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

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2.参照群体:个体从心理上把自己列入与之对照,并在评价,态度,行为及价值观形成之

上接受其影响的群体。

3.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

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4.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体验和控制。包

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5.社会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

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6.镜像自我: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形成自我概念。

7.角色采择:依据镜像自我,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塑造自己。

8.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人们(包括自己个他人)的社会信息作出感知,推断的过程。包括

对他人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对人和人关系的认知。

9.图式: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结构。可

以是语言材料的,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或其他具体材料的。

10.社会印象:通过人们对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

形象。包括对认知对象外表的记忆和人的行为,人格,情绪特征的记忆,具有综合性和完整性。

11.印象管理: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对自己印象的过程。即有意识

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

12.社会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

理倾向。

13.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人,不为社会规X所许可的行

为。

14.利他行为: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做唯一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

为。

15.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信息,沟

通情感的过程。

16.群体:当个人按某个特征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共同活动相互交往时,才形成了群体。

简答论述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个体社会心理和行为,主要研究特定生活条件下的个体,考察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形成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发生作用的,发生了怎么的作用,怎么发生作用。①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②人的社会动机

③社会认识

④社会态度和社会改变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研究的是社会情境中一个个体与另一个个体或者多个个体的关

系,讨论人与人之间如何产生吸引,有什么样的影响因素,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①人际关系→认知,功能,改善

②人际沟通→类型,功能,程序,效果

③人与人之间社会行为是如何发生的

3)群体心理,研究群体成员,群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①群体对群体成员行为的影响

②群体领导人的地位和作用

③群体领导人的领导行为

④大众群体心理,民族心理

4)应用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的分支,是把社会心理学的方法,理论与原则运用于对社会问题的理解与解答的应用科学。

①环境社会心理学

②人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

③自然灾害对人的社会心理的影响

2.社会交换论

答:G.C.Homans根据经济学规律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社会行为是相互强化的结果,人的特定行为受到的强化越多,这一行为就会越多的被表现出来。交换中,人得到的越多,就会更多的重复这样的交换。后果=报偿-代价。

3.认知理论

答:1)场论与群体动力学

▲心理动力场:认为部门与整体之间存在心理关系,人们可以对部门进行整合,即

可以通过心理场来进行,心理场包括环境与个体两个方面。人的各种行为都是通

过心理动力场来发挥作用的。

2)认知相符理论

①认知相符(平衡)论:以认知趋向一致的状态来解释心理活动及行为变化

②认知失调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定认知和信息,当人脑中出现两种相反认知或信息时则

会不愉快,而激发人去解决这种不协调。

③认知一致性理论:探讨与预测人接受信息后,为保持内部一致性而调整原有态度的理

④认知——情感理论:强调认知与情感相符合,它们是相互影响的。

4.人际行为的三维理论

答:1)美国心理学家伦茨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人际交往的建立一定人际关系的需要。

2)三维理论:a.人与人之间“包容”的需要,即希望从交往中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

b.人与人之间“控制”的需要,即在“权利”的基础上希望对他人作出

某种良好的调节作用

c.人与人之间“感情”的需要,即在“友爱”的基础上与他人建立并维

系某种良好关系。

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答:1)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

2)宏观与微观相统一原则

3)交往原则

4)人道原则:①被试者必须是自愿参加的②不能让被试者去做风险大的事③研究者要进行“风险——获益分析”即在研究中让被试承担的风险与通过研究获得的利益平衡。

6社会心理学形成时期的三大直接来源

答:1)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有一种“超个体的灵魂”的实体存在,它从属于叫做民族的“超个体的整体”。

2)法国的群众心理学:以群众的心理作为研究对象,对群众和公众时尚,风俗,舆论,传说等社会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共同行为进行研究。

3)英国的本能心理学: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出发,探讨了个体行为的动力问题,并将这种动力归结为本能

7.社会化的特征

答:1)以遗传素质为基础

2)具有独特的个性

3)具有普遍的共性

4)具有能动性

5)贯穿人生全程

8.社会化的内容与类型

答:内容:▲政治社会化▲民族社会化▲法律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类型:★早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再社会化★反向社会化

8.社会化的途径

答:1)社会教化:是指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①社会教化的共同内容:a.教授基本生活技能

b.教导行为规X

c.培养社会角色

d.树立面向未来的社会目标

②社会教化的类别:a系统的正规教育(学校,劳教所)

B非系统非正规的教育(家庭,习俗)

2)个体内化:个体必须接受社会影响,并把外部现实或客观现实转化为内部现实或主观现实,这个过程称为个体内化

①替代性强化(模仿学习)

②认知加工: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加工,把现实世界内化的过程,并从中建立

联系

③角色扮演:扮演真实角色;扮演假象角色;暂时充当某一角色

④主观认同:个体主观上把自己属于某一个体或群体,并在行为模式上向其看齐的过程。

⑤自我强化:指个体在某项活动中达到自定的标准而获得精神满足

9.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答:1)社会文化,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不同时期,不同阶级,不同民族和不同地点,都会使文化带上时代特点,民族特点,阶级特点和地区特

点。因此,不同的文化因素对个体的社会化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

是潜移默化的。

2)家庭,①家庭的社会教化功能,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群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②家庭影响的研究:a.父母态度,父母与孩子之间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接受——拒绝,二

是支配——服从,两种基本要素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于父母

与孩子的相互作用中,可以组成二维坐标系统。鲍姆林德

将父母态度分为三种:专断型,随意型,权威型。

▲控制点:人们认为自己对周围环境和个人行为结果的控制程度。

▲戈登认为,父母态度与儿童控制点密切相关,娇宠儿童常具有外控特征;内控倾向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