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中感知语法知识——学句子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4
创设语境提高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案例三灶学校张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语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运用语言的基础,语法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我们普遍认为,英语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难操作的一个环节,只能对他们进行抽象的理解、机械的操练。
但《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尽量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
这就要求每一位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创设语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实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案例:八年级下半学期,学生要正式学习宾语从句这一语法知识,这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虽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反复带领他们分析句子的成分和结构,但是“从句”对学生来说很抽象,因此在准备这堂语法课之前,我考虑了很久,怎样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去学宾语从句,怎样又能让大部分同学理解这个语法知识呢?创设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宾语从句的作用呢?女儿和先生的一张照片给了我灵感,我用三个人的照片制作了非常简单的几张PPT 走进了教室,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法课。
下面是我在教陈述句和特殊疑问句作宾语从句时的几个片段和体会:T: Do you know this girl? (ppt出示女儿的照片)S1: She is your daughter.T: xxx (学生名字) thinks that this girl is my daughter.(边说边在ppt上显示句子) What else do you think of her? Can you make sentences with the sentence pattern and phrases?(PPT上显示I think that…句型以及一些词组和句子)S1:I think that she is one year old.S2: I think that she has many toys.S3: I think that …T: Very good. Other students, please answer my questions. What does xxx(S1) think?S4: She thinks that the girl is one year old.T: Good job. What does xxx think?S5: He thinks that the girl has many toys.T: Nice work. There are some other verbs that we can use.(PPT显示其他引导陈述句的动词如:suppose, gusee, believe, know, hear等) Try to use these verbs to make sentences.S1: I guess that she can speak English.S2: I hear that she has a handsome father.S3: I suppose that…一上课,我就直接在幻灯片上显示了女儿满岁时拍的照片,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问他们照片的女孩是谁这个问题很快就能得到我想要的答案。
智行显身手【设计理念】语言能力的发展,既包含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发展,也涉及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情感态度的引领。
教师要改变碎片化、脱离语境教授知识的教学方式,重视真实情境的创设,明确交际中各方参与者的身份和关系,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语境和参与者身份,选择得体的语言形式开展有效的交流。
教师应将目标语法项目的学习与运用融于有意义的交流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情感态度的引导,以目标语法资源促进学生领悟和表达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综合育人。
【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8 Grammar板块的A部分,介绍了过去进行时在陈述句(肯定/否定)、一般疑问句(含答句)中的用法。
课本中提供了一篇对话示范该语法的运用,但对话语境为暴风雪,而学生几乎没有经历过这一自然灾害,语境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
因此,教师摒弃课本中的语境,选择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作为话题,展开过去进行时的教学,在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法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材料中蕴含的情感价值,引导学生感念师生和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学会珍惜时光。
【教学目标】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掌握过去进行时的结构和功能。
2. 正确使用过去进行时表达观点。
3. 运用过去进行时完成语篇写作,丰富情感体验,学会珍惜时光。
【教学过程】一、多模态导入,感知语法现象教师播放自制视频The greatest day of all in 2018,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关注字幕中的句子结构,并回答问题“Which day was their greatest day of all? What were they doing at 14:00?”。
观看视频后,学生可以快速获取答案“They were fishing and hiking at 14:00 yesterday.”。
接着,教师提问“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at time?”,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片段。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方法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描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难点和重要的部分。
如何能够有效地教授小学生英语语法,是每个英语老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进行分析,探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在某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上,老师正在教授学生第一人称单数和第三人称单数的差异。
学生们对于这个概念感到困惑,很难理解和运用。
老师意识到语法教学存在问题,因此决定改变教学方法,寻找更加有效的途径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语法知识点。
2. 教学方法分析在教学方法方面,老师采取了以下措施:(1)使用具体示例:老师通过举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第一人称单数和第三人称单数的差异。
老师让学生说出"I am happy"和"She is happy"这两个句子,并通过比较这两个句子的差异来帮助学生理解。
(2)结合实际情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语法知识点,老师还利用学生们熟悉的实际情境来进行教学。
老师让学生描述自己和其他同学或家人的动作和状态,帮助他们理解第一人称单数和第三人称单数的用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运用了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一些相关的视频和音频材料,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受到语法知识点的运用,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3. 效果评估和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老师发现学生对第一人称单数和第三人称单数的理解和应用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两个语法知识点来描述自己和他人的动作和状态,表达更加准确和流畅。
通过观察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老师也发现他们对于这个语法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在本案例中,老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们对于第一人称单数和第三人称单数的理解困惑。
通过使用具体示例、结合实际情境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语法知识点的运用和意义,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个知识点。
让语法在情境中“活”起来发表时间:2010-11-11T17:06:07.287Z 来源:《英语周报(初中教师版)》2010年第16期供稿作者:唐艳飞[导读] 长期以来,英语的语法教学是一个难点,因为单纯的语法讲解和操练会显得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6 Grammar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一、案例背景长期以来,英语的语法教学是一个难点,因为单纯的语法讲解和操练会显得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语言环境以及英汉语言表达习惯和规则的不同,产生了语法知识的传授与实际生活脱节的现象,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语法条文来遣词造句。
久而久之,英语语法的学习就成为一种负担,语法教学当然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新课标要求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语法知识的讲解和传授的状况,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领悟语法知识要点,要求学生在“做中学”。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将语法教学置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并进行多种形式的活用练习,从而把语法学“活”。
【教材分析】本课为《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6 Grammar 的教学,本单元的话题是慈善步行。
慈善步行是一种实现慈善机构募捐目标的普遍途径。
参与者要找到赞助人,赞助者承诺捐赠一笔钱或按行走公里捐赠一定数额的钱。
步行结束后,参与者向自己的赞助者收取赞助款并交给慈善机构。
慈善步行的路程可以从几公里到数百公里。
参与者的数量也是不定的。
有时一个人就会走很长很长的路,比如穿越一个洲,目的是为某个事业筹款并引起人们对这一事业的关注。
本节语法课的语法点是英语中常用的三种句子结构:1. It is + adj. + to do2. It is + adj. + for sb + to do3. It is + adj. + that这三种句式在前面的教材中都出现过,学生掌握起来并不难。
本课的重点是怎样用这三种句式来描述生活中的个别现象,即对本课学的新话题慈善步行进行阐述。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经典案例第一篇: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经典案例初中英语教学案例收集语法教学三案例:案例一:教学内容:一般过去时灵感来源:早读路经某班,偶然听到学生们在吟诵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
尝记溪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入。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听觉上的享受让人马上意识到学生们很喜欢这首词,联想到英语科目正在学习的一般过去时,该老师灵机一动……课堂写真:老师上课的第一个问题:“Do you know Li Qingzhao?” 听到英语老师问及语文方面的问题,学生们顿时提起了兴趣,齐声回答:“Yes.”接着问:“Would you like to recite …Ru Meng Ling‟to me?”尽管有的学生不大明白recite的含义,但随着老师的起音,学生们立即众口响亮、有节奏地背诵出这首著名的词。
待表示出对他们出色表现的赞许之后,老师又抛出第二个问题:“What did the writer and her friend do on that day?” 然后逐步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出词中的含义。
如:“Where did they go? When did they come back? etc.在老师鼓励的目光下,学生们跃跃欲试,表现欲极强,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因为,这不仅可以展示他们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收集了如下的回答:They went to Xi Ting.They went by boat.They played very late.They enjoyed the place.Maybe they drank.They saw lots of birds.以上这些词基本都在学生所学的范围之内,只要转转弯,就可以用简单的英语将词的含义表达出来。
这时,老师顺水推舟,拓展了“go boating”, “lose one‟s way”和“scenery”等词汇,让学生们在感受中国古词优美音韵之余,较为轻松地学到了英语。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一:动词时态的教学方法案例概述:小明是一年级的学生,他对于动词时态的理解不够深刻,在使用动词时常常出现时态错误的情况。
老师希望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来帮助小明更好的掌握动词时态。
教学目标:让小明能够准确使用常见的动词时态。
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来巩固学生对动词时态的理解。
具体步骤如下:1. 导入新知识:老师用一段简短的对话来引出动词时态的概念。
“小明,你昨天做了什么?” “我吃了晚饭。
” “那今天你打算做什么?” “我要去看电影。
” 老师可以通过这个对话来引出过去时和将来时的概念。
2. 情景交际:老师设计一些情景对话,让学生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动词时态。
“你明天要做什么?” 学生可以选择回答“我明天要去游泳。
” “我明天要看电视。
”等等。
3. 应用练习:老师通过一些练习来巩固学生对动词时态的理解。
让学生根据图片或者句子的要求填写合适的动词时态。
“昨天他____(go)去了公园。
” 学生需要填写“I went to the park.”4. 温故知新:老师可以通过复习一些已经学过的句子来巩固学生对动词时态的掌握。
学生们可以一起回忆和复述上一堂课的内容,以检验自己对动词时态的理解情况。
1. 导入新知识: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名词的定义和分类。
“你们能说出一些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吗?” 学生可以逐个举例子。
3. 制作词卡:学生们用卡片制作自己的词卡,每个卡片上写一个名词。
然后老师给出一个句子,学生需要根据句子选出合适的词卡。
“Do you have a ______ (book)?” 学生需要根据句子选出“book”这个词卡。
4. 名词填空: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句子,让他们根据句子中的上下文填写合适的名词。
“I have a ______ (dog). It is very cute.” 学生需要填写“dog”。
5. 温故知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经常进行巩固和复习,可以通过复述和回顾已经学过的名词来进行温故知新的活动。
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习语法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语法一直是学生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通常以机械的记忆、填空和死板的规则解释为主,导致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难以提升。
然而,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习语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语法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有效地让学生学习语法。
一、情境故事学语法创设情境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语法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中。
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语言使用环境,使其更容易理解和吸收语法规则。
例如,在故事中涉及到过去时态的用法时,可以安排一个情境故事,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对话和情景描述来练习和理解过去时态的运用。
二、语法角色扮演游戏语法角色扮演游戏是另一种创设情境的有效方法。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学生可以在虚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并与其他学生进行真实的交流。
例如,可以设置一个商店购物的情景,学生们分别扮演店主和顾客,通过交流对话来练习和巩固句型的使用。
三、真实情境练习除了通过虚拟情境来学习语法,也可以通过真实情境来让学生练习语法知识。
例如,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学生们需要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来描述所见所闻,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法运用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实时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语法错误,并提供更多的语法指导。
四、语法应用项目创设情境还可以通过语法应用项目的形式来开展。
例如,组织学生们录制一段对话视频,要求其中涵盖特定的语法知识点,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应用所学的语法规则。
通过这样的项目,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语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与创造力。
五、语法游戏和趣味活动语法游戏和趣味活动是创设情境的另一种有效方式。
例如,用语法知识来设计谜语、拼图、填词等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运用语法知识。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语法规则的记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
小学英语语法情境化教学例析 摘要:历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都占据重要地位。在新课标教育理念下,对当今小学语法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推进教学所采取的授课模式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并且尽量让情境教学在英语教学课堂中遍地开花,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所在,从而迸发出高效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语法 渗透式 语法教学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多年来一直是教师开展英语教学的重头戏。广大英语教师就应该在授课模式上多做思考,摸索出被学生所接受的授课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抓手,从而降低英语语法在学生心中的陌生感。通过优化和改进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积极情绪,克服畏惧和抗拒心理,带着灵活的思维跟随教师去探索英语语法世界。
一、基于动画情境,优化语法教学 教师应该找准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切入,将英语教学内容融入动画情境中为学生展示,满足学生普遍喜爱动画的心理特征。既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够营造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可数名词复数的内容时,在开讲之前,笔者先引导学生进行情境活动。活动内容如下:“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设计模拟苹果采摘,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与陈述。”当学生摘下一颗苹果后,说出了“one apple”这个短语,准确地表达出了苹果的数量。随着情境活动的开展,当学生再次摘到苹果后,也试图通过这样的短语形式去表达,自然就会想到用“two apple”表达两个苹果。教师在此时应该向学生明确指出在英语的表达上,存在一种复数形式去表达两个以上的数量,是在原有单词形式上进行变形,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变换数量词来表示。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其他数量的水果图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复数形式准确变换。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将会使学生顺利突破理解上的障碍,掌握复数形式的变换和应用。
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后开展复数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快速掌握了复数变化形式的基本方法。而且在情境的辅助下,学生脑海中形成的复数概念生动直观,并且为课堂注入了一定的趣味性。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促进了学生的理解程度,收效甚好。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句子成分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 学生能够识别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句的句子成分。
- 学生能够根据句子成分进行句子结构的调整。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句子成分的识别与功能。
- 句子结构的分析。
教学难点:- 句子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句子结构的调整技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句子,如“我吃了苹果。
”、“小明喜欢读书。
”等,引导学生思考句子由哪些部分组成。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如词语、短语等。
(二)新课讲解1. 主语:- 定义:句子中承担主要动作或被描述的对象。
- 例子:在句子“小明读书。
”中,“小明”是主语。
- 练习:识别句子中的主语。
2. 谓语:- 定义: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或词组。
- 例子:在句子“小明读书。
”中,“读书”是谓语。
- 练习:识别句子中的谓语。
3. 宾语:- 定义:谓语所支配的对象。
- 例子:在句子“小明吃了苹果。
”中,“苹果”是宾语。
- 练习:识别句子中的宾语。
4. 定语:- 定义: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或词组。
- 例子:在句子“小明喜欢的书。
”中,“喜欢的”是定语。
- 练习:识别句子中的定语。
5. 状语:- 定义: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其他状语的词或词组。
- 例子:在句子“小明每天读书。
”中,“每天”是状语。
- 练习:识别句子中的状语。
6. 补语:- 定义: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或其他词的意思。
- 例子:在句子“小明把书读完了。
”中,“完了”是补语。
- 练习:识别句子中的补语。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句子成分知识,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子成分:- 他正在认真听讲。
- 我昨天去了公园。
- 她的衣服很漂亮。
在情境中感知语法知识
——学句子案例
所谓教学中的情境都是模拟的。
而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反映论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形象直观的媒体,创设具体生动的场境,使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的语言,创设尽可能多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感知英语,说英语,用英语进行思维等。
那么新课标下“英语句子”怎么教?要求小学阶段尽量不要讲语法,或者说,要把讲语法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我个人觉得小学英语的语法还是要在情境中渗透,通过大量实例,动画片段等帮助学生掌握使用的规则,而不是直接告诉他这是要学的语法,第一点是什么,第二点是什么。
我曾经在课堂中是这样让孩子们在语言情境中了解句子的形成。
PEP小学五年级下册unit2学新词“spring”到句子“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的教学:
T:I speak Chinese and you speak English.
S:OK.
T:春天
S:spring.(板书)
T:我喜欢春天。
S:I like sping. (板书)
T:我最喜欢春天。
S:I like spring best. (板书)
T:你最喜欢春天。
S:You like spring best. (板书)
T:你最喜欢春天吗?
S:Do you like spring best? (板书)
T:你为什么最喜欢春天?
S:Why do you like spring best? (板书)
T:你最喜欢那个季节?
S: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板书)
本节课板书:
spring
I like spring.
I like spring best.
You like spring best.
回答 Do you like spring best?
Why do you like spring best?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相同方法教学“summer autumn winter”
再则:PEP五年级上册unit4学新词“do kung fu”到句子“What can you do for the party? ”的教学:
T:I speak Chinese and you speak English.
S:OK.
T:练武术
S:do kung fu.(板书)
T:我能练武术。
S:I can do kung fu. (板书)
T:你能练武术。
S:You can do kung fu. (板书)
T:你能练武术吗?
S:Can you do kung fu? (板书)
T:你能做什么?
S: What can you do? (板书)
T: 你能为这次聚会做什么?
S: What can you do for the party? (板书)
本节课板书:
do kung fu.
do kung fu.
You can do kung fu.
Can you do kung fu?
相同方法教学本课时其它短语在同类句子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