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中镍、钴、锰含量测定
- 格式:pdf
- 大小:324.17 KB
- 文档页数:5
第33卷第2期 2013年o4月 矿 冶 工 程 MINING AND METAI.LURGICAL ENG耵 EER G V01.33№2 April 20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中镍、钴、锰含量测定①
徐金玲
(湖南长远锂科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205)
摘要:采用仪器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相结合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 Ni 一 Co Mn 0 中元素成分,分别采用高浓度差示光 度法、重量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样品中镍、钴、锰含量。通过优化实验条件,该测定方法的回收率为97.61%一101.0%,相对标 准偏差不大于0.49%,具有很高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于规模化生产中的质量分析。 关键词:化学分析;正极材料;镍;钴;锰;高浓度差示光度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重量法 中图分类号:06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0253-6099.2013.02.031 文章编号:0253—6099(2013)02一O120—05
Determination of Ni,Co and Mn Content in
Li-ion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
XU Jin-ling (Hunan Changyuan Lico Co Ltd,Changsha 410205,Hunan,China)
Abstract:The determination of Ni,Co and Mn content in Li—ion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 Li8Nil一 一yCo MnrO2 was
studied by instrumental analysis method and chemical analysis method.The Ni was determined by high concentration of
eondiferential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Mn was determined by REDOX titration,and Co was determined by
gravimetrie method.Higher experimental precision was obtained by optimizing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A recovery
0f 97.61%~101.0%was achieved.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was below 0。49%.This method is accurate and exact,which Can be applied to quality control in large-scale manufacture.
Key words:chemical analysis;cathode material;Ni;Co;Mn;high concentration of condiferential absorption
speetrophotometry;REDOX titration;gravimetric method
镍钻锰酸锂具有比容量高、放电电压范围宽、电化 学性能稳定、安全性能好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市场前
景。镍钴锰酸锂及其前驱体中Ni、Co、Mn的准确测定
是制备镍钴锰酸锂的难点和关键。 目前,测定镍钻锰酸锂及其前驱体中镍钴锰含量,
多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原子吸收光 谱法(AAS)等仪器分析法 J。但是由于ICP.AES和
AAS测定对象主要是微量成分,而镍钴锰酸锂中的镍 钴锰含量为常量级,所以需要将样品稀释数千倍以上,
而稀释倍数越大,误差也越大。也有采用化学分析法
测定镍钻锰酸锂的镍钴锰含量 ,但测定方法多采
用对人体和环境危害极大的剧毒物质KCN,或选用操
作过程十分繁琐的方法,测定结果准确性也不高,同 时,3种元素同属过渡金属且性质相近,容易互相干
扰,也给选定方法增加了难度。 本文通过一次溶解样品,无需分离,直接分取不同
的体积,采用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测 定镍钻锰的含量。其中,镍采用高浓度差示光度法测
定,锰采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钴采用重量法测定。
通过实验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 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准确度,适用于规模化生产中的
质量分析,可以有效地进行产品质量控制。
1 实验部分
1.1实验原理 1.1.1镍测定原理镍测定采用高浓度差示光度法, 采用一个比试样浓度稍低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测
定吸光度的差值,使吸光度测量的相对误差大为减少,
从而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在柠檬酸存在下在氨
性介质中用碘将镍氧化为4价,与丁二酮肟形成1:2
①收稿日期:2012-09-24 作者简介:徐金玲(1970一),女,湖南长沙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化学分析技术及管理工作。
第2期 徐金玲: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中镍、钴、锰含量测定 121
的酒红色络合物,此颜色的深度与镍含量在一定范围 内符合比尔定律,可以用于定量测定 J。
1.1.2锰测定原理在160~250℃,大量磷酸存在
下,固体硝酸铵能定量地将2价锰氧化为3价锰,然后 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J。
1.1.3 钴测定原理 采用重量分析法,在乙酸介质
中,钴与1-亚硝基_2一奈酚生成1:3的配合物,以红色絮
状沉淀的形式沉淀下来,在120℃烘干至恒重 。
1.2主要仪器和试剂
主要仪器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循环水式真空
泵,恒温干燥箱,玻璃砂芯坩埚,磁力搅拌器。
主要试剂有:1%丁二酮肟溶液,0.1 mol/L碘-碘化
钾溶液,25%柠檬酸铵溶液,1%1一亚硝基-2一奈酚溶液,
33%醋酸溶液,盐酸,磷酸,硝酸,硝酸铵(固体),0.03
rnol/L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1 mg/mL镍、钴、锰标准溶
液。试剂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分析纯,水为纯水。
1.3实验方法
1.3.1样品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1 g镍钴锰酸锂
样品(准确至0.0001 g),置于100 mL烧杯中,加少量
的水润湿样品,加15 mL盐酸和5 mL硝酸,缓慢加热
溶解并蒸发近干,冷却后转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加
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1.3.2镍含量的测定分别移取镍标准溶液0.60
mL,0.70 mL,0.80 mL,1.O0 mL,另外移取上述配好的
样品溶液0.40 mL,移至50 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10
mL柠檬酸铵溶液,2.5 mL碘一碘化钾溶液,10 mL丁二
酮肟溶液,每加一种试剂后需摇匀,加水至刻度后,在
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于波长520 nm处,以0.60 mL的镍 标样作为参比溶液,测定3个标样的吸光度,利用仪器
的工作软件作出工作曲线后,再测出样品溶液的吸光
度,换算成样品的镍含量。
1.3.3锰含量的测定移取一定体积的样品溶液置 于三角瓶中,加入15 mL磷酸和4 mL硝酸,于电加热
板上加热,至液面平静无回流水且微冒白烟时,迅速拿
下,加入1~1.5 g硝酸铵,充分摇动,让黄烟逸尽,冷 却至6O℃,加入50 mL水,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
定,至浅红色时加入2滴二苯铵磺酸钠指示剂,继续滴 定至终点(溶液紫红色褪去为止),记录消耗的体积,
计算锰的含量。
1.3.4钴含量的测定移取适量样品溶液置于250
mL烧杯中,加入10 mL醋酸溶液后,加热至沸腾,在磁
力搅拌下用分液漏斗缓慢加入40—50 mL l一亚硝基_2一 奈酚溶液,静置陈化1 h后,用已恒重的4 玻璃砂芯坩 埚抽滤,分别用热水、醋酸、纯水洗涤烧杯和沉淀物,于 120℃烘干至恒重。 1.3.5 分析结果的计算 Ni的百分含量按下式
计算:
;; ×100%
式中 为样品的质量,g;l,1为镍含量测定分取的溶液
体积,mL;C为光度计测出的浓度+参比溶液的浓度 值,I ̄g/mL。 co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 ×・00%
式中m:为已恒重的沉淀及砂芯坩埚的质量,g;m。为
已恒重的空砂芯坩埚的质量,g; 为钴含量测定分取
的溶液体积,mL。 Mn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 …%
式中 为Mn含量测定分取的溶液体积,mL; 为滴
定消耗标准硫酸亚铁铵溶液的体积,mL;C为硫酸亚 铁铵标液的浓度,mol/L。
2结果与讨论
2.1镍的测定 2.1.1吸收光波长的选择镍与丁二酮肟显色的最
大吸收峰在460~470 am,但由于样品中铁用柠檬酸 铵掩蔽后,在该波长下也有吸收,为消除铁的干扰,选
用520 nm作为测定波长,虽然此时灵敏度有所降低, 但是干扰小得多 J。
2.1.2显色剂用量的影响 显色剂用量决定显色反
应的程度,显色剂用量不够,显色反应不完全,吸光度
小;显色剂过量太多,有时会引起其它的化学变化,或 改变有色配合物的配位比,只能通过实验来确定显色
剂的适宜用量。按照实验方法,取数份试样溶液,其他
条件相同,只加入不同体积的显色剂,.测定其吸光度, 绘制吸光度-显色剂用量曲线,如图1所示。
显色剂用量/mL 图1
显色剂用量对吸光度影响 矿冶工程 第33卷
从图l可知,当显色剂用量不够时(2.5 mL),此
时溶液颜色很浅,显色不完全,随着显色剂用量的增
加,吸光度逐渐增大,当显色剂用量大于7.5 mL时,吸
光度趋于稳定,因此本实验选择10 mL为其用量。
2.1.3显色时间和温度的影响实验表明,此显色反
应在室温下可顺利进行,10 min后显色完全。显色溶
液的稳定性通过实验确定,按实验步骤配置一份显色
溶液,从加入显色剂起计时,绘制吸光度一时间曲线,如
图2所示。
时间/min 图2显色时间对吸光度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1 h内,相对吸光度很稳定,变化
只有0.O1,所以吸光度随时间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2.1.4 pH值的影响溶液的pH值对显色反应影响
很大,实验表明,在pH<9.0时,溶液不显红色,不能
进行此显色反应,最适宜的pH值为9.0一lO.0,此时
得到的吸光度稳定。本实验采用氨水调节pH值,当
加入10 mL的丁二酮肟氨水溶液时,溶液的pH值能
很好地控制在9.70~9.80,而且显色稳定。
2.1.5氧化剂用量的影响用碘作为氧化剂,其用量
对结果有影响,用量不足时,氧化反应慢,显色不完全。
通过实验确定其最佳用量,如图3所示。
I2用量/mL
图3 氧化剂用量对吸光度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氧化剂用量在1.0—3.0 mL,吸 光度相对稳定,本实验选2.5 mL作为其最佳用量。
2.1.6共存离子的干扰及消除方法样品溶解后,共
存的金属离子有Li 、co 、Mn¨、Ni 主元素离子和 Fe¨、Mg¨、Ca2 、Na 、Zn2 等微量杂质离子,其中微
量的杂质离子通过柠檬酸铵掩蔽,Li 不干扰测定,
Co 、Mn 为主要的干扰元素,钴和锰均与丁二酮肟
形成黄色的络合物,影响溶液中镍含量的测定。实验
表明,在本方法选定条件下,溶液中Co、Mn在0—2.5
nag变化时,吸光度变化的幅度很小,基本不影响测定,
当Co、Mn超过2.5 mg时,吸光度下降幅度很大,甚至
会有沉淀生成,影响反应的正常进行。但在本方法选
定条件下,显色体系中Co、Mn最高不超过0.8 mg,为
了得到更精确的结果,在标准溶液中补加与样品溶液
大致相当含量的钴和锰,就可以抵消它们的影响。因
此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消除Co、Mn的干扰。
2.2锰的测定~
2.2.1氧化剂的选择在高温的浓磷酸介质中,碘酸
盐、硝酸、高氯酸、硝酸铵都能将锰氧化为3价。当采
用碘酸盐、硝酸、高氯酸时,存在一些弊端,本实验采用
硝酸铵,它可以使锰定量氧化,使用方便,没有其他弊
端 。
2.2.2氧化剂用量的影响 采用硝酸铵作为氧化剂
时,过量的硝酸铵可以使反应进行到底,并且硝酸铵应
一次快速加入,并充分摇动,使黄烟逸尽。按试验方
法,试验了不同的硝酸铵加入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实
验结果见表1。
表1氧化剂用量的影响
氧化剂用量/g 测定值/%
0.5 1.O 1.5 2.O 2O.02 20.O8 20.09 20.14
从表1可知,硝酸铵用量在0.5~2.0 g都能将2
价锰完全氧化为3价锰。为此,本实验选择硝酸铵氧
化剂的用量为1.0—1.5 g。 2.2.3氧化反应温度的影响在磷酸存在下,必须加
热到220—240℃,硝酸铵才能将Mn 氧化为Mn¨。
温度太低,氧化不完全,导致测定结果偏低;温度过高,
则会生成粘稠的焦磷酸盐,同样使得测定结果偏低。
实验表明,当液面平静无回流水,且出现磷酸微烟时,
此时温度为220~240℃,是硝酸铵氧化能力最强的时
候,此时加入氧化剂是最合适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