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言语交际功能及其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非言语交际功能及其作用

摘要:非言语标志在人们日常交际中起着主导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非言语标志在跨文化交际中更是举足轻重。非言语标志的交际功能及其功能的实现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阐述;案例说明了非言语标志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及其障碍;同时浅析了人们塑造个人形象时应注意非言语标志的几个重要方面;现代人需要融入多元文化社会之中,因此必须学会通过非言语标志来接受异国或异族文化差异。

关键词:非言语标志;交际功能;跨文化;文化差异

一概论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说话实施各种行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说话时,说话者很可能同时实施三种言语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其中言外行为体现了说话者的真正意图。这一理论构成了现代语言学中的新枝——语用学(Pragmatic)-研究中的最重要理论。同时也奠定了言语和非言语交际的理论基础。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际途径有两种——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前者是人们最熟悉的学科,它是众多语言学家多年以来一直在追逐和探究的对象,而且富有成效,我们所经历过的学校语言学习阶段就是最好的例证;陈原先生说:“人类进行交际活动最重要的交际工

具当然是语言,但是交际工具决不只是语言,例如还依靠许多非语言的符号……实际上,社会交际常常混合了语言与非语言这两种工具。”事实上,这两种交际方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特定情况下,后者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曾提出一个公式:即传达一项信息的总效果=7%词语+38%声音+55%的面部表情。由此得出,93%的信息是由非语言方式转达的,而语言行为只占7%。Albert Mehrabian的研究则表明,“人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却高达93%”。

由此可见,非言语交流的方式在人们的交际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决不可小视。那么,究竟什么是非言语交际呢?

从广义上来说,非言语交际就是指“所有言语交际之外的交际行为”。具体可解释为:在传播环境中除去语言刺激以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对于传受双方( sender/receiver)具有潜在的信息价值。或者说,非语言行为是人类在语言之外进行传播的所有标志( symbols)。这些标志所存在的形式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常见的有: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手势、姿势、接触、空间等。它们存在于口头英语中,也存在于书面英语里,还存在于交际环境中。

人们在发出言语信息时往往会伴随着某种形式的非语言标志,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直接还是间接,接受信息者通常都会使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辨别或领会非言语的信息标志,从而理解信息发出者的真正意图。有例为证:

在商务环境中,客户听完产品介绍后,笑容满面地说“Great!”,然后坐下来要求看样品,可见客户对该产品产生了兴趣;如果客户语调怪异、双眉紧锁地说“Great!”,然后开始闭目养神,不难看出客户对该产品流露出来的那种失望情绪。

此例中接受信息者通过非言语标志——视觉(笑容满面、双眉紧锁)和听觉(语调怪异)做出了两种不同的结论或判断。可见非言语信息对接受信息者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接受信息者的判断也往往基于他们所观察到的非言语标志。常言道“事实胜于雄辩”,这正是因为人们在判断时,总是将行为这一非言语标志当作辨别说话人表现其真正意图的准则而总结出来的金科玉律。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当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相抵触时,人们大都会相信后者而非前者”。试问,你的男友嘴里说爱你,可是他的眼睛却总是游离在你身后或身旁的女生身上,你会相信他真心爱你吗?

二非言语交际功能的实现

事实上非言语交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对言语信息的强化功能、对抗功能、替代功能以及调控功能上。下面通过一些事例来看看这些功能是怎样实现的。

(一)强化功能的实现

你是一位经理,你在向你的下属交代工作时,用红色的笔将p所谓替代功能,即不用言语信息,而是完全用非言语来表示说话人的意

图。比如咬牙切齿表示无比仇恨,紧攥拳头表示愤怒之极,捶胸顿足表示懊悔不已,不停地敲打手中的签字笔或时立时坐表示不耐烦或不安,摇头或点头,表示反对或赞成。

(四)调控功能的实现

人们常利用非言语标志来调节或控制说话人和受话者之间的口头交流。这些调控信息大都在人们想要说话时、或想要他人继续说话时或想终止谈话时发出的。例如你从他人手中接过话筒,意味着你有话说,或准备发言;在他人说话之际,你频频点头表示赞同,这是在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但如果你在不停地查看手表,或将手中的公文包扣起来,那你是在明示对方:“谈话该结束了。”一般情况下,谈话即被终止。即调控功能产生了效力,

三非言语标志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何谓跨文化交流( Multicultural Communication)?简单说就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或体系的个人及组织、国家等社会群体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或文化交往活动”。跨文化交流也即同源文化交流的变体。跨文化交流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人类信息相互交换中不同符号(或标志)系统的信息相互传递和接受的过程。透过现代语言学中历史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可以发现跨文化交流通常以如下几种方式进行:1.种族间的交流(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即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分属不同人种的交流,如亚洲人和非洲人之间的交流。

2.民族间的交流(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即虽属同一人种,但是分属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如中国的汉民族和新疆维吾尔族人之间的交流。

3.国际间的交流(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即发生在主权国家之间、政府之间的交流,常指外交和宣传领域的交流,它常常是跨种族、跨民族的交流。

4.同一文化中不同的亚文化间的交流,即使在同一民族内,因地域、历史、职业、教育、宗教信仰、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等原因,文化上也有差异。如湖南人与广东人、北京人与上海人、城市人与乡下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教师与学生、企业与消费者、天主教徒与佛教徒等之间的交流。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种跨文化交流呢?诚如前文所述,就是通过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的手段来实现的。

非语言标志——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时间空间、目光暗示、触摸行为、语音语调、穿着打扮、环境布置和其它装饰等等——作为人类在语言之外进行信息传递的手段,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大量的事实表明:“如果A国文化的人们在对B国文化了解之后,与B国文化进行交际时,就能注意使用B 国文化的非言语表达方式,这样他们不但容易被B国的人们所接受,而且还会倍受B国人们的青睐。反之就会障碍重重,处处碰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