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门事件

  • 格式:ppt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棱镜项目监控等级分布图
斯诺登泄密美国“棱镜门”
• 2013年6月,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 美国《华盛顿邮报》,并告之媒体何时发表。按照设定的计划,2013年6月5日,英国《 卫报》先扔出了第一颗舆论炸弹: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 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6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 报》披露称,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 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 资料。由此棱镜计划的揭秘拉开了序幕。 2013年6月9日,斯诺登公布了自己就是此计划揭秘者的身份,并在香港接受了媒体的采 访,他在采访中说道:“他愿意牺牲掉这一切(工作、收入、女友)把真相告诉世人, 因为美国政府利用他们正在秘密建造的这一庞大的监视机器摧毁隐私、互联网自由和世 界各地人民的基本自由的行为让他良心不安。”他表示自己既不是叛国者,也不是英雄, 我是美国公民。他很自豪自己是美国公民。他相信言论自由,公众应该有自己的观点。” 在此次采访中,斯诺登披露,美国政府曾入侵中国网络系统,时间长达4年,美国国家安 全局攻击了中国大学、商业和政府机构的网站。攻击目标多达数百个。但是相比于该机 构在全球进行的6.1万个”黑客行动“,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根据斯诺登披露的文件,美国还对多国政要,重要的政治机构进行了监听,监听内容领 域涉及了多个领域,美国监听不分敌友,美国所谓的盟友都在他的监听范围之内。
棱镜门事件的五大国际战略影响
• 这起事件虽暂告一段落,但其国际战略影响才逐渐显现。该事件牵动美、中、 俄、欧当今世界四大主要力量及拉美左翼多国博弈,涉及国家及非国家行为体, 覆盖虚拟与现实两大空间,折射网络时代世界政治新特征。
• 首先,该事件充分暴露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本性,其霸权虽无人企及却失道寡助, 但大国力量对比多极化依然任重道远。斯诺登爆料美国安局全方位、高强度监 控全球互联网与电信业务的“棱镜”等计划,凸显美国凭借高科技独享网络信 息霸权,反映美妄图将世界尤其是主要对手“一网打尽”的霸权野心与霸道行 径。斯诺登的爆料及其引发的美强烈反应,更体现了美霸权新的两重性:一方 面,尽管受挫于金融危机与“两场战争”,但美霸权犹在,尤其是在网络等领 域遥遥领先,网络技术及话语霸权成为美霸权的新发展与新支柱,而多国拒绝 斯诺登避难申请也揭示了国际政治的冷酷现实,即各国顾忌美霸权高压,且对 美监控自己深感无奈;另一方面,美霸权行径不得人心,监视全球招致众怒,盟 友及新兴大国纷纷要求美“老实交代”,该事件更让全世界看“老大”的笑话, 美事后一再对有关国家施压与威逼利诱,其霸权困境与疲态显现,美谋霸称霸 与多方反霸的国际关系主要矛盾再度彰显。


美国政府的反应
• 2013年6月7日,在加州圣何塞视察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做出回应,公开承认该计 划。他强调说,这一项目不针对美国公民或在美国的人,目的在于反恐和保障 美国人安全,而且经过国会授权,并置于美国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的监管之下。 奥巴马9日在对美国的监视方法进行辩护时称:“你不能在拥有100%安全情况下 拥有100%隐私”。奥巴马在其他场合还辩称:“情报机构的工作是为了更好地 认识世界,对盟国进行监控在国际领域并没有什么不寻常,且监控合法并且透 明。” 美国的FBI(联邦调查局)在棱镜门事件曝光后,随即对斯诺登展开刑事调查, 这是美国官方首次证实已对斯诺登采取行动,开始全球追捕斯诺登。 美国的一些官员在公开场合为棱镜门计划辩护,声称只有在美国以外的非美国 人”才是监视的对象,棱镜计划是为了反恐,正是棱镜计划的开展才使得他们 挫败了许多起恐怖袭击威胁,挽救了许多生命。 美国的白宫发言人在2013年6月24日还表示,美国不相信这仅是香港的决定,反 而认为这是中国大陆刻意的选择,他表示这毫无疑问会对中美关系产生负面影 响。
什么是棱镜门?
• 早在2007年小布什时期,美国国家安全局就开始了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 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自此,美 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一直在九家美国互联网公司(微软、雅虎、谷歌、 Facebook、PalTalk、美国在线、Skype、YouTube、苹果)中进行数据挖掘工作, 从音视频、图片、邮件、文档以及连接信息中分析个人的联系方式与行动。 • 棱镜门的监控类型有10类:信息电邮、即时消息、视频、照片、储存数据、语 音聊天、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社交网络资料细节,其中包括两个 秘密监视项目,一是监视、监听民众电话的通话记录,二是监视民众的网络活 动。棱镜门的监控范围不仅包括与境外联系的美国公民,还包括欧洲与亚洲地 区的用户,其曝光后的舆论震级不亚于2010年的十大国际新闻之一的“维基百 科泄密事件”。 • 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电话记录数据库至少已有7年,项目年度成本2000亿美元,自 奥巴马上任后日益受到重视。2012年,作为总统每日简报的一部分,项目数据 被引用1477次,美国国家安全局至少有1/7的报告使用项目数据。 • 通过棱镜项目美国国家安全局甚至可以实时监控一个人正在进行的网络搜索内 容,每个互联网用户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赤裸裸地暴露在美国国家安全局面前, 人们的隐私受到严重的侵犯。
美国纽约的一对父女手举写有“安全 得让我感到害怕”等标语参加“占领 华尔街”运动支持者组织的抗议活动, 谴责美国国家安全局进行的电话和网 络秘密监控项目。
在棱镜计划曝光,美国政府开始缉捕斯 诺登后,美国白宫网站曾一度出现4.4 万人联署,要求奥巴马特赦斯诺登。美 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的讽刺漫 画中,一个男子在看新闻,头条是“美 国监控数百万民众电话数据”。旁边的 老奶奶则很淡定:“太好了!政府知道 我生活的每个小细节· · · · · · 问问他们,我 眼睛忘在哪里了?”根据《华盛顿邮报》 与皮尤研究中心最新民调,56%的美国 人认可国家安全局为发现恐怖行为而秘 密监控民众电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记录的做法,41%的受 访者反对。

其次,该事件对美国造成三重“伤害”:一是国际形象严重受损,软实力严重失分。 “棱镜门”等折射美在网络领域“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双重标准,也 是美在“人权”、“反恐”等诸领域素来唯我独尊、言行不一且一贯伪善的最新体 现,美对外政策的道义制高点显著减少。二是情报外包体制漏洞百出,反思改进势 在必行。继两年前“维基解密”大规模曝光美驻外使领馆密电之后,该事件再度揭 发美不择手段的全球网络监控,其对美杀伤力之大堪称美情报圈的“9·11”。斯 诺登本人供职的博思艾伦公司系美国安局网络电信监控重要承包商,“9·11”后 美将情报科技等业务大肆外包,外包单位数量巨大、雇员庞杂、几近失控,最终导 致该事件爆发,美情报外包乃至整个体制势必被调整。三是冲击美安全及对外战略。 美情报部门称“基地”组织已对该事件作出反应,包括改变联络方式等,日后美追 踪恐怖分子难度势必增大。

• •
美国其他方面的反应
•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民权组织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在2013年6月11日正式起 诉联邦政府,指认后者开展秘密监视项目“棱镜”侵犯言论自由和公 民隐私权,违反宪法,请求联邦法院下令中止这一监视项目。 • 在计划曝光后所涉及的几家互联网巨头也相继发表声明,呼吁政府采 取更加透明态度,披露安全机构要求企业提供相关数据的情况,以证 明这些企业的“清白”。苹果公司表示新闻机构采访我们时,我们是 第一次听说棱镜项目,我们并不允许任何政府机构直接访问公司的服 务器,同时,任何想要获得用户信息的政府机构必须取得法院的命令。 谷歌公司表示,指责是不真实的,但是由于对这些安全方面的规则不 披露的原则使人们加重了疑虑。谷歌已经要求美国政府允许其公开联 邦法庭密令要求谷歌向联邦政府有关部门交出与谷歌用户有关的信息。 微软公司披露,在12年下半年接到美国各级政府部门发出的6000至 7000次用户资料索取要求,这些要求涉及用户多达3.2万个,内容涉及 反恐行动、逃犯追踪以及儿童失踪案件等多类法律调查。微软公司副 总裁弗兰克在声明中说,该公司被允许公布的情况远未能满足公众对 理解这一事件所需要求。
• 第四,该事件凸显网络信息安全无比重要,将深刻影响网络时代的国家治理, 网络空间的国际规则之争更趋激烈。其一,美网络霸权无孔不入的严峻现实 “倒逼”各国更加重视自主维护信息安全,各方纷纷加大投入,包括与“美 式装备”切割,抓紧软硬件的国产化;其二,各国在维护国家安全、反恐与 维护公民隐私权、人身自由之间均不同程度地面临两难,都在摸索兼顾平衡 之道。新兴国家尤其面临外防霸权渗透颠覆、内防信息泛滥失控的网络社会 双重挑战,维护社会稳定殊为不易;其三,大国网络空间博弈水涨船高,网 络全球治理竞争加剧。网络空间既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又与国家安全 密不可分,已成全球四大“公地”之首。美网络“一超”独霸与“多强”反 霸矛盾深刻,彼此网络攻防更趋频繁,制定网络空间“交规”更显紧迫,各 方势必激烈讨价还价。
国际社会对于“棱镜门”反应
棱镜计划曝光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美国的行为表示震惊,强烈反对该项计划, 谴责美国的行为,要求美国立即出面澄清。但是极度重视隐私权的日本,却对国际舆 论热议的“监视门”无甚共鸣 ,而俄罗斯、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国家则表示会考虑 给予斯诺登政治庇护,2010年维基解密网站的爆料人阿桑奇现就在厄瓜多尔的英国大 使馆避难,中国外交部表示美国应该向国际社会做必要解释,认为美国的行为是无益 于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简要介绍
• • • •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棱镜计划揭秘者 棱镜门事件概要 美国的反应 国际社会的反应 棱镜门事件的影响 我对棱镜门事件的看法
爱德华·斯诺登,1983年6月21日出生在美国北 卡罗来纳州,后来搬到马里兰州。他高中没毕业,曾 到当地的社区学校学习计算机来获得必要的学分,最 终没获得高中文凭。2003年,他加入美国陆军特种部 队,但因在训练中受伤离开部队。退役后,他被安排 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当技术助理。2007年,作 为中情局信息技术员,他被派驻瑞士日内瓦工作,曾 在那里接触到一些机密文件。2009年,斯诺登离开中 情局,开始为NSA承包商工作。随后,他作为博斯公 司雇员在国安局工作4年,开始接触并复印监听计划 的机密材料。 他在得到监听计划的机密材料后,斯诺登向国安 局主管请假,他称需要离开几周治疗癫痫病。当他收 拾行囊时,他告诉女友要离开几个星期,但对离开的 原因却含糊其辞。2013年5月20日,斯诺顿放弃年薪 20万美元的工作,抛下在夏威夷的同居女友和父母, 只身前往香港。 斯诺登在揭秘棱镜计划后随即遭到美国的全球通 缉,因为他的行为激怒了美国政府,让美国政府陷入 一个尴尬无比的境地,遭到通缉是必然的,还可能面 临叛国罪或者间谍罪等罪名的起诉目前斯诺登正身处 俄罗斯。
• 再次,该事件诱发新老大国复杂博弈。其一,加剧美欧互疑,迟滞西方大国“新联 合”。该事件正值美欧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的节 骨眼上,双方原打算借此加固盟友关系以共同应对新兴大国,不料此时美东窗事发, 其对主要盟友欧盟及其大国尤其是德国全面监控被曝光,美欧互信已然受损,双方 控制与反控制矛盾凸显,对网络自由与网络安全孰重孰轻的价值观分歧加剧,大西 洋联盟平添新裂痕,美欧联手重塑与主导国际经贸新规则短期难有突破。其二,导 致西方大国与新兴国家较量更趋激烈。一是美俄矛盾趋于尖锐,双方角力加剧。美 对俄最终“收留”斯诺登“极度失望”、恼羞成怒,于2013年8月7日断然宣布取消 原定2013年9月初G20峰会期间专门举行的“奥普会”,致使原本就冷淡的美俄关系 进一步降温。美俄结构性矛盾短期难以缓解,从中长期看,普京主政下的俄罗斯还 将与美展开多方面的战略角力;二是美与拉美左翼国家对抗加剧,其“后院”再度 不稳。美拦截并窃取巴西公民及企业电话记录和电邮,巴总统罗塞夫批美“肆意践 踏巴主权与人权”,强调“绝不允许以这种方式对巴或其他任何国家进行干涉”。 玻利维亚、委内瑞拉、尼加拉瓜三国无惧美国高压,表示愿收留斯诺登,凸显抵制 美国霸权的决心;三是欧拉关系“意外”受损。法、葡、意、西四国迫于美幕后施 压,迫降“涉嫌窝藏斯诺登”的玻利维亚总统专机,引发拉美群情激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