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众文化生活中丰富美术创作的题材与风格
- 格式:pdf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4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众多门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认识民间美术中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对专业美术创作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民间美术中包含着多民族的艺术创作,应重视民间美术作品的收藏和研究。
2、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展示民间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来自民间,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总结其艺术特点,最后学生谈自己对民间美术的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民间美术重在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懂得弘扬民族精神,要保护民族民间的艺术,提高保护的自觉性是民间美术鉴赏的根本目的。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通过具体作品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民俗生活内容和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处的审美理想。
教学难点:中国民间美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学生容易从专业美术角度挑剔民间美术的不足,教师应当多引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学生:放过。
教师:如今,放风筝已经是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原本走向衰落的风筝工艺随着放风筝在民众中的普及,又走向了繁荣。
教师问:那你们知道风筝属于哪一种美术门类?学生答:民间美术。
教师:非常好,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民间美术的海洋(板书课题),了解民间美术给我们带来的别样的美感。
二、讲授新课:1、民间美术的定义: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A、教师展示自己带来的民间美术的作品,请学生观看并总结回答以下问题:*这些作品的作者是什么人?*这些作品是用来干什么的?*他们反映了作者的什么?B、教师由学生的回答同学生一起总结出民间美术的定义。
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
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民间美术融入幼儿创意美术教学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民间美术是指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创作的具有民俗特色的艺术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美术已逐渐成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而在幼儿教育领域,创意美术教学一直是备受重视的教学内容,通过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当今社会,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幼儿创意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大多数的幼儿创意美术教学都更注重西方传统艺术,而忽视了民间美术的价值与应用。
研究如何将民间美术融入幼儿创意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激发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
民间美术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情感,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促进其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全面发展。
通过研究如何将民间美术融入幼儿创意美术教学,不仅可以拓展幼儿的视野,丰富其艺术体验,还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情感和文化修养。
探讨民间美术与幼儿创意美术教学的关系,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将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幼儿创意美术教学中,促进幼儿对民间文化的了解与传承,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拓展幼儿的艺术表现方式。
通过研究民间美术在幼儿创意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对幼儿的审美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培养是否有积极影响。
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通过民间美术作品进行创作,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幼儿创意美术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丰富幼儿的艺术体验和文化体验,推动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2. 正文2.1 民间美术的概念与特点民间美术是指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中的绘画、雕塑、刺绣、剪纸、泥塑、民间戏曲等艺术形式。
民间美术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民间美术的特点1. 民间艺术的根源民间美术是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民间美术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是普通民众生活中的艺术创作和表现,以及其对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知和表达。
2. 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包括了民间工艺、装饰艺术、绘画艺术等多种形式。
它们在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色,凸显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3. 民间美术的创作特色民间美术在创作时常常以手工艺为主,注重手工技艺和民间技法的传承和发展。
在传统的工艺品制作中,民间技艺的工匠们通过手工操作,将传统文化和艺术元素传承下来,使这些工艺品具有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审美价值。
4. 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主要是通过师徒制的方式,即由长辈传授给后辈的方式进行。
在中国的各个地区,仍然有许多传统工艺品和技艺是通过这种方式得以传承和发展的。
5. 民间美术的社会功能民间美术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和表现,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弘扬传统文化,传递社会价值观念。
二、民间美术的艺术表现形式1. 民间工艺民间工艺是中国传统工艺品的统称,其制作技艺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在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种类的民间工艺,如剪纸、刺绣、陶瓷、木雕等。
这些工艺品多以日常生活用品和装饰品为主,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文化内涵。
2. 装饰艺术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民间生活中起到了装饰和美化的作用。
中国的传统建筑、家具、服饰、饰品等都融入了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如雕刻、绘画、图案等。
这些装饰艺术不仅在材料、工艺和造型上具有特色,还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审美价值。
3. 绘画艺术民间绘画艺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它在表现形式、题材和内容上都具有独特的民间特色。
在农村地区和民间庙会上,常常能见到一些以历史传说、民间传统和生活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浅谈民间美术中的色彩【摘要】民间美术中的色彩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元素,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表现力。
在民间美术作品中,常见的色彩运用包括红色、黄色、蓝色等,不同地区的民间美术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色彩特点。
传统色彩与现代色彩在民间美术中的融合,展现了作品的丰富层次和时代特征。
色彩的变化不仅影响着作品的表现力,也反映了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对色彩运用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民间美术作品,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色彩是民间美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其剧变与变化是民间美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方面。
对色彩的深入探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理解和传承民间美术的魅力。
【关键词】关键词:民间美术、色彩、定义、重要性、常见运用、象征意义、地区特点、传统、现代融合、表现力、研究、剧变、传承、创新。
1. 引言1.1 民间美术的定义民间美术是指源自民间、广泛流传于人民群众中的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塑、刺绣、剪纸等各种形式。
它是人民群众创作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通常以表现大众生活、传承文化、表达情感等为主题。
民间美术跳脱了传统文人雅趣的束缚,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与审美观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
在民间美术中,色彩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表现元素。
通过色彩的运用,可以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色彩在民间美术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民间美术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
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色彩运用丰富多彩,既有明亮活泼的色彩,也有深沉震撼的色彩,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和情感体验。
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色彩的选择和运用是民间美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于传承和创新民间美术具有重要意义。
民间美术中的色彩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表现,更是传达情感、表达思想的媒介,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
1.2 色彩在民间美术中的重要性在民间美术中,色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色彩是民间美术作品的灵魂和灵魄,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直接影响观者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专题复习:中国民间美术教学目标理解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认识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了解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及其中的寓意。
重点难点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方法以及其中的寓意;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要点归纳一、民间美术植根于人民生活中民间美术的含义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俗活动的美术。
在古代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和“文人士大夫美术”而言的;在现代是相对于职业、专业艺术家的美术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美术。
有很强的集体程式性特征。
民间美术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①从审美价值来说,民间美术有着一种质朴、纯真、自然之美以及独特的韵味,具有独特的强烈的、原始的艺术魅力,是专业美术不可替代的;②从社会意义来说,民间美术产生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它与人们的情感息息相通。
它还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民间美术既是民俗文化的造型载体,更是民族精神的视觉象征。
正如郭沫若所言“美在民间永不朽”。
二、民间美术的独特艺术语言民间美术形成了丰富的品类剪纸、年画、刺绣、玩具、民间雕塑、竹编、棕编、皮影、民间陶瓷、传统家具等民间美术在题材的表现和图形中蕴涵的寓意等方面具有共通性。
民间美术往往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样式,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
三、走近身边的民间美术潍坊杨家埠年画、风筝杨家埠年画风格特色:重喜庆、浓彩、实用,多反映理想、风俗和日常生活,构图完整匀称,造型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流畅。
潍坊风筝艺术特色:潍坊风筝经过历史演变和横向传播,逐渐形成了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起飞灵活的传统风格与艺术特色,和京式风筝、津式风筝等交相辉映,鼎足而立。
当代美术主题性创作的多元化摘要:新时代为我国美术繁荣发展、创新创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主题性美术创作一直是美术大潮中的主流,被国家政府及文化部门所提倡,在新中国70年美术发展进程中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湖北省美术馆等等都举办了一系列美术作品展,不仅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展示大国理念,还传达了哲学观念、美学精神、价值观念等永不褪色的重要价值。
特别是随着国家重大题材创作工程的启动,大型美术展览的举办,人们对主题性创作寄予了更多的期望。
但是由于现当代艺术思潮的盛行,当代美术主题性创作也承受着压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段也不断涌现,当代美术如何用将内容和新的艺术手段和形式结合起来,在坚守精神内核不变的同时调整主题性美术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课题。
关键词:主题性美术创作,多元化,创新,思想性,个性化特征一: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理论界定及阐释“主题性创作”一词首创于20世纪20年代的前苏联,以表现革命性的社会变革和社会的现实为重点,要求美术创作的内容为人民所喜爱。
在中国现当代美术发展历程中,主题性美术创作为时代谱写了最强音。
以艺术作品为载体,主题性美术创作题材具有主题目的和复杂的内容,且创作的艺术作品能够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反映时代的核心思想内涵,符合社会发展并且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
主题性创作的创作题材具有强烈的主题目的和复杂的内容特质,主旨能够在特定时代语境下反映核心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并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
大部分以写实风格为主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讴歌伟大祖国和人民,并且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革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是弘扬时代正能量、追求美好生活等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
主题性美术创作要求美术作品创作的内容为人民所喜爱、倾向于表现社会变革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记录重大历史题材,具有深远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主题性创作在思想上又赋予了新的内容,新的时代语境赋予了美术创作以新的审美要求与题材选择:一方面,从视觉艺术的角度,表现当下的社会主题与时代新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将中国艺术的传统资源与艺术相结合,将艺术审美与日常审美相结合,从而塑造新时代的图像楷范;另一方面,如何将国家、民族意志的维度与艺术家个体艺术思想与表达有机结合,也成为当下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重要课题。
民间美术植根于祖国大地,来源于大众的生活,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并服务于大众的艺术,成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它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民间美术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与审美特征,这些特征是:第一、民间美术的内容是理想主义的。
民间美术主要表现人们的生活理想与精神理想。
理想主义的艺术都是有浪漫成份的,民间美术与民俗宗教结合得十分紧密,几乎所有的民间美术都有一个或几个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或神话,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也影响了民间美术的形式与色彩。
民间美术的核心价值观是祥和。
祥和是社会和人间一种很高的境界,它包括人际之间的和谐、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天人合一”,民间文化离不开团圆、祥和、平安和富裕这些概念,这是所有民俗的终极追求,也是民间美术千古不变的主题。
民间美术多采用寓意谐音的手法表达“祥和”这一主题,并有意识地把有些图案设计成圆形,暗合“团圆”这一信仰意识。
端午节悬挂天师符、钟馗像、佩带五毒服装饰件及龙舟彩船,中元节的荷花灯、月饼花模、泥塑兔儿爷,结婚用的嫁衣、喜花、喜帐,祝贺幼儿百天和生日用的虎头帽、虎头鞋、长命锁、长命衣等,都具有避邪趋祥的寓意和象征。
第二、我国民间美术的地域性,体现其无比丰富的多样性。
传统的民间美术(尤其是乡土美术)是在各自封闭的环境中渐渐形成的。
不同民族和地域,不同历史、人文条件,致使各地的乡土美术有其独自的表现题材、艺术方式和审美形态。
鲁迅曾说过“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的。
”②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地域个性鲜明的艺术,便成了独有的文化财富。
第三、民间美术绝大部分是手工制作的。
手工是一种身体行为,手工艺术是人的情感和生命行为。
手工艺术处处直接体现着艺人的生命情感,机器的批量生产是缺乏这种丰富情感的加入,在进入工业化时代,手工技能的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遗产,是一种宝贵的人间财富。
论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美术作品往往承载了艺术家对当地文化、传统习俗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表达。
地域性文化在美术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并分析这种关系对于当代美术的影响和意义。
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体现在艺术作品的题材和风格上。
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这些文化元素在美术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比如中国的山水画、国画、工笔画等都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艺术形式,它们通过对自然、生活和思想的表达,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质和风采。
而在西方,古希腊的雕塑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都是西方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当地文化的特色,也对人们的审美风格和心灵追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域性文化还为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素材。
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都成为了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源泉。
比如中国的四大名著、民间传说、宗教信仰等都成为了中国画家创作的题材。
而西方的宗教绘画、历史题材等也是西方艺术家创作的主要素材。
这些题材不仅满足了艺术家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和表达,也丰富了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内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地域性文化在美术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
一方面,全球化带来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让艺术家们更加开放和包容地接纳和吸收各种文化元素,从而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地域性文化也因为全球化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蚕食,一些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逐渐淡化,这也使得一些当代艺术作品的地域性特色受到了挑战。
地域性文化在当代美术中的地位和价值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群众文化生活中丰富美术创作的题材与风格
发表时间:
2018-11-23T17:32:11.360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11月 作者: 易新萍
[导读] 将群众文化作为依托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的设计和规划,能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本文从群众
文化生活入手,对丰富美术创作题材和风格等进行了适当的研究,以期可以促进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有效推动美术创作活动的优化开
展。
易新萍
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宣传部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 要: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将群众文化作为依托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的设计和规划,能丰富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本文从群众文化生活入手,对丰富美术创作题材和风格等进行了适当的研究,以期可
以促进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有效推动美术创作活动的优化开展。
关键词:群众文化生活;美术创作;题材;风格
群众文化活动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不同的风格,在剪纸、绘画和手工艺等多种文化活动中,不同文化活动题材和风格的差异对活动
效果产生着差异化的影响。因此从美术创作的题材和风格角度进行研究,能够对群众文化生活中美术创作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有效提高
文化活动的组织和设计效果,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综合发展成效,为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和群众文化建设体系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当前我国群众文化生活中艺术创作存在的问题
群众文化生活中艺术创作活动的开展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对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稳定推进产生着重要的影响[1]。纵
观当前我国群众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能够看出在市场经济不良效应的影响下,在群众文化生活体系中,艺术创作受到影响开始出现变
化,艺术创作方面商业化发展现象相对较为明显,出现了大量无内容、大量模仿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群众文化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本
身的思想内涵逐渐失去,严重影响了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在美术创作方面,大量商业化作品的出现,严重限制了美术创作活动的
优化开展,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涌现以及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产生限制性影响。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城乡群众更加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培养,并且已经初步认识到当前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开始从多角度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改革创新,号召群众中的艺术家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以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更好的为地区经济建设
提供服务。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在推动我国群众文化生活中艺术创作工作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问题,大多数艺术创作者并
未真正认识到群众文化的艺术内涵,在实际参与创作活动的过程中,往往无法融入个性化创作思想,群众文化艺术体系中艺术创作出现了
停滞不前的情况,会对群众文化艺术创作工作的稳定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当前社会背景下要正确认识群众文化生活中艺术创作
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多角度探索创新艺术创作活动的措施,争取能够构建更为完善的艺术创作体系,全面提高群众文化艺术创作工作的
综合发展成效。
二、
在群众文化生活中丰富美术创作题材和风格的措施
在群众文化生活中,要想结合实际情况推动艺术创作工作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美术艺术创作的题材和风格进行丰
富,引入差异化的创作体系,促进群众文化背景下美术创作质量的提高,确保能够始终保持群众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夯实群众文化建设和
发展的基础。对群众文化生活中丰富美术创作题材和风格的措施进行分析,发现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更为系统的研究。
(一)
科学把握社区与群众生活之间的联系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要想对美术艺术创作的题材和风格进行丰富,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中美术创作的整体质量,就要把握社区和群众
之间的联系,从社区社会中适当的对创作题材进行挖掘,调动群众参与文化艺术创作的积极性,确保能够在社区的作用下构建群众文化创
作的整体,在社区内部形成良好工作氛围,真正将美术艺术创作与群众的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确保创作效果的全面提高
[2]。同时,社区
还能承担宣传美术艺术创作的责任和义务,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重要性,从多角度对群众文化艺术创作进行研究,
在丰富群众艺术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也使艺术创作活动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有效推动美术艺术创作活动的优化发展。如此就能够在社区
的作用下,构建良好的美术艺术创作体系,使群众生活中美术艺术能够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展现出来,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创
造良好的条件。
(二)
探索属于当代美术创作的现代社会创作风格
我国美术艺术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并且在不同阶段所展现出的艺术创作风格明显的差异,对美术艺术创作历史进行了丰
富。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美术艺术作品的创作忽视了多元化风格的重要性,部分创作者在创作过
程中忽视了个人风格的重要价值,整体创作风格不明显,甚至出现了风格统一的情况,严重限制了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和群众文化生活中
美术艺术创作在新时期背景下的稳定发展
[3]。而实际上,在群众文化生活体系中,任何成功的作品都必须具备自己独特的风格,能够将创
作者真实的内心情感展现出来,丰富群众文化体系,促进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稳定发展。简言之,在多元社会与会体系中,群众文化创作
方面只有突出侧重点,将现代主义风格融入到创作思想中,才能更好的为群众生活提供相应的服务,提高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综合发展成
效,为我国群众文化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易芳吉就是在现代群众文化美术创作方面追求个性化风格并且注重融入现代艺术创作思
想的典型代表,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如《酣秋》、《岁月如歌》、《咏秋》、《云水谣》、《幽鸣图》、《春
到南国》、《仙湖幽鸣》、《雏鹰》等,并且不同时期的作品所展现出的风格和所选择的题材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其作品《碧云何处识芳
尘》(图
1)、《南国紫荆》(图2)《一雨惊秋》(图3)作品就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并且在创作中将个人的人生感悟充分的表现出来,使
“
自性”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让欣赏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真我本性。由此能够看出,在群众文化生活中丰富美
术创作题材和风格,要注意引入现代创作思想,将作品的创作与个人人生感悟和思想情感有机结合在一起,推动群众文化创作的稳定发
展。
图1 碧云何处识芳尘
图2 南国紫荆
图3 一雨惊秋
(三)
开展不定期的经验交流活动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够促进经验的共享,也能实现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的目标,对美术艺术创作者事业的开拓和多元化创作风格的形
成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丰富美术艺术创作题材和风格的实践探索中,要认识到美术艺术创作与群众文化之间的联系,并结合美术
艺术创作的现实需求组织开展讨论和交流互动,确保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美术艺术创作实践中,引导群众发挥自身才能提高创作效
果,避免形成单一的创作风格,对群众文化在新时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组织群众参与不定期经验交流的过程中,要积极鼓励群
众艺术创作者在美术艺术创作中适当的融入创新思想,以探索的心欣赏不同风格的美术艺术作品,进而吸收借鉴不同的创作手法和风格,
对自身创作能力强化,提高创作效果。以易芳吉的创作为例,在其参与美术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就注意与其他艺术创作者进行沟通和交
流,并借鉴我国优秀美术艺术创作者的成功经验,对自身的风格加以完善
[4]。在群众艺术创作实践中,其选取紫荆花作为题材,学习和借
鉴郑板桥在绘画方面的笔法和风格,把握现代社会的创作思想,在融合中国人现代艺术审美观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欣赏紫荆花方面获
得的体验,开展艺术创作活动,创作出《蝶恋花》(图
4)系列作品。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与其他艺术创作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分
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将鸟作为主题进行创作,创作了《幽鸣雅集》(图
5)主要在与表现简淡空灵的意境,通过绘画抒发自己的情
感。从易芳吉的创作能够看出,在不定期参与经验交流的前提下,其美术作品的创作实现了艺术和人生的有效融合,不仅选择了丰富的题
材,还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不仅作品艺术价值相对较高,并且还能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提高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综
合效果。
图4 《蝶恋花》系列作品之一
图5 《幽鸣雅集》中幽冥图之一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群众文化生活中涉及到的内容相对丰富,并且不同的文化内容所产生的
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在推进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群众文化建设的综合效果,要注意从群众文化生活的
角度进行分析,把握群众文化生活中美术创作的题材和风格,对群众文化生活加以丰富,全面提高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综合发展成效,为
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的构建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
姚小丽.探究群众文化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J].神州,2018(18):33,35.
[2]
张耀.群众文化美术创作的题材与风格探讨[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5):217.
[3]
孙琦琦.浅谈群众文化美术创作与文化的地域性存在联系[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8(4):264.
[4]
徐凌波.基于群众文化基础的美术创作和辅导技巧[J].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17(9):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