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就职演说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6
由新闻界“捧”出来的总统——艾森豪威尔
刘明杰
【期刊名称】《新闻爱好者:上半月》
【年(卷),期】1994(000)004
【摘要】1952年是美国四年一度的大选之年.当时的形势是民主党在罗斯福和杜鲁门的领导下,已连续执政24年,倘若共和党在这次大选中仍不能东山再起,美国的两党政治将变成有名无实,甚至从此寿终正寝,共和党再无崛起的希望.在这种客观形势下,共和党要改朝换代,取得1952年大选的胜利,必须推出一个“满意”的候选人.当时共和党内有两大派:一是以中西部为基地的保守派,一是东部的自由主义集团.保守派早已内定拥护代表俄亥俄州的参议员塔夫脱出来竞选.塔氏出自美国政治名门,父亲老塔夫脱是前任总统,他本人曾做过三任参议员.他的家世、作风、言论、丰采都代表着一般认为是反工人、反社会福利、反自由主义、冰冷保守的典型共和党,美国新闻界叫他“共和党先生”.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刘明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37.12
【相关文献】
1.艾森豪威尔与小布什两个总统的战争观 [J], 金敏
2.第一个设计出来的总统——试论美国总统制的诞生 [J], 马泽民
3.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原子能为和平服务"的演说发表50周年 [J], 高立
4.风规自远余事成家——记从新闻界走出来的书法家张家厚 [J], 吴三敏
5.美国艾森豪威尔总统第一次就职演说中《圣经》语言的批评性分析 [J], 李胡晓;吴玲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冷战时期杜鲁门主义到里根主义的外交策略作者:陈瑞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7期【摘要】冷战持续的40余年期间,对抗苏联成了整个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方针。
自杜鲁门以后,历届美国总统都把对苏外交作为美国外交的首要任务。
因此,以历届总统上台后对苏政策为主线,可以整体把握冷战时间美国时期外教战略。
考察从杜鲁门主义到里根主义的对苏政策,更能对整个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战略有个相对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美国外交;美国外交战略;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近代历史上称雄世界几百年的欧洲不再处于世界政治的中心地位。
美国则出于其在战争中的作用和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开始在世界政治舞台扮演领导者的角色。
西方列强的衰颓与美国实力的急剧膨胀,为美国实现其扩张梦想提供了现实基础,美国在其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全球性大国。
正由于有着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美国的政治野心和扩张要求便与其实力同步增长。
杜鲁门上台伊始便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然而,苏联在战争中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和东欧一批国家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使美国按照自己意愿构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秩序的企图受挫。
美苏出于各自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国家利益、不同的意识形态而爆发了相互对抗,即冷战。
冷战使国家安全问题成为美国对外政策中最重要的问题,这一时期美国的外交政策也表现出从全球战略着眼,前所未有的全球干涉主义倾向和外交与军事、安全紧密结合的特点。
考察从杜鲁门主义到里根主义的对苏政策,便能了解整个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战略。
一、杜鲁门的遏制战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处于世界绝对优势地位。
美国国内主张扩张的倾向占主流,认为美国应该充当世界的领导,按照美国的意志来建立世界秩序。
但是,美国政治与经济扩张的企图却面临重重障碍:苏联、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共产党力量以及广大的亚非国家;特别是苏联,令美国觉得棘手。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选区的选民大会上发表演说,指出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
美国历届总统的顺序1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 1789年-1797年开国总统2 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 联邦党1797年-1801年人称「老亚当斯」,儿子是第6任美国总统,和儿子是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对父子档总统。
3 托玛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 民主共和党1801年-1809年4 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 民主共和党1809年-1817年5 詹姆斯·门罗(James Monroe) 民主共和党1817年-1825年6 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 民主共和党1825年-1829年人称「小亚当斯」,父亲是第2任美国总统,和父亲是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对父子档总统。
7 安德鲁·杰克逊(Adrew Jackson) 民主党1829年-1837年8 马丁·范布伦(Martin Van Buren) 民主党1837年-1841年9 威廉·亨利·哈里森(William Henry Harrison) 辉格党1841年上任一个月后便死在任期内,其孙是第23任美国总统。
10 约翰·泰勒(John Tyler) 辉格党1841年-1845年第一个由副总统接任总统的人11 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James Knox Polk) 民主党1845年-1849年12 扎卡里·泰勒(Zachary Taylor) 辉格党1849年-1850年死于任内13 米勒德·菲尔莫尔(Millard Fillmore) 辉格党1850年-1853年14 福兰克林·皮尔斯(Franklin Pierce) 民主党1853年-1857年15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 民主党1857年-1861年16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 共和党1861年-1865年在任内被暗杀致死17 安德鲁·约翰逊(Andrew Johnson) 民主党1865年-1869年任内曾遭国会的弹劾动议,以一票之差没有通过18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Ulysses Simpson Grant) 共和党1869年-1877年19 拉瑟福德·B·海斯(Rutherford B. Hays) 共和党1877年-1881年20 詹姆斯·加菲尔德(James Garfield) 共和党1881年上任半年后被暗杀,死于任内21 切斯特·A·阿瑟(Chester A. Arthur) 共和党1881年-1885年22 格罗弗·克利夫兰(Stephen Grover Cleveland) 民主党1885年-1889年23 本杰明·哈里森(Benjemin Harrison) 共和党1889年-1893年祖父是第9任美国总统24 格罗弗·克利夫兰(Stephen Grover Cleveland) 民主党1893年-1897年曾经担任第22任美国总统,落选一届后再度竞选成功25 威廉·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 共和党1897年-1901年任内遇刺身亡26 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共和党1901年-1909年27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 共和党1909年-1913年28 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 民主党1913年-1921年29 沃伦·G·哈定(Warren G. Harding) 共和党1921年-1923年在任内去世30 卡尔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 共和党1923年-1929年31 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 共和党1929年-1933年32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民主党1933年-1945年任期最长的美国总统,连任四届,最后死于任内33 哈利·S·杜鲁门(Harry S. Truman) 民主党1945年-1953年34 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Dwight D. Eisenhower) 共和党1953年-1961年35 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 民主党1961年-1963年任内被暗杀36 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 民主党1963年-1969年37 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 共和党1969年-1974年任内因水门事件而辞职38 杰拉尔德·福特(Gerald Ford) 共和党1974年-1977年唯一一名未经选举就接任副总统,然后又接任总统的人39 吉米·卡特(Jimmy Carter) 民主党1977年-1981年40 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 共和党1981年-1989年41 乔治·H·W·布什(George H.W. Bush) 共和党1989年-1993年其长子是第43任美国总统42 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 民主党1993年-2001年任内国会曾提起弹劾动议,但未获通过43 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 共和党2001年-2009年父亲是第41任美国总统1789年4月30日,乔治·华盛顿总统在室外露天举行总统就职宣誓;他的誓言之一“上帝,请神协助我”,后来成为历届总统宣誓就职的惯例;宣誓完毕后亲吻《圣经》,也为后来的总统开创了先例;因为公共事务繁忙,就职舞会推迟到5月7日举行,总统夫人玛撒没有前往纽约参加。
浅析影响杜鲁门政府第四点计划出台的因素[内容提要]第四点计划是冷战时期美国遏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初源自美洲事务研究所的技术合作计划。
第四点计划突出地反映了战后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转变,以及经济外交在美国冷战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第四点计划所实施的经济外交,推进了美国的冷战“新边疆”。
但随着该计划执行机构的变化,美国政府对第四点计划的重视程度不断降低,最终艾森豪威尔政府终止了这个计划。
关键词:美国军事与外交冷战第四点计划经济合作署1949年1月20日,杜鲁门在就职演说中提出了美国外交的四点行动原则,其中最后一点“我们必须实行一项新的、大胆的计划,以便使我们的科学进步和工业发展所提供的利益用于不发达地区的进步和成长”,这就是后来俗称的“第四点计划”。
第四点计划的“革命”意义不仅在于它对美国决策层及世界各国造成了心理冲击,以及它在战后美国总体外交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更在于它提供了认识和理解美国冷战战略的新视角,即冷战的性质是双重的,它包含着意识形态因素和经济因素。
本文主要依据相关档案资料,对第四点计划出台的历史背景、实施情况与历史影响、执行机构的演变及第四点计划的历史命运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理解。
一第四点计划出台的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三世界国家体系的出现,促使美国政府开始重新审视和制定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外交政策,而冷战则大大加速了这一进程。
在美国看来,第三世界国家实行何种社会制度模式,是决定“美式民主”是否更具普遍性、合法性的原则问题。
以国家安全委员会第7号、第20/4号文件为基础,1950年4月7日,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处处长保罗・尼采(Paul Nitze)向杜鲁门提交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
对于第四点计划而言,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的最大影响是它正式确定了在冷战中美国对第三世界地位的战略重估: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取得的胜利,都是对美国及自由世界的挑战;经济武器是一种特别适合美国能力的手段,也是一个极适合冷战政治的手段。
1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 1789年-1797年开国总统2 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 联邦党1797年-1801年人称「老亚当斯」,儿子是第6任美国总统,和儿子是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对父子档总统。
3 托玛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 民主共和党1801年-1809年4 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 民主共和党1809年-1817年5 詹姆斯·门罗(James Monroe) 民主共和党1817年-1825年6 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 民主共和党1825年-1829年人称「小亚当斯」,父亲是第2任美国总统,和父亲是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对父子档总统。
7 安德鲁·杰克逊(Adrew Jackson) 民主党1829年-1837年8 马丁·范布伦(Martin Van Buren) 民主党1837年-1841年9 威廉·亨利·哈里森(William Henry Harrison) 辉格党1841年上任一个月后便死在任期内,其孙是第23任美国总统。
10 约翰·泰勒(John Tyler) 辉格党1841年-1845年第一个由副总统接任总统的人11 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James Knox Polk) 民主党1845年-1849年12 扎卡里·泰勒(Zachary Taylor) 辉格党1849年-1850年死于任内13 米勒德·菲尔莫尔(Millard Fillmore) 辉格党1850年-1853年14 福兰克林·皮尔斯(Franklin Pierce) 民主党1853年-1857年15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 民主党1857年-1861年16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 共和党1861年-1865年在任内被暗杀致死17 安德鲁·约翰逊(Andrew Johnson) 民主党1865年-1869年任内曾遭国会的弹劾动议,以一票之差没有通过18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Ulysses Simpson Grant) 共和党1869年-1877年19 拉瑟福德·B·海斯(Rutherford B. Hays) 共和党1877年-1881年20 詹姆斯·加菲尔德(James Garfield) 共和党1881年上任半年后被暗杀,死于任内21 切斯特·A·阿瑟(Chester A. Arthur) 共和党1881年-1885年22 格罗弗·克利夫兰(Stephen Grover Cleveland) 民主党1885年-1889年23 本杰明·哈里森(Benjemin Harrison) 共和党1889年-1893年祖父是第9任美国总统24 格罗弗·克利夫兰(Stephen Grover Cleveland) 民主党1893年-1897年曾经担任第22任美国总统,落选一届后再度竞选成功25 威廉·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 共和党1897年-1901年任内遇刺身亡26 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共和党1901年-1909年27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 共和党1909年-1913年28 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 民主党1913年-1921年29 沃伦·G·哈定(Warren G. Harding) 共和党1921年-1923年在任内去世30 卡尔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 共和党1923年-1929年31 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 共和党1929年-1933年32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民主党1933年-1945年任期最长的美国总统,连任四届,最后死于任内33 哈利·S·杜鲁门(Harry S. Truman) 民主党1945年-1953年34 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Dwight D. Eisenhower) 共和党1953年-1961年35 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 民主党1961年-1963年任内被暗杀36 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 民主党1963年-1969年37 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 共和党1969年-1974年任内因水门事件而辞职38 杰拉尔德·福特(Gerald Ford) 共和党1974年-1977年唯一一名未经选举就接任副总统,然后又接任总统的人39 吉米·卡特(Jimmy Carter) 民主党1977年-1981年40 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 共和党1981年-1989年41 乔治·H·W·布什(George H.W. Bush) 共和党1989年-1993年其长子是第43任美国总统42 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 民主党1993年-2001年任内国会曾提起弹劾动议,但未获通过43 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 共和党2001年-2009年父亲是第41任美国总统有一句话说的好“伟大的结果,必然有伟大的原因。
第二章国际贸易产生、地位与作用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对外贸易的产生历程以及其在人类社会各历史发展阶段的存在特征,重点把握对外贸易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历史阶段经济发展的推动促进作用。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特征)一、对外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第一,必须具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这不仅是国内商品交换的基础,同样也是对外贸易产生的最基本条件。
第二、私有制的出现,只有存在私有制,才存在所有权的转移问题。
第三、必须有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国家的存在,只有这样才有真正意义上跨越国界的商品交换——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
此外,生产的社会分工,只有生产者从事不同产品的生产,才会存在生产品种的单一性和消费需求多样性的矛盾,从而产生相互交换产品的客观要求。
总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扩大以及私有制的产生和国家的形成是对外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基础。
二、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历程(一)资本主义以前的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产生)原始社会的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剩余的产品,社会分工尚未开始,阶级和国家还没有形成,所以不存在对外贸易。
原始社会末期,三次社会分工完成,剩余产品出现,随着国家的逐步形成,商品交换超出疆域界限,产生了对外贸易。
“部落与部落之间、氏族与氏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对外贸易开始萌芽。
“最初的交换是发生在原始公社的尽头,发生在氏族与氏族、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交界地带”。
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对外贸易有所发展,但总的来说,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分工不发达,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对外贸易发展缓慢,国际商品交换只是个别的、局部的现象,还不存在世界性的商品交换市场,因此真正意义的国际贸易不可能形成。
(二)对外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是与资本主义方式建立和发展紧密相关的,马克思曾经指出:“对外贸易的扩大,虽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幼年时期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必然性,由于这种生产方式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它成为这种方式本身的产物”。
美国历史上著名总统名单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1799),美国开国总统。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他任大陆军总司令,为美国的独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789年当选总统,1793年再选连任。
由于他对争取美国独立、发展美国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和巩固联邦基础所作的贡献,被美国人尊称为“国父”。
1797年两届任满后,华盛顿拒绝再参加竞选,隐退回乡。
此举开创了美国历史上摒弃终身总统制及和平转移权力的范例。
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Jefferson,Thomas。
杰斐逊击败总统亚当斯当选美国第3任总统。
称杰斐逊的胜利是1800年革命,因为他标志着联邦主义的衰败和共和主义的兴起。
他上任以后,废除了令人生厌的许多联邦法令。
在两届总统任内废除了前届亚当斯政府所颁布的《归化法》《客籍法》《敌对外侨法》和《镇压叛乱法》,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积极推行向西扩展的政策。
于1803年向法国购买了路易斯安那,使当时的美国国土约增1倍。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1865),美国政治家,第16任总统,也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
是世界历史中最伟大的人物之一,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
人们怀念他的正直、仁慈和坚强的个性,他一直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景仰的总统之一。
尽管他在边疆只受过一点儿初级教育,担任公职的经验也很少,然而,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意识,使他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1882~1945)美国31位、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第四届未任满)的总统。
罗斯福在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被学者评为是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
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二战后美国历届总统对内政策杜鲁门:公平施政军队复员,军事订单大批缩减,实业人数增加,房荒问题严重,通货膨胀加剧,工人罢工运动高涨。
为保持经济繁荣,避免大规模失业,缓和国内矛盾,杜鲁门政府提出一系列社会改革方案。
1946年9月6日,杜鲁门第一次向国会提交内政问题的综合性咨文。
后又陆续提出一些。
内容包括:帮助工业尽快从军需生产调整为民用生产;为退伍军人的就业训练、大学教育、失业补助、购买农场和住宅提供资金和贷款;制定充分就业法;成立总统民权委员会。
1949年1月5日,杜鲁门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纲领,把过去的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
基本内容包括: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最低工资额;建造廉价公共住宅;继续维持农产品价格支持计划;推进保障民权立法;扩大联邦政府对教育的援助;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
成效:国会1949年通过了建筑廉价公共住房和清除贫民窟的法案;1950年《公平劳动标准法》修正案,提高工人最低工资;1950年通过有关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法案。
其他改革目标,如保障民权的法律、废除塔夫脱-哈特莱法的努力、支持农业的布兰南计划等都失败。
原因:时代背景;党派分歧;个人因素。
艾森豪威尔:现代共和党主义(能动的保守主义)走介于罗斯福新政和20年代传统共和党主义之间的“中间道路”,既要争取共和党传统的目标即削减政府开支和实行自由企业制度等,又要继续社会经济改革。
表现为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上的二重性。
称“能动的保守主义”。
•二战后经济的繁荣使改革紧迫性削弱,新政以来国家干预造成的大政府、“大劳工”、高赤字和高税收等,又使垄断资产阶级深感不安。
•新政以来美国社会全面走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趋势是无法逆转的。
内容:(1)试图改变凯恩斯主义赤字财政政策的发展趋势,计划减少联邦预算,但无效。
艾森豪威尔执政的大部分财政年度里,实行的其实是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政策,联邦开支不断攀升。
美国的爱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各个国家都特别重视的德育内容。
过去我们很多同志,特别是青少年不了解美国这样的国家也有德育,也有爱国主义教育。
美国不仅有德育,而且非常重视德育,其德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
美国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1776年,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宣传教育家托马斯·潘恩就发表了《常识》,以号召人们拿起武器统治的做法,建立自己的国家,而反对把希望寄托在英国统治的作法。
托马斯·杰弗逊等人也通过《独立宣言》来宣传独立的思想。
美国独立后,强调要进行“美国化”的教育,培养“新的民族意识”。
一战后美国开展了“好公民”的教育活动。
1945年美国联邦教育局编写了《对美国民主的热忱》一书,向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
另外在美国还存在“公民宗教”的现象,主要表现是作为公民应具有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情,公民有了这种感情,就能真诚地遵守法律、维护正义、热爱国家并为之而牺牲。
美国的箴言是“我们相信上帝”“上帝保佑美国”“我们信仰上帝”“主权属于上帝”这三句话被写进美国的基本文献,并时刻挂在美国人的嘴边。
美国有人评价理德·尼克松总统的宗教观时说,他的宗教就是“爱国”,他的神就是美国之梦,公民宗教树立了“我们都是美国人”的群体意识。
美国的爱国主义也一样强调爱其山河资源、人文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等。
由于美国没有历史包袱,从争取独立起就在为资产阶级共和国奋斗,所以它的爱国主义是与爱资本主义自然地联系在一起的。
美国把资本主义及其优越性的教育、公民权利与义务教育、国民精神教育几个方面做到了一以贯之,毫不动摇。
美国的爱国主义还有一个特殊的内容就是上帝。
美国的宗教实质上是利用上帝来达到教化国民热爱国家的目的,上帝虽然作为一种形式但却成为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说:“美国如不具有对上帝的信仰就毫无意义——我倒不介意它是哪种宗教。
”在美国人的意识中,似乎上帝就是美国,美国就是上帝。
美国历届总统就职演说(Dwight D. Eisenhower 1953) First Inaugural Address of Dwight D. Eisenhower TUESDAY, JANUARY 20, 1953 My friends, before I begin the expression of those thoughts that I deem appropriate to this moment, would you permit me the privilege of uttering a little private prayer of my own. And I ask that you bow your heads:
Almighty God, as we stand here at this moment my future associates in the executive branch of government join me in beseeching that Thou will make full and complete our dedication to the service of the people in this throng, and their fellow citizens everywhere.
Give us, we pray, the power to discern clearly right from wrong, and allow all our words and actions to be governed thereby, and by the laws of this land. Especially we pray that our concern shall be for all the people regardless of station, race, or calling.
May cooperation be permitted and be the mutual aim of those who, under the concepts of our Constitution, hold to differing political faiths; so that all may work for the good of our beloved country and Thy glory. Amen.
My fellow citizens: The world and we have passed the midway point of a century of continuing challenge. We sense with all our faculties that forces of good and evil are massed and armed and opposed as rarely before in history.
This fact defines the meaning of this day. We are summoned by this honored and historic ceremony to witness more than the act of one citizen swearing his oath of service, in the presence of God. We are called as a people to give testimony in the sight of the world to our faith that the future shall belong to the free.
Since this century's beginning, a time of tempest has seemed to come upon the continents of the earth. Masses of Asia have awakened to strike off shackles of the past. Great nations of Europe have fought their bloodiest wars. Thrones have toppled and their vast empires have disappeared. New nations have been born.
For our own country, it has been a time of recurring trial. We have grown in power and in responsibility. We have passed through the anxieties of depression and of war to a summit unmatched in man's history. Seeking to secure peace in the world, we have had to fight through the forests of the Argonne, to the shores of Iwo Jima, and to the cold mountains of Korea.
In the swift rush of great events, we find ourselves groping to know the full sense and meaning of these times in which we live. In our quest of understanding, we beseech God's guidance. We summon all our knowledge of the past and we scan all signs of the future. We bring all our wit and all our will to meet the question:
How far have we come in man's long pilgrimage from darkness toward light? Are we nearing the light--a day of freedom and of peace for all mankind? Or are the shadows of another night closing in upon us?
Great as are the preoccupations absorbing us at home, concerned as we are with matters that deeply affect our livelihood today and our vision of the future, each of these domestic problems is dwarfed by, and often even created by, this question that involves all humankind.
This trial comes at a moment when man's power to achieve good or to inflict evil surpasses the brightest hopes and the sharpest fears of all ages. We can turn rivers in their courses, level mountains to the plains. Oceans and land and sky are avenues for our colossal commerce. Disease diminishes and life lengthens.
Yet the promise of this life is imperiled by the very genius that has made it possible. Nations amass wealth. Labor sweats to create--and turns out devices to level not only mountains but also cities. Science seems ready to confer upon us, as its final gift, the power to erase human life from this planet.
At such a time in history, we who are free must proclaim anew our faith. This faith is the abiding creed of our fathers. It is our faith in the deathless dignity of man, governed by eternal moral and natural laws.
This faith defines our full view of life. It establishes, beyond debate, those gifts of the Creator that are man's inalienable rights, and that make all men equal in His sight.
In the light of this equality, we know that the virtues most cherished by free people--love of truth, pride of work, devotion to country--all are treasures equally precious in the lives of the most humble and of the most exalted. The men who mine coal and fire furnaces and balance ledgers and turn lathes and pick cotton and heal the sick and plant corn--all serve as proudly, and as profitably, for America as the statesmen who draft treaties and the legislators who enact la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