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提取方法(1)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方法掌握有效的阅读理解技巧快速提取信息阅读理解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技能。
通过有效的阅读理解技巧,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所需信息,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帮助大家掌握有效的阅读理解技巧,快速提取信息。
一、注意题目和主旨句在开始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之前,我们应该先阅读题目或主旨句,通过题目或主旨句可以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地获取信息。
二、利用标题和段落结构文章通常会有标题和分段,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标题和分段来获取信息。
标题通常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或者总结,通过阅读标题可以大致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分段是将文章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组织起来,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段落开头和结尾的句子,快速了解段落的主题和结论。
三、注意关键词和标点符号在阅读文章时,我们应该注意关键词和标点符号,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提取信息。
关键词通常是文章中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词语,通过识别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相关的信息。
标点符号在文章中起到标示和连接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判断句子的逻辑关系和信息的重要性。
四、运用排除法有时候,我们可能在一段文字中找不到想要的信息,这时可以运用排除法,通过排除一些无关的选项,来缩小范围。
通过阅读、理解和运用排除法,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找到所需的信息。
五、切忌死记硬背阅读理解并不是仅仅背诵和理解文章中的文字,而是通过阅读整体来获取信息和理解意思。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解和思考文章的逻辑关系、作者的观点和思路,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六、练习阅读理解题为了更好地掌握阅读理解技巧,我们可以通过练习阅读理解题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选择与自己感兴趣或者学习科目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通过不断的练习,我们可以加强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提取信息的效率。
总结起来,要掌握有效的阅读理解技巧,快速提取信息,我们可以注意题目和主旨句、利用标题和段落结构、注意关键词和标点符号、运用排除法、切忌死记硬背,并通过练习阅读理解题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如何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地形高程信息提取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地形高程信息提取已经成为地球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到地球表面的影像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地形高程信息的提取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地形高程信息提取,并探讨其中的原理和技术方法。
一、遥感影像的获取遥感影像是通过航空或卫星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感知和测量,获取到的图像数据。
遥感影像可以提供大范围、连续性的地表信息,具有分辨率高、重访率高的优点。
常见的遥感影像包括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
卫星影像是由各种地球观测卫星收集的数据,具有广覆盖、频率高的特点。
常见的卫星有Landsat、MODIS等,它们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多谱段影像数据。
航空影像则是通过航空器对地表进行拍摄而获得,一般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
卫星影像适合用于大面积地形高程信息提取,航空影像适合用于对个别区域进行高程信息提取。
二、地形高程信息提取的原理地形高程信息提取是指通过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到地表不同位置的高程信息。
地形高程信息提取的原理是利用遥感影像中的光谱、纹理和几何等信息,结合数学模型和算法来重建地形表面。
常用的地形高程信息提取方法包括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的生成。
DEM是以数值形式表示不同区域的地表高程信息的一种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
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可以获取到DEM数据,进而利用DEM数据进行地形高程的分析和提取。
DEM数据常通过插值算法进行生成,得到地表的高程信息。
三、地形高程信息提取的技术方法1. 影像预处理地形高程信息提取之前,首先需要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影像校正、辐射定标和几何纠正等步骤。
影像校正是指根据传感器和大气条件对影像进行校正,消除辐射误差;辐射定标是指将影像数字值转化为反射率或辐射率;几何纠正是指将影像与地理坐标系统进行匹配,以确保影像与地面位置对应。
一年级课文信息提取方法课件关键信息项:1、课件的使用目的2、信息提取的具体方法和步骤3、针对一年级课文的特点和要求4、课件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5、评估与反馈机制11 课件使用目的本课件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掌握有效的课文信息提取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11 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
11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够准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2 信息提取的具体方法和步骤121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引导学生先通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整体认识。
122 圈画关键词教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铅笔圈画出认为重要的词语,如表示动作、情感、物品的词。
123 寻找关键句帮助学生识别课文中能够概括主要内容的关键句,通常在段落开头或结尾。
124 梳理信息让学生将圈画的关键词和关键句进行整理,尝试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课文内容。
13 针对一年级课文的特点和要求131 课文选材以简单易懂、富有童趣、贴近生活的文章为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132 图文结合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内容,增强对信息的感知。
133 语言表达采用简洁明了、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讲解和引导,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14 课件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141 简洁性页面布局简洁,避免过多的文字和复杂的图案,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
142 趣味性融入动画、声音等元素,增加课件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43 互动性设置提问、练习等环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144 循序渐进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
15 评估与反馈机制151 课堂练习在课件中设置即时的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信息提取方法的掌握程度。
15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植被信息遥感提取是一种利用遥感技术来获取地表植被信息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卫星或无人机拍摄地表图像,然后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提取出植被的特征信息,如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植被生长状态等。
以下是植被信息遥感提取的基本方法:
1. 图像获取:使用卫星或无人机拍摄地表图像,获取不同分辨率、不同光谱特性的图像数据。
这些图像数据可以提供丰富的植被信息,为后续的植被信息提取提供基础。
2. 图像预处理:对获取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增强、裁剪等操作,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可读性,为后续的植被信息提取提供更好的基础。
3. 特征提取: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从图像中提取植被的特征信息。
常用的特征包括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植被生长状态等。
这些特征可以通过不同的算法和方法进行提取,如基于光谱特征的方法、基于纹理特征的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等。
4. 分类识别:将提取的特征进行分类识别,确定植被的类型和生长状态。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监督学习、非监督学习等。
通过对图像中的植被进行分类,可以得到各种植被的信息,如草地的面积、森林的覆盖率等。
5. 结果评估:对植被信息提取的结果进行评估,以确保提取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估的方法包括人工目视检查、统计分析等。
评估结果可以用于优化植被信息提取的方法和算法,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植被信息遥感提取是一种综合利用遥感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地表植被的信息。
这种方法在农业、林业、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方法。
这可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就好像你找宝藏,得知道从哪儿开始挖,用啥工具一样。
遥感啊,就像是我们的千里眼,能从老远的地方就看到地面上的情况。
那蚀变呢,就是地面上一些特别的变化,就像你脸上长了颗痣一样明显。
那怎么把这些蚀变信息给提取出来呢?咱可以先从图像入手呀,就跟你看照片找不同一样。
仔细瞧瞧那些颜色、纹理啥的,说不定就能发现点蛛丝马迹。
这图像就像是一幅大地图,你得学会在上面找线索。
然后呢,可以利用一些专业的软件和算法。
这就好比你有了一把神奇的铲子,能帮你更准确、更快速地挖掘出那些蚀变信息。
这些软件和算法可厉害了,它们能把那些隐藏的信息都给揪出来。
你说这难不难?其实也没那么难啦!只要你有耐心,就像钓鱼一样,静静地等着鱼儿上钩。
而且啊,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工具这么多,还怕找不到那些蚀变信息吗?比如说,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一大片森林里找一朵特别的花,遥感就像是让你在空中俯瞰整个森林,然后软件和算法就是帮你把那朵花凸显出来的魔法。
再比如说,提取遥感蚀变信息就像是在一堆沙子里找金子,你得有好的方法和工具,还得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还有啊,这可不是一个人能搞定的事儿,得大家一起合作。
就像一场足球比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任务,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方法真的很有趣,也很有意义。
它能帮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发现那些隐藏的宝藏和秘密。
所以啊,大家可别小瞧了它,要认真去学习、去探索。
总之,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方法就像是一把打开地球秘密之门的钥匙,只要我们掌握了这把钥匙,就能开启无限的可能。
让我们一起加油,去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吧!。
2020年5期方法创新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遥感影像中建筑物平面及高度信息提取方法孙彦花(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山东济南250104)1概述遥感技术获取所需信息,不受环境的限制,可以在任意气候下进行。
这是遥感的优势。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凸显出更多的优势,应用到更多的领域。
二者的结合,也是很多地学者关注的焦点[1]。
3S 技术(GIS 技术、GPS 技术,RS 技术)相结合,具有更多的优势,能够推广到更多的应用领域[2]。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提高效率,又能保证精度。
目前最重要的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怎么提高自动化提取效率与质量[3]。
2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本论文研究内容有:(1)图像分割技术。
(2)面向对象的特征提取方法。
(3)建筑物高度信息的初步提取。
(4)实地验证。
到实地进行验证未确定的遥感图像信息,这样保证了信息提取的实际精度。
2.1图像分割技术图像分割是利用图像不同的灰度值等信息将影像分割成多个图斑,然后利用不同的算子把感兴趣地类提取出来。
这样同一区域里的像素一些性质就相同。
2.1.1图像分割原则图像分割的原则有两个:(1)根据图像像素的灰度值是否具有连续性进行处理,如果像素的灰度值是连续的则认为同种地类,否则为不同种地类。
(2)利用区域增长法进行处理,主要是判读选中的区域内部的像素灰度值是否具有相似性,如果相邻区域的像素的灰度值具有相似性则可以将这些区域的像素合并处理。
2.1.2图像分割的主要方法图像分割的方法其实就是把数字图像分成互不相交的区域的过程,其主要方法包括:灰度阈值法、梯度方法、边缘检测法等。
2.2面向对象的特征提取技术ENVI FX 的全名是“面向对象空间特征提取模块-Fea -ture Extraction ”。
它是基于影像空间和光谱特征从高分辨率全色影像或者多光谱影像数据中提取所需的信息。
从一段文字中提取城市的方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大多需要从聊天记录、邮件、文章等各种场合中提取出城市信息,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应用。
但是如何对一段文字进行有效的城市提取呢?下面,本文将逐步介绍从一段文字中提取城市的方法。
第一步:文本清洗在进行城市提取前,首先需要对文本进行清洗,去除文本中无用的符号、标点符号、HTML标签等干扰因素,只保留纯文本。
常见的文本清洗操作包括去除空白行和字符,去除HTML标签和Javascript代码,去除标点符号和特殊字符等。
比如,以下是一段样例文本:“我要去北京,不知道北京有多少好玩的地方。
”首先,我们需要去除这段文本中的逗号和句号,以便之后的分词操作。
那么,该文本就变成了:“我要去北京不知道北京有多少好玩的地方”第二步:分词处理对于中文文本,分词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分词是指将一个句子分割成若干个有意义的词语,以便后续的词频统计、关键词提取、分类等自然语言处理任务。
我们可以采用各种分词方法,比较常见的有jieba分词。
用jieba分词库对上面的样例文本进行分词,得到如下词语:“我要去北京不知道北京有多少好玩的地方”注意,我们可以加入一些停用词(如“不知道”、“的”等)来帮助我们减少干扰因素,提高准确率。
第三步:城市匹配在完成分词处理之后,我们得到了文本的各个词语。
接下来,需要对这些词语进行城市匹配。
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进行城市匹配,比如基于规则的匹配、基于训练模型的匹配、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匹配等等。
基于规则的匹配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我们只需要通过正则表达式等工具,匹配出符合城市名称规定的词语即可。
比如,在我们的样例文本中,我们可以找到“北京”这个词语,然后就可以确认这个文本与北京城市有关。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城市列表(如国家标准行政区划代码,或者自定义一个城市列表),然后通过正则表达式来实现匹配功能,具体方法如下:1.将城市列表转换为数组格式,并对城市名称进行拼音转换。
二年级短文信息提取方法1、合同主体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双方应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证明或相关资质证明。
2、合同标的本合同旨在明确二年级短文信息提取的方法、流程及相关要求。
21 乙方应向甲方传授系统、有效的二年级短文信息提取技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211 字词理解技巧,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短文内常见字词的含义。
212 句子结构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清晰把握句子的主要成分和意思。
213 段落主旨归纳策略,引导学生快速总结段落的核心要点。
214 整篇短文的综合信息梳理方式,培养学生全面、准确地提取短文关键信息的能力。
3、权利义务31 甲方的权利义务311 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教学。
312 甲方应按时参加乙方安排的培训课程,积极配合乙方的教学工作。
313 甲方应按照乙方的要求完成相应的练习和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32 乙方的权利义务321 乙方有权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但应提前通知甲方。
322 乙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为甲方提供教学服务。
323 乙方应根据甲方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324 乙方应保守甲方在学习过程中透露的个人信息和隐私。
4、违约责任41 若甲方未按时参加课程、未完成作业或未配合教学工作,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甲方应自行承担责任。
42 若乙方未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时间和方式进行教学,应采取补救措施,如增加辅导时间、重新讲解重点内容等。
若乙方的违约行为给甲方造成损失,乙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3 若双方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中关于保密条款的约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5、争议解决方式51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首先友好协商解决。
52 若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合同签订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何利用AI技术进行信息提取一、引言信息提取是指从大量的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数据中自动抽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以便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利用。
传统的信息提取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和时间成本,效率低下且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然而,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AI技术进行信息提取已经成为了一种高效、准确的解决方案。
二、AI技术在信息提取中的应用1. 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简称NLP)是AI技术中最为基础和关键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计算机理解和处理人类语言。
在信息提取过程中,NLP技术可以将非结构化文本转化为结构化数据,使得计算机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并进行深入分析。
2. 信息抽取信息抽取是指从非结构化文本中抽取特定类型的实体、关系或事件等重要信息,并将其整理成结构化形式。
通过训练模型,AI技术可以识别并提取出文本中所需的关键信息,并根据预设规则进行进一步处理。
3. 文本分类与聚类文本分类是将文本按照一定的规则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而文本聚类是将具有相似性质的文本归为一类。
AI技术可以通过学习大量标注好的样本数据,自动识别和判断新文本所属的分类或聚类。
4. 信息检索信息检索是指根据用户提供的查询条件,在大规模数据中寻找并返回相关的文档或信息。
AI技术可以利用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和模型,在海量数据中快速准确地进行检索,并按照相关度排序结果。
三、AI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案例1. 医疗健康行业在医疗健康领域,AI技术可以帮助医生从大量专业论文、临床记录和医学数据库中提取关键信息,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
同时,它还能帮助医疗机构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对患者信息的高效管理和利用。
2. 金融行业在金融领域,AI技术可以根据公开数据、新闻报道等非结构化材料,提取出与投资决策相关的信息,帮助投资者快速了解市场动态并做出决策。
此外,AI还可以通过文本分析技术对大规模金融数据进行处理,发现异常交易和欺诈行为。
关键信息提取 nlp关键信息提取(NLP)是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的一个重要任务,旨在从文本中识别和提取出与特定任务相关的关键信息。
关键信息可以是命名实体、关键词、短语、事件等。
关键信息提取在信息检索、文本分类、问答系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关键信息提取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运用多种技术和算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关键信息提取方法。
1. 基于规则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事先定义一些规则和模式,来识别和提取关键信息。
例如,通过识别特定的词性、语法结构或关键词来提取命名实体或关键短语。
2.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使用机器学习算法,从已标注的数据中学习关键信息的模式和规律,并将其应用于新的文本中。
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SVM)、最大熵模型(MaxEnt)和条件随机场(CRF)等。
3. 基于统计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统计文本中词语、短语或实体的出现频率和分布情况,来判断其是否为关键信息。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tf-idf、互信息和卡方检验等。
4.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学习文本的语义信息来提取关键信息。
常见的深度学习模型包括循环神经网络(RNN)、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和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等。
关键信息提取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在信息检索中,通过提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信息。
在文本分类中,关键信息可以作为特征,用于区分不同类别的文本。
在问答系统中,关键信息可以作为问题的重点,帮助系统快速找到答案。
然而,关键信息提取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文本中的关键信息通常是隐含的,需要通过语义理解和推理来进行识别。
其次,不同领域和任务的关键信息有所不同,需要针对具体任务进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此外,文本中的噪音和歧义也会对关键信息提取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为了提高关键信息提取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结合多种方法: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可以通过结合多种方法来提高关键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实测地物光谱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原理一、地物光谱数据的获取1. 遥感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是通过获取地面物体的电磁辐射来获取其信息的技术手段,地物光谱数据便是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一种数据。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领域,是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重要手段。
2. 地物光谱数据获取方式地物光谱数据可以通过航空遥感、卫星遥感等方式获取。
其中,卫星遥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主要有高分辨率遥感卫星、中分辨率遥感卫星等。
二、地物光谱数据的处理1. 数据预处理地物光谱数据在获取后需要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
这些处理能够提高数据的质量,为后续的信息提取做好准备。
2. 数据融合在获取的不同波段的地物光谱数据可以进行融合,融合后的数据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地物的信息,提高信息的获取效率和准确率。
3. 数据降维地物光谱数据具有高维度的特点,为了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存储成本,需要进行数据降维。
常用的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等。
4. 数据分类在进行信息提取前,地物光谱数据需要进行分类处理,将不同的地物进行分割和识别。
常用的分类方法有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分类等。
三、地物光谱数据信息提取原理1. 地物信息提取的目的地物光谱数据的信息提取是为了获取地表覆盖、土地利用、资源分布等信息,为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更新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2. 信息提取方法信息提取方法包括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目标检测等。
监督分类是在有已知类别的样本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训练生成分类器,再对未知数据进行分类;非监督分类则是在未知类别的情况下将数据进行分类;目标检测是指根据特定的目标进行数据提取。
3. 信息提取结果应用通过信息提取得到的数据可以应用于土地规划、环境检测、资源调查等领域,为相关领域的决策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实测地物光谱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原理是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过数据获取、处理和信息提取等步骤,可以获取到准确全面的地物信息,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更新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中考语文材料分析与信息提取方法技巧总结考点检索:1.分析所提供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2.提取主要信息(包括主要内容,拟新闻标题,一句话新闻等)。
3.写出分析、探究后得出的结论。
4.从材料中提炼观点,根据材料给事物下定义。
5.针对材料发表看法,提出建议。
方法点拨:一、材料的分析与探究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准确捕捉材料主要信息。
2.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在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的同时,更应探究它们的个性。
3.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是相同的,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从而得出结论。
4.如果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关系,探究时可从因果关系等角度入手。
即如果材料是揭示结果的,就应找到得出这个结果的原因。
5.规范表达出探究结果。
二、信息的提取与概括(一)记叙性语段的信息提取记叙性语段:被陈述对象+陈述事实(记人记事类,具体就是:人物+事件)。
(1)拟写标题:消息的标题要求高度概括,以醒目的形式直接揭示消息的内容。
一般消息的标题为:人物+事件(记叙的两个要素)。
(2)拟写导语(一句话新闻)。
形式上:一句话新闻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
内容上:严格而完全地反映新闻事实。
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新闻内容: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对象),④事件(过程结果),⑤原因(目的),⑥方法(措施,手段,途径)。
一般要求交代清楚"四个W--who,when,where,what"。
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
消息一般把重要的信息放开头部分来说,所以我们主要从语段开头部分了解所发生的事件。
(二)说明性语段的信息提取首先要明确所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其次再看所说明对象的特点有哪些。
然后,用下定义的形式将其表述出来,一般形式是:"××是××"或者"××叫做××"的形式,具体就是:被定义的事物"是"+所具有的特点+"的"所从属的类别。
专项训练 信息提取方法 材料信息各提取,共同话题相联系, 每则材料都概括,深入本质解问题。 (1、这几则材料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 2、然后推断:一定是材料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再通过比较、分析,一定会有所发现。 3、答题时,材料间是因果关系的,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材料间是同类事物的,要先写共性的,再写不同点的)
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对某区一所中学初三(3)班49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自己求过或家长帮助求过护身符的占96%;经常到网上占卜的占34%;相信命由天定的占1l%;相信自己的幸运花、幸运石、幸运数字一定能给自己带来好运的占78%…… 材料二 在某搜索网站输入“占卜”二字,可检索到万个网页;输入“星座”二字,可检索到267万个网页。从搜索结果看,占星奇缘、北斗星易学书、周公解梦等内容充斥网页。 材料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专家呼吁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多为青少年出版一些好书,多提供一些有益的活动场所,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答:①当今社会青少年非常迷信; ②某些网络媒体里充斥着很多迷信邪说; ③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并为之创设良好的环境,从而抵制迷信思想的侵蚀 2、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城市人口中,%的人居住在贫民窟,而且贫民窟人数在急剧增加。贫民窟已给城市带来危机。 材料二 在贫困的非洲国度安哥拉,孩子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许多孩子被赶出家门,遭受辱骂、毒打,甚至被烧死或活埋,就因为他们的父母认为他们掌握邪恶的巫术。 材料三 多年来,世界粮食计划署一直没有停止对非洲贫困地区的粮食援助。今年,又给予非洲20亿美元资金的粮食援助,相当于2002年对全球援助的总额。 答:1.非洲地区的贫困和愚昧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问题(人口增长、教育落后)且给世界增加了沉重的负担。2.贫困和愚昧严重困扰着非洲的发展,并给世界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3、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 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材料三 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答案:1.人才多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2.恶劣环境的磨炼有利于人才的成长。3.全社会应该加强挫 折教育、苦难教育。 4、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阅读后的发现。 (1)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的巨大风浪,这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 (2)在某一地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丈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人出事。 答案是:人生的很多时候,只有背负沉甸甸的重任,才能稳步前进。
5、阅读下面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一条主要信息。 (1)有关部门对不同人群进行测试,要求每人写出“我虽然工作在风光旖旎的地方,却很寂寞,所以我要跳槽”这句话。结果,写不出或写错“旖旎”两个字的占95%,“寂”字占54%,“寞”字占65%,“槽”字占70%;书写潦草的约占70%。
(2)上海的一份“汉字书写现状”调查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的占70%—80%。 (3)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41%的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正确、端正、整洁”的要求。答案:很多人汉字书写不正确、不规范
7、阅读下面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2012年10月底,苏州某学院的一位女生参加完800米体能测试就突然倒地死亡。11月13日, 洛阳一高二年级学生在一次跑操后,突然死亡。11月18日,广东某学院一大学生参加马拉松10公里赛冲过终点后倒地,次日身亡;另一位当时晕倒的年轻选 手于27日凌晨在医院离世。此次马拉松赛共有1517人次出现头晕、抽筋、扭伤等身体不适现象,多为二三十岁的青年。为了防止不再发生这类意外事故,多所学校采取措施,取消了运动会和体育课上的一些中长跑项目。此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材料二:2012年11月22日傍晚,在日本东京7℃的气温下,一群小孩子在人行道上整齐地跑步,白色的短裤短袖非常抢眼。东京幼儿园的孩子经常在寒冬的操场上短衣跑步,以锻炼体质、增强抗寒能力。日本中小学每天都有体育课,放学后的家庭作业有一项是再锻炼身体一小时。 材料三: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国反对,从所谓“土地权所有者”手中购买中国的钓鱼岛激将其“国有化”。12月25日,日本出动军用战机栏截在钓鱼岛附近进行正常巡航的中国海监飞机。12月26日,日本自民党右翼分子安倍晋三就任首相,而日本右翼分子在领土争端上一直采取强硬姿态。 答案:近期青少年学生长跑猝死事故频发,引发社会多方关注 古诗词赏析专项 炼字
一、 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 、树阴满地、 、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 的心情。 (2)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1)石榴开遍、梦觉流莺,于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然自在) (2)透:穿透。榴花盛开红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 二、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迷,迷路,暗含“迷恋”之意,逼真地表现出诗人独自行走山间欣赏美景的陶醉。(2)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 三、 春思 贾至①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12.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 ,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的 特点。
13.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 【答案】 12.草、柳、桃花、李花示例: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13.示例一:“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春日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抱怨春日把 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表达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 示例二:“惹”是招引(或:引起)的意思,诗人抱怨舂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妙用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 形象 四、 凭阑人·金陵道中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8.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9.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 沦落天涯、孤寂愁苦(或倦于漂泊、羁旅思乡或落泊困顿的倦客游子)的形象。 语言:①用语奇特,精炼传神,以“瘦”状马,以“倦”绘鸟,言简义丰,以形传神;②诗用马“驮”,愁由鸟“呼”,柳花“添”人鬓华,可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愁苦。 写法:①衬托。人物的落泊困顿,孤寂悲凉,乡思愁绪,均是通过对“马”“鸟”“柳花”的描写烘托出来,含蓄蕴藉。②白描。小令语言不尚藻饰,质朴自然,却能将景物、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鲜明突出;使意境典雅,动人心魄。③寓情于景。借对“马”“鸟”“柳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孤寂思乡的愁苦心情。 构思:作者不写人羁旅漂泊、如何困顿,而是借马之瘦来表现;不写人对漂泊的厌倦和内心的愁苦,而是借“倦鸟呼愁”来传达,曲折地写出了异地游子的悲情苦绪,情景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五、 五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 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2分) “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疏狂自放、怀才不遇;“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抒发了对好友李白的挂念;对李白才情的赞赏;对李白怀才不遇的境况的同情;同时也抒写了自己与李白同样遭遇的感慨。(答出两点即可) 六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诗的前四句描绘了送别时怎样的景象试加以描述。(3分)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一片凄凉!天空飘忽着朵朵寒云,归来的路上正遇上暮雪 纷飞。(意近即可) 2.结合全诗,写出尾联中“空相向” “何所期”所表达的情感。(2分) 诗人为朋友远去而徒然伤悲,为相见无期而惆怅, 表达了难舍难分之情。
七、 柏林寺南望 (唐)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寺庙,指柏林寺。 ②霁:雨止。 1.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遥闻钟声、泊舟穿径的情景,“微”、“深”二字体现出了柏林寺 的环境什么特点(2分)
2.诗的后两句描写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3分) 1.幽静或幽深2、示例:雨后的山更加青翠了,云雾缭绕在四五座山峰间,如同妙手绘出的一幅水墨画
八 忆钱塘江 宋·李觏①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gòu。 ②涵:包含。 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1.这首诗描绘了 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 ”一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