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金属氧酸盐电催化方面研究进展
- 格式:pptx
- 大小:228.07 KB
- 文档页数:10
多金属氧酸盐合成1.引言多金属氧酸盐是一类由氧和金属元素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复杂化合物。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多金属氧酸盐在许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详细探讨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方法、合成条件的优化以及其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2.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方法2.1 直接合成法直接合成法是一种通过加热金属盐和氧化物等原料,使它们直接反应生成多金属氧酸盐的方法。
这种方法条件温和、操作简单,适用于大量制备。
然而,由于反应过程中难以控制产物组成和结构,因此所得产物的纯度和质量往往较低。
2.2 模板合成法模板合成法是一种利用特定结构的有机或无机分子作为模板,通过配位作用或物理作用控制多金属氧酸盐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制备出结构新颖、性能优异的多金属氧酸盐。
然而,该方法操作复杂、成本较高,且对模板的选择和制备要求较高。
2.3 微乳液法微乳液法是一种通过将反应物溶于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微乳液中,利用微乳液的微反应器效应,控制多金属氧酸盐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制备出粒径小、分散性好的多金属氧酸盐。
然而,该方法操作条件要求较高,且所得产物的后处理较为困难。
2.4 水热/溶剂热法水热/溶剂热法是一种在高压力、高温条件下利用水或有机溶剂作为反应介质,使反应在接近或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下进行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制备出结晶度高、纯度高的多金属氧酸盐。
然而,该方法对设备要求较高,且操作过程较为复杂。
3.合成条件的优化为了提高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效率和产物质量,需要对合成条件进行优化。
优化内容包括原料选择、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介质、催化剂等。
通过对这些条件的调控,可以实现对多金属氧酸盐的组成和结构的精确控制,从而提高产物的性能和应用价值。
4.多金属氧酸盐的应用多金属氧酸盐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多金属氧酸盐可作为催化剂用于氧化还原反应、光催化反应等;可作为药物载体用于药物输送和释放;可作为颜料和染料用于制备功能性材料等。
电致变⾊材料的研究进展电致变⾊材料的研究进展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ElectromicMaterial摘要电致变⾊材料的变⾊机理对电致变⾊材料的制备、理化性质有很⼤的影响。
本⽂采⽤阅读⼤量⽂献并对⽂献进⾏分析总结的⽅法,针对电致变⾊材料的变⾊机理进⾏概括总结,并且针对有机电致变⾊材料、⽆机电致变⾊材料,结合每种电致变⾊材料制备⽅法等进⾏研究综述,得到了如下结果:⽬前变⾊机理共分为六类,其中双重注⼊/抽出模型是公认的电致变⾊模型之⼀。
针对典型的⽆机电致变⾊材料和有机电致变⾊材料进⾏制备⽅法和变⾊机理进⾏总结归纳,并进⾏对⽐分析。
并且针对WO3 薄膜提出了提⾼薄膜变⾊效率,延长薄膜寿命,缩短薄膜变⾊响应时间等改进建议。
关键词:电致变⾊;变⾊机理;制备⽅法;性质分析⽬录摘要 ................................................................................................................................. I 1 绪论 ..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及意义 (1)1.3 电致变⾊材料概述 (1)1.3.1 电致变⾊现象 (1)1.3.2 电致变⾊材料的发展 (1)1.4 研究现状 (2)1.4.1 国内研究现状 (2)1.4.2 国外研究现状 (4)1.5 研究内容 (6)2 电致变⾊机理 (7)2.1 ⾊⼼模型 (7)2.2 双重注⼊/抽出模型 (7)2.3 极化⼦模型 (9)2.4 电化学反应模型 (9)2.5 能级模型 (10)2.6 配位场模型 (10)2.7 本章⼩结 (11)3 ⽆机电致变⾊材料 (12)3.1 阴极电致变⾊材料 (12)3.1.1 WO3 (12)3.1.2 MoO3 (14)3.1.3 TiO2 (15)3.2 阳极电致变⾊材料 (15)3.2.1 NiO (15)3.2.2 V2O5 (16)3.2.3普鲁⼠蓝 (16)3.3 本章⼩结 (16)4 有机电致变⾊材料 (18)4.1 有机⾼分⼦电致变⾊材料 (18)4.1.1 聚吡咯类 (18)4.1.2 聚噻吩类 (19)4.1.3 聚苯胺类 (19)4.2 有机⼩分⼦电致变⾊材料 (20)4.2.1 紫罗精 (20)4.2.2 ⾦属酞青化合物 (21)4.3 本章⼩结 (22)5 电致变⾊材料的应⽤及改进⽅案 (23)5.1 电致变⾊材料的的应⽤ (23)5.1.1 电⾊储存器件 (23)5.1.2 电致变⾊显⽰器件(ECD) (24)5.1.3 电⼦束印刷技术及传感器 (24)5.1.4 其他应⽤ (24)5.2 电致变⾊材料的改进⽅案 (25)结论 (26)参考⽂献 (27)1 绪论1.1 研究背景20世纪70年代,信息、材料和能源被⼈们称作当代⽂明的三⼤⽀柱。
POMS基材料催化性能研究进展作者:袁满孟翠芳杨淇然钟宇杰刘亚冰来源:《科学与技术》 2018年第5期摘要:本文简介POMs 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在选择性催化方面所具有的优异特性,着重介绍了POMs 在工业化项目及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两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与TiO2 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简单比较。
关键词:多金属氧酸盐;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催化性能;有机污染物POMs 能够成为性能优异的催化材料,且具有传统催化剂所不具备的种种优异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POMs 具有确定的结构且结构稳定,有利于在分子或原子水平上设计与合成催化剂; (2) 同时具有酸性和氧化性,可作为酸、氧化或双功能催化剂; (3) 溶于极性溶剂,可用于均相和非均相反应体系;(4) 具有独特的反应场;(5) 杂多阴离子的软性。
杂多阴离子属软碱,具有独特的配位能力,而且可使反应中间产物稳定化[1-2]。
由于多酸具有确定的组成与结构及其在工业催化过程中的成功应用, 吸引了各国催化学者。
目前,POMs 基材料的催化研究主要表现在工业化项目及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两个方面。
1 POMs 基材料催化剂研究进展POMs 的催化性质系统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1972年第一个以POMs 为催化剂丙烯直接水合制备异丙醇在日本实现了工业化,引起了各国学者对POMs 在催化领域的工业应用及基础研究的兴趣,特别是1998 年Chemical Reviews发表POMs 专辑以来,POMs 的催化的研究更为深入[3]。
近年来POMs 在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主要包括酸催化、氧化催化、双功能催化等。
a. POMs 作为酸催化剂应用广泛,例如酯化及相关反应,烷烃的异构化及相关反应等。
2009 年,刘术侠课题组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基于POMs 和MOF 结构的多孔催化剂。
将POMs 固载在Cu-BTC(均三苯甲酸)形成的MOF 结构中,合成出一系列晶体化合物[Cu2(BTC)4 /3(H2O)2]6[HnXM12O40][ (CH3)4N]2(X = Si,Ge,P,As; M = W,Mo)。
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衍生物的研究(Ⅱ)的开题报告
题目: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衍生物的研究(Ⅱ)
研究背景和目的:
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是一类重要的巨大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光催化、电催化活性,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衍生物的研究,探索其结构性质、物理化学性质及应用。
同时,通过对不同化学修饰的多金属氧酸盐衍生物的合成和表征,寻求新型功能材料的发展
和应用。
研究内容和计划:
1.合成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衍生物。
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合成不同结构和功
能的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衍生物,并利用XRD、FT-IR等分析手段表征其结构和性质。
2.深入研究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各种性质。
通过热重分析、光催化反应、电
催化反应等实验方法,研究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的热稳定性、光催化性能、电催化性能等各种性质,并探索其潜在应用价值。
3.探索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应用。
通过对不同化学修饰的多金属氧酸盐衍生物的研究,探索其新颖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电子传输、光致变色等,并探索其在生物医药、环境净化等领域的应用。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本研究通过对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衍生物的研究,深入探索其结构、性质及
应用,在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同时,通过合成
不同化学修饰的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衍生物,拓展其应用领域,开拓多金属氧酸盐衍生物的应用前景。
多酸催化反应的研究作者:郑继军聂婧思姜惠康刘亚冰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67期【摘要】多金属氧酸盐是一类具有独特构造和化学性质的簇聚物。
由于其在能量、催化、光学、材料等具有潜在的价值,已成为化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多酸作为环境友好型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催化方面的应用:光催化降解、电催化还原、CO2环加成反应、烯烃环氧化。
【关键词】多金属氧酸盐;催化;氧化还原引言多金属氧酸盐又称多酸,是一类由过渡金属和氧相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具有高负电荷、大分子量、极性溶剂中良好的溶解性和结构多样可变等特点。
距J.Berzerius合成的12-钼磷酸铵(NH4)3PMo12O40·nH2O第一个多酸—以来,多酸化学已有近两百年历史。
多酸不仅是一种高效、绿色的催化剂,同时还能催化多种类型反应,例如光催化降解、电催化还原、CO2环加成反应、烯烃环氧化反应。
一、光催化反应解-吸有机物近年来,能将以阳光为能量的光催化技术应用于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多酸的光敏性质早在1916被Rindel M.S发现,他发现R-Keggin钨酸盐H3[PW12O40]可以被光还原而生成一种蓝色物质,且该物质可以被空气再氧化。
Kirandeep等[1]通过溶剂热法在酸性条件下将配体咪唑和5-硝基间苯二甲酸分别与Co(CH3COO)2·4H2O/Zn(NO3)2·6H2O进行反应,合成了两组具有高效吸附性能的[Co(api)(nita)]·DMF和[Zn2(api)2(nita)2]·DMF多酸盐,研究发现,Co-MOF 在酸性介质pH =3,接触时间30min条件下,Co-MOF对MO的吸附率为56%,相较于Zn的36%,Co被发现是表现出显著良好结果的最佳系统,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二、电催化还原多酸催化剂通过非均相氧化反应来激活电极表面,促使与底物发生反应使失活介质再生。
福建师范大学硕七学位论文Nymani6si等采用溶液法合成了化合物[siM01204d[c16H33N(CH3)3】4,该化合物是由无机簇单元[siMol204d4。
和【c16H33N(CH3)3】+抗衡阳离子组成的无机簇.表面活性剂化合物,如图24。
在该文献中,作者比较学习了该类化合物,说明了影响簇阴离子和疏水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形成有序的双层化合物的多种因素.图24化合物[SiM012040][C16H33N(CH3)3】4的堆积图Fig.24Packingdiagramof【SiMol2040】【C16H33N(CH3b】4二、作为配体直接键合到多金属氧簇骨架上有机配体可以直接键合到金属氧簇的金属中心上,其中含N螯合配体可以钝化金属中心,阻止会属氧簇进一步延伸。
而含N桥联配体可以通过与金属中心连接使金属氧簇进一步延伸成多种维度的网络。
Xiai&Sl等报道了有机胺双官能化的反式化合物(肛Bu4N)2{trans·[M06017(NA02]}(At=2,6·dimethylphenyl),如图25所示,两个-NAt基团直接键合在多金属簇的反位Mo原子上,每个单元再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和三维具有方形通道的网络框架。
图25O—Bu4Nh{trans一[M06017(NA晚】}的分子结构图和氢键堆积一维链示意图Fig.25(1ett)Molecularstructureof(n-B№Nh{transo[M060|7(NA幔】}and(right)lOhydrogenbondingchainassembledfromtheclusteranionsKortzi671等报道了苯环直接键合在钉原予支撑的三空穴的Keggin型化合物,[(RuC6H6hXW9034]6‘(x=Si,Ge)结构示意图如图26所示。
另外,Artero[68肄也报道了弘[PWu039】7。
的{Ru(arene)}2+衍生物,如图27所示,并对其光化学行为进行研究。
Keggin结构基元新型多金属氧酸盐的构筑及性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多金属氧酸盐是一类具有多种结构和功能的化合物,包括二元和多元簇状、层状、链状等不同形态的结构,广泛应用于催化、电催化、氧化还原等领域。
Keggin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多金属氧酸盐结构,由12个相连的五元环组成,是具有稳定性、反应活性和光电性质等优异特性的材料。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新型Keggin结构基元的合成和其性质的探究成为前沿研究领域,并在生物医学、环境治理、能源转化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本次选题旨在以Keggin结构为基础单元,构筑新型多金属氧酸盐材料,通过对其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探究其在化学催化和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和推广,有利于改善和提高现有材料的性能,实现绿色、可持续的能源和环境保护。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次选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合成新型Keggin结构基元的多金属氧酸盐材料:采用有机合成和无机合成方法制备新型Keggin结构基元的多金属氧酸盐材料,探究反应条件和材料类型对目标产物形成的影响,优化合成过程,提高产率和纯度。
2. 研究多金属氧酸盐的结构和性质: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和材料表征技术,对合成的多金属氧酸盐材料进行体外和体内测试,研究其表面化学性质和催化性能,探究其光电学性质和光学催化应用,了解其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 探索多金属氧酸盐的应用:基于多金属氧酸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探索其在化学催化、能源转化和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技术。
本次选题的研究目标如下:1. 合成新型Keggin结构基元的多金属氧酸盐材料,探究其结构和性质。
2. 系统研究多金属氧酸盐材料的表面化学性质和催化性能,探究其光电和光学催化应用。
3. 探索多金属氧酸盐材料在化学催化、能源转化和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技术。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合成新型Keggin结构基元的多金属氧酸盐材料:采用有机合成和无机合成方法制备多金属氧酸盐材料,结合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技术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
多金属氧酸盐水系锌离子电池多金属氧酸盐水系锌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可充电电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环保等优点,在能源存储和电动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多金属氧酸盐水系锌离子电池是以锌离子(Zn2+)为媒介,在正极和负极之间进行氧气(O2)和水(H2O)的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电能的电化学装置。
在正极上,多金属氧酸盐材料(如LiMn2O4、LiCoO2等)作为催化剂,促使氧气还原成水;在负极上,锌(Zn)被氧化成锌离子。
该电池的反应过程如下:正极反应:O2 + 4Li+ + 4e- → 2Li2O负极反应:Zn → Zn2+ + 2e-综合反应:O2 + 4Li+ + 4e- + Zn → 2Li2O + Zn2+多金属氧酸盐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锌离子在负极和正极之间的迁移来实现电能的转化和储存。
在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提供电能,促使多金属氧酸盐材料的结构发生变化,使氧气还原成水,并将锌离子嵌入到正极材料中。
在放电过程中,锌离子从正极材料中脱出,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电能。
多金属氧酸盐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反应过程可循环多次,实现电能的可持续转换。
多金属氧酸盐水系锌离子电池相比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具有多个优势。
首先,锌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采用的是多金属氧酸盐材料,相对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更为廉价和丰富,有助于降低电池成本。
其次,锌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是水系的,相对于锂离子电池的有机电解液更为环保和安全。
再次,锌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电势变化小,不易发生极化现象,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
此外,锌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可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多金属氧酸盐水系锌离子电池目前正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在能源存储领域,多金属氧酸盐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低的成本,可以用于储能系统的建设和智能电网的应用。
在电动车领域,多金属氧酸盐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和较高的安全性,可以成为替代锂离子电池的新型能源存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