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银及银镀液的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光亮镀硬银工艺研究-回复"光亮镀硬银工艺研究"引言:光亮镀硬银是一种表面处理技术,通过在银制品上镀上一层亮光、耐磨的硬质物质,以提高银制品的耐用性和美观度。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光亮镀硬银工艺的研究过程,并逐步回答相关问题,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关光亮镀硬银的全面了解。
一、光亮镀硬银的基本原理光亮镀硬银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在银制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的硬膜。
该工艺主要依靠电解质中的阳极溶液中的阳离子产生氧化反应,从而沉积出一层硬质银,形成了保护层,使银制品更加耐用,并且具有光亮的外观。
该工艺可应用于银饰品、银器以及其他银制品等多个领域。
二、光亮镀硬银工艺的步骤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选择一块纯银制品作为基材。
银制品表面应当清洁干净,无油污和氧化物。
2. 酸洗处理:将银制品放入酸性溶液中浸泡,以去除表面的氧化物和污垢。
一般使用的酸性溶液是硝酸。
3. 清洗:在酸洗后,必须对银制品进行充分清洗,以去除残留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4. 阳极处理:将清洗干净的银制品,作为阳极,放入电解槽中。
阳极溶液通常由硫酸银和其他金属盐组成。
5. 电解沉积:通过加电压和流经阳极溶液时的电流,使阳极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在银制品表面沉积形成保护层。
沉积的时间和电流大小会影响保护层的厚度和质量。
6. 清洗:在完成电解沉积后,银制品必须再次进行彻底清洗,以去除残留的阳极溶液和其他杂质。
7. 烘干和抛光:将银制品放入干燥器中进行烘干,然后进行抛光处理,使其表面恢复光亮。
三、光亮镀硬银工艺的关键因素1. 阳极溶液的成分:阳极溶液的成分直接影响到光亮镀硬银的质量和外观。
适宜的阳极溶液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镀银效果。
2. 电流密度:电流密度的选择在光亮镀硬银的工艺中非常重要。
过高的电流密度可能会导致保护层不均匀,过低的电流则可能影响镀层的质量。
3. 温度控制:在电解沉积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也是影响镀层质量的重要因素。
适当的温度有助于提高镀层的致密性和均匀性。
镀银材料知识点汇总表1. 引言镀银是一种将银层镀在物体表面的技术,常用于改善物体的美观度、提高物体的电导性能、防腐蚀等方面。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镀银材料的相关知识点,包括材料选择、镀银工艺、镀银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2. 镀银材料的选择镀银材料的选择对镀银效果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常用的镀银材料及其特点。
- 2.1 银盐:银盐是目前最常用的镀银材料之一。
它具有良好的镀银效果和电导性能,但是价格相对较高,所以在一些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被广泛使用。
- 2.2 银粉:银粉是一种粉末状的银材料,通过特定的工艺可以将其镀在物体表面。
它的优点是成本相对较低,但是镀银效果和电导性能不如银盐。
- 2.3 银膏:银膏是将银粉与有机溶剂混合形成的糊状物质,通过喷涂或印刷等方式镀在物体表面。
银膏具有良好的附着性能和导电性能,但是对于一些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可能不够理想。
3. 镀银工艺镀银工艺是指将银层镀在物体表面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条件。
下面将详细介绍镀银工艺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 3.1 清洗:在镀银前,需要对物体表面进行彻底的清洗,以去除污垢和氧化层,保证后续的镀银效果。
- 3.2 预处理:根据具体的镀银要求,可以进行一些预处理,如去膜处理、激活处理等,以提高镀银层的附着力和均匀度。
- 3.3 镀银:将事先准备好的镀银溶液倒入镀银槽中,将物体悬挂在槽中,并通过电流控制将银层镀在物体表面。
- 3.4 后处理:在镀银完成后,需要进行一些后处理工作,如冲洗、干燥等,以保证银层的质量和稳定性。
4. 镀银应用镀银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 4.1 电子领域:镀银可以提高电子器件的导电性能,常用于制造电路板、导电粘贴片等。
- 4.2 光学领域:镀银可以提高光学元件的反射率和透过率,常用于制造镜片、反射镜等。
- 4.3 化工领域:镀银可以提高化学反应器的耐腐蚀性能,常用于制造化学容器、管道等。
化学镀银的原理
化学镀银的原理:
①化学镀银是一种不需要外加电流就能在基材表面沉积金属银层的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装饰行业等领域;
②过程涉及多个步骤首先需对基材进行前处理包括除油粗化活化等确保基材表面清洁无油脂氧化物污染;
③活化处理中使用含有贵金属离子如钯铂等的溶液在基材表面吸附一层活性中心为后续沉积打下基础;
④镀银浴通常由银离子还原剂稳定剂以及必要时添加的光亮剂组成其中银离子来源于硝酸银或其他银盐;
⑤还原剂如甲醛硼氢化钠等负责将银离子还原为金属银原子并沉积在基材表面形成致密均匀的镀层;
⑥稳定剂如柠檬酸盐酒石酸盐等能够控制银离子活性防止其过早还原影响镀层质量和生长速率;
⑦在适当温度pH值搅拌条件下银离子逐渐被还原成金属银并在活性中心周围以晶核形式开始生长;
⑧随着时间延长晶核逐渐长大合并最终覆盖整个基材表面形成连续完整的银镀层厚度可控;
⑨为提高镀层亮度耐磨性有时会在镀液中加入少量光亮剂如香豆素联吡啶等促进晶体有序排列;
⑩完成镀覆后还需进行后处理工序如清洗钝化等防止镀层氧化变色并增强其附着力耐蚀性能;
⑪整个过程需严格控制温度pH值溶液成分浓度搅拌速度等参数确保镀层质量稳定可靠;
⑫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可以获得不同厚度光泽度的银镀层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
镀银添加剂(光亮剂)镀银镀银层比镀金价格便宜得多,而且具有很高的导电性,光反射性和对有机酸和碱的化学稳定性,故使用面比黄金广得多。
早期主要用于装饰品和餐具上,近来在飞机和电子制品上的应用越来越多。
镀银最早始于l800年,第一个镀银的专利是1838年由英国伯明翰的Elkington 兄弟提出的,所用的镀液为碱性氰化物镀液,与他们发明的碱性氰化物镀黄金体系很类似。
一个多世纪以来,镀银液的基本配方和当年的配方差别不大,仅仅是提高了银配位离子浓度以达到快速镀银的目的而已。
氰系镀液过去的主要缺点是使用的电流密度小,现在这个问题也解决了,高效镀银使电流密度可高达10A/dm,光亮镀银可达1.5~3A/dm,其镀面光滑而无需再打光,也可镀厚。
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电子元器件的高速选择性镀银,如引线框架的选择性镀银,采用喷射镀的方法。
所用的电流密度高达300~3000A/dm,镀液中氰化银钾[KAg(CN)2]的浓度也高达40~7 5g/L,阳极采用白金或镀铂的钛阳极,这样在1s内即可镀上约4~5μm的银层,它已能满足硅芯片和银焊垫之间用铝线来键合(Bonding)。
镀银最早用的光亮剂二硫化碳是Milword和Lyons在1847年发表的专利中提出的,现在还在使用,仅稍加改变而已。
用二硫化碳做光亮剂并不能得到全光亮的银层,且加入镀液后要等一段时间才会发生作用,估计真正的光亮剂是二硫化碳与镀液中的CN一反应生成的取代尿素、硫脲、胍、硫化物、氰胺化物(cyanamide)及其他种硫化物中的某些化合物。
1913年,Frary报道二硫化碳与乙醚、各种酸、氰和亚硫酸的混合物可作为硫氰酸盐镀银的光亮剂,也发现黄原酸钾和砷、锑、锡的硫化物也是有效的光亮剂。
后来发现硫脲也是一种镀银光亮剂。
当其用量达35~40g/L时,其光亮度可超过二硫化碳衍生物。
1939年,Weiner发现从硫代硫酸钠镀液中可以获得光亮的镀银层,证明硫代硫酸钠本身就是一种优良的光亮剂。
武汉材保电镀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电镀基础知识一、什么叫电镀电镀就是利用电解的方式使金属或合金沉积在工件表面,以形成均匀、致密、结合力良好的金属层的过程,就叫电镀。
简单的理解,是物理和化学的变化或结合。
普通的说:电与化学物质(化学品)的结成。
例如:一块铁板上镀上一层铜(通电在铜的镀液上)。
二、电镀必须具备什么条件:要办一个电镀厂,一个车间必须要有:外加的直流电源和特定电解液(或叫镀液)以及特定金属阳极组成的电解装置。
就是除了厂房、水、废水处理外,还必须有直流的整流器。
镀液通过(镀铜、镍、锌、锡、金、银)等镀种,以及镀什么镀种先择好阳极板。
如:镀镍要用镍板,镀铜要用电解铜板,但镀铬不是用铬板,而是铅锡、铅锑合金板(即不溶性阳极)。
除此外,化学镀、热镀锌等镀种通过化学反应结成的镀层是不用电镀的,一般叫化学镀镍、化学镀铜。
三、电镀须知的电化学基础知识。
1、化学知识: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的,我们经常见到的水、泥土、食盐、钢铁等都是物质。
一切物质都处在不停的运动状态。
运动是物质存在形式:例如:水蒸发成汽,遇冷变成冰块等。
物质发生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物质内部的矛盾性。
自然界一切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叫自然现象,研究自然变化规律的科学统称自然科学。
自然变化可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大类,研究物理变化的科学叫物理学,研究化学变化的科学叫化学。
化学研究的内容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质的变化,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1.原子——分子论的基本概念。
原子——分子论学说是化学的基础,其要点归纳如下:a、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维持物资组成和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
b、物质分子见间互相有作用力(吸引力、排斥力)。
物质分子间作用力各不相同,以固体最大,液体次之,气体最小。
c、物质分子之间具有空隙,分子间的空隙决定着物质的体积。
d、分子由原子组成,它参与化学反应时并不分解。
e、表现出相同化学性质的一定种类的原子称为化学元素,目前已发现的元素有100多种,不同的元素的原子其重量体积、性质都不相同。
镀银材料知识点总结图表一、镀银材料的概念镀银是一种将银层沉积在其他基材表面的工艺,通常用于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导电性、热散热性等特性。
镀银材料通常包括基材、界面层和银层三部分组成。
二、镀银材料的类型1. 镀银化合物:包括氧化银、硫化银等。
2. 镀银合金:主要包括铜镀银合金、镍镀银合金等。
3. 镀银化学药剂:包括镀银前处理药剂、镀银溶液等。
三、镀银工艺流程1. 基材表面处理:包括清洗、去油、除锈等。
2. 镀银前处理:包括活化、化学镀前处理、电化学镀前处理等。
3. 镀银:采用电镀、化学沉积等方法进行镀银。
4. 后处理:包括洗涤、干燥、包装等。
四、镀银材料的应用领域1. 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通讯设备等。
2. 精密仪器:如半导体器件、光学仪器等。
3. 医疗器械:如手术器械、医用导管等。
4. 食品包装:如糕点盒、瓶盖等。
5. 珠宝首饰:如项链、手链、耳环等。
五、镀银材料的特性1. 耐腐蚀性:镀银层能有效保护基材表面不受腐蚀。
2. 导电性: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镀银材料可应用于电子产品制造。
3. 热散热性:银具有优良的热散热性能,能够有效散发热量。
4. 外观效果:镀银材料具有光亮、反射性好的外观效果。
六、镀银材料的发展趋势1. 环保型镀银材料:采用无铅、无镉等环保材料进行镀银,符合环保要求。
2. 智能镀银技术:引入自动控制、智能化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高性能镀银材料: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镀银材料,如抗菌镀银材料、高强度镀银材料等。
4. 新型镀银工艺: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提高镀银效率和质量。
七、镀银材料的检测方法1. 金相显微镜:用于观察镀银层的组织结构、厚度等。
2. 厚度测量仪:用于测量镀银层的厚度。
3. 耐腐蚀性测试:用于测试镀银层的抗腐蚀性能。
4. 导电性测试:用于测试镀银层的导电性能。
5. 热散热性测试:用于测试镀银层的热散热性能。
八、镀银材料的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镀银材料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铜上镀银最简单的方法
铜上镀银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可以使铜制品的表面变得更加光滑、美观,并且增强其防腐蚀性能。
下面介绍一种最简单的铜上镀银方法。
所需材料:
- 铜制品
- 银镀液
- 电源
- 导线
- 银棒或银片
操作步骤:
1. 准备好铜制品,将其清洗干净。
可以使用清洁剂或研磨机进行打磨,以使表面更加光滑。
2. 准备好银镀液。
银镀液可以在市场上购买,也可以自制。
自制银镀液的方法是将银片或银棒放入稀硝酸中,加热溶解,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和氯化钾。
3. 将铜制品与银镀液连接到电源上,使其成为电路。
导线需要连接到铜制品和银镀液中。
4. 开始电镀。
在电流的作用下,银离子会在铜制品表面沉积,使其表面镀上一层银。
5. 检查铜制品表面是否均匀。
如果不均匀,可以通过移动电极或增加电流来调整。
6. 镀银完毕后,将铜制品取出并清洗干净,使其表面更加光滑。
需要注意的是,电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触电或化学品损伤。
同时,铜制品表面必须彻底清洗干净,以免影响电镀效果。
无氰镀银工艺是一种环境友好的表面处理技术,用于在金属表面上形成银镀层,而不使用含氰化物的镀液。
传统的银镀工艺中常使用含氰化物的银盐作为主要镀液成分,但氰化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和环境污染风险。
无氰镀银工艺的出现旨在解决这些问题,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无氰镀银工艺的主要步骤包括:
表面预处理:将待镀的金属表面进行清洗和处理,去除污垢、氧化物和油脂等杂质,以确保镀层的附着力和均匀性。
镀液配制:配制无氰镀银的镀液,通常采用银盐和有机配位剂等成分,以提供稳定的银离子浓度和适当的电化学条件。
电镀过程:将待镀的金属样品作为阴极,放入无氰镀银的镀液中,通过外加电流的作用,将银离子还原成银金属并沉积在金属表面上形成镀层。
控制电流密度、温度和镀液搅拌等参数,以获得均匀、致密和具有良好附着力的银镀层。
后处理:完成电镀后,对镀层进行必要的清洗、中和和干燥处理,以去除残留的镀液和杂质,确保镀层的质量和外观。
无氰镀银工艺相比传统的含氰镀银工艺具有环保、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然而,具体的无氰镀银工艺流程和参数会因具体的应用和要求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艺设计和优化。
铝合金镀银工艺介绍铝合金镀银工艺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通过将银层均匀附着在铝合金表面,能够提供优异的外观和耐腐蚀性能。
以下是铝合金镀银工艺的主要步骤和特点。
首先,铝合金镀银的前处理非常重要。
在进行镀银之前,需要对铝合金表面进行清洗和除油处理,以确保镀银层能够良好地附着在表面上。
常用的清洗方法包括碱洗和酸洗,用以去除表面的污垢、氧化物和油脂等。
接下来是铝合金的活化处理。
活化处理可以使铝合金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氧化层,并提高其与银层的粘结力。
常用的活化方法包括浸泡在活化剂溶液中,如硫酸或硝酸。
然后是镀银过程。
在银镀液中,铝合金作为阴极,银作为阳极,通过电解反应将银沉积在铝合金表面。
控制合适的电流密度和时间,可以获得均匀且致密的银层。
镀银液的配方和工艺参数需要依据具体要求进行调节。
最后,进行后处理和检验。
银镀层附着在铝合金表面后,需要进行后处理,如清洗、烘干和上光等。
完成后,银层的均匀性、厚度和附着力等方面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
铝合金镀银工艺的特点有:1. 良好的外观效果:银层的光泽和反射率高,使得铝合金在外观上更加亮丽和高档。
2. 耐腐蚀性能强:银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可以有效保护铝合金表面不受外界的氧化和腐蚀。
3. 电性能优良:银是最佳的电导体之一,银镀层能够提供低电阻、低接触电阻的特性,适用于需要良好电导的应用领域。
4. 良好的焊接性:银层的存在可以提高铝合金的焊接性能,使得焊接接头更加可靠。
5. 环境友好:银层对环境无毒无害,不会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总而言之,铝合金镀银工艺通过在铝合金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银层,能够为产品提供优良的外观和耐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航天、汽车和家居等领域。
铝合金镀银工艺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通过将银层均匀附着在铝合金表面,能够提供优异的外观和耐腐蚀性能。
以下是铝合金镀银工艺的主要步骤和特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铝合金镀银工艺,我们需要了解铝合金和银的特性以及铝合金镀银的原理。
无氰镀银工艺无氰镀银工艺是一种使用环境友好的镀银工艺,主要应用于电子行业和珠宝制作业。
它能够在不使用有害的氰化物盐的情况下,实现高质量的镀银效果。
本文将介绍无氰镀银工艺的原理、工艺流程以及其优势。
无氰镀银工艺的原理是基于有机体配合剂的表面活化效应。
无氰镀银液中含有有机体配合剂,它们通过与镀液中的硝酸银形成络合物,从而起到表面活化剂的作用。
当待镀件浸入镀液中时,镀液中的活化剂会被吸附在待镀件表面,并形成一个稳定的络合物层。
在活化剂的作用下,镀液中的银离子能够顺利地被还原沉积在金属基体上,形成致密、均匀且附着力强的银镀层。
无氰镀银工艺的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清洗、活化、脱脂、镀银、清洗、烘干。
首先,对待镀件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油脂和污染物。
然后,将待镀件浸入活化液中,在活化液中进行活化处理,使其表面能够更好地与银离子发生反应。
接着,将待镀件脱脂,去除表面的氧化层和其他杂质。
然后,将待镀件浸入无氰镀银液中,进行镀银处理。
镀银后,将待镀件进行清洗,去除残留在表面的镀液和其他污染物。
最后,将待镀件进行烘干处理,使其表面完全干燥。
无氰镀银工艺有以下几个优势:1. 环保无害:无氰镀银工艺无需使用有害的氰化物盐,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
2. 镀层质量好:无氰镀银工艺能够得到均匀、致密且具有良好附着力的银镀层。
3. 工艺稳定性高:无氰镀银工艺能够稳定地进行银镀,不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
4. 成本较低:无氰镀银液的成本相对较低,且工艺流程简单,能够节省生产成本。
5. 可广泛应用:无氰镀银工艺可适用于电子行业中对高导电性的要求,也可用于珠宝制作业中镀制高亮度的银饰品。
总之,无氰镀银工艺是一种环保、高效且成本较低的镀银工艺。
它不仅可以满足电子行业对高导电性的需求,还可以应用于珠宝制作业中制作高亮度的银饰品。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无氰镀银工艺有望在镀银行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刷镀银工艺
镀银是电镀中的一种。
它是在金属表面镀一层银层。
它的作用是防止金属被腐蚀和改善金属表面性能,如增强耐磨、耐蚀、装饰等性能。
镀银工艺包括有:浸锌(或镀锌),擦净,电泳、抛光,水
洗等步骤。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刷镀银工艺。
第一步:浸锌
为了防止电镀过程中镀层与基体脱离,必须先将工件表面的污垢、油污等清除干净。
浸锌前先用钢丝刷或砂纸将工件表面的灰尘、油污等除去,再用丙酮擦洗,最后用干布擦干。
浸锌后,应趁工件表面比较湿润时及时擦净,并使之冷却后再进行擦拭。
否则,待镀银层干燥后会出现龟裂、脱落等现象。
在擦银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银层的状况,如银层不光亮或有银花出现,则说明银的纯度不够或镀银工艺存在问题。
这时应及时处理:重新浸锌或重新刷镀银,直到获得光亮如初的镀银层为止。
第四步:清洗
在刷镀银过程中,工件表面不可避免地会粘有一些油污、灰尘等杂质,用清水冲洗很难洗净。
—— 1 —1 —。
镀银分析报告引言镀银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技术,它使用电化学方法将银沉积在物体的表面,以改善外观和性能。
本报告旨在对镀银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其原理、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镀银原理镀银的原理是在电解液中施加电流,使银阳极溶解并沉积在阳极上。
这种沉积过程发生在动力学平衡状态下,由于银在电极上的沉积速度与溶解速度相等,在达到一定电位时形成均匀的银镀层。
镀银技术1. 电解液选择镀银的电解液通常含有硝酸银和其他添加剂,如硫酸铜和硫酸锌。
这些添加剂可以调节镀银过程中的pH值和电导率,使镀银层具有更好的外观和性能。
2. 镀银设备镀银设备主要包括电源、电极、电解槽和控制系统。
电源提供电流,电极作为阳极或阴极进行电流传递,电解槽用于容纳电解液和待处理的物体,控制系统用于调节电流和其他参数。
3. 镀银工艺镀银工艺包括预处理、镀银和后处理三个步骤。
预处理包括清洗、除油和除氧等过程,以确保物体表面的净化。
镀银过程中通过调整电流和电解液成分来实现不同的镀银效果。
后处理包括表面处理和密封处理,以提高镀银层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
镀银应用领域镀银技术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 电子行业在电子行业中,镀银被用于制造印刷电路板和连接器等电子元件。
镀银层能提供较低的电阻和较好的导电性,有效提高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2. 珠宝和饰品镀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珠宝和饰品制造中,可以增加产品的亮度和质感。
镀银层还可以提供耐磨和耐腐蚀的保护,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3. 医疗设备医疗设备中的一些部件需要具备良好的抗菌性能和可清洁性。
镀银技术能够在医疗设备表面形成抗菌层,有效减少细菌的滋生,提高设备的卫生性能。
镀银市场前景镀银市场前景广阔,随着电子行业、珠宝和饰品行业以及医疗设备行业的发展,对镀银技术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新兴的技术领域,如柔性电子和光学电子等领域,也需要应用镀银技术来改善产品性能。
因此,镀银市场有望继续扩大。
结论镀银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技术,在电子、珠宝和饰品、医疗设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镀银法染色原理
镀银法染色原理是指通过在织物表面镀一层银色颜料,达到染色的效果。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染棉、麻、丝等纤维的织物,其原理是利用银离子在还原剂的作用下被还原成微小的金属颗粒,并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光泽亮丽的银色膜,使织物呈现出亮丽的银色。
镀银法染色原理的具体步骤是:首先将织物浸泡在含有银盐的溶液中,经过预处理、还原等一系列工艺,使银离子还原成银颗粒并沉积在织物表面。
然后再进行后处理,如洗涤、脱水、干燥等,最终得到染色效果良好的银色织物。
镀银法染色原理的优点是:染色效果良好,色泽鲜艳,光泽度高;不易褪色,耐洗耐磨,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同时,这种染色方法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不会产生大量废水和废气,符合环保要求。
总之,镀银法染色原理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染色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 1 -。
镀银工艺流程范文一、前处理:前处理主要包括金属清洗和表面活化处理。
首先,将待镀物件放入超声波清洗槽中,使用合适的清洗剂,如去离子水或有机溶剂,超声波清洗去除杂质。
然后,使用活化剂对金属表面进行活化处理,以增加镀液和基材的结合力。
二、镀液制备:镀液制备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镀液成分和浓度。
通常,镀银的主要成分为硝酸银、盐酸和硝酸,可以根据工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浓度。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镀液的pH值和温度,确保镀液的稳定性和镀层的质量。
三、镀液控制:镀液控制主要包括控制镀液的pH值、温度和搅拌速度等。
通过控制这些参数可以调节镀液的性能,提高镀层的质量。
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测镀液的成分和浓度,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保持镀液的稳定性。
四、镀液搅拌:镀液搅拌是为了均匀分散镀液中的金属离子,防止镀液中的离子浓度梯度产生不均匀的镀层。
通常采用机械搅拌或气体搅拌的方式进行,以确保镀液的均匀性。
五、工件预处理:工件预处理主要包括去油和除氧处理。
去油处理是为了去除工件表面的油污,可以采用浸泡在溶剂中或者化学去油方法。
除氧处理是将工件暴露在含有氧气的环境中,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然后用酸洗去除氧化膜,以提高镀层的质量。
六、镀银:将经过预处理的工件放入镀液中,通过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流作用,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沉积在工件表面。
根据工件形状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镀银方法,如静电镀银、轧制镀银等。
七、后处理:镀银后的工件需要进行后处理,以增加镀层的附着力和光亮度。
后处理通常包括热处理、电镀、抛光、清洗等工艺,根据工件要求选择合适的后处理方法,提高镀层的质量。
以上是镀银工艺流程的主要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以获得高质量的镀银产品。
镀银工艺凭借其优良的导电性和光亮度,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光学、化工等领域。
电镀银是一种利用电化学方法,在导电基材表面沉积一层银的工艺。
其原理基于电化学的“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电流作用下被还原成固态金属沉积在导电物体表面”的过程。
在电镀银过程中,通常涉及三个主要部分:
1. 阴极(被镀物):通常是需要镀银的金属物体,如铜、镍等。
2. 阳极:是纯银条或银盐,它会溶解并提供溶液中的银离子。
3. 电解质溶液:是含有银离子的溶液,通常是银盐溶解在水中。
这个溶液允许电流通过并在阴极上沉积银。
工作原理大致如下:
- 在电解质溶液中,阳极上的纯银会溶解成银离子Ag+。
- 当施加电流时,阴极上的金属离子会受到电流的作用,被还原为固体银(Ag),沉积在阴极表面,形成一层银镀层。
- 这个沉积的过程持续进行,直到达到所需的镀层厚度。
电镀银的过程可以调整电流密度、电镀时间和溶液的成分来控制镀层的厚度、均匀性和质量。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制品表面处理,以提高其外观、抗腐蚀性和导电性。
镀银及银镀液的介绍
1.银的性质
(1) 原子序:47
(2) 原子量:107.868
(3) 密度:10.491g/cm3
(4) 熔点:960.8℃
(5) 沸点:2212℃
(6) 电阻:1.59mΩ.m
(7) 结晶构造:FCC
(8) 标准电位:+0.7991V
(9) 原子价:1
(10) 银是金属中导热及导电性最好的
(11) 纯银的硬度有80~120Vicker较金稍硬,呈纯白色
(12) 化学的抗蚀性良好,尤其对有机酸最为良好,对食品的抵抗性也很好,所以大量使用在餐器。
(13) 轴承润滑性非常优越,飞机上轴承常镀上银。
(14) 反射性强,用于玻璃反射器上。
(15) 在空气中不易氧化,但空气中有硫化物则变黑色。
2.银底镀(Silver Strike)
银较大部份金属〝贵〞(noble),所以银会在银镀液中置换析出,附着性差。
为了防止此现象在镀银先用低银含量高自由氰化物(free
cyanide)镀液打底电镀。
对于钢铁基材镀银则做二次打底(double strike),打底电镀(strike plating)除了可防止浸镀镀层(immersion deposit)的发生,也是将不同的金属加以包覆起来,例如焊接及装配组件。
装饰银底镀时间在8~25秒,工程性银底镀时间在15~35秒。
3.银底镀液组成如下:
例1镀液用在钢铁镀件的第一次底镀(first strike)。
例2打底镀液是用在钢铁镀件的第二次底镀(second strike)及非铁镀件打底。
4.镀银(Silver Plating)
镀银可分装饰性镀银(decorative silver plating)及工程镀银(enginee-ring silver plating)。
装饰性镀银应用于如手饰、刀、匙、叉。
工业应用于电子工业上的电接头、半导体组件(semi-conductor components)、电达天线。
机械工业上的如高负荷轴承(heavy-duty bearings)防止擦粘作用(galling)及粘蚀作用(seizing)、高热气的密封(sealing)。
镀银使用的阳极(anodes)需高纯度,至少要达到999的纯度。
阳极袋(anode bag)也需使用。
黑色阳极(blackanodes)在镀银有时会发生,其原因有pH太低、电度密度太大、低自由氰化物(free cyanide)及少量的铁、铋(bismuth)、锑(antimony)、硫、硒(selenium)、碲(tellurium)。
钢铁及不透钢的阳极用在打底电镀,石墨和铂(platinum)阳极用在特殊情况,阴效率是100%,除非镀液污染严重。
5.镀银的后处理(Postplate Treatments)
银在大多空气中很快就变色(tarnishes),此变色为黑竭色的硫化物污迹(sulfide stain)不仅泵坏外观而且损失焊接性(soderability)及增加接触的电阻(contact resistance)。
为了防止或阻延此变巴的形成,镀银需做镀后处理如再镀上层(overlays)金或铷(rhodium),镀化处理(passivation treatments)包括铬酸盐处理(chromating)及涂装氧化镀(beryllium)、胶状物(colloidal)。
6.银镀液的光泽剂(Brighteners)
镀银的光泽剂有下列几种:
(1) 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0.01~0.02mg/1。
(2) 硫代硫酸钠():0.3~1.5g/1。
(3) 硫代硫酸铵(60%):1~2mg/1。
(4) 有机含硫化合物。
(5) VA或VIA元素(Se、Bi、Sb)的错合物(complex)。
一般有机光泽剂可得较好的电特性(electrical properties)。
锑(antimony)或硒(selenium)的光泽可得较耐磨的银镀层。
7.银镀液的配方(Formulation)
(1) 正规镀液(tranditional electrolyte)
(2) 高速液(high speed baths)
(3) 非氰化物镀液(non-cyanide systems)
8.银镀液中组成的作用
(1) 银:以氰化银、氰化银钾、硝酸银、氯化银或碘化银形式提供银离子做电镀沉积用。
(2) 游离氰化钾:增加导电性及均匀性,但太多会使阳极极化(polarization)。
(3) 氢氧化钾:在高速液中降低阳极极化作用、增加导电性。
(4) 碳酸钾:增加导电性、均匀性。
(5) 温度:较高温度可用较高电流密度。
(6) 光泽剂:加强镀层光亮作用,少量使用。
(7) 电流密度:由温度、搅拌程度,自由氰化物浓度而有所改变。
(8) 金属杂质:降低阴极效果,铬会产生脱落,铁会生成多孔呈黄色。
(9) 有机杂质:均匀性变差,电流密度范围少,产生较粗糙及多孔镀层。
9.银镀液的控制及净化
镀镀液的控制是以化学分析维持金属银,自由氰化物(free cyanide)的浓度、调节液温、搅拌程度及使用阳极袋。
有机物杂质用活性碳处理,金属杂质可用沉淀法、螯合法或镀出法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