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自然与人造物世界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909.3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居年月论人、自然与人造物世界的关系

王婷婷吴贵凉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1756)

人类是自然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类的使用物除了自然物和经过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物(如经过人类驯化成功的牛、马等牲畜),也包括了人造物。其中人造物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产物,人们可以将物品当作人们功能的延伸,所以我们可以把人类漫长的演化史看成是一部人与物的关系史。文章主要是简单的从人造物世界发展的三个阶段来论述人、自然与人造物世界的关系。

1前工业社会人与自然互相适应

人曾今是自然的一个“自在”部分,有限的实践能力迫使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大自然展开,完全遵循着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在近一万年以来,人类数量激增,狩猎动物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人们开始学会驯养畜禽,种植庄稼、犁具等农具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农业生产时期,导致了自然体系的人为改造。无意识中在敬畏自然的同时,已经流露出希望掌控自然迹象。

手工劳动铸造了人的思维、生理、结构、大脑等等。此时的人造物世界充斥着手工艺品。它是当时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代代人积累下来的有意义的符号储备。这不仅是当时人生理的、心理的、社会上的等等因素的表达,这也是人们在长期与自然协调、心理与身体上的磨合中成长出来的。如《天工开物》中所说“凡河滨有制筒车(图1)者,堰陂障流,绕于车下,激轮使转,挽水入筒,一一倾于枧内,流入亩中。”以及“其湖、池不流水,或以牛力转盘,或聚数人踏转。”从中可以发现人们利用工具代替四肢的一部分功能,加强工作的效率,此时的产品表现的是有限的个人能力与精力的全身心投入,手工劳动的生产是为了满足个人和地方性需要。这些产品都是天然材料加工而成,丢弃后也可以进行自然的分解,不会对环境产生太大的影响。

2工业社会人与自然的分离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机器的大批量生产取代了个体的手工劳动,工业材料也开始取代天然材料,比如早期中国使用的油纸伞,是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涂刷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全手工制作,全部使用的天然材料,现在使用的尼龙钢架伞是19世纪英国人根据油纸伞的开合原理制作的,伞的面料也出现了工业材料如:涤纶、PG布、尼龙和透明塑料等。它克服了油纸伞无法大批量生产、防水性不够以及携带不方便等缺点。

这一时期的产品除了汽车、轮船、农用机械等人们四肢的弥补物之外,还出现了电视、电话等感觉的弥补物。这一时代的产品体现的是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共同构思、研发的结果。比如说一部手机的制作,它至少需要工业设计、结构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项目管理、资源开发部以及质量监督等部门的协调工作,这是集体活动的集体成果。大规模集成、分工、协作的机械劳动,将生产效率提高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有效的征服了自然,却也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人格异化。而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料,被极大程度的开采和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坏,正如现在面临的土地荒漠化、水污染、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加上人们为了短期的利益和盲目的享受,使我们加快生产和淘汰产品,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3后工业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从1950年代的后工业时代至今,现代设计所赖以生存的标准逐渐失效,大批量生产遭到挑战,西方开始有小批量、个性化工业产品和非物质信息产品的出现。此时不仅是创造有形的人造物,还有无形的、无体积的虚拟的人造物。个性化倾向的设计追求的是人的精神与肉体的进一步了解,它不仅仅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而是让消费者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设计和制作。20世纪60年代西方出现了DIY(Do It Yourself,意为“自己做”)的概念,如业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家装设计,由于业主对专业知识的缺乏,这时设计师的一个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可变设计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可以让消费者主动起来。比如说设计师Akin Bacioglu设计的“Also Chair”多功能家具,它是一个书桌,而翻转90度后它就又变成了一把椅子,而且还包含了一个书柜。整套桌椅也是根据人体工程学而设计,购买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改变它的用途。这些设计方式回归了劳动的创造性,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人的自由的一部分,是人的本质需求。

后工业社会主要是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社会,它所生产的非物质信息产品主要有大众媒介、远程通讯和电子技术服务和其他消费者信息产品。随着电子产品自动化的极大可能性,它改变了我们与物品之间的关系,比如感应灯的设计,它通过“声控”、“感应”、

“光控”等,在人进入开关感应范围时,开关自动接通负载,人不离开且在活动,开关继续导通;人离开后时开关延时自动关闭,安全节能。

工业文明给带来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也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在大自然的“报复”之后,人类的整体环境意识逐渐增强,应该构建一种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不仅关注产品本身,更要关注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不同阶段的总体表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4总结

通过人造物发展的三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人类从最初依赖受限于自然环境,发展到认为可以随心所欲支配自然,凌驾于自然之上,从而对环境过度索取并在受到自然界的“报复”之后,开始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之中。

参考文献

[1]宋应星.天工开物(译注)[M].潘吉星,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M].腾守尧,译.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理查德·布坎南,维克多·马格林.发现设计—设计研究探讨[M].周丹丹,刘存,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4]洪华,张云霞.从哲学视角分析后工业时代的设计[J].无锡轻工业大学学报,2001.

作者简介:王婷婷(1991-),女,汉族,安徽马鞍山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设计学。

摘要:人类是自然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造物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产物,人们可以将物品当作人们功能的延伸,从人造物世界发展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是由适应到激化到缓和再到协调的辩证发展历程。

关键词:人;自然;人造

图1筒车汲水

综合·论坛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