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 格式:pdf
  • 大小:134.48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成都理工大学 该专业培养与核工程与核技术应用有关的系统运行、信息采集与处
理、辐射测量、仪器研制与开发、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等 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 课程设置 清华大学
技术基础课覆盖面较广,在机(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等)、电(电工 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热(热工基础,流体力学等)、控(自动 控制理论及应用)等方面有较全面的训练;专业课方面主要学习与核能 (以核电工程为主体)、核技术(以核燃料循环和核技术应用为主体)有关
射安全、核燃料循环与材料等学科方向,曾为我国第一座核电厂——秦 山核电厂的研制和设计,承担了多项研究项目并参加了前期的设计工
作。 该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一级学科核科学与技术 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教学及研究人员共1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
人、讲师及实验师4人。教师中获博士学位的有7人。 西安交通大学
南华大学 该专业培养具有核物理及核技术应用基础知识,能在工业、农业、 医学与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从事核仪器、辐射源、辐射防护、放射性地 质勘探等核技术应用、核电子仪表隔阂核能利用的研究、设计、生产、
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哈尔滨工程大学
该专业培养具备工程热物理及核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能在各相关领 域从事核工程及核技术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应用和管理的
成为海军、国防科技工业战线的骨干力量。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应用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的特色学科是核技术及 应用,拥有四川省“地学核技术”重点实验室。教职工中有教授13名(博 士生导师8名),副教授、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共14名,讲师和工程 师共16名。中国工程院张锡祥院士等8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在学院兼职或
授。 南华大学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的教学、科研在核工业系统以及中南地区 有重要的地位。现有两个本科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其中,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湖南省首批本科重点建设专业和湖南省与 国防科工委共建专业,现有一个硕士点,其教学科研与核工业生产紧密
相连。 该院现有教职工3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7人、副教授13 人,中青年教师中绝大多数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位。近年来该院完成
南华大学 主要学习核探测信号的获取与处理、核智能仪器的设计与制造、辐 射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射线测量与防护、放射性物质在环境中的
变迁规律等课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机械学、 工程热物理、传热学、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反应堆工程原理、核工程
备与热力系统的设计、研究、运行管理及教学等工作。 成都百度文库工大学
毕业生具有宽广的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和外 语应用能力,能够在核仪器仪表、反应堆工程、核技术应用、环境保 护、资源勘查与开发等及其相关领域的生产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研究、
生产和教学工作。 以上为开设该专业的传统高校,但是随着核科学春天的到来,又有 不少高校新开了该专业.如: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
的课程。 上海交通大学 核工程系列课程:反应堆工程学、核动力系统与设备、核电厂控制 与运行等;工程技术系列课程:工程数学、工程热力学、传热与传质 学、工程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路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 等;计算机系列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绘图、微机原理及应 用、软件设计及开发基础等。 西安交通大学 主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有: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核辐射 物理与保护、核反应堆仪表、微机原理及计算机应用。专业主干课程 有: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核反应堆热工分析、核反应堆控制、核电厂系 统与运行、核反应堆安全、核技术应用基础等。
任客座教授。 该院“核工程与核技术”已建设为四川省省级本科毕业生培养基地。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近60项国家和省(部、委)级科研课题的研究、16 项国际合作项目和40多项横向合作项目的研究,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
先水平,获国家、省(部、委)科技成果奖15项。 培养目标 清华大学
培养既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又经过较强的工程设计、实验能力训
学. 另外,传统高校还有:东华理工大学; 有关高校还有:苏州大学(核医学方面).
检测技术。 成都理工大学 主要专业基础课:原子与原子核物理、核电子学基础、微机原理与 接口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信号与系统等;主要专业课:核辐射探测 器与核电子学、核辐射测量方法、核技术应用、核工业导论、核反应堆 工程、网络信息技术、数据处理、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等。 就业方向
清华大学 就业单位除了传统的核科技、核工程部门外,主要集中在与近代物 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部门。该系实施“本、硕统筹培养方案”, 每年有60%~70%的学生被免试推荐为研究生,用六年时间取得学士
和硕士学位,或用9年时间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上海交通大学
毕业生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核电工程的科研 设计单位、工矿企业、高等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
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西安交通大学 学生毕业后,可分配到核电厂、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研究所、高等 院校以及核技术应用部门,从事研究、设计、核电厂运行管理及设备制
西安交通大学核能与热能工程系所拥有的核能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和 硕士点均是全国高等院校反应堆工程专业的第一批学位授予点。四十多 年来,为我国核科学事业培养了约两千名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 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国家“863”高技术、 国家“七五”、“八五”和“九五”攻关等研究课题数十项。并先后承担了大 亚湾核电厂、秦山第三核电厂和连云港核电厂的核电基础理论培训任 务,并分别编写了配套的培训教材,为我国核电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该系“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我国高校第一个硕士、博士点,在反 应堆物理、反应堆热工、反应堆安全分析方面拥有多名知名专家、教
解析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引言:核能是21世纪人类先进能源的主要支柱之一。在我国,能 源缺口约3亿吨标准煤,核电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和能源领 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核技术的运用日益 广泛,如能对医疗、卫生用品进行高效消毒和灭菌等。然而,核能是把 双刃剑,给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毁灭:前苏联切尔诺贝利 核泄漏事件制造的恐慌阴影至今仍笼罩在人们心头。由于核能技术的这 种特殊性,我国各高校开设的“核 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涵盖的知识面
练,善于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工程实际,能在核科学技术和核工程领域, 以及其他与近代物理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的领域从事 研究、设计、开发、生产,管理、教学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创造性人
才。 上海交通大学 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核 电及热能工程设计、安全分析、控制与运行管理方面的知识,能胜 任“核工程与核技术”领域的各项工作,且在核电工程及自动化方面具有 一定专长的可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工作的 高级技术专门人才。 西安交通大学 该专业培养核工程与核技术领域内的科学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 宽、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高级人才,能从事核 反应堆和核电厂研究、设计、运行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15项,获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10多项,在国内 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核能工程学院下设热能动力工程系、核能科 学与工程系两个系,其中核能科学与工程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学
位授权点。 该学院现有教工98人,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20人,教授23人(博 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24人。“九五”期间,学院获省部 级奖励46项,获国家级奖励4项,其中动力定位型工作母船和双工型沉 雷探测与打捞潜器获国防科技一等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重要学术会 议上公开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近20余部。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已
造等工作。 南华大学 需求该专业人才的单位依次为:国防科工委系统,医疗卫生系统, 部队及部队有院校(所),环保系统等,毕业生也可到美,日,德,加等 国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 毕业生可到核工业、机械工业、电力等部门所属有关核电及能源转 换的研究所、设计院、核电站、常规电厂及学校从事核反应堆及热力设
宽、知 识密集、技术超前,且自动化程度极高。
院系概况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是我国培养高素质核科技人才的主要基地,以 理工结合为特色。 该系现设两个本科专业:工程物理专业和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设 有硕士授予权专业5个,博士授予权专业5个,其中“核技术及应 用”、“核能科学与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三个学科被评为全国重 点学科,还设有“核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该系现有教授24人,副教授26人,教授中有院士1名,博士生导 师15名。另有校外兼职教授13人,其中6人为院士。拥有以粒子技术与 辐射成像国家专业实验室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化科研、教学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系统工程系所属学科为核科学与技术,主要 从事核工程领域方面的教学及研究工作。是国内最早培养核反应堆工程 高级技术人才的学科专业之一。学科下设反应堆工程、核技术应用与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