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广东工业大学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4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社联系方式编辑部投稿邮箱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论文辅导协助发表,请联系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文网。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文来稿要求内容健康、立题新颖、论述清晰、格式规范、资料可靠、具有较强说服力和指导性,引用资料要给出参考文献。
文稿一般不超过3000字。
教育教学类论文投稿邮箱:qikantg06@ (请写明作者简历联系方式)本刊服务对象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等教育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
刊名: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主办:广东工业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语种:中文;开本:小16开ISSN:1671-623XCN:44-1544/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2001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咨询QQ:2535584143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辅导发表:常老师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邮箱:qikantg06@ (稿件在3天内必回复)1英美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历史演变轨迹与结构性特征刘继同; 5-152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机制建构的思考——基于江西的实证研究银平均;王丽; 16-243大都市老人的生活质量与社区服务需求——基于上海的调查刘东;何雪松; 25-334机构照顾与居家照顾的比较——以残疾人服务为例肖小霞;黎敬兴; 34-395论当代中国公益慈善观念的冲突与社会共识的达成——以陈光标事件为切入点的分析方英; 40-456基于模糊图的模糊社会网络定义及其性质分析廖丽平;胡仁杰; 46-517IT能力与绩效关系实证研究——学习型文化的调节作用区洁容;谢卫红;王永健;蒋峦; 52-578不能犯的可罚性研究余向阳;梁博文; 58-669能源生态化进程中的公众参与探究林晶; 67-7010关于坚持人民最高位置的思考杨兴林; 71-7611基于教育质量观的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分析及对策思考杨晓霞;张翼;杨青松; 77-8212广东工业大学“学院院长”“百人计划”人才招聘83-8413公告85备注:本中心非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来稿请自留底稿,勿一稿多投,请仔细审校后网上投稿(E-mail:qikantg06@ )。
物理学院导师简介硕士教育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学科、专业培养目标:具有坚实的材料物理与化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
掌握材料结构及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熟练掌握运用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
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熟练的实验技能,掌握有关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和先进测试仪器的使用和结果分析。
具有在材料或器件的研究开发单位、高等院校或生产部门工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 量子力学(Ⅱ)、固体物理(Ⅱ)、高等激光技术、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群论、固态电子学、激光光谱学、半导体薄膜技术、新型复合材料理论与应用、光信息存储材料、光电材料及器件物理、计算物理、材料科学前沿、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材料化学、Matlab在工程中的应用、X射线衍射与电子显微分析。
物理电子学(硕士)学科、专业培养目标:物理电子学是近代物理学、电子学、光学、光电子学、量子电子学及相关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在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
硕士生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学习学生应具有较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常据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据相关的实验技术及计算机技术。
较为熟练地掌据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及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儒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 光电子学与激光器件、微电子器件原理与应用、固体物理学Ⅱ、激光光谱学、量子力学、薄膜物理技术、声学基础、物质结构、Matlab在工程中的应用、半导体物理学、光通信技术与器件、计算物理学、物理电子技术实验等导师风采材料物理与化学:王银海朱燕娟唐新桂易双萍张欣罗莉赵韦人刘秋香物理电子学:胡义华吴福根周金运钟韶苏成悦潘永雄陈丽伍春燕王银海教授广东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1964年3月出生,200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2002-2004年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博士后。
广东工业大学科研奖励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鼓励我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升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产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促进学校科技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鼓励学院依据各自的发展要求实施分层分类奖励计划,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奖励的范围包括重大科技获奖成果、重大科研平台团队、专利成果、学术论文著作类、重大科研项目和学院科技发展基金六部分,奖励经费在学校绩效工资预算中统筹安排,由科技处(人文社科处)、人事处、财务处组织实施。
第二章获奖科技成果奖励第三条理工类(一)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成果,一次性奖励150万元;二等奖的成果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成果一次性奖励120万元;二等奖的成果一次性奖励80万元。
(二)我校为非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的成果;或我校为第二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成果,依据我校完成人在完成人员中的前五位排名,分别按我校第一完成人单位奖金标准的1/6、1/7、1/8、1/9、1/10予以奖励。
(三)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的成果,学校分别一次性奖励30万元、10万元。
获广东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的人员,学校按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奖金标准予以奖励。
(四)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二等奖,获具有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资格的社会力量奖一、二等奖的成果,学校按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的奖金标准予以奖励。
(五)我校为第一专利权人,获中国专利奖金奖、中国外观设计金奖的项目,学校一次性奖励50万元;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以及获广东省专利奖金奖的项目,学校一次性奖励10万元。
第四条人文社科类(一)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二等奖的成果,学校分别一次性奖励30万元、10万元;我校为第二完成单位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二等奖,依据我校完成人在完成人员中的前三位排名,分别按我校第一完成单位奖金标准的1/4、1/6和1/8予以奖励。
工业大学科研奖励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鼓励我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升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产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促进学校科技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鼓励学院依据各自的发展要施分层分类奖励计划,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奖励的围包括重大科技获奖成果、重大科研平台团队、专利成果、学术论文著作类、重大科研项目和学院科技发展基金六部分,奖励经费在学校绩效工资预算中统筹安排,由科技处(人文社科处)、人事处、财务处组织实施。
第二章获奖科技成果奖励第三条理工类(一)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成果,一次性奖励150万元;二等奖的成果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成果一次性奖励120万元;二等奖的成果一次性奖励80万元。
(二)我校为非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的成果;或我校为第二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成果,依据我校完成人在完成人员中的前五位排名,分别按我校第一完成人单位奖金标准的1/6、1/7、1/8、1/9、1/10予以奖励。
(三)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省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的成果,学校分别一次性奖励30万元、10万元。
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的人员,学校按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奖金标准予以奖励。
(四)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二等奖,获具有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资格的社会力量奖一、二等奖的成果,学校按省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的奖金标准予以奖励。
(五)我校为第一专利权人,获中国专利奖金奖、中国外观设计金奖的项目,学校一次性奖励50万元;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以及获省专利奖金奖的项目,学校一次性奖励10万元。
第四条人文社科类(一)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二等奖的成果,学校分别一次性奖励30万元、10万元;我校为第二完成单位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二等奖,依据我校完成人在完成人员中的前三位排名,分别按我校第一完成单位奖金标准的1/4、1/6和1/8予以奖励。
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加分细则(2020年)为加大对研究生培养的支持力度,调动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和创新热情,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相关文件精神,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
为做好我校研究生奖学金工作,规范评审,确保评审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加分细则。
一、专利类加分项目说明:1.高水平的专利成果(即授权发明专利和授权国际发明专利),分值分配原则如下:(1)导师排名第一、研究生第二的,该项专利的分值须按照原加分分值的70%计算;老师(含导师)排名第一第二、研究生第三的,该项专利的分值须按照原加分分值的30%计算;老师(含导师)排名前三及以上、研究生排名第四及以后的,该项专利的分值须按照原加分分值的10%计算;(2)作者为多名研究生的,由学院评审工作小组确定加分作者范围,可按比例分配:如已约定共享权益的,按约定比例分配(有官方鉴证)。
没有约定的,可由导师分配加分比例,要求研究生作者中排名第一的不低于50%,且排名在后者分值不能高于排名在前者;2. 其他专利成果,原则上应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若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则该专利的第一作者须为该生的导师,该项专利的分值按照原加分分值的70%计算;研究生为第三作者及排名以后的不予计算;3.未授权的高水平的专利成果加分合计不超过4分;其他未授权的专利成果加分合计不超过2分;已授权专栏里成果加分不设上限。
二、论文类加分项目说明:1.发表高水平论文(分值20分及以上),分值分配原则如下:(1)导师排名第一、研究生排名第二的,该论文分值按照原加分分值的70%计算;老师(含导师)排名前两位、研究生排名第三的,该论文分值按照原加分分值的30%计算;老师(含导师)排名前三及以上、研究生排名第四及以后的,该论文的分值按照原加分分值的10%计算;(2)作者为多名研究生的,由学院评审工作小组确定加分作者范围,可按比例分配。
适用系部:_外语外贸学部适用专业:英语适用年级:_2008级_选题。
系部:外语外贸学部专业班级:08英语4班姓名:黄舒婷学号:16010804029注:1.本表由学生填写;2.在毕业设计开始1周前完成;专业负责人签章:二〇一一年一月十日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名称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the Contrast of Animal Idioms系部外语外贸学部专业班级08英语4班姓名黄舒婷学号16010804029一、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习语是一门语言的常见形式,是语言的精华,而其中与动物有关的习语被人们广泛地使用。
中英文里都含有很多和动物有关的词语、习语和表达。
而动物习语以其丰富的比喻形象,独特的作用和表现力,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英汉动物习语的比较反映了人类文化进化的二重性。
动物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这篇文章将通过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文化背景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来分析了解英语习语中的动物用语,从而正确理解和使用动物习语,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数据1.材料要真实可靠,数据要准确。
2.选题要符合本专业的要求。
3.论文写作态度要认真严谨。
4.论文格式以及字数要按照标准格式规范。
三、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1.搜集资料,选定题目。
2 .撰写提纲。
3. 撰写论文初稿。
4. 撰写论文二稿。
5. 撰写论文三稿。
6. 撰写定稿。
四、毕业设计(论文)进程安排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学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2]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3]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4]李润新.论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二文化教学[A].文化与交际[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5]秦秀白.英语学习与吸收文化知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6]陈贤纯.中国文化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7]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8]胡春洞,王才仁.外语教育语言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9]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1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出版社,1989.[12]Kaisu Korhonen.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s Part of ProfessionalQualifications[D].University ofJyvaskyla, 2002[13]Sapir.E.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New York:Harhcourt,Brace.& Company,1921.[14]Brown.H.Douglas,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New.Jersey:Prentice Hall,inc.1987.[15]Linell Davis Doing Culture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c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16-18.发出任务书日期:2012年1月 14日指导教师签名:预计完成日期:2012 年 6 月10 日专业负责人签章:系部主任签章: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情况记录表系部:_外语外贸学部_ 专业:_英语_ 班级:08英语4班______注:本表供指导教师在每次与学生见面指导时记录使用。
收稿日期:2019-04-28基金项目:广东省高校学报研究会资助项目: 基于语义出版的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路径研究 (20180103)ꎻ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基金资助项目: 基于可拓学的科技期刊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201803)ꎻ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项目: 基于可拓方法的高校学术期刊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2018WQNCX020)ꎮ作者简介:赵少飞ꎬ男ꎬ广东工业大学期刊中心编辑ꎬ博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期刊数字出版研究ꎮNoteExpress软件助力青年编辑论文写作赵少飞(广东工业大学期刊中心ꎬ广东广州510090)摘㊀要:文献的管理及繁琐的论文修改过程对青年编辑论文写作造成比较大的困扰ꎮ本文主要介绍NoteEx ̄press软件在青年编辑开展论文写作中的应用:文献调研㊁论文写作及参考文献修订ꎮ以«科技与出版»为例ꎬ通过自定义样式快速完成参考文献的修订ꎬ从而提高论文写作的质量和效率ꎮ关键词:NoteExpress软件ꎻ青年编辑ꎻ论文写作中图分类号:F224-39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8-0101-02㊀㊀论文写作被认为是培养编辑科研素养和提高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1]ꎮ目前ꎬ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论文写作的方法ꎬ如姚佳良[2]提出要从心理上㊁行为上克服写作障碍ꎻ于学玲等[3]从自身经历出发ꎬ感悟出写作从有意到无意的升华ꎻ禤胜修[4]则具体论述了编辑应用文写作训练的措施ꎬ包括加强理论修养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㊁掌握文本写作规范ꎮ然而ꎬ通过文献管理软件辅助编辑论文写作的研究还未见报道ꎮ笔者在近两年的时间ꎬ有幸发表了几篇编辑学论文[5-8]ꎬ深知论文撰写的不易ꎮ期间ꎬ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以下简称NE软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ꎮ为此ꎬ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将NE软件运用到青年编辑论文写作中ꎬ希望为期刊青年编辑提高论文的写作质量和效率提供借鉴ꎮ一㊁NE软件简介NE软件是北京爱琴海软件公司开发的一款文献检索与管理系统ꎬ其核心功能涵盖 知识采集㊁管理㊁应用㊁挖掘 的知识管理环节ꎬ已被国内200多家高校及研究机构购买采用ꎬ广泛应用于论文撰写㊁论文查收查引和参考文献管理等方面[9-11]ꎮ二㊁NE软件在论文写作中的应用1.开展文献调研ꎮ文献调研是论文写作的基础ꎮ通过NE软件ꎬ编辑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科研数据库ꎬ从而实现科研信息管理和学术热点追踪ꎮNE软件集成了53个外文数据库和51个中文数据库ꎬ涵盖大部分的常用数据库ꎮ作者可不必登陆到数据库页面ꎬ利用NE软件集成的在线检索即可获取相关题录信息ꎮ以 知识服务+科技期刊 为例ꎬ在线检索 CNKI中国知网 ꎬ选择关键词检索ꎬ选择 保存勾选的题录 ꎬ便可直接将勾选的检索结果导入自定义的文件夹中ꎮ对于批量导入的文献ꎬ作者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全文下载ꎬ进行相应的深阅读和浅阅读ꎮ与登陆中国知网阅读相比ꎬ该方式有效提升了文献的查阅效率ꎮ与此同时ꎬNE软件支持过滤器导入和全文导入ꎬ可参看文献[12]ꎮ值得一提的是ꎬ科研心得㊁相关网页㊁图片等附加信息也可以通过NE软件的笔记和附件功能保存至相关的题录ꎬ极大地扩展了题录的信息量ꎮ随着个人数据库文献量的增大ꎬ如何对数据库内文献进行有效管理成为重要问题ꎮ首先ꎬ利用虚拟文件夹对不同研究方向的文献进行分类ꎬ同一篇文献可存入不同的虚拟文件夹ꎬ而不会影响原始文献的保存位置ꎻ其次ꎬ对于有价值的文献ꎬ用户可以选择优先级和星标处理ꎬ根据文献的重要性进行排序ꎻ再次ꎬ利用NE软件强大的检索功能ꎬ可选择在全部文件夹㊁当前文件夹和子文件夹中对题录的标题㊁作者姓名㊁笔记等进行关键词检索ꎬ并可将检索结果进行自定义保存ꎻ最后ꎬ为重要文献添加标签ꎬ标签间存在简单的布尔逻辑ꎬ如选择标签 科技期刊 和 知识服务 将检索出含有这两个标签的文献ꎮ综合运用以上方法ꎬ笔者认为NE软件较好地满足了个人数据库中文献查阅的要求ꎮ101为了解数据库的全局情况ꎬ作者可以优先级㊁作者㊁年份㊁期刊㊁关键词㊁作者机构等分类查看文献ꎬ例如点击 组织 关键词 国际化 ꎬ查得相关文献6篇ꎮ2.辅助论文写作ꎮ在常规的写作方法中ꎬ需要手工输入正文标引和文后参考文献ꎬ而一旦进行论文修改ꎬ不可避免地需要将正文中的标引次序重新排序和核对ꎬ由此造成极其繁琐的重复劳动ꎮNE软件通过在Word或WPS软件安装NoteExpress插件ꎬ利用域代码即可实现插入引文和自动生成参考文献ꎮ目前编辑学期刊参考文献大多采用顺序编码制ꎬ通过NE软件插入的引用文献ꎬ可根据文献在正文中的排序自动编号ꎮ如果在文献间引用了新的文献ꎬ正文中原序号将自动重新编号ꎬ并且文后参考文献排序也将做相应的调整ꎬ该操作同样适用于删除参考文献的情况ꎮ值得注意的是ꎬ删除参考文献时不宜直接将文献角标在正文中点击 Delete 键操作ꎬ而是通过选中角标序号ꎬ然后点击插件中 编辑引文 ꎬ再删除相关文献ꎬ否则容易出现域代码错误ꎮ插入笔记功能是另一个常用的工具ꎬ在调研文献过程中对文献的评述ꎬ可直接通过该功能插入到正文中ꎬ然后再添加相关引用文献ꎬ对论文写作中论证部分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ꎮ在论文投稿前ꎬ为避免论文域代码在其他电脑显示错误ꎬ需要点击插件栏的 去除格式化 去除域代码 确定 ꎮ但要注意备份ꎬ以便日后修改论文[13]ꎮ3.修订参考文献ꎮNE软件3.2.0.7103版本提供了4044种默认的期刊和学位论文样式ꎬ然而通过查找发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版)收录的11种出版事业核心期刊中ꎬ仅仅«编辑之友»和«中国出版»有相应的样式ꎮ因此ꎬ对默认样式进行编辑ꎬ然后另存为自定义样式成为必需ꎬ该方法相较王殿佑提出的自行创建样式更为可行[11]ꎮ笔者以«科技与出版»参考文献的连续出版物析出文献要求为例ꎬ对本文参考文献中样式进行了编辑ꎬ并结合NE软件中题录 细节 对参考文献格式进行了修改ꎮ参考文献均为期刊中析出文献ꎬ并从知网在线检索导入文本ꎬ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卷期号不全㊁期号前多了 0 和页码标注为起讫页ꎮ卷期号问题在题录 细节 中进行简单调整即可ꎮ关于页码标注问题ꎬ陈浩元先生提出期刊中析出文献作为引文文献引用时应著录引用信息所在页ꎬ作为阅读型文献时则只需标注析出文献的起始页ꎮ为解决此问题ꎬ首先在样式管理器中点击 编辑选中的样式按钮 ꎬ将新样式定义为 科技与出版 ꎬ并将 题录 模板 期刊文章 中 页码 修改为 自定义1 ꎬ同样将其他参考文献类型的 页码 替换为 自定义1 ꎻ其次在相关题录 细节 中 自定义1 处输入页码ꎬ如为引用文献ꎬ则输入引用页ꎻ否则ꎬ输入起始页ꎻ最后ꎬ在NE插件栏中选择 科技与出版 样式即可ꎮ至此ꎬ参考文献修订完毕ꎬ格式完全符合«科技与出版»对参考文献的要求ꎮ三㊁小㊀结本文将NoteExpress软件应用于编辑论文写作中ꎬ分别从文献调研㊁论文写作和参考文献修订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发挥的作用ꎮ通过实践证明ꎬ该系统能够有效提高编辑学论文写作的效率ꎬ尤其对于综述性论文更是如此ꎮ该软件操作简单ꎬ易于编辑人员学习掌握ꎮ当然ꎬ不同期刊参考文献的要求各不相同ꎬ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各种新的问题ꎮ编辑同仁应加强新技术的学习ꎬ学以致用ꎬ促进编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ꎮ参考文献:[1]㊀王维朗ꎬ刘志强ꎬ游斌.科技期刊编辑提升科研能力的途径及策略[J].科技与出版ꎬ2018(9):50-53.[2]㊀姚佳良.青年编辑如何跨越初始论文写作关[J].编辑学报ꎬ2018ꎬ30(6):649-651. [3]㊀于学玲ꎬ曲鸣明ꎬ裘艳莉.科技期刊青年学术编辑的学习途径[J].编辑学报ꎬ2017ꎬ29(S1):156-157.[4]㊀禤胜修.科技期刊编辑应重视编辑应用文的写作训练[J].编辑学报ꎬ2009ꎬ21(3):267-268. [5]㊀赵少飞ꎬ陈辉.基于XML一体化生产管理云平台的科技期刊出版流程优化实践[J].编辑学报ꎬ2018ꎬ30(6):627-631.[6]㊀赵少飞.科技期刊学科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以英国皇家化学会刊群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ꎬ2018ꎬ29(4):417-422.[7]㊀赵少飞ꎬ谢文亮ꎬ陈辉.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如何走出职业倦怠[J].韶关学院学报ꎬ2017ꎬ38(3):104-108.[8]㊀赵少飞.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学术期刊酬金发放与管理[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ꎬ2017ꎬ33(2):70-72.[9]㊀李伟峰.浅议参考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对学术论文撰写的影响[J].企业导报ꎬ2012(15):252-253.[10]㊀任俊霞ꎬ姜长宝ꎬ季莹.基于NoteExpress软件的科技查新档案管理系统构建[J].科技信息ꎬ2011(19):241-242.[11]㊀王殿佑.NoteExpress在参考文献编辑加工中的应用[J].编辑学报ꎬ2010ꎬ22(6):525-527. [12]㊀王立杰ꎬ乔南.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在化学科技文献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ꎬ2010ꎬ20(25):4-7.[13]㊀刘丽梅ꎬ周毅ꎬ苏晓宏等.NoteExpress在撰写文章综述时的技巧解析[J].中国校外教育ꎬ2015(18):167.[责任编辑:艾涓]201。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技术是Autodesk公司在2002年率先提出,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它可以帮助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直至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终结。
以下是整理好的"bim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bim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李童。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8,37(03):27-28. [2]万小华。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01):175-176. [3]罗淑平,许桂芳。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8,37(03):176-177. [4]尹贻林,朱绪琪。
基于BIM的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02):24-26. [5]钟炜,李粒萍。
BIM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02):40-43. [6]肖阳,刘为。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06):104-107. [7]张梦琪,李晓虹,熊伟。
BIM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价值工程,2018,37(06):212-213. [8]顾向东,吴锦华,赵文凯,吴玉凤。
BIM技术在医院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J].建筑经济,2018,39(01):49-52. [9]乐云,郑弦,李永奎,卢昱杰,白居。
基于SVN的BIM技术应用价值流及驱动路径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8,32(01):71-78. [10]李静,王鹏,吕东琪,蒋嘉薇,刘国伟,马顺颖。
BIM技术在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1):18-22. [11]谢祥,秦旋,王付海。
综合实习报告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学号:080813060 姓名:雷霖斌课题名称: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一、分析课题,确定检索范围1、学科范围:F301.22、确定主题词,构建检索表达式:主题词: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土地使用规划用地规划显性概念:土地利用规划隐形概念:土地开发土地使用规划用地规划检索表达式: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规划+土地使用规划+用地规划)3、确定检索的文献类型:课题所涉及的文献类型期刊、图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成果、专利文献、网络检索等4、确定检索的时间范围和语种范围时间范围:根据不同课题的检索需求或课题特点来定。
例,2000-2006语种范围:根据不同课题的检索需求或课题特点来定。
例,中文、英文二、选择检索手段:以计算机为主,手工检索为辅三、选择检索工具:以下数据库和网站都要进行检索,欢迎对更多数据库进行检索。
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字化期刊》(万方)学位论文: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会议文献: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成果(科技报告):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图书:超星数字图书馆、我校馆藏图书目录、任一其他图书馆的图书目录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页面上的文献检索)搜索引擎、专利、标准:四、检索结果(要求写出检索过程及检索结果;检索过程即检索策略的体现,具体为检索字段、检索式、检索时间限制、检中条数等方面;检索结果请选择与课题密切相关的文献,每一数据库列出3-5条)(一)期刊: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作业三)检索策略:检索字段:题名或字段检索式: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规划+土地使用规划+用地规划)检索时间限制:1989-2010检中条数:27结果:①【题名】土地规划需要社会影响评价【作者】李鑫欧明豪【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刊名】中国土地.2010(5).-54-54②【题名】土地规划的三大核心理念【作者】董祚继【机构】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刊名】中国土地.2010(4).-17-19③【题名】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探讨【作者】郑财贵[1,4] 邱道持[2] 叶公强[3] 张孝成[4] 梁启学[4]【机构】[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 [2]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3]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5 [4]重庆市土地勘测规划院,重庆400020【刊名】安徽农业科学.2010(10).-5259-5261④【题名】论土地规划的稳定性与灵活性——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作者】张海龙[1] 马文德[2]【机构】[1]宾县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2]宾县地质矿产管理所【刊名】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7).-1-1⑤【题名】长三角地区旅游用地利用分析【作者】徐慧[1] 林文鹏[2] 林涛[2]【机构】[1]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2]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刊名】中国房地产.2009(7).-57-59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业四)检索策略:检索字段:篇名检索式: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规划+土地使用规划+用地规划)检索时间限制:2005-2010检中条数:1105结果:(要求包含以下字段:题名、作者、作者单位(机构)、刊名、年、卷、期、页码)①【题名】论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与城市环境建设的关系【作者】覃国达;【单位】马山县国土资源局;【刊名】科技资讯【年】 2010【期】 21②【题名】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路径探究【作者】李伟;姚岚【单位】贵阳市土地开发中心;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刊名】中国集体经济【年】 2010【期】 19③【题名】开拓进取详细规划——农村土地利用的发展方向【作者】黄春艳;【单位】正定县测绘技术服务中心;【刊名】现代经济信息【年】 2010【期】 16④【题名】区域规划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对碳效率评价【作者】王佳丽;黄贤金;郑泽庆;【单位】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技术工程中心;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刊名】农业工程学报【年】 2010【期】 07⑤【题名】新一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思考与建议——以大连瓦房店市为例【作者】李慧敏;【单位】大连市国土资源发展研究中心;【刊名】国土资源【年】 2010【期】 063、《数字化期刊》(作业五)检索策略:结果:(要求包含以下字段:题名、作者、作者单位(机构)、刊名、年、卷、期、页码)【检索字段】论文标题【检索式】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规划+土地使用规划+用地规划)【检索时间限制】2009-2010【检中条数】811①【论文标题】关于重庆市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工作的思考【作者】冉杨【作者单位】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校区【刊名】科学咨询【年卷期】 2010 ""(1)②【论文标题】节约集约用地:我国土地利用的根本方针——《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之解读【作者】陈岱松【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0042【刊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年卷期】 2008 21(10)③【论文标题】将强制性保护引向自觉维护--城镇非建设性用地的规划与控制【作者】邢忠黄光宇颜文涛【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刊名】城市规划学刊【年卷期】 2006 ""(1)④【论文标题】基于经济增长的产业用地结构预测研究【作者】王万茂张颖王群【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刊名】中国土地科学【年卷期】 2005 19(4)⑤【论文标题】基于行为主体决策机制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初探【作者】金晓斌张鸿辉王慎敏周寅康【作者单位】金晓斌,王慎敏,周寅康,Jin Xiaobin,Wang Shenming,Zhou Yinkang(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93)张鸿辉,Zhang Honghui(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长沙,410083)【刊名】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08 24(2)学位论文:1、《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作业四)检索策略:写出检索字段、检索式、检索时间限制、检中条数,并列出检索结果。
广东工业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我校具有博士、硕士及各种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各领域、学科、专业均按本细则,授予相应学科门类的博士、硕士及各种类别学位。
第三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规定的学术水平者,均按照本细则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申请相应的学位。
第一章学位授予的条件第四条博士学位申请人通过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熟练地用第一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要求有阅读本专业第二外国语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博士学位申请者的学位论文,应表明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能在本学科做出创新性成果;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第五条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科学论点、结论和建议,应在学术和对国民经济建设上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学位论文应反映出作者已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掌握本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第六条博士学位论文学术水平应达到以下条件之一:(一)发现有价值的新现象、新规律或对已有现象及规律有新见解和新证明;(二)在实验方法、实验技术上有较大的创新;(三)提出具有较高科学水平的新工艺方法;(四)解决本学科所研究领域中科学技术或工程技术的关键问题。
第七条硕士学位申请人通过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硕士学位申请者的学位论文,应表明其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5面向实际,努力搞好测绘科学技术的课程建设广东省教学研究重点培育项目“土木工程类专业当代测绘科学技术教学系统研究”的回顾张坤宜魏德宏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广州510640[摘要]本文围绕现代测绘技术在土木工程建设快速应用的特点,介绍以建设“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交通土木工程测量》(修订版)为重点,开展土木类专业测绘新技术教学系统的研究情况。
其中介绍结合《交通土木工程测量》(修订版)全程文字教材+多媒体教学一体化试验研究,“工程测量”数据处理程序化、可视化研究,增设测绘高新技术课教学研究,教学训练场建设与实习研究,广东省测绘技术需求的调研等内容。
文章最后说明土木类专业测绘新技术教学系统研究过程的收获、体会。
[关键词] 课程建设,测绘教学研究,国家级规划教材一、研究背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Gps、Rs、Gis(简称s3)以及全站测量、数字化测绘技术等重大测绘科技成就相继出现,传统的测绘学科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测绘科学面貌焕然一新。
现代测绘科学应用范围和服务对象正在不断地扩大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防建设中与地球空间信息有关的各个领域,并且以惊人的社会、经济效益深受社会各行业的关注,快速应用测绘高新技术是当今土木工程建设的一大特色,高等教育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测绘技术教学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001年以来,乘广东工业大学“做大做强”的大好时机,我们在开展“面向新世纪,建设土木测量新课程”的改革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教师总结经验,在各自的岗位上想方案,出主意,以建设“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交通土木工程测量》(修订版)为重点,开展了“土木工程类专业当代测绘科学技术教学系统的研究”。
这项研究被广东省教育厅列为省教学研究重点培育项目,经历近4年的工作,基本达到预期的目的,并被广东工业大学推荐为广东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研究的基本工作1.申报“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立项,开展国家级教材的建设。
跟随测绘科技发展,《交通土木工程测量》必须与时俱进,总结经验,适时修订。
我们首先组织任课教师认真总结应用第一版教材过程的经验,认真听取有关的意见和要求,做好第一版《交通土木工程测量》的修订准备,2001年10月申报“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立项。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交通土木工程测量》修订版的建设工作,主要从优化教学目标、健全体系结构出发,进行结构调整、内容全面优化、强化练习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加强现代测绘技术逻辑思路。
增设“全站测量技术”、“GPS技术原理”、“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数字化”三章的较新内容,部分章节重新改写,大部分章节名、内容得到修改优化。
修订的教材新内容及时投入教学试验研究,经过二年努力,于2003年9月《交通土木工程测量》文字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我国著名测绘学家宁津生院士百忙之中最终审定《交通土木工程测量》(修订版)并序言,我们倍受鼓舞和鞭策。
2.开展《交通土木工程测量》电子版研制和多媒体教学研究。
目前土木测绘技术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技术研究比较热烈,各方面的探索方兴未艾,值得借鉴。
根据全国测绘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荐的有关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交通土木工程测量》电子版的研制和《工程测量》课程多媒体教学研究。
《交通土木工程测量》电子版是国家级教材《交通土木工程测量》(修订版)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版的研制在完成文字版的基础上进行,其中增加影象图片约100兆,全部电子课件已投入《工程测量》课全程文字教材+多媒体教学一体化试验研究。
多媒体课件主要以“POWERPOINT”制作,教学应用中不断探索,增进效果。
制作上“突出主题,增强图示”,应用上“关注课堂,加强主导”,加强教师课堂主导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体化”有利于教材、影像、主讲有机结合,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吸引力,作用很大。
此外,教学大纲,习题与解疑、实验指导等全套教学资源上网。
整套多媒体课件已有几章课件试上网,还开辟“BBS”网站,及时答疑交流。
3.进行土木工程测绘新技术应用调研和增设现代测绘技术课的教学研究。
传统上我国土木工程测量技术教学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100学时的教学量及一个月的实习。
现在的情况不能比,而且课只1门,教学时数越来越少。
我们在改革研究过程中深深地感到,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在土木类工科专业的应用速度正在加快,光靠一门普通测量技术课程不能满足土木类工科专业的需要。
例如现代交通土木工程设计采用国家地理信息资源,即涉及“GIS”技术,又涉及国家的“基本控制框架”技术,而且一般的工程单位应用积极性也很高。
课题组密切关注测绘高新技术在土木工程的应用,开展“土木测量控制”必修课研究,开展“GPS 原理及应用”、“遥感技术概论”、“GIS原理及应用”、“土木工程监测技术”等选修课研究。
随后在路桥方向开设“土木测量控制”课程。
在建设学院、环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有关专业开设“GPS 原理及应用”、“遥感技术概论”、“GIS原理及应用”、“土木工程监测技术”4门选修课程。
4.进行“工程测量”课程数据处理练习程序化、可视化试验。
“工程测量”课程中数据处理比较复杂,占用的教学时数多,学生往往不易掌握,比较复杂数据处理知识传授一直是“工程测量”教学的困惑难题。
目前工程建设中比较复杂的测量数据处理应用计算机软件,运算后提供最终结果。
一般学生对这种傻瓜式的直接处理方法不好理解。
“工程测量”数据处理练习程序化及可视化研究,基本思路把解题的过程按程序一段一段地显示出来,直到获得结果。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明确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理顺解题思路,自主快速掌握有关复杂的“工程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同时又使练习程序化及可视化成为多媒体一体化教学visual编写软件,注意的组成部分。
“工程测量”数据处理练习程序化及可视化研究主要凭借basic留有学生的开发余地,提高学习和开发的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5.现代测绘技术实践教学训练场建设与教学实习研究。
“工程测量”是一门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很强的课程,与教学训练场建设关系极大。
如何兼顾多种专业要求,搞好实验、实习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测绘技能,提高训练效益,是训练场建设与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为此,课题组先后在东风、龙洞、五山、沙河、番禺等校区建设实践训练场,配合整个教学系统研究,实行模拟生产实习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龙洞校区测量训练场是我校“工程测量”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最大训练场,建有控制点50几个,建设学院、环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有关专业均可以在其中完成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训练学生的测绘基本技能。
目前进一步认真总结经验,研究规划大学城多功能测绘实践训练场。
6.开展广东省测绘技术需求与“测绘工程专业”人材需求的调研。
土木类专业测绘技术教学研究的深层发展均触及到广东省经济建设的测绘技术需求问题,触及到测绘技术教学如何适应广东省经济建设基本需要的问题,触及到广东省高等教育的测绘学科建设问题。
因此,广东省测绘技术、人材需求的调查研究成为当代测绘科学技术教学系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先后二次调研省内部分单位,发调研函信200余件,并向学校提请测绘学科建设和开办测绘工程专业的研究报告。
调查研究研究报告得到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去年秋季开始广东省高校第一个本科测绘工程专业招生,广东工业大学第一次设立测绘工程系。
目前课题组根据上级安排,进一步认真规划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的测绘学科建设。
三、基本体会1.从工程对象的技术需求出发考虑测绘学科技术的教学方向。
工科院校的非测绘专业主要是土木(建筑、路桥隧方向)、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工程管理、环境工程等,测量学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供现代测绘基本技术。
因此测量学教材建设方向应紧密结合“技术需求”,其中涉及技术整合、地位、效益、性质等问题值得考虑。
1)技术整合有三层意思,强调测量技术在土木工程建设是独立性很强的技术整合参与者;强调测量技术的“定位”概念核心与工程“点位确定”需求的一致性;非测绘专业工作者掌握工程测量技术是现代化需要的必然,是当代科学技术整合的突出表现。
2)技术地位:土木工程规划建设的重要依据;土木工程勘察设计现代化的重要技术;土木工程顺利施工的重要保证;房地产管理、工程质量检验、工程监测的重要手段。
3)技术效益:在工程建设中不仅是采用一项测量技术、一个测量新仪器的应用,而是现代工程整体水平的标志,工程整体效益的技术组成部分。
4)技术性质:基本性,即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基本技术的性质;主导性,即测量技术在工程建设中主要导向技术的性质。
我们体会,结合“技术需求”,认真处理技术需求问题,有利于明确教学方向,有利于反映测量学基本的技术面貌,有利于认识测量技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2.继续在测量学教材中加强测绘基本理论基础的份量。
我们看到,非测绘专业本身的多种课程的相关性比较强,相比之下,测量学课程的单一性、独立性比较强,与非测绘的专业课程相关性比较差。
测量学是非测绘专业唯一测量学课程的教材,我们体会,适当加强测绘基本理论基础的份量,有利于反映测绘技术基本面貌,有利于本科非测绘专业整体技术素质培养。
3.做好非测绘专业测绘技术系列教材的创新建设。
一年多来,开设“土木测量控制”必修课和“GPS原理及应用”、“遥感技术概论”、“GIS原理及应用”、“土木工程监测技术”等选修课,效果出乎意料,第一轮学生选修人数之多(超670人),学生对测绘高新技术课反响热烈。
目前听课学生保持1500人的水平。
现实说明,“测量学”在非测绘专业“单打一”不能满足要求。
老师们体会到应加强测绘高新技术的宣传,加强非测绘专业测绘技术系列教材的创新建设是当务之急。
“土木测量控制”必修课已开二届,主要应用于路桥专业方向。
学生课后说,学了这门课,不再认为测量学科仅仅是实用技术,更感到测量科学理论的高深和在工程建设的用途。
4.抓紧开展测量学教材电子课件的研制和推行多媒体教学,促进非测绘专业测绘技术教学标准化。
我们试验文字教材+多媒体教学一体化的形式,文字教材详细,多媒体影像叙述精炼、信息丰富,便于主讲灵活引导,促进教材、影像、主讲在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
5.优化实践教学,加强综合实习训练。
工程上对非测绘专业掌握测绘基本技术的能力很重视。
实践中可见,工程测量技术是非测绘专业毕业生深入本专业的入口技术。
一般工程单位对非测绘专业毕业生有半年至一年测绘基本技术能力考察期,是在测量技术实践中提高施工、设计能力的重要过程。
我们感到工程实践对测量技术很重视。
一般地,综合实习训练有利于提高非测绘专业掌握测绘基本技术的能力。
四.结语几年来,我们在改革研究的过程中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各兄弟院校比较还有很多不足,还要继续努力。
尤其在改革研究中得到了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和爱护,我们从中感受到全国测量学教学研究队伍的温暖和力量,受到巨大的鞭策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