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新课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的新课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案例※

自主演绎我心飞翔

【案例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劳动与技术教育纳入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框架中,加强了课程与生活,与社会,与学生发展的联系,使这一学习领域更有开放性和发展空间。新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它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基于这些理念,笔者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重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把成长的舞台还给学生。学生的各种能力不应只是老师教出来的,而应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反复训练得来的。课堂不应只是教师的讲堂,而应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运动场。

【案例由来】

开学初的一天,我和几个学生漫步在校园的操场上,忽然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正拿着风筝快乐地奔跑着,叫喊着。风筝越飞越高,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无比的幸福和喜悦。一个学生看见了便嚷嚷道:“好漂亮的风筝!明天我也买一只来放。王老师,你和我们一起放,好不好?”我不禁脱口而出:“好啊,我以前小的时候还自己做风筝放呢!”“是吗?您自己会做啊?如果自己做的风筝能飞上天,那感觉肯定肯定很爽。”一个学生这样说道,另一个学生马上反驳:“谁不会做呀?我们《劳动与技术》这本书里不是有教我们怎么做的吗?看看不就知道了。”“对呀,王老师,什么时候利用劳动与技术课教我们做风筝吧!等风筝做成了,我们大家一起去放风筝,那该是一件多么有趣,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呀!”“是啊,是啊!”大家都满怀希望地望着我。我不由地想起高鼎的《村居》这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是啊,在这个阳光灿烂、春意盎然、充满希望的日子里,追逐风筝,嬉戏春风,放飞心情,享受快乐,这是何等惬意的事啊! 再说,立足于学生所处的现实世界,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取向,不囿于课本,根据学生的喜

好和需求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这不正是新课改的要求吗?按纳不住欣喜,于是就引出了《自主演绎我心飞翔》活动。

【案例描述】

活动意图:

每年的春季是放飞风筝的最好时光。我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玩具,是民俗文化之一,它最初起源于战国,在唐、清时期,随着国力的强盛而得到迅猛发展。“风筝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由我们伟大的先人发明的。”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为之自豪的一件事。风筝还是友谊的象征,是和平的使者。做风筝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能培养学生分析计划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放风筝能锻炼身体,陶冶性情。在天空中翩翩飞舞的风筝象征了人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浪漫追求。试想由同学们亲手制做、描绘、放飞,代表自己独特个性的“纸鸢”翱翔在天空时,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啊!

因此本次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全新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热爱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热爱哺育我们成长的伟大祖国!

活动主题:自主演绎我心飞翔

活动准备:

笔者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编撰了合理、可行的教案,以一节《制作风筝》的公开教学推动本次活动。接着,大面积展开制作活动,除了了解上课老师介绍的一些知识外,还用小课题的形式要求学生调查:

①风筝的起源及演变;

②风筝的作用、趣闻;

③风筝的结构分类及其流派;

④制作风筝的材料、工具、步骤及技巧;

⑤风筝的制作工艺:骨架的扎制,蒙面的裱糊,蒙面的绘画,风筝的放飞;

⑥风筝放飞原理;

⑦风筝放飞技术;

可通过查资料,访行家(直接向行家里手请教制作和放飞中的各种技巧、难点),实物观察,实践操作等途径解决。

活动过程:

镜头一:“我要亲手做一个!”

我先通过电脑录像请学生观看各处各地的风筝节上放风筝的盛况,再引导学生观赏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风筝图片:龙类的(含蜈蚣类),立体类的,硬翅的,软翅的,板子类的……;鸟兽虫鱼的,人物花卉的……当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赞叹时,再与学生讨论风筝话题,拓展风筝文化信息,如风筝的起源、发展和功能等等,这就激发起了学生对风筝进一步的认识和想做风筝的愿望。请看学生写下的:[案例一]

今天这堂劳动与技术课,王老师要教我们怎样做风筝。当我看到课件中的人们在风筝节上尽情放风筝的盛况时,别提有多羡慕了。王老师还给我们欣赏了许多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的风筝图片,真是美不胜收啊!望着满天飞舞的风筝,我发誓:一定要亲手做一个……(王浩)记得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一旦学生对某一事物有兴趣,心理上就会处在一种亢奋状态,学习起来,便感到其乐无穷,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急于去研究,创造力便得得到了充分发挥。看到学生对风筝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我的信心更足了。

镜头二:“瞧,我的风筝!”

我请同学们自愿组合,然后按照老师设计的分工表进行分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共同设计风筝,并做好准备工作。本想等到下一堂劳动与技术课时再进行制作活动,不料:

[案例二]

……我太高兴了,一回到家,就急忙把“风筝四艺”介绍给家人。在我的再三催促下,全家趁双休日的时间紧锣密鼓做了起来。我先在爷爷的指点下把竹子劈成一根一根的细竹条,再和爸爸一起把细竹条按照规定尺寸剪下来,用线把细竹条扎起来做成架子,然后糊上一层薄纸,最后穿上引线,就这样,在我们一家人迫不及

待地努力下,一只独一无二的风筝诞生了。

星期一,我带着风筝宝贝来到学校,一走到教室门口,我便兴奋地嚷着:“瞧,我的风筝!怎么样?”同学们一下子围了上来,“让我瞧瞧”,“让我看看”,“挺漂亮的!”……大家这儿看看,那儿摸摸,别提有多羡慕了!有些组的同学还请我当他们的师傅呢?……(徐超)当我再次来上劳动与技术课时,很多同学已纷纷拿出自己动手制作的风筝请我欣赏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的让我眼前为之一亮:这些风筝形态各异,制作材料选材多样,一部分风筝还是利用一些废弃材料制作而成的,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环保意识呢!听着同学们报的风筝名:“月中婵娟”、“雄鹰展翅”、“锦上添花”、“空中飞鸟”、“宇宙超人”……这些我们平时想也想不到的名字,都在大家的口中蹦出来了。多好的名字呀,既富有诗意,又含有深情。检查过程中我还发现大部分同学在装饰过程中能注意图案的对称性,大多数组设计的风筝构图新颖、大方,重点突出,但有个别组构图较小,把重点放在了装饰上,使风筝看起来比较复杂。我这么一点,他们立马表示重新制作,还自觉地从制作材料,选用的工具,分工,设想,将遇到的困难,解决办法等几方面再次制定了周详的项目设计表,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与操作。

学生对这次活动的积极态度深深地震撼了我:是技术学习使他们变得更聪慧;是自主学习给了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孩子,只要给他一点阳光,他就会变得灿烂无比!

镜头三:“放风筝啰! ”

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亲自设计、制作了一只只精美的风筝后,就等着去放风筝了。有资料记载,《潍县岁时记》把春天放风筝称为“放郁”,是“吉利”的象征。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说:“放之(风筝)空中,最能清目”。是啊,放风筝时,极目远望,看着风筝在碧空中摇曳飘逸,在蓝天白云间轻歌曼舞,调节视力,消除眼肌疲劳,预防近视,这是一种何等快乐的享受,何等有意义的活动啊!心动不如行动,于是,我们跟随着春天的脚步,一起去放飞希望,放飞理想!

[案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