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通论期末考试论文 试论科举制度的公平性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科举制度的公平性

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的产物,科举制度虽然在存在了一千多年之后最终走向了生命的尽头,但它的影响并没有随之而消失。直到今天,人们仍在针对科举制度的诸多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与探讨。人有优缺,事有利弊。关于科举制度的公平性问题,人们自然会看法不一。因此,本文试从两种不同的观点出发,寻找看待这一问题的另一个角度,最后再给出一些个人看法。

提及古代的科举制度,一种观点是认为它充分地体现了公平性的原则。首先,从这一制度本身来看,科举制度在形式上是相当公平的。它坚持“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统治阶层。科举考试制度虽然产生于等级森严的中国封建社会,但其“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的精神却具有超越封建时代的特性。其次,从个体来看,科举制度是平民走上仕途主要的乃至唯一的途径。不管是在贵族统治的社会还是封建地主统治的社会,平民都是地位卑微的代名词。科举制度的出现使得很多出身贫寒的优秀人才借由科举考试这一方式得到了选拔和重用,从此飞黄腾达。“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对此最真实的写照。从这一点来讲,考试的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同身份的阶级差异性,从而促进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最后,从整个社会来看,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难得的较为公平的制度。它的出现使得社会不再是贵族天下,“任人唯

亲”的局面被打破,社会走向了公平性的一端,因而科举制度算得上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而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以上观点未免太过积极和乐观。他们并不否认科举制度是当时最有权威的考试,也为下层人士提供了跻身上流社会的契机,但这并不能证明这一制度的公平性。一方面,科举制度使得很多真正的人才因不合规范程式而被排斥在录取名额之外,像清朝的大文学家蒲松龄就是如此,他一直考到七十岁却仍未中举。由于受到古代封建国家管理体制的严格要求,后来的科举制度便在被迫改造之下丢失了最初的公平性特征,被一种固定的模式给僵化了。另一方面,科举制度缓解了地方权势“任人唯亲”的矛盾,却又促使了封建君主的“任人唯亲”。在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过程中,作为选拔官吏的最主要途径,封建君主必定会利用科举制度来寻找有利于帮助自己巩固统治地位的人了。于是,科举制度沦为了封建君主选拔人才、控制政治形势的工具。封建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得科举制度的公平性发生本质改变,所谓的“公平”也就只是针对君主一人而已。

如果细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以上两种观点其实都并不算错。第一种是从制度本身这一下级层次往社会这一上级层次看,而第二种观点恰恰相反,它是站在封建君主专制社会这一上级层面来看待这一制度本身。因而这两种看法必然会产生分歧。而在我看来,在谈及科举制度的公平性问题时,如果能引入谈论公平性所针对的对象,那么这一问题又有了新的解读。

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的确,我们永远

只能在相对公平中进行评判。对一个掌握着至高无上皇权的封建君主而言,他眼中的公平就是整个社会评定公平的标准。所以,一切都以君主的思想为准。作为一种选官制度,科举考试的公平性在君主看来也就是选拔对自己统治有用的人而已,或许科举制度在他眼里又根本毫无公平性可言。

如果从地位低贱者的角度来看,在早已失衡的社会的天平上,科举制度无疑是对他们最有利的一个砝码。即使有朝一日榜上有名,也并不代表一定就会做官;即使最后能通过科举考试顺利走上仕途且人生得意的人是少数中的少数,但人们依然热衷于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换句话说,科举制度不是卑微者走上仕途的唯一条件,但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科举制的公平性又变得十分有意义。

再结合当下来看,考试作弊之风一直盛行不衰,这大概与科举考试有一丝渊源。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作弊现象时有发生。最常见的作弊方式有贿买、夹带和代考三种。考生可以轻易买通考官,考官也不介意做帮凶。虽然禁止作弊的方式也有很多,甚至有采取将考生处以死刑、考官因牵连而受罚等措施,但仍不能杜绝作弊现象。那么,相对于那些遵纪守法的考生来说,科举制度又体现出了不公平性。金钱利益的交易使得寒窗苦读的人名落孙山,却让庸俗之辈得以榜上题名。这种人为的可操作性便大大削弱了科举制度的公平性。

总之,关于科举制度公平性问题古往今来一直都有不同见解。思考的角度不同,答案自然有差别。但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对这一问题

的探讨只能在相对性的思维下进行,太绝对化的定论必会将历史的存在性和真实性抹杀。因此,我们与其说探讨科举制度的公平性,倒不如说是探讨它的相对公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