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青贮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457.33 KB
- 文档页数:5
紫花苜蓿的价值和种植方法紫花苜蓿,又名牧草苜蓿,是一种重要的牧草和绿肥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它在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深受广大农民和畜牧户的青睐。
本文将重点介绍紫花苜蓿的价值和种植方法,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一、紫花苜蓿的价值1. 优质牧草资源。
紫花苜蓿呈灌木状生长,植株高大,叶片丰富,能够提供丰富的饲草资源。
其叶片富含蛋白质和粗纤维,对牛羊等反刍动物有很好的饲养效果,能够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
2. 优质绿肥植物。
紫花苜蓿具有一定的固氮能力,能够与根瘤菌共生,并通过根瘤菌固氮作用,将空气中的氮固定在土壤中,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后续作物的生长。
3. 生态环境效益。
紫花苜蓿根系发达,能够深入土壤中,起到固土护坡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二、紫花苜蓿的种植方法1. 地块选择。
紫花苜蓿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喜欢温暖、湿润、排水良好的环境。
选择地势较高、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种植较为理想。
2. 土壤处理。
在进行种植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深翻整地,去除杂草和杂质,使土壤松软、透气、保持适当的水分。
3. 种子选购和播种。
选择优质的紫花苜蓿种子进行购买,在适宜的时间进行播种。
播种时需要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整地后的土壤表面,稍微覆土,然后进行压实。
4. 灌溉管理。
在播种后,需要进行适当的灌溉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5. 地面覆盖。
在紫花苜蓿生长期间,可以适当进行地面覆盖,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植株生长。
6. 施肥管理。
适时进行追肥,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营养,促进植株茂盛生长。
7. 收获和利用。
待紫花苜蓿植株长势良好,生长周期达到一定时期后,可以进行收获和利用。
主要可以用于饲草和绿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利用。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看到紫花苜蓿在畜牧业和农业中的重要价值,以及其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
2021年第09期紫花苜蓿的栽培开始于伊朗和土耳其,而我国种植紫花苜蓿最早是在中原地区,已有非常悠久的栽培历史。
当前,紫花苜蓿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分布最广的牧草之一,我国苜蓿种植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和东北以及江淮流域。
紫花苜蓿喜欢温暖以及半干旱的气候环境条件,而高温高湿的条件并不利于苜蓿的生长。
紫花苜蓿有非常强的抗寒能力。
1紫花苜蓿的价值紫花苜蓿在畜牧业和农业生产等多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紫花苜蓿具有高产且稳产的特性,属于非常优质的饲草种类,苜蓿含干物质中蛋白质占18%,11种氨基酸的含量分别达到200~1460m g /kg 的水平,其中维生素含量也比较理想。
此外,紫花苜蓿还具有良好的适口性,而且消化率也比较高,几乎所有的家畜喜食。
采食后能促进其机体膘肥体壮,还可以加快繁殖速度,同时能减少病害的损伤,而延长畜禽的寿命以及效益期,因此,紫花苜蓿所具有的优势是其他一般的牧草都不能相比的。
紫花苜蓿一般都是根深叶茂,而地下部分超过地上部分7~10成,根瘤具有比较强的固氮作用,但两个部分包括了非常丰富的肥素。
固氮以及根茬和残枝以及落叶可直接应用于农田的培肥改土,其作用是其他牧草和绿肥作物都不能够超越的。
对紫花苜蓿开展长时间的栽培生产,当前其俨然已经成为在草田轮作以及培肥农田生产中的重要并且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作物。
紫花苜蓿具有较发达的根系,其主根的生长发育速度非常快,入土也更深,年生长的速度能够达到1~2cm 的水平而入土深达到8~20cm ;紫花苜蓿的侧根非常茂密,能够广泛分布于20~30cm 的土层中,其根的茎枝能够达到2~100个,多的可达200个。
紫花苜蓿在抗旱、耐瘠以及抗寒方面的表现更加突出,即使将其种植在土地条件比较差的位置,也能生长的枝繁叶茂,将其根部做密盖处理,其保水固土功能会非常明显。
我国有些农书中记载的苜蓿归入到蔬菜属,根据相关的资料记载可知,在唐朝人们就已经广泛的将紫花苜蓿作为食品进行食用,如果遇到灾荒或粮食紧缺时可将苜蓿作为非常理想的粮食代替品,而当前在蔬菜产品中也被誉为绿色佳品。
紫花苜蓿浅埋式滴灌种植及加工利用技术紫花苜蓿是一种重要的青贮作物。
它具有矮生、高密度、高产、高品质、耐寒、抗灾等特点,是草地生产中的重要物种之一。
同时,紫花苜蓿广泛应用于畜禽饲料和蜜源,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加快发展紫花苜蓿产业,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开展了紫花苜蓿浅埋式滴灌种植及加工利用技术研究。
1、浅埋式滴灌技术浅埋式滴灌技术(简称浅滴)采用埋入土壤深度很浅的滴灌带,实现水分及养分的直接供给,逐渐成为节水农业技术的主要手段之一。
与传统滴灌相比,浅滴不仅可以保证作物的水分供应,还可以降低农田季节性水分蒸发的损失,减轻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和维护成本,具有良好的水资源利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紫花苜蓿的适宜浅埋式滴灌深度针对紫花苜蓿生长特点,生长季节内利用浅滴为其供给充足的水分、养分及氧气,对于提高产量、改良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发展紫花苜蓿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试验及实践,得出紫花苜蓿最适宜浅埋式滴灌深度为土表面5~7cm。
浅埋式滴灌技术的采用可以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促进生长节点显著增加,提高养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采用浅滴灌技术不仅可以显著增加紫花苜蓿的产量,还可以明显改善作物的品质,增加可食部分。
紫花苜蓿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提高紫花苜蓿的附加值,加快紫花苜蓿产业的发展。
目前主要的紫花苜蓿加工利用技术有:压块、压球、干草、饲料等,每种技术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1、压块压块是一种通过压缩工艺将破碎的紫花苜蓿物料压缩成一定大小的块状物,以便于储存、运输和使用。
压块技术可以大量减少紫花苜蓿的体积,节约空间,方便运输,可以更加方便地用于畜牧业的饲喂。
2、压球压球也是一种将紫花苜蓿物料压缩成固定形状的压缩技术。
压球是一种较为经济、简便、实用的加工方法,可以便于不同地区、不同牲畜间适用和储藏。
3、干草干草技术是将紫花苜蓿晒干,然后再加工成干草。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紫花苜蓿是一种常见的牧草植物,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
在紫花苜蓿的栽培过程中,合理的技术操作不仅能够提高产量,还能够提高其质量,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
本文将从选址、土壤处理、种子选用、播种、施肥和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
一、选址紫花苜蓿的选址应该选择光照充足、土地平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方。
同时,应该避免低洼地区,以免发生积水,影响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还应该考虑到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以便在后期的管理中更好地控制紫花苜蓿的生长。
二、土壤处理对于紫花苜蓿来说,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是影响其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处理。
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深翻,以便将土壤中的杂草和残根清除干净。
其次,需要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此外,还需要施加适量的磷、钾等营养元素,以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
三、种子选用种子的选用是影响紫花苜蓿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选用种子时,需要选择品种优良、繁殖力强、抗病性好的品种。
同时,还需要注意种子的质量,选择无病虫害、无杂质的种子。
此外,在种子的保存和运输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持种子的质量,以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和存活率。
四、播种在播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播种时间。
通常情况下,最佳的播种时间为春季和秋季。
其次,需要控制好播种的密度。
一般来说,每亩播种量为20-25公斤。
此外,在播种时需要注意均匀撒播,以免造成浪费和影响紫花苜蓿的生长。
五、施肥在紫花苜蓿的生长过程中,施肥是非常重要的。
在施肥时,需要根据土壤的肥力和紫花苜蓿的生长状况进行适当的施肥。
一般来说,需要在春季和秋季分别进行一次基础施肥,施用复合肥或有机肥料。
在紫花苜蓿生长期间,还需要根据其生长状况进行适量的追肥,以保证其生长发育和产量。
六、管理在紫花苜蓿的生长过程中,管理也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需要定期进行除草和松土,以保证紫花苜蓿的生长。
其次,需要注意灌溉和排水。
浅谈紫花苜蓿的种植及利用技术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最常见的牧草之一。
它具有抗旱性、耐寒性和抗病性,能在半干旱条件下进行大规模种植,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和应用。
1、紫花苜蓿的种植:
适宜种植紫花苜蓿的地区有:中国、印度、中东、俄罗斯、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
紫花苜蓿种植要求土壤呈质地较疏松、肥力较好,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土壤PH值适宜,气温适宜20-25℃,湿度适中,光照强度较高。
此外,还要求地势平坦,通风及排水良好,地面跑道要宽敞无积水,以便于采收、运输和存储。
2、紫花苜蓿的利用技术:
(1)可作牧草:紫花苜蓿的叶片嫩、汁多、口感鲜美,食用可补充蛋白质,是优良的牧草,可满足牲畜的营养需求;
(2)可作饲料:紫花苜蓿的叶子和茎可制成饲料,用于添加营养元素,改善饲料的口感,提高家禽的营养摄入量;
(3)可作油料:紫花苜蓿含有较高的油脂,可用于制作食用油及药用油,提高食品及药品的营养价值;
(4)可作表面处理剂:紫花苜蓿的精油可用于表面处理,可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提高饲料的保存期;
(5)可作肥料:紫花苜蓿的秸秆可用于制作有机肥料,用于土壤肥力改良,提高作物产量;
(6)可作纤维材料:紫花苜蓿的植物纤维可以用于制作纺织品、家具等,提高纤维材料的使用价值。
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紫花苜蓿历史悠久,中国古代就有使用苜蓿、种植苜蓿的行为。
紫花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花苜蓿又称“紫苜蓿”,地上部分形成一簇紫色小花,是最为人熟知的苜蓿品种。
作为一种重要的牧草作物,紫花苜蓿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利益。
下面介绍几个紫花苜蓿栽培技术,使紫花苜蓿的种植更加丰富实用。
首先,选择土壤。
土壤对紫花苜蓿的种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紫花苜蓿喜欢深沉、肥沃、疏松、中性或几乎中性的土壤,不耐酸性和碱性土壤,因此应该在种植之前测量土壤确定它的酸碱度。
其次,做好种子的准备。
紫花苜蓿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和苗木繁殖,但种子繁殖效果更佳。
种子的选择非常重要,选择的种子质量好,才能种出合格的紫花苜蓿。
此外,种子可以在植物生长之前进行种子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第三,注意植物的种植时期。
紫花苜蓿的形态、生长量和发芽率都取决于种植时期。
最好在4月底到5月中旬进行种植,这段时间土壤温度较为合适,适宜植物生长。
第四,保持土壤湿润。
紫花苜蓿喜欢湿润的土壤,每日需要浇水1-2次,以保持土壤湿润,最好在上午或傍晚的雨后浇水,以免浇水过量而造成病虫害。
最后,及时施肥和除草。
紫花苜蓿喜欢施肥,所以在植物植株生长期间,可以适当施肥1-2次,以提高土壤肥力,以促进植物的生长。
及时除草,有助于减少植物的竞争,以获得最佳生长效果。
以上就是紫花苜蓿栽培技术介绍,可以看出,紫花苜蓿的种植是一门技术活,注重土壤、种子选择、种植时期、水施肥等,只有这些技术的运用,紫花苜蓿的种植才会更加顺利。
紫花苜蓿的种植能够为农民带来极大的利益,因此,农民应当重视苜蓿的种植,在技术使用上更加细致的注意。
紫花苜蓿利用方式
紫花苜蓿利用方式一般分为青饲、青贮、调制干草等三种。
青饲时按照畜禽品种灵活掌握利用时期及利用方法,马、牛等大家畜以开花初期刈割、切碎饲喂为主,每头日喂量10~30千克;猪、鸡、兔
等小畜禽以分枝期刈割或割取上部幼嫩枝叶切碎或打浆饲喂,小鸡每只日喂量50~100克,断奶仔猪每天日喂量1-2千克,育成猪每头日喂量4~6千克,繁殖母猪日喂量7.5千克以上;兔每只日喂量150~400克。
紫花苜蓿单独青贮比较困难,常与禾本科牧草、青玉米或农作物秸秆等混合青贮。
除青饲和青贮外,调制干草或加工草粉是紫花苜蓿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利用方式。
紫花苜蓿的缺点是根、茎、叶等组织中含有皂素,青草中可溶性蛋白和皂素在反刍家畜瘤胃中会形成大量的持久的泡沫,引起膨胀症。
因此,反刍家畜不能在单播苜蓿草地上放牧,苜蓿青草不宜喂量过大,一般应控制食量。
放牧草地提倡用无芒雀麦、苇状羊茅与苜蓿混播,这样既可防止膨胀病,又可提高产草量。
紫花苜蓿除生产饲草饲料外,还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对后作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及繁殖方式紫花苜蓿(Trifolium pretense)是一种重要的牧草和绿肥植物,被广泛用于草地种植和土壤改良。
它不仅具有高营养价值,同时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氮素含量等作用。
本文将介绍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和繁殖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紫花苜蓿。
一、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1. 土壤准备紫花苜蓿适应性较强,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生长,但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6.0-7.5。
在栽培前,应进行土壤检测,确保土壤pH值适宜,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石灰或硫酸处理。
此外,紫花苜蓿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可以在播种前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或化肥,增加土壤养分供应。
2. 播种时间紫花苜蓿的最佳播种时间取决于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
通常情况下,在春季或秋季播种效果较好。
春季适宜的播种时间为3月到4月,秋季适宜的播种时间为9月到10月。
在播种前,应将种子进行处理,如浸种处理、冷藏处理等,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3. 播种方法播种时,可以选择直播或人工移植的方式。
直播时,应将土壤翻松并平整,然后将种子均匀撒播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薄土并轻轻拍实。
如果选择人工移栽的方式,则需要提前在育苗盘中培育出幼苗,然后在土地上进行移植。
4. 管理措施紫花苜蓿在生长初期对水分需求较高,应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度浇水,以免导致秧苗烂根。
除了水分管理外,还需要及时除草、疏松土壤、施肥等管理措施。
在生长过程中,可以选择进行追肥,以提供充足的营养。
5. 剪刈管理紫花苜蓿在生长期间会形成茂密的地上部分,为了保持良好的生长状况,需要进行适时的剪刈管理。
剪刈高度一般为15-20厘米,不宜剪得过低,以免影响新梢的长势。
二、紫花苜蓿的繁殖方式1. 种子繁殖紫花苜蓿的种子萌发能力较强,可以通过播种繁殖。
在春季或秋季选择合适的时间,将种子均匀撒播在准备好的土壤中,然后覆盖薄土并轻拍实。
播后保持土壤湿润,一般在10-15天内可以看到苗期出苗。
苜蓿青贮标准
青贮是一种将饲草在青绿时期进行采割、压实、密封并发酵保存的技术。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保存饲料的营养成分,提供优质的饲料来源,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
然而,为了确保青贮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苜蓿青贮的标准。
以下是苜蓿青贮标准的要求:
1.青贮苜蓿的采割时间应在苜蓿生长的开花期前进行,以保持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在最佳状态。
苜蓿的开花期通常是在生长过程的早期,此时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能量含量最高。
2.采割时,应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苜蓿植株,避免在湿润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采割,以减少饲料中的霉菌和细菌的污染。
3.采割后的苜蓿应该尽快进行压实和密封,以防止氧气进入青贮塑料袋或储存容器中,从而促进饲料的发酵过程。
4.青贮苜蓿应保持适当的水分含量,通常在60-70%之间。
过高的水分含量可能导致饲料发生霉变,而过低的水分含量则会影响饲料的发酵效果。
5.在青贮过程中,应定期检查饲料的质量,以确保无异味、发霉或变质的迹象。
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更换。
6.青贮苜蓿在储存期间应放置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以防止饲料质量的下降。
总之,苜蓿青贮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提供高营养价值的饲料来源。
通过遵守这些标准,养殖户可以获得更好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家畜的健康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