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533.06 KB
- 文档页数:6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研究一、背景介绍心血管疾病是指发生于心脏、血管及其相关组织的一类疾病。
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大的死亡原因之一。
据美国心脏协会报告,每年有超过1700万人因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其中包括各种形式的心衰、心脏病和中风。
预防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工作。
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多种方法,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如戒烟、控制饮酒、减轻体重、控制血脂、规律锻炼等。
2.合理的饮食结构饮食结构对于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应尽量少食用含高油脂、高热量,高糖和高盐的食物。
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品。
3.积极控制疾病有一些疾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积极控制疾病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三、健康教育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健康教育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公众健康意识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公众更容易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从而主动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促进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公众掌握如何保持健康的方法。
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公众容易理解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从而控制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加强科学的饮食宣传通过讲解科学的饮食宣传,帮助公众理解如何保持健康的饮食结构,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提高公众自我识别和管理能力通过健康教育培养公众自我识别和管理能力,更好的掌握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从而更好的保护个人健康。
四、结论预防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
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结构和积极控制疾病都可以帮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冠心病健康教育总结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高发率和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威胁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提高公众对冠心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我们开展了一次关于冠心病的健康教育活动。
本文将对这次活动进行总结,以期提高未来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和影响力。
一、活动准备在开始本次健康教育活动之前,我们充分的进行了准备工作,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首先,我们调查研究了目标人群的特点和需求,了解到他们对冠心病的知识了解程度不高,对于预防和管理方面的认知还存有许多误区。
基于这些调查结果,我们制定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针对他们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
二、活动形式为了使健康教育活动更具吸引力和参与性,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包括讲座、互动游戏、展板和宣传资料发放等。
这些形式既能够向参与者传递有关冠心病的知识,又能够激发他们参与讨论和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座环节,我们邀请了专业医生进行讲解,详细介绍了冠心病的病因、症状、预防和处理方法。
在游戏环节,我们设置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例如冠心病知识问答和急救演练等,以增加参与者的互动和学习效果。
三、活动内容我们重点向参与者介绍了冠心病的预防和管理方面的知识。
首先,我们解释了冠心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对心脏健康的影响。
然后,我们详细介绍了冠心病的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并强调了及时就诊和接受医学检查的重要性。
此外,我们还向参与者传达了一些预防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合理控制体重和定期体检等。
四、活动效果通过对本次冠心病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估,我们发现参与者的知识水平和预防意识明显提高。
通过问卷调查,大多数参与者表示对冠心病的了解更加深入,并且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此外,参与者的积极反馈和互动参与度也进一步证明了本次活动的效果。
五、总结和展望通过这次冠心病健康教育活动,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健康教育在预防和管理冠心病方面的重要性。
冠⼼病护理现状与进展页⾯功能【字体:⼤中⼩】【打印】【关闭】 冠⼼病护理的现状与进展据世界卫⽣组织(WHO)估计:到2020 年左右,我国会迎来⼼⾎管疾病(主要为冠⼼病)的“流⾏”顶峰。
⼼脏病流⾏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我国的冠⼼病发病趋势正在上升,⽽风⼼病发病率则有所下降。
随着内科药物治疗和介⼊治疗的不断进步,使⾮外科治疗的适应证范围也相应扩⼤。
1.急性⼼肌梗死的护理进展 急性⼼肌梗死(AMI)作为冠⼼病的严重类型,在发达国家已位居⼼⾎管疾病死亡之⾸。
我国AMI 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引起⼈们的关注,AMI 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
根据美国⼼脏病发作警报协作委员会(NHAAP)规定,对AMI 患者应实施三阶段处理法的护理。
三阶段处理法也称为4Ds,第⼀阶段(Door)指患者进⼊医院阶段;第⼆阶段(Da2 ta)指为患者做⼼电图检查收集资料阶段;第三阶段(Decision and Drug)指医⽣决定治疗⽅案和使⽤药物阶段。
AMI 患者的4Ds 护理过程,有利于医⽣有效的评估和收治患者,减少误诊率和病死率。
相关⼤规模对⽐试验表明,AMI 患者从症状发作到治疗开始所延误的时间对存活率的影响较选择不同溶栓药物更为显著 . 静脉溶栓是近年来AMI 治疗的重要⽅法之⼀。
掌握溶栓后护理规律,对提⾼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及准确性是⾮常重要的。
⾸先要严密⼼电监测。
AMI 溶栓治疗24h 内可以并发各种⼼律失常,3h内以室性早搏多见。
前、侧壁AMI患者,应警惕快速⼼律失常的发⽣,应⽤利多卡因等药物治疗频发早搏及短阵室速,发⽣室速、室颤时⽴即给予电复律。
下、后壁AMI 患者,应注意缓慢型⼼律失常的发⽣,尤其夜间睡眠时,防⽌因迷⾛神经张⼒增⾼所致的⼼率减慢,必要时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等药物,床旁备临时⼈⼯⼼脏起搏器。
当⾎压降低⽽同时伴有周围循环灌注不⾜时,则要积极处理,防⽌进⼀步发展为⼼源性休克⽽危及⽣命。
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研究摘要:健康教育的缺失,往往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
本文以冠心病患者为例,讨论了健康教育的医学意义及其实施要点,从理论依据及临床实践俩个方面作了阐释。
关键词: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医学意义;实施要点【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53-01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的多重压力,人们从精神到体力都面临新的考验,加之环境危害以及生活条件诸方面影响,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在享受的同时也备受折磨。
我们痛心地看到,一批又一批的英年早逝者让世人万分震惊的同时更让我们思考!这些英年早逝者如一颗颗流星划过天际,让我们感觉到生命有时竟是如此脆弱!而夺去他们年轻生命的最大杀手,多数为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冠心病占有很大比重。
如果能做好充分的预防,如果有及时而有效的健康教育,悲剧或许可以避免。
事实上,由于健康教育的缺失,生活中这样的病例实在太多太多,只不过是公众人物更受社会关注罢了。
鉴于上述依据,本文认为,讨论和研究这一课题实在已经显得十分迫切。
1 健康教育的医学价值教育学家认为:教育活动是一个双向活动,应该使双边人员都得到激励才会产生“自动力”;心理学家则认为,激励=效价×手段×期望。
为此,医务工作者在入院介绍、基础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服务中,应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这样,对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仅以亚健康人群为例,人的生理指标分为健康状态、病理状态及亚健康状态,当亚健康状态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转化为疾病,若采取有效措施,则走向健康。
据笔者的观察了解,这种状况在中年人尤其是工作负担较为繁重的人群中最为普遍。
作为医务工作者,及时有效的对这类人给予健康教育,是防病治病的重要一环。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工作,使人们用心过度,身体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亚健康状态就出现了。
其次是人的自然衰老。
人体成熟后,到了一定程度,人的机体器官开始老化,就会出现体力不支,即使没有病变,但不完全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我国患有冠心病的人数较多,常发于年龄>40岁的男性群体,并且受到社会压力、不健康生活习惯及遗传等因素影响,导致该疾病具有年轻化的发展趋势,给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1]。
所以人们需要对冠心病相关内容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在患者疾病治疗期间给予其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有助于疾病康复时间的缩短。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现将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冠心病;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冠心病或缺血性心脏病,由于心脏动脉斑块的形成,导致心肌血流量减少,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
临床上比较严重的一种病症,这种病症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也比较严重[3].常见的症状是胸痛或不适,可能蔓延到肩部、手臂、背部和颈部。
导致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男性、遗传因素、吸烟史、血脂异常、肥胖、饮食结构不合理、酗酒、运动量少等[2]。
通过心脏康复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后期更好的康复。
1、冠心病心脏患者康复护理的目标通过心脏康复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期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使患者各项机体功能能够尽早恢复。
2、心脏康复的适应症在心脏康复发展初期, 康复的主要对象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着时代的变迁, 社会的发展, 心血管疾病患者急剧增长。
如今心脏康复适应人群不断在扩大, 根据临床实践指南心脏康复患者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起搏器植入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脏外科手术后等诸多领域。
1.冠心病康复护理的具体内容3.1健康知识指导从广义的角度出发,对于实施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手术或多或少会对患者各项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产生影响,为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就要保证患者能够积极服从医护人员参与到治疗护理流程当中。
冠心病病人的健康宣教目的探寻冠心病病人受健康教育的影响。
方法对50例冠心病病人全部进行健康的教育,再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其入院时和出院后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查。
结果健康教育后,患有冠心病的病人在饮食等各方面的改变最为显著,与情绪激动方面的避免方面的改变最不显著,与规律生活、戒烟酒、体育锻炼等方面的改变也比较明显。
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改变冠心病病人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帮助病人拥有健康生活方式。
冠心病;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已经成为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一死因。
目前我国的冠心病的发病频率也在逐年的增加,主要是因为人们摄入了过多的动物脂肪和胆固醇、运动量减少、工作紧张、吸烟等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增加密切相关1。
不健康的生活方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
其发生是体内外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往往无法找到单一而明确的病因,因而其预防和控制也就尤为复杂和重要。
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包括体质因素、生活方式和疾病因素。
体质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个性。
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饮酒、运动、饮食。
疾病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
在护理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对促进疾病康复,预防疾病,改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现将冠心病病人的健康指导介绍如下。
1 治疗疾病在治疗中,提倡强化降脂;并坚持规范、合理服药,不随意停药、减药;定期门诊复查。
强化降脂的目标:预防及延缓冠心病发生发展,稳定斑块,延缓恶化。
治疗胆固醇增高时可首选他汀类。
甘油三酯≥500mg/dl,可选贝特类或烟酸。
2 非药物行为改变在冠心病的预防中首先要注意积极治疗原发病,并控制易患因素。
在这方面以非药物的行为改变最为重要,包括清淡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
2.1 清淡饮食首先注意清淡饮食,营养均衡,适宜吃植物油,限制动物油,因动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血中的胆固醇升高,每人每天烹调用油应<25克。
延续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2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服务。
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和心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延续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支架内及冠脉内再狭窄等心血管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及时就诊,不仅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危险因素、降低再住院率,还可以提高患者健康管理能力、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不良情绪,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和维护患者身心健康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延续护理;冠心病;健康管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是以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而导致心脏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
因此,如何预防冠心病就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
冠心病是从心绞痛开始的、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无症状心肌缺血等、猝死及其他疾病所致。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冠心病的防治工作。
冠心病可通过及早抗凝,降血脂、扩张血管等法进行处理,但若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管腔严重狭窄时,或给心脏血液供应带来一定影响,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2]。
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因缺乏疾病知识、生活习惯不够完善、遵循医生原则,致使人们对于疾病产生负面的看法[3]。
因此在临床上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手段。
持续护理为目前较为主要的医疗方法之一,在本病护理中亦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文对延续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2例。
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38-68岁,平均(53.51±2.11)岁。
冠心病健康教育的内容标题:冠心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引言概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为了预防和控制冠心病的发生,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一疾病。
一、冠心病的基本知识1.1 冠心病的定义和病因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疾病,主要病因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1.2 冠心病的症状和危害冠心病的症状包括胸痛、气短、心悸等,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1.3 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诊断主要通过心电图、血液检查等,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二、冠心病的预防措施2.1 合理饮食控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的摄入。
2.2 积极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血脂,增强心脏功能,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2.3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三、心理健康教育3.1 压力管理长期的精神压力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学会有效的压力管理对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3.2 心理疏导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需要接受心理疏导,保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康复和治疗。
3.3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干预和治疗,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
四、家庭和社区健康教育4.1 家庭保健家庭成员应互相监护,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共同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4.2 社区宣传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册等方式,提高社区居民对冠心病的认识,促进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开展。
4.3 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评估,及时发现健康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五、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指导5.1 药物管理冠心病患者应按时服药,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控制病情发展。
5.2 饮食调理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控制摄入量,避免高脂高糖食物。
5.3 运动康复根据医生指导进行适量的运动,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身体康复。
·综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刘晔1,杨敏1,陈菲菲2,王鹤1(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济南250012;2.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13.02.022文章编号:1006-7256(2013)02-0048-0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应用血管移植手段改善狭窄冠状动脉远端的心肌供血[1]。
在我国已经被作为常规手术,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
但CABG作为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患者不仅术前产生焦虑、抑郁,术后仍有高水平的负性情绪,可引起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手术前后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及自我保健,影响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2]。
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能消除或减轻患者负面心理效应,促进患者康复,对激励术后患者积极参与健康维护,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复发,提高远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3,4]。
现将CABG患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方法1.1一对一健康教育郑勇等[5]根据患者特点及健康需求,采用规范化教育和随机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对重点问题有计划、分阶段进行。
1.2系统化健康教育郑红梅等[3]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多媒体课件讲解、谈心式调查、个别指导、口试反馈及出院后电话随访等方式,根据患者反馈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和内容。
1.3健康教育路径王慧芳等[6]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方法,在充分评估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内容、施教时间、教育方式等需要及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由护士长、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师共同制定患者择期手术健康教育路径表。
将设计好的表格发放给患者,护理人员每日依据教育路径对患者从入院时、术前、术后及出院前进行连续、动态、有针对性、规范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和需求,反复进行评估、教育、评价;施教后责任护士签名,患者或家属签名确认,护士长定期抽查,以确保教育效果。
冠心病健康管理毕业论文冠心病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管理冠心病患者的健康,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健康管理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论文旨在探讨冠心病健康管理的关键内容和方法,以提供指导和帮助。
一、冠心病健康管理的关键内容1. 健康教育:冠心病患者需要了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包括病因、症状、并发症等。
医生和护士可以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材料,或者进行面对面的教育,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疾病的情况。
2. 生活方式管理:冠心病患者需要调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改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增加体力活动等。
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生活方式管理方案,建议患者积极参与并持之以恒地执行。
3. 药物治疗:药物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包括降压药、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调整。
4. 心理支持:冠心病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医生和心理咨询师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治疗的信心。
二、冠心病健康管理的方法1. 个性化管理:冠心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不同患者的情况有所不同。
因此,健康管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制定。
医生与患者可以共同制定个人目标和计划,以实现最佳的健康管理效果。
2. 健康档案管理:建立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包括疾病诊断、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等内容。
医生可以通过健康档案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提供及时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
3. 组织健康管理活动:医院可以组织冠心病健康管理培训班、康复训练等活动,以提供更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
患者可以通过这些活动获取更多的健康知识,与其他患者交流和分享经验,增强对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4. 网络健康管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通过建立健康管理平台,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健康信息、进行健康监测,与医生进行在线咨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