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 格式:doc
- 大小:5.02 KB
- 文档页数:3
对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以陕西省扶风县天度镇为例调查意义: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实现了由基本生存型向温饱生活过渡及由温饱向小康的巨大跨越。
但与逐渐鼓起来的腰包极不相称的,是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却越发显得单调和乏味。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业余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由此,对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与全面了解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其有利于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2009年8月17日——2009年8月25日地点:陕西省扶风县天度镇方式:在村干部的协助下及询问自己的亲戚朋友,较远的通过走访询问来进行。
对象:陕西省扶风县天度镇村民。
一.总体状况与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十七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部分满意的,但是由于农村经济水平的相对落后及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的相对欠缺,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化决定精神文化。
因此,经济水平决定了当地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的状态。
所以,要了解此项问题,必须先了解当地农民的收入情况及风土人情。
陕西省扶风县位于关中平原中断,东邻西安,西接宝鸡。
关于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关于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1调查人:XXX调查时间:XX月XX日~XX月XX日调查地点:江苏省xx县调查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经济与文化共同发展的理念也越来越多的被提出。
然而,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各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尽相同。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家乡地区(江苏省泗洪县)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感受。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街头问卷与网络问卷结合)调查对象:随机调查一、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各行各业都不相同,在此次随机调查中我发现,家乡人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打工和种地;当然,由于环绕成子湖,渔民们捕鱼为业;此外,还有基层服务工作者如医师等依靠工资生活。
不同人群经济能力不一样,调查之后发现贫富差距还是很明显,县城中基础建设完善,人民生活条件较好,乡下基础设施落后,部分家庭条件较差。
二、文化发展状况此次调查主要在农村展开,参与填写问卷的好多人都只是小学初中毕业,(部分人员由于仅参与过扫盲班或未接受过素质文化教育无法参与问卷调查填写)很少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
并且,大多数人对于文化的概念仅仅局限于学校。
只有部分人员提到文化活动,他们的'建议是增加文化活动,鼓励民众积极参与。
同时,较多人提出家乡应建设一所较好的中小学。
总体而言,家乡文化建设相对落后,有待加强。
三、个人看法及建议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发展有待提高,经济与文化并未共同发展,经济发展比文化发展迅速,县城发展比乡村发展迅速。
外出打工是乡村人普遍的选择。
于是,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等现象颇为普遍,使孝亲敬长成为一部分人难以实现的梦想。
好在如今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已经兼顾文化发展,努力让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在寒假期间,县政府的“春风行动”让人暖心。
由政府牵线搭桥的大型企业招聘会在春节前后举行,乡镇公交免费送达,数万个岗位对外应征。
号召泗洪人回乡就业创业,带动泗洪经济发展,使家人团聚,创造美好新生活。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800字作文_2调查时间:20xx年7月21日-20xx年7年22日调查地点:老家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坝塘村委会调查对象:村民、村委会工作人员。
一、调查背景老家是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320国道旁的一个小型自然村,我就是在那里度过我的童年,所以对乡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每年回那里的时候,或多或少能看到一些变化。
以前寸步难行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大道,不足两米宽的桥也修缮了,今年发现路边还新装上了路灯。
但这么多年来,有一点却几乎没怎么变过,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打牌打麻将,村民们的娱乐方式看起来似乎还是停滞不前甚至还退化了。
针对这点现象,我认为对村民们平时的文化生活进行一次调研很有必要。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和走访观察的形式。
三、调查目的通过社会实践项目加深对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了解,培养自己对家乡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热情和责任心,学以致用的意识。
提高自己观察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调查内容我调查的内容有:村民文化生活的时间、文化娱乐种类、文化娱乐设施、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
首先,我对家乡群众的文化娱乐时间进行了调查,大部分的村民日常劳动时间为8小时左右,除去其他一些零碎的时间,每天约有四小时用于文化娱乐活动。
然后是有关文化娱乐种类的调查,当前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的主体为30岁到50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是文化娱乐活动组织方式和进行内容的主导者,我的'调查显示他们的文化娱乐活动方式有:20%在家看电视,32%打扑克,40%左右搓麻将,另外的8%做其它文化活动,可见打牌类占主导。
而对于兴起的新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年轻人,大多数年轻人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打台球等新型娱乐场所,其中喜欢上网的占74%,可见网络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之大。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的文化娱乐生活相对于其他年龄的人群相对贫乏单一,由于家乡的老人们大多数不识字,不会填表,所以我采用了口头调查的方式,发现绝大多数老人的文化生活以听戏聊天为主,还有一些则喜欢串门和其他老人聊天。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高中生高中生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一、引言家乡文化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风俗习惯、传统艺术等方面。
为了了解家乡文化的现状,我进行了一次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展示高中生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认知和感受。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了450份有效问卷。
问卷涵盖了家乡文化传承、民俗活动、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三、家乡文化传承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高中生表示对家乡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其中67%的受访者表示在家庭中得到了传承。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只有3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积极参与家乡文化传承活动。
这说明家乡文化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冷落,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四、民俗活动与传统节日在调查中,大部分高中生表示他们会参与一些民俗活动和传统节日庆祝。
其中,春节、中秋节和清明节是最受欢迎的传统节日,受访者认为这些节日代表了家乡文化的重要方面。
此外,受访者还提到了一些特色的民俗活动,如舞狮、舞龙、放鞭炮等。
这些活动丰富了家乡文化生活,也增加了人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五、传统手工艺在调查中,受访者对传统手工艺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
有些高中生表示他们对传统手工艺非常感兴趣,会主动学习和传承;而另一部分受访者则对传统手工艺缺乏了解和兴趣。
这反映了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科技的发展对传统手工艺的冲击。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有必要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宣传和教育。
六、现代化对家乡文化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化对家乡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有高中生表示,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了很多传统建筑的拆除,传统的街道布局和建筑风格逐渐消失。
此外,受访者还提到了现代娱乐方式的改变,如电子游戏、网络直播等的流行,导致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弱。
然而,还有一些高中生坚定地表示,他们会努力保护和传承家乡文化,让其与现代化相融合。
七、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对相关部门和社会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家乡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高中生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调查与思考随着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来到城市打工。
然而,尽管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们的生活却常常被忽视和边缘化,尤其是在精神文化方面。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探讨问题的根源,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在城市里工作的农民工们生活较为单调,通常只有工作和基本生活需求。
他们的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且经济收入相对较低,常常处于较为贫困的状态。
由于没有家庭的陪伴和社会资源的支持,农民工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显得比较匮乏,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精神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在城市的生活中,农民工面临着离群、孤独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甚至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2. 文化融合不充分: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农民工在城市里面往往不能融入主流文化,导致了一些文化上的冲突。
3. 成长空间狭窄:农民工的职业大多只限于工厂和建筑工地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他们在这些工作中长期徘徊,成长空间非常有限。
4. 缺乏精神抚慰:农民工往往远离家乡,家人朋友等亲人之间的分离和失去让他们内心疲惫,需要更多的精神抚慰。
二、问题的根源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困境,其实是当前社会中结构性问题的反映。
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产业发展战略问题:过去,工业化时代确实消除了极端贫困、饥饿等问题,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包括工资低、工作风险高等问题。
2. 社会不公问题:农民工缺乏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本,而“拥有就可以拥有更多”的规则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适用,这导致了一些社会不公问题。
3. 勞動權利議題:农民工的劳动权利长久以来都没有得到充分保护。
许多工厂和商家尽可能地削减农民工的酬劳和保险福利;并且,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往往很差,甚至导致了一些危险的安全问题。
4. 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问题:尽管农民工们过着简单的生活,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社区和文化。
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如果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完全陌生,我们就需要去粗取精地分析研究,并将获得的成果展现于调查报告中。
好的调查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篇1按照县走转送活动的安排,我深入到联系点东张孟乡北苏庄村,围绕走转送活动的要求开展调研。
通过与走访广大群众、基层干部和党员,了解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并就加快该村发展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东张孟乡北苏庄村基本情况东张孟乡北苏庄村位于县城东北部,309国道南侧,交通便利,位臵优越。
全村共有人口2700人,耕地4300亩,党员43名,两委干部7名。
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比较强,群众整体素质较高,村风淳朴,各项工作基础不错。
近几年来,北苏庄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群众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县有关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村民小农经济意识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在与该村农民谈话中,他们认为现在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就已经很满足了,至于在此基础上怎样追求更高、更好则是茫然的、无所作为的。
虽然经过近几年农业种植产业的发展,给群众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增收,但由于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把自己定位在一个较低层次的需求水平上,不能使他们大胆地、勇敢地去搏击市场经济的大潮,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产业还没有真正形成。
(二)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投入资金不足。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北苏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该村经济的发展。
但总体来看,由于受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该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电力设施老化、文化基础设施尚未健全,严重制约该村经济的发展。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报告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一、引言
为了更好地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我们对家乡进行了一次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
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现状,为家乡的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目的和方法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包括传统文化活动、艺术表演、文化设施等方面。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并收回了92份有效问卷。
三、调查结果
1. 传统文化活动
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在家乡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
其中,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传统节日活动最受欢迎,有78%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参与这些活动。
此外,还有一些传统的庙会、民俗活动也备受关注,有64%的被调查者参加过。
2. 艺术表演
在艺术表演方面,调查显示家乡有丰富多样的演出形式。
其中歌舞表演和戏剧表演最
受欢迎,分别有60%和55%的被调查者表示会观看。
音乐会、曲艺和舞蹈表演也在受众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3. 文化设施
家乡的文化设施方面,调查显示家乡已有一些文化场馆和文化活动中心,如博物馆、图书馆和体育馆等。
不过,仍然有一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家乡的文化设施不够完善,呼吁进一步增加文化设施的建设。
四、结论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家乡的文化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家乡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和多样的艺术表演形式,但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文化设施不够完善等。
我们建议加大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和艺术表演的质量,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丰富多样的家乡文化生活。
五、参考文献
无。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建议书一、引言家乡文化生活是指在家乡所体现的各种传统、习俗、风俗、艺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家乡文化生活的现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护和弘扬本地特色,促进文化交流和互动。
因此,本调查将着重了解家乡文化生活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查目的1.了解家乡传统节日和庆典的举办情况;2.了解家乡特色美食和饮食习惯的保护和传承情况;3.了解家乡传统工艺品的制作和发展情况;4.了解家乡传统音乐、舞蹈和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情况;5.了解家乡传统体育活动和民间游戏的传承和发展情况;6.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习惯的变化情况;7.了解家乡文化生活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三、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以收集各方面的信息;2.访谈调查:选择一些家乡文化生活的代表人物进行访谈,了解其对于家乡文化生活的认知和看法;3.实地观察:前往家乡的传统节日、庆典、餐馆、工艺品店等地方进行实地观察,了解现状。
四、调查内容和建议1.家乡传统节日和庆典的举办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家乡传统节日和庆典的举办情况良好,但还存在着商业化、浮华化的倾向。
建议加强对传统节日和庆典的保护,回归本源,注重文化内涵和民俗传统。
2.家乡特色美食和饮食习惯的保护和传承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家乡特色美食和饮食习惯的保护和传承情况较好,但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一些传统的烹饪技艺正在逐渐失传。
建议加强对特色美食和饮食习惯的宣传和推广,培养年轻一代的兴趣和参与度。
3.家乡传统工艺品的制作和发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家乡传统工艺品的制作和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很多传统工艺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
建议加强对传统工艺品的保护和传承,推动工艺品的创新和发展。
4.家乡传统音乐、舞蹈和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家乡传统音乐、舞蹈和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情况良好,但在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下,受众人数有限。
关于河南遂平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一、引言家乡文化生活是一个地区独特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本报告旨在调查河南遂平家乡文化生活的现状,了解当地居民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和参与程度,为进一步推动家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XX 份,回收有效问卷XX 份。
同时,我们还对一些当地居民进行了访谈,以获取更深入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1.家乡文化认知度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遂平的家乡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一些具体的文化元素和历史背景了解不够深入。
2.家乡文化参与度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偶尔会参加家乡的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文艺表演等,但很少有人经常参与或积极组织文化活动。
3.家乡文化传承与发展许多受访者认为家乡文化的传承面临一定的困难,主要原因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以及现代化的冲击。
4.对家乡文化保护的态度大部分受访者对家乡文化保护持支持态度,但对于具体的保护措施和方法了解不多。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遂平家乡文化生活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家乡文化认知度不高、参与度不够、传承与发展面临困难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度。
2.举办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吸引居民参与。
3.鼓励年轻人参与家乡文化传承,培养兴趣和使命感。
4.政府加大对家乡文化保护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五、结语家乡文化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它不仅代表着过去,也连接着未来。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参与家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我们的后代能够继续感受到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调查报告模板,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农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调查报告摘要经济发展需要社会发展的支撑,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系统,经济发展就不能带动社会的整体进步。
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农村优秀精神文化的塑造和培养。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不仅在物质方面追求更高的的享受,而且也更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
尤其在近几年,农村的经济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大幅度提高,文化生活也随之丰富多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农村的生活水平飞速提高,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相对滞后的农村文化,已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搞好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整体文化质量,支持农村的社会发展,是农村现代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所以利用假期时间,我对家乡的文化娱乐现状作出了调查。
关键词:文化娱乐生活新农村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调查目的了解家乡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现状,以及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
我的家乡孟津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区,位居黄河中下游分界地段,东距省会郑州110公里,西距豫西名城三门峡90公里,南与古都洛阳毗邻,北临滔滔黄河,与济源市一桥相连。
全县辖10镇,228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人。
调查内容我调查的内容有:文化娱乐种类、文化娱乐设施、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
首先,我对家乡群众的文化娱乐种类进行了调查。
由于改革开放发展的逐渐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
家乡人民对各种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并且能够很快接受,于是,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人们的广泛接受和普及,从而取代了看大戏,听说书,逛庙会等传统的娱乐方式。
当前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的主体为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是文化娱乐活动组织方式和进行内容的主导者,他们的文化娱乐活动方式有:50%在家看电视,23%打扑克,20%左右搓麻将,另外的7%做其它文化活动。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7篇调查报告要求作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调查研究经验,通过调查报告,可以了解到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和发展趋势,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7篇,供大家参考。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篇1一、过去的状况过去的马路,说白了就是土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一不小心脚就崴到了。
晴天还好,但车子一过就尘土飞扬,连连让人咳嗽。
雨天就更让人烦恼,雨水一浇,路上泥泞一片,一辆车子过来,泥水就溅了行人一身。
有的水积在坑里,大冷天的,便结了冰。
人走在上面,一不注意就滑倒了,摔伤不说,咱这面子往哪搁啊……妈妈小时候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别的不说,以前这路啊,非常的窄,一人过还行,要是几人一起过,恐怕就得侧侧身了,人挨人,人挤人,程咬金来了恐怕就得爬着走了。
交通不便,导致各地的货物、资源流通不快捷。
那时候,人们过黄河都是摆渡,人们过江都是坐旱船的。
妈妈上师范可就难了……二、现在的状况沥青铺成的大道平坦极了,而且十分宽敞。
两边的绿化带更给灰灰的公路添加了一些生机。
两边的汽车整整齐齐的,没有人越过分道行驶线,司机们都十分守规矩。
一道到汽车,成了一道风景线。
宽宽的马路,四辆大卡车过也不挤。
一个个“不下岗的警察”——红绿灯、斑马线、摄像头,特别是指示牌,禁停、勿转等等,指挥着人们的交通安全。
路面非常的平坦,不像以前那样坑坑洼洼的,高低不平。
人们走在上面,从心底感到舒适。
在一九七四年,洛阳市又修筑了黄河大桥使吉利区和孟津县相通。
两地的人民都非常的喜悦,那年,“建桥”成了潮流的名字。
三、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变化巨大。
人们的生活有了保障,人民富起来了,经济好了。
在还没有修路时,人民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
”对,修路!只有路变了,这个城市的经济看起来就很好。
于是,家乡轰轰烈烈的开始修路。
修完后,人民都皆大欢喜,心底都高兴自己能走上平坦的大路了,是的,中国的经济、科技事业也走向了平坦的大路,步步高升。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6篇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时,我们有必要仔细地调查清楚,并将获得的成果展现于调查报告中。
现在你是否对调查报告一筹莫展呢?本文是敬业的小编帮大家收集整理的6篇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的相关范文。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篇一调查时间:20××年×月×日调查方式:查资料,询问长辈。
调查目的:了解春节习俗。
调查背景: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较重视的节日。
春节期间我国各地方人民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些活动有很多是从历史的长河中遗留下来的,并形成了地方风俗。
调查内容:春节是一年的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
春节的前奏要数小年了。
1、小年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祓除不祥。
2、除夕除夕又称大年三十、除夜、岁除。
除夕是一年中较后一天,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一般指农历二十九或三十。
这天,一早起床,男子准备贴对联、福字等。
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
家中女子便开始忙碌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我们年夜饭中一般都有鸡、鱼、肉、汤圆这四道菜,鱼的意思是年年有余,汤圆的意思是团团圆圆。
吃年夜饭的时候是春节家家户户较愉快较热闹的时候,一桌丰盛的菜,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对家乡精神文化现状调查调查者:外国语学院 2010级英语四班贾慧 20104158调查地点:青岛市平度市(县级市)调查时间:2012年2月1日——2月29日调查对象:山水龙苑小区居民调查方式:问卷调查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经济快速发展和广大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
尤其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以来,农村文化建设进入了空前繁盛的时期。
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部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二、调查内容(一)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从1989年撤县设市至今,15年来平度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生活环境日益改善,社会风气逐渐好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逐步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连续六届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市”。
尽管是半年一回家,但每次站在家乡的土地上总会让我生出一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感触。
15年来,平度建城区面积由8.5平方公里扩大到3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7.1万人增加到23万人。
昔日狭小、陈旧的小县城正在被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所取代。
每当夜幕降临,平度城区灯火通明,会堂广场周围更是流光溢彩。
这是该市实施的城市主要道路亮化工程的杰作,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城里不亮城外亮”的状况。
人们在徜徉在花灯齐放的大街上,那么从容、那么惬意,仿佛置身在“天上的街市”。
如城市一样,农村的文明程度15年来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地方特色节日每年如火如荼的开展,大泽山葡萄,马家沟芹菜等已发展成全国知名品牌,进入各大商场销售。
“效益美观型”村庄建设,是15年来平度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伟大的创举。
从环境建设入手,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是文明村镇创建的基本思路,而今已发展到六百多个。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家乡文化调查报告(精选10篇)在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时,我们有必要弄明白问题情况,并将获得的成果展现于调查报告中。
快来参考调查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家乡文化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 1一、调查目的和意义:最近党提出了要进行文化改革,所以为了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了解在当今基层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现状和文化建设的进展,增强我们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我们深入基层、深入民众,激发我们参与文化建设以及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热情,增强我们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
加深我们对于自己家乡的认识,使得自己可以为家乡的发展做一下贡献,使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又迈进一小步。
调查过程:在遂溪过年的那段时间去向基层人民了解一下他们在业余时间有什么文化生活可以进行,以及对于自己文化生活的看法,和觉得政府在这方面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他们自己又希望有些怎样的文化生活。
基本情况与分析:纵观这几年遂溪人的文化生活,随着国家对人民文化建设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遂溪的文化建设在这几年得到了蓬勃地发展和显示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其中,居民的文化生活也逐渐日益丰富化、多样化,上网、听广播、看电视、看演唱会、看电影、打麻将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到20XX年一月份,在我所调查的遂溪家庭里,以前的黑白电视已经是人们记忆中的东西了,现如今他们大部分都有彩色电视、液晶电视,甚至是最近刚刚流行的3D电视都出现在普通居民的家中了。
另外随着遂溪电视台的改革,以前是模拟信号电视的家庭都升级为有线数字电视,电视节目也由原来的40多个台增加到了80多个。
VCD或DVD似乎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是更加先进的EVD了。
电脑也在普通家庭中得到了普及,手提电脑的比例越来越高。
值得留意的一件事是当今的居民文化生活出现了两极化的趋势,主要分为了年轻派和守旧派两个部分。
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下面的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的文章,欢迎继续访问应届毕业生报告网!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构建和谐农村,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但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一个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这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基本现状(一)思想观念不断进步近年来,随着农村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精神方面的消费逐步增多,休闲方式逐步多样化。
就是在边远乡镇,也有不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坝坝文化较为火热,村级文化活动也开始发展。
由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泛开展宣传政策法规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二)活动形式日趋多样正月初七灯火节游园活动、万名群众环城长跑、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等主题突出、参与性强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各文艺宣传团体创作编排的金钱板、音乐快板、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农民读书节和迎奥运、促和谐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使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入村入户,深入人心。
(三)阵地建设更臻完善加强了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新规划建设了12个乡镇文化站,为光雾山镇铁炉坝村、元潭乡字库村、侯家乡姜家大院捐赠图书30000余册,并建立了规范的图书阅览室。
加强了县内赶场老年拐棍宣传队、南江镇女子秧歌队、长赤镇腰鼓队、元潭乡唢呐龙狮队等民间文艺团体建设,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传统文化颇具特色二、存在问题我县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南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地点:山东省滕州市木石镇的几个村,白塔,连水,安上等。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七里店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
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
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
在我们乡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
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2、按不同人群来说
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23%打扑克,10%左右搓麻将,7%下象棋,另外的6%读书看报或作其他文化活动。
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
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天。
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
建议农村乡镇的相关部门和干部多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组织开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类的文化活动,为他们购置一些健身器材,使农村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赌博风的抬头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四、几点建议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
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
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另附一个:
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董耀金;胡海东;陶维梅
<正>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丰富的物质生活已不再是追求的唯一目标时,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就变得愈发强烈。
于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凸现出来:富裕起来的农民该怎样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和精神境界?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该怎样有效地开展工作?对此,我们利用暑假时间,对家乡(河北省玉田县)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进行了走访调查分析,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