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原因调查和推断
- 格式:ppt
- 大小:380.00 KB
- 文档页数:58
死因推断的逻辑分析假说必经验证。
实际工作中有些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忽视与假说有违的事实,过分注重那些支持假说的部分(甚至对某些事实的夸大)。
有时候面临比较模糊的情形,可能因经验而背离了客观事实,却忘记对假说的推测性认识。
笔者曾遇有1案例,死者在邻居家发生死亡,从报案到现场勘查、现场访问都反映了其中毒死亡的可能。
法医在进行尸体检验时,也比较侧重于对死者中毒现象(如农药气味、胃粘膜出血等)的描述,却忽略了死者头部的外伤及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结果导致判断上的失误。
后来进一步查证,是嫌疑人伪造了中毒现场。
许多的犯罪现场,由于犯罪嫌疑人企图逃避打击,往往会制造一些假象,那么,在假说思维过程中,应该注重于收集材料的客观真实性,思维判断的科学性,防止丢弃(或轻视)与假说不相符的事实。
对于死因假说的验证,也是一个科学的客观分析过程,常用逻辑思维方法有:1.直接证明法直接证明,是用事实本身的真实性直接论证论题的真实性,又称为事实证明法。
为法医临场常用的一种方法。
法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所采用的是直接观察尸体上某些现象,通过尸表检验和尸体解剖,来证明自己的假说是否成立。
必要时也需通过实验室的观察,来说明自己的推理判断,这里都存在某种本质的联系。
直接证明的逻辑思维方法有:三段论证法、假言认证、假言否证、归纳证法等。
例如:某报案为缢死的死因调查案例,其推导过程:死者颈部索沟是生前形成才能与死因有关。
检见尸体颈部索沟有生活反应所以,索沟形成与死因有关(假言认证)又如:如果为自缢死,那么,其颈部绳压索沟必是自己能为。
现场实验及分析其索沟走向,非死者自己能为所以,非自缢死亡(假言否证) 法医临场也常用到归纳证法。
法医进行尸体检验后,常常会结合现场调查或案件情况再进行归纳,来印证自己的推理。
直接证明法,适用于条件较好,事实材料比较清楚,有充分的直接认定根据的情况。
对于较复杂的、模糊的情况,单独使用直接证明法存在许多局限性。
2.间接证明法间接证明,是通过论证与假说相矛盾或并存的命题的真假来确证假说的真实性。
死因调查工作手册一、概述(一)监测现状(二)监测目的(三)监测依据二、死因监测内容和方法(一)死因登记对象的范围(二)死亡个案登记的不同情形(三)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使用(四)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五)报告程序与时限(六)质量控制(七)工作考核指标及标准一、概述:(一)历史回顾过去50年,中国分别发展了四个与死因报告有关的系统:1957年开始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1978年开始的全国疾病监测系统;1995年开始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妇幼保健部门和计生部门);2004年开始医院死因网络报告系统;2005年开始在1978年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
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1955年以来,开始在几个城市登记死因。
目前覆盖全国90个区县、约1。
2亿人口,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和中东部地区.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DSP disease suverllience point):1990年,通过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建立了由145个监测点组成的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2005年为160个监测点,复盖全国31个地区约7100万人,占全国人口6%。
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报告:1996年,卫生部妇幼司在部分地区对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进行监测。
具体覆盖人口数不清.其他来源的死因回顾调查和死因登记很多,覆盖人群不清.(我国曾于1973年、1990年进行过两次以癌症为重点的死因回顾调查,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第三次以癌症为重点的死因回顾调查,全国共抽查213个点,我省有12个点)医院死因直报系统:2004年开始有80%的县级医院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报告医院死亡个案信息。
(二)中国死因监测现状中国80%的人死在家中,导致死因诊断不准确。
医院死因报告缺乏规范,没有按照根本死因分类,缺乏有用的公共卫生信息.医院报告和社区报告无法连接,影响数据有效使用。
(三)死因监测目的1、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社区人群死亡资料,研究社区人群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为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死因链的推断及死亡证明书的填写注意事项
死亡根本原因死亡直接原因
1、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5年)(10年)(30年)
2、意外被撞————颅骨骨折————颅内损伤
(1小时)( 1小时)(1小时)
3、高血压————————-————脑出血
(12年)(24小时)
4、意外高空坠落——————————颅内出血
(1小时)( 1小时)
5、农药中毒——————————————自杀
6、被人用铁器打伤———破伤风————窒息
7、静脉曲张————血栓性脉管炎————肺栓塞
8、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9、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
10、交通事故————————颅内出血
11、慢性肾炎————————尿毒症
1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注意:直接死亡原因不能写脑血管意外、循环衰竭、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全身衰竭等。
凡是在家中和不明原因死亡的,第二联的调查必须填写。
(hj)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死亡证明书推断书在生命的旅程中,死亡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终点。
而死亡证明书推断书,作为一份重要的法律文件,承载着对逝者生命终结的严肃判定和相关信息的准确记录。
死亡证明书推断书通常由医疗机构、法医或相关专业人员填写。
它的首要目的是明确逝者的死亡原因、时间和地点,为后续的法律程序、保险理赔、统计分析等提供关键依据。
当一个人的生命走向终结,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员会迅速展开调查和评估,以确定死亡的具体情况。
死亡原因是这份推断书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它可能是由于疾病,如长期困扰患者的慢性疾病突然恶化,或是急性发作的严重病症,如心脏病、癌症等。
也有可能是意外事故,像是交通事故、工作中的意外伤亡、自然灾害等。
此外,自杀、他杀等暴力行为也会成为死亡的原因之一。
在记录死亡原因时,需要尽可能详细和准确。
对于疾病导致的死亡,不仅要注明疾病的名称,还要描述其发展的阶段、影响的器官和系统,以及可能的诱发因素。
例如,如果是心脏病导致的死亡,需要说明是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还是心力衰竭,并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对于意外事故,要描述事故的经过、造成的伤害以及与死亡之间的直接关联。
死亡时间的确定同样至关重要。
这一时间点的准确性不仅关系到法律程序的顺利进行,也对家属和相关方面的安排有着重要影响。
医生会根据现场的检查、目击者的陈述以及医疗设备的记录来推断死亡时间,尽可能精确到小时甚至分钟。
死亡地点也是推断书中需要明确的信息之一。
是在医院的病房里、家中的床上,还是在户外的某个场所,不同的地点可能会对后续的处理产生不同的影响。
除了上述关键信息,死亡证明书推断书还可能包括逝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籍贯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对死亡情况进行更全面的了解和分类。
在填写死亡证明书推断书时,专业人员需要秉持严谨、客观、公正的态度。
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仔细的核实和论证,确保所记录的内容真实可靠。
因为这份文件一旦生成,就具有法律效力,可能会对众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于新版《居题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填写注意事项《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以下简称《死亡证》)是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说明居民死亡及其原因的医学证明,是人口管理与生命统计的基本信息来源。
因此,要求填写者及相关人员以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
一、填写范围(一)凡在我院医疗救治正常死亡、急诊科、120出诊抢救死亡及来院途中死亡者:由负责救治的执业医师填写。
(二)凡家中、养老服务机构、其他场所正常死亡者:原则上由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乡镇(街道)卫生院负责调查的执业(助理)医师根据死亡申报材料(被调查者有效身份证件,居住地居委会或村委会证明,死者身份证和/或户口薄、生前病史卡。
)调查询问结果并进行死因推断之后,填写《死亡调查记录》及《死亡证》。
我院120出诊到达现场已死亡及在我院住院的临终患者自动出院回家后死亡者均按此条款执行。
(三)医疗卫生机构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需经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公安司法部门判定为正常死亡者,由负责救治或调查的执业医师填写《死亡证》。
(四)未经救治的非正常死亡证明由公安司法部门按照现行规定及程序办理。
非正常死亡是指由外部作用导致的死亡,包括火灾、溺水等自然灾难致死,或工伤、医疗事故、交通事故、自杀、他杀、受伤害等人为致死(含无名尸)。
三、填表要求(一)《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要求四联填写齐全,字迹清楚,内容准确,不得勾画涂改。
打印或用钢笔、碳素笔填写,签名并加盖公章后生效。
如已注明分类项目,请在应选项目上打“V”。
(二)有效身份证件类别及号码:证件类别及号码不得空缺。
中国公民要求填写18位身份证号码。
(三)年龄:按照周岁填写。
婴儿填写实际存活的月、日、小时。
(四)出生、死亡日期:填写死者的出生或死亡的年、月、日,婴儿死亡填写到时、分。
出生日期与身份证明相符。
(五)个人身份:按照死亡前的个人身份填写,离退休后死者的个人身份一律填“离退休人员”。
死亡推断调查说明
今有社区(村),居家自然死亡
死亡时间:
身份证号:
既往疾病史:有疾病名称
无
近期(1月内)急性及外伤史:有
无
以上经被调查人口述,否认死者非正常死亡(火灾、溺水、工伤、医疗事故、交通事故、自杀、他杀、受伤害等),为完成销户及火化手续,今来我处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根据生前病史调查推断死因为,被调查人无异议。
被调查人签字: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经办医生:
办理日期:
注:该《死亡推断调查说明》由开具医疗机构随《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存根永久保存。
死亡率是反映儿童生存问题的指标,由于死亡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因此,死亡率的调查是比较易于获得的。
然而死亡原因的确定(死因诊断)则要求医务人员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认真求实的态度,特别是对那些死前未去就诊或未能明确诊断的患儿,更要耐心地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地进行分析判断,以做出最接近真实的诊断。
现将有关问题列出,供大家参考。
一、儿童死亡原因和根本死因1. 死亡原因和根本死因的定义死亡原因是指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疾病、病态情况或损伤以及造成任何这类损伤的事故或暴力情况。
不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和临死情况,如高热、惊厥、尿毒症、低蛋白血症、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等。
死亡原因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当只有一个死亡原因被记录时,则将其作为死因诊断。
当有多个死亡原因被记录时则应以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为基础给予记录。
从疾病控制的角度来看,确定根本死因并进行群体统计,找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群体儿童的死因规律(一般列出前五位或者前十位主要死因),对于制订儿童疾病预防规划非常重要。
根本死因是“指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事件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产生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情况”。
要确定根本死因,首先要确定死因链。
死因链就是根据多个死因的发生发展过程,确定其先后顺序,比如意外被撞→颅骨骨折→颅内损伤→死亡,就是一个典型的死因链。
其中颅内损伤是直接导致死亡的原因,它是临床死因,是因为颅骨骨折引起,而颅骨骨折是因为意外被撞所致,意外被撞就是根本死因。
在填写儿童死亡报告卡时,死亡诊断中的(a)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就是颅内损伤,(b)引起(a)的疾病或情况就是颅骨骨折,(c)引起(b)的疾病或情况就是意外被撞,根本死因就是意外被撞。
死因链必须是有病理联系或者因果关系,否则不能成立。
2. 根本死因的确定(1)疾病导致死亡其死因链模式为疾病1→疾病2→疾病3…→死亡,那么疾病1就是根本死因,比如麻疹→肺炎→死亡,则最早的“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事件的那个疾病”就是“麻疹”,即为根本死因。
侦探必备知识-死亡时间和死因的推断死亡时间和死因的推断※ 人通常在死後30分~2小时内开始僵硬,9~12小时後会全身僵直。
之後的30个小时会持续僵硬,接下来软化,经过大约70个小时恢复原状。
通常情况下是如此,但如果周围气温高於35度的话,僵直和软化都会加速,只要24个小时即可恢复。
死前剧烈运动後,蛋白质在体内较容易凝固,死後僵硬也会比平常快。
※ 自杀是枪抵著脑袋开时,会在弹孔周围留下烧焦的痕迹,且周围皮肤的颜色也会加深。
且子弹进入的洞比出的洞小,血流的也较少一点,一般情况下只有自杀才会留下焦痕。
※ 肺部穿孔,即使想呼吸也会因肺部无法扩张而不能顺利呼吸,这便会造成窒息死亡。
死前大概能痛苦挣扎10~15分。
※ 溺死:口中稍带水渍,瞳孔放大,且有出血现象在眼粘膜上,耳膜也会因水压而造成破裂引起出血。
※ 中毒:嘴唇先泛起微紫色或黑色,接著身体其他部位也会出现此现象;眼睛有时会瞪著,两手紧握拳头,腰腿蜷曲等。
※ 被勒死:喉部明显有一道深深的紫色痕迹,瞳孔放大做痛苦状,舌头有时伸出且变成紫黑色。
※ 用茶清洗伤口中和毒性是处理遭遇海蛇等的咬伤的最佳办法,因为茶中含有的丹宁可以解毒;另外负责吸出毒的人也要用茶漱口以防中毒。
※ 食物中毒时,可以用绿豆磨碎冲水灌服可以暂时缓解毒性。
※ 把盐素与酸性的清洁剂混合後,会产生有毒气体。
※ 死者皮肤成粉红色,且有些斑点由皮肤内向外呈出,明显是氢氧化钠(Na OH)中毒致死;若毒在胶囊中。
则至少要融化15分钟才能显出毒性。
急救时最好用含蛋白的东西漱口,如:牛奶。
PS:氰酸钾是难溶於冷水的。
(本条感谢鸿上网友的指正~) ※ 外科医生的食指上会留下一道深而明显的痕迹,这是因为经常打包扎线所留下的。
※ 死者的发稍有些微烧焦,身体肌肉极度僵硬,这是高压中电而死的特徵。
※ 电流从手指尖流进身体所形成的烫伤,会使手指成为灰白色。
※ 吃了氢酸钾可能会引起窒息死亡(氢酸钾有杏仁味)。
※ 若是在花上下毒,花本身也应先枯萎。
死因监测工作规范xx年xx月xx日•死因监测概述•死因监测的流程•死因监测的规范与标准•死因监测的质量控制目•死因监测的信息化应用录01死因监测概述•定义:死因监测是指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核对、分析、通报和利用与人群死亡有关的信息,以评价和改进国家卫生状况和减控死因的公共卫生行动的过程。
死因监测的定义死因监测的重要性了解死亡原因及其分布通过死因监测可以了解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和背景的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分布,为国家制定和调整卫生政策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
监测健康状况死因监测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与生活方式、环境、医疗保健水平和生物因素等有关的健康问题。
评估卫生政策与效果通过对卫生政策、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不断完善和优化卫生政策,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效果。
死因监测的概念和方法始于20世纪初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统计方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死因监测系统。
死因监测的历史与发展世界卫生组织于1997年建立了全球死因监测系统(ICD-10),并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展死因监测工作,建立了以疾病监测和死因监测为基础的疾病监测系统,并逐步发展为以网络报告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死因监测系统。
历史国际发展国内发展02死因监测的流程死亡报告与登记规定责任报告人,如医疗机构、公安机关等;报告主体报告内容报告时间登记管理包括死者基本信息、死亡时间、地点等;通常要求在死亡发生后24小时内报告;建立死亡登记制度,对死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
死亡调查对死者的病史、家族史、生前生活环境等进行详细了解;调查内容采用访谈、观察、取样等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调查方法涵盖死者的家庭成员、亲属、邻居等;调查范围通常在死亡发生后尽快进行。
调查时间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医学知识,对死因进行推断;死因推断推断方法对于疑似有争议的死因,可以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专家评审对推断出的死因进行审核和确认。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确定根本死因的规则和指导(1)一只蚂蚁领着我走2012.04.23 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一节相关概念介绍一、死亡原因WHO1967年将记入死亡医学证明书中的死亡原因做了如下定义:“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疾病、病态情况或损伤以及造成任何这类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提醒:这个定义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床死亡方式,如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等。
为了统计,如制报表,当只有一个死亡原因被记录时,则选择该原因进行统计制表;当不止一个死亡原因被记录时,需要按后面将介绍的规则及注释进行综合选择,进行统计制表(即选择根本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制表)。
二、根本死因的定义ICD第六次十年国际修订会议,同意将主要用于统计列表的死亡原因指定为“根本死亡原因”。
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为:(a)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中最早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者(b)造成致命损伤的那个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与“死亡原因”概念相比,可以看出,“根本死因”在“死亡原因”基础上,更侧重于寻找死亡原因源头,用它作为统计制表,更有利于预防和控制死亡的发生。
(1)根据根本死亡原因定义,根本死亡原因分为:(a)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中最早的那个疾病或损伤--------疾病或损伤例如:所有因疾病造成的死亡,如XXX疾病。
(b)造成致命损伤的那个事故或暴力的情况-------意外死亡例如:疾病死亡以外的所有外部原因,如意外触电、被杀等(2)根本死亡原因编码统计与医院病案统计的区别:两者侧重点不同!寻找根本死因的目的和意义是尽可能从根本(源头)上找出引起死亡的原因,或尽量突出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采取相应措施中断死亡或疾病发生的链条,以预防死亡和疾病的发生,或在某个环节治愈病人,因这是最有效的方式。
-----这体现公共卫生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医院病案统计的目的与意义是统计病人就诊(或入院)的主要疾病(原因),为分配或规划卫生资源起引导作用。
一个人一生可能多次入院就诊,但每次入院都可认为有一个主要疾病或原因为主。
常见死因的推断依据一、常见恶性肿瘤的死因推断依据1、食道癌:其典型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
初起时有胸骨后,心窝部不适,烧灼或疼痛感以及嗳气,吞咽不适,食物停滞或轻微阻塞感,并可间歇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症状。
病情进展时出现完全梗阻,恶液质衰竭或短时内大量呕血,黑便或进食时呛咳发烧。
注:如死前有X线检查或细胞学检查;食道镜及活检诊断;或有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声嘶等则更有助于确诊。
2、胃癌:初起时上腹部不适,易疲劳、消瘦、进食无味、食欲下降、轻度贫血,继而疼痛,呕吐等。
病情进展时出现上腹部肿块,一般均可活动,•如肿瘤侵犯周围器官则活动受限。
晚期出现梗阻呕吐,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肿瘤坏死,溃烂时可大量出血。
注:死前如有胃钡餐检查或病理报告为胃癌则更有助于确诊,上腹肿块有时须与肝癌鉴别,一般肝癌病期较短,病程进展快,无胃病史,年龄较年轻多在30岁-50岁。
3、肝癌:初起时有腹胀、腹痛,肝区闷感,食欲减退、乏力、体重逐渐下降,肝脏短期内明显进行性增大,质硬有结。
病情发展时,出现黄疸,腹水,肝昏迷或出血性休克。
4、结肠、直肠癌:初起时大便带血及粘液,便秘或腹泻,排便习惯改变。
部位较低之结肠癌如乙状结肠癌、直肠癌大便坠胀感尤为明显。
便形不规则扁细或带槽,常误诊为痢疾、痔疮等。
右半结肠癌早期中毒症状明显,出现进行性贫血而梗阻症状少见;而左半结肠癌则以慢性肠梗阻症状为主。
病情进展时出现腹部肿块,腹痛腰骶部痛,肠梗阻或肝转移而出现黄疸、腹水。
5、肺癌:周围型肺癌起初可毫无症状,起源于较大之支气管者可有干咳无痰或痰带血丝,胸部闷胀、钝痛或刺痛感。
病情发展时出现气急、发热、喘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颈及上胸曲张或有肝、骨、脑转移等症状。
若有X线检查,痰细胞学检查结果更能帮助确诊。
6、宫颈癌起时主要为阴道不规则出血,白带增多,为水样或米汤样并常夹杂坏死组织。
病情发展时出现大量出血,腰骶痛,并向大腿内侧放射,贫血,小便困难、无尿或有阴道直肠瘘,阴道膀胱瘘或肺、骨、肝远处转移症状。
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一、为规范居民死亡证明书的管理和使用,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根据广东省卫生计生委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粤卫办函201531号的填写要求,特制定本院死亡证明报告制度;二、居民死亡证明书是判断死者性质的基本法律依据,同时也是进行死亡原因统计的基本信息来源;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三、凡在我院发生的死亡包括来院已死,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我院应出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五联单;四、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必须由诊治医师认真如实填写,不得缺项和涂改,不得使用铅笔及红色笔填写;死亡主要疾病诊断要准确,勿填症状体征;对死亡原因不明者,应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调查记录;五、所有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必须有诊治医生签名,加盖我院医疗专用章;六、诊治医师必须在死亡后7日内开具证明书,第一联-1由医疗机构保存,第二联由公安部门办理户口注销手续后,由公安部门保存,第三联由死者家属保存,第四联用于办理尸体火化手续后,由殡仪馆保存,第一联-2报预防保健科,网报后,由保健科保管;第一联-3交疾控中心用于审核,审核后有疾控中心保存;七、网络直报人员在死亡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工作;八、医务科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九、医务科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十、如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请分别填写江门市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和儿童死亡卡;有保健科收集、整理;分别网络直报和报交我市妇幼保健院预防保健科;十一、对不履行职责,有死亡病例漏报者,按医院有关奖惩办法予以考核例;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管理制度一、领用、发放制度㈠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领用、发放、收集由医务科负责管理,医务科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㈡建立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领用、发放登记记录;㈢各相关科室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使用完后,请与医务科联系,医务科医师会及时补充发放;㈣各科室对领用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进行专项管理,不得遗失;二、使用登记制度㈠在我院发生的死亡包括来院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应出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㈡各临床科室建立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登记记录;㈢记录内容包括死者姓名、性别、年龄、死因诊断、死亡时间、开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编号等内容;㈣医务科及临床科室对登记记录进行检查、审核,进行考核;死亡证明书的填写基本要求一、按照江门市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基本格式及填写要求,逐项认真填写,不能漏项或错项;二、应用黑色、蓝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字迹清楚,不能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书写;三、死亡证明书正面内容不得涂改,必须有医生签名及医院公章;四、实足年龄,按照周岁填写;如为婴儿,可填写实际存活的月、日、小时;五、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填写要求,可分两部分报告;1、在第Ⅰ部分a中填写最后造成死亡的那个疾病诊断,或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如肺心病、脑出血、颅骨骨折不要填写呼吸循环衰竭等情况;b中填写引起a的疾病或情况,如肺气肿、高血压、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骑自行与汽车相撞、跳楼自杀等;c 中填写引起b的疾病或情况,如慢性支气管炎;2、在第Ⅱ部分中填写那些与第Ⅰ部分无关,但促进了死亡的其他疾病或情况;3、依顺序填写a、b、c、d各项,以便寻找造成死亡的源头原始原因,即“根本死因”六、死亡证明书如死因不明,必须当时填写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被调查者姓名、与死者的关系、联系住址或单位、联系、死因推断、调查者姓名及日期;七、发生对死亡原因有怀疑他杀、自杀的,应向医务科、总值班报告,并及时报告辖区派出所,协助确定死因;凡填报意外损伤、中毒死亡,死亡证明书上应进一步报告意外事故的外部原因;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特殊项目的填写要求一、致死的主要诊断,请填写具体的疾病名称,勿填写症状体征;第I部分:是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主要内容,需要填写导致死亡疾病原因,是必须要填写的部分;1、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a由b引起,b由c引起,c由d引起;2、每行只能填写一个疾病或情况;3、a行至少要填写一个疾病或情况;4、发病距死亡的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a到d的时间长度一定是从短到长;5、不能只填写临死方式/情形,例如“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全身衰竭”等;第Ⅱ部分:是对第Ⅰ部分内容的补充,用于填写促使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填写;1、填写所有促进死亡,但与第Ⅰ部分死亡原因顺序无关的疾病;2、按照严重程度依次填写,无数目限制二、发病到死亡的大概时间间隔:指第Ⅰ部分报告的疾病从发病到死亡之间的间隔时间时间单位为:分、小时、日、周、月或年,如询问不清,可以不填;三、死者生前疾病的最高诊断医院:指第Ⅰ部分报告的主要疾病最高级确诊的单位;四、最高诊断依据:按实际确诊的各项依据划记;如实行诊断分级,取最高级别的诊断依据,B超、X光、心电图等特殊检查均放到“临床+理化”一栏;1、住院号:未住院就诊者不填;2、医师签名:由填写死亡证明书并承担法律责任的医师签名;3、单位盖章:由填写医师所在单位加盖公章;4、填报时期:指出具证明书的日期;一般应是死者死亡当日或随后几日内,如间隔过长予以说明;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基础项目的填写要求一、死者住址基本情况,按照项目填写;二、死者姓名:指现时用的姓名;如为婴儿,可同时填写婴儿母亲的姓名,尚未起名者可记录其母姓名,按“某某之子”或“某某之女”记录,已备调查;三、性别:填男或女;四、民族:按汉、回、壮、维吾尔、藏、白族等填写;五、主要职业及工种:按就职时间最长的职业填写,并尽可能同时填写职业和具体的工作;不符要求的填写如:工人、干部、操作工或退休;六、身份证编号:填写15位或18位身份证号码,注意与出生日期保持一致;七、婚姻状况:按法定的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丧偶、离婚、再婚不详6种情况划记;八、文化程度:按死者的最高学历的填写;文盲指不识字、半文盲指稍识字,中学含中专,大学含大专;九、出生日期及死亡日期:按公历年、月、日填写;十、实足年龄:按周岁计算;如为婴儿,可填写实际存活的月、日、小时;十一、死亡地点:按死亡证明书上的6种情况填写;来院已死的死亡地点应为家中、赴医院途中;十二、生前工作单位:指就业所在或死前最后所在的、工作时间较长的单位;十三、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指最了解死者生前疾病或其他情况的直系亲属或亲友;十四、联系人住址或工作单位:指联系人常住地址、或所在工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