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烟台的导游词烟台的导游词1避风亭位于蓬莱阁西部,轩亭建筑,原名海市亭,明正德八年(1513)知府严秦修建。
亭前有短堞筑于绝壁,大风由海面扑来,随即由绝壁上陋,适从亭檐之上吹过,亭无南窗,恰成气流死角,因有令人惊异的避风效果。
过去人们传说这里有避风珠,而实际上是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的一种巧合。
亭内壁嵌刻石25方,其中有明代袁可立观海市诗,董其昌代书,温如玉刻石,珠联壁合,堪称三绝。
另有清代施闰章、孔继涑手迹,亦属十分珍贵之墨宝。
袁可立观海市诗刻石共9方。
袁是河南人,明万历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曾任登州军事首脑。
诗题为《甲子仲夏登署中楼观海市》,描述海市最为真实得体,细读其序其诗,即可对海市免生望尘之叹。
字为明代书家董其昌书。
董始宗米芾,终自成家,其书圆润苍劲,俊逸飘洒,名驰海内外。
诗后有跋,自称“以米家法书之”,对苏轼的书法“犹不欲让”。
宇为一代高手温如玉刻。
温是长州人,宇白雪,“工真草隶篆,尤喜钩临法帖,有肃府阁帖传世”。
肃府石刻为洋洋巨制,盖代名迹,温是这一工程的骨干之一。
观海市诗刻石在《肃府帖》之后,其技艺已臻化境,故董其昌于尾跋中盛赞其“勒石得法”,使董书增色,以至“可敌长公(苏轼)之笔”。
孔子后裔诗文刻石两方,嵌在避风亭内南壁。
一方为《戊午登蓬莱阁》,孔子67代孙衍圣公孔毓圻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登临蓬莱阁所作;一方为《蓬莱阁阅水操记》,清乾隆年间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写,孔子69代孙孔继涑书。
孔继源是清代名书法家,与梁同书齐名,时称“南梁北孔”。
烟台的导游词2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为大家介绍夏天烟台的海。
来到沙滩远远望去,波澜壮阔的大海像一块晶莹剔透的翡翠。
这里有很多前来游玩的人们,他们有的用沙子掩盖自己的身体做日光浴;有的撑着大伞享受着凉爽的海风;有的三五成群,在朵朵浪花中嬉戏、玩耍;还有的孩子们用沙子堆做自己的“城堡”。
远处,有人坐着橡皮艇飞驰在蔚蓝的海面,经过的海面溅起许多手舞足蹈的小浪花;小朋友穿着泳衣拿游泳圈在海边追逐打闹;老人们则惬意地坐在沙滩上享受着眼前的一份独特海景。
模式下,2018年流域范围内8个试点县域累计形成了超过4000万立方米每年的地下水压采能力,取得显著压采效果。
然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非朝夕之功,体制机制的建设和完善更是一个长期过程,应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稳步推进。
综合治理体制机制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提高地下水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保障能力,囿于流域范围内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水资源条件、超采成因及程度的差异,体制机制建设也需因地制宜,适应当地实际情况。
此外,在体制机制运行过程中,需要及时开展运行效果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善的方面,立足长远,注重机制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适时调整以应对实际情况变化,注重试点过程中先进经验的宣传与推广,形成以机制管理工程、依工程落实机制,二者有机结合,更加高效地发挥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措施效能■烟台市感潮水文站网布局优化研究江 龙 李祥民 王伟鹏(山东省烟台市水文局 烟台 264000)【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烟台地区地理气候特点、风暴潮的类型及特点,同时遵循感潮站网规划要求,确定烟台市感潮水文站网规划总体思路、规划原则、建设目标、监测项目。
感潮水文监测是水文基础设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感潮水文监测可以为工农业生产、防汛防潮、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服务,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烟台 感潮水文 潮水位 站网1 烟台市基本概况烟台市地处胶东半岛中部,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位于东经119°34′~121°57′,北纬36°16′~38°23′。
濒临黄海、渤海,北与大连一水相连,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与青岛地域相接,西与天津呼应,是连接辽东和山东半岛的枢纽城市、连结环渤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面向东北亚地区的窗口城市。
全市总面积13746km2,全市陆地海岸线曲长702.5km,岛屿众多,海岛曲长206.6km。
1.1水文气象烟台市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与同纬度内陆地区比较,具有空气湿润、雨量适中、冬暖夏凉、气侯宜人的特点。
烟台火车站规划设计方案介绍杨鸿诗【摘要】从烟台火车站所处的环境入手,运用规划设计手法,将港口客站与火车站有机地联系起来,以独特的室内功能布局与"城市之门"的独特造型构思,开辟站房设计的新思路.介绍烟台火车站的总体规划设计,站房建筑设计.【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06(000)006【总页数】3页(P105-107)【关键词】铁路车站;规划;设计【作者】杨鸿诗【作者单位】中铁济南勘察设计咨询院有限公司,济南,2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8.11 环境概况烟台市地处胶东半岛的北端,面积13 624 km2,是山东半岛重要的港口城市,烟台港是山东省乃至我国北方发展海上贸易的重要口岸之一,是国家的主枢纽港口之一;烟台火车站位于烟台市中心芝罘区,南临时代广场、良友广场等商业区;北临烟台港货运码头和仓库区;东与烟台国际港客运站相接;西临青年路。
该地区已成为烟台市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烟台现有的火车站规模较小,站区广场混乱,交通不畅,景观不好。
火车站单一的功能和形象与周围地段的开发程度相比已显滞后,难以适应烟台现代化开放城市的形象要求。
因此,烟台市确定对整个火车站周边地区进行了远期统一规划,整体提升这一地区的环境综合效益。
2 总体规划方案设计2.1 烟台火车站既有站前广场根据城市规划,烟台火车站前主要道路北马路的交通量将进一步增加,铁路站场与北马路的距离较近,因此限制了站前广场的大小,需充分考虑利用铁道北部地区进行旅客的分流组织,从而缓解南广场的压力,减少旅客的进出站时间。
2.2 功能分区规划区域分为车站区、港务区、综合商业区、邮政中心区、商务中心区、南广场北广场区。
2.3 交通组织、机动车流线规划区内设10个主要出入口,北广场作为火车站主要人流,车流的集散广场,其机动车环行主线为单向行使3车道。
机动车从环海路西侧进入北广场,从环海路东侧驶出,北广场设置了社会车停车场,6条公交线路车站,长途车始发站和中巴、中短途客车站。
关于烟台招远家乡调研报告烟台市招远区位于中国山东省烟台市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域。
作为烟台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招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招远的发展现状、问题所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便为地方政府提供定向建议和战略支持。
一、概况招远总面积约为1136.76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16个镇、15个街道和7个乡。
根据最新数据,招远的人口约为11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比较高。
招远作为山东半岛的重要门户城市,交通便利,拥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
二、经济发展1. 主要产业招远的主要产业包括制造业、农业和渔业。
其中,制造业是招远经济的支柱产业,以食品加工、纺织、机械等为主要方向。
农业方面,招远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包括水果、蔬菜、畜牧业等。
渔业是招远的传统产业之一,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仍然有较大的潜力。
2. 经济特点招远以农业为基础,注重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品牌化,在全国范围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同时,招远还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旅游和金融服务业。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招远带来了不少经济效益,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三、发展问题与挑战1. 产业结构问题招远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制造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对环境的压力较大,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力度。
另一方面,招远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过于依赖农业和制造业,缺乏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支撑。
2. 人才引进和培养随着招远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但目前来看,招远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困难。
一方面,人才引进受制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招远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人才培养面临困难。
四、发展机遇与前景1. 区位优势招远地处山东半岛,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同时,随着烟台地区的经济发展,招远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发挥。
2. 资源禀赋招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海洋资源、农产品资源等。
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可以为招远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山东省烟台苹果产业发展概况及发展前景分析一、概况烟台苹果是以烟台辖区内的长岛县、龙口、莱阳、莱州、蓬莱、招远、栖霞和海阳等地栽培的苹果。
烟台苹果栽培历史悠久,是中国苹果栽培最早的地方,被称为中国现代苹果的发源地。
烟台气候和环境条件非常适宜苹果生长,被农业部确定为中国苹果优势产区,烟台苹果以“果形端正、色泽艳丽、果肉甜脆、香气浓郁”享誉国内外。
是烟台市的区域公用品牌。
二、苹果产业分析烟台,山东省地级市,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也非常优越,盛产水果。
烟台是中国最重要的苹果产地,烟台苹果的主产区是栖霞。
2018年烟台水果产量652.41万吨,增产4.6%;2019年烟台水果产量679.47万吨,增产4.1%。
苹果已经成为烟台的特色和品牌之一,全市有60%的乡镇和50%的农户主要从事果业生产。
已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2018年烟台苹果产量559万吨,增产4.6%;2019年烟台苹果产量573.6万吨,增产2.6%。
近年来烟台不断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更新改造老龄低效果园,进一步提升优质果率,提高苹果的加工比例,推进产业与休闲观光、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拉长产业链和价值链,巩固提升“烟台苹果”中国果业第一品牌地位,实现果业强、果乡美、果农富。
2019年烟台苹果产量占烟台水果产量比重84.42%,占全国苹果总产量比重13.52%。
2018年山东各区域苹果产量中,烟台558.96万吨,威海107.13万吨,临沂55.21万吨,淄博42.93万吨,济南28.46万吨,青岛27.98万吨。
其中,烟台占比最大,且在近几年呈现增加的趋势;整体来看,山东苹果优产区向胶东地区集聚,目前主要集中在烟台、蓬莱、栖霞、威海等地。
《2020-2026年中国苹果产业运行动态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数据显示:烟台苹果地域身价再创新高,稳居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第一位。
2019年烟台苹果、栖霞苹果、烟台大樱桃品牌价值分别达到141.48亿元、62亿元、50.81亿元。
1 项目概况烟台市地处胶东半岛东部,濒临渤海和黄海,是我国北方著名海港城市。
烟台文化广场基地位于烟台市中心——芝罘区,北临南大街,南靠西关南街,东沿胜利路,西沿西南河路,基地东侧为历史保护街区所城里,西面和南面为城市住宅用地。
在这样一个新与旧、历史与未来的城市交汇点,烟台文化广场不仅是烟台市人民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也将是展示烟台历史和地域特征的物质载体,是烟台在现代化进程中走向开放与包容的文化标志。
(图1)2 构思立意在烟台文化广场建筑设计中,我们力图将天——地——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以现代建筑语言加以表达,体现“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
(1)“交汇之海、文化之石”——与烟台地域文化、历史特色相融合方案创作的灵感来自于一系列烟台的自然特色和物质文化特征,包括长岛平流雾、曲折优美的海岸线与沙滩、云遮雾绕的海岛仙山,以及烟台由所城到开放商埠的历史演变、百年张裕葡萄酒文化、民间艺术和风俗习惯等。
将这些抽象的文化符号通过建筑学的手段进行转化,确定了“山海仙境、开放烟台”的总体设计意向,并以“交汇之海、文化之石”为具体的形象特征 (图2) 。
方案分别以博物馆、大剧院(包括京剧院)、青少年宫的建筑体量呈石块状意蕴历史之石、现代之石和未来之石,在一个升起的平台上依序展开,三块体量以水平向舒展而曲折的飘板相连接,形成一种“长平流雾、烟绕云台”的空间意象。
(图3 ̄4)方案中刚劲挺拔的骨架象征着的齐鲁文化中大气刚王扬张维功阙涛Wang YangZhang Weigong Que Tao第一作者第二、三作者邮 编电子信箱收稿日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烟台市城市规划科研中心高级工程师510640yangwang804@126.com2007 12 24交汇之海、文化之石中图分类号 TU984.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08)05-0030-04摘 要 烟台文化广场以现代的设计策略来积极寻求与地域自然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呼应关系,在协调建筑与城市关系、整合建筑复杂功能的基础上,设计者力图塑造一座充满地域特征、富含文化品位与时代精神的新世纪建筑。
烟台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任务和实习地点1·1、实习目的:为了更好的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对野外地质地貌有更深的体验,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精神。
1·2、实习任务:火山地貌、海蚀地貌、褶皱等地质构造的识别以及构造原理,矿物和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土壤种类判别和土壤PH测量、植物种类的判别,海岸地貌的识别,野外地质素描的练习,以及干湿温度表、风向风速表、气压的基本使用,实地考察地点:浃河口,门楼水库,马山,牙山,迎口山,芝罘岛二、实习时间:2011年7月14日至2011年7月19日三、烟台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位于E119°34′~121°57′,N36°16′~38°23′。
烟台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濒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对峙,并与大连隔海相望。
全市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平方公里,全市共辖12个县、市、区,包括蓬莱、莱阳、栖霞、招远、龙口、莱州、海阳、长岛等8个县(市),芝罘、福山、莱山、牟平四个区。
图1(二)地形境内地形复杂,烟台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
山地占总面积的%,丘陵占%,平原占%,洼地占%。
低山区位于市域中部,主要由大泽山、艾山、罗山、牙山、磁山、蛤山卢山、山昔山、昆嵛山、玉皇山、招虎山等构成,山体多由花岗岩组成,海拔在500米以上,最高峰为昆嵛山,海拔922.8米。
丘陵区分布于低山区周围及其延伸部分,海拔100-300米,起伏和缓,连绵逶迤,山坡平缓,沟谷浅宽,沟谷内冲洪积物发育,土层较厚。
(三)水文全市海岸线曲长702.5公里,海岛曲长206.62公里,岛屿众多,以庙岛海峡分割渤海与黄海,以西渤海沿岸多为沙岸,低线平直;以东南海岸多属于岩岸,海岸曲折。
最新的山东烟台山导游词范文烟台山,是烟台市的标志性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海拔42.5米,面积45公顷,是烟台市名由来。
烟台山位于市区北端,三面环海、环境优美、景色迷人,面积45公顷,并拥有辽阔的海域。
风光旖旎、植被繁茂、海水清澈、礁石奇异,是集海滨自然风光、开埠文化、文物遗址、人文自然景观和异国风情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山、海、城、港连为一体的特色景观唯此独有。
烟台山有着600多年的沧桑历史,是这座城市历史重要发祥地和象征。
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最新的山东烟台山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最新的山东烟台山导游词范文(一)我们将要游览的地方就是素有“黄金海岸、人间仙境”的烟台。
古人云:“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而烟台山水相融、气势壮丽,所以在此游览,您可享受到仁者和智者的乐趣。
烟台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濒临黄海、渤海,总面积1.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30万人,三面环海一面接陆,年平均温度有12摄氏度,无严寒无酷暑。
烟台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良好的沿海风光使这里成为一个不错的疗养胜地。
烟台下辖芝罘、莱山、福山、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区,海阳、栖霞、蓬莱.招远、龙口、莱州、莱阳七个县级、及长岛一个县。
烟台历史非常悠久.据考证早在1万多年前就有人在此居住。
烟1 / 23台古称芝罘,而我国最大的陆连岛芝罘岛就是在这里,从高处看芝罘岛,它像一支深插入海中的灵芝,也许是这样秦始皇才相信方士之言,不辞劳苦多次亲自驾临寻找不死仙药。
而芝罘的”罘”字上面一个”四”下面一个”不”字,罘这个字可能我们上海的朋友比较熟悉,因为上海就有芝罘路。
这个罘还与秦始皇寻找不老仙药有关。
据传,秦始皇平定天下后开始东巡,三次来此地都没有找到长生不老的仙药,于是他便说:“第四次,我是绝对不会再来的”果然是是金口玉言,在第三次的归途中,他便死去了,这便是”罘”字的来历。
也许各位会问:“为何称为烟台”,这还要从以前说起,烟台是延海地带,所以以前经常受到外来侵犯,这里自古就是海防重地,明代时,在临海的山路上修建起了狼烟墩台,用于报警之用,狼烟墩台非常有特点,因为狼烟墩台烧的狼粪、硫磺和硝酸的混合物。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摘要:本文简述了烟台市区的概况及水利工程情况,对烟台市区的供、用水情况进行了现状分析,通过需水预测对市区进行了供需平衡分析,指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供需分析1 烟台市区概况烟台市区地处胶东半岛北部,位于东经120°6′-121°56′,北纬37°04′-37°38′。
东、南连威海,西接蓬莱和栖霞,北濒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对峙,并与大连隔海相望。
市区下设芝罘区、福山区、莱山区、开发区和牟平区,人口178.9万人,土地面积2722.3km2。
烟台市区是烟台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市区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健康发展,呈现出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和谐进步的良好局面,经济发展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2 水利工程情况烟台市区现有门楼大(2)型水库一座,总库容2.44亿m3,兴利库容1.264亿me;夹河永福园地下水库一座,总库容2.05亿m3,调蓄库容0.65亿m3;中型水库4座,分别为牟平区的高陵、龙泉、瓦善和桃园水库,总库容1.16亿m3,兴利库容0.63亿m3;小型水库166座,总库容9873万m3;拦河闸坝24座,蓄水能力2341万m3;塘坝664座,总库容1823万m3;机电井5274眼。
3 供、用水现状分析3.1 供水现状烟台市区2007~2014年平均供水量为19980万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3352万m3、地下水供水量6404万m3、其他水源(包括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利用和海水淡化)供水量224万m3,分别占总供水量的66.8%、32.0%、1.2%。
烟台市区2014年总供水量18079万m3。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2604万m3,地下水源供水量5475万m3,分别占总供水量的69.7%、30.3%,无其它水源供水量。
摘要:烟台具有悠久的历史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它拥有奇异的神仙文化、博大的海洋文化。
在近现代都是海防重镇,海岸线很长导致了众多的港口,民族工商业,北方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
如果要了解烟台城市特色的创造,就是要从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背景、城市风貌、产业经济基础、社会生活方式、城市发展条件等方面寻找城市特色要素,以创造富有魅力和活力的城市形象。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烟台养马岛村落朝阳街人们对烟台的第一印象,就是美丽的海滨景色。
但是你只要深入的了解下去,你会体会到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他就像一本厚厚的书。
烟台的地理位置烟台全市海岸线长达909.3公里,市北、西北部濒临渤海,东北和南部临黄海。
烟台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和缓,沟壑交错。
低山区位于市区中部,主要有艾山,罗山,牙山,磁山,昆嵛山,等构成。
丘陵区分布于低山区周围及延伸部分。
烟台河网还算比较发达,小河流很多,主要河流南北分流入海。
流入渤海的有黄水河,王河;向南流入黄海的有五龙河,大沽河;向北流入黄海的有大沽夹河,辛安河。
烟台的名字来自于烟台山。
明朝为防范倭寇在沿海的一带的不断骚扰建所城。
在所城的北山设烽火台,亦称“狼烟墩台”,这个北山有了“烟台山”的大名,后来就成为“烟台”。
接下来,我主要对烟台的养马岛古村落和朝阳街区进行分析。
村落概况:养马岛在历史上称为莒岛,位于烟台市牟平区北部,与城中心相距约5Km,与大陆有跨海大桥相连,养马岛大桥我还走过好几次。
岛在东西方向长,南北方向窄,这里分布着一类东西方向的低山丘陵,南侧山峰比较陡峭,南侧丘陵地带比较缓和,有杨家庄、孙家疃等十个村落靠山临海,东西方向排开,形成山海之间的古村落群。
历史沿革:养马岛历史文化悠久,它的名字来源于秦始皇东勋到岛上养马的传说,历史上称养马岛为莒岛。
村落建设和格局:养马岛的村落建设很有特色,传统的宅院建设有几大特点:第一,村中居民主要建筑所用的石料石材主要是从胶东半岛的最东面的荣成市石岛镇运来的,是很多出海的船只回来空船时运输回来的,所以说养马岛古村落可以说是从海上运来的村庄。
烟台区域地质构造烟台地区大地构造属于华北地台中沂沭断裂带东侧胶东断块中次一级构造单元,包括胶北隆起、文荣隆起、胶莱台陷、牟平—即墨凹断束及黄县新断陷。
胶东断块总的轮廓是北部隆起,南部坳陷,桃村—即墨断裂带成为胶北隆起与文荣隆起分界面,控制了粉子山群和蓬莱群的分布范围,胶莱坳陷是中生代形成的强烈坳陷区,黄县断陷是新生代以来的显著沉降区,断块本身具有刚性强,多裂隙且北东向断裂发育,由于长期处于稳定抬升,大部分地区缺失盖层沉积。
胶北隆起(烟台市位于华北断块的胶东断块东部,为胶北隆起的北部边缘)主要由胶东群构成了一个近东西向的复背斜,由厚达20000多米的胶东群和厚达7500米以上的粉子山群组成基底。
在北部粉子山群和零星的中生代地层不整合在这个复背斜之上。
南部与莱阳中生代坳陷相接。
燕山运动后玲珑花岗岩侵入,岩体主要呈南北向分布,使胶北断裂十分发育,尤以东西向和北北东向最明显,规模大,延伸长,构成了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边界。
文荣隆起也是由胶东群构成了一个北东东向的反S型穹隆构造。
混合岩化较强烈,中生代酸性岩浆沿北东向侵入,除巍巍—俚岛在白垩纪形成了北西向地堑外,中新生代以来大面积处于隆起剥蚀状态。
断裂以北北东和北西向较多,也有的近南北向。
胶莱台陷:轮廓为北东东向,主要堆积了中生代晚侏罗—白垩纪地层,形成宽缓的北西西或近东西向的褶皱和一些北西向断裂。
东北部以桃村—东陡山断裂为界,盖层受基底北东向断裂控制十分明显,构成了北东向断裂带中的横向隆起。
桃村—即墨凹断束:以东西向隆起为界,控制两侧盖层发育,以东无粉子山群堆积,中生代除俚岛一带有白垩纪沉积,大部分地区处于隆起剥蚀状态,凹断束是本区中生代基性火成岩建造的主要喷溢通道。
黄县新断陷:受东西向黄县断裂和北北东向玲珑—北沟断裂控制,称为中新生代断陷盆地。
有两期发育史,早期为中生代至第三纪的断陷盆地,喜山运动使盆地回返,遭受剥蚀和构造变动,新构造时期断裂再次活动形成第四纪断陷盆地。
烟台市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探究摘要:烟台市地处胶东半岛,经济发展迅速,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对其目前及今后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就烟台市城镇土地利用的现状展开探讨,提供一些积极的改进建议措施。
关键字:烟台;土地;现状abstract: yantai is located in jiaodong peninsula,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l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of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 very important impact, this paper will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yantai town land discusses, provide some positiv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measures.keyword: yantai;land; status中图分类号:f30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土地资源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资源,国家提倡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城镇的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土地的利用水平显示了一个地区或者城镇的资源利用水平,是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关系到一个地区或城镇经济增长方式的好坏,是该地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烟台市是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同时,其作为旅游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烟台市城镇土地利用的现状,可以总结前段时期良好的土地资源利用经验,并意识到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促进烟台市城镇土地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有利于烟台市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烟台市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概况1.1烟台总体环境概况烟台市位于胶东半岛的东部,北临黄海和渤海,南临,东临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临青岛,其气候属于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其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空气湿润温差较小,常年有较长的无霜期,水热配合良好,十分利于农业的发展、旅游的开发和人类的居住。
山东各个城市面积及概况2008-11-21 14:54统计(排名按土地面积大小,排名后的数字为官网公布的本市土地面积,单位平方米)一.17184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近黄海,东连日照西接枣庄、济宁、泰安,北靠淄博、潍坊,南邻江苏。
地跨东经117度24秒─119度11秒,北纬34度22秒─36度22秒,南北最大长距 22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161公里,总面积17184平方公里,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市。
临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区东南部和鲁东丘陵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北而南,有鲁山、沂山、蒙山、尼山四条主要山脉呈西北东南向延伸,控制着沂沭河上游及其主要支流的流向。
以沂沭河流域为中心,北、西、东三面群山环抱。
向南构成扇状冲积平原。
山地、丘陵、平原面积各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山地集中分布在沂水、沂南、蒙阴、平邑、费县、莒南等县。
地势较高,一般海拔400米以上。
山地植被比较茂密,是发展林果业、畜牧业的主要基地。
丘陵主要分布于山区外围,沂水、沂南、莒南、兰山、苍山、临沭、郯城、平邑等地都有分布,以沭河以东分布最广,一般海拔200米─400米。
丘陵地带的土壤砂性大,适耕性好,土层较簿,保水肥能力差,适宜发展防护林和经济林,是花生、地瓜、玉米、黄烟等作物的的主要产地。
平原有沂沭河冲积平原、山间沟谷平原、涝洼平原。
沂沭河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沂水南部、沂南东部、河东、兰山、罗庄、苍山、郯城。
临郯苍平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粮食和蔬菜主要产区,素有“粮仓”之誉。
山间沟谷平原主要分布在费县、平邑中部,蒙山前平坦谷地,蒙阴、沂南、沂水等县的山间沟谷之中,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多种小麦、玉米等作物。
涝洼地平原主要分布于苍山和郯城南部,土壤粘重,排水不畅,易涝,多种小麦、水稻、蔬菜等作物。
临沂全国之最1、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是最早一批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烈士纪念建筑重点保护单位。
2、华东土产杂品市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土产杂品市场。
3、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是山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第一座汉墓竹简博物馆。
1
烟台市概况
烟台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濒临黄海、渤海,与辽东半岛及日本、韩国、朝
鲜隔海相望。烟台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
萄酒城”。现辖4区、1县、7个县级市和国家级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保税港区、招远经济开发区及昆嵛山自然保护区。全市总面积
1.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52万,其中市区面积2722平方公里,人口180万。
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
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中国城市综合创新五十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
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食品名城、中国绿色食品城、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等称号,
并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和中国人居环境奖。
历史沿革。烟台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早期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证,早
在更新世晚期(距今约1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古为东夷族
地,夏朝时东夷族在此建国,商、西周、春秋时为莱国地,战国属齐,秦代属
齐郡,汉代为东莱郡,晋为东莱国,南北朝为东莱、长广郡,隋为莱州,唐宋
元为登州、莱州,明清为登州府、莱州府。公元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
为加强海防,明政府在烟台设奇山守御所,这是烟台最早的城市雏形;在芝罘
筑烽火台,又称“狼烟台”,烟台由此而得名。公元1858年(清咸丰八年),
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天津条约》,开登州为通商口岸,1861年改为烟台。
此后,英、法、美等17个国家陆续在烟台设立领事馆。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
建立文登、莱阳专区和省辖烟台市,1958年设立烟台地区,1983年11月成立
地级烟台市。
山川气候。烟台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山地占总面积的36.6%,
丘陵占39.7%,平原占20.8%。拥有909公里海岸线和2.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
积,大小基岩岛屿63个,有居民的岛15个。烟台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雨水适中,空气湿润,气候温和。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722.2毫米,年平均气
温13℃,日照时数为2611.6小时,无霜期282天。烟台山海相拥,风光旖旎,
一望无垠的金沙碧浪、景观奇妙的大小岛屿、闻名遐迩的蓬莱仙阁、飘渺奇幻
的海市蜃楼,使烟台成为中外驰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资源物产。烟台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海产品种类达70多个,盛产海参、对
虾、鲍鱼、扇贝等多种海珍品,是全国重要的渔业基地。地下矿藏十分丰富,
已发现矿产70多种,探明储量的有40多种,黄金储量和产量居全国首位,滑
2
石、菱镁矿、钼储量均居全国前5位。沿海大陆架储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
源,属“富集型”油区。烟台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果产地,土特产品久负盛名,
烟台苹果、莱阳梨、龙口粉丝、烟台大樱桃等享誉海内外。
生态环境。烟台环境质量优良,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40%,各类自然保护区
24处,全市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13%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主要水库水质均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近岸海域水质以一类、二类海水为主。
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7%。万元生产总值能耗、SO2和COD排放持续下降。
基础设施。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4834.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38.7公里。
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主体工程完工,德龙烟铁路、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开工建设。
全市现有港口10处,芝罘湾港、龙口港等6处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已与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港口直接通航,2011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4
亿吨。烟台空港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与国内外37个城市通航,2011年旅客吞
吐量13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2万吨。潮水国际机场建设顺利推进。全市发
电总装机容量472.1万千瓦,2011年发电量243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329.4
亿千瓦时。
经济发展。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9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人均生产总值70339元(约合1.1万美元),一、二、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
7.4:57.7:34.9。完成国地税收入649.4亿元,增长26.1%;地方财政收入303.2
亿元,增长27.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83.8亿元,增长22.4%。全市规模以
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2894家,实现主营
业务收入12086亿元,形成了汽车、手机、电脑、船舶等优势产业,葡萄酒、
黄金、核电、现代化工等特色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海洋科技、
航天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12户,主营业务
收入过10亿元、利税过亿元的企业均超过100户。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
(按照新统计口径)实现产值4709.3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占规模以上工
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7%。烟台是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的固定举办城市和
APEC经贸活动的重要举办城市,已与11个国家的18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和
友好合作城市。2011年实际利用外资13.4亿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453.5亿美
元,其中出口267亿美元,全市出口过亿美元的企业达到17家。社会消费品零
售额完成1616.5亿元,增长17.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42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11716元,分别增长9.4%和13.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