃脚,依托井筒自身的重力或者使用一些外力让其能够向下沉,之后再把井筒中的岩石挖出来的一种施工方式。
二、铁道工程施工技术工作管理的前期准备要点1、建立健全施工技术工作管理制度和质保体系。
管理制度和质保体系是工程施工技术工作管理的重要依据,是工程得以正常进展的有力的政策支持。
浅谈发电厂中金属技术监督管理发布时间:2022-04-24T02:06:39.210Z 来源:《福光技术》2022年6期作者:付可[导读] 为有效地预防在电力企业金属监督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安全事故,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需要对金属监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深入地分析,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依据相关的措施有条不紊地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对于金属技术监督管理工作来说,这既是一个明显的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对金属部件的检验、失效分析、寿命延长等相关,这不仅关系到电力设备的安全性,还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
因此,电力金属技术监督管理工作必须加强优化创新工作,有力地提高监督检查力度,共同构建一个全面的、科学的、严格的金属技术监督管理体系,促进我国电力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1摘要:为有效地预防在电力企业金属监督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安全事故,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需要对金属监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深入地分析,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依据相关的措施有条不紊地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对于金属技术监督管理工作来说,这既是一个明显的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对金属部件的检验、失效分析、寿命延长等相关,这不仅关系到电力设备的安全性,还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
因此,电力金属技术监督管理工作必须加强优化创新工作,有力地提高监督检查力度,共同构建一个全面的、科学的、严格的金属技术监督管理体系,促进我国电力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监督管理1发电厂实施金属技术监督管理的必要性金属技术监督管理工作是保证发电厂稳定、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定期检测发电厂各类设备运行质量,能有效避免因设备质量因素导致的人员损伤或阻碍正常运行发电等问题发生。
管理科学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科技管理工作的思考王林林(黑龙江省计算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28)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有着现实意义,它不仅能够强化综合国力,更是对社会群体生活质量的改善。
因此,加强科技管理工作是当今国家及政府部门应该重视的问题;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管理,它对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当前科技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科技体制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创先,在小有成就的同时也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1.1资源分散科技制度不能从根本上起到作用,与传统的科技制度根深蒂固有很大关系,它的作用使得科技链条过于零散,无法集中使用;这就会造成极大的管理难度,也是局限科学技术管理及发展的主要原因。
1.2科研机构素质不高我国对科研机构的投入力度不高导致其整体的素质水平过低,资金扶持的过低使得在项目上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中间环节薄弱使得后发展无法维续。
这也是我国科学技术一直得不到发展的根本原因。
1.3科学体制改革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科学体制的改革不能适应当地的发展状况,使得发展不协调情况不断出现,过低的社会发展状况与过高的科技体制不匹配。
强化区域发展状况,促进体制的更好运行。
2制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吻合的政策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阶段中,为了顺应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将国家宏观调控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要求,要想合理优化科技管理工作就要以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发展的主要方向,综合国情对科技管理工作可以结合以下几方面综合考虑:2.1结合当地情况制定科技管理模式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以及当地的地理条件都是制约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就要以本地的综合情况作为管理模式的制定基础。
(1)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不断涌现,我国目前的高新技术员虽然无法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相抗衡,但是很多技术方式因其自身优势和独特的技术在世界范围上也是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的。
浅谈俄罗斯标准下的焊接技术管理【摘要】俄罗斯某燃煤电站项目是公司在欧洲执行的第一个EPC项目。
在主合同中技术规范明确规定本项目要执行俄罗斯焊接标准,所以为了满足俄罗斯对焊接工作的要求,将俄罗斯的有关焊接要求进行系统的了解、熟悉、应用是十分必要的,不仅有利于本项目焊接工作顺利开展,对今后的项目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焊接要求【引言】在俄罗斯从事焊接管理和焊接工作,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不了解、不熟悉当地标准规范,从而在技术管理、实际操作上存在差异,必然会因标准规范要求和作业实践不同造成窝工、返工现象。
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中的摸索和对当地相关要求的收集进行粗浅的总结,以期抛砖引玉,供工程界同行参考和指正。
对比俄罗斯与中国的标准,可发现俄罗斯基本沿袭了前苏联的法规和标准,虽然整体上与中国的标准差别不大,但在一些具体技术要求和操作上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下面介绍焊接工作的一些具体要求和解决办法。
一、焊前的资料准备1、焊接程序在俄罗斯业主方要求的焊接程序是焊前必须提交的技术资料。
虽然主合同技术规范书中要求执行俄罗斯标准,但本项目是由中国设计院设计,俄罗斯设计院转化,所有的材料、设备都是从中国采购,执行中国标准,而这些项目的组合安装是由俄罗斯分包商完成,而为了满足分包商的施工习惯和焊接技能,与业主和俄罗斯转化院协商,依据材料成分制订中俄材料对照表,焊接材料除SA335-P91外均在当地采购,综合中俄标准的要求,为了即能满足主合同要求,又更好地保证焊接质量,在编制焊接程序时综合考虑中俄两国的标准的差异,科学的策划焊接要求和规范。
结合中俄两者差异,执行择优的前提,提高施工焊接质量为出发点,具体操作如下:1.1中国标准要求高于俄国标准的情况:1.1.1碳钢及低合金钢单道焊缝的要求中国:高度≤焊条直径+2、宽度≤焊条直径的5倍;俄国:高度6-10mm、宽度不大于35mm。
结论:为了更好的保证焊缝的质量,协商后按中国标准执行。
sqe工作经验谈一个sqe前辈的经验之谈!(转发)kobe_zou 发表于: 2009-5-25 17:53 来源: 半导体技术天地以下是一个sqe前辈的经验之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sqe 工作经验浅谈!转发作者:jevonsge------------------------------------------------------------------------------- 本人2003年毕业后,鬼使神差般地进入了quality这个领域,一直从事sqe工作也有近4年的光景,今天把自己的一些做事方式,态度及sqe的职责show出来,供同行和外行加以褒贬,让自己吸取更多的精华,剔除糟粕.备注,我所负责的材料主要是ee(pcb/fpc/pcba/fpca,rlc 及connector),所以下面很多的工作经验之谈是站在ee这个面展开的,不过,相信对于负责其他材料的同仁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毕竟sqe是技术及管理共存的一个职业.当然,在此show出这么多个人经验之谈,也不乏有推荐自己之意,我相信我绝对是适合的人选。
一,绩效--就是通常说的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tor) 当然,有些材料本身supplier的sense或者其process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其品质面本来就很少出状况,来衡量管理这样材料的sqe performance,真的很难定夺,也许就是production的dppm trend chart 及service(training and so on).二,职责(responsibility) 围绕保证品质来料这目的,sqe应负起如下的责任,1.对供应商进行例行的绩效评估和audit.2.品质监督和异常协辅3.npi(new product 导入)/ecn 变更时,供应尚制程及产品的确认,cip的改善.4.gp 产品及其管制.针对以上四点,小弟我浅谈下我的经验,供各大侠指导.1.对供应商进行例行的绩效评估和audit.1.1导入新厂商阶段,一般有pur/rd/sqm/esh部门共同参与,sqe此阶段需要做的是让supplier提供供应商调查报告及工厂内部组织架构等等大项,此阶段主导者应该是pur.1.2对供应商进行qpa(quality process audit),这需要依据具体的产品来衡量,但不外乎receiving inspection, warehouse, mrb, production line, rework process, oqc andpacking&store, record and so on.针对这些站别,总结起来,按照人,机,料,法,环五项,集合公司的qpa checklist进行audit.机, 3.machine maintained 4.measurement/tool 精确度料, 5.区分隔离 6.保存期及保存方式法, 7.traceability&identification 8.spc, fai checklist 环, 9.esh 10. 温湿度qpa的frequency,目前很多公司已经没有强制的定义,只要公司一出现比较大的case,sqe就驻厂,针对相关站别进行audit.事实上,这样做起来的确很有效果,sqe第一时间内了解到不良品,然后又第一时间内去supplier端去audit相关process,相信很大程度上能很快解决问题,使公司顺利生产,让supplier及时改善.1.3对供应商qsa(quality system audit),通过对supplier系统面的audit,是希望指出supplier在整个面上的不足,一般来说,sqe主要audit的item如下,a. document managementb. 供应商之supplier的管理.c. product identification & traceabilityd. process controle. 检查和测试管理.f. calibrationg. nonconforming product control.h. handling, package, storage and deliveryi. record—这一项适合所有的audit items.当然事实上,sqe重点放在上面items外,其实还是有些需要audit的项目,比如qualitysystem, contact review, 甚至设计管理.一般来说,qsa一年一次.事实上,真正反映supplier performace的是qbr 会议,参与部门有pur, technology andsqm,分数比例一般为pur-- 35%, t-- 30% sqm -- 35%.主要出发点 pur—delivery/cost/service t—technology share / service sqm—quality issue/ service ps: sales 人员注意,客户的3个主要对外窗口都很注重service.这样的qbr meeting一般有sqm主导,当然supplier参加的窗口也应该是对应的sales/t/qa(cs) 部门.个人认为后续product的竞争力应在品质上,所以站在sqe的角度上,我是希望sqm的比重可以适当加重.1.4gpa(green product audit),目前很大部分公司已将此audit纳入qsa中,在这我就不细谈了.但重要的还是离不开如下6点:a. gpa的文件规范系统.b.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c. trainingd. supplier’s 外包管理e. ec管制(后面会细谈)f. 检验和分析.2.品质监督和异常协辅对于品质监督,我很是赞同baseline management,通过驻厂的方式,及时有效的audit厂商各站别的问题,同时给予厂商qa部门的大力support,提升其执行力.个人很在乎的是能够很好的push supplier建立fmea部门,这样做的好处如下: 对应suppliera.但有异常发生时,能很快的组织起分析小组,尽快找到问题点,预防问题的进一步扩大,b.很快的处理异常,以达到最低限度的减少损失,c.buglist,作为经验的积累,方便后续品质的追踪.d.能很大程度上消除公司”踢皮球”的坏习惯.对于公司(customer)a.defect sample分析的时效性得以保证.(8d cycle times)b.sqe可以第一时间内,review8d report,可以很快的找到对应分析窗口.诚然,fmea小组的建立不能很快的让supplier看到自己利益的增长,但我敢保证fmea团队绝对是supplier和customer 很好的沟通桥梁.由于fmea团队的重要性,一般我都是直接找supplier site manager来谈,因为fmea小组需要很强的技术分析能力,很好的工厂执行力及分析defect的仪器设备, 这些都需要site manager的大力support.相信优秀的sqe能明白我的想法也希望能给相关同仁一些感触.对于异常协辅,也许很多行外人觉得sqe的技术能力真的有那么专业吗?能协辅supplier进行改善?诚然sqe是技术和管理共存的一个特殊的岗位,相信没有一定的技术能力是很难让supplier诚服的,也的确sqe没有supplier的pe在技术上的专长,但一般来讲,公司现在很少找单一source supplier, 所以sqe有更多的机会去借鉴不同的经验,各公司一定都有他的长处,我已经习惯将各厂商长处相联结,同时也习惯让supplier习惯我的管理方式. 之所以说sqe能给supplier异常辅导,是因为各岗位人员看待问题不一样,pe可能想到了改善的方向,但出与cost的考虑,还是无法进行有效的动作.甚至一些品质issue的轻微改善,一些自工具的设计有可能,等等类似的问题.总之,sqe会取长补短,集合自己的经验能有效的给出supplier改善的方向.3. npi(new product 导入)/ecn 变更时,供应尚制程及产品的确认,cip的改善.先来谈下npi的管控.相信大部分的sqe有这样的体会,公司出现异常后,在最后rootcause出来后才发现,原来这样的问题在试产阶段就已经存在,但种种原因,在没有得到解决前,此model已经进入量产阶段,这样以来,sqe就成为大家指责的重点,事实上,sqe会觉得很冤枉,因为,一般来说,试产阶段的issue都是有technology在负责处理,sqe也可能做部分的support,但量产材料一定是sqe在复杂,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sqe做的事情,说的难听点就是在帮人家擦屁股,处理不好,其他部门就觉得sqe能力不够,处理完美,觉得这是sqe份内之事情.(这只是个人感慨,请勿当经验交流?) 所以,从上面的分析,出于对品质的保证,或者说对自己的保护,sqe介入npi阶段是非常必要的.哪如何介入及介入后如何处理呢?下面细谈.驻厂管理是必须的.a. 如何介入?一般来说,sqe会和supplier的qa召开周会或者月会,在该会议上,可以将new productreview列为review项目.但,大多数公司,npi主导者一定是technology department,有时候甚至等产品量产后才notice qe department,所以,第一步,一定要让supplier technology 部门只要有新产品导入就一定要知会到qe,但大部分公司的pe没有这样的习惯,因为他们的重点可能在技术的改善及提升. 所以看似很简单的要求,但实际操作起来就不会那么顺利,所以sqe就要主动去找supplier site manager去谈,只有大老板关注到这点,才有可行性.这是sqe需要support supplier qe的,记住,与supplier的关系不是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win-win才是sqe的最终目的. b. 介入后如何管理呢?一,part failure history/specific failure data1. review supplier new model status in quality meeting.2. review fails record and corrective actions.3. ec list for new product.(in npi period, according to customer requirement,maybe some have some ec)4. co-work with supplier’s pe&me, planner, rd&ie departments, definethe best parameter and define it into sop.5. supplier ipqc should know these failures and audit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m.二,transportation readiness.1. co-work with supplier related department or field standard, set up new modelyield rate criteria.2.5m checklist (manpower/machine/material/method/environment)3. document ready.(qc-flow-chart,sop,sip and so on)4. spc review (dimension, optical, soldering thickness)5. golden sample management setup.这些看起来很简单,但运行起来就是在考量sqe的技术含量和管理能力了.比如,公司的采购一定需要supplier出新产品,但有些问题又没有解决杂办??一般我采取的方式有,1.告之公司t部门,有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你要试用出问题,你去处理.—比较坑人.2.视异常而言,如一些外观问题没有得到处理,要求supplier加强全检次数,把不良卡在supplier端.如为function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直接要求停止出货.(当然,这需要sqm的大力support,如自己的老板也同意出货,相信真出问题,老板也不会怪罪到你.)3.在新产品还没达到量产的水准及issue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时,如pur一定要使用,那就请pur出特采.(一般来说,特采是pur最不想的状况,因为责任别就在自己身上了).有时,可能只有1pcs的不良,但此不良为zero defect items(ee material,一般为错件,漏件,极性错误),sqe就一定需要supplier找到问题跟源,在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前,sqe就要拍板,不许出货.接着来谈ec的管控.ec有二种,veca&vecn.区别点在于veca为supplier 提供给公司,vecn为公司发给supplier.之所以将ec拿出来细谈是因为对于电子产品,cycle time比较短,ec的变更就比较多,而且很大一部分异常就是因为ec没有得到很好的管控.谈及这方面的管控,首先要和大家有个共识,ec的窗口一定是唯一的,一般来说公司的ec窗口有二个,sqm及t, supplier端为qe及t. 但大家也应该清楚sqm与外界的接触更多点,所以,在我以前服务的公司,ec窗口为sqm,对应的supplier窗口为qe,只有在ec窗口确定的情况下,ec才能得到很好的管控,不然,我相信很多公司会为这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处理ec问题.a. vecn 管控.发起单位可能为t和sqm,一般来说, t主要复杂normal的变更,比如从下个rev,需要增加个零件,象这样类似的变更.有t部门撰写,有sqe知会supplier.sqe主要针对量产时候出现的一些issue,经过验证等,发现变更一些layer out能解决问题.这样类似的变更就有sqe主导. b. veca管控.一定是supplier的qe提供给sqe. veca提出的items可能很多, 比如厂商一些重要制程参数的变更,生产地的变更,供应商的变更(second source导入).针对issue, supplier验证一些数据,可能变更某些参数能很好的提升良率.等等类似的问题,supplier均需要提出veca. ps:veca/vecn items 有些公司会规定的很详细.谈到这点,接着就是变更的时间点要在document写的很清楚,很大部分issue就是因为ec的时间点不明确导致异常的发生.vecn/veca 时间导入有两种,1.running change.(常说的限时导入)2.cut-in change.这就需要和pur及supplier确认清楚product的数量,不然一定会出现问题.备注:ec是一定需要用docement管控的,这对于sqm还是supplier都是一种保护.4.gp 产品及其管制.这点我就不细谈了,xrf等管理,更多的是iqc在执行, 主要的还是做到如上几点.a. gpa的文件规范系统.b.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c. trainingd. supplier’s 外包管理e. ec管制f. 检验和分析另再在此show下本人sqe职场性格,相信也是优秀sqe必备之能力。
浅谈矿山企业安全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引言矿山企业作为一个涉及到大量人员、机械设备和危险物质的行业,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建立完善的安全技术管理体系对于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矿山企业安全技术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目标、建设要点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1. 矿山企业安全技术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矿山企业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工作环境,常常面临火灾、瓦斯爆炸、坍塌等安全风险。
建立完善的安全技术管理体系有以下重要性:1.1 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技术管理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2 提高生产效率安全技术管理体系的建设还可以提高矿山企业的生产效率。
减少事故发生可以避免生产中断和设备损坏,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3 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安全技术管理体系有助于矿山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通过控制安全风险,减少事故损失,提高企业形象和信誉度,吸引更多的投资与客户合作,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2. 矿山企业安全技术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矿山企业安全技术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事故预防建立一套完善的事故预防机制,通过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2.2 检测和监控建立安全技术检测和监控体系,通过对设备状态、工作环境、作业人员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2.3 应急响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故事件能够快速反应,以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故发展,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救护措施。
2.4 培训与教育加强矿山企业员工的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员工成为安全管理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2.5 安全管理体系改进建立和实施一套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对事故事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浅谈技术管理工作心得
在加入XX之前,我在原单位担任项目主管。
对技术管理工作有一些的经验,但从来也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一直只是停留在仅仅有点想法阶段,从没总结过。
在此大胆的妄言几句,不足之处请领导指正。
技术管理给人的感觉更多是工作量评估、项目计划、项目进度跟踪等,但我认为这只是技术管理的一部分。
技术管理大体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就是项目管理,它包括其中包括项目计划、风险管理、预算管理等。
对于基层技术管理者,更多涉及的内容是工作量评估、项目计划、项目进度管理等。
它们具有明显的可见性,无论其中哪一项没做好都会影响项目质量。
它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培训让技术人员很快的掌握。
另一方面则是技术团队管理,它包括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绩效考核,职业发展规划。
这些方面给人感觉很虚,但它们确实也是技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里结合我的工作经验,这其中有做的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例子。
好的希望公司能够借鉴一下,不好的也可为公司提个醒。
关于技能培训因为它在理但却很难操作。
但无论如何,技术管理者首先应当具备这种意识,因为只有意识先行才会有所行动。
现实中,存在不少现象,技术管理者说“我的老板才不管团队技能的培养呢,他只关心他自己,因为团队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他的首要职责,他只要求我将产品按计划做出就行了。
老板不管,那我也就更管不了,也没有给我时间去做啊。
”对于这种借口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产品按计划完成意味着项目成功了,但它并不意味着产品成功。
一个技能不行的团队是能进行产品开发,也能做到项目成功,但一定做不到产品成功。
可能一发布产品,就“全员求火”了。
2)如果每一级管理者都采用这样的借口,那最终的结果就是没有人真正关心团队技能的培养。
一个企业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的(技术)管理者?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找借口?显然不是。
在所有从上到下的管理者中,一定需要有一层去关注团队技能的培养,那只能是基层技术管理者,即通常我们所说的组长或team lead。
因为团队技能不足,第一个受害者就是团队自身,而基层管理者身在其中。
有的基层管理者,他的工作主要就是schedule以及来自上级的指令,对于团队技能的提高似乎与已无关,更谈不上对团队的激励了。
这种对团队技能忽视的现
象其实是对自身利益将被损害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麻木。
技术管理者能否将团队技能逐渐地提高,或许是评价其管理能力出色与平庸的关键指标。
3)培养团队不是有时间就能解决问题,而首先需要有意识。
时间总会是有的,因为项目总是要做的。
有了意识以后,同样是做一件工作,所采用的策略将完全不同,而团队所学得的知识也很有可能更多。
技能培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对其所负责工作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会有明显的改善。
也会让员工感觉到确实在工作中学习到东西了;不容易使其对工作产生厌倦感;更不会让其认为公司只是在利用他,而不会培养他。
经常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的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它能够有效的避免技术断层。
对于机械制造行业,技术人员跳槽频繁。
随着技术人员的流失,企业技术断层时有发生。
技术断层是指在一个企业的关键技术岗位人员缺失,使其产品在竞争力上下滑,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质量问题。
这个问题在我以前的公司就出现过,臂架的设计是起重机设计的重点,它直接关系到起重机性能。
一个那方面有着深入研究的同事辞职后,由于没有能够顶替他人,所以在那年我们单位产品在性能上都和竞争对手有一定差距。
在那以后原单位就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囊括了产品设计主要方面,这样有效的降低了员工离职造成的技术上的缺失,并且培养出的员工都是个多面手,对技术管理者在工作安排上有更多的空间。
绩效考核它跟员工的利益切身相关。
技术人员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因此它与其他工作岗位的绩效考评不能一概而论。
具体而言,技术人员有以下一些特点,直接影响到对其的绩效考核:
1)工作业绩不容易被衡量。
技术人员的工作是通过脑力劳动实现的,科研开发工作一般在实验室或办公室,工作难度大,付出的辛苦多,但其业绩往往并不能马上看到,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方可显示出来,有时甚至看不到结果。
这种工作特点导致应用传统的考核方法工作业绩无法有效地衡量,造成技术人员工作考核的失真。
2)工作时间无法估算。
表面上看,技术人员与其他人一起准时上班、准时下班,而实际上他们的工作时间远比正常上下班时间多得多,有时他们为了保持
思维的连贯性,节假日加班加点,甚至连正常的睡眠时间都不能保证,所有的时间都投入了科研工作当中。
3)工作压力大。
首先是工作本身带来的压力。
在企业的研发任务下达后,时限大多非常紧迫,研发结果也难以预料,因此技术人员接到任务后,就必须尽全力投入到研发当中,以实现最理想的结果。
其次是技术人员的竞争压力。
这种压力来自于研发项目小组之间、项目组内部成员之间,还有整个专业领域内的压力。
另外,还有来源于社会和家庭期望的压力。
4)工作的智力含量高但是企业中管理职位低。
技术人员在企业内部具有较高的技术权威,对企业的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职位的限制,又会影响到其工作的开展,进而对其工作完成的时间、工作成果的质量等都会产生影响。
因此为技术人员制定一个合理的绩效考评尤其重要。
我原公司采用的是目标管理评价法。
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对考核结果员工愿意接受。
目标管理包括了目标体系制定,目标的执行与追踪和目标完成结果评价与反馈等三个阶段。
在目标的设定时由上下级共同制定,下级在制定中有充分的自主权。
充分的根据自身能力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项目完成目标。
目标管理强调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统一,个人利益同组织利益融合在一起,完成组织目标就是完成个人目标。
如果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目标有差距,那么必须纠正个人目标。
目标管理采用员工自我管理的方式,上级通过分权和授权来实施例外控制。
这样充分的调动了员工主观能动性,更容易的发挥出技术人员的创造性。
目标管理成果评价方式,采用的是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方式。
它主要指的是在项目结束后,产品推向市场,收到用户反馈后进行的自我评价和改进。
在激励方法上,辅以项目工资浮动奖励,激励效果会非常明显。
目标管理强调技术人员的自我参与。
技术人员是具有强烈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要求的群体,采用目标管理方法,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积极性,对考核非常有帮助。
另外,技术人员整体素质较高,采用目标管理方法也比较容易推动。
作为一名技术管理者,不仅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要有合理的规划,也需要对团队成员的职业规划负责。
培养成员的职业特长,能力,提供职业发展的建议。
技术团队中的员工,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员工,都有从自己现在和未来的工作中
得到成长、得到发展的强烈愿望。
为了实现这种愿望,他们不断地追求理想的职业,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团队管理者需要制定协调有关员工个人成长、发展的计划,并与团队需求和发展相结合。
有互补的职业规划能够为团队带来以下三方面优势:
1)凝聚力。
即指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团结一致,并愿意留在团队中。
这种凝聚力包含着团队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吸引力,以及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的亲和力。
内聚性是团队精神质的所在。
2)合作力。
即指团队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或彼此共同利益而采取的联合行动,这包括成员之间的合作,成员与团队的合作,不同团队之间的合作,合作必会产生一种新力量。
合成性是团队精神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3)参与力。
即指成员参与团队决策、管理的能力。
一方面,团队吸引成员参与决策和管理;另一方面,成员有能力参与决策和管理。
通过参与决策和管理,使成员融入团队,同舟共济,构铸团队精神。
平等性是团队精神的源泉。
在企业运作过程中技术管理至关重要,它和企业的竞争力息息相关。
它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当前竞争日益激烈,一个企业如果技术管理工作做不好的话,它的产品就不会推陈出新,也就不会有长久的发展。
出色的技术管理不仅可以留住企业内部技术人员,还会吸引社会上优秀的专业人才,为企业更好发展插上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