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 环境生态学(王国祥) 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 第三章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环境与生物种群

一、各种生物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是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二、如何描述测量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1)数量特征(密度和大小)

(2)空间分布特征:分布格局

(3)遗传特征:选择、基因流、突变和遗传漂变。

三、种群的动态变化受哪些因素影响?

(1)气候因素(气候学派):包括温度、光照(强度、光质及时长)等;

(2)种群密度(生物学派):密度制约和非密度制约;

(3)食物因素:食物因素是最重要的限制因素;

(4)种群的自动调节:行为、内分泌、遗传调节

(5)人为干扰的种群动态(a)原生环境的破坏对种群动态的影响(b)生物资源的过度猎取(c)环境污染后的种群动态

四、种群关系和生态对策。

(1)种内关系(a)密度效应(b)集群(c)种内竞争(d)他感作用

(2)种间关系(a)种间竞争(b)捕食(c)寄生与共生

生态对策(ecological strategy)是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在繁殖和竞争等方面朝着不同方向、适应不同栖息生境的对策。

适应于多种栖息环境,这类生物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但增殖率高(r),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种群数量常出现大起大落的突发性波动,如农田中的昆虫、杂草等。

适应于稳定的栖息生境,这类生物个体较大,寿命长,存活率高,不具较大扩散能力,但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种群密度较稳定,常保持在k水平,如乔木,大型肉食动物。

生态对策:是生物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特有的生活史特征,是生物适应于特定的环境所具有的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设计。也称为生活史对策(life history strategy).

r 策略者是新生境的开拓者(机会主义opportunist)

以r策略生存繁殖的生物称r策略者,昆虫、细菌、藻类等属于r策略生物。

k 策略者是稳定环境的维护者(保守主义conservatism)

以k策略生存繁殖的生物称为k策略者,脊椎动物和种子植物属于k策略生物。

1、比较种群增长的两种模型(J和S型增长);

种群连续增长模型(J型增长,非密度制约型增长):理想的有利条件下,种群世代重叠的连续增长模式,dN/dt=rN,r :种群的瞬时增长率,假定种群没有迁入和迁出,r 等于瞬时出生率( b )减瞬时死亡率( d ), 即r=b - d

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密度制约型增长, S 型增长),dN/dt = rN(1-N/K),环境容量(K): 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主要指生存空间、营养物质、阳光等生态因子的组合),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

2、常用的种群统计参数有哪些?

(1) 种群密度(2)种群结构(a)种群年龄结构(分布)(b)种群空间格局(3) 种群增长(4)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3、种群变动受哪些人为因素影响?

(a)原生环境的破坏对种群动态的影响(b)生物资源的过度猎取(c)环境污染后的种群动态

4、种群年龄结构类型及其意义;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由于不同年龄或年龄组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由很大不同,因此,通过对年龄结构的分析可以预测种群动态和变化的方向,也有利于指导生产或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

5、什么是生态位?

生态位(niche): 主要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也有人认为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角色”(role).(1)基础生态位:没有种间竞争的种的生态位称为基础生态位,一般认为在生物群落中,能够被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是该物种的基础生态位。(2)现实生态位:受竞争影响的、实际的生态位称为现实生态位。(3)空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是物种在空间所处的地位、功能。与生境(habitat)的区别是生境指物种生活的环境类型的特性。(4)营养生态位:物种在营养关系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如食物链关系中,各个物种的营养级。

6、试举例说明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和逻辑斯蒂增长模型,举例说明其应用。

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生长,不受食物、空间等条件的限制,其增长率不随种群本身的密度变化而变化,这类增长通常呈指数式增长,可称为与密度无关的增长。如果种群的各个世代彼此不重叠,如一年生植物和一年生殖一次的昆虫,其种群增长是不连续的、分步的,称为离散增长。如果种群的各个世代彼此重叠,如人和多数动物,则其增长是连续的。

很多昆虫、细菌的种群增长为指数式增长。

在实际环境下,由于种群数量总会受到食物、空间和其他资源的限制,因此,增长是有限的。开始时种群由于数量小,增长缓慢,随后逐步加快,但最后由于环境对种群增长的限制作用逐渐增加,种群的增长速度随着种群密度本身的提高而降低。假定种群所在的环境条件只允许种群数量增长到某一最大值K,这个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当种群数量N增长到K值时,种群将不再增长。

逻辑斯蒂方程就是用来描述这种增长模式的,也称“S”型增长模式。

两大特点:第一、S曲线有一个上渐近线,即S型曲线渐近于K值,但不会超过这个最大值,即环境容量。第二、曲线的变化是渐近的,平滑的,而不是骤然的。从曲线的斜率来看,开始变化速度慢,以后逐渐加快,到曲线中心有一拐点,变化速度加快,以后又逐渐变慢,直到上渐近线。逻辑斯蒂增长原理能应用于指导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其基本原理是既要使生物资源的产量达到最大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生物资源,但又不危害生物资源被利用的持续性。当种群数量等于K/2时,人们得到的资源产量最大,而且种群数量不会下降,因此不会影响其持续产量,此时的种群最大增长量称为最大持续产量。即能够提供最大持续产量的种群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