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油田丛式井底部钻具组合优选与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54.82 KB
- 文档页数:3
9O 西部探矿工程 2010年第1期
镇北油田丛式井底部钻具组合优选与应用
贾光亮 ,丁金岗 ,张孟飞。,齐昌利 ,韩 江 ,李国锋
(1.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2.长庆油田公司第四采油厂,陕西靖边718500 ̄
3.中海油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4.渤海钻探第一钻井公司,天津300280;
5.长庆油田公司第八采油厂,陕西西安710016;6.中石化华北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6)
摘要:随着钻井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鸡肋”油气田开始投入钻采开发。在钻井的过程中,特别
是丛式井钻井,如何在地层情况复杂多变的条件下,既保证钻井井身质量,防斜防碰,控制井眼轨迹, 提高机械钻速又节约钻井成本,成为“鸡肋”地层钻井必须考虑的问题。从丛式井复合钻井技术及其
在镇北油田现场的应用现状出发,分析介绍了“四合一”不同复合钻具组合的功用及钻进工具参数优
选方法,为保证镇北油田快速、高效、准确钻进提供了技术保障。
关键词:丛式井;井眼轨迹;复合钻具组合;四合一
中图分类号:P63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O04—5716(201O)0l—O09O一03
镇北油田位于甘肃省庆城县和镇原县境内。该区
构造背景为陕甘宁盆地西倾斜坡褶皱带,地面海拔为
i000 ̄1500m,区内地形复杂,地表为100 ̄250m厚的
第四纪黄土覆盖,因长期水流冲刷、切割,沟壑纵横,高
差达15O~25Om;钻井完钻层系主要为三叠系的延长组 长3段和长8段,岩性分别以河沼相,深灰色泥岩与灰
绿色粉一细砂岩互层和浅湖相,深绿色泥岩夹粉细砂岩 为主[1]。钻井过程中钻遇的洛河组在800~1200m之
间,防斜打直难度较大,致使洛河组井斜得不到有效控
制;直罗组1300 ̄1600m之间,稳定性较差,在该层位
造斜和强增斜对井壁稳定的影响很大,PDC钻头在井 深较深时导向,反扭角不易控制,严重影响了钻进的施
工精度 引。 1常规钻具组合的局限性
常规的复合钻具钻井工艺在直井段钻进时如果两井
靠近,必须起钻下螺杆调整轨迹进行绕障作业,这样不但
浪费时间,而且风险性很大;滑动导向复合钻井技术作为
新型的钻井工艺技术,由于其调整轨迹灵活方便,为钻井 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这种钻具
组合(三牙轮钻头+单弯螺杆)简单,斜井段稳方位效果
不好,增斜率不易掌握,在井眼轨迹控制过程中滑动段 长,井身剖面控制难度较大,施工当中技术人员由于要频
繁地调整轨迹,劳动强度太大,再加上牙轮钻头寿命有
限,该技术已很难适应钻井提速发展的要求。
2“四合一”复合钻井技术的应用分析
丛式井钻井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井眼
轨迹控制,准确的轨迹控制能保证直井段的井身质量, 防斜防碰,并能提高机械钻速。“四合一”钻具是在原复
合滑动导向钻具的基础上,用破碎岩石较好且寿命较长
的PDC钻头替代了牙轮钻头,并且后缀外径较小的刚
性稳定器,用短钻铤的长度来调节与螺杆稳定器之间的
间距,从而达到了微增斜和稳斜的效果。“四合一”钻具
组合与PDC钻头配合使用,可以在不起钻倒换钻具组
合的情况下,一次性完成直井段、定向造斜段、增斜段、
稳斜段整个井段的钻井。该种钻具组合增斜率适中,稳
方位能力较好。适合于大、中、小位移的定向井全井段 使用。
由于技术垄断,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在国内的使用受
到了严重的限制;加上“四合一”钻井技术在现场的成功
试验和进一步推广,使之逐步成为现今国内钻井提速发
展的重要手段。
2.1“四合一”钻具组合系列及其功用特点
(1)双稳定器增斜钻具组合: 215.9钻头+ 214 螺旋稳定器+j2『165无磁钻铤1根+ 165钻铤1根+
 ̄214(公母)螺旋稳定器+ 165钻铤17根+ 127钻
杆。
(2)双稳定器稳斜钻具组合: 215.9钻头+ 214
螺旋稳定器+ 165元磁钻铤1根+ 214螺旋 稳定器+ 165钻铤17根+ 127钻杆。
(3)双稳定器微增斜钻具组合: 215.9钻头+
2l4螺旋稳定器+ 165元磁钻铤1根+短钻铤+
j2『214螺旋稳定器+j2『165钻铤17根+ 127(DP)钻
杆。
(4)单弯螺杆增斜钻具组合: 21
5.9钻头+ 2010年第1期 西部探矿工程 91
( 213螺旋稳定器) 172单弯螺杆1根+ 165无磁
钻铤1根+ 165钻铤17根+j2『127钻杆。
(5)单弯螺杆+双稳定器微增斜钻具组合:
稳定器 单弯螺杆 短钻铤 222PD(、-卜( 213螺旋稳定器) 172单弯螺杆1根+短
钻铤+ 212螺旋稳定器+ 165无磁钻铤1根+
165钻铤l7根+ 127钻杆。结构如图l所示。
稳定器 无磁钻铤 普通钻铤
图1单弯螺杆+双稳定器微增斜钻具组合
“四合一”中单弯螺杆、双稳定器和短钻铤的作用:
(1)单弯螺杆是钻具组合的核心工具之一,具有可
复合型和滑动可调性,安装螺杆加转盘复合钻进可提高
井底钻头转速,直井防斜防碰,调节钻压还可以获得增
斜、稳斜、降斜的效果;
(2)双稳定器是调节钻具组合特性的重要工具,目
前的钻具组合中,斜井段施工,配合不同钻压,使第一个
稳定器主要起增斜作用,第二个稳定器主要起稳方位的
作用;
(3)短钻铤与单弯螺杆在复合钻井中,共同组成了 “四合一”微增斜钻具组合的基本单元,短钻铤的长度,
必须结合螺杆长度选择,以确保增斜效果。它的核心就 是单弯螺杆与短钻铤加双稳定器组成微增斜钻具[3]。
“四合一”钻具组合实质上就是一套钻头转速较高
的双稳定器钻具组合,根据近年油田现场的使用效果分
析,在适当调整短钻铤长度和稳定器外径的情况下可以
起到稳斜稳方位或微增斜稳方位的效果,大大降低了深
井段井眼轨迹的控制难度,减少了频繁的起下钻次数, 利用PDC钻头破碎岩石的特点,在配合螺杆钻具钻进
时机械钻速大幅度提高,定向造斜或扭方位时合理掌握 反扭角,利用一只钻头,一套钻具组合,一趟起下钻,打
完一口井的特点,大大提高了钻井速度。 2.2“四合一”钻具组合在镇北地区的应用及优选
镇北油田在镇53井区施工过程中,主要完钻层为
长3或者长8层位。该区块曾经完钻的152口井中长
3油层完成76口,一趟钻(起下钻一次)成功36口,一 趟钻成功率47 ;长8油层完成76口,一趟钻成功5
口,一趟钻成功率6.5 。共一趟钻施工完成41口井,
成功率为27%。
“四合一”钻具组合的优选:“四合一”钻具的核心工
具是螺杆和PDC钻头,选择适合不同区块地层钻进的
PDC钻头和性能稳定的螺杆钻具是决定“四合一”钻具
能否发挥其作用,实现一趟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1)PDC钻头的优选:根据“四合一”钻具组合在镇
北地区的现场应用情况,统计出几个厂家生产的PDC 钻头的具体使用效果资料如表1所示。从表1看出,在
镇北区块百施特M1952SSR、北京万邦B235H和江汉 T5445 H钻头在各项指标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推广
应用,不过北京万邦钻头使用相对较少,钻头的稳定性
还需要进一步试验证明。
表1厂家PDC钻头在镇北地区使用后的指标评价
…一豢
(2)单弯螺杆的优选:单弯螺杆是“四合一”复合钻 井连续施工的主要工具,选择高效(长寿、大功率)单弯
螺杆,才能充分发挥复合钻井的优势。初期试用1.25。
5×6头单弯螺杆,在轨迹调整以快为主,但是由于相对 而言镇北区块地层可钻性较差,容易使PDC冠部磨损
加剧,并且5×6头功率的螺杆钻井效果不如7×8头螺
杆(见表2)。一般来说,螺杆功率越大钻井效果越好, 具体应依据地层可钻性优选最佳功率。镇北地区比较
使用几个厂家后得出应该以立林生产的7LZ172×o螺
杆为主。 (3)短钻铤的优选:短钻铤选择的总体思路是井斜
越大,稳斜所需要的短钻铤越短。根据“四合一”钻具在
镇北地区使用的情况来看,短钻铤的选取范围应控制在
3~6m。实际施工应根据各个区块的增斜率与位移大
小、造斜点的高低、初始井斜角的大小来确定短钻铤的
长度,使该钻具组合较好的中和上部地层的增斜率和下
部地层的降斜率,尽可能少滑动钻进,多复合钻进,减少 92 西部探矿工程 2010年第1期
低效率的施工。表3列出了短钻铤的长度和出直罗地
层时的井斜选择。
表2镇北油田7X8头螺杆与5X6头螺杆使用情况对比
表3短钻铤的长度和出直罗地层时的井斜选择
(4)钻井参数优选:由于“四合一”钻具是带螺杆的
钻进,参数选择上根据螺杆压降情况而定。钻进时,在
软地层且没有硬夹层的地段,压降最好取螺杆允许压降
的2/3以上但不能超过额定压降。在硬地层压降取螺
杆允许压降的1/2~3/2。一般在施工中,软地层压降
取2MPa,硬地层取1.5MPa。为了保证钻头平稳和追
求最大机械钻速为原则,并考虑钻头的新度,新钻头取
下限,泵压不做特殊要求。排量必须大于36L/s。
(5)剖面设计优选:井斜的控制是完成一口井好坏 的关键因素。运用“四合一”钻具时,在通常情况下
PDC钻头在井斜较小的时候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
PDC在井斜较大的时候滑动比较困难,钻压加不到钻
头,反扭角难以掌握,造成工具面不容易到位,使得施工 难度加大或者后期出现轨迹失控的现象。因此设计井
身剖面时,应该将造斜点上提,控制好全井段的最大井
斜,尽量将最大井斜控制在1o。左右,大位移井有例外。
设计的依据是:①小位移(A≤250m):造斜点设计到
500 ̄700m,初始井斜4。~5。,最大井斜8。~1o。;②中
位移(45Om≥A≥250m):造斜点400 ̄500m,初始井斜
6。~7。,最大井斜12。~15。;③大位移(A≥450m):造斜
点选择在二开后出表套角50m,初始井斜8 ̄ ̄12。,最大
井斜15。~2O。。
(6)过程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是“四合一”技术能否
成功应用的关键所在,控制过程中的微调是决定“四合 一”技术是否成功实现一趟钻的重要因素。
根据设计位移大小尽可能在井斜角较小(<15。)、
井深较浅( ̄1500m)的情况下将方位调整到对准靶心,
否则井太深工具面不易到位,井斜较大时滑动容易出现
自锁现象,形成低效施工。在井斜在20。以上,井深大
于1500m调整工具面时,必须在经验数据的基础上滑
动1~2个单根看具体效果,再确定反扭角的大小,并且
保证偏移距不得大于20m。一般在两个地层的交界处
情况比较复杂,井斜变化较明显,需要重点注意。有大 段粗砂岩的层段,地层情况比较复杂,应重点注意华池
地层底部、洛河地层底部和直罗地层底部均存在大量粗
砂岩,增斜能力很强。一般各地层上部大多有细砂岩或
泥岩,呈现稳斜或者微降斜E 。对于粒度万lk匹',P,--性不好或
胶结情况不好的井段,应加强维护,防止复杂情况的发
生。
3结论
影响镇北区块四合一钻井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有
三点:首先根据区块的地质特征优选适合本区的“四合
一”钻具组合系列及钻具组合;其次,选择合适的短钻
挺,控制好井斜;最后,尽量选择在砂岩段滑动钻进,以
提高机械钻速。
(1)“四合一”钻井技术是将原滑动导向技术和双
稳定器钻井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配合破岩性能极
好的PDC钻头和合理的轨迹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定向
井井眼轨迹控制的全过程,大幅度地提高了钻井速度。 (2)“四合一”钻具组合具有直井段防斜打直、主动
绕障和快速钻进的效果,而且通过上提造斜点,降低初 始井斜角和最大井斜角,可以有效地稳方位,减少了井
眼轨迹控制难度。
参考文献: [1]王道富,朱义吾,李忠兴.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田开发 技术I-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2]黄文学.长庆姬塬油田定向井下部钻具组合研究[J].科技 信息,2007,34:398—399. [3]史玉才,艾中华,管志川,等.弱降斜钻具组合在大斜度井 眼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石油钻探技术,2008,36(1):13一 l5. E43自家祉,苏义脑.井眼控制理论与实践[M].北京:石油工 业出版社,1990.
收稿日期:2009一O4一O8 第一作者简介:贾光亮(1983一),男,西安石油大学油气井工程专业在读硕 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储集层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