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从“过去”到“未来”——安徽卷作文审题谈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从“过去”到“未来”——安徽卷作文审题谈

作文辅导

0807 2007

2013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

从“过去”到“未来”

——安徽卷作文审题谈

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作文审题:

萧伯纳的话,涉及到时间的两极,一是过去,一是未来。

面对过去与未来,都需要“问”,都需要思考。

就拿自然科学领域来说,面对过去与未来的“问”涉及到两种科学精神:第一种,看到已经发生的自然现象想到去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如牛顿被苹果击中而推出万有引力。这是一种科学探求精神。

第二种,梦想到未来,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如科学家高锟,由玻璃梦想到用光纤通讯而成了光纤之父,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无比重要的贡献。这是一种科学创新精神,体现出科学自信。

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而且在社会科学领域等都涉及这两种对过去与未来的“问”。

面对六国的破灭,苏洵通过“问”,觉得“弊在赂秦”;苏轼通过“问”,认为原因在于没有“养士”;苏辙通过“问”,强调不能团结一致,,灭国是咎由自取。

面对秦的覆灭,贾谊也在“问”,上中下三“论”,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问”历史,我们可知“兴替”。

“问”他人,我们可作选择。

国内战争时期,对俄国的从城市到农村夺取政权的成功经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者不假思索照搬,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些损失。为什么会这样,经过思索,中国工农红军采取了另一条与俄国相反的行动策略,使革命转危为安,逐步走向胜利。

“问”未来,我们可强信心。

当前,我们在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行进的道路上,曾出现许多错误甚至弊端,为此大家在问,“为什么会这样?”这种“问”是可贵的,可以总结教训。不过,还有更重要的东西。改革仍需继续,我们将不断前行。要想想“中国梦”,想想中国的未来,不要因为出现失误,就后悔,就停下脚步。敢于梦想,才能不断创新,我们要通过创新来发展。

“问”是对的一种集中与概括,即由而引发的一种求知、求解的愿望与要求。其价值在于促使释疑完满,破疑彻底。

“问”不仅对过去,而且还要指向未来,像萧伯纳所强调的:“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拿中国改革来说,前景一定是美好的,但有失败,有错误,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些而放弃改革,放弃梦想。这应当是“为什么不能这样”的内涵吧。

我们不能消沉,我们不能沉溺过去,我们不能放弃梦想,不能失去未来。

安徽卷作文题的最终指向就在这里。安徽卷的核心立意是:

别沉溺过去,一定要心怀梦想,永远探索未来,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