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当前背景下的政治社会化
- 格式:pdf
- 大小:130.47 KB
- 文档页数:1
社会化与政治社会化的路径分析引言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环境中逐渐适应并内化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而政治社会化则是指在社会化的基础上,个体对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参与的认同与实践。
本文将通过对社会化和政治社会化的路径进行分析,探讨其相互关系和影响。
一、社会化的路径社会化的路径是多样的,并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家庭、教育和媒体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家庭对社会化的影响家庭是个体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对个体的社会化具有决定性影响。
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教育程度和价值观念等都会在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氛围以及亲子关系质量等都会对个体的社会化产生明显影响。
2. 教育对社会化的影响教育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从社会获得的重要经验。
学校和老师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教育培养了学生的道德观念、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技巧等,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并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成员。
3. 媒体对社会化的影响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对社会化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通过媒体,个体能够获取社会各个角落的信息,了解社会风貌、价值观念以及公共事务等。
然而,媒体的内容和导向也会对个体的社会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正确引导和利用媒体对个体社会化是必要的。
二、政治社会化的路径政治社会化是在个体社会化的基础上,通过与政治体系和政治参与等因素的接触,形成政治态度和思维方式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路径主要包括政治社交化、政治知识的获取和政治参与的经验。
1. 政治社交化政治社交化是指在与政治相关的社会群体中,通过参与政治讨论和互动,个体逐渐接受和内化政治观念和行为方式。
政治家庭、政治组织以及政治友谊等都是个体进行政治社交化的重要途径。
2. 政治知识的获取政治知识的提升是政治社会化的关键路径。
个体通过学习政治科学知识、参与政治教育项目等方式,逐渐了解政治体系、政治流程以及政治理论等,从而形成自己的政治意识形态。
3. 政治参与的经验政治参与的经验是政治社会化的最终目标。
政治社会化体会
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接受政治信息、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过程,逐渐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
在我个人的体会中,政治社会化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政治社会化,个体能够了解政治制度、政治组织和政治过程,了解政治决策的重要性和影响,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政治活动。
政治社会化也有助于个体形成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
通过接触不同的政治信息和意见,个体可以对不同的政治理念进行评估和选择,从而形成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信念。
这种政治观点和价值观的形成将影响个体在政治领域的行为和决策。
另外,政治社会化还能够激发个体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
通过了解政治权利和义务,以及参与政治决策的机会和方式,个体可以更自觉地参与到政治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促进社会公正和民主发展。
在当代社会,政治社会化已经成为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
通过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和对政治事务的关注,个体可以不仅仅是政治的接受者,更成为政治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422013年第28卷第2期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等教育收稿日期:2013-01-06作者简介:韦雅莉(1979-),女,陕西澄城人,讲师,工作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政治社会化”是当代西方政治学中的一个术语,最初由美国政治学者伊斯顿于1958年提出这一概念,它是指在一定的政治体系中政治文化在社会成员中传播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通过多种途径的政治学习与社会实践,形成一定的政治情感、政治认知,进而形成相对稳定的政治价值观,选择参与政治行为的过程。
就个体而言,政治社会化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侧重点不同,在青年以前情感的成分居多,但在青年及成年后,随着个体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认知的成分更多。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时期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主流政治文化,并在各种媒介影响下逐步形成社会所期望的政治人格,并能进行初步政治参与的过程。
”[1]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包容与自由的环境,这对他们的政治社会化过程来说既有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当代大学生从年龄阶段来看主要是指出生于90年代以后的群体,从成长环境来看,他们是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代人,所以对我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威都有高度的认同感,总的来看,他们政治社会化的现状有以下几点。
第一,政治认知基本正确,政治认同感较强。
特别是伴随着中国国力日益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群体更是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认同感。
对于政治局势,他们一般都能持一种乐观的评价,对改革开放与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持一种肯定、支持的态度。
第二,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高涨,政治关注度高。
虽然说不同时期大学生关注的内容有所不同,政治参与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关注的核心还是集中在三点:民族尊严、国家主权、国家发展,他们历史地继承和发扬了“爱国主义”的精神。
政治社会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分析【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政治社会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根本属性、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实现政治社会化的主要路径,在规定政治社会化方向,传播政治思想,促使个体树立政治价值观念,维持政治系统运行,在传递政治文化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传播政治理论知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领政治方向,帮助广大群众树立政治价值观,塑造完善的政治人格,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政治社会化的概念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破天荒地提出“政治社会化”这个理论,随即展开深入研究。
美国学者阿尔蒙德和小鲍威尔提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改变和创造的过程”。
[1]国内学者对此研究也较为深刻,王惠岩提出:“政治社会化指的是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
[2]燕继荣认为:“政治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过程为政治社会化过程。
”[3]综上所述,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中的主流政治文化通过某些途径得以普及、传承并延续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个人或组织将统治阶级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规范等主导政治文化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意识,外化为合理合法的政治行为,形成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政治态度,树立政治信仰,政治人格不断完善过程。
在此过程中,本地区或本国家的政治文化特色得以维持、发展。
这个过程始终伴随人生各个阶段,由“社会人”向“政治人”转化。
二、社会政治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一致性(一)意识形态属性是两者的根本属性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得以传播的保证。
政治社会化传递政治文化的过程,也是社会成员接受政治教育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完成政治文化的代际传承,促使社会成员形成政治思想、政治情感、政治价值、政治信仰,在此进程中,时刻坚持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结合,与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色,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文化建设。
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及其功能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社会化途径,逐渐接受并适应社会与政治的各种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本质是个体与社会、政治文化的互动,其功能是培养个体对政治现实有深刻认知、正确的政治态度和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在政治决策和政治行为中能够正确运用。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及其功能。
首先,政治社会化的本质是一种不断的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逐渐接受并适应了社会和政治文化中的各种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体不断认知、学习和适应社会和政治文化的一个过程。
举个例子,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年轻人可能会面临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和对新思想的接受。
这个过程中,年轻人需要不断适应这种变化,同时对自己的政治观念的变化保持警觉。
其次,政治社会化的本质是参与。
政治社会化不仅是个体接受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还是个体参与政治文化的过程。
通过参与政治活动,个体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政治现实、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政治现实。
比如,中国民间的网络直播和社交媒体平台给了民众更多的机会参与政治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增强了他们的政治参与感。
其三,政治社会化的本质是知识。
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需要逐渐了解政治制度、法律、公共政策、社会问题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参与政治。
政治知识可以帮助个体了解政治现实,更好地分析政治问题,并对政治事件做出正确的判断。
例如,美国的公民教育课程广泛涉及美国历史制度、法律和公共政策,帮助公民了解政治现实。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公民更好地参与政治,从而对未来的政治决策做出更好的决策和贡献。
其四,政治社会化的本质是文化因素的影响。
文化是社会和政治的基础,它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对于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举个例子,北欧国家拥有一种称为“麻省理工学院文化”的文化,这种文化注重理性思考、独立自主、公平公正和对所有人的平等待遇。
浅析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中政治素质培养【摘要】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中政治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和特点,探讨了政治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在大学生中的培养策略。
深入分析了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的关键因素和面临的挑战,指出了其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度,促进他们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关键词: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政治素质、内涵、特点、途径、方法、策略、关键因素、挑战、重要性、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性在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政治社会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需要大批高素质、高能力的青年人才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这些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参与到社会实践中,需要具备正确的政治认识和观念,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加深,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1.2 政治素质在大学生中的重要意义政治素质是指一个人在政治方面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意识,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政治素养和政治修养的标准。
在新时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政治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素质是大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基础。
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大学生应当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意识,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政治素质是大学生成为优秀领导者的必备条件。
只有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大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展现出出色的领导才能和决策能力,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浅析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中政治素质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中,政治素质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在学校期间所接受的政治教育和社会化训练,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
加强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政治社会化的角度,浅析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中政治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政治素质的培养需要注重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基础工作,也是推动政治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在大学教育中,政治理论课程是培养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正确政治方向、积极进取、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政治教育活动,如组织政治知识竞赛、政治理论讲座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政治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的培养需要注重实践教育。
政治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通过实际的社会实践和政治参与来加以实现。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入社区,深入了解社会生活,锻炼自己的政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政治参与也是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学生会、社团组织等社会组织,学生可以学习组织管理技能,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如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社会实践实习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政治实践机会,促进学生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
政治素质的培养需要注重身心健康教育。
政治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政治参与能力,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和积极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简论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特征【摘要】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通过接受政治信息、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来逐渐形成政治意识和参与政治活动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包括家庭和学校,其中家庭是重要的政治社会化途径,而学校则在政治社会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政治社会化的特征包括长期性、复杂性、渗透性和持续性。
政治社会化对个体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培养公民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未来,政治社会化需要结合新科技和全球化趋势,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
政治社会化是个体成为合格公民的必经之路,也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基础保障。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途径、特征、定义、家庭、学校、重要性、未来发展、结论1. 引言1.1 简论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特征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和制度中接受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接受政治知识、观念、态度和价值观,并形成政治参与的能力和倾向。
通过政治社会化,个体能够逐步融入政治生活,参与政治决策,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包括家庭、学校、媒体等多种渠道。
家庭是重要的政治社会化途径,家庭成员通过言传身教传递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影响孩子对政治的认识和态度。
学校在政治社会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校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培养他们的政治参与能力。
政治社会化的特征包括系统性、长期性和渗透性。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个体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境中接受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个体在不断的接受和塑造政治观念和态度。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渗透性的过程,政治因素会渗透到各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中,影响个体的思想和行为。
2. 正文2.1 政治社会化的定义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适应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通过政治社会化,个体可以逐渐了解政治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参与政治活动以及如何与政治机构和政治领导人互动。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包括接受政治知识、形成政治态度、参与政治活动等方面,旨在培养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责任感。
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及其功能摘要:政治社会化本质上是统治阶级主导的,传播主流政治文化的过程,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政治社会化在改造旧的政治文化,传播、灌输和确立新的政治文化;推动社会政治化,维护和保持主流政治文化;整合亚文化,促进社会政治文化趋同主流政治文化;顺应社会政治变迁,实现主流政治文化的自我变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本质;功能政治社会化理论研究即使在我国当下也不是什么时兴和前沿的事情了,但是从实践层面上看,政治社会化的效果仍有待于提高。
在我国,公民的政治意识仍然不强,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程度仍然较低。
因此,加强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客观地揭示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全面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对于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一、政治社会化的内涵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政治社会化研究最早发轫于美国,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一种着重研究人们怎样获取以社会政治文化为基本特征的政治信念、政治准则和政治价值,以及社会怎样实现其特有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理论。
研究政治文化问题的学者们认为,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心理、政治信仰、政治认识、政治理论等,这些是不能遗传的,任何人也不能把他自己所具有的政治文化通过生理途径传给他的下一代;一般来说,政治文化都是后天得来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政治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政治社会化概念进行了界定,其中较为经典的界定就是“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
实际上,政治社会化无非是指:一方面从社会成员个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有关政治体系的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的过程;通过这种学习和实践,—个自然的人转变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的社会政治人。
另一方面,从社会整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将普遍的政治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等政治文化内容,通过适当的途径广泛传播的过程;通过这种传播,社会中人们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传授给新一代社会成员。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现实意义1.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基础载体作为非正式的“初级团体”,家庭是政治社会化最原初和最直接的功能结构。
家庭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对子女的教育。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通过言传身教,不断把他们已有的政治知识、政治规范和政治价值观传递给子女。
二是家庭关系和家庭生活对子女的影响。
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的行为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行为方式,帮助其形成政治性格。
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对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具有基础意义。
2.学校是政治社会化的系统机构学校是传播系统化文化知识的专门机构,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学校不仅通过系统的文化知识的传授,教育学生接受既有的政治规范、政治情感、政治道德等政治文化要素,而且通过集体生活,使学生初步参与体验社会政治生活,获取对政治生活的感性认知。
由于学生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是政治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阶段,它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人未来的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观。
在社会生活中,学校在政治社会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社会组织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渠道社会组织分为专门性政治组织和一般性社会组织。
专门性政治组织主要是政党和社会政治团体,一般性社会组织则包括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组织等。
现代社会中,专门性政治组织对政治社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政党和政治社会团体的政治社会化作用尤为突出。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国家机关、武装力量、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基层社会自治组织等,都发挥着强大的政治社会化作用,特别是机关、企事业单位、乡村(社区)等基层单位直接负有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责任,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载体和渠道。
4.大众传媒是政治社会化的现代工具大众传媒主要包括报刊书籍、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众传媒越发显示出其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政治社会化的定义与功能[摘要] 政治社会化的现象伴随着人类进入阶级社会而产生,对于统治阶级维持阶级统治以及自身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政治社会化展开研究,对政治社会化作出了不同的定义,此处加以总结,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社会化定义进行理解。
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功能,可分别从政治社会化对社会个体、政治文化和政治体系的价值功能来分析。
[关键词] 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定义功能一、政治社会化的产生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当统治者有意识的用符合本阶级利益要求的政治文化影响社会时,便产生了政治社会化现象。
在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已经成为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社会成员个体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
任何一个政治体系都是有目的将该政治体系所确认的政治思想、观念、意识、行为方式等传授给其社会成员,使他们形成特定的政治心理、政治信念、政治价值观,形成具有连续性的政治文化,以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保证统治阶级的统治。
二、政治社会化的定义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可以看出,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政治社会化展开研究的,他们对什么是政治社会化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解释,所下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各有侧重,其中比较常见的观点有:社会教化论。
这种理论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组织、群体对该社会的个体成员进行政治教育和灌输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研究早期,这种观点影响颇大。
个体学习论。
这种理论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个人获得政治取向和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类似的观点有“政治社会化是公民习得关于政治世界知识的过程”,或者“人们学习为现行政治体系所接受和实施的规范、价值、态度和行为的过程”等。
文化传承论。
文化传承论把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结果至于研究的中心,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变革的过程。
这种观点强调了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政治文化的传承是政治社会化的目标之一。
政治传播论。
把政治社会化理解为“政治信息的传播和交流过程”。
网络时代中国青年“政治社会化”路径研究摘要:网络以其特有的运行方式,改变了我国传统的青年政治社会化模式,带来了青年政治社会化方式的变迁、时空的转换、目标的重塑以及途径的更新。
本文首先介绍了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内涵,继而分析了网络时代下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特征,最后本文论述了网络时代背景下我国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科学路径。
关键词:中国青年;网络时代;政治社会化;路径一、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内涵青年政治社会化,指的是青年个体在和社会的互动中形成政治态度、掌握政治技能、学习政治知识以及完善政治人格的发展过程。
政治社会化贯穿于人一生的整个过程,政治社会化的青年阶段是人生命过程中政治人格以及政治理念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
青年人具有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以及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比较快等特点,所以非常容易受四周环境的影响。
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为我国当前青年政治社会化创建了一个可能成为主导的新兴的途径,也造成了新的挑战。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趋利避害,科学使用网络资源,以推动青年政治社会化。
[1]二、网络时代下我国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特征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我国青年政治社会化呈现出很多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青年自我主体意识增强,但自我迷失现象严重我国青年既接受我国社会政治化的影响以及改造,又以自身特有的政治态度以及政治行为反过来对社会政治生活构成影响,在影响和被影响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塑造了自身的政治角色,这是我国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实质。
然而,很多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则以及规范在虚拟网络世界中被逐渐消解,互联网给部分自控力薄弱的青年构建了自我情感放纵的平台,在表现自我的过程中将社会抛离得愈来愈远,这必然会给我国青年政治社会化带来消极影响。
2、青年能获得丰富多彩的政治信息,但缺乏知识鉴别力政治社会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政治信息的传播过程,个体政治价值、政治态度和政治知识的获得以及内化都是以政治信息的传播作为基础的。
青年对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以及新事物的追求有着很高的热情,有着十分迫切的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欲望,而网络为我国青年创造了最便捷、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