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辩条款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4
保险法117条118条摘要:1.保险法117 条和118 条的概述2.保险合同中的不可抗辩条款3.保险合同中的不丧失价值条款4.两条法律条款的实际应用案例正文:一、保险法117 条和118 条的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是我国保险行业的基本法律,其中包含了诸多关于保险合同、保险公司、保险责任等方面的规定。
在保险法中,第117 条和第118 条是两个重要的法律条款,分别涉及到保险合同中的不可抗辩条款和不丧失价值条款。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条款展开讨论,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含义及实际应用。
二、保险合同中的不可抗辩条款根据保险法第117 条规定,保险合同成立后,保险人对于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发生而提出的保险金给付请求,不能以被保险人在合同成立时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为由拒绝给付,但被保险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除外。
这就是不可抗辩条款的基本内容。
不可抗辩条款的设立,是为了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保险公司滥用合同解除权。
在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范围:该条款只适用于保险合同成立后发生的保险事故,对于合同成立前的保险事故不予适用。
2.不可抗辩条款的例外情况:如果被保险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公司仍有权拒绝给付保险金。
三、保险合同中的不丧失价值条款保险法第118 条规定,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支付保险金,保险金额或者累计保险金额超过保险合同约定的最高保险责任限额,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请求保险人返还超出部分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这就是不丧失价值条款的基本内容。
不丧失价值条款的设立,是为了维护保险合同的公平性和保护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在不丧失价值条款的适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一点:1.不丧失价值条款的适用条件:保险金额或者累计保险金额超过保险合同约定的最高保险责任限额。
四、两条法律条款的实际应用案例假设张三向李四购买了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金额为100 万元。
寿险重大疾病条款是否适用两年不可抗辩作者:康峥来源:《市场观察》2015年第08期2009年10月1日,新《保险法》正式生效。
随着新保险法的深入实施,实践与理论的冲突也不断显现。
重大疾病险种是否适用两年不可抗辩在理论和实务中尚存争议。
本文通过分析重大疾病条款以及不可抗辩条款,探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不可抗辩条款又称不可争条款,是指人寿保险合同生效一定时期之后,就成为不可争议的文件,保险人不能再以投保人在投保时违反最大诚信原则、没有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而主张保险合同无效从而拒绝承担赔偿责任或给付保险金。
在人寿保险中,不可抗辩条款与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密不可分,目的在于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在寿险保单上的合理期待或信赖利益,限制保险人因投保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被保险人健康状况和年龄等方面的重要情况)而享有的合同解除权。
目前我国不可抗辩条款体现在新《保险法》总则第十六条,原始条文内容为: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前款规定的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三十日不行使而消灭。
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为保护被保险方的正当利益,吸引更多的客户购买本公司的保险产品,一些保险公司在19世纪后期在保险条款中列入了不可抗辩条款。
不可抗辩条款现已为大部分国家保险法所吸收,成为强制性法律规范。
有关不可抗辩条款的立法,最早见于1906年的纽约州《阿姆斯特朗法案》(Armstrong Act),将不可抗辩条款上升到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的法律规范的高度,明确规定了不可抗辩条款为人寿保险合同的法定条款,其后相继为其他州所采用。
美国大多数州议会均制定专门法律,强制要求保险人在寿险和健康险等长期保险合同中必须要有不可抗辩条款。
保险法117条118条摘要:1.保险法117 条和118 条概述2.保险合同中的不可抗辩条款3.保险合同中的不丧失价值条款4.两条法律条款的实际应用案例正文:一、保险法117 条和118 条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是我国保险行业的基本法律,对保险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其中,保险法第117 条和第118 条是关于保险合同中不可抗辩条款和不丧失价值条款的具体规定,对于理解保险合同中的这两类重要条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保险合同中的不可抗辩条款不可抗辩条款是指在保险合同成立一定期限后,保险人不得因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在合同成立前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而拒绝承担保险责任的条款。
根据保险法第117 条规定,自保险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两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
这一条款的目的在于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保险人滥用合同解除权。
三、保险合同中的不丧失价值条款不丧失价值条款是指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即使被保险人未按照约定交纳保险费,保险合同仍然具有法律效力,保险人应承担保险责任的条款。
根据保险法第118 条规定,保险人未在保险合同成立之日起两年内主张解除合同的,视为放弃解除权。
这一条款的目的在于维护保险合同的稳定性,确保被保险人在合同有效期内能够得到保险保障。
四、两条法律条款的实际应用案例案例一:张先生于2018 年购买了一份人寿保险,合同约定保险期间为20 年。
在合同成立后的第三年,张先生因未交纳保险费,保险合同被暂停。
此时,保险公司发现张先生在投保时未如实告知其患有高血压病史。
根据保险法117 条,保险公司不能因张先生未如实告知而拒绝承担保险责任。
案例二:李女士于2017 年购买了一份财产保险,合同约定保险期间为5 年。
在合同成立后的第三年,李女士因工作繁忙忘记交纳保险费,保险公司要求解除合同。
根据保险法118 条,保险公司在合同成立之日起两年内未主张解除合同,视为放弃解除权,因此保险公司应承担保险责任。
新保险法“二年不可抗辩”条款理赔应对方案问答--机构适用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订草案)》。
修改后的《保险法》自200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其中新法第十六条引入二年不可抗辩和禁止反言的概念。
新保险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险合同,自2011年10月1日起,均进入了二年不可抗辩期;而新保险法施行后成立的保险合同,根据其实际投保日计算,也会陆续进入二年不可抗辩。
为实现平稳过渡,使专业公司机构和共享中心理赔同事更好的理解和正确的运用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问答。
1、问:什么是“二年不可抗辩”条款?答: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订草案)》。
修改后的《保险法》自200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其中新法第十六条引入二年不可抗辩的概念。
不可抗辩条款的具体内容是: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2、问:2009年10月1日之前成立的保险合同是否适用“二年不可抗辩”条款?答:适用,2009年10月1日前成立的保险合同,自2011年10月1日起,即进入二年不可抗辩期。
(新增险种除外)。
3、问:理赔时,不可抗辩条款中的“二年”如何计算?答:(1)对于2009年10月1日前成立的保险合同,“二年”指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距离2009年10月1日的时间。
(新增险种除外)。
(2)对于2009年10月1日后成立的保险合同,“二年”指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距离合同成立的时间。
(新增险种除外)。
(3)若涉及理赔的险种为保险合同成立之后新增的险种,且该险种在2009年10月1日前新增,“二年”指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距离2009年10月1日的时间。
浅析不可抗辩条款 【文献综述】《现代经济信息》上《浅析保险法中的不可抗辩条款》主要从投保方和保险人双方的利益平衡问题出发,分析在目前国际大趋势下,我国保险法对不可抗辩条款规定与国外规定的差异,以及不可抗辩条款对我们保险业双方利益平衡的影响。 华东政法大学陈畑畑的《论新保险法的不可抗辩条款》主要从法律的角度来分析保险法中不可抗辩条款对保险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影响,同时指出不可抗辩条款存在的笼统性,明确提出改正缺陷的方法。 本文则从不可抗辩条款的整体内容、起源和发展的历程以及与国外保险法中不可抗辩条款的对比来分析不可抗辩条款在中国目前存在的必要性,阐述其在今后中国保险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展望其在保险业日后的发展情景。
【摘要】不可抗辩条款为保险从业者行为订立了一个行为的标尺,对保险人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当保险从业者面对如此严格的规定时,更应该了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重塑保险业诚信形象的密切关系,尽力保障消费者利益。以此促进保险制度的完善和保险业的发展。
【目的与意义】通过对不可抗辩条款内容的分析,了解不可抗辩条款在在中国保险市场存在的必要性、对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作用。分析出不可抗辩条款目前存在的主要缺陷,提出了个人的解决意见,同时使自己更加清晰的了解不可抗辩条款在人寿与健康保险中的作用于意义。
【关键字】不可抗辩条款;投保方利益;保险市场发展
自2009年2月28日新的《保险法》通过以来,具有创新性、变革性和冲击力的不可抗辩条款一直成为关注的焦点。 对于该条款的修订,媒体普遍的说法是“新保险法借鉴国际惯例,增设了保险合同不可抗辩条款”。所以本文从不可抗辩条款的发展、必要性、作用以及现有缺陷已经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对其作出浅析。 首先,应该明白什么是不可抗辩条款。不可抗辩条款的主要内容为保险合同成立满2年后,保险公司不得再以该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解除合同。 但在某些细节上,这个条款的规定却有些模糊。为了更加正确的了解该条款的含义,我们看看其所在《保险法》第16条的完整内容: 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前款规定的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30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2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当退还保险费。 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已经知道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情况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其次,从不可抗辩条款的起源与发展来看,很多国家的法律都有关于不可抗辩条款的规定,虽然各自的制度背景并不相同,但基本原理相同。 不可抗辩条款最早起源于英国,19世纪英国民众对保险业界普遍存在不信任情绪,为了缓解与公众间的不信任关系,1848年英国伦敦信用寿险公司在其契约中前无古人的添加了一项条款,规定公司将放弃在任何情况下进行保单抗辩的权利,即现在的不可抗辩条款。其最早起源于英美法,大陆法系国家在引入保险法时也引入了不可抗辩条款。[1] 作为大陆法系代表的德国,其《保险契约法》第163条规定:“保险人在契约订立后经过10年,即使发现投保人在缔约时有违反其应尽的告知义务,也不可以解除契约。但投保人恶意违反者,不在此限。” 德国规定的不可抗辩条款,其不可抗辩期为合同订立10年后,并且恶意违反告知义务的为例外情形,即不受不可抗辩的制约。 1864年美国的曼哈顿寿险公司引进了不可抗辩条款。20世纪初,美国纽约州制定并实施了标准保单条款法规,规定寿险保单必须包含不可抗辩条款。之后美国大多数州纷纷以此为规范制定了相关法律,通常为:“本契约在被保险人生存期间内有效,两年后不可抗辩,但欠缴保费时除外。”按照1950年的统一个人意外与疾病保险单条款示范法,健康保险合同中的抗辩时效限制条款,是指保单签发3年后,除非投保人存在欺诈性的不实告知,否则,保险人不得对合同提出异议,也不得对被保险人的伤残或疾病拒绝给付保险金[2]。可见美国将欺诈性的不实告知作为例外,且规定了被保险人必须生存至合同成立2年后该合同才可以成为不可抗辩的合同。 可见,不可抗辩条款发端于英国,成型于美国保险法,对现代各国保险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不可抗辩条款的发展以及我国把其引进来的决定来看,不可抗辩条款必然具有它存在的必要性。总的来说,维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是不可抗辩条款存在的必要性。 从国外保险业发展史看到,保险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总会出现重重问题。不过,保险业的实质以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是不变的,。既有投保方为了能投保或是降低保费而隐瞒一些保险标的信息,也有些保险人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侵害被保险人以及受益人的利益。这样必然导致公众对保险人的不信任。而且,从日常生活对保险业的接触中可以看到,保险人方面的欺诈也确实存在,而且不容忽视,只是这方面的数据很难如实统计。所以,为了维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依法应享有的权利,不可抗辩条款有了存在的必要性。 既然有了存在的必要性,那么不可抗辩条款的作用也就逐步明确:首先,不可抗辩条款可以解决“理赔难”,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目前的保险业中,承保容易理赔难的现状一直存在。保险事故发生后,部分保险公司不遵守合同约定,找出种种理由惜赔、拖赔、欠赔甚至无理拒赔的情况时有发生,无法体现保险法修改时明确提出的加大对投保人利益的保护力度原则。更有甚者,个别保险公司故意与不合格的被保险人签订合同(或放任代理人与之签订合同),先收保费,事后再“严格审查”、拒赔。所以,正是因为这种请款,在保险合同中确认不可抗辩条款,才能有效遏制保险业的销售误导,从根本上解决理赔难问题,依法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其次,有了不可抗辩条款,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保险业诚信经营并健康发展。 正如前面所说,如果没有不可抗辩条款,保险公司的一些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必然大量存在,从而使消费者对保险公司失去信赖,严重阻碍了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使我国保险业停滞不前或者倒退。因此,确认不可抗辩条款,可以有效防止保险人对合同解除权的滥用,促进保险业诚信经营并健康发展。 虽然不可抗辩条款给我国保险业立下了一个新的标准,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我国不可抗辩条款仍然存在许多缺陷。 首先,是不可抗辩条款中未规定2年内身故的情形[3]。“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2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如果按文义理解,其表达的含义是:合同成立经过两年时间,无论被保险人在两年期限内是否身故,保险人都不能解除合同。如果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成立2年内身故,但是拖延到2年后报案并申请理赔,则即使保险人调查后发现其存在故意的重大不告知事项,也无法解除合同。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被保险人身故意味着保险标的灭失,合同应当终止。如果法律对此不做明确规定,很有可能会因此引起一些纠纷。 其次,没有规定不可抗辩的适用例外。国外不可抗辩条款一般规定有下面四个方面的例外:(1)承保范围之争不适用不可抗辩条款;(2)保险合同不成立不适用不可抗辩条款;(3)特别严重之欺诈不适用不可抗辩条款;(4)未满足保险人提出之某些条件,例如未足额缴保费,不适用不可抗辩条款。 而我国新《保险法》规定“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2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却没有任何例外的规定,在实践中有可能会在承保范围、未足额缴纳保费等方面引发客户的分歧和争议,这些恐有待于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 同时,按照该条文的规定,即使投保人出于故意不如实告知,且未告知之事项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只要合同成立超过2年,均不得解除合同。而新《保险法》片面强调保险人的诚信、保险人的义务,而对于被保险人而言,即使是故意的重大不实告知只要合同成立2年后都要正常赔付。这无异于助长保险欺诈之风。 不可抗辩条款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在法律上确立不可抗辩条款的地位,并不是我国某个或某几个寿险公司客观上需要这个条款,而是有了这个条款的限制能够使我国整个寿险业市场更稳健发展,更适应国际保险惯例,提高我国保险人竞争能力。既然保险公司作为专门经营保险的专业机构,不可抗辩条款就可以促使保险公司加强自身管理,促进寿险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不可抗辩条款明确了双方承担义务的条件和抗辩期,减少了保险理赔的争议。并且能合理的保障投保方的经济利益。 在我国,“投保容易理赔难”的抱怨频频曝光,这也成为影响保险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塑造保险业的诚信形象已经成为每一个保险从业者的责任和使命。不可抗辩条款可谓为保险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标准,为保险人的行为定了一个标尺,对保险人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当保险从业者面对如此严格的规定时,更应该了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重塑保险业诚信形象的密切关系。在尽力保障消费者利益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提高警惕,采用严格核保等手段防范保险欺诈,维护众多的被保险人的利益。
参考文献:[1]黄曼妮.关于新《保险法》不可抗辩条款的思考[J].黑龙江金融。2009(09) [2]侯刚.对中国人寿保险中“不可抗辩条款”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08(16) [3] 昝燕青. 浅析保险法中的不可抗辩条款[J].现代经济信息.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