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硬泡阻燃泡沫研究30年的历史回顾与最新研发应用成果
- 格式:docx
- 大小:40.32 KB
- 文档页数:21
含磷阻燃剂对聚氨酯硬泡燃烧特性影响的研究史以俊 罗振扬 何 明 顾晓利(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系 210037)摘 要:利用氧指数仪及锥形量热仪研究了甲基磷酸二甲酯基及其与磷酸(22氯乙基)三酯、磷酸(22氯丙基)三酯、磷酸(二氯丙基)三酯复配对聚氨酯硬质泡沫的氧指数、点燃时间、燃烧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烟密度、烟气生成速率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单独使用甲基磷酸二甲酯的聚氨酯硬泡的点燃时间最长,而对于燃烧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烟密度及烟气生成速率,则是复配使用效果更佳。
关键词:聚氨酯硬泡;锥形量热仪;阻燃中图分类号:T Q3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902(2009)05-0023-03 聚氨酯硬泡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声学性能及耐化学腐蚀性能,并与多种材料有很强的粘接力,从而被广泛用作石油化工管道、冷藏设备、运输设备以及建筑物等的保温隔热材料。
但是,未经阻燃处理的聚氨酯硬泡的氧指数一般低于19,属易燃材料,并在燃烧过程中放出HCN、CO等有毒气体[1]。
因此,聚氨酯泡沫塑料耐燃、防火问题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了许多新型阻燃剂以及通过阻燃剂的协同作用来提高聚氨酯硬泡的阻燃性能[2~4]。
聚氨酯泡沫塑料所用的工业化有机阻燃剂大致可分为3类:一是以磷酸(22氯乙基)三酯(TCEP)、磷酸(22氯丙基)三酯(TCPP)、磷酸(二氯丙基)三酯(TDCP)等为代表的卤代磷酸酯,二是以甲基磷酸二甲酯(D MMP)为代表的全磷(磷酸酯)阻燃剂,三是反应型溴系阻燃剂。
其中,近年来用含卤磷酸酯阻燃剂较为普遍[5,6]。
另有文献报道,全磷阻燃剂与卤代磷酸酯阻燃剂复配使用时,阻燃效果优于单一使用全磷阻燃剂的效果[7,8]。
为了能全面考察各阻燃剂的阻燃效果,采用的测试阻燃仪器也非常关键。
锥形量热仪是以氧消耗原理为基础的新一代聚合物材料燃烧性能测定仪,由锥形量热仪获得的可燃材料在火灾中的燃烧参数有多种,包括点燃时间、总释放热、释热速率、烟及毒性参数等。
PMI泡沫塑料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简介一、什么是PMI泡沫塑料?PMI泡沫塑料是一种具有轻质、高强度和优异的隔热性能的材料。
该材料因其优良的性能表现,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轨道交通等工业领域。
PMI泡沫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酰亚胺(Polymer of Methylenediphenyl Diisocyanate)。
二、国外PMI泡沫塑料的研究1.美国美国作为PMI泡沫塑料的诞生地之一,在PMI泡沫塑料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是PMI泡沫塑料的主要研究单位之一。
在航空领域,PMI泡沫塑料被广泛用于制造航空器的梁、墙、楼层、底板等构件。
在汽车和船舶领域,PMI泡沫塑料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2.日本日本在PMI泡沫塑料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也有很高的水平。
日本交通省一直致力于PMI泡沫塑料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
在此领域,PMI泡沫塑料主要用于制造车身隔音组件、车站屏蔽门和隔热板等部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灾害发生时,PMI 泡沫塑料材料还可应用于临时住房的制造,便于灾区人民的生活。
三、国内PMI泡沫塑料的研究与应用国内PMI泡沫塑料的研究相对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目前,国内PMI泡沫塑料主要应用于航空、车船、建筑等领域。
在航空领域,PMI泡沫塑料主要用于制造飞机的结构零件和内部隔音构件。
在车船领域,也广泛应用于隔热板、墙板、地板和顶板等部件。
在建筑领域,PMI泡沫塑料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防火保温材料和建筑隔音板等方面。
四、PMI泡沫塑料的未来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PMI泡沫塑料将会有更广的发展和更广的应用领域。
随着PMI泡沫塑料的不断提升和使用量的增加,其相关的材料技术和设备也将不断得到改进和提升。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PMI泡沫塑料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以上是对PMI泡沫塑料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的简要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信该材料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应用潜力。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在聚氨酯高回弹泡沫中的应用一、聚氨酯高回弹泡沫1、简介、特点近30年来我国的聚氨酯工业飞速发展,由于聚氨酯材料优良性能,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民用家具等领域。
高回弹软质泡沫塑料(又称“HR”泡沫)是聚氨酯泡沫塑料家族中的重要一员,与普通软泡相比,它采用新型的原料和助剂,使泡沫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因而具有极高的回弹性、显著的舒适性、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加工性能、良好的透气性及阻燃性,应用也日益广泛,国外称这类泡沫制品是聚醚型一步法工艺后出现的新一代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新品种。
2、主要原料和经典配方HR主要原料参考配方13、加工生产近30年来我二、聚氨酯HR用有机硅表面活性剂1、硅油作用在聚氨酯高回弹泡沫塑料的生产中需要加入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亦称硅油)。
它在发泡过程中的基本作用是:—乳化相容:使多元醇、异氰酸酯等各组分很好的分散。
—稳泡成核:提高发泡稳定性,防止塌泡。
使泡沫细密、稳定。
—开孔性能:在稳定泡沫的基础上破泡,使泡沫具有很好的舒适性。
聚氨酯高回弹泡沫硅油按发泡工艺可分为两大类:模塑高回弹泡沫硅油和普通高回弹硅油。
硅油能调整气泡大小,从而控制泡孔结构。
各组分混合后液体会产生微小的,这些分散均匀的微小气泡就是泡沫形成过程中的成核中心。
经过短时间诱发后,发泡气体开始扩散,进入并扩大细小的气泡,发泡料液逐渐变成乳白状。
主要发泡气体是CO2,是以下发泡反应生成的:2、HR硅油特点近30年来我3、沛西硅油产品特殊性Concentrol公司研发一系列硅油产品,能满足各种高回弹泡沫的生产。
我们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精确的研发出相应的新产品。
高回弹泡沫生产对硅油性能要求有以下主要几点:1.-拥有宽广范围的添加量,用以调解不同稳泡性和开孔性。
2.-3.-低雾化。
遵循汽车和床垫行业的严格规定,硅油的挥发性必须要尽可能低(低VOC 值)。
三、沛西HR硅油产品信息表在聚氨酯高回弹泡沫塑料的生产中需要加入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亦称硅油)。
聚氨酯泡沫在家具中的应用
聚氨酯泡沫在家具制造中具有多种应用,主要包括缓冲、支撑、隔音和保温等方面。
1. 沙发和座椅:聚氨酯软泡是制作沙发家具、枕头和坐垫的常用材料,因为它能提供良好的缓冲性能,增加家具的舒适度。
2. 床垫和床褥:慢回弹聚氨酯泡沫,也称为记忆泡沫,因其优异的压力分散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床垫和床褥中。
这种材料能够根据人体的压力分布自动调节承托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翻身次数,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3. 隔音内衬:聚氨酯泡沫具有隔音性能,可以用于家具的内部结构,如隔音内衬,以提高家具的整体隔音效果。
4. 保温隔热:聚氨酯硬泡体因其低导热系数,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用于家具的某些部分,以提高能效和舒适度。
5. 儿童玩具:聚氨酯泡沫还被用于制作儿童玩具,因为它安全、卫生、耐用,并且成本较低。
6. 医疗康复设备:在医院病床和轮椅坐垫等医疗康复设备中,慢回弹聚氨酯泡沫可以降低接触点的压力,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7. 汽车内饰:聚氨酯泡沫还可以用于汽车内饰的制作,如发动机噪声防治的隔音材料,以及地毯底衬等。
聚氨酯泡沫因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在家具制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不仅提升了家具的实用性和舒适性,还为家具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巴斯夫喷涂硬泡聚氨酯Elastospray TM一.聚氨酯喷涂硬泡简介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作为目前保温效果最好的外墙保温材料,也是国家节能指定的使用材料之一,其2-5厘米使用厚度就可以达到节能65%的要求。
聚氨酯喷涂硬泡保温材料是以异氰酸酯(俗称黑料)和混合发泡剂、催化剂、改性剂、阻燃剂、抗老化剂等多种助剂的多元醇(俗称白料),通过专门设备按照特定比例均匀混合、高压喷涂、现场无氟发泡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新型防水保温材料。
他拥有连续致密的表层及闭孔率高达95%以上的互联壁高强度蜂窝结构,是防水、保温、隔热、隔气、防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节能材料。
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使用了30多年,应用相当普及,已经显示出较聚苯乙烯板、胶粉聚苯颗粒砂浆等其他保温体系更为巨大的优势和更广泛的适用性。
二.聚氨酯喷涂硬泡物理特性和适用范围根据《GB50404-2007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聚氨酯喷涂硬泡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三种,其中Ⅰ型应用于外墙和屋面的保温系统,Ⅱ型、Ⅲ型应用于屋面的保温防水复合系统。
GB50404-2007中规定屋面用喷涂聚氨酯硬泡的物理特性请见表1。
巴斯夫聚氨酯ELASTOSPRAY TM可用于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节能标准的外墙和屋面保温系统,基层可为混凝土、各种砌体材料。
适合于节能标准和防火等级较高的建筑使用。
表1. 喷涂聚氨酯硬泡物理性能三.聚氨酯喷涂硬泡特点聚氨酯保温材料与传统保温材料的性能对比具有如下的优点: 1. 卓越的保温隔热性能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是一种高性能的高分子热固性保温材料。
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是目前最优异的建筑保温隔热材料,其导热系数低于0.024w/m.k ,远低于其他传统的保温材料。
由于采用现场直接喷涂施工,能形成连续的保温层,即使节点等复杂部位也不会有冷热桥想象。
2. 优异的防水性能聚氨酯喷涂硬泡保温材料连续自结的表皮和能达到95%以上的高强度互联壁闭孔,具有理想的不透水性和良好的水蒸气渗透阻,采用现场直接喷涂技术,可以在建筑外墙和屋面形成一层无接缝的连续防水层,在异型施工中更具有鲜明的优点,能有效避免雨水渗漏。
知识介绍聚氨酯树脂及其应用郑 彦1 王文忠2 冷 鹏 (1 山东省立医院 济南 250021) (2 山东大学新材料所 济南 250100) 摘要 聚氨酯树脂作为一种具有高强度、抗撕裂、耐磨等特性的高分子材料,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医学等领域广泛应用。
本文简述了聚氨酯树脂的历史,综述了其应用,介绍了几种新型聚氨酯树脂及废旧聚氨酯的回收方法。
关键词 聚氨酯 液晶 阻燃剂 聚硅氧烷 德国化学家拜尔于1937年发现了异氰酸酯与活泼氢的反应(-NCO +HO --N HCO -),开始了聚氨酯(PU )树脂的研究和应用[1]。
二战期间,德国已经建立起了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聚氨酯实验厂。
战后,美英等国从德国引进了制造方法。
日本于1955年从德国的拜尔公司和美国的杜邦公司引进技术开始了聚氨酯的生产与开发。
自此聚氨酯树脂的研究与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相继发明了聚氨酯混炼胶、浇注胶、泡沫塑料等品种,聚氨酯树脂的应用日渐广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自60年代开始独立研制和发展聚氨酯树脂,到目前为止,工业化生产已初具规模,但生产工艺和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进入90年代以来,聚氨酯树脂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重要。
技术的发展、生产工艺的改进使新型聚氨酯不断出现,未来的聚氨酯材料将向应用和环保方向发展。
聚氨酯树脂又被称做聚氨酯弹性体(PUR ),是一种性能介于塑料和橡胶之间的特种材料[2],具有高强度、耐磨耗、抗撕裂、挠曲性能好、耐油和良好的血液相容性等优点。
因此在工业、农业、军事、航空、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需求量很大。
Bayer 公司称MDI 年增率6%~8%,TDI 和聚醚多元醇的增长率分别为6%和4.5%。
在得克萨斯州用于Channelview 装置的IMPACT 专利技术使聚醚多元醇装置的产量几乎翻了一番,达22.5万吨。
1 主要反应方程式 (1)预聚反应OCN -R -NCO +HO -R 1-OH +OCN -R -NCO OCN -R -C NH OO -R 1-O C O NH -R -NCO (2)扩链反应OCN -R ’-NCO +HN -R 2-NH +OCN -R ’-NCOOCN -R ’-C NH ONH -R 2-NH C O NH -R ’-NCO R ’替代R -NH C O O -R 1-OC ONH -R 2 生活中的聚氨酯2.1 衣食与聚氨酯以织物或编织物为基布,涂上粘合剂、胶料,经表面装饰制成聚氨酯革。
关于EPS与聚氨酯发泡保温材料区别EPS(又称苯板、泡沫板)是可发性聚苯乙烯板的简称。
是由可发性聚苯乙烯原料(Expandable Polystyrene)经过预发、熟化、成型、烘干和切割等工艺制成。
它既可制成不同密度、不同形状的泡沫塑料制品,又可以生产出各种不同厚度的泡沫板材,每立方米体积内含有300--600万个独立密闭气泡,内含空气的体积为98%以上,由于空气的热传导性很小,且又被封闭于泡沫塑料中而不能对流,所以EPS是一种隔热保温性能非常优良的材料。
EPS板保温体系是由特种聚合胶泥、EPS板,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称和饰面材料组成。
集保温、防水、防火,装饰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建筑构造体系。
技术指标:技术性单位技术能容量Kg/m3 15-30导热系W/m.k 0.041数使用温℃+70℃度抗拉强kg/m2 ≥2.5-3.5度聚氨酯泡沫是以异氰酸酯和聚醚为主要原料,在发泡剂、催化剂、阻燃剂等多种助剂的作用下,通过专用设备混合,经高压喷涂现场发泡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
聚氨酯硬泡体是一种具有保温与防水功能的新型合成材料,其导热系数低,仅0.022~0.024W/(m·Κ),相当于挤塑板的一半,是目前所有保温材料中导热系数最低的。
目前聚氨酯泡沫塑料主要应用在建筑物外墙保温,屋面防水保温一体化、冷库保温隔热、管道保温材料、建筑板材、冷藏车及冷库隔热材等。
技术指标:特点:1.保温性能好。
导热系数0. 025左右,比聚苯板还好,是目前较好的保温材料。
2.防水性能好。
泡沫孔是封闭的,封闭率达95% ,雨水不会从孔间渗过去。
3.粘结性能好。
4.经济效益好。
如果把保温层和防水层分开,不仅造价高,而且工期长,而发泡聚氨酯一次成活。
5.耐老化好。
据国外已用工程总结和研究测试获知,耐老化年限可达30年之久。
导热系数小: 聚氨酯泡沫的导热系数在保温材料中是最低的,因此能使物料的热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防水、防腐、耐老: 由于聚氨酯泡沫的闭孔率达92%以上,因此,用聚氨酯泡沫作为管道的保温层,不仅可以起保温隔热作用,而且能有效地防止水,湿气以及其它多种腐蚀性液体、气体的浸透,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发展。
聚氨酯半硬泡一、聚氨酯半硬泡简介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发出来的基于以甘油交的联蓖麻油/TDI预聚体系半硬质泡沫最早应用于缓冲垫。
这些泡沫是相当牢固的并且它们的恢复很缓慢。
到上世纪70年代,人们仍然使用预聚物体法,并通过发展二官能度和三官能度聚醚来提高泡沫的性能和泡沫应用多样性。
多元醇和催化剂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基于粗TDI、粗MDI和高游离NCO加合物的一次成型法得到了发展。
分子量在4500–6500MW的多元醇与低分子量的交联剂,如最初为硬质泡沫开发的胺基多元醇,被开发并且今天依然在继续使用。
一次成型法已经普遍取代半预聚体法系统,其优势在于:易于制定,获得所需的密度和负载温度引起的承重变化敏感度低低粘度异氰酸酯组分优良的流动特性快速固化周期低成本虽然一次成型法泡沫一般都比半预聚体法泡沫的强度低,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缺点。
一次成型泡沫有足够强度以满足汽车工业的要求,无论是早期的汽车仪表盘,还是后续发展出来的汽车扶手、头枕、门板和中控台垫。
表1是一个半硬泡一次成型法典型配方和性能。
1一次成型法半硬泡的典型配方和性能泡沫配方(pbw)Pluracol380959595Pluracol3555 2.5-乙二胺多元醇- 2.55二甲基乙醇胺0.750.750.75水 1.6 1.6 1.6聚合MDI(105指数)37.139.141.1性能-模塑泡沫密度(/ft3) 6.9 6.87.0拉伸强度(psi)212729伸长率(%)606050撕裂强度(lb/in)0.80.9 1.0IFD(psi)---壁厚(in) 1.0 1.0 1.025% 6.98.910.265%17.522.626.4恢复率(%)777369压缩率(%)50%15182050%湿老化131517接枝多元醇在一次成型法半硬泡中可以很好地利用。
当添加量很低时(1%或2%),接枝多元醇作为一种加工助剂,能够提供更多开孔结构,帮助泡沫流动和减少收缩。
聚氨酯硬泡定义
聚氨酯硬泡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具有轻质、隔热、吸音、防水、防火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航空、船舶、电子、家具等领域。
聚氨酯硬泡的制备过程是将聚醚或聚酯多元醇与异氰酸酯混合,加入发泡剂、催化剂、稳定剂等辅助剂,经过混合、搅拌、注入模具、加热固化等工艺步骤制成。
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发泡剂的用量、温度、时间等参数,以获得理想的泡孔结构和物理性能。
聚氨酯硬泡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建筑领域,聚氨酯硬泡常用于墙体、屋顶、地面、门窗等隔热、保温、防水、防火等方面。
在交通领域,聚氨酯硬泡常用于汽车、火车、飞机等车辆的隔热、吸音、减震等方面。
在航空航天领域,聚氨酯硬泡常用于航空器的隔热、保温、减重等方面。
在电子领域,聚氨酯硬泡常用于电子产品的保护、隔热、吸音等方面。
在家具领域,聚氨酯硬泡常用于沙发、床垫、椅子等家具的舒适性、弹性、耐久性等方面。
聚氨酯硬泡作为一种优良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环保、节能、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聚氨酯硬泡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摘要】 ◆30年来我国聚氨酯(PU)硬泡阻燃研究历史的回顾。 ◆当前PU泡沫研发的最新成果是取得低烟、无卤、低毒、难燃的技术路线。其技术创新点是在氨基甲酸酯分子结构中,引入难燃、耐温、低发烟、低毒性的环状结构化合物。
◆我国PU铝箔复合风管的低烟雾、低毒性将成为今后PU复合风管的发展主方向。 ◆我国金属PU三明治板材防火产品中,如何控制PU阻燃泡沫材料的燃烧难易程度及如何控制PU阻燃泡沫材料燃烧过程中烟和毒气的释放,将成为我国今后重要的攻关课题。
◆我国建筑节能中PU防火泡沫产品必须重视防火安全问题,不解决中国建筑节能保温技术系统中的防火安全问题,将会成为无法交待的火灾大隐患。
◆当前中国外墙外保温防火安全体系的研究,必须按我国已颁布的消防法规标准进行。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保温节能环保安全体系的建议: 1、易燃高效节能保温泡沫塑料在中国建筑节能中大规模应用中,必需重视解决其防火安全问题的研究。
2、我国应大力开发外墙内保温的建筑节能环保安全体系。 【关键词】 历史回顾 最新成果 防火安全 消防法规 外墙内保温 正文 一、30年来我国聚氨酯(PU)硬泡阻燃研究历史的回顾 本人从事聚氨酯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开发工作近30年,特别在低发烟、低毒性、难燃泡沫以及耐高温、耐焰型泡沫、热成型泡沫、大块泡沫等特种聚氨酯泡沫塑料等方面有较多的研究。
1984年上海市公安局颁布了《关于生产、销售、使用高分子建筑材料的管理规定》,明确指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使用在建筑上,氧指数不得小于26%。相当多的省市部门及公安消防机构参照此规定陆续颁布了地方和部门的法规。因而研制氧指数大于26%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引起了国内聚氨酯研究部门的普遍重视。国家科委在六五、七五期间将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氧指数大于26%的指标列为国家攻关课题,六五攻关失败,七五攻关获得成功。这对安全使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减少和消除火灾事故,起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生产、使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有关单位和公安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逐渐认识到,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是一种有机的高分子材料,即使氧指数达到26%或者更高,并非意味着在火中不燃烧。高氧指数可用提高阻燃剂的含量来达到,而大量阻燃剂的使用却又带来了烟雾大、毒性大的弊端。随着我国聚氨酯泡沫塑料工业的发展,要求全面地了解泡沫塑料的燃烧性能,科学地确定阻燃性能的综合评价指标,达到真实地反映在实际火灾中材料的燃烧真实行为,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最初的自熄性和氧指数作为评价材料燃烧难易程度的指标,已远远不够,还必须考虑到着火后,火焰传播扩散速度指标、产生烟雾大小及毒性情况。为此我国颁布了国家标准——建筑物隔热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GB10800-1989)。于1990年开始实施规定的水平燃烧法和垂直燃烧法测定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性,即用火焰传播性来衡量材料的阻燃性。1997年颁布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864-1997)。于1997年4月1日实施,规定的氧指数、垂直燃烧法、烟密度三项指标,测定更为严格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阻燃性,即用着火性、火焰传播性,发烟性三项综合指标衡量材料的阻燃性。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本人从有关火灾报告已证实,塑料燃烧时生成的烟和有毒气体是致人死命的罪魁祸首,是火灾中具有最大危险,且是最先造成威胁的有害因素之一,特别在高层建筑中情况更为严重。据统计,火灾中发生的死亡事故,有80%是由于烟和有毒气体的窒息造成的。另外,烟使火灾现场(甚至远离火灾现场的地点)的可见度大大降低,贻误灭火和抢救生命财产的时机。因此,近年来阻燃塑料领域中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就是降低塑料燃烧时生成的烟量和有毒气体量。国外专家一致认为:PU材料的耐热、耐温、低烟、低毒以及防火技术能否攻关成功,已成为PU材料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我国对阻燃PU材料性能要求,经历了从比较单一燃烧性能评价指标,向全面性和燃烧性能评价指标方向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共经历了4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只要求防火(阻燃);80年代,在防火中增加抑烟;90年代又提出要求低毒;进入21世纪,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提出全面的环保要求。其演变见如下表:
阻燃PU向环保绿色PU演变示意表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初
阻燃 阻燃 阻燃 阻燃 抑烟 抑烟 抑烟
低毒 低毒
环保 我国最新颁布的GB8624-2007《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等级》、GB20286-2007《公共场所阻燃制品及组件燃烧性能要求和标识》、GB/T20284-2006《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及GB/T20285-2006《材料产烟毒性危险分级》等四项国家标准,充分体现了我国防火阻燃标准已跨入世界21世纪对PU阻燃标准要求。
上述GB8624-2007标准已与欧盟标准EN13501-1:2002国际标准接轨,而且要求高于欧盟EN13501-1:2002标准。GB20286的内容中虽没有明确指出阻燃制品和组件的环保要求,但是它所限定的公共场所阻燃材料的燃烧性能指标(烟密度和烟气毒性)却包含了环保阻燃的内容。根据多年对PU防火阻燃应用研究,我认为,我国PU制品普遍存在烟密度大、毒性大的难题。许多企业是依靠添加大量阻燃剂,使制品达到B1等级(难燃级),这种做法,一旦发生火灾,会产生大量烟雾及气毒。目前我国使用的阻燃剂,大部分是非环保型的,卤系比重过高,估计60%以上,造成PU制品燃烧和热裂产物的腐蚀性大和毒性大的固有缺点。因而我国新PU防火法规GB8624-2007及GB20286-2007颁布,给PU阻燃应用研究指明了方向:既要严格遵守阻燃标准,又要坚决执行环保法规,两者必须同时兼顾,不得偏废一方。目前要大力研究和开发低烟、无卤、低毒的阻燃PU泡沫,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中国已开始进入了绿色PU泡沫发展时代,中国有远见的企业家应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企业创造自己品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具有中国自己知识产权的PU产品创造条件。
二、当前在难燃级PU泡沫研究基础上,在降烟雾、降毒性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1、研究开发低烟、无卤、低毒、难燃PU泡沫的技术路线。 20多年PU应用实验经验告诉我们,企图通过按照目前传统的运用添加高效阻燃剂阻燃化技术解决PU泡沫塑料的防火阻燃问题,以期达到我国颁布的一系列PU防火安全国家标准,这似乎是不可能的。经过我们多年攻关研究,已找到了使原易燃的PU泡沫达到氧指数高、火焰传播性小,烟雾小、毒性小、耐燃性好,火焰贯穿强的难燃化技术路线。其核心是采用化学结构改性技术,选用目前国际先进的无卤化、结碳膨胀性阻燃化技术路线。
该技术路线的主要技术创新点: 在PU易燃的氨基甲酸酯分子结构中,引入难燃、耐温、低发烟、低毒性的环状结构化合物(异氰脲酸环、哑唑烷酮、芳香族环、碳化亚二胺键),或引入具有难燃结构聚合物纳米颗粒。这样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泡沫阻燃性、耐温性,同时大大地降低泡沫释放烟雾毒性的难题。
PU泡沫塑料是一种易燃的高分子材料,片面强调提高PU泡沫氧指数来考核其安全性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对一系列火灾事故的分析,发现PU材料即使达到氧指数26%甚至更高,并非意味着泡沫在火中不燃烧,在火灾中80%以上人员的伤亡是由PU材料释放的烟雾及毒气所致。我们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在B1等级配方体系中增加难燃结构型聚醚的用量,以及反应型无卤阻燃剂的用量,尽量减少甚至不用含卤素的阻燃剂用量,并总结出一条新路:发展芳香芳杂阻燃多元醇是解决PU难燃、低烟雾、低毒型的最好途径,起始剂是无卤素的磷、氮体系的反应型阻燃剂及添加型阻燃剂,即采用无卤化结炭膨胀型阻燃技术路线。PU泡沫难燃化技术路线是采用结构改性的办法,在易燃的氨基甲酸酯键的分子结构中,引入难燃、耐温、低发烟、低毒性环状结构化合物(异氰脲酸酯环、噁唑烷酮、芳香族杂环、苯环等)。现场测试证明,这种环状结构的存在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泡沫的阻燃性、耐温性;另一方面又大大降低了泡沫释放烟雾毒性。
采用高芳烃含量的芳香族聚酯多元醇生产的PIR(异氰脲酸酯)泡沫成本低、阻燃性高、发烟量小,在欧洲、美国已取得成功经验,并已大规模用于PIR板材的生产中。此项技术国内已正式采纳,并处在推广应用研究中。采用芳杂环难燃结构型聚醚多元醇,由于含有芳杂环结构存在,可大大提高PU泡沫塑料的阻燃性。我们认为:开发芳香族杂环多元醇同芳香族聚酯多元醇一样也是解决PU难燃、低烟雾、低毒性另一条技术路线。应开发应用双酚A、双酚S、苯酚一甲醛齐聚物、甲苯二胺(TDA)、苯胺一甲醛齐聚物、三(2一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三聚氰脲等。制备具有芳杂环结构的多元醇,特别重点开发不含环氧丙烷(PO)特殊改性的曼尼希多元醇;开发以芳香族聚酯多元醇,并开展以芳杂环结构的多元醇为主的难燃化配方体系研究工作。从高聚物本质上结构上解决PU泡沫的防火安全问题,这也是今后PU泡沫防火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
总结国内外PU防火阻燃技术发展路线,下列PU阻燃技术路线也是我们值得借鉴的路子。即在聚醚多元醇体系中,引入经表面改性的微细粒子:三聚氰胺、聚磷酸铵(APP)、红磷、纳米粘土等,在多元醇中形成一个稳定的触变性分散体或微胶囊分散体,可使PU泡沫防火阻燃性大大提高。此技术路线可充分发挥无机阻燃剂优越性:毒性低、不挥发、热稳定性好、不析出、阻燃效果持久等。这也是今后PU防火安全技术新的发展方向。
从环保及材料的绿色ECO标志考虑,PU泡沫塑料今后发展方向,要按环保标准要求生产。ECO标志要求生产PU泡沫原料及最终获得PU泡沫产品均不允许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要求制造PU原料是可再生的资源或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对PU产品也要求可回收并可循环、再生利用。因而PU泡沫大规模应用建筑节能领域中,按绿色环保建筑的要求,我们应当大力开展研究以植物油为资源的绿色环保型PU泡沫塑料,这也是今后PU防火安全技术的另一条新路子、新的发展方向。
没有经过化学结构改性的PU泡沫,其氧指数在17-18%,它的闪点和自燃点分别为310oC和415oC,在空气中极易燃烧。在200oC至250oC,就开始逸出挥发物,释放有毒气体,并开始进行热分解反应,放出大量有毒气体及烟尘。
经过化学结构改性的采用上述难燃化技术路线PU泡沫,温度即使达到400oC时,几乎无挥发物逸出。在高温下,泡沫在燃烧过程中,首先在PU泡沫表面生成具有焦碳皮结构的发泡阻隔层,此阻隔层起到了大大減少泡沫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和毒性气体的作用。
发泡阻燃层的主要功能: ①具有隔热功能,能防止提供继续燃烧的热量传递; ②具有隔气功能,一方面阻止对PU泡沫继续供氧,另一方面阻止PU泡沫继续燃烧; ③具有吸附PU燃烧产生热熔融滴落物,防止二次起火。 发泡阻燃层起到的三重作用,达到防火、阻燃功能,又起到了在火灾发生时的真正防火功能。 PU泡沫技术指标: 30年来,通过探索、研制PU泡沫,采用上述难燃化技术路线后,攻克了PU泡沫耐燃、耐温中一系列技术难关,其技术指标可达到目前PU在国际上也难以达到的下列一系列难燃、耐温高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