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
- 格式:docx
- 大小:18.64 KB
- 文档页数:2
疾病名:小儿法洛四联症英文名:pediatric tetralogy of Fallot缩写:TOF别名:小儿法乐氏四联症;小儿法乐四联症;小儿法鲁四联症;小儿四联畸型ICD号:Q21.3分类:儿科概述: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有4种:主动脉根部增宽,右移骑跨、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前连续中断)与右心室肥厚。
前三项为原发病变,具有重要意义;而右心室肥厚则为继发性改变,为上述畸形所导致的后果。
超声心动图检查本病有非常特异的表现,可作为本病的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法洛四联症是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多见的一种畸形。
约占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的70%左右,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0%。
1888年法国医生Etienne Fallot详细描述了该病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故而得名。
病因:心脏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在妊娠的第2~8周,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也主要发生于此阶段。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大致分为内在的和外部的两类,其中以后者多见。
内在因素主要与遗传有关,特别是染色体易位和畸变,例如21-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14-三体综合征、15-三体综合征和18-三体综合征等,常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此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子女的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比预计发病率明显的多。
外部因素中较重要的有宫内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如风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及柯萨奇病毒等;其他如妊娠期接触大剂量射线、使用某些药物、患代谢性疾病或慢性病、缺氧、母亲高龄(接近更年期)等,均有C D D C D D C D D C DD造成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
发病机制:1.病理解剖(1)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是法洛四联症的主要病理解剖改变,因圆锥室间隔向前向左移位,与正常位置的窦部室间隔不能连接,故在主动脉口之下形成较大的室间隔缺损。
可分为嵴下型和肺动脉瓣下型两种类型,以嵴下型缺损多见。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工作方案一、背景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是指婴儿在出生时就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也是影响婴幼儿生长与发育重要原因之一。
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能够为婴幼儿提供及时的治疗和康复机会,降低病死率和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高效的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工作方案,对于婴幼儿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1. 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早期筛查的覆盖率和准确率;2. 降低婴幼儿CHD的诊断漏诊率;3. 提供早期干预和治疗机会,改善婴幼儿的生活质量。
三、筛查项目1. 工程机构筛查由相关部门负责协调,与地方卫生部门共同实施。
通过筛查仪器(如听诊器、脉搏氧饱和度仪等)对婴幼儿心脏进行基本检查,筛查出存在可疑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
2. 心脏超声筛查由专家团队负责,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对危险因素高的婴幼儿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心脏结构、心脏功能等方面的评估,进一步确定有无先天性心脏病。
3. 家庭问询调查由相关医务人员负责,对婴幼儿的家庭进行问询调查,了解家族史以及其他相关信息,为筛查结果的解读提供参考。
四、工作流程1.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认知度和重要性,引导家长积极参与筛查项目。
2. 筛查工程机构筛查工作人员按照统一的工作流程,使用筛查仪器对婴幼儿进行基本心脏检查。
对存在可疑的婴幼儿进行记录和标记,以备进一步心脏超声筛查。
3. 心脏超声筛查由专家团队负责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对上一步筛查仪器筛查出的可疑婴幼儿进行详细检查,对心脏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估。
将检查结果进行归类和标记,分为正常和异常。
4. 筛查结果解读专家团队根据心脏超声筛查结果解读,对异常情况进行进一步评估和分析,确定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病。
将结果及时通知家长,并提供相应的咨询和指导。
5. 确诊和干预治疗对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及早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早期干预和康复机会。
疾病的原因名词解释疾病是指人体生理或心理方面出现异常的状态,通常表现为不适感、症状、甚至导致功能障碍。
疾病的出现往往是由于一系列原因引发的,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以下是对疾病的原因名词进行解释。
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指由父母亲传给子女的基因异常导致的疾病。
这些基因异常可以直接影响身体器官的正常发育和功能,或者增加某种疾病的易感性。
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遗传性癌症等。
2.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一个人生活和行为的方式。
不良的生活方式习惯,如不健康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熬夜、长时间处于压力环境中等,会增加患上各种疾病的风险。
例如,高盐高脂饮食容易导致高血压和心脏病,缺乏运动会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个人所处的外部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包括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化学物质暴露、电离辐射、传染病等。
这些环境因素可以直接影响人体器官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比如,空气污染会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水质污染会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4. 病毒和细菌感染病毒和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它们可以感染人体并引起疾病。
病毒和细菌感染通常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反应,引起一系列症状。
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感冒、流感、登革热等,而细菌感染则包括痢疾、肺炎等。
5. 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重要机制。
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免疫系统异常可能是由遗传因素、药物使用、某些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例如,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异常疾病。
6.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指人体摄取的营养物质不足或不平衡,导致身体发育发育不良或功能障碍。
常见的营养不良病包括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病等。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会导致体重下降、血红蛋白不足,严重时还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7. 高龄和老年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种器官和系统的功能逐渐衰退。
老年人往往比年轻人更容易患上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
你必须了解的11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心脏是人体内最为主要的器官之一,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为身体的发动机,心脏必须不停歇地工作以推动血液流动和提供能量,才能够保证人体正常运作。
然而,心脏也是容易受到损害的器官之一,而且伴随不同缘由,将会出现不同心脏性疾病,如不及时干预加以治疗,则很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本文便将从心脏方面的11种常见疾病加以介绍,希望能够为大众起到积极方面的科普作用。
一、常见心脏疾病的概述通常情况下,心脏类型疾病是指心脏功能由于某种原因,从而引起的疾病。
它们的症状可能包括心悸、气促、疲劳、头晕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或猝死。
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二、11种常见心脏疾病介绍1.冠心病:冠心病还叫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一般情况下,冠心病是心脏部位血管呈粥样改变,同时逐渐硬化呈现,造成心脏血液循环出现障碍。
发病时,心肌部位将出现缺血和缺氧等症状。
2. 高血压性心脏病:此类心脏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高血压,逐渐造成心脏部位的功能以及结构出现改变情况。
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性心脏病包括左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等,当心肌功能逐渐减退后,便造成心力衰竭,最终便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
3. 心肌病:心肌病是指以心肌为主要病变的一组疾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心肌病和未分类心肌病等类型。
这些疾病都可能对心脏的正常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后果。
4. 瓣膜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是由于心脏瓣膜发生病变,导致心脏功能异常的一种常见性心脏病。
根据发病原因,瓣膜性心脏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风湿热导致的瓣膜损害:这是我国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之一,主要由风湿热引起。
老年性瓣膜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老年性瓣膜病越来越常见。
5. 心力衰竭:此种心脏性疾病是指心脏的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障碍,心脏内部回血量无法从静脉处排出,或排出受到阻碍,从未导致静脉系统之中的淤血逐渐堆积,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应对策略徐莉莹;韩宏光;王辉山;方敏华;孟庆涛;李晓密;张晓慧;刘宇【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5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出现严重并发症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介入治疗后发生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 15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6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1例,均采用全麻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取出封堵器、矫治心内畸形,外科手术开放升主动脉后全部自动复跳,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术前明确诊断及严格掌握介入手术适应证是防止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术后应及时采取应对策略最大限度避免病情恶化,并矫治心脏畸形,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6(029)007【总页数】4页(P64-67)【关键词】心脏病;心脏导管插入术;手术后并发症【作者】徐莉莹;韩宏光;王辉山;方敏华;孟庆涛;李晓密;张晓慧;刘宇【作者单位】11O016沈阳,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脏外科;11O016沈阳,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脏外科;11O016沈阳,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脏外科;11O016沈阳,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脏外科;11O016沈阳,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脏外科;11O016沈阳,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脏外科;11O016沈阳,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脏外科;11O016沈阳,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DOI] 10.3969/j.issn.1002-3429.2016.07.024随着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介入封堵治疗现已成为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和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VSD)等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重要治疗方式,其具有损伤小、疗效确定及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点[1-2]。
疾病的常见原因包括疾病的常见原因有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其中的一些常见原因。
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某些疾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如先天性心脏病、遗传性肿瘤等。
这些疾病通常由基因突变引起,子代可以从父母那里继承异常基因,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2.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导致疾病的原因之一。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容易导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
不规律的饮食、缺乏锻炼、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患上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
3.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导致的各种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后会破坏人体各种功能,引发各种疾病。
例如,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水中的重金属会引起中毒等等。
4. 感染因素感染因素是导致疾病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各种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可以入侵人体并感染,引发相应的疾病。
例如,流感病毒可以引起呼吸系统感染,艾滋病病毒可以引起免疫系统损害等。
5.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也是一些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持续的压力、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导致身体内分泌系统紊乱、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从而增加患病的风险。
例如,长期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6. 长期暴露于有害物质长期暴露于有害物质也是某些疾病的常见原因。
吸烟是最明显的例子,吸烟可以导致心脏病、肺癌等疾病的发生。
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机溶剂等也会增加患上相应疾病的风险,如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甲状腺癌、职业接触有机溶剂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7. 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异常也是疾病发生的常见原因之一。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道防线,负责对抗病原微生物和异常细胞。
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就是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导致的,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上篇第一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一、选择题【A1型题】1.风湿病侵犯的组织最确切的是在A。
心内膜 B.关节滑膜 C.血管 D。
皮肤 E.全身结缔组织2。
在风湿病侵犯的器官中,病变最多见且严重的是A.心脏 B。
关节 C。
血管 D。
皮肤 E。
脑3.风湿病最具特征的病理变化是A。
粘液样变性 B.纤维蛋白样坏死 C。
风湿小体D.心瓣膜纤维组织增生 E。
心外膜纤维蛋白渗出4.风湿性心外膜炎病变是A。
变质性炎 B。
化脓性炎 C.浆液纤维蛋白性炎D。
出血性炎 E.卡他性炎5.风湿性心肌炎的特征病变是A.心肌细胞变性、坏死 B。
心肌间质水肿C。
间质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 D.间质多灶性中性粒细胞浸润E。
间质中出现风湿小体6。
风湿性心外膜炎常出现绒毛心,其原因是A。
纤维蛋白性炎 B.间皮细胞绒毛状增生 C。
白色血栓D.风湿小体E.心外膜瘢痕形成7。
浆膜风湿病的病变特征是A.粘液样变性 B。
纤维蛋白样坏死 C。
风湿小体D.浆液渗出E.浆液渗出及纤维蛋白形成8.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侵犯下述何处内膜组织A.心瓣膜B.腱索 C。
左房心 D.右心房 E.左心室9.风湿性心内膜炎除最常侵犯二尖瓣外,其次受累的内膜组织是A。
主动脉瓣 B。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 C。
腱索D。
左心房壁 E.左心室壁10。
早期风湿性心内膜炎最特征性的病变是在瓣膜上形成A。
溃疡 B.水肿 C。
穿孔D.串珠状疣状赘生物 E。
巨大赘生物11。
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之联合瓣膜损害,主要是A.二尖瓣及三尖瓣 B。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C.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 D。
主动脉瓣及三尖瓣E.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12。
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的关键是A。
病变广泛 B.病变持续时间长 C.病变贯穿瓣膜D。
两瓣叶之间出现病变 E.病变反复发作13。
急性风湿心内膜炎,其瓣膜上的赘生物是A。
风湿小体 B。
白色血栓 C。
粥样斑块D。
混合血栓 E.纤维瘢痕14.下列风湿性心内膜炎的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A。
疾病的成因与发展过程解析引言:疾病是人类一直以来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它们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了解疾病的成因和发展过程对于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疾病的成因和发展过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对各种健康问题。
一、成因类型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导致某些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遗传突变可以引起特定基因功能异常,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例如,先天性心脏病、囊性纤维化等都与遗传突变密切相关。
2. 环境因素:环境对于人类的健康影响不可忽视。
空气污染、水源污染、放射性物质暴露等环境危害都可能导致不同类型的患者出现。
此外,工作环境中需要长时间接触有毒物质或有害辐射也会增加患上某些职业性疾病的风险。
3. 行为因素:个人行为对于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吸烟、酗酒、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增加患上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可能性。
二、发展过程1. 潜伏期:大多数疾病在患者接触到致病因素后会经历一个潜伏期。
这是从感染或暴露到致病因素开始,到出现明确的临床表现之间的时间段。
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潜伏期长度,比如流感只需几天,而癌症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
2. 早期阶段:当身体受到致病因素侵害后,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早期征兆。
这些征兆未必与具体的一种特定类型的问题相关联,例如恶心、头晕和乏力等。
然而,这些早期征兆应被视为警示信号,需要进一步的确诊和治疗。
3. 疾病进展:如果不及时干预,疾病将进一步发展。
在这个阶段,患者往往会出现特定的临床表现,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发展方式和速度。
掌握早期阶段和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遏制疾病进展至关重要。
4. 慢性化与并发症:某些疾病可能长期存在,并呈现为慢性状态。
例如,哮喘、关节炎等慢性炎性反应可导致永久性组织损伤。
此外,未经适当管理和控制的慢性问题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心脏衰竭、肾功能衰竭等。
结论:了解并分析一个人或社区中特定群体易患某种类型健康问题的原因和过程是促使医学领域注重预防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推动力量。
常见的疾病原因有哪些常见的疾病原因有很多,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和解释。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疾病原因的分类和解释:1. 遗传因素:某些疾病的发生与个体的遗传基因有关。
例如,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血友病等。
这些疾病往往是由于个体的基因突变或缺陷导致的。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常见疾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水质、食物等方面的污染。
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都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呼吸系统疾病、水泡性皮肤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3.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发生有很大影响。
例如,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不均衡的饮食等都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往往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4. 损伤和外伤:一些疾病的发生与身体的损伤和外伤有关。
例如,运动损伤、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手术后的并发症等。
损伤和外伤会导致身体器官和组织的损坏和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相应的疾病。
5. 感染和传染:感染和传染也是常见疾病的重要原因。
各种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感染会引起相应的疾病。
感染和传染性疾病包括感冒、流感、肺炎、肝炎、艾滋病等。
6. 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的异常功能也是常见疾病的原因之一。
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过敏反应如花粉症、哮喘、过敏性皮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7. 年龄因素:年龄因素是一些疾病发生的特定原因。
例如,老年人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关节病变、恶性肿瘤等;婴幼儿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等。
8. 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一些疾病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例如,肺癌和乳腺癌的发生既与个体的基因有关,也与吸烟、饮食和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
总结起来,常见疾病的原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损伤和外伤、感染和传染、免疫系统异常、年龄因素以及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等。
先天性心脏病防控,ToRCH筛查不容忽视!这些年来,我国出生缺陷防治的某些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效。
如通过近20年的叶酸增补,神经管畸形发生率由1987年27.4/万下降到2011年的4.50/万。
但可以明确原因的出生缺陷,仅有21三体综合征等小部分遗传性疾病,大部分出生缺陷的原因仍处于迷雾中,如呈现增长趋势的先天性心脏病(CHD),其大部分发病因素到现在仍不清楚。
ToRCH病原体组合(To-弓形虫,Toxo;R-风疹病毒,Rub;C-巨细胞病毒,CMV;H-单纯疱疹病毒I/II,HSV I/II)极有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原学因素。
彭荣文等人在对妇女ToRCH感染与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首胎和2胎孕妇的阳性率分别为12.02%(880/7321)和17.80%(93/523);234例有CHD家族史的孕妇中阳性率22.22%,这些孕妇娩出CHD婴儿的概率分别是0.76%,2.65%,7.60%。
吴春涛等对比了先心病和非先心病(对照组)心肌组织中ToRCH病原体基因的扩增情况,显示先心病组TOX、RV、CMV、HSV的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6.2%、18.8%、28.8%和7.5%, 对照组分别为0、0、18.8%和6.2%,具有显著差异性。
任淑梅等和王晓明等的研究也证明了先心病与ToRCH感染的相关性。
除了先心病,ToRCH病原体更是宫内感染和诸多出生缺陷疾病明确的病因。
其中,Toxo感染可致死胎或畸形,以及出生后的脉络视网膜炎、脑积水等;Rub常导致CHD、白内障、青光眼、神经上皮层耳聋及智力低下等;CMV是最常见的宫内感染原因,可导致胎儿生长和智力发展缓慢、黄疸、肝脾肿大、溶血性贫血等;HSV主要经产道传播,可表现为皮肤、眼部、中枢神经系统局部感染甚至全身性感染,致死率达40%。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已将TORCH检测列为孕妇常规筛查项目。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优生促进工程实施方案》明确规定把TORCH检测做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基本必查项目,《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将TORCH筛查列为孕前3个月首选备查项目。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
在生活中当很多父母得知自已的孩子患上了先天
性心脏病后,心中不免产生怀疑,先天性心脏病是怎么发生的呢?
医学研究指出在先天性心脏病当中很少一部分能查出原因,但是
肯定的是先天性心脏病与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具体内容
我们随着小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先天性心血管异常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不幸和深重的负
担。研究发现,可致胎儿心脏发育畸形的高危因素有以下七种。
一、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遗传史。兄弟姐妹同时患先心病、
父母与子女同时患先心病的情况颇不少见了,而且其疾病性质甚
为近似。若母亲所生的第一胎患有先心病,第二胎患病的可能性
为2%左右;若连续两胎皆为先心病者,再生的先心病儿可能增至
10%。若母亲患有先心病,第二代患先病的危险性为10%。
二、孕妇患有糖尿病而未经治疗和控制病情者,可致胎儿先
天性心脏病的危险性为2%,如果妊娠早期病情控制稳定,则危险
性下降。
三、孕妇在妊娠早期接触致畸药物,如锂、苯妥英钠或类固
醇等,都可导致胎儿先心病的患病率达到2%。
四、妊娠早期受到放射性物质如x射线、同位素等过量照射。
五、病毒感染。妇女在怀孕最初3个月,特别是怀孕3周-8
周,如遭到病毒感染,胎儿易发生心脏血管畸形。其中风疹病毒
是引起胎儿先心病的主要罪魁祸首。此外,流感、流行性腮腺炎、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等也往往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作案者”。
六、近亲婚配。近亲婚配是使胎儿致畸而发生先心病的高危
因素。近亲不能结婚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个。
七、不良嗜好。孕妇嗜好“吞云吐雾”或丈夫吸烟、妻子“被
动吸烟”可使胎儿畸形或小儿先心病发生。婴儿先心病发病率,
吸烟母亲所生婴儿是不吸烟母亲的二倍。夫妻“酒后同房受孕”,
会使胎儿染色体发生异常,生下患酒精中毒症的婴儿,大多数伴
有心脏血管异常。吸烟有害健康,更影响下一代,能不吸烟尽量
不吸。
本文为大家介绍了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虽然目前对于先天
性心脏病的病因还不明确,但是做好婚前检查和妊娠期妇女的保
健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对预防先天性心脏病是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