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案例与反思

  • 格式:pdf
  • 大小:272.79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案例与反思摘要本文作者从观摩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中撷取了几个典型案例,对当前学科整合教学现状进行了反思,并尝试提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程、整合、有效教学

早在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便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量化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没错,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便以教材多媒化、教学个性化、环境虚拟化和管理自动化来优化着我们的传统的教育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尤其是广大城市地区的教师,已经逐渐习惯于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师也不例外。但目前语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出现了一些什么问题?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之间究竟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如何才能在两者的整合中达成有效教学的目标?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反思的。下面仅就我目睹和个人经历过的教学案例对此做一反思。

一、案例回放

案例一:高二上学期文言文《陈情表》的学习中,教师事先对本班一些同学进行采访,问他们如何跟祖辈(如爷爷奶奶等)相处,也

采访了一位同学的奶奶,问她孙儿平时跟她相处如何,这些采访均用DV录制好并加以编辑,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播放。十多分钟的播放完成后,教师告知学生有一位古人,他的孝情感天动地,跟现在很多同学对祖辈的淡漠很不相同,他为了照顾祖母宁可辞去高官厚禄,他就是“中华第一孝子李密”,随后带学生走入文本学习。

案例二:高一上学期诗歌《再别康桥》的学习中,教师将所有的资料整合成flash课件(课件很精美,配图音乐都很漂亮),然后点击按钮“开始”,按照预先设计一步步进行讲授,讲授完第一部分点击“返回”按钮回到主页面,然后点击第二部分继续开始讲授……

案例三:高一下学期小说《宝玉挨打》的学习中,教师先播放电视剧《红楼梦》此回的片段,用影像画面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顺便介绍一下课文涉及的主要人物,然后让学生关注文本内容,谈谈自己对主要人物的观感,并说说电视剧片段是否演绎出了人物的精髓。

二、案例分析

上述三个案例恰好反映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三种不同局面:

案例一:信息技术的呈现喧宾夺主,脱离语文课程。尽管教师花了大量的心思和精力,课堂也辅助以多姿多彩的多媒体视频,看起来很新颖很多花样,但这仅仅是起到了一个课堂导入的作用,与课文的学习关联并不大,反而过度彰显了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将一堂“语文课”活生生上成了“班会课”。

案例二:信息技术的运用死板教条,对语文课程的呈现非常僵硬。教师跟着课件走,无视学生的个体特征,完全没有“以人为本”的理念,重教学形式而轻教学效果。

案例三: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有效整合,相互辅助。多媒体视频的播放是为了激趣,并引发学生关注文本,在文本的阅读中总结概括人物形象,并重新审视演员的表演效果。信息技术是手段是过程,最终目的仍是为了语文课程服务。

三个案例比较下来,我们发现,要做到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关键是要摆对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课程的位置,弄清二者间的关系。案例一和案例二之所以呈现出较为失败的课堂教学局面,就是因为教师误将信息技术高高凌驾于语文课程之上,要么喧宾夺主,以花哨的形式削减了语文课程内容,要么死板教条,以僵硬的固守破坏了语文学习的机动性、灵活性。而案例三之所以较为成功,就是因为教师将信息技术服务于语文课程这一点看得很透彻。

三、笔者反思

1、教师要担当起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重任,成为引导者。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而是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教学各要素的丰富与和谐,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来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从而实现教学的突破与发展。因此信息技术对教师的要求

更高,教师不能仅用信息技术来装点粉饰门面,更不能做信息技术的奴隶而无所作为。为此要做到以下两点:

(1). 信息技术要切实为语文教学内容服务。

如果信息技术使用得很充分,但教学设计、教学重点、整个教学流程都如案例一一般削弱了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而变成了德育课、班会课、历史课、地理课、音乐课,那么即便门面粉饰得再漂亮,终究都未达成有效教学的目的。

(2). 信息技术要切实为语文教学对象服务。

课堂教学应“以人为本”,强调“生本教学”,切勿如案例二一般将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教师的单边指挥棒。如果教师只忙着操作机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而不能随机应变灵活反馈学生的课堂情况;如果学生只忙着死盯屏幕,死听音箱的声音,得不到教师生动言语的诱导、形象神态的感染,那么这节语文课同样是低效乃至无效的。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应追求从课上渗透到课下,从教师渗透到学生的理念。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两者的整合不仅仅是课堂呈现出的多媒体课件等堂上授课方式,更应该渗透到课下语文学习的各种渠道中去。譬如,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开设班级公共邮箱、班级主页、博客、论坛、QQ讨论群,通过这种网络交流平台让学生共享语文教学资源、上传作业、分享随笔心得等等。这样语文学习的空间就被无限拓大了,学生不会仅局限于堂上所得,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在课下迎接他们。

同样,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两者的整合也不仅仅是针对教师这个对象,更是针对学生。除了教师要学会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武装自己的教学以外,学生更要利用好信息技术来进行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这些能力获得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信息技术。学生要学会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搜集和处理信息,要学会利用计算机制作和编辑资料,要学会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有机融合,扩充个体信息容量,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拓展学习、自主学习的空间。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实例

《死水》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由于初中阶段现代诗歌的学习量较少,学习要求层次较浅,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结构、意象分析等诗歌解读的一般着眼点和解读范式较为陌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体悟诗歌的抒情性特征,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了解“以美喻丑”的诗歌反讽手法。

(2)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