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旅行社行业企业排名统计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45.38 KB
- 文档页数:6
200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国家旅游局(2004年7月12日)2003年,受“非典”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出现十多年以来的第一次下降。
全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9166.21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 74.0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6.4%和14.6%;国内旅游人数8.70亿人次,收入3442.27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下降0.9%和11.2%;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2022.1 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8%;旅游业总收入488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下降1 2.3%;相当于当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18%,比上年降低1.26个百分点。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从2003年3月开始,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受到了“非典”的严重冲击。
6月24日北京实现“双解除”后,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及旅游全行业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发展旅游业的措施,全年入境旅游业实绩要好于预期:——入境旅游人数达91 66.2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4%,其中:外国人1 140.2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 5.1%;香港同胞5877.0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0%;澳门同胞1875.7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0.9%;台湾同胞273.1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5.4%。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3297.0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0.4%。
在入境过夜旅游者中,外国人889.0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 7.0%;港澳同胞2 1 70.1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2%;台湾同胞237.8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5.5%。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1 74.0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6%。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2003年,受“非典”影响,国内旅游业也受到了明显影响:——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8.70亿人次,比上年下降0.9%。
其中:城镇居民3.51亿人次,农村居民5.19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442.2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下降11.2%。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404.08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1038.19亿元。
关于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刘素梅来源:《北方经济》2010年第08期摘要:本文分析了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加快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对策一、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内蒙古旅游业起步于1978年,经过30年的建设,尤其近5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旅游基础建设逐步完善,旅游产品初成体系,产业地位初步确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逐年提高,已经成为我区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之一。
截至2007年,我区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451.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48.24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123.25万人次,实现创汇40379.1万美元;在全国的入境人数和旅游创汇的位次由16、18位上升到12、14位;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79.71亿元。
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自治区GDP的5.82%。
旅游业在第三产业的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区有旅行社501家,旅游星级饭店225家,A级旅游景区118家,其中4A级景区17家,3A级景区34家,各语种导游员4021名,豪华旅游汽车500多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1个。
从东到西推出了各具特色的4条精品旅游线路和一大批旅游项目,形成了层次清晰、内容丰富的旅游线路产品,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相对于发达旅游地区,我区旅游业发展还有很大差距。
二、目前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旅游产品开发整体不高,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精品项目少从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看,围绕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开发的旅游产品低档次,重复开发严重,依托草原、沙漠、湖泊等开发的旅游产品均体现民族风情这一主体。
但在开发中对蒙古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在各旅游景区(点)民族文化表现形式单一,低水平重复,普遍缺少展现蒙古族日常生活的内容,或只注重形式忽略内涵;体现民俗文化的方式过于形式化,参考性较低。
2016年旅游行业分析报告(完美详细版)本文为word模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目录一、全球及国内旅游行业现状1、全球旅游行业现状(1)全球国际游客到访量(2)全球游客旅游花费2、我国旅游行业现状(1)人均GDP增长标志着我国旅游业走向休闲度假游阶段(2)我国城乡居民告别生存型消费二、三游市场,此消彼长1、入境游2、出境游3、国内游三、传统旅游华丽变身,智慧旅游层层深入1、传统旅游华丽变身(1)出行方式转身:自驾游引领旅游交通新业态(2)住宿习惯转身:酒店复苏,个性化民宿争奇斗艳(3)景区营收结构逐渐转身:综合服务提升碎片化管理(4)消费地自我觉醒:力引购物狂潮回国2、智慧旅游层层深入(1)旅游信息获取(2)旅行费用支付日趋成熟(3)旅游导航(4)旅游营销四、“旅游+”催生新旅游综合体1、旅游+金融2、旅游+医疗3、旅游+房产2014年全球国际游客到访量为11.33亿人次,同比增加4.3%,2014年中国国际游客到访量为5560万人次,同比下滑10%。
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完成旅游投资5502.9亿元,同比增长29%,国内旅游稳步迈入休闲度假游阶段。
2015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15.7%;入境旅游人数1.29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6.6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5%和增长3.3%;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9818.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0%;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9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4.0%。
传统旅游转向自驾游、休闲游、酒店游,各地积极打造智慧旅游大平台。
旅游行业与金融、医疗、房地产等行业融合,创造多元化新旅游综合体。
一、全球及国内旅游行业现状1、全球旅游行业现状(1)全球国际游客到访量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国际游客到访量为11.33亿人次,同比增加4.3%,其中新兴目的地游客到访量占据45%。
Vol.28No.3M ar.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3期(下)2012年3月1赤峰市旅游发展概况赤峰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主要有山峰、沙漠、草原、森林、湖泊、冰雪、冰岩、珍稀动植物、蒙古族风情等类别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数量上可以说一应俱全,门类齐备.其中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共有6800多处各类历史文化遗址,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国家森林公园6处,国家自然保护区6处,世界地质公园1处.根据《内蒙古旅游发展规划》(2003-2020)的统计,赤峰市拥有优良级旅游资源109个,居自治区第一位.2010年,全市接待旅游者580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75.8%,年均增长11.9%.旅游收入74亿元,比2005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23.9%,相当于赤峰市国内生产总值的6.9%.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当前,赤峰市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备.截止2010年底,赤峰市市已开发旅游景点80家,被评为国家A 级景区的20家(其中4A 级3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家;旅游星级宾馆30家(其中四星3家);全市直接旅游从业人员3.6万人,间接就业15万人以上.可以说,赤峰市是内蒙古旅游资源的集中富集区,被誉为“内蒙古的名片和缩影”.2赤峰市旅行社行业发展概况2.1旅行社绝对数量适中截止到2011年末,赤峰市共有旅行社55家(其中出境组团社1家),导游人员800多名.赤峰赤峰市旅行社行业发展探析孔亚丽(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旅行社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当前内蒙古赤峰市旅游快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赤峰市的新兴支柱产业,但赤峰市旅行社行业的发展具有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同时过度注重报纸等传统营销模式,致使其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本文从分析赤峰市旅行社行业的发展概况入手,深入分析了赤峰市旅游社行业发展存在问题,并结合当前实际,对其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有效分析.关键词:旅游;可持续发展;旅行社;战略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3-0047-03全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组团社23122112100000000总数74118485118372755302578191212306表1内蒙古自治区旅行社分布一览表备注:总数含组团社数量.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企业名录》,2011.347--市旅行社拥有数量占全自治区总数741家的8%(见表1、图1),位居全自治区第五(位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和鄂尔多斯市之后),从总体上这和赤峰市在全自治区接待国内游客数量的排名是一致的,基本能满足当前外地游客来赤峰市旅游的需要.2.2旅行社发展存在一定的地区不均衡性在赤峰市注册的55家旅行社中,位于中心城区的有34家,占全部旅行社的62%(见表2、图2).根据相关统计显示,到访赤峰的游,有接近50%的全市中心城区元宝山区宁城县林西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组团社110000000000总数553414119131表2赤峰市旅行社分布一览表备注:1.中心城区指红山区和松山区,2.总数含组团社数量.资料来源:赤峰市旅游网( )相关资料总计宾馆商务及行政中心临街商铺其他5511161117表3赤峰市旅行社办公位置分布一览表旅游目的地指向克什克腾旗,而克什克腾旗旅行社只占全市旅行社数量的16%(9家).这显示出旅行社过度向中心城区集中,造成旅行社外游竞争加剧,而地接工作却由于多数旅行社位于中心城区而远离旅游目的地———克什克腾旗,而无法及时掌控相关接待设施情况(比如控房),致使旅游接待质量下降.同时,在赤峰市7个自治区旅游局确定的旅游重点旗县区(全区共31个)中,目前个别旅游重点旗县还未开设旅行社,对当地的旅游推广和发展,有限制作用.2.3营销意识淡薄主要表现为品牌和形象营销缺失.在营销方面大多数旅行社对品牌不够关注.当前,主要集中于通过广告宣传来销售旅游线路,这种传统的营销方式耗财耗力,却事倍功半.从当前情况看各旅行社销售的旅游线路同质化严重,表现为内容大致相同,导致其他旅行社能够轻易模仿.在营销媒体上主要集中于报纸这种传统媒体,《红山晚报》是当前主要的营销宣传媒体,可以看到,报纸上整个版面的各旅行社旅游线路广告,线路大多相同,却找不到一家给人印象深刻的、有特点的旅行社宣传广告.同时,大多旅行社的办公地点不够明确,这对旅行社形象营销有着重大影响.从赤峰市旅行社办公位置分布(见表3、图3)来看,有31%的旅行社办公地点不够明确,这类旅行社突出的表现为小作坊式的办公场所,或在自己家中,或在居民区租借房屋作为办公场所,这严重影响了旅行社形象,给人留以不正规的印象.只有20%的旅行社具有临街门店,没有临街门市,这使得旅行社对外宣传受到很大限制,不利于吸引客源.3赤峰市旅行社发展的有效提升途径3.1进行有效的规范化管理3.1.1对旅行社数量的控制合理调控赤峰市旅行社数量和布局,重点扶持大型及重点旅游旗县旅行社,保证旅行社的分布能48--够满足接待游客的有效需求,近期要加强对未开设旅行社的重点旅游旗县进行专项推荐,保证每个重点旅游旗县都至少拥有一家旅行社.3.1.2加强旅行社的内部规范管理第一,旅行社计调人员要根据行程安排,认真填写电子版《赤峰市旅游团队派团通知单》所要求的各项内容,并提交市旅游局审核确认.所填报《赤峰市旅游团队派团通知单》内容真实规范且每项内容不得空缺,如发现空缺内容视为不合格,市旅游局不予审核确认.第二,旅行社接待旅游团队应当将其全部行程的旅游活动安排在相应的有资质的旅游单位.要与旅游业务协作单位(含饭店、餐饮、景点、车船公司、购物商店等)签订并严格执行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第三,旅行社应聘用经国家统一考试合格的持有IC卡的导游人员.不得聘用未取得资格证书的导游上岗服务.旅行社须租用有资质的旅游车辆.第四,旅行社须与游客签订国家旅游局、国家工商总局统一制定的《团队国内旅游合同》、旅游报名表.合同内容齐全(含景点、交通工具、住宿、用餐等标准、自费项目的价格、违约责任等),派团单应填写规范,内容具体明确,无虚假信息.3.2提升旅行社树立品牌营销保障措施旅行社除了继续注重在报纸的营销外,还要注重其他媒体的营销,如电子营销等.同时要高度注意对自身品牌的营销,通过加强自身素质,打造出适合自身特点的产品,树立品牌,在其产品设计和开发中要高度重视以下几方面:第一,旅行社安排旅游线路要做到游览时间安排合理、所选餐馆的地点和风格适当、所选宾馆的等级安排适当、购物次数和停留时间安排适度、自选项目活动安排合理,产品质价相符.第二,旅行社须严格执行与客人签订的旅游合同规定的旅游路线和接待标准,不得擅自改变旅游线路、减少景点,降低用车、用餐、住宿标准,增加购物次数和自费项目.若有更改,需征求客人同意并签订协议.第三,旅行社要为游客投保意外险,实施团队行前安全教育和文明旅游教育,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第四,旅行社从事旅游经营服务必须开具发票,无恶意拖欠团款(按协议书准时足额支付),并依法接受工商、税务、旅游行政管理等部门的监督检查.第五,要执行顾客意见反馈制度.第六,积极推行电子商务、网上结算等先进的付款方式,提高效率,方便游客.———————————————————参考文献:〔1〕赤峰市旅游局.以建设中国草原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努力推动赤峰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N].赤峰日报,2011-7-1(2).〔2〕娜日苏.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全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在2011年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11.49--。
2000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01年6月18日2000年,是全国各地培育和发展旅游业这个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绩的一年。
东、中、西部旅游业全面推进,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地位进一步提高。
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达451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9%,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全面发展。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2000年,中国入境旅游业主要指标全面增长,外国旅游者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
——入境旅游人数达8344.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外国人1016.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5%;港澳同胞7009.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7%;台湾同胞310.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3%。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3122.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5%,继续居世界第5位。
在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中,外国人809.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5%;港澳同胞2033.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2%;台湾同胞271.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162.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1%,继续居世界第7位,相当于当年我国外贸出口创汇的6.5%。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2000年,国内旅游全面升温,呈现出出游人数大幅增长、热点地区扩张、旅游旺季前“推”后“延”的特点,并形成了春节、“五一”和“十一”三个国内旅游“黄金周”,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国办发[2000]46号文件的贯彻执行,使我国假日旅游逐步走上了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7.4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5%。
其中:城镇居民3.29亿人次,农民4.15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175.5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1%。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235.26亿元,农民旅游消费940.28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26.6元,比上年增长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