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

摘要: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新的科技手段不断的促进着现代农业的进步,转基因技术因此也被广泛的应用。转基因食品日益被人们所接受,解决了社会的粮食危机,能源危机。正如它带来的瞩目成就一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引发了大量的社会争议。本文就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及其安全性进行展望。

关键词:农业生物技术 ; 转基因食品 ; 安全性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and its safety

Pengfei Liu 092408144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new scientific means to constantly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modern agriculture, transgenic technology so were also widely used.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increasingly accepted by people, solved the social food crisis, the energy crisis. As it may bring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the safety of transgenic food, as also sparked a lot of controversy.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and its safety was discussed.

Key words: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safety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其在农业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基因作物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如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节省生产成本,降低食物售价等。种植转基因的国家由最初的几个至现在的20多个,各国试种的转基因植物已经超过4 500种,其中大豆、玉米、棉花、油菜是主要的转基植物,这四类植物占全部转基因植物的86%。转基因植物主要有抗除草剂、抗虫,兼具抗除草剂和抗虫、抗病等几类[1] 。在中国,大豆的进口量是本国生产大豆量的2.8倍,进口的大豆几乎都属于转基因大豆,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吃的大部分豆制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随着“转基因食品队伍”的逐渐壮大,世界各国予以转基因食品不同的态度,并制定不同的法规,随之出现了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争议,毋庸置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变得愈发重要。本文从对转基因食品的基本认识、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及其评价体系、应正视转基因食品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1.转基因技术及转基因食品

所谓转基因技术就是应用人工方法把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组,将重组了的DNA通过各种途径导入并整合到某种宿主细胞或者个体的细胞核中,有日的的改变它们的遗传性状。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从而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着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2]。我国《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将转基因食品定义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2.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及其评价体系

转基因食品的潜在问题包括:转基因食物的过敏性,转基因食品的毒性,营养品质改变问题,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性以及转基因技术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与之相应的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包括外源基因的安全性、基因载体的安全性、转基因过程、基因插入引起的副作用、基因重组的非预期效应、新表达物质的毒性和致敏性、转基因动物的健康状况、转基因食品营养成分分析、转基因食品在膳食中的作用和暴露水平、食品加工过程对食物的影响、对人体抗病能力的影响以及售后去向和消费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3]。

2.1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原则

为了科学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199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首次提出了“实质等同性原则”,“实质等同性原则”含意为:“在评价生物技术产生的新食品和食品成分的安全性时,现有的食品或食品来源生物可以作为比较的基础”。实质等同性比较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学特性和营养成分比较。但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采用“过程评价法”,即采用严格的毒性、过敏性、抗性标记基因的实验并对其应用与发展采取严格的过程检测作为安全评价的方法[4]。

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基本遵循以科学为基础、实质等同性、个案分析以及逐步完善等原则。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要综合运用结果评价法、过程评价法、个案分析等。

2.2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及其评价

2.2.1 营养学

转基因食品的主要营养学评价包括主要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矿物质)的评价,抗营养素的评价,转基因食品的营养素利用率问题等。进行营养学评价时,首先进行成分检测包括转基因食品及其加工产品的主要营养成分、抗性因子等,然后与其非转基因亲本进行比较。若存在显著差异,需要进一步进行生物学评价。在此基础之上还要进行动物营养学评价,通过动物的生长指标,代谢指标等进行分析。根据实质等同性原则发现,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与其对照作物和食品除了预期营养性状改变而致的生物利用率改变以外,基本上是实质等同”。比如Robert 研究发现把海藻中的omega一3 LC—PUFA基因转入陆地油料作物中,从大西洋鲑鱼提取的omega-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转基因油料作物生产的omega.3一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效果一致。但是,美国生产的1种耐除

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分异黄酮就比一般大豆低12%一14%[5]。

2.2.2 过敏性

目前转基因食品引发的过敏性事件只有一例,大豆中转入巴西坚果基因后,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亦出现过敏症状。国际食品生物技术委员会(IFBC)和国际生命科学学会(ILSI)在1996年合作最早提出转基因食品致敏性评价方法——判定树分析法(decisiontree approach) ,目前,使用动物模型评价转基因作物致敏性成为研究的热点。

当食物中含有插入基因所产生的蛋白质时,应评价其在所有情况下的潜在致敏性。在对转基因食品进行过敏性评价时:①转基因食物中含有的外源基因来自已知含有过敏原的生物。如果序列比较与已知过敏原同源,表明食物为过敏原;如果序列比较与已知过敏原不同源,需要过敏病人的血清进一步鉴定。②转基因食物中含有的外源基因来自未知含有过敏原的生物。则应该考虑:用过敏病人的血清做交叉反映;胃蛋白酶对基因产物的消化能力;动物模拟实验等。

分子量大于315 kDa的多肽能够与细胞IgE发生交联并引发过敏反应。有研究表明,食物致敏原对胃蛋白酶消化作用有抗性,因此蛋白质消化稳定是引起食物过敏的可能机制之一。然而,不存在胃蛋白酶抗性并不排除新表达的蛋白质是一种相关的致敏原”[6]。

2.2.3 毒力

简单的说毒性物质即是那些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产生的对其他种生物有毒的化学物质。①保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需要对外源基因表达产物进行毒性测验,主要集中在蛋白质的测验,检测指标有生物信息学比较,如与已知毒性蛋白进行核酸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在加热和胃肠道中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稳定性,以及急性经口毒性试验。②对于全食品的毒理学检测则采用传统化学物质评价手段——动物喂养试验。包括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代谢试验等来判断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另外为了进一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在进行评价时还要考虑人的摄人量、安全系数(由动物、人的种属和个体差异决定),体外模拟人的代谢系统和志愿者的参与得到的数据等。

梁利群等以转基因鲤和非转基因鲤鱼肉(受试物)作为大鼠的饲料基础蛋白成分,从毒性方面开展转基因鲤的食用安全检测分析。急性经口毒性检测结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