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进展与展望
- 格式:pdf
- 大小:275.96 KB
- 文档页数:4
茶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茶叶产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茶叶种植过程中,防控病虫害是保障茶叶生产的重要环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茶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应用在茶叶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茶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应用研究与示范,以期为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茶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概念及意义茶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是指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茶叶生产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综合运用化学、生物、物理等方法进行茶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达到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茶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意义在于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农作物残留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同时可以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农的收入。
二、茶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应用研究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微生物等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其中蜘蛛、瓢虫等天敌能够有效地控制茶园中的害虫种群,对茶园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现代科技还研发了一些高效、低毒、无残留的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等,有效控制茶园病虫害,保证了茶叶的质量。
2. 精准施药技术精准施药技术是利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结合GPS定位、遥感技术等,实现对茶园病害的精准防治,避免了传统广泛施药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通过对茶园进行精准施药,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还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是利用一些物理手段对茶园中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如利用黄板、粘虫板等器具进行防治,通过机械割草、整枝等方式提高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还可以利用光降解膜、光温室等技术手段,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三、茶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示范应用茶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已经在一些茶叶产区进行了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福建安溪铁观音茶区为例,当地茶农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大力发展天敌的培育和引进,有效地控制了茶小绿叶蝉、吡带蛾等害虫的发生,保证了铁观音茶的品质和产量。
我国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状况及发展对策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我国绿色防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使用环境友好、对人体无害、能够有效防止或控制病害、虫害和杂草的技术方法。
本文将就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状况。
目前,我国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如有机农业、生物防治技术、光学探测技术等。
有机农业是一种绿色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使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自然控制方法来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
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天敌或微生物来控制害虫的技术,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光学探测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对植物颜色、形态、纹理等特征进行分析,识别植物的病害状况,实现精确施药。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相对较弱。
虽然我国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
我国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有限。
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技术培训,很多农民仍然倾向于使用传统的化学农药和化肥。
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庞大,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受到一定的困难。
由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较高,大规模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需要解决技术适应性、成本和效益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应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加强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建设。
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升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
加强农民培训与技术指导。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班、组织农民参观示范农田、提供技术指导等方式,提高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加强对农民的经济扶持,鼓励农民使用绿色防控技术。
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示范。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示范农田、开展技术交流会等方式,为农民提供实地参观和学习的机会,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我区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的做法与存在问题我区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的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科技支撑。
我区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农民的科技素养和农业生产技能。
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我区开展了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利用农业展览会、农民培训会等形式,向农民介绍相关的绿色防控技术,如生物防治、生态调控、有机肥料、绿色农药等,帮助农民了解和掌握这些新技术,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和技能。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我区建立了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和应用的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绿色防控技术的监管和评估,及时总结和推广有效的经验和做法,确保绿色防控技术的有效应用。
鼓励农民参与。
我区鼓励农民参与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采取各种方式激励农民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如给予相关补贴、奖励和荣誉等,提升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绿色防控技术的广泛应用。
虽然我区在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我区农民的科技素养和生产技能不够,导致他们在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绿色防控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
资金投入不足。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技术研发、示范推广、设备购置等方面。
由于我区财力有限,导致农业科技投入不足,限制了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农民意识不够。
一些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性还不够认识,存在“依赖化肥农药”观念,缺乏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治意识,限制了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我区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和改进:加强农民培训。
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加强对农民的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素养和防控意识,增强他们应对病虫害的能力和技能。
增加科技投入。
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力度,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确保绿色防控技术的高效应用。
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蔬菜的消费量逐渐增加。
然而,蔬菜种植过程中所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地纷纷开展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工作,通过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有效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障蔬菜的品质和安全。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工作的成果和经验。
首先,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工作在技术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各地农业部门积极引进先进的绿色种植技术,如有机肥料、生物农药、覆膜栽培等,帮助农民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通过示范田和培训班的形式,将这些先进技术传授给农民,提高他们的绿色种植意识和技术水平。
其次,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工作在管理模式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各地积极探索蔬菜种植的科学管理模式,建立了一系列的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引导农民规范种植、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确保蔬菜的安全和品质。
同时,加强对蔬菜生产环节的监督和检测,严格执行绿色食品认证标准,提高蔬菜市场准入门槛,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最后,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工作在宣传教育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各地积极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向社会大众普及绿色种植知识,提高公众对绿色蔬菜的认识和接受度。
同时,加强对蔬菜农产品的溯源管理和信息公开,提高消费者对绿色蔬菜的信任度,推动绿色蔬菜的市场化和品牌化。
总的来看,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工作在技术推广、管理模式和宣传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健康饮食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蔬菜绿色防控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技术推广不到位、监管不严格、宣传力度不够等,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蔬菜绿色防控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希望未来能够在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蔬菜产品。
浅谈我区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的做法与存在问题近年来,农业生产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区积极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
本文将从我区的做法与存在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1. 推广有机农业:我区积极引导农民采用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农作物种植。
有机农业强调生态平衡,禁止使用合成农药和化肥,通过利用自然的调节机制来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有效地减少了农作物上的农药残留。
2. 发展环保农药:我区鼓励农药企业开发绿色、环保的农药产品。
这种农药采用低毒、高效的配方,对环境友好,并且能够有效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
我区还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管理,提高农民的农药使用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残留。
3. 加强农业科技支持:我区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支持农业科研院所和农技服务机构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通过推广科研成果,引导农民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进行绿色农作物防控。
4. 加强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我区重点打造绿色农业示范基地,通过集中展示先进的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引导农民学习和借鉴。
我区还组织农民参观学习其他地区的农业示范基地,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验交流。
1. 技术推广力度不够:虽然我区积极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但是推广力度不够,覆盖范围有限。
一方面是由于推广费用高昂,资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民对新技术接受度低,缺乏相关培训和指导,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水平有所欠缺。
2. 农民观念不合理:部分农民认为使用化肥和农药可以快速提高产量,不愿意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他们缺乏环保意识,对农药和化肥的正确使用和处理方法不够重视,导致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
3. 农业科技研发滞后:虽然我区加强了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工作,但是与实际需求相比,科技研发的进度滞后。
尤其是在应对新兴病虫害方面,科研机构和农业部门的协调不够紧密,导致绿色防控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受到了限制。
浅谈我区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的做法与存在问题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我区在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做法:1. 积极组织培训交流活动:通过组织农民培训班、专家讲座、技术交流会等形式,向农民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培训内容包括病虫害的认识、预防和治理措施等。
2. 开展示范推广:在农田中选择一些代表性农户进行示范,通过现场讲解、示范种植等方式,向农民展示绿色防控技术的效果和优势。
并结合实际情况,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3. 加强宣传报道: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栏、电视广播等渠道,宣传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性和效果,引导农民积极采用。
二、存在问题:1. 技术推广不到位: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繁多,且不同地区、不同作物适用的技术也会有差异。
在推广过程中,没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精确选择适宜的技术和措施。
导致推广效果不理想,农民缺乏应对病虫害的正确方法和策略。
2. 缺乏技术支持和服务: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的过程中,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农民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导致技术的推广效果受到限制。
3. 缺乏长期保障机制: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需要长期稳定的推广和保障机制。
目前,在一些地区,由于财政资金等因素,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难以持续进行,导致农民对技术的认可度不高和实际应用程度较低。
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加强专业技术研究和培养,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2. 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财政对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的资金支持,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为技术的持续推广提供保障。
3. 加强组织协调: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合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与农业产业链相关的企业、科研机构、农民合作社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我国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状况及发展对策绿色防控技术是指利用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来进行疾病防控。
在我国,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状况逐渐得到了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
我国在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国在疫苗研发和制造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不仅可以满足国内需求,还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
我国在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方面也有一定的成绩,可以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我国在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我国在部分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国在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方面仍面临一定的困难。
一方面,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不够严格,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没有足够的动力和负担来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公众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有限,需要加强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提高公众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知和意识。
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国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发展对策。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政府应加大对绿色防控技术的支持和资金投入,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力度。
政府应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法规,加强对绿色防控技术的监管和管理,推动企业和个人积极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培训,增强公众对绿色防控技术的信任和支持,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率。
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状况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们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力度,并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疾病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浅谈我区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的做法与存在问题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是我区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采用生物学、生态学、化学和物理学等手段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方法,旨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我区在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做法。
加强科研力量,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组织专家团队开展研究,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探索出一批适合我区农作物的绿色防控技术。
积极引进国内外的科研成果,在我区进行推广和示范。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开展培训班、现场指导和技术交流等形式,向农民传授绿色防控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帮助他们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提高他们的病虫害识别和防控能力。
加强政策支持,提供资金和物质保障。
为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的农民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并提供农药、肥料等防控用品的补贴,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
加大对农产品的检测和监管力度,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我区在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面临着农民知识水平不高的挑战。
许多农民对于绿色防控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农民的观念和习惯也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的障碍之一。
一些农民习惯于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很难意识到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性。
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知和认可。
资金和物质保障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保障。
由于财政投入有限,很难满足所有农民的需求。
需要探索多种筹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进来,提供更多的资金和物质支持。
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是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科研力量、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加强政策支持等多种做法,可以促进绿色防控技术的广泛应用。
需要注意解决农民知识水平低、观念和习惯难以改变等问题,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效果。
我国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状况及发展对策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防控技术已成为防控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本文将对我国的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推动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的健康发展。
1. 农业领域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领域,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一直是一个关注的焦点。
目前,我国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包括生物防治、植物保护、微生物肥料等。
一些地方还开展了有机农业试点,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生产,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废处理等环保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目前,一些企业开始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例如采用生物处理废水、采用先进的脱硫脱氮技术处理废气,以及实行循环经济等措施来减少固废排放。
3. 建筑领域建筑行业是耗能行业,建筑物的节能环保一直是一个重点。
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和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开始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并注重建筑物的节能设计,使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医疗领域医疗卫生是关乎人民生命安全的领域,绿色防控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尤为重要。
目前,一些医院已经实施了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医疗用水循环利用等绿色防控技术,并采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以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二、我国绿色防控技术发展对策1. 加强技术研发为了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我国需要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
在农业领域,应该加大对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在工业领域,应该加大对废水处理、废气处理等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投入;在医疗领域,应该加强医疗废物处理、医疗设备绿色化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2. 推动政策支持政府在促进绿色防控技术发展方面应该加强政策支持。
通过制定环保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环保奖励制度和环保产业扶持政策,为企业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3. 增加推广力度需要加大对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力度。
我国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状况及发展对策【摘要】我国正面临着环境保护和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状况的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
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鼓励企业创新投入、推动产学研合作以及建立健全的绿色防控技术标准体系,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未来建设绿色中国贡献力量。
【关键词】关键词: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状况、发展对策、政府支持、企业创新、产学研合作、标准体系、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绿色防控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公共卫生事件的技术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和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国在绿色防控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对我国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了解我国当前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寻求有效的发展对策。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推动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
本研究将重点关注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在推动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方面的作用和责任,探讨如何加强协调合作,共同促进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通过本研究,将为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1.3 研究意义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对策,在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失,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绿色的防控的发展方向摘要: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综述了一系列绿色防控技术,包括悬挂粘虫板、架设防虫网、安装杀虫灯、悬挂昆虫性激素诱杀成虫、释放天敌昆虫、人工捉虫以及高温闷棚等方法。
这些技术在降低化学农药使用、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重点关注技术的持续创新,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以应对不断演化的病虫害问题,从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粘虫板、防虫网、杀虫灯、昆虫性激素、天敌昆虫、人工捉虫、高温闷棚引言:随着全球农业的不断发展,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给农作物产量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一系列创新性方法,如悬挂粘虫板、架设防虫网、释放昆虫性激素以及人工捉虫等,这些方法不仅有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方向,我们有信心为未来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创新和解决方案。
一、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综述病虫害是全球农业生产中一直存在的重大问题,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应对这一挑战,绿色防控技术已经成为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综述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多个关键方法,包括悬挂粘虫板、架设防虫网、安装杀虫灯、悬挂昆虫性激素诱杀成虫、释放天敌昆虫、人工捉虫以及高温闷棚等内容,旨在深入了解这些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前景。
1. 粘虫板和防虫网粘虫板和防虫网是绿色防控技术中的两项重要工具。
粘虫板是一种涂有粘性物质的表面,能够吸引并捕捉飞行中的害虫。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并且对非目标昆虫的影响较小。
另一方面,架设防虫网可以物理隔离害虫,防止其接触农作物,从而有效地减少病虫害发生。
这些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适用于田间农作物,还可以用于温室和果园管理。
我国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状况及发展对策我国在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1.绿色防控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农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领域之一。
为了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我国积极推广和应用了一系列绿色防控技术,如生物农药、有机肥料、智能化设备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负担,还能提高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效率。
2.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
绿色建筑是以节能、环保、资源利用和健康舒适为目标的建筑设计和施工理念。
我国在近年来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通过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建筑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室内环境的质量。
尤其是在大城市和新建社区,绿色建筑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绿色交通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问题日益凸显,对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和公共交通工具的推广力度,实施了一系列的绿色交通政策。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和公共交通工具的应用已经逐渐从城市扩展到乡村地区。
尽管我国在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的水平和覆盖面还不够广泛。
虽然在一些领域,如农业和建筑,绿色防控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其他领域,如工业和能源,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还相对较少。
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仍然依赖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产业,在绿色转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尽管我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技术突破,但整体上来说,我国在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方面还相对滞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绿色防控技术创新和转化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一些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仍然面临一些困难。
有些绿色防控技术虽然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由于投资成本较高,市场需求不足等原因,还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我国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状况及发展对策绿色防控技术是指利用环保的手段和方法,通过降低污染物、减少能源消耗、提升资源利用率等方式,实现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控。
在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状况和发展对策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状况仍然相对滞后。
虽然我国在环保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方面,我国的环保政策和法规相对落后,对绿色防控技术的引入和推广缺乏必要的支持。
我国的绿色防控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
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对策需要加强创新能力。
要实现绿色防控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绿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政府需要加大对绿色防控技术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绿色防控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还需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绿色防控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需要重视产业转型升级。
要实现绿色防控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政府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鼓励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并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需要加强对产业的监管,加大对不符合绿色防控要求的企业的治理力度,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实际应用。
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需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
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可以提高公众和企业对绿色技术的认知和理解,促使其更广泛地应用。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绿色技术展览会、开展绿色技术培训班等方式,宣传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的优势和特点。
还可以加强绿色防控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状况和发展对策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政府和企业对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信在政策和支持的推动下,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也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为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我国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状况及发展对策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和环境保护政策的日趋严格,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越来越被重视。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利用生态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针对制约生产和生活中的害虫、病虫害、虫草害等问题,通过绿色、安全、高效、经济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进行预防和控制的一种技术。
本文将介绍我国现阶段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状况,并就绿色防控技术未来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一)植保技术植保技术是绿色防控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
其中,生物防治是最主要的绿色防治技术之一。
目前,我国已经广泛应用包括昆虫杀线虫、病菌、病毒、霉菌和真菌等在内的多种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二)生物防御技术生物防御技术是指利用各种生物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来对抗病虫害的损害。
我国现阶段主要应用的生物防御技术有生物抗体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
(三)崇尚绿色生产理念的应用绿色生产理念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提高效益和降低环境污染为目的的生产方式。
在我国,已有许多企业开始推行绿色生产理念。
(一)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能力目前,在生物防治的研发上,我国的技术水平和发展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生物制剂研发、生物防治技术的开发和适应优化等方面,需要更多的投入。
(二)加强技术普及要促进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必须要加强人们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推动技术普及。
同时,还要加强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知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并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三)推动绿色制造业的发展绿色制造业是以生态环保为导向,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低能耗、低污染的方式进行生产的一种工业形态。
在我国,应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绿色生产技术,推行绿色生产理念,减少污染排放,提高生产效益,实现绿色发展。
(四)加强科技合作在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我国还存在一些技术瓶颈。
因此,加强科技合作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国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状况及发展对策1. 农业领域在农业领域,我国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科技手段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
目前,我国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微生物农药和天敌防治技术,逐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我国还积极推广农业生态工程技术,通过栽培多种农作物、生态养殖、轮作休耕等措施,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防控。
在工业领域,我国大力推动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加强工业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
我国工业企业普遍引进了先进的环保设备和技术,推行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模式,以降低环境污染和生产成本。
我国还积极推动工业绿色认证制度的建立,鼓励企业加强环保投入,提高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
3. 建筑领域在建筑领域,我国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的应用。
鼓励采用可再生资源和环保材料,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和环保水平。
我国还建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认证体系,推动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
4. 污染防治领域在污染防治领域,我国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控制和治理,推动污染物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加强对企业的环保监管和执法检查,推动企业加强自身环境管理,推动工业生产的绿色化。
二、我国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的问题与对策尽管我国在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1. 技术瓶颈目前,我国在绿色防控技术方面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如生物农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环保材料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的转化,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水平和质量。
2. 管理体系不完善在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推广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使得一些环保设施和绿色产品难以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需要建立健全的绿色防控技术管理和评价体系,鼓励企业加强自身的环境责任意识,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落地实施。
3. 缺乏环保投入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环保投入不足,环保设施建设不到位,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我国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状况及发展对策1.农业方面在农业领域,农药和化肥的滥用一度导致了土壤污染、水资源污染以及农产品安全问题,为此,绿色防控技术应运而生。
我国农业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生物防治技术、生态农业技术、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等。
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因子来控制害虫及病害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生态农业技术则是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环境保护方面在环境领域,我国已经逐步推行了多项绿色防控技术,如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水污染防控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等。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我国已经逐步取缔了高达20年的小散燃煤锅炉,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同时加大对工业企业和建筑施工项目的环境监管力度。
在水污染防控方面,我国逐步推行了水务工程技术、污水处理技术以及水资源保护技术等,从源头上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
在固体废物处理方面,我国逐步推行了垃圾分类处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技术,有效减少了固体废物的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二、我国绿色防控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1.技术水平仍有差距虽然我国在绿色防控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绿色防控技术水平上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例如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方面,我国的快速检测技术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仍然需要加大研发力度。
2.政策法规不健全在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够健全,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例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我国的相关法规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3.人才短缺我国在绿色防控技术领域的人才短缺问题比较突出,绿色防控技术需要相关专业的人才来支撑,但目前我国的相关专业人才数量不足,需要加大培养力度。
三、发展对策1.加大科研投入要想提高我国的绿色防控技术水平,必须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对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力度,引导企业加大对绿色防控技术的科技创新力度。
20lo第4期丫阉蛆铼哥卅CHINAPLANTPROTECTION2010,V01.30.No.4
◎
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进展与展望杨普云,熊延坤,尹哲,单绪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125)
中图分类号:X3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6820(2010)04—0037-02
绿色防控是指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协调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调控等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为满足绿色消费,服务绿色农业,提供绿色产品,近年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下称全国农技中心)在全国开展了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该项工作从2006年起步,到2009年已扩展到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0多个县(市)。据统计,2009年各级植保机构在不同作物上建立的各种类型的示范展示区达1215个。示范面积超过100万hm2。其中全国农技中心直接建立70多个。示范面积达13万hm2以上。示范围绕水稻、玉米、蔬菜、茶叶和水果等优势农作物产区,以作物为主线,进行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为现代农业建设.构建新型病虫害防控体系,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科技含量,保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绿色防控的发展趋势已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认识。1示范推广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1.1天敌释放与保护利用技术主要示范推广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赤眼蜂释放技术,棉田天敌诱集技术,稻一鸭共育技术,瓢虫、青蛙、益鸟等天敌保护利用技术。1.2微生物制剂应用技术主要示范推广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稻瘟病和蔬菜病害技术。苏云金杆菌(Bt)、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防治水稻、蔬菜、棉花和茶叶害虫技术。白僵菌防治玉米螟技术。绿僵菌防治蝗虫技术等。1.3抗生素制荆应用技术主要示范推广宁南霉素防治水稻病毒病技术,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技术。收稿日期:20lo_旬3—05多抗霉素、井冈霉素、武夷霉素、链霉素、多杀霉素等防病虫技术。1.4生物物理诱控技术主要示范推广昆虫性信
息素(性诱剂)防治蔬菜、果树、茶叶、水稻害虫技术,杀虫灯诱控技术。色板诱杀技术.防虫网和银灰膜避害技术等。1.5植物源农药应用技术主要示范推广天然除虫菊素(云菊)、苦参碱、苦皮藤素、印楝素等防治蔬菜、果树、茶叶等害虫技术。1.6生态调控技术主要示范推广稻瘟病生物多
样性控制技术.稻田深耕、灌水灭蛹技术。生态控蝗技术,小麦条锈病源头治理技术,果园生草技术等。2工作经验2.1突出重点作物和区域在示范、推广过程中.各地区根据本地作物种植结构和病虫害发生特点,每项技术明确1~2种主要作物或防治对象,选择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或优质农产品基地等区域作为突破口,带动绿色防控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生态治理技术的示范和推广选择在蝗虫的滋生地带或小麦条锈病的越夏关键地带.以发挥源头治理作用。2.2注重技术集成创新各地根据病虫发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示范区绿色防控技术作为技术集成、创新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在过去试验的基础上。将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组装到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中。并注重相关技术的配套使用和集成创新。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努力组建节能、环保、安全和高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2.3发挥示范展示作用示范区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的要求设计了统一的技术展示标识,做到“五个一”,即一块核心示范田、一块示范标牌(1mxl.5
·37·万方数据◎'·虱担铩哥叫加·o年第4期
CHINAPLANTPROTECTION2010,V01.30.No.4
m)、一套实施方案、一套主推技术体系、一名技术指导人员。重点展示不同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处理的防治效果。真正把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作为植保部门防灾减灾的指挥田、宣传田和观摩田。2.4强化协调配合作用各示范单位按照全国农技中心统一部署,注重上、下结合和横向联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多渠道筹措示范经费,扩大示范推广规模,切实把示范区建成政、技、物有机结合和多部门协作配合的防灾样板田。2.5加强技术培训为提高各级植保技术人员和农民绿色防控意识和能力。在全国农技中心的统一部署下。2006—2009年在各地大力开展了多层次、全范围的植保技术人员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培养了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骨干。一是配合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展示,采用农民田间学校等形式,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农民培训,在云南、四川、广西、江西、天津等绿色防控示范区共举办蔬菜、水果、水稻和茶叶农民田间学校320多个.培养农民技术带头人30多万人次;二是分批对承担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的市、县(区)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站业务骨干进行了全覆盖的绿色防控技术培训。3工作成效3.1推广模式不断创新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分别形成了以基地、产品、靶标和作物为主线的多种技术推广模式。如:①以基地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模式。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按照目标产品的生产标准,制定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的使用技术规范,生产绿色农产品。②以作物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模式。针对作物生长期全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集成多种植保产品和技术。实施全过程绿色防控,保障绿色产品的生产和供应。③以靶标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模式。针对重点有害生物,组织、集成、实施绿色防控。如黑龙江省集成应用“杀虫灯+赤眼蜂+白僵菌”控制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积66.7万hm2。④以产品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模式。如以杀虫灯为核心的绿色防控模式:在水稻上采用杀虫灯+鸭/鱼等技术;在玉米上采用杀虫灯+赤眼蜂/白僵菌;在蔬菜上采用杀虫灯+色板/紫外线:在果树上采用杀虫灯+性诱剂/色板。针对昆虫性诱剂组装的绿色防控模式有水稻上采用性诱剂+天敌、性诱剂+生物农·38·药等;蔬菜上用性诱剂十色板、性诱剂+微生物农药等。3.2综合效益显著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而且农药使用量减少,农药残留期缩短。农产品质量提高。显著提高了生态和社会效益。对2006。2009年全国农技中心直接建立的210多个示范区的系统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表明。示范区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达80%以上,防控效果达90%,减少化学农药使用15%以上。每667m2防治成本平均降低15%,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到3%~5%。辐射带动区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也达60%以上,防控效果达85%。减少化学农药使用10%以上,每667m2防治成本平均降低5%,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到10%以内。4问题与展望4.1主要问题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仍然任重道远。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当前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单一。集成程度不高,系统性不强;二是示范展示区点多面小,不成规模。引不起政府和社会的足够重视;三是推广方式不适应.推广工作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上层热下层凉、业内热业外凉的现象;四是技术储备不够,实用性强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还不多。绿色防控工作发展后劲不足。4.2未来趋势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工作是一项持久的植保系统工程。不是单纯的技术行为。绿色防控属于公共植保的范畴,是“绿色植保”的体现,是食品安全的依托,具有社会公益性。在植保部门引导下.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工作.应逐步做到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和全社会参与,将部门行为逐步上升为政府和社会行为。一要强化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要大力开展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创新,优化配套各种有效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二要强化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示范推广模式创新。三要争取对绿色防控示范推广的投入。各地要力争将绿色防控技术示范补贴纳入专业化统防统治补贴或农业生态补偿的范围。四要强化对绿色防控示范推广能力建设。大力开展多层次,全范围的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各地应将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能力建设纳入新型植保体系建设规划。利用“植保工程”建设等项目.全面强化绿色防控示范推广能力建设。
万方数据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进展与展望作者:杨普云, 熊延坤, 尹哲, 单绪南作者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125刊名:中国植保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PLANT PROTECTION年,卷(期):2010,30(4)被引用次数:18次
1. 张迁西.毕甫成.邹乾仕.刘俊.夏芳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效果初报[期刊论文]-江西植保2009,32(4)2. 张孝峰.李川 绿色防控技术在新疆巴州农业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期刊论文]-中国植保导刊2011,31(3)3. 阿孜古丽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期刊论文]-新疆农业科技2010(3)4. 张全生.林继东.于振民 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期刊论文]-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11)5. 贾晓红.Jia xiaohong 农作物化学调控技术应用的思考[期刊论文]-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22)6. 郁樊敏.丁国强.彭震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期刊论文]-长江蔬菜2009(11)7. 陈秋芳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应用技术(4)色板诱杀技术的应用[期刊论文]-湖南农业2010(11)8. 张毅.徐进.夏宁.冯志强.郭鹏飞 西安市蔬菜无公害生产绿色防控技术[期刊论文]-陕西农业科学2010,56(4)9. 黄峰伟.郑衍琪 无公害农作物生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2005(13)10. 唐洪 强化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期刊论文]-四川农业科技2011(2)
1.王田珍.沈祥宏.王树明 云南省玉溪市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现状、问题及建议[期刊论文]-农业科技通讯2013(12)2.朱红军.徐庚鸿.赵德明.赵友前.王素芹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13(7)3.杜文芳 二化螟性诱剂在水稻上的示范试验[期刊论文]-云南农业 2012(6)4.朱剑.牛长缨.张子鹤.赵景.李建洪.宫振 莲藕斜纹夜蛾的为害及绿色防控技术[期刊论文]-长江蔬菜 2013(18)5.江建锋.周正春 做好水稻病虫绿色防控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期刊论文]-新农村(黑龙江) 2012(8)6.宾莉 柑橘类果树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植保导刊 2014(4)7.哈金华.马正文.吴惠玲.李兵.李红兵 石嘴山市惠农区农业生产中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探讨[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 2013(8)8.郑和斌 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及效益[期刊论文]-中国植保导刊 2012(7)9.胡德辉.吴易雄.李族成.黄秋成 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的实践与探讨[期刊论文]-湖南农业科学 2011(4)10.张孝峰.李川 绿色防控技术在新疆巴州农业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期刊论文]-中国植保导刊 2011(3)11.张光伟.金红云 北京市通州区植保服务体系现状及建设对策[期刊论文]-北京农业 2010(33)12.欧高财.郑和斌.任凡.陈秋芳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发展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期刊论文]-中国植保导刊2012(8)13.陈卫宇.章泳.谢洪芳 南京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发展现状及其对策[期刊论文]-安徽农学通报 2012(19)14.杨普云.赵中华.朱景全.单绪南.朱晓明 关于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中国植保导刊2011(11)15.唐美君.郭华伟.肖强 浙江省茶园病虫防治现状调查初报[期刊论文]-浙江农业科学 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