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1
北衙铁金矿区露天转地下联合开采技术探析张宁【摘要】针对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而言,也就是直接将露天开采进入到深部,一旦遇到经济不合理的问题,就需要直接转到地下.因此,基于北衙铁金矿区露天转地下联合开采技术进行探析,就是希望可以进行全面的规划,这样才能满足生产的经济性要求,进而让开采更加合理.【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2页(P55-56)【关键词】北衙铁金矿区;露天转地下;开采【作者】张宁【作者单位】鹤庆县鹤庆北衙矿业有限公司,云南大理 6715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矿区露天转地下联合开采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能够更好的分析开采技术,本文以北衙铁金矿区为例,对具体的开采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满足开采的要求。
1 北衙铁金矿区简介北衙铁金矿区位于滇西北鹤庆县城南部172°方向,平距47.5km,隶属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西邑镇北衙村公所辖区。
地理坐标:东经100°11′15″-100° 13′ 00″,北纬26°07′30″-26°10′30″,矿区交通方便。
2 北衙铁金矿区露天转地下联合开采技术2.1 矿床开采方式2.1.1 开采方式的选择万硐山矿段原为露天开采,其围岩主要为三叠系中统北衙组(T2b)碳酸盐岩、矽卡岩、石英正长斑岩、三叠系下统青天堡组(T1q)碎屑岩,并见有溶蚀现象;主要矿体赋存于破碎带中,岩体破碎,稳定性差;矿体顶板厚度不稳定且属软弱层[1]。
2.1.2 露天转坑下过渡方案的确定露天采场2014年~2016年进行三年技改扩建,2017年~2029年为单一的露天开采,单一露天生产13年(不含3年技改期),2024年露天生产的同时并开始地下工程一期基本建设,地下工程一期建设六年,中段主要建设1350m中段、1700m中段和1500m中段部分工程,于2030年坑下形成可以达到出矿要求和安全要求的采矿系统并可以初步投产。
确定露天矿山转地下合理生产规模的方法摘要:露天金属矿山转地下开采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确定露天转地下合理生产规模是一项核心决策要素。
通过使用统计分析、技术条件、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等方法确定合理生产规模的阐述,为矿山寻找一种适合本企业的确定合理生产规模的方法。
关键词: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生产规模优化;人工神经网络目前国内外矿山开采中对于矿体延伸较深、覆盖层不厚且矿体厚度为中厚以上的矿床多采用露天开采。
因为露天开采具有初期建设投资少、投产快、生产条件好、安全高效、资源回收率高等优点,所以应用比较广泛。
但随着露天矿山服务年限的增加,开采深度逐渐增大露天采矿剥采比将会达到甚至超过经济极限值,从而使经济效益明显下降。
因此随着露天矿山服务年限的延长,转入地下开采是唯一的途径[1]。
研究露天转地下开采规律和相关要素优化成为当前采矿行业中的一个热门课题[2],而确定露天转入地下开采稳产后的合理生产规模在决策中尤为重要。
下面笔者就确定矿山合理生产规模的方法做一些阐述。
1 泰勒公式等统计方法国外学者泰勒通过多年来对多个矿山样本的设计项目统计分析后,得出了如下关于矿山生产能力的经验公式:a=5r0.75 或t=0.2r0.25 (1)式中:a-矿山生产能力,t/a;t-矿山经济寿命,a;r-境界内矿石储量。
国内许多学者利用泰勒公式对我国矿山生产能力进行验证,得到的结果跟国内矿山的实际生产能力有一定的出入。
文献[3~4]通过大量的研究分析后得到更适宜我国矿山的经验公式:a=1.25r0.75 或t=0.8r0.25 (2)统计分析法属于传统的方法,考虑的因素较少,而实际矿山生产中因为矿床的自然条件各异,各个矿山的开采工艺与开采设备也不同,所以很难真实的反映矿山开采的实际情况,属于一种粗放型的方法,不能保证企业达到最好的经济效果,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可以作为一种参照。
2 从矿山开采技术角度研究技术分析法主要从矿山开采技术角度出发,根据矿山生产能力应与矿床开采过程中各项技术参数相结合的现实生产情况。
5露天开采规程5.1基本规定5.1.1小型露天采石场,除遵守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19号《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暂行规定》外,还应遵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5.1.2露天开采应遵循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分台阶开采,并坚持“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原则。
5.1.3设计规定保留的矿(岩)柱、挂帮矿体,在规定的期限内,未经技术论证不应开采或破坏。
5.1.4采剥和排土作业,不应对深部开采或邻近矿山造成水害和其他潜在安全隐患。
露天矿山,尤其是深凹露天矿山,应设置专用的防洪、排洪设施。
5.1.5靠近矿山铁路修筑建构筑物,跨越矿山铁路、横穿路基或桥涵架设电线和管道等,以及临时在矿山铁路附近施工,均应事先征得矿山运输和安全部门同意,并制定施工安全措施,经批准方可实施。
5.1.6在矿山铁路或道路两侧堆放物品时,应堆放稳固,且堆放物的边缘与铁路建筑接近限界的距离,应不小于O.75m;与道路路面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m(若道路有侧沟,距侧沟外侧,应不小于O.5m)。
5.1.7任何人不应擅自移动和毁坏矿山的测量基点;需要移动或报废时,应经矿山地质测量部门同意,并经主管矿长批准。
5.1.8露天矿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宜配备专用载人车辆接送作业人员上下班:——从上下班人员集中的地方至露天矿(或车间)主要作业场所,路程超过3000m;——凹陷露天矿的垂直深度超过lOOm;——山坡露天矿的垂直高差大于150m。
采用提升设备运送人员时,应遵守本规程第6章的有关规定。
5.1.9露天矿边界应设可靠的围栏或醒目的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误入。
露天矿边界上2m范围内,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树木及其他植物、不稳固材料和岩石等,应予清除。
露天矿边界上覆盖的松散岩土层厚度超过2m时,其倾角应小于自然安息角。
5.1.10因遇大雾、炮烟、尘雾和照明不良而影响能见度,或因暴风雨、雪或有雷击危险不能坚持正常生产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威胁人身安全时,人员应转移到安全地点。
露天矿山开采技术方法
露天矿山开采技术方法主要包括爆破、钻孔、采矿等步骤。
其中,爆破是最主要的开采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引爆爆炸物炸毁矿石,
然后再通过机械或其他设备将矿石挖掘出来。
爆破的目的是使岩石裂解、破碎,使其适合于进一步的开采。
另一种常见的开采方法是钻孔。
钻孔的目的是在矿石上钻出一个孔,然后在孔内注入爆炸物。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开
采大量的矿石。
采矿是将挖掘出的矿石从露天矿区运出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适
当的车辆和设备,来确保矿石的安全运输和存储。
除了这些主要的开采方法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技术,如堆积和
浸出。
堆积对于那些低品位矿石的开采尤为适用。
堆积的原理是将矿
石放置在一起,然后水或溶剂穿过矿石,提取目标金属。
浸出方法则
是将浸出剂滴入矿石中,在特定条件下加热,将目标金属与矿石分离。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露天矿山开采技术方法,不同的矿石种类和
采矿的方法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
露天转地下开采下矿山边坡稳定性难点解析摘要:目前,我国露天开采的矿山普遍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随着露天开采的延深,剥离费用会不断增加,所形成的高陡边坡将给矿山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从而造成采矿成本不断增加,从安全和经济方面考虑,这些矿山需从目前的露天开采转为最终的地下开采。
矿山由露天转地下开采后,边坡及坑底周围岩体与地下开采组成一个复合动态变化体系,其变形和力学行为极为复杂,局部呈现出典型的非线性特征。
关键词:露天转地下;采动响应;动态演化特征;力学分析模型;形态方程引言:“十二五”末期以来,我国露天矿主产区的露天矿山均进入深凹露天开采阶段,部分矿区甚至已经转入地下开采阶段。
特别是重要经济区、生态功能区、重点流域的连续层状矿床,呈缓倾斜、薄至中厚、软夹层的赋存状态。
由于其成矿年代久远、历经多次地质构造与浅部露天采矿作业扰动,局部呈现典型的松散体特征,矿体顶板与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属于典型的不稳定岩体类型。
其矿山由露天转入地下开采后,矿体上盘附近还矗立有露天开采形成的层状高陡岩质边坡,该类型露天边坡的存在对地下开采工程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现阶段需通过现场调研、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数值模拟试验和理论研究,对复杂地质赋存条件下矿床露天转房柱法地下开采后,地下开采与边坡耦合作用下体响应的演化特征及其动态效应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以揭示露天层状高陡岩质边坡与地下采场围岩及其上覆岩体的非线性变形机制与动态失稳机理。
相关成果对我国复杂地质赋存条件下矿山露天转地下后地压管理与控制及露天边坡的安全维护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特点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世界现已建有有色金属、钢铁、煤炭、黄金、化工等各类露天矿山1500余座。
按矿山当前生产能力计算,露天开采在各类非能源固态矿床开发中所占的比重约为:有色金属矿50%,铁矿87%,化工原料矿71%,建材矿山近100%。
经过几十年持续高强度的开采,绝大多数露天矿山已经进入深凹露天开采阶段,大部分矿山正在或者已经转入地下开采。
急倾斜厚矿体露天转地下矿山开采方法的探讨张延国;赵有国;王运永【摘要】某矿山为急倾斜厚矿体,以该矿露天转地下的设计实践为基础,探讨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和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的适用条件.根据放矿理论,分析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上覆岩层“整体下移层”的特点,提出在满足干选废石回填后,以露天采坑作为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废石排土场和干排尾矿库,将排土场干选后的废石回填至露天采坑形成初始覆盖层,妥善解决了掘进废石、选矿厂尾矿的堆弃难题.【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13-16)【关键词】露天转地下;放矿椭球体;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覆盖层【作者】张延国;赵有国;王运永【作者单位】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石家庄设计院;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石家庄设计院;五矿矿业控股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目前国内由采矿活动所造成的土地破坏及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特别是尾矿库的环境污染及安全隐患更加突出。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1990年我国由采矿活动破坏的土地面积为1.4万~2万km2,1990年以后每年以约200 km2的速度增加,2000年以后每年增加的速度扩大到340 km2。
这其中开采直接造成破坏的约占1/3,固体废弃物堆存造成的破坏约占2/3。
至2007年全国尾矿库12 718座,堆存总量80.46亿t,占地面积100万hm2,废石碴堆存总量约200亿t,占地面积约33.3万hm2。
由采矿活动造成的土地破坏及环境污染已经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
为此,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对采矿业提出了“发展绿色矿业、加强共伴生矿产及尾矿综合利用、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理念,新建或扩建尾矿库的审批愈加严格,征地愈加困难。
因此,矿山开采固体废弃物排弃成为了矿山建设的难题。
以河北省某大型露天转地下开采设计为例,探讨在设计过程中,以“绿色矿山”设计理念,利用干选后的废石回填露天采坑形成初始覆盖层,并以露天采坑作为露天转地下开采的排土场和干排尾矿库,妥善解决了掘进废石、选矿厂尾矿的堆弃难题,保证了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的顺利实施[1]。
1露天开采1.1境界的确定1.1.1确定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应下列原则:1 应以“基础储量”为基础,并应充分利用资源。
2 露天采矿场的最终边坡应满足边坡稳定的要求。
3 露天境界底平台尺寸应满足铲装和运输设备要求。
4 中型以上露天矿境界宜采用计算机软件圈定。
1.1.2露天矿分期开采境界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分期开采的矿山,一期开采年限不宜小于10年。
2 分期开采过渡期间不宜使矿山减产或出现剥离洪峰。
一期宜为二期扩帮提供技术条件。
3 临时边帮上的安全平台宽度不应小于15m;采用陡帮扩帮作业时,在临时边帮上,每隔60~90m高度应布置一个宽度不小于20m的接滚石平台。
1.1.3露天采矿场最终边坡构成要素应符合下列规定:1 露天矿最终边坡应由台阶高度、台阶坡面角和安全平台、清扫平台、运输平台等要素所构成。
2 平台上设置排水沟时,其宽度应满足排水沟的设置要求。
3 最终台阶宜施行并段,并段台阶数不宜超过3个。
4 安全平台宽度不宜小于5m。
5 清扫平台宽度应满足清扫设备作业要求。
1.2采掘要素1.2.1台阶高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需穿爆的矿(岩),台阶高度不应超过挖掘机最大挖掘高度的1.5倍。
2 不需穿爆的矿(岩),台阶高度不应超过挖掘机的最大挖掘高度。
1.2.2工作台阶坡面角可根据岩体结构面产状、岩体力学性质及水文地质特征通过计算确定,也可按围岩强度指标和围岩完整性特征通过类比法选取。
1.2.3最小工作平台宽度应按爆堆宽度、装载和运输设备所需宽度、动力管线布置方式,以及采剥作业的安全宽度等计算确定,也可按表7.2.3选取。
表7.2.3 最小工作平台宽度注:1 表中数值采用铁路运输时取上限,采用汽车环形运输时取下限;2 表内数值加上铁路中心线间距为双线运输时最小工作平台宽度。
1.2.4挖掘机最小工作线长度应满足挖掘机的正常作业和运输设备调车要求。
挖掘机最小工作线长度宜按表7.2.4选取。
表7.2.4 挖掘机最小工作线长度1.2.5段沟、出入沟及运输堑沟的沟底宽度应根据运输方式、掘进设备型号、岩石性质确定。
露天转地下最佳开采模式王新民;赵建文;张钦礼;吴鹏【摘要】Based on the synthetic assessment model of the transition from open-pit to underground mining mining model,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the fuzzy mathematics methods fundamental theory were used to make a synthetic assessment. During this process, lots of dynamic and static, fix and non-fix quantified influence factors working on the mining method were taken into synthetic account, such as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factors and degree of slope stability etc. The influence factor indexes of the mining methods were transformed into the matrix of the membership degrees; the weight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matrix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AHP method. With the weights matrix and the matrix of the membership degrees, the fuzzy synthetic judge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synthetic superior degree of the min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was obtained by the numeration with the fuzzy mathematics methods. The synthetic superior degree of mining models in Shirengou Iron Mine are 0.458 2, 0.843 2,0.898 8,0.807 5,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is method, and the third mining model comes to the first place.%建立露天转地下开采模式综合评判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对多种开采模式进行评判优选.评判优选过程中,综合考虑影响露天转地下开采模式的动态、静态、定量、非定量指标,如技术、经济指标及边坡稳定程度等:将待选择方案指标转换成隶属度矩阵,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各因素权重向量;从而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利用模糊数学原理计算出各方案基于影响因素的综合优越度.以石人沟铁矿为例,4种开采模式的优越度分别为45.82%,84.32%,89.88%,80.75%,从而确定第3种方案最优.【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43)004【总页数】6页(P1434-1439)【关键词】露天转地下;开采模式;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作者】王新民;赵建文;张钦礼;吴鹏【作者单位】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53.343露天转地下开采是集露天和地下2种工艺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
技术市场
一、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特点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通常是矿体延伸较深、覆盖层不厚、多为中厚或厚大的急倾斜矿床,由于这类矿床初期采用露天开采,具有投产快、初期建设投资少、贫损指标优等优点,但当露天开采不断延伸后,这些矿山逐步由露天开采向地下开采过渡最终全面转向地下开采。
因此,要求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在进行露天转地下开采的设计时,应统一全面规划,既要考虑地下巷道的利用,同时在向地下开采过渡时,地下开采也应尽可能利用露天开采的相关工程和设施等有利因素,使矿山产量和经济效益保持稳定。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整个矿山的开采期一般要经过露天开采期、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的过渡期和地下开采期三个阶段,在考虑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开采工艺及工程布置时,必须研究与矿山矿床赋存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相适应的开采强度和生产能力,以求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使矿山的基建投资减少25%~50%,生产成本降低25%左右。
露天转地下开采有如下几个特点:
1.过渡期长,补勘、规划和技术攻关须先行。
一般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的交替时间称为露天转地下开采的过渡期。
在过渡时期内,露天与地下开采是同时进行的。
因此,要做到地质勘探工作先行,总体规划工作先行,转地下开采技术难题先行。
2.地压复杂,专题研究须展开。
在露天转地下开采的条件下,形成了一个露天开采、境界矿柱和挂帮矿开采、主矿体地下开采的统一采空区,而且其形状十分复杂。
通过有限元的方法找出应力分布规律,位移容易发生的区段,采动对边坡稳定的影响等。
有条件还可以进行露天坑底回填岩石附加压载对边坡及坑底应力分布产生有利的影响,地下开采顺序优化等的计算研究工作。
3.露采工程与地采工程须有机地结合。
凡是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在进行露采和地采设计时,应相互利用露天和地下开采各自的特点,使露采工程和地采工程有机地结合,相互利用。
主要工程有开拓工程、排水工程、工业场地和废石场。
4.涌水量大,防洪排水措施须周密。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上部为一残存的露天深凹盆地,汇水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露天降雨径流直接影响地下排水,给地下生产造成危害。
为了使雨季径流之洪水不至于全部泄入露天采场盆地,减少对井下生产的威胁,转地下开采设计时,应反复踏勘现场,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防洪排水措施。
二、矿区地应力测量技术
地应力指存在于地层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主要由自重和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
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对地下工程、坝基基础、矿山工程等设计及稳定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原岩的非均匀性,以及地质、地形、构造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的影响,使得我们在描述原岩应力状态及其变化规律时,遇到很大困难。
但随着实测资料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原岩应力的认识已经不断深入。
测量原始地应力就是确定存在于拟开挖岩体及其周围区域的未受扰动三维应力状态,这种测量通常是通过一点一点地测量来完成的。
随着地应力测量工作的不断开展,各种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也不断发展起来,目前各种主要测量方法有数十种之多,而测量仪器则有数百种之多。
根据测量原理的不同,可将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两大类。
直接测量法是由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和记录各种应力量,并由这些应力量和原岩应力的相互关系,通过计算获得原岩应力值;间接测量法是借助某些传感元件或某些介质,测量和记录岩体中某些与应力有关的间接物理量的变化,通过已知的公式计算岩体中的应力值。
三、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
国内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在工艺技术上主要特点是:联合穿爆井下出矿采矿工艺、露天漏斗法采矿工艺、井下穿爆露天出矿工艺等,转入井下开采后采矿方法多采用无底柱崩落法和有底柱崩落法,岩石覆盖层厚度在15~20m。
采矿工艺在衔接过渡期实现露天与井下联合开采,露天按预订方案保持一定生产能力并在合理的年限(3~5年)内闭抗,衔接过渡期采矿工艺采用中深孔分段空场法,采矿工艺使得露天转井下平稳过渡,露天结束时井下生产能力更好。
井下开采技术条件非常复杂,在采矿工艺中不得不考虑空区的存在,由于采空区具有不规则、宽度和高度有限、包含在矿体中的共性,在布置采场之前先做好空区探测和防水作业,在此基础上,灵活地布置矿房和矿柱,尽量避免在矿柱中出现空区,工艺参数的选取不拘泥于完整矿床的开采模式。
回采工艺尽可能地利用空区作为爆破自由面,简化了拉槽工艺。
在采矿工艺过程中处理了群采空区,化解了采空区所带来的危害。
形成了探空、采矿、处理空区工艺的系统化。
井下开采技术条件非常复杂,在采矿工艺中不得不考虑空区的存在,由于采空区具有不规则、宽度和高度有限、包含在矿体中的共性,在布置采场之前先做好空区探测和防水作业,在此基础上,灵活地布置矿房和矿柱,尽量避免在矿柱中出现空区,工艺参数的选取不拘泥于完整矿床的开采模式。
回采工艺尽可能地利用空区作为爆破自由面,在采矿工艺过程中处理了群采空区,化解了采空区所带来的危害。
形成了探空、采矿、处理空区工艺的系统化。
参考文献
[1]彭涛,露天转地下开采对矿岩稳定性影响的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03,11
[2]王龚明,任凤玉,张永亮,大型深凹露天转井下深部开采技术研究,中国矿业,2005,7
浅析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
王俊虎
(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白龙煤矿)
摘要:本文对露天转地下开采对矿岩稳定性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有效的矿山安全管理有助于矿山企业科学减灾及经济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露天地下开采安全
306
现代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