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童话,大体都包含 着以下几个主题:
一、成长主题
成长是文学的基本主题之一。儿童是成长的生命,儿童文学对成长的书写和表现, 是其最核心的价值体现;如果儿童文学作品里看不到成长生命的色彩和魅力,那 么,这样的作品对儿童读者来说就失去了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出生于英国后移民美国的弗朗西斯·伯内特的儿童小说《小公主》也是以成长为 主题的,它讲述的是女孩萨拉的故事,父亲是一位在印度服役的军官,七岁那一 年,她被父亲送到了英国一所寄宿制私立学校读书,在那里她经历了种种遭遇, 遭到了势利的校长明琪小姐的白眼和压榨,但她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热爱读 书,善于思考,乐于助人,有正义感,还有自信自强的决心。最后,萨拉又过上 了幸福的“小公主”的生活。这部小说里,萨拉的成长是精神的成长,也是在复 杂环境下的精神成长。
第三节 外国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五四”时期,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没有完全直接受到外国儿童文学理论 的润泽,但外国儿童教育理论却给了我国现代儿童文学先驱以思想启示。鲁 迅、周作人等的“儿童的发现”和“儿童本位论”就来自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 哲学,也受惠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但那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欧美儿童文学 理论还没有来到中国。直到1949年以后,才有苏联高尔基、伊林、西蒙诺夫 等的儿童文学理论的传播。欧美儿童文学理论的到来,则在1978年以后,日 本儿童文学理论著作也陆续被译介到中国,上笙一郎的《儿童文学引论》和 松居直的《我的图画书论》影响不小。后来,美国贝特尔海姆的《永恒的魅 力: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和瑞士麦克斯·吕蒂的《童话的魅力》被译介出 版,给我国儿童文学研究带来一些启发。到21世纪,加拿大佩里·诺德曼的 《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和《隐藏的成人:定义儿童文学》,美国杰克·齐普 斯的《冲破魔法符咒:探索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的激进理论》、德国维蕾 娜·卡斯特[ 也译作维雷娜·卡斯特。]的《成功:解读童话》、瑞典玛丽 亚·尼古拉耶娃的《儿童文学的美学研究》和英国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 阅读环境》等欧美儿童文学理论著作才系统性地被译介、出版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