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酸奶酸菜中乳酸菌的筛选及乳酸菌素的特性研究_鲁志彬
- 格式:pdf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7
乳酸菌的分离及酸奶的制作一、乳酸细菌简介广义的乳酸菌是指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
乳酸细菌不是一个分类学名称,在分类上乳酸细菌涉及的有关属在二十个属以上,常见的有:属于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的乳杆菌属(如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球菌的链球菌属(如嗜热链球菌)、乳球菌属(如乳酸乳球菌)、肠球菌属(如粪肠球菌【粪链球菌】)、明串珠菌属(如肠膜明串珠菌);属于不规则形的革兰氏阳性专性厌氧的双歧杆菌属(如两歧双歧杆菌);属于能形成内生孢子的芽孢杆菌属(如凝结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等。
随着对细菌分类研究的不断深入,乳酸细菌的属种变动较大,而且新属、新种也不断涌现。
乳酸细菌分布广泛,在土壤、水体、植物(根际、果蔬表面等)、人和动物(肠道、口腔、呼吸道、生殖道等)、食品(乳品、发酵食品等)、动物饲料、粪便、污泥、临床样品中都有存在。
乳酸细菌与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关系密切,许多种类对人体和动物的健康有益,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乳酸菌能使人畜致病。
二、制作酸奶中常用的乳酸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乳酸菌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使用的乳酸菌均对人体有益,常用于发酵乳制品、果蔬汁乳酸菌发酵饮料、泡菜和酸菜、微生态制剂(益生菌剂)等生产。
制作酸奶中常用的乳酸菌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两歧双歧杆菌等。
多数为同型乳酸发酵,少数为异型乳酸发酵(如两歧双歧杆菌)。
1、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细胞呈Y字形、v字形、弯曲状、勺形等多样形态,典形形态为分叉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亚甲基蓝染色菌体着色不规则,无芽孢和鞭毛,不运动。
化能异养型,对营养要求苛刻,生长繁殖需要多种双歧因子,能利用葡萄糖、果糖、乳糖和半乳糖,通过果糖-6-磷酸支路生成摩尔比2:3的乳酸和乙酸及少量的甲酸和琥珀酸,蛋白质分解力微弱,能利用铵盐作为氮源,不还原硝酸盐,不水解精氨酸,不液化明胶,不产生吲哚,联苯胺反应阴性。
酸菜食品发酵中防腐乳杆菌的检测与筛选摘要:本实验采用单层牛津杯叠法,对酸菜汁中的防腐乳杆菌进行检测及筛选,得到一株优势抑菌乳酸菌,该菌具有良好的抑菌特性,对改良发酵酸菜品质、延长酸菜产品保质期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酸菜加工;防腐;乳杆菌;检测1前言发酵果蔬是日常饮食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经济重要性。
然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造成这类产品的腐败也是发酵果蔬行业上的一个主要问题。
通常认为乳酸菌是安全的,乳酸菌被广泛应用在各类食品中,其生理功能和特点在食品加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在食品工业中的使用有助于减少添加化学防腐剂和强化热处理,迄今为止,只有乳酸链球菌素是食品级细菌素。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是一类形态、代谢性能和生理学特征不完全相同,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统称,乳酸菌代谢产生有机酸,如乳酸,乙酸和丙酸作为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发酵终产物。
据Ross等报道称,这些弱有机物产酸导致酸性环境,抑制细菌和真菌,包括许多致病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的生长,而Batish等【1】研究发现这些弱有机酸的抗菌作用归因于将pH降低至低于未分解有机物生长和代谢抑制范围的水平。
研究报告表明乳酸菌有益人体健康,同时这些有益乳酸菌在食物中有很长的使用历史,它们产生一些拮抗性化合物,特别是能够控制病原菌和有害的腐败菌群,使用乳酸菌来控制霉菌生长是物理和化学方法的替代,因为这些细菌已经被报道具有强的抗微生物性质。
研究发现一些复配防腐剂易引起致癌、致畸、致突变和引起食物中毒等问题,其使用量越来越受到众多国家的限制。
同时从多地区多厂家的酸菜质量抽查报告中显示,不合格样品屡屡增多,为防止微生物超标而滥用或超剂量使用防腐剂是其主要原因。
因此,在保证酸菜品质的同时,如何安全、规范的使用防腐剂来延长其保质期成为了酸菜行业中函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成为国内外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
近几年来,为防止食品及农产品产前、产后的腐败变质,主要的解决方法是添加化学防腐剂,用于防止食品在储存【2】、流通过程中主要由微生物繁殖引起的变质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李佰秋等【3】,研究Nisin与植酸复配对腌制蔬菜中G+腐败菌的抑制效果。
食品中乳酸细菌的筛选和鉴定食品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乳酸细菌则是食品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乳酸细菌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例如发酵乳制品、面包、啤酒等。
因此,筛选和鉴定食品中的乳酸细菌对于食品安全和质量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筛选食品中的乳酸细菌应该从源头开始。
当我们选择原料时,应注意选择新鲜且有机的食材。
乳酸细菌通常存在于新鲜的奶制品、蔬菜和水果中。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该选择高质量的原料,以确保食品中含有丰富的乳酸细菌。
其次,对食品中的乳酸细菌进行鉴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传统培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传统培养方法是通过将食品样品接种到乳酸菌富集培养基中,然后根据菌落形态和生理特性进行鉴定。
虽然该方法简单易行,但对于少数难以培养的乳酸细菌则无法准确鉴定。
分子生物学方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鉴定乳酸细菌的新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对乳酸细菌基因组的分析,通过PCR、蛋白质电泳等技术手段来确定乳酸菌的种类和数量。
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和高通量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食品中乳酸细菌的情况。
此外,筛选合适的乳酸菌应具备以下特点。
首先,应具备较强的耐受性,能够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存活和繁殖。
其次,应具备较好的产酸能力,确保食品发酵的质量和风味。
最后,应能够对食品中的有害细菌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乳酸细菌在食品发酵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改善风味,还具有多种益处。
首先,乳酸细菌能够制造出多种有益物质,例如乳酸、对乳酸菌独有的多种抗菌物质等。
这些物质具有抗菌、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益。
其次,乳酸细菌可以帮助消化,改善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加人体对营养的吸收。
此外,乳酸细菌还可以帮助降低肠道内有害菌的数量,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然而,在乳酸细菌的选择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不同种类的食品需要不同的菌株,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产品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乳酸菌。
东北传统酱腌菜中耐盐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特性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二、材料与方法 (6)1. 材料选取 (6)东北传统酱腌菜样品采集 (7)耐盐乳酸菌分离纯化 (8)2. 实验室培养条件 (9)培养基选择与制备 (10)培养方法与步骤 (11)3. 耐盐乳酸菌筛选 (12)斜面初筛 (13)耐盐性测试 (14)4. 耐盐乳酸菌鉴定 (15)16S rDNA序列分析 (16)准备好凝胶电泳 (17)5. 发酵特性研究 (18)发酵条件优化 (19)产物分析 (20)三、结果与讨论 (21)1. 耐盐乳酸菌的筛选结果 (22)不同样品中的耐盐乳酸菌数量对比 (23)耐盐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征 (24)2. 耐盐乳酸菌鉴定结果 (25)16S rDNA序列比对与分析 (26)准备好凝胶电泳图谱 (27)3. 发酵特性分析 (28)四、结论与展望 (29)1. 研究结论 (30)2. 研究创新点 (31)3. 研究不足与展望 (32)一、内容概述本研究聚焦于东北传统酱腌菜中耐盐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特性,旨在深入挖掘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
在筛选阶段,我们采集了多种东北传统酱腌菜样品,并经过严格筛选,成功分离出多株具有耐盐特性的乳酸菌。
这些乳酸菌在高盐环境中仍能保持旺盛的生长势头,显示出出色的耐盐能力。
我们运用先进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这些乳酸菌进行了鉴定。
通过对比分析,确定这些菌株的分类地位及遗传特性,为东北传统酱腌菜的发酵剂提供科学依据。
在探究其发酵特性的过程中,我们对这些乳酸菌的生长曲线、产酸能力、耐盐能力等关键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
这些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乳酸菌在酱腌菜发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为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研究不仅全面了解了东北传统酱腌菜中耐盐乳酸菌的种类和特性,还为优化酱腌菜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酸菜食品发酵中防腐乳杆菌的检测与筛选【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酸菜食品中的防腐乳杆菌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防腐乳杆菌在酸菜食品中的存在和重要性,接着详细阐述了防腐乳杆菌的检测方法和筛选方法,探讨了影响防腐乳杆菌生长的因素,并提出了优化防腐乳杆菌筛选方法的建议。
结论部分分析了防腐乳杆菌在酸菜食品发酵中的应用前景,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酸菜食品的发酵工艺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检测和筛选方法,促进防腐乳杆菌在酸菜食品生产中的应用,提高酸菜品质和食品安全水平。
【关键词】酸菜食品、发酵、防腐乳杆菌、检测、筛选、生长因素、优化、应用前景、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酸菜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腌菜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在酸菜的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防腐乳杆菌是一种常见的发酵微生物,能够产生乳酸等有益物质,对酸菜的口感和保质期起到重要作用。
酸菜中的防腐乳杆菌种类繁多,如何准确检测和筛选出适合发酵的优良菌株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针对防腐乳杆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培养方法和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而防腐乳杆菌的筛选方法则涉及到菌株的产酸能力、抗逆性等指标的评价。
本文将重点探讨酸菜食品中防腐乳杆菌的存在及重要性,防腐乳杆菌的检测方法和筛选方法,以及影响其生长的因素和优化筛选方法。
通过对防腐乳杆菌在酸菜发酵中的应用前景和未来研究展望的探讨,有助于提升酸菜食品的质量和营养水平,推动酸菜产业的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防腐乳杆菌在酸菜中的存在和应用,有利于开发具有抗菌性和保鲜效果的酸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通过对防腐乳杆菌的检测和筛选,可以提高酸菜的发酵效率,缩短发酵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本研究旨在探究酸菜食品发酵中防腐乳杆菌的检测与筛选方法,为酸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酸菜工业的发展,同时也为食品安全和健康做出贡献。
2. 正文2.1 酸菜食品中防腐乳杆菌的存在及重要性酸菜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腌制食品,具有酸甜可口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原理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益生菌,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等领域。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是乳酸菌应用研究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从大量的混合菌群中筛选出具有优良特性的菌株。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乳酸菌菌种对营养要求较高,因此选择适宜的培养基是分离筛选的首要步骤。
常用的培养基有MRS培养基、DC培养基等,它们含有适宜乳酸菌生长的营养成分,能提供所需能量和营养物质。
2. 适宜的培养条件:乳酸菌对培养环境的温度、pH、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条件有一定要求。
通常情况下,乳酸菌分离筛选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一般为30-40)下进行,pH值保持在4.5-7.0之间,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适中。
3. 分离方法:乳酸菌菌种的分离常采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技术,如层析法、稀释平板法、摇瓶培养法等。
其中,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快速分离方法,通过将混合菌群在筛选培养基上涂抹或刺激,使不同菌株在筛选培养基上形成分离的菌落。
4. 鉴定鉴别:乳酸菌菌种的筛选与鉴定是不可分割的一步,只有确定菌株的种属和特性才能真正确认其乳酸菌的菌种类型。
目前,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和生化特性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技术、16S rDNA序列分析)等。
在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选择样品:样品的选择对于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从乳制品、肠道、土壤等环境中寻找潜在的乳酸菌菌种,可以提高分离到优良菌株的几率。
2. 优化培养条件:对于特殊的乳酸菌菌种,可能需要优化培养条件,如调整温度、添加特定的营养成分等,以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3. 评价筛选结果: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结果需要综合考虑其特性和应用价值。
如菌株的酸奶生产能力、耐酸碱能力、抗菌能力、抗氧化能力等。
总结起来,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原理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和鉴定鉴别技术。
食品中乳酸菌的筛选与活性鉴定乳酸菌是一类对人体健康具有益处的细菌,在许多食物中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从酸奶到发酵食品,乳酸菌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筛选出具有较高活性的乳酸菌,并对其进行鉴定,这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食品样本进行筛选。
常见的食品包括酸奶、奶酪、纳豆等发酵产品。
这些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因此是我们进行筛选的理想选择。
此外,还可以考虑其他一些食物,如蔬菜和肉类,它们也可能含有乳酸菌。
接下来,我们需要从样本中分离出乳酸菌。
这可以通过培养基选用和分离培养来实现。
培养基的选用非常重要,它应提供乳酸菌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我们可以选择常用的乳酸菌培养基,如MRS培养基。
通过将样品接种于MRS培养基中,我们可以让乳酸菌生长并形成可见的菌落。
然后,通过将这些菌落转移至其他培养基中,可以进行单菌落分离,确保我们获得的是纯种的乳酸菌菌株。
鉴定乳酸菌的活性也是我们的重点之一。
活性乳酸菌可以产生乳酸、酶和抗菌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
因此,我们想要筛选出活性较高的乳酸菌菌株。
常见的活性鉴定方法包括测定乳酸产量、酶活性和抗菌活性。
乳酸产量是乳酸菌活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来测定乳酸的含量。
通过将培养基或发酵物转移到HPLC系统中,我们可以分析出乳酸的浓度。
通过与不同菌株之间的比较,我们可以确定哪些菌株产乳酸的能力更强。
酶活性是另一个衡量乳酸菌活性的重要指标。
乳酸菌常常能够产生多种酶,如蛋白酶和纤维素酶。
我们可以使用相应的酶活性试剂盒来检测其酶活性。
高酶活性的乳酸菌意味着它们能够更好地消化蛋白质和纤维素,从而提高食物的可消化性和营养吸收能力。
除了乳酸和酶活性外,抗菌活性也是评估乳酸菌活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乳酸菌可以产生抗菌物质,对抗病原菌的侵袭。
我们可以通过抗菌活性试验来评估乳酸菌的抗菌能力。
将不同乳酸菌菌株与病原菌一起接种在琼脂平板上,观察是否形成抑制区域。
酸菜食品发酵中防腐乳杆菌的检测与筛选
酸菜是一种经过发酵制作的传统食品,在中国的许多地区都有制作和食用的习惯。
酸
菜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微生物,其中一些可能对人体有益,如乳酸菌,而另一些可能
对人体有害,如霉菌。
因此,对于酸菜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筛选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防腐乳杆菌在酸菜发酵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防腐乳杆菌是一种耐酸菌,能够在酸性环境中生长和发酵,产生乳酸和其他有益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菌和抗氧化能力。
因此,研究人员对防腐乳杆菌的检测和筛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防腐乳杆菌的检测主要依靠分子生物学技术。
首先,需要从酸菜样品中提取微生物的DNA,然后使用特定的引物对DNA进行扩增,最后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进行检测。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准确地检测到防腐乳杆菌的存在和数量。
防腐乳杆菌的筛选主要依靠其抗酸能力和发酵能力。
抗酸能力是衡量防腐乳杆菌在酸
性环境中生存和生长的重要指标。
可以通过将防腐乳杆菌接种在不同pH值的培养基上,观察其生长情况来评估抗酸能力。
另外,发酵能力也是筛选防腐乳杆菌的重要指标。
可以通
过测定乳酸的产量和PH值的变化来评估其发酵能力。
乳酸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乳酸菌的生长特性、代谢产物以及其在食品发酵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乳酸菌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1、菌种:从市场购买的活性乳酸菌饮品中分离得到的乳酸菌菌株。
2、培养基:MRS 培养基(用于乳酸菌的培养和计数)。
3、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显微镜、pH 计、分光光度计等。
(二)实验方法1、乳酸菌的分离与纯化将购买的活性乳酸菌饮品进行梯度稀释,然后涂布于 MRS 固体培养基上,在 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48 小时。
挑取单菌落进行多次划线分离,直至得到纯培养的乳酸菌菌株。
2、乳酸菌的生长曲线测定将纯化后的乳酸菌接种到 MRS 液体培养基中,在 37℃恒温摇床中培养。
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定培养液的 OD600 值(光密度值),绘制乳酸菌的生长曲线。
3、乳酸菌的产酸能力测定在培养过程中,定期测定培养液的 pH 值,以评估乳酸菌的产酸能力。
4、乳酸菌发酵食品的制作选择酸奶和泡菜作为发酵食品的代表,分别将乳酸菌接种到牛奶和蔬菜中,按照常规的发酵工艺进行制作,观察发酵过程中的变化,并对成品进行感官评价和质量检测。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一)乳酸菌的生长曲线经过测定,乳酸菌的生长曲线呈现出典型的“S”型。
在培养初期,乳酸菌处于适应期,生长缓慢;随后进入对数生长期,细胞数量迅速增加;最后进入稳定期,细胞生长速度减缓,数量趋于稳定。
(二)乳酸菌的产酸能力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的 pH 值逐渐降低,表明乳酸菌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
在培养 48 小时后,pH 值下降到 40 左右。
(三)乳酸菌发酵食品的制作1、酸奶接种乳酸菌后的牛奶在 42℃恒温培养箱中发酵 6-8 小时,形成了质地细腻、口感酸甜的酸奶。
在发酵过程中,牛奶的酸度逐渐增加,蛋白质凝固,形成了酸奶特有的组织状态。
通过感官评价,自制酸奶的口感和风味与市售酸奶相当。
2、泡菜将乳酸菌接种到蔬菜中,在常温下发酵 3-5 天,制成了泡菜。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乳酸细菌是一类能利用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
为兼性厌氧菌,杆状或球状,革兰氏阳性菌,无芽孢,不运动。
营养要求高,需要提供丰富的肽类氨基酸维生素。
在琼脂表面或内层形成较小的白色或淡黄色的菌落。
通常用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菌种有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屎肠球菌、戊糖片球菌等。
乳杆菌常用MRS琼脂作半选择培养基。
当乳杆菌仅是复杂区系中的部分菌类时,SL培养基常用作为选择性培养基。
对于芽孢乳杆菌常用GYP培养基,链球菌有TYC培养基、MS培养基。
M17培养基被用作乳球菌的分离培养基。
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的一个种。
其特性为:杆菌,两端圆,不运动,无鞭毛。
粪肠球菌为革兰氏阳性,圆形或椭圆形。
乳酸片球菌细胞呈球状,直径0.6~1.0μm,在直角两个平面交替形成四联状,一般细胞成对生,单生者罕见,不成链状排列。
革兰氏阳性,不运动,兼性厌氧。
在MRS培养基上菌落小,呈白色。
沿洋菜穿刺线的生长物呈丝状。
乳酸菌在一般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微小菌落,不易观察,所以分离时先富集培养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分离培养基一般添加西红柿、酵母膏、吐温-80等物质,也常常加入醋酸盐,因醋酸盐能抑制部分细菌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培养基中添加碳酸钙,乳酸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作为分离鉴别的依据,通过对生成的乳酸量进行性能鉴定。
乳酸菌生长繁殖时需要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氧,一般菌落比较小。
分离培养基一般可添加西红柿酵母膏油酸吐温等物质,均具有促进生长作用。
也常常添加醋酸盐抑制有些细菌的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一.筛选方法:1.溶钙圈法:利用一些产酸类细菌在含CaCO3的培养基上产生CaCO3溶解圈,从而筛选出这些产酸类细菌,可用于乳酸菌的筛选。
其中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①鉴别能产生酸的细菌;②中和产生的酸,以维持培养基的PH。
筛选过程:样品预处理→梯度稀释至10-6→选择合适的稀释度涂布→37℃培养48h→挑选产生溶钙圈的菌落反复在MRS培养基上划线→挑起单菌落染色,经镜检确认为纯种→挑选革兰氏阳性单菌落→试管穿刺4℃冰箱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