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5
月亮与六便士的故事《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一部重要作品,是他的自传体小说之一。
小说以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为视角,讲述了一位中年画家追逐艺术的故事。
小说中的“月亮”指的是远离尘世束缚的理想与向往,“六便士”则象征了物质追求与现实世界。
在小说中,斯特里克兰是一位出生于英国的艺术家,他在年轻的时候娶了一位相貌平平、性格平庸的妻子,过着平凡的生活。
然而,斯特里克兰对于现实生活的厌倦与对艺术的无尽追求,使他渴望逃离现实的束缚,寻找内心真正的自我。
斯特里克兰通过与好友戴肯斯的交谈,了解到了一位来自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异国女子,叫做珍妮,她的美丽和独特性格深深吸引了他。
斯特里克兰决定抛弃家庭与妻子,为了追求心中真正的艺术梦想而离开英国,到法属波利尼西亚寻找珍妮。
斯特里克兰在那里过上了放荡不羁的生活,他追求了他视为真实艺术的东西,不再受世俗道德准则的束缚。
他成为了一个不择手段的艺术家,追求着他对于绘画的理念与自己的梦想。
然而,他并没有得到自己希望中的生活。
他的作品并没有得到认可,生活的艰难使他陷入困境。
斯特里克兰的妻子得知他的行踪,放弃了自己的贞操,在远离家园的地方找到了他。
她用自己的真心和关怀打动了斯特里克兰,并且帮助他度过了一段艰难时光。
斯特里克兰后悔自己离开了妻子,他深感艺术的追求不能代替对亲情和爱情的珍惜。
小说以斯特里克兰的自述为结尾,他回顾了自己的一生,认识到了追求艺术的同时也忽视了对家庭和爱情的珍视。
他发现自己追逐的是一直都在他心中的月亮,而六便士只是过程中的物质欲望与现实世界的追求。
《月亮与六便士》通过斯特里克兰的故事,揭示了艺术家内心的斗争与追求。
小说警示人们,在追求梦想与追求内心真正所愿的过程中,不应忽视了对家庭和爱情的珍恋与责任。
同时,小说也揭示了物质欲望与现实世界对艺术追求的阻碍,艺术创作需要独立思考、个性与追求,而不应受限于外在的物质诉求。
总之,《月亮与六便士》是一部揭示艺术家内心挣扎的作品,它通过斯特里克兰的一生,警示人们在追求梦想与艺术的同时要珍惜家庭和爱情,并且揭示了物质追求与现实世界对艺术追求的限制。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通用15篇)《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亮。
——题记六便士是英国当时价值最低的银币,月亮则是高高在上,不可企及的事物,两者有天壤之别。
“月亮是那崇高而遥不可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
”在许多人看来,最怕的不是没有梦想,而是拥有梦想过后,被现实打败,打败你的不是无能,而是已经麻木,麻木的心死了,死了的心不再跳动。
不怕梦想流于现实,只怕梦想止于现实。
而本书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在抛下一切去追逐理想的年龄是40岁,是该追名逐利,顾家育子的40岁,而不是一腔热血无处挥洒的20岁。
20岁的'人敢于拼搏,是因为年轻,有放纵的资本,他们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即使梦想总会被现实打败,可是他们还是要把它揣在兜里,疲惫时拿出来看一看,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思特里克兰德他很不一样,正如文章所说“你身边肯定有这样一个朋友吧,在银行工作,长得一般,业务凑合,有老婆孩子,勤勤恳恳养家糊口,不爱说话,但如果开口说话,说的话也多半无趣无味——总之形象,非常白开水,在任何一个社交场合都是角落里不大起眼的人,实际上你肯定有不止一个这样的朋友,实际上没准你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而这正是思特里克兰德的真实写照,他从一个白开水式寡淡无味的人,到一个千夫所指的败类,再到奇迹般崛起的天才画家,他毅然决然地跳出了凡俗的桎梏,走向了他钟情的艺术世界。
那一年,他抛妻弃子,流落巴黎街头,住着最破烂的旅馆,几近身无分文,甚至生了一场大病,如果不是朋友惦记着他,早已不知不觉死去了,然后就是因为“我感受了召唤”,放下了本来不错的生活还有健康可爱的孩子。
世上几乎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做加法,一个个身份,一个个角色,恨不得诸多光环加身,而正是这些东西,成为了自我绑架,将他们困在城市的牢笼里挣脱不得。
而思特里克兰德为自己做的是一道减法,他甩掉了一个个的身份:证券经纪人,丈夫,父亲,甩掉了优越的生活,如同褪去了一层层的枷锁,直到最后赤身裸体般踏入他内心的召唤——绘画。
月亮和六便士故事梗概“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于1919年出版的一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寻求真理与艺术的旅程。
故事围绕着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展开,表达了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与追求个人激情的冲突。
以下是这个故事的梗概。
斯特里克兰,一个中年上班族,过着平凡的生活,但内心却渴望寻求真理和自由。
他对于现实的艰涩厌倦,对于上流社会的虚伪失望,逐渐对家庭感到束缚。
这种内心的不满足促使他辞去工作,离开家庭,开始追寻内心真正的激情。
斯特里克兰投身于绘画事业,追求着艺术的光辉。
他将家庭与社会束缚抛诸脑后,他的人生迎来了转折的开始。
尽管一开始他的画作并未得到市场的认可,但是他并不气馁,努力地追求着自己的艺术梦想。
在斯特里克兰的艺术探索中,他在巴黎认识了一位名叫布图尔的画家。
布图尔以自由、有力且突破常规的艺术风格给予斯特里克兰深刻启发。
斯特里克兰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的画作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然而,斯特里克兰为了追求内心的真正需求,不顾一切地放弃了家庭和道德准则。
他对于伦理的漠视引起了众人的非议,人们对他的艺术开始起疑,并开始斥责他的生活方式。
尽管他置身于充满反对和质疑的环境,但斯特里克兰并不动摇。
他坚定地相信,只有通过追求自己的真理,他才能找到内心的满足与自由。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与努力,斯特里克兰的画作终于赢得了广泛好评。
他的艺术风格突破了传统,展现出独特的个人色彩。
他的画作不仅令人惊艳,更深刻地触动了人们对于现实与理想的思考。
然而,即使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功,斯特里克兰内心的孤寂感却日益加深。
他渴望得到真爱与心灵的安慰,最终与一个名叫妮娜的女子结婚。
然而,这段婚姻并未给予他预期的满足与快乐。
斯特里克兰的内心战争越发激烈,最终导致他精神崩溃。
他离开了妮娜,孤独地居住在海边一座小屋里,仅有自己的画作作为陪伴。
在寂寞的环境中,斯特里克兰逐渐理解了世界的本质,并深刻意识到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
月亮和六便士毛姆的现实主义小说20世纪初,英国作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出版了他的经典小说《月亮和六便士》,该作品以其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而著称。
本文将深入探讨《月亮和六便士》中毛姆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以及作品中所揭示的现实主义主题。
首先,我们来分析《月亮和六便士》中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
毛姆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通过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视角来叙述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使读者更加贴近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和感情发展。
叙事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修饰,一切都呈现出冷峻而真实的现实主义画面。
其次,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
主人公斯特里克兰是一个富有的英国股票经纪人,他追求着艺术梦想,为了追求内心的欲望,使他的生活彻底改变。
斯特里克兰的形象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他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置于次要位置。
此外,斯特里克兰的妻子汉娜和情人布莱蒂丝这两个女性形象也被毛姆塑造得栩栩如生,她们的存在与斯特里克兰的追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毛姆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展现了他的现实主义思想和观点。
他以艺术创作为例,揭示了现实社会中对艺术家的不理解和对追求个人理想的压迫。
斯特里克兰放弃了舒适的家庭生活和事业成功,追逐自己的绘画梦想。
这个故事向读者传达了毛姆对个人奋斗和追求真实自我的价值观。
除了这个主题,毛姆还通过小说中的其他故事情节和人物来探讨更广泛的现实主义主题。
他揭示了社会对艺术家和异类的态度,以及人们对名利的追逐所导致的精神困扰。
毛姆通过真实的叙事,让读者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综上所述,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以其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成为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中所呈现的现实主义主题引发了对社会、个人命运、人性困境以及追求真实自我的思考。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读者可以获得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并思考人生的真谛。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范文(通用34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1作为老师,也要抽出时间及时的给自己补充能量,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的成长和进步。
前两天一个好朋友推荐让我看看《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说这本书特别好看。
正好自己去逛书店的时候碰到了这边书,所以买来看一下,看完之后感触还是很大的。
小说的主要情节时主人查尔斯作为一个股票的经纪人,家中有贤惠的妻子,有儿有女,但是突然有一天他突然消失了,只是因为他心中燃烧的没有泯灭的火苗,他对画画的挚爱,他要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这时突然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没有钱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梦想自己碌碌无为的度过一生。
所有人都会以为追逐梦想的道路非常美好,道路处处有惊喜,其实并不然,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会有荆棘,会有坎坷,这种梦想的追逐也不是喊几句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去自我实践。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在大学时间的那一些浑浑噩噩的怎么去度过自己的时光的,在大四的时候,我暗下决心自己要考研,每天嘴上喊着自己的口号,别人出去玩自己就在图书馆学习,其实扪心自问当时自己身在图书馆,其实自己的心早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自己说着要追逐梦想,但是在自己实践操作的时候并没有自己下功夫,没有去披荆斩棘的为自己的目标奋斗,梦想就离我越来越远了。
梦想的实现,肯定是要经历一定的苦难之后才会开出胜利之花,正如查尔斯,在追逐自己做画家的路上,先是经历了生活的窘迫,五年之后身体上的疾病缠身加上心理上的挫败感使他奄奄一息,这样的挫折和苦难并没有你使他回归自己的舒适生活,仍然坚持着自己心中的.那个小小的梦想,后来他又被流放到了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上,还和一个土著的女人结了婚,但是后来又不幸的患上了麻风,致使双目失明,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却画出来了盛世之作。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还未读过这本书,我却被封面上的这句话吸引了,我并不理解它的意思,只是觉得其中蕴含着深意。
读过书后,我明白了,月亮高挂于天空中,周围满是星星的衬托,令人遥不可及,看似伸手就能碰到,实则距我们三十多万千米,如同人们的理想。
而六便士,是当时英国面额最小的钞票,象征着人们的生活,象征着人们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
文章主人公查尔斯为了理想,放弃了眼前的六便士,去到了异国他乡,勇敢自由地追逐理想。
文章吸引我的,还有一句话“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无论你见到什么都是你对人生的理解,对人生意义的阐述。
没有人能阻碍你实现梦想,同时也没有人能帮助你,代替你去实现你自己的梦想。
世界上有着千千万万的人,有些人敢爱敢恨,追逐心中的梦想;有些人屈服于命运,平平凡凡地生活;有些人不问世间凡事,隐居山林,安逸地度过一生。
人生的不同,取决的并非出身,而是你站在现实和梦想的岔路口时你的选择。
查尔斯人至中年,事业有成,本可以就这样平凡地生活着,但他不甘于命运,追求内心那绘画理想,弃家而走。
查尔斯一生都在追逐星辰,努力朝着月亮靠近,终其一生,却默默无闻,直至他逝去,他的画作才让人发现,在艺术界大放异彩。
这却让我想起荷兰画家梵高和法国画家莫奈,他们的遭遇同查尔斯一般,穷困潦倒或遭人排斥。
短短一生中,受尽了磨难,却在逝去后,影响了人类上百年,直至今日,仍有无数人热爱着他们的画作。
梵高一生有数不尽的画,他曾在给家人的信中描述自己的画,几乎每一幅画都有他用自己细腻的语言描述,可见他是多么热爱绘画,热爱着自己所创作出来的心血啊!人生路口的选择不同,你的人生就不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你选择向生活低头还是勇敢追逐梦想,那都是你看待生活的意义。
可能你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却获得了你所想象的美好人生;可能你追求自己的梦想,穷困潦倒,一生都在磨难中度过;也可能你选择了平凡地度过着一生,轻松自在,安逸享受,不受权利压迫,不受金钱诱惑……有人说,选择你的人生,你可能会因一念之差错过一夏天的六便士,迎着一冬天的孤独寂寞。
《月亮与六便士》的经典句子1.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
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2.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
我们的生活很单纯、很简朴。
我们并不野心勃勃,如果说我们也有骄傲的话,那是因为在想到通过双手获得的劳动成果时的骄傲。
3.要记得在庸常的物质生活之上,还有更为迷人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就像头顶上夜空中的月亮,它不耀眼,散发着宁静又平和的光芒。
4.在爱情的事上如果你考虑起自尊心来,那只能有一个原因:实际上你还是最爱自己。
5.有人说灾难不幸可以使人性高贵,这句话并不对;叫人做出高尚行动的有时候反而是幸福得意,灾难不幸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人们变得心胸狭小、报复心更强。
6.如果你不在乎某一个人对你的看法,一群人对你有什么意见又有什么关系。
7.文明人践行着一种很奇怪的才智:他们把短暂的生命,浪费在繁琐的事务上。
每个人都想让宴会更热闹,所以嗓门比平常高,房间里一片喧哗。
8.卑鄙与高尚,邪恶与善良,仇恨与热爱,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灵中。
9.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不大对劲儿。
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渴望一种桀骜不驯的旅程。
10.人生的经验显示,人们往往不断进行必然导致不幸的行为,但却幸运地能躲掉自己愚行的后果。
11.人性的矛盾复杂之处在于: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蕴藏着多少卑鄙,即使在邪恶里也找得着美德。
12.月亮或者是六便士,并不必然对立,也没有正确答案。
无论是选择月亮还是六便士。
请成为你自己,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别人。
13.我不想过去。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永恒的现在。
14.人生而不同,我们无权评判他人的生活的意义。
月亮是诗和远方,六便士是充满物质的俗世。
你不能说世间无数温馨安逸的生活模式就是错的,也不能说满怀勇气探索追求梦想的步伐是错的。
15.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我们很看重自己对别人的影响,别人是否重视我们对他的看法很重要,如果我们对他的看法没有影响到他,我们就很讨厌他。
月亮和六便士人生哲理(精选3篇)【月亮和六便士人生哲理第1篇】《月亮与六个便士》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91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
他是以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为原型塑造的人物。
这篇小说是毛姆在游经塔希提岛后,回到欧洲写成的。
他用旁观人和经历人的角度,刻画了神秘画家斯特里克兰德的传奇色彩的一生。
斯特里克兰德去世后,人们都对这名画家的传奇的一生,充满了好奇。
他的作品让人心湖涟漪,他的作品中透着情色和悲切之美,如同永恒的祭品,将他那神秘的灵魂呈现出来。
崇拜者对他的颂扬,批评者对他嗤之以鼻都反复无常。
即使在他微不足道的作品中也能让人看到那怪异,备受煎熬和复杂的个性。
那种探索艺术家的神秘跟迷侦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们对他的生活和性格好奇不已。
有一位让人敬仰的画家,对斯特克兰德的画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他优美的文风堪称典范。
著名的评论家,莫里斯.于雷概括了斯特里克兰德的生平,他吊足好事者的胃口。
他对艺术的热爱从不掺杂个人情感,这么做的目的是唤起有识之士去关注这位前无古人的天才画家。
然而那些过去真正和斯特克兰德相交过的人,并不认同他,他们所认识的那个天才画家不过是一个碌碌无为的普通人。
一时间,人们对发生在这位出类拔萃的画家身上的奇闻逸事,充满了好奇,有关他的回忆,文章接二连三地出现在法国和美国的杂志上。
这更让斯特里克兰声明远播,吊足了公众的胃口。
斯特克兰德的儿子写下父亲的传记,他说,人们对父亲的后半生误解颇多,他要清扫一些喧嚣和误解。
他把斯特里克兰德描述成了一个体贴,慈祥,性格善良,作风正派的形象。
然而,崇拜者对此很失望,颇有微词。
在崇拜者心中,斯特克兰德之所以声名鹊起,大抵是接受了他的传说。
或者是人们对他性格的厌恶,或者是对他突然离开温暖舒适的生活的同情。
人们对他的传奇故事偏爱有加。
对他儿子刚刚出版的传记让人们的好奇心贴入谷底。
那么斯特里克兰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接下来我们将要跟随作者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向这位天才画家的真实故事。
有关于月亮与六便士的演讲稿(5篇)有关于月亮与六便士的演讲稿篇1“只要月亮你会饿死,只要六便士你会活得庸俗。
若是想月亮六便士两手抓,又会陷入这样一个困境——月亮你够不着,六便士你嫌少。
”也许我们都一样,总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踯躅。
告诉自己要忠于理想可最后还是会跪倒在现实面前。
现实苍冷,就在脚下,触手可及,在平俗的包围中,偶然间瞥见了一抹月光——那种前所未有近似玄幻的光辉被我们冠以理想之名,让为生计奔走到疲惫麻木的人们觉得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顺着那道光束攀爬以摆脱一味苟且的自己。
克兰德——一个年过不惑、生活体面的男人,背井离乡抛妻弃子来到巴黎画画,他毫无画画功底、作品也不断遭人否定,可是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仍然顽强不屈。
但最终的最终幸而大获全胜,作品好评如潮。
一切皆苦尽甘来功德圆满。
对于男主,我只想说,他是个狂热而冷漠的人。
痴狂于理想,却对至亲之人冰冷甚至可谓残忍。
尤记得小时候爷爷给我讲的一个笑话:说两喝的烂醉之人打开手电筒,看着光束非要往上爬。
许是爷爷的绘声绘色和自己年幼尚小吧,反正现如今听到类似故事是不再会笑的满地打滚嚷嚷着让爷爷再讲一遍了。
我想,如果真有那束光柱,爷爷定是攀爬之人。
因为我见过他年轻时的照片,眸里,是真的有火。
并非星点,而是熠熠的一簇。
可是他终是撤下云梯,转身把拽住他衣角的妈妈的手牵起,抱着牙牙学语的姨姨往回走。
月光再亮,他还是选择了姥姥留给他的那盏微灯。
高晓松说:“谁都有苟且的时候,当我们低下头去捡六便士的时候,也不要忘了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
”但同时,当我们醉心月光之时,总还是会惦念着六块便士。
毕竟,月光再美,终是填不饱肚子的。
无论是克兰德还是我的爷爷,同是朝着自己本心而去。
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我认为不应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批评谁抑或褒扬谁。
对于理想与现实的自我心理战,永远难做辩驳。
因为你我三观不同,价值观互异。
但无论选择哪条路,既已选择,那就坚定地,不回头的走下去。
蛇有蛇道,狼有狼道。
月亮与六便士的例子
1. 你看那月亮,高悬天际,多像我们心中遥不可及的梦想,就如同我曾经渴望成为画家一样。
而现实中的六便士,不就是我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去挣的那点碎银嘛!你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2. 哎呀,有时候觉得那月亮实在太美了,让我忍不住想抛下一切去追寻,可再看看手里的六便士,又无奈地叹气。
这就像你一直想去远方旅行,却被工作死死拉住一样。
3. 月亮啊,就像是我们心底最纯粹的热爱,像他对音乐的执着,简直不顾一切。
可六便士呢,是每天的柴米油盐,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呀,这多矛盾啊!
4. 她总说想要追逐月亮,可生活中的六便士让她纠结又苦恼,这不就和我们很多人一样嘛。
难道真的不能两者兼得吗?
5. 你知道吗,有些人拼了命地去捡那六便士,却从来不曾抬头看看头顶的月亮。
这像不像那些只知道挣钱,却忘了生活还有诗和远方的人?
6. 每次看到月亮,我就会想,我是不是把六便士看得太重了。
就如同他,为了稳定的收入放弃了自己真正喜欢的写作,多可惜啊!
7. 那月亮静静地在那儿,仿佛在嘲笑我们被六便士束缚住的手脚,难道我们就真的不能挣脱吗?谁不想去追逐自己心中的月亮啊!
8. 我们常常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摇摆不定,有时候觉得梦想重要,有时候又觉得还是六便士实在。
但其实人生啊,不应该只有这两种选择,我们完全可以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啊!
我的观点结论:月亮和六便士代表着理想与现实,我们需要在两者间找到平衡,不能因为现实而放弃梦想,也不能只追求梦想而不顾现实,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既充实又有意义。
《月亮和六便士》欣赏和摘抄1、为什么讨人喜欢的女人总是嫁给蠢物啊?”“因为有脑子的男人是不娶讨人喜欢的女人的。
”2、同情体贴本是一种很难得的本领,但是却常常被那些知道自己有这种本领的人滥用了。
他们一看到自己的朋友有什么不幸就恶狠狠地扑到人们身上,把自己的全部才能施展出来,这就未免太可怕了。
3、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
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象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
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变迁——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的。
4、我把良心看作是一个人心灵中的卫兵,社会为要存在下去制订出的一套礼规全靠它来监督执行。
良心是我们每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
它是安插在自我的中心堡垒中的暗探。
因为人们过于看重别人对他的意见,过于害怕舆论对他的指责,结果自己把敌人引进大门里来;于是它就在那里监视着,高度警觉地卫护着它主人的利益,一个人只要有半分离开大溜儿的想法,就马上受到它严厉苛责。
它逼迫着每一个人把社会利益置于个人之上。
它是把个人拘系于整体的一条牢固的链条。
人们说服自己,相信某种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甘心为它效劳,结果沦为这个主子的奴隶。
5、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6、有人说灾难不幸可以使人性高贵,这句话并不对;叫人做出高尚行动的有时候反而是幸福得意,灾难不幸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人们变得心胸狭小、报复心更强。
7、勃朗什·施特略夫的行为还是容易解释的,我认为她做出那种事来只不过是屈服于肉体的诱惑。
她对自己的丈夫从来就没有什么感情,过去我认为她爱施特略夫,实际上只是男人的爱抚和生活的安适在女人身上引起的自然反应。
大多数女人都把这种反应当做爱情了。
这是一种对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产生的被动的感情,正象藤蔓可以攀附在随便哪株树上一样。
月亮与六便士哲理句子1. 你瞧那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清冷又皎洁,仿佛是远方的一个梦,遥不可及却又让人满心向往。
而那六便士呢,就像我们脚下这实实在在的土地,虽不起眼,却承载着生活的重量。
这月亮和六便士啊,就好比理想和现实,你总不能只抬头看月亮,却忘了脚下的六便士,不然摔得鼻青脸肿的时候,谁来心疼你呀?例子:就拿我的朋友小李来说吧。
他一直怀揣着当画家的梦想,那月亮般的理想在他心里闪闪发光。
可生活里呢,他得靠给人画插画赚那六便士来维持生计。
一开始,他总觉得画插画太俗套,一心只想追求自己心中那纯粹的艺术。
结果呢,交不上房租,连肚子都填不饱。
后来他意识到,得先把这六便士稳稳地攥在手里,才能更踏实地去追逐那月亮。
现在他一边认真画插画,一边利用业余时间钻研自己喜欢的绘画风格,慢慢也有了些名气。
2. 月亮啊,那是夜空中最浪漫的存在,它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藏着无数人的憧憬和幻想。
而六便士呢,是生活给我们的一份“小礼物”,虽说它可能没有月亮那么迷人,但没了它,生活就会变得一团糟。
你想想看,要是一个人只知道埋头捡六便士,从不抬头看看月亮,那他的生活该多无趣啊,就像一台没有灵魂的机器,只会不停地运转。
例子:我有个同事老张,工作兢兢业业,每天都在为那六便士拼命。
他总是说,只要把工作干好,赚够钱就行了,什么理想啊,都是虚的。
可是时间长了,他变得越来越麻木,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回家睡觉。
有一次公司组织团建,大家一起在野外露营,抬头看到那又大又圆的月亮,都兴奋地讨论着自己的梦想。
只有老张坐在一边,眼神空洞,啥也说不出来。
那一刻我就想,只盯着六便士,真的会错过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东西。
3. 月亮,它在夜空中静静地散发着光芒,像是在召唤着我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去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
六便士呢,是我们生活的基础,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这两者并不是对立的呀,而是相辅相成的。
就像一辆车,六便士是汽油,让车能够正常行驶;月亮是远方的目的地,给我们指引方向。
对月亮与六便士的评价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一部小说,被认为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以下是该书的评价:
1. 拓展了艺术家与社会的边界:小说以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
克兰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一个艺术家在创作与生活之间的困惑与挣扎。
斯特里克兰在追逐艺术的过程中抛弃了一切,追求内心真实的自我,从而突破了当时社会对于艺术家的传统观念。
2. 引发关于真正的幸福与满足的思考:小说通过斯特里克兰对于艺术与人生的追求,让读者思考了幸福的真正含义。
斯特里克兰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的享受,而是内心的满足与自我实现。
这引发了对于生活意义的深层次思考,使读者反思自己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3. 描述了一个多重复杂的人性故事:小说中的角色形象鲜明,个性各异,并展现了不同的人性面貌。
斯特里克兰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他对艺术的追求使他变得冷酷无情,甚至伤害了他爱的人。
同样,其他角色也展现了欲望、虚伪、爱和牺牲等各种人性的面貌。
这使故事更加真实,引人深思。
4. 以精湛的叙事和细腻的描写为特点:毛姆以流畅的文字叙述了斯特里克兰的故事,同时通过对各种细节的描写和人物内心的思考,展示了人物的情感与心理进程,使故事更加充实和引人入胜。
总之,《月亮与六便士》被认为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小说,通
过讲述一个艺术家的故事,探讨了艺术、生活和人性的重要议题,给读者带来了许多思考和启发。
月亮和六便士赏析《月亮和六便士》是一部经典小说,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创作。
本文将对该小说进行赏析,深入探讨其主题、情节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萨默塞特·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探讨了艺术、人生和追求真理之间的关系。
小说主要以一个受到社会压力束缚的中年男子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视角展开。
斯特里克兰长期从事商业工作,对生活感到厌倦,并憧憬着追求艺术梦想的自由生活。
他突然决定放弃一切,去巴黎追求绘画的梦想。
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是追求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冲突。
斯特里克兰渴望通过艺术来表达自我,寻找生活的真谛。
他崇拜法国画家高更的作品,并将其视为自己的榜样。
然而,在巴黎的现实生活中,斯特里克兰却面临着贫困、困顿和孤独。
他的梦想与现实发生冲突,使得他在艺术与生活之间难以取舍。
小说通过斯特里克兰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艺术的魅力和局限。
他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充满异域风情的女子,却因此背离了妻子和家庭。
斯特里克兰发现自己无法找到真正的幸福,也无法完全满足内心的渴望。
最终,他将自己的艺术追求归咎于一种放荡不羁的欲望,而选择了回归平凡的生活。
毛姆通过斯特里克兰的遭遇,探讨了艺术家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异。
他通过描绘斯特里克兰对艺术的痴迷和追求,表达了对艺术家特殊身份的理解与尊重。
同时,他也提醒读者,艺术家并非超凡的存在,他们同样需要面对生活的困难与挑战。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的写作手法值得注意。
他以斯特里克兰的第一人称叙事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
叙述流畅自然,语言简洁明快,增强了读者对斯特里克兰内心冲突与挣扎的共鸣。
另外,毛姆的描写手法丰富多样,充分展示了他的观察力与艺术才华。
他通过对绘画与艺术的精细描绘,将读者带入斯特里克兰内心的迷茫与挣扎。
同时,他对巴黎的描写也充满了异国情调,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综上所述,《月亮和六便士》通过对斯特里克兰艺术追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冲突的描绘,深入探讨了艺术、人生和追求真理之间的关系。
题目不知道要叫啥
太阳刚刚下山不到一个时辰,天空像是仓皇挂上去的藏色绒布,
月亮在深色的褶皱里探出头来。里沃利大道的路灯点着了,大道两侧
的酒店大厦在灯光下宛若金雕玉砌。马匹昂着头在车流里慢慢踱步。
衣着讲究,谈吐优雅的男女坐在马车里聊着时文和戏剧,偶尔侧过头
斜眼看路过的行人。在稍北一点的克利希大道此时也很是热闹,想象
力丰富的人想必能从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认出许多庸俗爱情小说里的
角色。这里有许多小职员和女售货员,有也许刚从巴尔扎克小说里走
出来的老家伙,还有从事各种利用人类弱点赚钱的行当的男男女女。
面对截然不同的现实,所有人都用尽全力地紧紧抓住手中的“六
便士”,来维持体面生活的豪奢抑或是获取蝇头小利,因此他们迸发
出了几乎同样热烈的活力。而斯特里克兰德则对此全然地漠不关心,
他唯一在乎的是天上同寒玉一般圣洁又有如秋水妩媚的“月亮”即内
心的理想世界。与此同时,清贫潦倒的厄运也仿佛月光一路紧随着斯
特里克兰德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斯特里克兰德并不是一名“令人喜欢”的角色。与此相对的,他
蔑视礼法,抛弃良知,始乱终弃,不受既成规则的制约,在普通人身
上实验完备的运用良知与服从庞大的社会利益以此压抑原始冲动的
系统对他丝毫不起作用,尤其是其为了作画抛弃妻儿独自出走,甚至
以怨报德使得同行家破人亡。因此,起初在作家的眼里,斯特里克兰
德更像一只滑溜溜的怪物,不受任何责骂、教诲、规劝的束缚,你休
想通过对待普通人的那一套抓住他,这让人感到气急败坏并敬而远
之。然而随着故事的推进,作家对斯特里克兰德的看法开始逐渐改观。
“我觉得你很像一个终生跋涉的香客,不停地寻找一座可能根本不存在的神
庙。我不知道你寻求的是什么不可思议的涅槃。你自己知道吗?也许你寻找的是
真理同自由,在一个短暂的时间里你认为或许能在爱情中获得解脱。我想,你的
疲倦的灵魂可能期望在女人的怀抱里求得休憩,当你在那里没能找到的时候,你
就开始恨她了。你对她一点也不怜悯,因为你对自己就不怜悯。你把她杀死是因
为惧怕,因为你还为你刚刚逃脱的危险而索索发抖呢。”(作家谈对斯特里克兰
德的看法。)
“使思特里克兰德着了迷的是一种创作欲,他热切地想创造出美来。这种激
情叫他一刻也不能宁静。逼着他东奔西走。他好像是一个终生跋涉的朝圣者,永
远思慕着一块圣地„世上有些人渴望寻获真理,他们的要求非常强烈,为了达到
这个目的,就是叫他们把生活的基础完全打翻,也在所不惜。思特里克兰德就是
这样一个人;只不过他追求的是美,而不是真理。”(布吕诺船长谈对斯特里克
兰德的定义。)
斯特里克兰德的一生,与其说是追求理想、追求精神世界的宁静
的一生,不如说是追求厄运的一生。因为追求“美”的原始冲动太过
剧烈不断地从泉眼里喷薄而出,所以他始终无法说服自己满足于庸常
的细水长流。他几乎打翻了所有上帝为其准备的珍馐佳肴,转身夺门
而出,每走一步都是为了更靠近地狱一步。他极度厌恶所有制掣其创
作的因素,为此他从伦敦到巴黎再流浪至南太平洋小岛塔希提,一路
颠簸、一路潦倒。而在其中的几段感情纠葛中,他对如花美眷绝无留
念,仅仅在塔希提同放任自由的土著女人相处使他稍感自在。斯特里
克兰德所做的一切是常人难以理解与接受的。他深陷在一种粗犷砥
砺、丑陋浑浊却神秘莫测、万分迷人的梦境中,就像是溺水的人为了
求生不断挣扎的过程,他背负着沉重的梦境翻山越岭,并毫不犹豫地
丢下其他无用的负重,为了让冒险中踏出的每一步都更靠近皎洁的圣
光。正因此,他被厄运所扰,穷困潦倒,忍受着困苦的砥砺,把自己
锁在高塔里一口一口吃掉孤独的蛋糕。他把自己当成一只祭坛上的黑
羊,在自己通过一切灵魂的痛苦折磨后,美才会如约而至。
“为什么你认为美——世界上最高贵的财富——会同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一
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随便便地就能够捡起来?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
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来。在美被创造出以
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
经历过的一番冒险。”
故事的最后,大步流星的斯特里克兰德终于追上了他梦想的厄
运。
“四面墙上,从地板一直到天花板,展开一幅奇特的、精神绘制的巨画,
非常奇妙,也非常神秘。库特拉斯医生几乎连呼吸都停止了。他心中出现了一种
既无法理解、又不能分析的感情。如果能够这样比较的话,或许一个人看到开天
辟地之初就是怀着这种欣喜而又威服的感觉的。这幅画具有压人的气势,它既是
肉欲的,又充满无限热情。与此同时它又含着某种令人恐惧的成分,叫人看着心
惊肉跳。绘制这幅巨作的人已经深入到大自然的隐秘中,探索到某种既美丽、又
可怕的秘密。这个人知道了一般人所不该知道的事物。他画出来的是某种原始的、
令人震骇的东,是不属于人世尘寰的。库特拉斯医生模模糊糊地联想到黑色魔法,
既美得惊人,又污秽邪恶。”
“„他在创作这些巨画时也许终于寻找到了心灵的平静;缠绕着他的魔鬼
最后被拔除了。他痛苦的一生似乎就是为这些壁画做准备,在图画完成的时候,
他那远离尘嚣的受折磨的灵魂也就得到了安息。对于死他毋宁说抱着一种欢迎的
态度,因为他一生追求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起初,我在未了解斯特里克兰德之前,把他当成了一个毫无责任
心的混蛋。但仅仅是粗略地读过他追求美的故事,他的形象就一发不
可收拾地越发伟岸起来。就像冰川时代陆地的肋骨被掰断,无家可归
的冰山唱着古老的歌谣流浪至今,而人们得以窥见的却仅是冰山一
角。
斯特里克兰德在故事里甚至在读者眼中被不断地误读,他外貌粗
野、言行粗俗,被人当成不折不扣的恶棍,甚至在其子女听完他惨死
的情状之后,也认为其罪有应得,但实际上,他是个值得同情的伟大
艺术家,为世人留下了许多别开生面的杰作。故事里诸如此类的误读
和反转比比皆是,更呼应着故事的另一个主题,“你们不要论断人,
免得你们被论断——《圣经》”。因为人与人的相处,因为总是受到视
野的限制而肤浅、局限、片面的。
《月亮和六便士》在我开始翻看时就深深地吸引了我,因为其叙
事手法,让我有一种坐在咖啡厅听毛姆声色俱全地讲述他的所见所闻
之感。在毛姆的笔下,所有的物品、场景都被正确无误地摆放在他应
该在的地方,翻开书页,一副十九世纪初的风景画卷就此铺开。令我
五体投地。
“天空仍然呈现出黎明时分的苍白,环礁湖上笼罩着死一样的沉寂。十英里
之外,莫里阿岛伫立在海面上,像是一座圣杯形状的巍峨要塞,深锁着自己的全
部秘密。”
“我的住家是在珊瑚岛上,是环抱着咸水湖的一个低矮的环形小岛。那地方
的美是海天茫茫的美。是湖水变幻不定的色彩和椰子树的摇曳多姿。而思特里克
兰德住的地方却是另一种美,好像是生活在伊甸园里。„与人寰隔绝隔绝的一个
幽僻的角落,头顶上是蔚蓝的天空,四围一片郁郁苍苍的树木。那里是观赏不尽
的色彩,芬芳馥郁的香气,荫翦凉爽的空气。这个人世乐园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他就住在那里,不关心世界上的事,世界也把他完全遗忘。”
“海滨上有一千种小动物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响。各式各样的带甲壳的小东
西永远也不停息地到处爬动,另外还有生活在陆地上的螃蟹嚓嚓地横爬过去。有
的时候你可以听到咸水湖里鱼儿跳跃的声音,另外的时候,一条棕色鲨鱼把别的
鱼儿惊得乱窜,弄得湖里发出一片噼啪的泼溅声。但是压倒着一切嘈杂声响的还
是海水拍打礁石的隆隆声,它像时间一样永远也不终止。但是这里却一点儿声音
也没有,空气里充满了夜间开放的白花的香气。这里的夜这么美,你的灵魂好像
都无法忍受肉体的桎梏了。你感觉到你的灵魂随时都可能飘升到缥缈的空际,死
神的面貌就像你亲爱的朋友那样熟悉。”(毛姆写塔希提之美)
除此之外,毛姆在精神世界的追求上同样是一位斯特里克兰德式
的人物。在现代主义文学大行其道的时代,毛姆依旧固守着自己现实
主义小说的疆土,并在当时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就像是喜好读用双行
体撰写的德育故事的骑士,他擦亮银盔,蹬一匹神骏,守护人老珠黄
的公主。这让我敬佩不已。而《月亮和六便士》这一小说,一定程度
上也是对当时评论家的质疑的一种回击。
《月亮和六便士》中有相当多对于男女爱情之间的评论,相当有
趣。有一部分在时间的冲刷下更加光彩夺目,推荐感兴趣的小伙伴可
以读一读。篇幅问题,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