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典国学故事六篇

  • 格式:docx
  • 大小:42.52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经典国学故事六篇

【篇一】中国古代经典国学故事

《世说新语》中有这么一则故事:管宁和华歆是一对非常要好的

朋友。他们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成天形影不离。

有一次,他们在田里锄草。管宁挖到了一锭金子,但他对此没有

理会,继续锄他的草。华歆得知后,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子摸

来摸去,爱不释手。管宁见状,一边干活,一边责备他:“钱财应该

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一个有道德的人,不能够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华歆听了,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但不住地唉声叹气。

管宁见他这个样子,不再说什么,仅仅暗暗地摇头。

又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这时一个大官在窗外经过,敲锣打鼓,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管宁对外面的喧闹充耳不闻,

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华歆却被这种排场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

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跑到街上去看热闹。

管宁目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失望。等到华

歆回来后,就当着他的面,把席子割成两半,痛心地宣布:“我们的

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割开的草席一样,再

也不是朋友!”这即是历有名的“管宁割席”。

心得:《弟子规》中说:“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如果不肯亲近有道德的仁者,无形中会给自己带来无限的危害。一旦

让小人有机可乘,你所做的一切会一败涂地,甚至有可能堕入罪恶的

深渊。

【篇二】中国古代经典国学故事

《史记》中记载,舜的父亲是个瞎子,生母去世后,父亲又娶了

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父亲喜欢后妻的儿子,总想杀死舜,遇

到小过失就要严厉惩罚他。但舜却孝敬父母、友爱弟弟,从来没有松

懈怠慢。舜非常聪明,他们想杀死舜的时候,却找不到他,但有事情

需要他的时候,他又总在旁边恭候着。

有一次,舜爬到粮仓顶上去涂泥巴,父亲就在下面放火焚烧粮仓,但舜借助两个斗笠保护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粮仓上跳下来逃走了。后来,父亲又让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凿出一条通往别处的

暗道。挖井挖到深处时,父亲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倒土,想活埋舜,但

舜又从暗道逃开了。他们本以为舜必死无疑,但后来看到舜还活着时,就假惺惺地说:“你跑到哪里去了?我们特别想你啊……”他们经常

想方设法害舜,但舜不计前嫌,还像以前一样侍奉父亲、友爱弟弟。

后来他的美名远扬,尧帝知道后,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位于他,天下人都归服于舜。

心得: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

通一气,要置舜于死地而后快。不过,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他的德行崇高,非常

令人赞赏。有这样的胸襟与对道德的坚守,才能让他有机会得到先王

的赏识,成为受人爱戴的贤明的君主。

【篇三】中国古代经典国学故事

唐太宗是一个文武双全,英明盖世的能人,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他身边有两位监督他言行的“明镜”:一为长孙皇后,另一位

乃忠义贤良的魏征。皇上一有过错,他们立即会巧妙地指出。据《贞

观政要》一书所载:唐太宗喜欢一只小鹞子,一日正在玩鸟,魏征来了,太宗怕魏征指责自己,赶快把小鸟藏到怀中。魏征假装没看到,

故意留下来与他商谈国家大事。太宗心里虽为鸟着急,却也怕暴露,

因为他信任、敬畏魏征。等魏征走后,太宗取出怀里心爱的小鸟一看,早已命归黄泉了。于是伤心地回到后宫,大发雷霆说:“我非杀掉这

个田舍翁不可!”皇后闻之,问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礼服向太宗行礼

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唐朝有魏征这样的好臣子,又有您这

样的好皇帝,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好现象,国家兴盛指日可待。”

故使太宗逐步平息了怒气。

唐太宗就“以人为镜”常观察自己,真正做到了勇于改过、从善

如流。后来魏征死了,唐太宗惋惜地说:“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

以古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而今魏征不在了,

朕就少了一面镜子。”

心得:身体的仪表妆容,能够用镜子来观察;而自己的心态行为,就要靠别人来监督,或靠自心来反观,一旦发现了错误,就要立即改正。能得旁人监督、提醒、指出自己的过失是相当重要的,若是具有

德行的智者指出你的过失时,就能够推知自己肯定有过失,应反观自

己力图改正,并真诚地感谢指责自己的人,也应万分珍惜这种福报机缘!

【篇四】中国古代经典国学故事

在晋朝,石崇曾与晋武帝的舅父王恺以奢靡相比:王恺饭后用糖

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

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晋武帝暗中协助王恺,赐了他一株珊瑚树,高

二尺许,世所罕见。王恺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挥起铁如意,将珊瑚

树打得粉碎,然后一笑置之:“别心疼,我赔你就是。”便命左右取

来六七株珊瑚树,个个皆高三四尺,比王恺那株强多了。王恺只好认输,两只脚抹油走人,连击碎的珊瑚树也不要了。

不过如此攀比完全是愚者之举,人活着的关键在于德行和学识,

一个人只要品学兼优,生活再贫寒也不可耻。就像孔子的弟子颜回,

他虽然家境贫穷,可却安贫乐道、敏而好学,孔子教他一种道理,他

马上就能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把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孔子对他寄

予厚望,但可惜他32岁就死了。对于颜回的德行,孔子曾赞叹道: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意思是,颜回吃饭时用一节竹筒当碗,喝水时直接用瓢盛水,

住在极为简陋的巷子里,别人看他那么贫穷,都替他忧愁,可他却不

改其乐,还是非常达观。

心得:《弟子规》中说:“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意思是说:如果品德、学问和

才艺方面不如人,就应该自我勉励,努力赶上,这方面一定要有竞争心。但物质方面的享受,就要降低,不要攀比。即使自己生活比较贫寒,衣服、饮食、房屋、财富等不如别人,心里也没必要忧愁。

【篇五】中国古代经典国学故事

唐朝有位书法家叫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

好像我的豆腐一样,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

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不过,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

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就

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很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

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

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

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

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