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292.04 KB
- 文档页数:5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综述)熊军 (商洛学院生物医药工程系 生物技术1201 1210A128)摘要: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以其形状,营养品质和消费品质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而得到广泛关注,同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也显得尤为紧迫。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管理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with its shape, the nutrition and consumer quality are in line with consumer demand and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safety assess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is particularly urgent.Keywords: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Safety Evaluation Management一、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包括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
二、转基因作物种植现状ISAAA(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的创始者克莱夫·詹姆士博士在最新编制的《2012年度环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提到:在最新的全球转基因作物年度报告中,中国排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之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位居全球第六,是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最多的国家之一。
2024年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随着转基因技术向农业、食品和医药领域的不断渗透和迅速发展,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现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我国已正式成为WTO成员之后,面对进口转基因食品的大量涌现,如何合理地利用WTO规则,保护我国人民健康,发展我国转基因产业,在国际商贸中争得主动,是摆在我国科技界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加强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和基础是安全性评价。
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遵循以科学为基础、个案分析、实质等同性和逐步完善的原则。
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毒性、过敏性、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标记基因转移和非期望效应等。
在“973”、“863”等科技计划中,我国科学家将以水稻、鱼等为对象,重点研究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预测毒理学和建立食物过敏人群血清库等关键科学问题。
食品安全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概念,没有一种食品是百分之百安全的。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人们对食品安全很自然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食品不仅是营养和能量的来源,还是文化和传统的标志,也是经济贸易的支柱。
在转基因食品展现光明前景的21世纪,根据国际发展趋势,综合科技、贸易等多方面因素,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转基因食品产业发展和安全管理办法,加强食品安全的科学技术研究,将有利于我国食品生物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通常人们认为传统食品是安全的,但随着新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不断应用,食品安全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相当多的食品安全风险的实质是科学应用的风险,这种风险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才能加以识别和控制。
安全性评价包括转基因食品与传统对应物的比较,集中于异同点的测定。
对整个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既要考虑期望效应,又要考虑非期望效应。
若新的或改变的危害,营养或安全问题被确定,要分析确定对人类健康的关系。
传统上讲,新种类的食用植物在上市前并未系统地对其进行广泛的化学、毒理学和营养学方面的评估(除非这些食物可能作为膳食的基本组成应用于特殊的人群,如婴儿),对于诸如食品添加剂或可能在食物中残留的农药要进行典型的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评价当今社会,许多人对于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性和环境影响颇感担忧。
由于转基因技术的出现较为新颖,因此也缺乏充分的科学研究,这一情况也给食品安全评价和环境监测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旨在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一、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转基因食品是通过基因技术手段改变了一个或几个物种的基因,使其获得某些新的性状,进而应用于食品生产和农业生产中。
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毒性评价在发展转基因食品之前,必须充分评价转基因食品的毒性。
这是确保转基因食品不是有害的一项基本保障。
毒性评价旨在评估转基因食品是否产生某些有害异常变化。
许多研究工作表明,转基因食品和普通食品在毒素含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自1996年以来,许多我国和世界各地的相关机构对数千种转基因食品进行了研究、评估和批准。
2.过敏原评价一些转基因食品可能导致某些人产生过敏反应。
因此,在食品安全评价中,必须进行过敏原性评价。
转基因食品的过敏原性评价是评估该食品是否具有导致变态反应的能力。
在过敏原性评价中,还需要测定该食品是否含有过敏原。
许多转基因食品已在一些地区使用10年以上,仍未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从而证明转基因食品的过敏原性评价是非常正确的。
3. 毒素和营养素评价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影响毒素和营养素的含量。
因此,在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时,需要加强毒素和营养素的评价。
4.人类营养学评价食品可以提供人类大小所需的全部营养,从而影响人的成长和发育。
评估转基因食品对人类营养的影响,可以有效衡量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人类营养学评价旨在评估转基因食品对人类营养的贡献和影响,以及食品是否含有过多的一个或多个成分,从而影响营养吸收。
二、转基因食品的环境影响评价除了食品安全评价外,还应对转基因食品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评价转基因食品的环境影响,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基因污染的潜在风险转基因作物也会产生花粉、种子、孢子和其他带有潜在基因污染的物质。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综述【摘要】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已经初步达成一致,提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应从宿主、载体、插入基因、重组DNA、基因表达产物和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考虑,已制定法规的国家主要着重于对消费者健康的风险评估。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食品安全;实质等同性转基因食品是由基因改良生物加工而成的食品。
近20年来,转基因食品断问世,逐渐走上人们的餐桌,进入人们的食物链.由于转基因食品含有新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极大关注。
从转基因技术诞生时起,人们就对转基因食品引发的各种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更是关注的焦点。
1 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转基因食品出现的历史不长,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危害研究得还不是很充分,所以许多科学家担心转基因食品会产生潜在的危险.现在,关于转基因食品危害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转基因食品的过敏性。
食品过敏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有近2%的成年人和4%~6%的儿童有食物过敏史[1]。
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过敏物质.在基因工程中如果将控制过敏物质形成的基因转入植物中,则会对过敏人群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转入过敏源基因的植物不能被批准商品化[2]。
(2)转基因食品的毒性。
转基因生物中含有抗虫作物残留的毒素和蛋白酶活性抑制剂,既能使咬食其叶片的昆虫的消化系统功能受到损害,也有对人畜产生伤害的可能性。
(3)抗生素标记基因可能使人产生抗药性。
抗生素标记基因与插入的目的基因一起转入目标生物中,用来帮助筛选和鉴定转化的细胞、组织和再生植株。
标记基因是安全的,但是有些学者担心抗生素标记基因能水平转移至肠道微生物或上皮细胞,从而降低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
但是这种可能性极小,这主要是因为DNA从植物细胞中释放出来后,很快被降解[3-4],即使DNA完整的存在,DNA转移并整合进入受体细胞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4)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性.现在许多学者担心将转基因生物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去,会将基因转移到野生生物中去,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生态平衡.转基因生物如果生存竞争力强,就会改变自然的生物种群,打破生态平衡.就目前研究看,转基因生物同野生生物相比,其生存竞争力并没有增加,所以一般不会影响生态平衡.科学家还担心转基凶生物利用自身的抗逆特性在攻击自己的特定目标时,可能会间接或无意地伤害到生态系统内其他生物的生态.美国的约翰·E·罗西(John E.Losey)等人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转基因玉米花粉伤害大斑蝶的报告[5].但是美国国会基础研究委员会的报告认为,关于转抗虫基因作物对大斑蝶的威胁被过分夸大了[6].2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由于转基因食品实现了基因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转移,所以大多数人认为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估是必要的。
浅谈我国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已经慢慢步入人们的生活,而人们最关注的不过是“安全”二字。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转基因食品的特征与普通的食品不同,具有潜在的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危害性、致害范围广泛性、安全不确定性等,这些因素使得转基因食品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
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是否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都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度。
世界各国对于转基因食品从种植到投入市场售卖都有着严格把关的安全性检测,对此也有着很大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关注度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have gradually entered into people's lives. What people most concerned about is "safety" two wor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ordinary food, 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harm of human health, the wide range of damage, the uncertainty of safety and so on. These factors make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in a very awkward position. Whether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is safe and whether it will have adverse effects on human body has been concerned.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strict security checks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from planting to market selling, which also has a great safety assessment standard.Key wo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safety concern degree一、绪论转基因食品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一个或多个外源基因转移到某一生物体内,使其表达相应的产物(如蛋白质或多肽)。
学院: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姓名:牟琴学号:1207040185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研究综述【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得到了相应的改变, 其中转基因食品就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名词。
然而转基因食品是否能够取代传统食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如何?本文将通过介绍转基因技术, 分析转基因食品的风险、安全性评价及管理。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食品安全食品管理转基因食品是由基因改良生物加工而成的食品。
近 20年来 , 转基因食品断问世 , 逐渐走上人们的餐桌 , 进入人们的食物链 . 由于转基因食品含有新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 , 因此 , 引起了世界各国极大关注。
从转基因技术诞生时起, 人们就对转基因食品引发的各种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 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更是关注的焦点。
【正文】:1 、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转基因食品食品问世不久, 人们对其安全性也持有各种说辞, 引起全球性的议论, 许多科学家也担心转基因食品会产生潜在的危险. 那么关于转基因食品危害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1转基因食品的过敏性。
食品过敏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全球有近 2%的成年人和 4%~6%的儿童有食物过敏史 [1]。
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过敏物质.在基因工程中如果将控制过敏物质形成的基因转入植物中, 则会对过敏人群造成不良影响. 所以, 转入过敏源基因的植物不能被批准商品化 [2]。
1.2转基因食品的毒性。
转基因生物中含有抗虫作物残留的毒素和蛋白酶活性抑制剂, 既能使咬食其叶片的昆虫的消化系统功能受到损害,也有对人畜产生伤害的可能性。
1.3抗生素标记基因可能使人产生抗药性。
抗生素标记基因与插入的目的基因一起转入目标生物中, 用来帮助筛选和鉴定转化的细胞、组织和再生植株。
标记基因是安全的, 但是有些学者担心抗生素标记基因能水平转移至肠道微生物或上皮细胞, 从而降低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方法转基因食品是指采用生物技术手段,将有特殊性状的基因序列植入到植物、动物或者微生物的细胞中,对其进行改良而获得的新型食品,它具有抗病虫、抗药性、强烈抗逆性和生长抗逆等优势。
这类食品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营养和更好的健康保障。
由于转基因食品的存在,安全性评价变得更加重要。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是从环境及社会多方面综合考虑评定转基因食品合法性、安全性的重要过程,有关部门及时发布的新技术均需要按照安全性评价的步骤来评估,以确保转基因食品安全、动转基因食品市场化。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可行性评价、流程评价、产品评价和安全性评价四个方面。
首先,对转基因食品可行性进行评价,必须考虑到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以及产品本身的投入及成本,考虑到转基因食品的可行性,以便获得社会支持、获取投资、推动产品上市。
其次,在进行安全性评价前,还必须进行流程评价,即对转基因食品的整个制造过程进行评估,确保整个制造过程的安全性,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可能性,确保转基因食品产品安全。
随后,针对转基因食品进行产品评价,主要考察产品的口感、营养价值、品质、稳定性及转基因产品在群体摄入情况下是否有可能造成健康危害等等因素,综合考察转基因食品是否可以正常投放消费市场。
最后,是进行安全性评价,主要是考察植物的生理指标及毒理学指标,以确定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包括进化评价、毒理学毒性评价、环境安全评价等,并通过多种实验技术和实验模型,确定其与传统动物种和植物种的相似性,以确保转基因产品安全。
以上就是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方法,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不仅能够确保食品安全,也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科学家和政府在投入有限的资源的前提下谋求最大的社会效益的有效方式。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非常重要,只有确保转基因食品安全,才能让人们安心食用。
因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安全性评价,以此作为科学生物创新技术和产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确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食品中转基因的安全性评价食品安全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而转基因是食品安全领域常见的一种技术,由于追求更高的产量、更强的抗病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许多作物和动物已经被转型。
然而,转基因食品的风险一直是许多人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探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
一. 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和特点我们先来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和特点,转基因就是以基因编辑技术改变生物的基因序列,再将修改后的基因导入另一生物中,使之拥有新的性状或提高原有的性状。
比如,转基因食品的常见作物有玉米、大豆和棉花等。
通过改变这些作物的基因序列,可以提高它们的耐受性、抗性、产量和质量等等。
二.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转基因食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有专门的安全性评价机构来进行评价。
评价过程非常重要,因为改变基因序列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可能影响到人类健康和环境生态。
国际上已经建立了相应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标准和程序,鉴于评价过程的复杂性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敏感,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非常重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一)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1.化学成分分析。
分析转基因食品的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营养等等。
通过化学成分的分析,可以检测到食物中是否含有致癌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同时也可以评估食品的营养特性。
2.过敏原性分析。
许多食品过敏和其他过敏性疾病有关,转基因食品的成分中可能含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因此对转基因食品的过敏原性进行评估非常重要。
3.生物活性分析。
当食品成分进入人体后,它们可能与人体细胞内的分子相互作用,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要对食品的生物活性进行评估。
4.毒性评价。
食品中某些特殊成分的存在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反应,因此要针对可能的毒性成分进行评估,以确保调整食品安全性。
5.稳定性评价。
转基因食品的长期存储和食用会导致成分的稳定性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估,以保障长期的安全性。
(二)评价机构针对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工作,大多数国家都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如美国农业部和食品药品管理局等。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安全性评估转基因食品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食品进行改良,使其具有特定的性质或特征。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生产方式和成分,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产生了关注和担忧。
因此,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安全性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是指经过基因工程技术处理的食品。
在转基因食品中,外源基因被引入到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变了其遗传性状。
常见的转基因食品包括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动物和由转基因食品加工制成的食品。
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1. 潜在风险:转基因食品引起的潜在风险主要包括过敏反应、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等。
2. 长期影响:对长期摄入转基因食品的健康影响仍存在争议。
虽然目前没有具体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但也没有足够的长期研究来证明其安全性。
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1. 基本原则: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基于国际上公认的原则: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必须确保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上没有明显差异。
2. 评估步骤: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包括以下步骤:(1) 评估转基因食品的生物学特性和分析;(2) 确定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是否会导致潜在的风险;(3) 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毒性测试,以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 进行动物喂养试验,检查转基因食品的慢性毒理学效应;(5) 进行人类临床试验,评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生物利用度;(6) 进行环境安全评估,确保转基因作物对环境没有不良影响。
3. 安全性评估机构:各国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相应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估机构,负责制定安全性评估的标准和程序,并监督和管理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上市。
四、转基因食品的监管与标识1. 监管体系:各国制定了转基因食品的监管规定,建立了监管体系,以确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2. 标识要求:许多国家要求转基因食品在标签上明确标识,使消费者能够知道产品是否包含转基因成分,并自主选择是否购买。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综述)
熊军 (商洛学院生物医药工程系 生物技术1201 1210A128)
摘要: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以其形状,营养品质和消费品质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而得到广泛关注,同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也显得尤为紧迫。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with its shape, the nutrition and consumer quality are in line with consumer demand and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safety assess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is particularly urgent.
Keywords: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Safety Evaluation Management
一、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包括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
二、转基因作物种植现状
ISAAA(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的创始者克莱夫·詹姆士博士在最新编制的《2012年度环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提到:在最新的全球转基因作物年度报告中,中国排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之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位居全球第六,是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最多的国家之一。
种植的主要作物,包括棉花、木瓜、西红柿、甜椒等。
克莱夫·詹姆士博士是中国的“常客”他是转基因技术积极的倡导者,而中国,是全球转基因作物最主要的种植国之一。
中国最早是从种植转基因烟草开始,已经有二十多年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历史,我国已为7种转基因作物发放安全证书。
这7种作物分别是耐贮藏番茄、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辣椒、甜椒、线辣椒、转基因抗病番木瓜、转基因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玉米。
此外 还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等多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
除批准了棉
花的种植外 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
三、世界各国对转基因的态度
联合国———有关规范转基因有机物(GMO)贸易的协定,要求任何含GMO的产品须粘贴 “可能含GMO”的标签;对某些产品,出口商须事先告知进口商他们的产品是否含GMOi政府或进口商有权拒绝进口这种产品,该协议所指的GMO产品包括 转基因种子和鱼,以及有GMO制成的产品,如烹调 油、面酱和其他预加工的食品。
欧盟———2000年欧盟在其《官方公报》上发布50/2000号法规,对某些转基因食品的标签作出了强制性规定。
欧盟认为虽然有些生产商并不想在食品中加入转基因大豆或玉米,但转基因物质仍然有可能在耕 种、收集、运输、储存和加工过程中混入食品内,对食品造成偶然的污染,这样就需要对这些转基因物质,规定一个最高限量,超过这一限量就应该在食品标签中予以说明,欧盟新的食品标签法使欧盟成为世界上对转基因食品要求最严格的地区。
澳大利亚、新西兰———新西兰食品机构规定了基因技术生产处理后的食品如与原食品不是本质上相同或含有新的遗传物质时,要在标签上注明,生产转基因食品的企业必须向ANZFA申请。
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评议会用6个月的时间审批,再经过12个月评估,此后还需过3个月的时间才能将申请通过的食品列人法规中。
俄罗斯———罗斯本身几乎不生产转基因食品,俄明令禁止转基因食品上市销售。
日本———《日本农业标准法》要求标示转基因食品的范围是:①由于被政府测评为安全的GM作物制成的食物和食物配料;②主要由GM作物制成的食品,重量上处在所有组成成分中的前3位.而且不少于5%,要求标示的内容包括GM作物的种类、测定食品中GM作物所需的必要信息等。
泰国———泰国政府严格控制转基因产品的进口,而且不允许在国内进行商业买卖。
我国对转基因食品在管理上持谨慎态度,在研究上则予以支持1992年卫生部颁布了《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转基因食品生产审批制度和标识方法。
1993年原国家科委颁布了《基因工程 安全管理办法》,要求进行安全性评价,制定安全 控制方法和措施。
1996年农业部颁布了《农业生物 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生物技术农产品的商品化生产要报农业部批准。
四、转基因食品的评估
由于转基因食品实现了基因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转移,所
以大多数人认为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估是必要的。
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已经初步达成一致,提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应从宿主、载体、插入基因、重组DNA、基因表达产物和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考虑。
经济发展合作组织(OECD)于1993年提出了“实质等同性”原则根
据“实质等同性”原则的程度,可以把转基因食品的安令评估分为3类.第1类是实质完全等同的食品,例如,用转基因大豆生产的食用油;第2类是除引入特性其他实质等同的食品,如引人抗虫基因的植物;第3类是非实质等同的食品第1种情况,也就是转基因食品或食品成分能证明与传统食品或食品成分具有实质等同性,可以认为该食品与传统食品具有相同的安全性,所以不需要进一步的专门评价.第2种情况,即转基因食品除了某一插入的特定性状的差异外,转基因食品或食品成分与来自传统食品或食品成分具有实质等同性,这时应主要考虑插入片段带来的食品的特定性状,并且着重检查插入片段是否含有有毒物质或过敏源.如果经过营养学、独立学及免疫学实验证实该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对生物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就认为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第3种情况则要对新产品的性质和特征进行逐一评价,因为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之间的差异能进行充分的认定.
“实质等同性”的概念已经被众多国家所采用,用来指导有关管理机构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做出评估.
五、关于转基因利弊的观点
反对者认为:
(1)转基因食品的过敏性。
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过敏物质.在基因工程中如果将控制过敏物质形成的基因转入植物中,则会对过敏人群造成不良影响.
(2)转基因食品的毒性。
转基因生物中含有抗虫作物残留的毒素和蛋白酶活性抑制剂,既能使咬食其叶片的昆虫的消化系统功能受到损害,也有对人畜产生伤害的可能性。
(3)抗生素标记基因可能使人产生抗药性。
有学者担心抗生素标记基因能水平转移至肠道微生物或上皮细胞,从而降低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
(4)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性.将转基因生物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去,会将基因转移到野生生物中去,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生态平衡.
支持者认为;
(1)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2)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
(3)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
(4)可使农作物开发的时间大为缩短;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四季低成本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5)目前在水稻、玉米、棉花、马铃薯、亚麻、芦笋等转基因植物的田间试验结果来看,转基因植物在生长势、越冬能力等方面并不比非转基因植株强,也就是说大多数转基因植物的生存竞争力并没有增加,故一般不会演变为农田杂草。
(6)在进行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时,我们应从两个方面考虑这一问题。
一个是转基因植物释放区是否存在与其可以杂交的近缘野生种。
若没有,则基因漂流就不会发生。
(7)对自然生物类群的影响:在植物基因工程中所用的许多基因是与抗虫或抗病性有关的,其直接作用对象是生物。
在实验中,除了目标昆虫外,也考虑了转基因植物对非靶昆虫的影响。
我国政府鼓励基因工程技术和转基因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同时也十分重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办法。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农业部颁布了一系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及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办法.2002年7月,卫生部颁布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条例》[9].2002年4月出台的《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对“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进行标识.国家通过这些条例和方法加强了生物技术与转基因食品的管理.但是,我国的转基因食品管理也存在着多头管理,各部门协调性不高的缺点。
所以,我国还需进一步完善食品卫生法律体系,强化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估的相关法律责任.
2005年6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报告称,到目前为止,食用转基因食品对健康未引起不良影响,但是同时强调在新的转基因食品销售前必须进行安全评估.权威机构明确地肯定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参考文献:
【1】 王国英.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1,9(3):205—207.
【2】 张军民.我国转基因生物产品安全问题探讨.中国食品与营养,2004,(1):16—19.
【3】 朱世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河北农业科学,2009,13(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