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看歌词语篇中的语码转换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中文流行歌曲中语码转换的结构特征、语用功能和心理动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也越来越密切,特别是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人们已经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和进展。
其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向是语码转换,即将语言中的某些字符或词汇转换为其他字符或词汇,以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
在现代中文流行歌曲中,语码转换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很多歌手和作曲家都在作品中使用这种技巧,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创意和才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对中文流行歌曲中的语码转换进行研究,探讨其结构特征、语用功能和心理动机等方面。
这种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文流行歌曲的文化内涵和社会现象,也可以为自然语言处理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数据和理论依据。
因此,本文选择了“中文流行歌曲中语码转换的结构特征、语用功能和心理动机研究”作为开题研究方向,旨在探讨该领域的深入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
二、研究内容和意义本文将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研究:1. 中文流行歌曲中语码转换的结构特征。
基于现有的语言学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中文流行歌曲中常见的语码转换手法和技巧,揭示其结构特征和规律性。
2. 中文流行歌曲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
探讨中文流行歌曲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即该转换在歌曲中的位置、作用和意义,以及其通过转换所达到的特定效果。
3. 中文流行歌曲中语码转换的心理动机。
分析中文流行歌曲中使用语码转换的心理动机,即歌手和作曲家选择使用语码转换的原因和目的,以及如何通过转换表达所要传达的情感和观点。
这些研究问题的探讨,对于深入了解中文流行歌曲的意义、价值和美学特征,进一步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拓展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研究范围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文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和步骤:1. 文献综述。
收集、整理和分析现有的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介绍中文流行歌曲中语码转换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析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大学英语课堂语码转化现象-“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大学英语语码转化【摘要】语码转换既是一种普遍而又复杂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交际策略。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适时地运用语码转化,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语码转化现象进行了透析。
语码(code)是指人们用于交际的符号系统,既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语体或语域。
语码转化(code-switching,简称CS)则是指人们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根据具体的交际情境进行的语码调整或转换。
即从一种语言变换为另一种语言,例如从英语专用汉语;或从一种语言的变体变换为同种语言的另一种变体,例如从汉语的普通话到方言,英语的正式语言到俚语等。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语码转化是人们在双语或多语环境下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进行语码选择而发生的语言行为,是非常复杂的语言现象。
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是本国教师,母语是汉语,外语是英语,是熟练的双语操纵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当运用英语所讲内容不能被学生理解或消化时,为了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会转而运用和学生同为母语的汉语进行简单、易懂地讲解,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样,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思想表述或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也会很自然地向母语求助,自动地停止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总之,在母语为汉语的大语言环境下进行英语教学和习得,作为同时具备英汉两种语言能力的教学双方,在进行相互交流时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语码转化需求,出现语码转化现象。
所以,研究和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码转化现象,有助于课堂教学和师生交际的顺利进行,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1 语码转化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点1.1 对应译词英汉分属不同的语言体系,汉语为汉藏语系,英语为印欧语系,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不但在语言文化背景上有很大差异,而且也存在着很多文化局限词和部分对等词。
在英汉互译时,这些词汇在目标语言中没有对应概念的词汇,只能利用语码转化进行音译。
2018年20期总第408期语言文化研究ENGLISH ON CAMPUS从三大纯理功能看口语中语码转换现象——综艺节目中汉英语码转换的功能分析文/杜雨虹 王闵利一、引言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结果和现象之一,指的是一个人在两种或多种语言之间、两种或多种方言之间、一种语言里的不同风格之间、语言与方言之间等做频繁的转换的言语行为。
当前语言学界对语码转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码转换的定义、方式、功能、动因等方面。
本文以一档台湾综艺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前人的研究进路,从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纯理功能出发,做口语语码转换功能的个案研究。
二、三大纯理功能简述“纯理功能”或“元功能”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核心之一,是将语言功能的无限可能归纳为若干个抽象的更具概括性的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
经验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逻辑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单位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达;人际功能是讲话者作为干预者的“意义潜势”,是语言的参与功能;语篇功能是指在语义层中,把语言成分组织成为语篇的功能。
三大纯理功能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一个系统的既能体现语言多功能性又能提供一个解释语码转换的理论性分析框架。
三、个案分析本研究选取的语料是一档台湾综艺2016年某十期(每期45分钟左右)节目的语码转换实例。
由于该档节目的定位是教受众如何护肤、化妆、搭配衣服,因而大部分语码转换集中在美妆造型领域。
语料的英文嵌入形式主要是单词和短语。
在选取的总时长约450分钟的十期节目中,一共出现了155条语码转换。
其中有111条体现了概念功能,41条体现了人际功能,3条体现了语篇功能。
概念功能A.不可替代性。
英语中的某些词汇在中文中没有直接对应的翻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翻译上的麻烦,人们往往更倾向于直接采用英语表达。
这类语码转换一般包括人名、地名、缩写、某一领域的专有名词等等。
论大学综合英语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的元语言功能摘要:语码转化是语言教学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元功能作为理论支撑,系统、全面的划分课堂中语码转换的功能。
研究发现,在元功能中,属于概念功能的占比最大,其次是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
教师进行语码转换最多的目的是用于解释专业术语、文化负载词,以及强调、解决重难点等;实现的人际功能包括表达教师的态度、对学生表现做出评价等;研究发现语篇功能主要用于衔接课堂,使得教学过程流畅自然。
关键词:语码转换元功能综合英语课堂教学20世纪以来,在不同理论的指导下,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语码转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随着1986年《双语教育法》的颁布,各种双语教育模式被引入,语码转换的研究也开始涉及到教学中。
在双语教学的研究中发现,在目的语和源语之间,目的语更多的是用于指导、概述等语用功能,而源语更多的是用于启蒙和解释。
此外,双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确实比单语教师更有优势,这表明语码转换确实是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
1语码转换从狭义上讲,语码转换是指在一个句子或话语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或方言。
语码转换既可以发生在句间层面,也可以发生在句内层面。
如果把语码这个术语广义地理解为包括语域的转换,那么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母语的语码转换者,能够在不同的正式场合进行适当的转换[1]。
2英语课堂上的语码转换实验2.1 研究问题本研究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英语教学实践,主要试图解决英语课堂语码转换存在的以下问题:(1)教师语码转换的元功能是什么?(2)对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影响是什么?2.2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重庆某学外国语学院大一至大四的综合英语课程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3研究过程本文采用在线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方式进行研究。
这份卷设问包含了被试者对师在课堂上使用语码转换频率的看法,被试者对语码转换在综合英语课堂上的作用的看法,以及被试者对语码转换在综合英语课堂上的好处的看法。
英语专业大学生课堂语码转换功能分析[摘要]本文从功能语言学中的纯理功能角度分析语码转换的功能,在六个月对东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码转换行为进行课堂录音观察及课下采访,结果表明:1.英语专业学生在课堂进行语码转换主要实现经验功能,其次是人际功能,最后是语篇功能;2.概念功能的实现体现在因词汇量的欠缺导致对文化负载词和专业术语进行语码转换;3.地区方言影响语码转换的实现。
这一结果有助于我们客观了解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语码转换的功能实现,并对教学提出指导建议。
[关键词]纯理功能语码转换课堂语码转换功能一、文献综述从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在不同理论指导下,从不同角度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语码转换进行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在国外,关于语码转换的研究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但此时研究者们大多把这种言语行为归咎为语言能力缺陷的结果。
60年代以后,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开始蓬勃发展,观念也开始更新。
直到今天,对语码转换的研究依然是语言学者的热点话题。
Grit Liebscher和Jennifer Dailey-O’cain(2005)在文章《外语课堂的语码转换者》中分析了高级外语课堂中学生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语码转换。
研究表明,学生使用语码转换不仅仅是他们的第二语言难以表达时一种必需的选择,而且还体现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他们认为语言学习者可以把课堂情景化成一个双语场地。
Engku Haliza Engku Ibrahim(2012)等人则对马来西亚英语课堂上,教师对语码转换的态度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会无意识地进行语码转换,以达到教学目的。
在国内,在大学校园和教学中的语码转换成为了学者研究的热点。
从教师层面来看,陈立平(2004)对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本科师生英语课堂上的语码转换进行研究,得出语码转换是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策略。
李兆梅(2009)对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上教师语码转换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英语课堂中,教师大多采用语码转换的方式进行教学,以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开展教学工作。
歌词语篇 Someone like you 及其汉译本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探究乔玥【摘要】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 SFL) represented by Halliday is a universal linguistic theory, which is very integrated and useful.This theoryis established to offer a theoretical frame to help people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func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regularity of language.This paper aims to make an analysis of the lyrics of the song Someone Like You.From the analysis,English lyrics of songs are very direct and the first person is often used.While chinese culture and characterics In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ch are embodied and“I” is weakned.%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普通的语言学理论,并拥有相当完整的思想与理论体系。
其构建该语言学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语言的性质、功能,以及语言的使用规律。
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分析歌曲《Someone like you》歌词语篇及其汉译版本,可以得出结论:英文歌曲抒情较为直接,多次运用第一人称直抒胸臆,而汉译本具有较浓的中国文化及汉语言的特点,弱化“我”的主体地位。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看歌词语篇中的语码转换语码转换是双语或多语语言环境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在以汉语为主体语言的歌词语篇中,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语码转换相当普遍。
从文献上看,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研究歌词中语码转换较少。
歌词语篇中的语码转换不同于其他类型语篇中的转换,有其特定的原因和功能。
这些原因及功能可以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来进行分析。
标签:歌词语篇;语码转换;系统功能语言学一、引言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 或语码混合(code-mixing)是使用双语(bilingualism)或多语(multilingualism) 语言环境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所谓语码,简单的说就是一种语言(language),言语变体(speech variety),或者方言(dialect)。
语码转换就是语言使用者从一种语言或言语变体到另一种语言或言语变体的转换。
[1]70 根据Myers-Scotton 所提出的“基础语框架”模式(the Matrix Language Frame Model),出现语码转化的语篇中,有一种语码是基础语(matrix language),另外一种或几种语码为嵌入语(embedded language)。
[2]276 我们这里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篇衔接的相关理论探讨以汉语作为基础语,而英语作为嵌入语的歌词语篇中语码转换的原因和功能。
二、语篇衔接功能从文献上看,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对歌词语篇中语码转换的研究较少。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Halliday(1994/2000)[3]指出语言使用中的三个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其中,语篇功能有三个语义系统,主位系统,信息系统和衔接系统。
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指的是语篇中意义之间的关系。
衔接(cohesion)通过语言手段,如语法词汇手段来实现,而连贯(coherence)是一个心理现象,是通过语言交际双方的共有知识来实现的。
[4]4如果语篇中一个成分的理解需要依赖另外的成分,就会产生衔接。
衔接手段一般主要有两种,即语法和词汇手段。
重复是一种重要的衔接手段。
重复指的是同样的结构,词语,词组在同一个语篇的不同部分重复出现的现象。
同样,重复也可以分为语法和词汇层次。
前者是句法结构的重复,后者是词汇的重复。
[5]115黄国文[6]117-119认为平行结构的重复是一种语法衔接手段。
词汇的重复通常是同样的关键词语和词组的重复。
恰当的重复不仅可以使整个语篇的每个部分语义关系更加紧密,而且可以强调主要观点,加深印象。
三、歌词语篇中语码转换的重复现象1.有的歌曲的题目是汉语,插入的重复英语语码和题目意思一样,甚至就是题目的译文。
《明日有明天》这首歌中,在歌词中插入‘Tomorrow is another day.’这句英语出现三次。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英语的意思和题目几乎完全相同。
《奔向你》[7]203中,‘I wanna run to you whoo’出现六次之多, 另外一句‘But if I come to you whoo’意思和题目也很接近, 出现了两次。
很多歌曲的歌词中嵌入的重复语码属于这种情况。
2.有的歌曲题目是汉语,插入的重复英语语码虽然意思和题目并不完全一致,但和题目有语义上的联系。
《速速表态》[8]219中,插入了‘What do u love?’和‘What do u love baby?’有七处。
虽然和题目的意思不一样,但是这个疑问句正是要求“速速表态”的内容,虽然不是对题目的重复,但是从衔接的角度看,它们之间有语义上的联系。
《我的骄傲》[9]275里面,嵌入的语码‘pride in your eyes’出现两次,而‘pride’一词和题目中“骄傲”意思相同。
另外两句‘See me fly I’m proud to fly up high’和‘Let me fly I’m proud to fly up high’中,‘proud’是“骄傲”的形容词形式,和题目相关。
而其中的‘fly up high’也和“骄傲”有某种逻辑语义上的联系,“飞得高”就感觉“骄傲”。
还有两句的重复,‘Believe me I can fly I’m singing in the sky’虽然没有出现‘pride’‘proud’字样,但是‘fly’和‘singing in the sky’却也可以看出里面“骄傲”的成分。
还有一种情况是嵌入的重复语码虽然和题目看起来没有联系,但是和整个语篇的主题还是一致的,连贯的。
在《在你走的一天》[8]220中,歌词中主要写离别时的牵挂和眷恋,插入的英语是这样的:‘I remember your love, I live it, I live it, I remember your love …… Oh baby baby oh baby oh baby ha ha I remember your love’。
这几句的意思是说,“虽然你走了,我还是记得你的爱”。
和整个语篇的主题是一致的。
3.还有的歌曲的题目为英语,插入的重复英语语码和题目或完全相同,或有语义上的联系。
歌曲“Lonely”中,虽然题目是英语,整个歌词的基础语言还是汉语,其中只插入了‘lonely’一词,而且出现八次。
再如,歌曲“Super star”,插入‘you are my super star’,出现八处。
另外有一首歌名叫“Shake shake”,词中出现的插入语码情况如下。
可以看到,出现的重复词“shake”都是和歌名相同。
“Shake Shake Shake Shake Shake(Ahu…~) Shake Shake Shake Shake Shake(Bingo) 当你有挫折当你爱到壮烈练习大路大过大殿当你满脑郁结你我那有分别闹就闹吧就当饶舌不爱的不爱…… I will be Shakeshake shake your body now 一摇即见效何必吵Shake shake shake your body now一人一秘技各有热闹……I will be Shakesha ke shake your body now 不摇不见效求包抄Shake shake shake your body now 一人一美貌至够热闹Shake shake shake your body now一摇即见效何必吵……Shake shake shake your body now 一人一秘技各有热闹” [10]364.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歌曲的题目为英语或汉语,插入的语码重复出现,但和题目无关,甚至和主题也无关。
《一生挂念你》中,插入一句‘one more try’,出现四次,看起来和题目没有什么关系,甚至和歌曲的主题也没有多大关系。
也许是为了歌唱的时候,让歌唱者讲给听众,引起听众的注意、参与。
再如,《今天没回家》插入了一句,‘come on’,和整个歌词的主题似乎没有多大联系,或许是歌唱者在歌唱时希望听众的参与。
四、重复出现的语码的衔接功能我们可以看到,在以汉语为基础语码的歌词语篇中,所嵌入的英语语码的重复出现是一个鲜明的特征。
重复的形式有词语或词组的重复,也有分句的重复。
系统功能语言学里的衔接(Cohesion)系统是纯理功能(Metafunction)中语篇功能(Textual Metafunction)的一个重要的语义系统。
衔接手段其中有一种叫做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而词汇衔接的其中一个办法就是通过词语的重复来强调,深化和突出主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而实现衔接语篇的功能。
而句子的重复是实际上可以认为是排比结构的重复。
排比结构指的是结构上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小句成串排列的语言现象。
排比结构中的词组或小句,在语义上密切相关。
所以,排比结构的重复既可以表达强烈的感情,也可以起到衔接语篇的作用。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嵌入的英语语码重复大多是和歌名也就是题目紧密相关。
或者是和主题相关,要么就是在歌唱的时候引起听众的参与。
这样语码转换的重复起到了衔接语篇上下文的作用,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起到强调的作用。
让人甚至只通过看嵌入的英语语码可以看出歌曲的主题。
五、结语本文粗浅的探讨了以汉语为基础语言的歌词语篇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
主要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衔接理论分析了语码转换在歌词语篇中重复出现所产生的语篇衔接功能。
我们发现,语码转换的重复出现可以起到衔接语篇的作用,深化歌曲主题,表达强烈的感情。
语码转换的出现也有其社会政治文化的原因,绝不是偶然的。
还可以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以及语境理论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1]Richards Jack C.et.al,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 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2]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3]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ition).London:Edward Arnol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 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2000.[4]Halliday,M.A.K.,and 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76/2001.[5]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6]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7]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8]薏晴.劲歌推介[M].贵阳:贵州东方音像出版社,2003.[9]余欣.卡拉OK金曲精选[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10]张汝秋.好歌唱不完[M].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