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386.52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结构原理及检验注意事项摘要:在城市建设大力发展背景下,高层的建筑渐渐增加,生活中对于电梯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电梯事故增多,尤其电梯意外移动事故比较严重。
在现代生活中,电梯轿厢和其他装置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一旦出现故障问题就会给人们造成安全威胁。
因此在检修以及检验故障问题工作的过程中,检修人员要采取科学的检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合理安置保护装置和设备,确保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免对乘坐电梯的人们造成伤害。
从分析电梯轿厢故障问题出发,阐述其检验方式和相关注意事项。
关键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原理;检验;注意事项1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UCMP)的保护原理现采用的UCMP保护原理主要是当电梯轿厢产生意外移动时,通过制动器将电梯轿厢在有效的距离内制停,从而避免更严重的挤压、剪切等事故的发生,从而保护乘客的人身安全。
典型的UCMP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检测子系统、自监测子系统和制停子系统,见图1。
UCMP系统是通过检测子系统检测轿厢是否存在意外移动的风险或是否已经发生了意外移动,直接切断制动器电源的方式制停轿厢,符合国标对此类操作的安全等级要求。
图1 UCMP系统的组成通过对电梯轿厢或者操作系统进行设置,预防电梯出现意外移动和制停出现意外移动的轿厢,从而消除了电梯发生意外移动造成人身安全事故的风险。
该装置目的就是当电梯轿门打开时启动保护装置,电梯轿门关闭时保护装置继续运行,直至电梯运行停止。
其设计原理主要是电梯轿门开启后,乘客进入轿厢,这时应能够启动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功能,该功能可通过传感器信号控制来实现,将电梯轿厢可靠的固定在电梯导轨上,防止电梯的轿厢发生意外移动。
在电梯轿门关闭到位时,系统通过传感器给出信号复位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之后轿厢继续运行,实现电梯轿门与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同步运行,起到了实时保护的作用。
2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构成及要求2.1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组成电梯轿厢是否意外移动是通过检测控制单元来判断,每层的平层感应装置和安全控制系统可以共同组成该监测装置。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技术要求分析及检验【摘要】: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是保障电梯正常运行的基础,该装置不仅能实现数据分析与处理,也能实现电梯运行的风险分析与管控,为电梯故障处理提供了数据支持,通过应用设备检测装置能够实现电梯的实时监控,进而保障电梯的正常运行,进而降低电梯的故障率,本文结合电梯轿厢的实际特点与意外移动保护装置运行的技术安全要求,对电梯的安全装置要求,对该装置技术要求以及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电梯的安全运行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电梯;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近年来,电梯轿厢意外移动引起的伤害事故屡见报端,事故的伤害程度往往让人痛心和后怕。
事故原因通常是制动器失效、传动系统失效、控制系统故障或门锁回路被人为短接等。
为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增加电梯的安全性,我国制定了《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1号修改单》(以下简称“1号修改单”),规定:“在层门未被锁住且轿门未关闭的情况下,由于轿厢安全运行所依赖的驱动主机或驱动控制系统的任何单一部件失效引起轿厢离开层站的意外移动,电梯应具有防止该移动或使移动停止的装置”[1]。
1号修改单于2016年7月1日正式实施,准确解读1号修改单的技术要求,分析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研究现状与技术特点,对电梯检验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结构原理要保障电梯的安全性能,就需要保障电梯的安全保护功能正常运行,一方面相关的监测设备进行监控和相关信息的监测,另外一方面还需要依靠设备和动力系统实现制动,三个系统的有效结合才能保障电梯轿厢的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
控制系统在收到控制信号之后进行了处理,然后紧急制动、报警等相应的执行机构会根据控制系统的信号完成一系列的命令。
2 系统的构成电梯的轿厢意外移动装置的功能实现需要多个系统的紧密联系、依赖于各系统的配合完成,才能实现电梯的制动,这其中包括监测子系统,触发与制动系统以及自监测子系统。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构成及故障分析叶陈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原因,接着分析了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最后对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检验进行了探讨。
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构成;故障分析引言:无论是作为检验员、维修人员还是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只有熟练掌握上述内容和要求,才能正确检测或检查试验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以确保电梯的安全使用,消除潜在的事故,避免因车辆意外移动而引发的事故。
1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原因电梯安全运行主要靠的是驱动主机、控制系统、制动系统其中的任何一个单元,任意一个单元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起轿厢的意外移动。
下面就这几个单元进行逐一分析:驱动主机:目前采用最多的为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其运行方式为曳引轮绳槽和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实现。
所以,出现故障的情况主要为曳引轮绳槽可能出现变形量过大,磨损严重,或者存在油污的现象,都有可能造成电梯轿厢的意外移动。
控制系统:防止电梯意外运行的控制系统主要依靠电气的控制来实现的,其主要包括系统的编程和一些类电气原件,来控制电梯的开关门、起动、制动、运行等动作的。
如果,一旦控制程序出错致使控制电路失效或某一电气元件故障,都有可能造成系统发出错误指令,造成电梯误动作导致溜车事故。
制动系统:除了驱动主机和控制系统外,制动器性能的优劣对整个电梯系统的安全性起着关键的作用。
笔者总结了近些年的电梯运行意外溜车事故,可以发现因制动器故障和缺陷所引起的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
部件的磨损、老化、间隙的调整不当,是故障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同时,限速器和安全钳制动系统,也会产生轿厢意外移动,所以,必须不断的改进设计方案,才能提高电梯的安全性,保障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
人为原因:比如维护保养人员短接层门轿门门锁装置等都有可能引起轿厢的意外移动。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引起的挤压、剪切等伤害应该得到整个电梯行业的足够重视,而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目的就是防止使用者在进出电梯轿厢时受到轿厢意外移动引起的伤害。
默纳克E65UCMP轿厢意外移动保护故障处理目录一、故障原因二、现场排查诊断三、UCMP 功能强制取消功能开启或关闭四、相关参数设置一、故障原因1.在平层区位置开门状态下,轿厢无指令离开层站的移动,不包含装卸载引起的移动。
2.开启UCMP功能检测后,当轿厢出现意外移位时报此E65UCMP轿厢意外移动保护故障。
3.E65故障不可自动复位,断电上电也不可以自动复位。
4.E65只有在检修状态下,将主板小键盘F2设为1清除故障可手动复位。
E65故障原因排查:1.查上下再平层开关是否误动作。
2.检查平层感应器是否损坏或者接触不良。
3.检查抱闸制动器机械部件是否卡阻抱闸未闭合引起的溜车。
4.检查隔磁板插入深度。
5.检查封门板信号输入输出是否正常检查完后。
注:用操作器的stop键即可复位故障,将主板小键盘F2设为1复位故障。
二、现场排查诊断1.电梯平层后,门锁断开的情况下,检测到平层感应器脱出隔磁板。
2.有开门再平层或者提前开门功能的电梯,因为平层时有门区开关来配合封门板来封住门锁,装货卸货引起钢丝绳伸长,而导致的轿厢平层感应器脱出隔磁板,就不会报E65故障。
3.只有轿厢位移过大,门区开关也脱出隔磁板之后,封门板不在输出封门指令,门锁断开引起报E65故障。
4.再次确定电梯确实没有意外移动的情况下,出现意外移动故障,考虑检查。
5.平层感应器和门区开关是否接触不良,相关参数是否设置正确。
6.隔磁板插入深度是否符合标准。
7.封门板接线是否正确。
三、UCMP 功能强制取消功能开启或关闭(版本不一样取消方法不一样)。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技术要求与研究现状分析发表时间:2020-08-24T15:43:57.28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作者:王昊权[导读] 摘要:电梯的应用为人们带来了便捷,但由于一些因素,在应用中会存在一些意外移动事故。
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甘肃省兰州市 730050摘要:电梯的应用为人们带来了便捷,但由于一些因素,在应用中会存在一些意外移动事故。
当前,为了对这一事故进行有效解决,对其进行了深入和详细的方案探究。
此外,电梯行业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广泛交流和探讨有了非常大的成果。
2016年7月1日后,应用《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规范》第1号修改单的全新标准中,使得开门溜梯的伤人事件有效减少。
关键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技术要求引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5年7月发布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号修改单,明确自2016年7月1日起,相关新装电梯必须具有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说明电梯轿厢意外移动已经成为近年来电梯安全事故的重要诱因。
造成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原因很多,不可能针对每一个原因设计制造一种保护装置或措施,目前市场上的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产品也由于各种原因不尽人意。
1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主要原因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原因主要有电梯制动器失效、电梯轿厢严重超载以及电梯曳引机(或钢丝绳)有缺陷。
1.1电气和机械电气装置原因有可能是门锁接触器故障或人为短接故障,也有可能是门联锁回路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完成接地或门联锁回路出现短路等使电梯无法正常运转;机械装置原因可能是制动器的制动弹簧、制动轮和制动钳老化磨损失效。
1.2严重超载电梯轿厢严重超载加速了电梯超载保护装置的老化损坏,自启动的超载保护装置功能失效。
电梯超载时,电梯制动器承受的压力远远大于正常条件下的承受力度,制动力不足不能制停电梯,导致电梯轿厢意外移动。
电梯轿厢的上下运行是由电梯曳引力完成的,而电梯电梯曳引力是电梯运行装置产生静摩擦力。
浅谈电梯UCMP装置制停距离计算摘要: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近年来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电梯也慢慢的进入人们的视野,由于近年来电梯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其中由于电梯意外移动引起的剪切死亡事故更是屡见不鲜,为了提高安全性国家对电梯标准GB7588-2003进行了修改即“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号修改单”。
该修改单中重点强调了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这一方面,并要求各大电梯生产厂商按照修改单内容增加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以提高电梯安全性。
关键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制停距离;计算1 UCMP的意义轿厢意外移动保护(Unintended Car Movement Protection)简称UCMP。
其目的是防止乘客在进出电梯轿厢时受到轿厢意外移动造成的伤害。
造成伤害主要是由于动力输出及制动控制方面的原因和系统控制方面的原因。
所以UCMP系统就是电梯处于平层位置层门打开状态时,如果电梯出现意外移动,UCMP安全装置会立即启动保护,停止电梯运行,UCMP控制系统由检测装置、控制电路和制停部件组成。
其中检测装置追加在平层检测开关之上,与平层开关使用同一检测板,独立的控制电路通过制动器制停曳引系统。
于是在“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号修改单”中开始引入UCMP装置以防止该类故障的发生。
2 UCMP的系统组成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系统的系统组成主要是分为三个部分:制停子系统;检测子系统;自监测子系统.(1)制停子系统:按作用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①作用于悬挂绳或补偿绳系统上的制停部件:夹绳器②作用于轿厢或对重上的制停部件:安全钳、双向安全钳、夹轨器。
③作用于曳引轮或只有两个支撑的曳引轮轴上的制停部件:块式盘式钳盘式鼓式制动器(2)检测子系统:标准要求在电梯门没有关闭的前提下,最迟在轿厢离开开锁区域时,应由符合标准要求的电气安全装置检测到轿厢的意外移动。
所以,检测子系统应当是一个电气安全装置或者有几个电气安全装置组成,一般来说,该系统的功能是检出轿厢意外移动的状态,并对触发和制停子系统发出制停指令。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要求和检验方法分析摘要:本文对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要求实行研究,然后明确了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检验的方法,主要的目的:明确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相关要求,加强对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检验,以便保证电梯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乘客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要求;检验方法随着电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梯风险的评价随之不断变化,需明确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具体要求,并对电梯轿厢意外移动进行检验,从而降低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危害,将轿厢制停在安全的位置,进而确保乘客乘坐电梯的安全。
一、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层门没有锁住、轿门没有关闭的条件,因为轿厢安全运行驱动主机/驱动控制系统任一单元件失效,则会引发轿厢发生非操纵离开层站意外一定现象,悬挂钢丝绳、曳引轮失效等情况[1]。
曳引轮失效,即为曳引能力急骤丧失。
驱动主机主要包括:电动机、制动器,以及传动装置等。
检测单元,会受到开门状态因素、轿厢位置因素影响,出现电气开关/传感器/门联锁继电器未锁紧/轿门未关闭的现象。
控制单元,易于被收集状态位置信息因素、判断发出指令检测系统因素的影响,对安全继电器、安全电路,以及能够编程电子安全系统等,构成直接的影响。
执行机构,会被制停轿厢静止因素、剪切因素、坠落因素等影响,其中双向安全钳/安全钳,可直接作用在轿厢/对重位置。
钢丝绳制动器,能对曳引绳/补偿绳进行作用。
二、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要求(一)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不同子系统功能、组成的要求1、制动器监测的要求7588-2003的标准,对电梯制动器监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制动器检测下,能对制动力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的周期在2周/2周以内[2]。
如果在制动器动作检测下,没有对制动力情况进行检查,需要定期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对制动器制动力予以检测。
制动器制动力检测的过程,没有对动作状况加以检测,应将制动力检测间隔时间控制在24h/24h以内。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轿厢意外移动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但是只要做好电梯日常的检查及维护保养、提高用户乘梯安全意识、加强监督管理,是可以把轿厢意外移动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的。
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电梯的工作原理、溜车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介绍,希望大家对电梯溜车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在日后的电梯维护保养和使用过程中,能更好地做好预防,共同避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产生原因;预防措施1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型式1.1有冗余的曳引机制动器型式此型式保护装置改进了原有曳引机制动器,无需进行附加保护装置的增设,且对于没有开门运行功能的垂直电梯而言,仅有自监测子系统和制停子系统的需要。
该型式的保护装置,在制动器“冗余”特性的作用下,能兼顾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制动减速功能、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制停子系统等,得到相对广泛的应用。
然而,该型式的保护装置在近年来的实践应用中也呈现出一系列局限:1)电梯超载运行或钢丝绳与曳引轮打滑严重引起轿厢意外移动时,该型式保护装置难以有效发挥应有的保护作用;2)现有检验规则中,未要求检测轿顶上安装的光电开关位置与距离。
1.2采用钢丝绳制动器型式现阶段,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多采用钢丝绳制动器,为使该型式保护装置在轿厢意外移动时具备上、下行制动功能,研发了双向钢丝绳制动器。
该制动器在三相交流异步主机电梯上实现了广泛应用,并作为附加制动器引入城市老旧电梯升级改造中。
个别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中使用钢丝绳制动器后,同样有一定局限性存在,如部分钢丝绳存在较长的触发与制停响应时间,有误动作风险存在;个别产品制动力稳定性不足。
2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产生原因电梯轿厢意外移动轻者会造成轿厢冲顶、蹾底,重者则会引发人员剪切、挤压、坠落等伤亡事故,会给人身和设备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造成电梯发生轿厢意外移动的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1)制动抱闸调整不当。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检验摘要: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UCMP)作为GB7588-2003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已是通行的行业标准。
2000年,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出版ASME A17.1-2000《Safety Code for Elevators and Escalators》已提出UCMP的要求,该标准的后续版本ASME A17.1-2013中保留了该项要求。
2009年,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EN 81-1:1998/A3:2009《Safety ru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lifts Part 1:Electric lifts》,同样提出了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的要求。
关健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检验1 GB7588-2003第1号修改单关于UCMP的技术要求GB7588-2003第1号修改单关于UCMP的技术要求主要含以下五个方面:(1)明确了轿厢意外移动的定义。
轿厢意外移动是指在开锁区域且在轿厢无指令情况下离开层站的移动,不包含卸载引起的移动。
(2)明确UCMP的保护范围。
UCMP对因驱动主机或驱动控制系统的任一单元失效引起的轿厢意外移动进行保护,不包括悬挂绳、链条、滚筒、链轮导致的失效。
(3)明确对整体装置的要求。
最迟在轿厢离开开锁区域时,应由符合要求的电气安全装置检测到轿厢的意外移动,并使轿厢制停且使其保持在停止状态。
(4)明确对制停部件的要求。
制停部件使轿厢制停时所产生的减速度不应超过:a)空载向上意外移动时的减速度不超过1g;b)向下意外移动时的减速度不超过限速器-安全钳动作时允许的减速度;该装置应在下列距离内制停轿厢:a)与检测到轿厢意外移动的层站的距离≤1.20m;b)层门地坎与轿厢护脚板最低部分之间的垂直距离≤0.20m:c)按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5.2.1.2设置井道围壁时,轿厢地坎与面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最低部件之间的距离≤0.20m;d)轿厢地坎与层门门楣之间或层门地坎与轿厢门楣之间的垂直距离≥1.00m。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及其检验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电梯作为垂直交通的主要工具之一,其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其中,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是导致电梯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提高电梯的安全性,需要对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进行设计和检验,保证其正常运转。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是指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当轿厢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阻止轿厢的继续移动,并切断所有电源,保护人员和设备的一种安全装置。
根据国家标准《电梯安全规范》(GB7588-2003)的要求,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应该满足以下设计要求:1. 移动保护装置的灵敏度应该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即当轿厢速度达到标准规定的值时,应该自动启动。
3. 移动保护装置的复位应该简便易行,复位后应该能够自动恢复正常状态。
4. 移动保护装置应该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够保证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能够正常运转,并能够长期保持有效性。
5. 移动保护装置还应该具有应急电源和手动复位功能,以保证在断电或电源故障时能够正常工作。
确认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是否符合上述设计要求,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验。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检查移动保护装置的灵敏度和动作时间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
我们可以根据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具体测试步骤和方法见标准《电梯安全规范》。
2. 检查移动保护装置的复位功能是否正常。
我们可以模拟异常情况,如轿厢突然停止、倾斜等,然后测试移动保护装置是否正常工作,并进行手动复位测试。
3. 检查移动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我们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环境测试,如高低温、高湿度等,测试移动保护装置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是否能够正常运转,并进行长期性能测试。
综上所述,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设计和检验非常重要,需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和检查,以保证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广大业主和管理者也应该关注并加强对电梯的日常维保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电梯的安全隐患。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技术要求分析及检验【摘要】:近年来,由于轿厢出现非正常移动而引发的电梯事故比较频繁,显然加剧了民众对于电梯安全系数的恐慌和疑虑。
这就要求电梯检查工作人员必须对轿厢出现意外移动防护设备进行有效、精准的认识,了解检查关键点,同时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对轿厢出现在非正常运行情况下移动的检查。
【关键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技术要求;检验伴随中国高层商厦的迅速发展,电梯已经成为人们离不开的一种基础日常生活用品。
然而,由于在电梯运行期间,约有4/5的故障都产生于门控制系统上,特别是电梯开门时轿厢出现非正常情况下的意外移动,明显提高了轿厢乘员出现安全事件的概率,因此,必须及时增设可靠的防护设备,并加强检查,从而将电梯的运营安全系数不断提高。
一、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技术1、防止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组成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是由检测子系统、制动子系统和自监测子系统组成,制停元件、监测装置是防止轿厢发生意外移动防护装备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前者主要可以对几个元件起到制停作用,包括曳引轮、对重、轿厢、悬挂钢丝绳等,当其对轿厢起作用时,可经限速器轿厢安全钳制停电梯;当其在钢丝绳和曳引轮部位作业时,可经夹绳器或夹轮器制停。
后者主要是对轿厢有无发生意外移动进行检测。
一般情况下,对这种检测装置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真正的使用、投入该设备前,需要先进行试验,以保证该设备可以对意外移动起到准确的监测。
2、防止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释放工作当电梯检测系统检测到电梯制动系统失效后,就会启动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此时需要安排专业的人员有效释放装置,复位期间并不需要与轿厢接近,就可以保证电梯复位顺利,恢复正常工作。
3、安装轿门锁装置伴随现阶段高层建筑数量的逐步增多,有时会发生运行故障或停电,此时必须要及时解救被电梯困住的乘客。
另外,如果被困于电梯中,一定不要盲目逃出,避免落入深井中,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轿厢意外移动装置检验方法分析李科发布时间:2021-11-02T02:13:51.718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3期作者:李科[导读] 轿厢的意外移动会对乘客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对轿厢意外移动过程的深入分析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浙江 310000摘要:,加大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研究,改进其检测方法,能有效降低电梯运行中的事故隐患,从而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
关键词: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检验轿厢意外移动事故对人们生命财产健康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轿厢意外移动装置(UCMP)作为电梯的重要安全保护装置,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被列为电梯的强制性安全保护装置。
基于此,本文重点对轿厢意外移动装置检验进行了探讨。
1 轿厢意外移动原因1.1 制动设备问题。
制动设备是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装置,它控制电梯的提升并调节其运行速度,其问题原因为制动运行时间过长,制动动作太频繁与密集导致运行故障,致使发生意外移动事故。
1.2 电梯的运行需专门曳引设备及系统来操控,频繁接触摩擦时,滑轮和钢丝绳线的磨损严重,部分装置表面可能有油污油渍,导致曳引控制时出行变形,致使滑动时滑轮位移,从而形成轿厢意外移动。
1.3 整个电梯控制系统也可能出现运行故障,若在其内部电路控制板的任何一点出现故障或意外损伤,将对系统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接触不良,在正常系统运行中会产生大量错误与偏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1.4 电梯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非常重要,因此需一个特殊的平衡系统来维持电梯的稳定运行状态,防止测斜或倾斜问题。
然而,在系统调试阶段,工作人员未按要求进行测试,经常使电梯无法维持稳定平衡,在重力失调工况下,无法保持平衡,易导致轿厢移动。
2 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含义轿厢意外移动是指当电梯处于解锁区且开门状态时,轿厢在未收到离开指令工况下发生离开层站的意外移动,而且其不包括货物搬运引起的移动。
电梯的意外移动可能是因驱动主机或驱动控制系统某一部件失效引起。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及其检验方法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是电梯的一个重要安全装置,其作用是在轿厢异常移动发生时,通过机电、电气等手段,停止电梯的运行,保护电梯乘客和设备的安全。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监察规则》,每年对电梯进行检验时,应检验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功能和性能。
具体检验步骤如下:
1.检查保护装置的外观和接线是否正常,有无损坏或脱落等情况。
2.使用检测仪器检测保护装置是否正常工作,包括停车保护装置、限速保护装置、轿顶安全装置和紧急停止按钮等。
3.检验停车保护装置,即在电梯正常运行状态下,打开井道门或轿门,检测是否能够停止电梯的运行。
5.检验轿顶安全装置,即关闭轿门,遮挡住电梯的光电传感器,检测是否能够停止电梯的运行并播放警告声。
6.检验紧急停止按钮,即在电梯运行时按下紧急停止按钮,检测是否能够使电梯立即停止运行并播放警报声。
7.对保护装置进行模拟测试,模拟不同的故障情况,检测保护装置是否能够及时响应并保护电梯的安全。
检验过程中,检测仪器应符合国家标准,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和技能,且严格遵守电梯检验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
总之,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检验是电梯安全保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认真执行,以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
几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一、意外移动监控装置(失电)+双向限速器+双向夹绳器(拉索型)二、1、电梯在门区正常停靠情况下(制动器有效制动),主机制动器失电下闸,让双向限速器上的电磁铁晚于主机制动器2-3s失电动作。
电磁铁动作后(失电后铁芯伸出),如果轿厢未发生意外移动或移动距离小于100mm,就不会拉动拉索触发双向夹绳器机械动作。
如果,此时出现主机制动器制动力不足或曳引力不足(曳引钢丝绳在曳引轮上打滑),就会发生电梯轿厢意外移动。
在移动过程中,电梯轿厢拉动限速器钢丝绳带动限速器轮转动。
当限速器轮转动一定的角度后,失电电磁铁伸出的铁芯与限速器轮上的挡块接触,阻止限速器轮转动,使制动臂带动拉索触发双向夹绳器动作。
最终使发生意外移动的轿厢制停。
三、2、电梯(抱闸打开)在门区范围内平层或再平层情况下,主机制动器未失电制动,此时,如果“驱动控制系统的任何单一元件失效引起轿厢离开层站的意外移动”(制动器不能下闸引起的意外移动)时,意外移动监控装置监控到平层或再平层速度大于0.8m/s、平层区域大于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7.7.1中的±0.2m或±0.35m时,必须立即使电磁铁失电。
失电电磁铁伸出的铁芯与限速器轮上的挡块接触,阻止限速器轮转动,使制动臂带动拉索触发双向夹绳器动作。
最终使发生意外移动的轿厢制停。
四、3、电梯轿厢在突然失电情况下,制动器失电下闸,让双向限速器上的电磁铁晚于主机制动器2-3s失电动作。
电磁铁动作后(失电后铁芯伸出),如果轿厢被制动器完全制停(制动后限速器轮没有发生移动或移动距离小于100mm,就不会拉动拉索触发双向夹绳器机械动作。
否则就需人工进行机械、电气开关复位。
也可以通过通电来检查双向夹绳器是否发生机械动作:双向夹绳器动作后,必须将夹绳器的断火开关打掉。
也就是说如果夹绳器机械动作了,系统电源就不通,必须进行人工复位。
根据计算,电梯突然停电,造成双向夹绳器机械动作的概率很小。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及其检验方法摘要:当前电梯已演变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当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构成部分,要想防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所造成的安全事故,确保乘客的人身安全,我们需充分的掌握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类型、构成以及检验方式等,对其相关的安全保护基础问题予以明确,全面认识到保护装置所具备的重要性。
关键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检验方法1电梯的工作原理为了能够让电梯实现运输的目的,需通过曳引绳的两个方向分别连接对重和轿厢,依靠电动机带动曳引轮的运转的方式来拖动轿厢与对重进行垂直的上下运动。
同时,为了能够确保轿厢在升降时能够维持稳定的垂直运行,需在高层建筑物的井道墙体结构中安装固定的导轨,同时电梯通过导靴沿导轨进行垂直运行。
而电梯的运作则需要由电动机在运动的过程中松闸,要想实现这一操作需通过长闭式制动器。
其次,要想确保电梯的安全使用,制动需维持在失电的状态之中,让电梯以静止的状态停滞,且轿厢能够准确地停止在乘坐者所选择的楼层之中。
为了能够有效控制电梯的正常运动,还需要具备灯光、选层以及速度信息等相关功能,需通过电气系统来实现,以及保障电梯能够稳定运行的安全装置,而轿厢在运行状态方面的信息则需通过指示系统来实现。
所谓轿厢主要是指乘坐电梯的主体部位,乘客进出轿厢必须通过轿门和厅门这一平面,若此时电梯轿厢发生意外的移动,乘客就容易出现剪切伤害,因此,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1号修改单中规定电梯必须增加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来对上述情况予以保护。
2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组成2.1保护装置系统组成电梯轿厢意外移动装置安装的目的是转移轿厢偏移荷载力并减缓轿厢冲顶压力。
该装置由检测、制动、自检测子系统等组成,电梯管理平台能够及时得知电梯运行状况,根据电梯轿厢管理与检测要求,及时制停电梯进行检修。
期间,检测子系统作为信号发出与传导平台,能够及时准确地分析出轿厢是否存在意外移动的风险与隐患,以便将实时监控数据传递至管理平台,当出现问题时便能够通过警报系统提示检修人员;制动子系统能够识别远程操控平台的指令,以此及时制停电梯轿厢,将电梯停留在方便检修的位置,以避免对乘客生命安全造成损害。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要求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建设,电梯作为输送人流的重要设施引起广泛关注。
为避免发生电梯意外事故,应当强化对其安全性的保护。
基于我国电梯技术的发展,对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研究持续深入,并广泛应用在实践工程中。
在新时代下要想最大限度的保证电梯运行安全可靠,则需保障电梯设施的设计和运行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因此本文主要对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并详细分析其要求,提出适当的检验方法,以此进一步提高电梯运行安全和稳定。
关键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要求前言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一般是指电梯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如处于开锁区内平层与再平层间,当处于开门状态时出现的非操作性移动情况。
该现象会导致电梯轿厢内的乘客遭受严重伤害,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相关研究人员对电梯风险进行重新评价,通过开发相应的保护装置以适应使用需求。
为有效发挥保护装置的功能和作用,则应当合理确定相应的要求,并采取科学检验方法,尽可能避免或降低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等事故。
1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影响因素当前电梯轿厢发生意外移动的风险来源有驱动主机、控制系统和制动系统。
其中驱动主机位于电梯机房内部,负责对轿厢的曳引。
常用设备则是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通过依靠主机的驱动轮带动提升绳,实现对动力输送和传递,保证电梯正常运行。
但随着电梯使用时间的延长,驱动轮的绳槽可能存在严重磨损或附着污渍等,进而引发电梯轿厢意外移动。
而控制系统则是负责发出相应的指令信号,保证电梯制动、上下运行以及电梯门开关等功能。
如果其内部元件发生故障,则会影响指令发出的正确性,引发电梯轿厢失控而出现意外移动。
制动系统是电梯设备的重要安全装置,能够在电梯运行期间通过切断电源来制停轿厢。
并且在125%的额定载荷下保持轿厢静止,防范发生坠落风险。
如果制动器的接触器由于使用年限过长而导致接触不良、线圈不符合标准、限速器与安全钳制动系统协调不当等,均会导致电梯轿厢发生意外[1]。
轿厢意外移动装置检验方法分析2 浙江希牛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摘要:本文针对轿厢意外移动装置的检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首先介绍了轿厢意外移动装置的定义、分类及其重要性。
然后对目前国内外轿厢意外移动装置的检验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接着,针对国内轿厢意外移动装置的检验现状,提出了改进方法和建议。
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对改进方法进行了验证,并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轿厢意外移动装置检验方法。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提高轿厢意外移动装置的安全性能和运行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轿厢意外移动装置;电梯安全;检验方法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电梯轿厢意外移动问题的引出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是指电梯在运行或停靠时,轿厢发生异常移动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电梯使用中时有发生,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据统计,电梯轿厢意外移动已成为电梯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电梯轿厢意外移动进行检验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轿厢意外移动装置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为电梯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2)轿厢意外移动装置的重要性轿厢意外移动装置是一种安全装置,用于避免电梯轿厢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意外移动,保证电梯的安全性。
在电梯的设计和制造中,轿厢意外移动装置是必不可少的安全装置之一。
如果电梯没有安装或者安装不当,可能会导致轿厢意外移动,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轿厢意外移动装置的正确安装和有效性检验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轿厢意外移动装置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研究意义提高电梯安全性能:电梯轿厢意外移动问题是电梯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研究轿厢意外移动装置的检验方法,能够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减少电梯事故的发生。
规范检验方法:目前,对于轿厢意外移动装置的检验方法尚未有统一的规范,各地的检验标准也有所不同,因此,研究轿厢意外移动装置的检验方法,能够为制定统一的检验标准提供参考依据,规范检验方法,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探讨
发表时间:
2018-10-17T09:25:20.7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作者: 张阳 韦雨村 陈演峰
[导读]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电梯的数量也增长迅速,随之而来的电梯安全可靠的运行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梧州分院 广西梧州 543000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电梯的数量也增长迅速,随之而来的电梯安全可靠的运行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着重分
析了电梯轿厢意外移动及保护装置的设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梯轿厢;保护装置;案例分析
引言
电梯在为人们带来使用方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电梯轿厢意外移动。当人在出入电梯轿厢时,如果电
梯轿厢发生意外移动极易造成剪切、挤压等事故,直接影响到人们生命安全,因此,对轿厢的意外移动进行检测,并对检测到的轿厢意外
移动采取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1.UCMP
的设置
1
号修改单规定,UCMP系统由检测子系统(如果有)、制动器自监测子系统(如果有)和制停子系统构成。为此,可以把曳引式电梯
分成
3类:有齿轮曳引机电梯、无齿轮曳引机电梯(带开门情况下的平层、再平层和预备操作功能)、无齿轮曳引机电梯(不带开门情况下
的平层、再平层和预备操作功能)。分别对其是否需要进行轿厢意外移动的检测分析如下:
(1)有齿轮曳引机(工作制动器作用在高速轴)电梯,由于其制动器作用在高速轴上,制停部件不符合9.11.4的要求,应设置:检测
子系统
+制停子系统(非工作制动器);
(2)无齿轮曳引机电梯(带开门情况下的平层、再平层和预备操作功能),必须要设置:检测子系统+制停子系统(具有自监测);
(3)无齿轮曳引机电梯(不带开门情况下的平层、再平层和预备操作功能),如果其制停部件符合9.11.3和9.11.4的驱动主机制动
器,即制动器有自监测功能并通过型式试验,且制动器的作用在曳引轮或只有两个支撑的曳引轮轴上,不需要检测轿厢的意外移动,此时
需要配置:制停子系统(具有自监测)。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开门情况下的平层、再平层和预备操作?提前开门平层是为了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属于自选功能,标准对此没
有要求,很多高速电梯可能会配备该功能。而对于开门再平层问题则需要考虑到轿厢的平层保持精度是否符合要求;由于轿厢在装卸过程
中轿厢侧钢丝绳的伸长和缩短、轿厢侧绳头弹簧的刚度以及减震用橡胶变化等必然会引起平层精度的变化,进而可能会引起装卸困难,故
为了保持平层的精度需要进行开门情况下的再平层。修改单中
12.12对平层的准确度及平层保持精度作了如下规定:“轿厢的平层准确度应
为
±10mm。平层保持精度应为±20mm,如果装卸载时超出±20mm,应校正到±10mm以内”。修改单中对平层保持精度有明确的量化指标,
对于开门再平层功能是否需要配置,检验过程中需要对以下几点把关:
(1)查看销售合同,是否配置提前开门或再平层功能;
(2)查看电气原理图纸(轿门和厅门锁回路是否有旁路或桥接开关),查看轿厢是否新增用来再平层的位置感应器;
(3)轿厢在首层站装载110%载荷,检查平层保持精度。如果平层保持精度超过±20mm,必须配备再平层功能[1]。
2.
失效案例分析
2.1
隔磁板与平层感应器安装缺陷
1
号修改单第12.12对轿厢的平层保持精度规定“平层保持精度应为±20mm,如果装卸载时超出±20mm,应校正到±10mm以内”。
查看某失效案例轿顶平层感应开关及井道隔磁板的安装位置,发现隔磁板的长度与平层感应器不匹配——隔磁板的上下端面与上、下
平层感应开关的光电触点距离超过
50mm(见图1a);而正常隔磁板与平层感应器的安装方案如图1b所示,隔磁板的上下端面与上、下平
层感应开关的光电触点距离
≤20mm。如果电梯的平层精度符合±10mm要求,按照图1b的安装方式,当轿厢因为装载导致平层保持精度超
过
±20mm,隔磁板必然会脱开上、下平层感应器开关中其中一个(此时上再平层和下再平层在隔磁板内),此时电梯启动进行开门再平
层。不仅如此,隔磁板长度的不匹配也会影响到
“检测到意外移动时轿厢离开层站的距离”参数,“检测到意外移动时轿厢离开层站的距离”值
越大,轿厢最终制停离开层站的距离值
H就越大(H=检测到意外移动时轿厢离开层站的距离+检测子系统和制停子系统响应时间产生的滑移
值
+制停子系统制停滑移值)。当然,也会造成其他参数变化如“所预期的轿厢减速前的最高速度Vmax”变大,如图2所示S1越大必然导致
Vmax
增大,最终可能导致检测子系统与制停子系统不匹配[2]。
(a)隔磁板与平层感应器不匹配(b)正确的安装方案
图1隔磁板与平层感应器安装
图2所预期的轿厢减速前最高速度Vma
2.2
第二轿门锁电气触点安装缺陷
图3第二轿门锁和夹绳器触发回路
某失效案例的电梯为有齿轮曳引机载货电梯,依据1号修改单的要求必须装设轿厢意外移动检测装置(UCMP),其UCMP系统构成
有:检测
子系统+制停子系统(夹绳器)。主要工作原理:用独立的轿门关闭验证开关(不被提前开门和开门再平层电路短接的安全开关)来
检测轿门的关闭状态,用光电开关和逻辑处理电路检测轿厢是否离开开锁区域,只有检测到轿门开着且轿厢离开开锁区域时触发夹绳器动
作制停轿厢。
图4第二轿门锁电气开关
本例中电梯施工单位正是对独立轿门关闭验证开关的理解错误导致上述缺陷,把第二轿门锁回路直接接到轿门机械锁电气触点,使得
轿门锁电气触点脱离安全回路。其电气原理如图
3所示,第二轿门锁回路与K11常
开、K10常开、K12常闭线路,以及K15常开线路并联后串联到限速器电气开关回路中,K15安全继电器由系统触发(只有当电梯到达
门区后,
K15继电器失电,此时UC⁃MP保护启动。在非门区K15闭合导致第二轿门锁回路直接被K15短接,本例中缺陷正是由于在非门区时
轿门机械锁电气触点被短接失效)。正确的做法是轿门增加一副电气触点(可以是低压触点),如图
4矩形框所示,该触点独立于原有的门
锁回路,因此在随行电缆中需要增加
2条线,采集额外的轿门闭合信号,用于防止厅门锁触点意外断开导致夹绳器误动作[3]。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梯轿厢功能关系着整个建筑电梯的使用情况,必须要高度重视,针对电梯轿厢意外移动问题需要从根本设置入手,分析
其出现的原因,从设计方面入手,针对电梯轿厢的意外移动配置防护装置,在出现意外移动之前提前预警,并将电梯轿厢及时控制,保护
好乘客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研究[J].李广伟,鲁彬,杨新洲,刘接胜.机电工程技术.2015(06)
[2]
浅析曳引驱动乘客电梯轿厢意外移动及其保护装置[J].霍佳伟,苗荣,李林,李唐成.机电信息.2018(03)
[3]
浅谈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要求[J].俞培华.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