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专题片制作浅谈

电视专题片制作浅谈

电视专题片制作浅谈
电视专题片制作浅谈

中国有线电视 2008(11)

C H I N A

D I G I T AL C ABL

E TV 摄编制播 中图分类号:TN948.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7022(2008)11-1195-03

电视专题片制作浅谈

李明霞,郭晓峰(仪征电视台,江苏扬州211400)

摘 要:以电视专题片的现状与发展为切入点,首先从电视专题片的概念及其特性出发,分析了电视专题片的制作对于一个电视台、一部片子的重要性;其次,从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流程来分层阐述。着眼于电视专题片的制作,肯定了电视专题片的制作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前景。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字幕;后期制作

TV Docum entary on theM aki n g

LI M i n g-x ia,GUO X iao-feng

(Y izheng TV S tation,Jiangsu Yangzhou211400,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status quo and developm ent as the breakthrough po i n,t t h is paper firstly starts fro m the concept and features o f the TV docum entar y,a nalyzes the i m portance of t h e docum entary producing to a TV sta-ti o n or to the TV docum entary itse l;f Secondly,the paper expounds acco r d i n g to the pr oduction proces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duction of TV docum entar y and g i v es a positive affir m ation o f its effect and prospec.t K ey w ords:TV docu m entary;subtitle;pos-t producti o n

所谓电视专题片是指运用纪实手法,对社会生活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于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其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样,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会生活,允许创作者直接阐明观点的电视节目形态。由于其在内容、形式、创作手法上所具有的独特个性,为观众打开了一个个未知或知之甚少的世界,扩展了观众的知识视野,故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观众。

在国际上,判断一个国家、一个电视台总体制作水平的标志,主要就是电视专题作品。因为其投入大、周期长、制作大,有些片子一拍就是数月乃至数年,甚至要跨越地理,其在经济、设备、人员的耗费上无不彰显着该电视台的整体制作水平。而电视制作在电视专题片中能够充分利用电视的优势,发挥画面语言的作用,即使是无解说词,鲜明的画面也能表达其中的大意。笔者长期从事电视制作工作,深深体会到制作对整个片子的至关重要性,下面联系工作实践,谈谈电视专题片制作的一些体会。

1 拍摄前的前期准备工作

(1)策划创意

在了解专题片的主要目的、用途后,进行策划,确定片子的形式、风格、内容。

(2)撰写稿件

策划方案出台后,就可根据策划方案进行文字解说词的写作。文字解说词是一部片子的主线,是决定一部片子的内容、形式、风格的主要因素,是决定一部片子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画面拍摄、后期制作的主要依据。

2 拍摄阶段的具体工作

进入拍摄阶段,首先要根据文字解说词,确定所需

作者简介:李明霞(1974- ),女,助理工程师,从事电视节目编辑制作工作,E-m a i:l dream i ng740301@si na.co m;郭晓峰(1974(- ),男,助理工程师,从事电子工程技术工作。

1195

拍摄的内容,作好分镜头工作。然后决定拍摄的时间、季节、顺序、路线,采访的对象、地点。拍摄期间,除了自己拍摄外,要尽量收集与该片有关的历史资料,包括音像、照片、文件等可用资料,以此来充实和丰富片子的内容。

3 后期制作阶段

后期制作是电视专题片的关键环节,是提高节目质量的保证。在后期制作中要尽可能地运用电视手段、调动电脑的各种编辑软件、特效软件的功能进行艺术制作。除了解说、画面的运用外,还要辅之以字幕、音乐、同期声、动画手段等,将图表、地图、照片、奖牌、奖杯、诗歌等融入到片子中,为片子增色。

3.1 开篇谋局

俗话说得好,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部好的专题片开篇就要先声夺人,要有创意,这样才能吸引人的眼球。故而开篇一定要有新意,片头更是要充分贴近主题,充分调用电视非语言符号,发挥画面语言的作用,吃透文字,抓准基调,掌握框架,拓展思维,挖掘亮点。

在正式进入后期制作时,最好能根据文字解说词,先将所需画面进行粗编一次,因为后期制作对电脑技术的要求偏高,所以摄像与后期编辑往往不是同一个人,这样才能节约大量的重复劳动时间,减少时间成本。

很多专题片采取的手法是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开篇往往偏重于写意,中间是写实与写意融合,末篇又侧重于写意。

以笔者近期制作的招商专题片 魅力仪征 激情创业 为例。通读全稿,开篇以时间为序,采用排比句式写意,介绍仪征各历史阶段的发展情况。该片是用来向客商宣传、推介全国百强县仪征,这些客商来自海内外,见识广,其品位、要求自是不同一般,如何才能突出百强县的特色所在、吸引客商的眼球?艺术总是相通的,不妨借用其他艺术表现手法,采用拨开云雾的方式,配以节奏感强烈的击鼓声,拉出时间的序幕,引出各阶段的画面,落幅如图1所示。

在片名的处理上,为突出身处长三角全国百强县的魅力、激情所在,采用滚滚长江水,腾空一蛟龙,在龙珠上做一发光特效,慢慢隐出片名 魅力仪征 激情创业 ,同时配乐时加以和声的运用。该片的片头让人即刻了解到百强仪征的底蕴之深厚,受到了一致好评,更让客商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肯定了仪征市,为仪征市的招商引资工作作出了贡献。

3.2 特效的运用

特效是包装、美化电视节目的重要手段,恰当的特效运用,可以提高节目的艺术性、观赏性,可以使片子增色,

提高片子的艺术水准。

图1 魅力仪征 激情创业 片名落幅

通常在创意后我们会发现有些创意在前期拍摄实现不了,这就需要借助一些软件来实现,常用的有Pho toshop,A fter E ffects,Pre m i e re,3dm ax等,通过这些软件可以在视觉上带来意想不到的享受。以本台制作的专题片 梧桐葱郁凤来栖 为例。该片片名是 梧桐葱郁凤来栖 ,而片名中有两个主体元素:梧桐和凤凰,前期拍摄时,梧桐树实现得不是很理想,只拍到了一棵,葱郁不能体现,凤凰飞不来,那如何才能实现 梧桐葱郁凤来栖 这一意境呢?利用A fter E ffects软件,将一棵复制成数棵,大小高矮相间,生动地植出一片葱郁的梧桐林。凤凰怎么办?通过互联网搜索到一张凤凰图片,利用A fter E ffects强大的特效功能,采用扣像特效将其背景除去,再利用positi o n参数实现其物理位移,从而得到动态飞行的效果。综观片名的整体效果,梧桐、天空的色彩不尽如人意,可利用Adjust渲染、调色,最后再到非编(例如新奥特)软件中编辑文字,采用竖排文字,整幅画面充分调用非语言符号,营造出了诗的意境,生动地体现了片名含义,落幅如图2

所示。

图2 梧桐葱郁凤来栖 片名落幅

3.3 字幕的运用

字幕在专题片中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但要用好、用

1196

李明霞等:电视专题片制作浅谈 中国有线电视 2008年第11期

巧字幕,真得下一番工夫、动一番脑筋了。

字幕的运用可以突出纲目、标注数据、缓解视觉疲劳。字幕的版式设计及字号、字体、字色的选择,出字的方式、方法、方向、速度等的运用,都是电视生动形象的最佳表现形式。同时运用字幕时要注意紧扣主题。

以本台制作的 连心卡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为例。通读全稿,主体画面采用 润扬长江大桥 飞跨长江两岸,一桥架两岸形象地隐喻了 连心桥 ,直接扣准了主题。而片名较长,长达12个字,摆在一行肯定是不行的,于是字幕采用分行推出, 连心卡 作首行, 连心桥 作末行, 架起党群干群 作中间行, 连心卡 和 连心桥 分别同时从两个相对方向撞击而出, 架起党群干群 采用旋转叠出,并在叠出的同时用一弧线将首末行连起,在此弧线隐喻 桥 。采用这种字幕方式,不仅解决了片名过长的问题,也更好地扣准了主题,落幅如图3

所示。

图3 连心卡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片名落幅3.4 数据、图表的运用

有很多专题片类似于总结汇报招商片,需涉及到 统计数字和增长速度 方面的内容,这些数据、图表如果单纯以解说和文字来堆砌的话,一则不醒目,产生不了强烈的视觉震撼感,二则片中纯画面的大量出现,容易让观众产生一种审美疲劳,同时显得片子形式单调、枯燥,不能形象地说明问题,而恰当地使用柱体、金字塔体和圆饼色块比例来标识百分比数值或年份增长速度,将许多文字表达不清的内容,用简单明了、形象直观的图形数据表达出来,就比较形象化,丰富了片子的画面形式,还兼有提高片子后期制作档次的作用。3.5 照片的运用

一些专题片中经常会提到过去的一些重要场景、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没有视频资料,或当时的视频资料信号质量差,这时就只能借助照片来弥补缺憾了。由于照片是静态画面,缺乏动

感,这就需要借助AE 等软件进行动感技术处理。3.6 同期声的运用

在一些总结汇报、经验交流的专题片中,常会有对某事、某人、某物的肯定、介绍等,这时现场同期声的运用可以增加气氛。

在运用同期声时,要掌握精、短、简、真的原则,尽量不要在办公室采访、不用电话采访,切忌读、背、长篇大论的采访。3.7 音乐的运用

音乐在电视艺术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声画的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电视精品,而一部优秀的电视专题片,配乐工序犹如锦上添花。专题片的配乐要抓好片头、片尾、中间叙述、激情之处4个环节:片头是专题片的开始,往往是先出画面,不解说,要选择有气势的音乐,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片中。专题片的中间叙述部分应选择舒缓、优美、动听的音乐,让观众在配乐气氛中了解片中之事。随着专题片剧情的发展,出现大喜、大悲、激动人心的场面,要选择合适的音乐配合观众抒发心中的情感。片尾音乐的选择要注意片中的要求,是把情绪提起来,还是把情绪压下去,必须选择恰当;其次,长度也要合适,可以画面结束音乐也随之结束,也可以音乐随片尾字幕结束,音乐稍长3~5s ,且音乐由高到低结束。

以本台制作的 刑警黄如久 为例,该片讲述了一位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刑警的先进事迹,在片子引子部分选取的是 走进新时代 序曲,该曲在片子的一开头就起到了一种震撼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很好地深化了主题,扩大了画面的外延,增加了信息量。而在其后的部分,采用的是清缓的钢琴曲,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音乐叠在片子中,如春风拂面。

总之,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积累,做好前期案头准备工作,其实,后期工作更多的也就是平时的收集整理归类,需要是个有心人,否则真是 片到做时方恨少 。一位哲人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电视制作犹如是让人们多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多角度、全方位地挖掘出这个世界的真、善、美。参考文献:

[1] 高 鑫.电视纪实作品创作[M ].北京:学苑出

版社,2005.

[2] 何苏六.电视画面编辑[M ].北京:中国广播电

视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2008-09-03]

1197

中国有线电视 2008年第11期 李明霞等:电视专题片制作浅谈

电视专题片制作的必备六大要素

电视专题片制作的必备六大要素 一、要有和谐的配乐 一部优秀电视专题片,配乐工序犹如锦上添花。专题片配乐要抓好片头、片尾、中间叙述、激情之处四个环节:片头是专题片的开始,往往是先出画面,不解说,要选择有气势的音乐,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片中。片头音乐很多,不同剧情的片头应选择不同的音乐。专题片的中间叙述部分应选择舒缓、优美、动听的音乐,让观众在配乐气氛中了解片中之事。随着专题片剧情的发展出现大喜、大悲、激动人心的场面,要选择合适的音乐配合观众抒发心中的情感。片尾音乐的选择要注意片中的要求,是把情绪提起来,还是把情绪压下去,必须选择合适。其次是长度也要合适,画面结束音乐也随之结束,也可以音乐随片尾字幕结束。音乐稍长3-5秒,且音乐由高到低达到完美的结束。 专题片音乐的选择是一件较难的事情,要全面了解专题片的内容及制作情况,又要从众多的音乐中筛选出适宜的音乐,配制中还要反复修改,优中选优,以求完美。一部高品位的电影或电视剧一般是根据剧情,由专业人员根据要求作曲,这些都不是非专业人员能完成的。 二、字幕配合要得当 电视专题片的字幕是制作程序的一部分,它是用字幕符号提醒观众引起注意、加深印象的手段。片中字幕一般有片头、片尾、大小题目、重点提示内容、工作人员名单、制作单位及制作时间等。字幕的多少应适宜,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字幕的制作中有两个问题应引起注意:一是根据内容选好字型,比较严肃的电视片字幕要选择庄重大方的宋体、黑体或正楷,如果是生动活泼内容的电视片字幕就应选择隶书或者美术体。总之,字幕要以清晰大方并与画面内容和谐为要求。二是根据内容选好字幕的色彩。字幕色彩不可千篇一律。如果是庄重、严肃的题目可以选择金黄色的宋体字,如中央新闻联播就选择了金黄色。如果是文艺类题材或反映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专题片,片中字幕可以根据需要选红色、蓝色或绿色或白色。如果是字幕叠加在画面上,还要看画面的颜色(色调)而定,尽量避免顺色,造成字幕不醒目,起不到加重提示的作用。所以,字幕在片中什么地方出现,用什么样的字体,选择什么颜色,用什么方式进入,定多长时间都是有要求的,都要在制片时加以研究。 三、特技手段要用活 在制作过程中,画面组接中可以穿插一些特技画面,以活跃画面内容。在没有非线性编辑机之前,特技制作比较麻烦,专题片中的画面间大部分是硬切,转场过渡都比较生硬,自有了非线编之后,特技制作就容易多了。画面之间、内容之间的转场可以采用淡入淡出或黑场转换的特技。一个问题的结束与另一个问题的开始之间,可以用卷页或拉帘式特技过渡。在具体操作中用什么方式过渡,应以感观舒适、画面优美为基本要求。 四、撰写一个好的角本 当某一单位确定拍摄一部电视专题片之后,首先考虑的就是撰写电视脚本,因为电视脚本是电视专题片拍摄的依据。如果没有脚本就开机拍摄,容易造成工作的盲动性,多走弯路,工作效率降低。所以,拍摄电视专题片,撰写脚本应该是工作的第一步。而电视专题片脚本的写作不同于写一般的文章。

浅谈制作电视专题片的几点体会

浅谈制作电视专题片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因素;制作方法 电视节目的种类很多,电视专题片是电视节目中常见的一种形式。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观众对电视专题节目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以及节目的品位、质量的鉴赏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怎样才能制作出好的电视专题片,是电视工作者应该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整体构思是电视专题片创作的基础 电视专题片包括:主题、素材、编导观点以及结构、风格影调、节奏、音乐音响的处理和解说词的写作等。构思是在编导对表现对象有了大致的了解和对题材性质、素材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大轮廓式的构想。专题片在确立了主体和立意之后也将根据素材的情况不断地进行丰富、完善、锤炼、提高,力求主题突出、形式新颖、内涵深刻、具有充分的表现能力。 ?Φ缡幼ㄌ馄?编导来说,整体构思必须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决不能凭自己的想象办事,弄巧成拙。一部专题片的优与劣,整体构思的案头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要统领全片的创作,也是全片成败的关键。

二、后期编辑是进行再创作的关键 电视专题片的后期编辑工作是大量素材的拍摄、积累之后一项再创作过程。它不仅要求编辑要有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分析能力,而且还要有组织材料、开拓主题的能力和艺术的想象力,并且还要熟悉电视画面语言、蒙太奇的运用和有关的技术技巧。电视专题片是运用画面语言靠镜头和镜头间的有机组接来形成自己的特有的艺术语言。所以后期编辑工作是把这种特殊的艺术语言付诸实施的关键环节,可以说它掌握着专题片的创作命脉,也是全片的艺术效果能否被体现出来的关键。 当大量素材堆积在你面前时,如何根据总体构思的要求,把大量素材合理的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部有影响力的片子,这就是艺术再创作的开始。电视专题片的开头既是全片的重点,也是编辑时的难点,如何选择好编辑点,使被表现对象最有表现力,也是编好全片的关键。有的编导在编辑过程中,面对大量素材不舍得忍痛割爱,结果造成全片平淡无节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专题片的后期编辑工作,关系到一部片子的成败。镜头的组接看起来容易,但这里包含着创作人员艰苦的劳动。后期编辑的好与坏、庸与奇、畅与阻能直接反映出创作人员的素质,也是专题片创作的关键。 三、音乐、音响在专题片创作中的烘托作用

心得体会 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

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 解说词,顾名思义即口头说明解说的词。也可以说,解说词是“口头文学”。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叙说,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述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起到更进一步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就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而言,它是对电视画面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它虽然与电视画面中的任何一个人物或事物都产生不了交流关系,但它却又都与电视画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视画面与解说词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之间是互为作用、相互补充和印证的。如果在解说词中讲到乌云突变、大风骤起时,这边电视画面就不可能出现晴空万里、风和日丽的场景;而如果画面中是人潮涌动的铁路春运的场面,可解说词却用上了欢欢喜喜过大年的词句,这就使人很费解了。虽然观众在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注意的是画面,但解说词的作用仍不可忽略。在某些情况下,解说词还占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画面与解说词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必然影响节目的整体表现效果,即使再优美的画面也弥补不了“文不对画”的缺憾。当然,有些优秀的电视专题片即使没有多少解说词,也没有影响观众对节目内容主题的理解,那是因为仅有的一点儿解说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产生的是指点迷津的效果,而再多用上些解说词倒显得画蛇添足了。 如果我们把电视画面比作红花,那么解说词就是绿叶了,多么好

的画面就如同漂亮的花一样,没有绿叶的陪衬也会失色不少。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的作用如此,怎样才能把解说词写好,使其真正担当起“绿叶”的作用呢?我以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和努力。 一、对采访对象的详实了解、深入体验是写好解说词的前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好比电视记者没有充足的第一手材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解说词的。现在,有些电视记者采访,拎起摄像机就走,扛上摄像机就拍,只注意画面质量,不去深入采访,解说词是在人家准备好的文字材料上圈圈点点了事。更有甚者,干过的文字拿来,“造就”了一篇解说词。这样的解说词毫无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没有任何深度和广度,这样的电视节目又怎能赢得观众呢? 前期的深入采访对后期的解说词的写作非常重要,没有这个过程,没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就不可能写出让观众信服、感人的解说词。这就像作家、画家为创作必须去体验生活一样。没有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某种生活的经历,而只坐在家里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因此说,亲临新闻现场、深入采访,尽可能多地掌握素材和信息是写作好解说词的第一步。 二、融入真挚情感、表达真诚的内心世界是写好解说词的关键 有了深入细致的第一线采访,这就为写好解说词奠定了基础。而在你真正动笔写解说词之前,首先要充分思考,围绕专题片的主题进行构思,然后一气呵成。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把你在采访中和采访后的感受、观点表达出来。必须把自己的感情世界融入其中,将内心的情感用文字淋漓尽致地写出来。可以相信,在这种境况下写出来的

健康品电视专题片制作技巧

健康品电视专题片制作技巧 专题片分为新闻性专题片、纪实性专题片、科普性专题片与广告性专题片。其中,新闻性专题片煽动性强,因为它是从新闻的角度来编辑内容的,没有做作、虚伪的成分,真实性是新闻性专题片的本色,只有真实才能让大伙儿信服;其次,专题片突出新闻性是以新闻的形式做广告,新闻的播放是合法的,可不能因违反广告法而受查处。 电视专题片的创意技巧 一、突出新闻性 专题片应由新闻部或专题部创意,一样不要找广告部,幸免广告味太浓,阻碍传播成效。新闻专题片禁止本企业职员或经理上镜头,尽量让企业外人士讲话,如此更显客观、更可信。 二、突出地点性 患者、专家最好是当地的,专门是专家,一定要请在全国或全省有一定阻碍力,又在当地工作,且与化妆品功效相关的专家。假如具备全国性学会职务称号,要注明职务称号,还应在字幕里加上当地所属单位。禁止在字幕和旁白中显现企业或产品顾咨询等与企业相关的字样。拍照专题片的导演、专家要熟悉产品,了解产品知识。选择典型专家、患者作为“演员”,成效会更真实。 三、突出全面性 所选患者的症状、年龄、性不与职业分布应有打算性,尽量从多层面来表现主题,

患者的语言表达要口语化,幸免“背文章”,力求生动自然、真切感人。 专题片表述的症状要多、要全面,以扩大销售群体。介绍功效时,最好将产品讲明书上的几大功效,全部表达在患者的表述中。 四、突出生动性 场面既要自然,又要有气概、生动,要有公益性咨询接待的场面、药店购买的场面、专家讲解的场面与患者评判的场面,以力保专题片的可信度。 五、突出煽动性 制作专题片,最好请当地有名气、有形象、有气质的专家或患者,要求语言表达有魅力,情形煽动要有力量。主持人的导演和表达,也要尽量增加专题片的煽动性。 六、突出鲜亮性 在专题片中,产品陈设要引人注目,产品包装要鲜艳、明亮,产品的陈设面不能太小。陈设展现与画面取景都应鲜亮突出。 七、强调对比性 专家讲,原先听不人讲如何有效,我不太相信,现在通过认真了解,确实有效。患者讲,服用前将信将疑,服用后症状迅速消逝,前后对比明显、强烈。 被访者的选择技巧

专题片制作需要注意的6个事项

专题片制作需要注意的6个事项 2009年1月9日16:37 专题片制作需要注意的6个事项 一、要注意选取典型 所谓典型就是所选取的人或事在一个时期一个地方具有普遍性、现实性、代表性和时代性。雷锋、孔繁森等先进人物都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它们之所以能成为改革中的先进典型,不仅因为他们具有勇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更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都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发展需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体现出鲜明的时代风采。这样的典型让人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将这些典型人物制作成电视专题片,就会收到很好的社会收益。因此,地方电视台在创作专题片时就应注意选取这样的典型。 二、要注意解说词写作 电视解说词应叙事干净利落,语言晓畅明白,词句短小简洁,语言力求口语化、形象化。 解说词不是画面的简单说明,而是画面及同期声的概括、评价、补充、延伸和深化,以传达画面及同其声没有传达或无法传达的信息。电视解说词像一根链条,把电视画面与同期声连接起来,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集合体。写作电视解说词时应尽量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来解释现象、阐明道理。在论述时应透彻、深刻、富有思辩色彩和哲理。解说词切忌空话。 三、要注意表现细节 电视专题片所记录的人和事,只有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感人的生活场景才能达到表现情、蕴含理的效果,如果一部电视专题片没有激情,通篇是干巴巴的说教,就不会吸引观众的视线,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而要表现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感人的生活场景,就需要注意表现细节。因为细节是表现人物、事件、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单位,典型的细节能以少胜多,以小见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要注意表现背景 背景,又称为环境,是电视专题片的基本构成因素,也是电视专题片所反映

详解电视专题片制作的六个要点

一、要注意选取典型 所谓典型就是所选取的人或事在一个时期一个地方具有普遍性、现实性、代表性和时代性。雷锋、孔繁森等先进人物都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它们之所以能成为改革中的先进典型,不仅因为他们具有勇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更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都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发展需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体现出鲜明的时代风采。这样的典型让人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将这些典型人物制作成电视专题片,就会收到很好的社会收益。因此,地方电视台在创作专题片时就应注意选取这样的典型。 二、要注意解说词写作 电视解说词应叙事干净利落,语言晓畅明白,词句短小简洁,语言力求口语化、形象化。 解说词不是画面的简单说明,而是画面及同期声的概括、评价、补充、延伸和深化,以传达画面及同其声没有传达或无法传达的信息。电视解说词像一根链条,把电视画面与同期声连接起来,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集合体。写作电视解说词时应尽量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来解释现象、阐明道理。在论述时应透彻、深刻、富有思辩色彩和哲理。解说词切忌空话。 三、要注意表现细节 电视专题片所记录的人和事,只有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感人的生活场景才能达到表现情、蕴含理的效果,如果一部电视专题片没有激情,通篇是干巴巴的说教,就不会吸引观

众的视线,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而要表现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感人的生活场景,就需要注意表现细节。因为细节是表现人物、事件、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单位,典型的细节能以少胜多,以小见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要注意表现背景 背景,又称为环境,是电视专题片的基本构成因素,也是电视专题片所反映的人物的性格、命运和事件赖以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根据和基穿 一般来说,电视专题片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时代背景、文化背景、自然背景。在一部具体的电视专题片中,由于所反映和表现的题材、主题等因素的不同,其所处理的背景也就有所不同、有所侧重、有所选择。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创意、题材、主题来选择不同的背景。济南凤美广告制作公司,致力于专业企业宣传片、电视专题片、企业广告制作。 五、要注意真实性 目前,县级台自己制作的电视专题片,多取材于身边的人和事,然后确定题材主题,构思情节,安排同期声拍摄。电视专题片在表现或保留生活真实面貌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真实性不只是指外部形象的真实再现,还严格要求人物内心的真实和现实生活的真实。一部成功的电视专题片,它是形象真实和内在情感真实的完整统一。因此,在拍摄电视专题片时,一定避免一些人为的摆布和虚假的东西,

浅谈企业电视专题片拍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浅谈企业电视专题片的拍摄方法 要制作出一部好的企业专题片来需要很多的条件,比如好的选题、精彩的拍摄、感人的细节、准确解说、优美配音、流畅的剪辑等等。下面我们从拍摄的角度探讨一下如何为一部好的专题片获得素材。 (一)注重真实 电视专题片要求“真实地再现真人真事”,真实性是它的的本质特性。在专题片的拍摄中,拍摄者应根据事先确定的主线进行取舍,选择一些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事件,抓住富有揭示意义和价值的镜头,对一些必要的事件进行深入地拍摄,用画面反映拍摄对象的内部世界,表现事物的独特个性。从拍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注重两个方面的真实,即主观真实和客观真实。 (二)注意细节 所谓细节,是指在电视屏幕上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社会情境和人物性格的完整屏幕体现,往往是由许多富有生命力的细节所组成的。细节在述事、写人、描景、状情等各方面都有不凡的表现力。电视专题片的创作,应该调动电视的一切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富有生命力的细节,竭力渲染情绪,追索生活底蕴;以充满诗情画意的、深沉含蓄的生活细节,来震撼观众的心灵。 拍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要注重选择典型具有感染力的细节。所谓典型细节,就是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本质的细节,典型细节一般有蕴藏力和折射力,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一经运用,就能使作品的内容更突出、更鲜明、更深刻。其次要围绕主题选择细节。细节刻画是专题片中纪实美的重要体现。一个细节能否运用,先要放在主题背景下加以考察,要选择那些能说明主题、深化主题的细节。 (三)重视过程及偶发事件 电视专题片中最重要,最生动的部分就是事件的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了魅力。观众想要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尤其事件类专题片对整个过程的展示就更加重要。济南凤美广告告诉您拍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拍摄的内容要十分熟悉,对拍摄什么,如何去拍摄,拍摄者在开机前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向观众交代清楚你所要表现的东西,才能够让观众看得清、看得懂。 2.对过程的拍摄要打好提前量,拍过程的关键是要赶在事件发生的前面,而不要等事情发生过了再去拍。拍摄时要做到提前开机,延后关机,特殊情况不关机。

难点一,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要点

难点一、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要点 【分析】影视专题片解释词的创作,与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其他文学体载一样,都是利用文字来传达作者的思维和意图,以此来反映社会生活,但由于其传播方式不同,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写作特点。电视根据其传播方式,写作时应把握关键两点: 一是两种语言,声画交触。写作时应①要求具体,就是言之有物,不空泛。并写作时要具有画面感,根据画面所提供的内容,运用文字,进行形象,具体的描述和议论,深挖画面内涵,强化主题,宣泄感情,增加信息量,使声画和谐交融,以达到传播扩张力和最佳效果。 ②要求形象,言之有画,闻如其声,如见其景。一方面解说以画面为基础,但又不能停留在画面上进行简单地指述。③要求准确,就是言有度。解说要符合情理和常规,符合事物发展逻辑,符合画面所展示的内容。 二是一次传播、言简意明。①字要响,遣词用字要清楚响亮,写作时多用平声字,慎用同音色,注意押韵。②词要双,多用双声词,双声词有两个音节,一来能留下深刻印象,二来符合人们日常用词习惯,三则意思也表达的更准确具体。③句要短,少用多层从句、复句、倒装句。④数宜简。一是指数字要准确、简明。二是指数字,一般要简化处理,粗略不计,把小的数目去掉,四舍五入。同时用形象替换,把冗长复杂的数字换成形象化的简单数字。另外,还可以用图像显示,字幕标出,制成因素等方式。 难点二、电视新闻评论的写作特点 【分析】电视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实作出评论的一种体载。首先它是新闻,因此必须选择新近发生的典型新闻事件做出评论。对于报道对象的准确,选择和及时报道,是电视新闻评论得以生存的关键,事件必须具有分析评论的价值。电视新闻评议写作:特点是一事一议,由具体的新闻事件出发,引发出对某一普遍问题,某一社会现象的评论。它具有“以点带面”以小具大的特点,在撰写时,要注意有目的地陈述新闻事实,夹叙夹议,尽可能从画面形象出发,自然提炼出所要评论的问题。评论部分不随意夸大,作结论时慎重把握语言分寸,避免直接作出主观的结论和是非评判,而是让事实说话,引导观众去思考,让观众自己下结论。另外,其文字语言尽量带有一定的“潜台词”和暗示性,以启发和引导观众的想像力和判断力。同时语言正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见性,尤其是评论,必须要有独特的见解和分析。这样就能给观众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思考,一般这类节目分析多于评论,解剖多于判断。调查展示是它最重要的评论手段。过程往往比结果和结论更重要。解说一般不承担重要叙事功能,只起着引发故事,交待时空背景,压缩调查过程,缕清因果关系和人物关系,提请观众注意关键细节,做出必要的点评。其最重要的是,通过问题的提出,结构全片,整台散乱的信息,

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

、反映生活地方式不同 电视纪录片,是社会生活地“客观”地“再现”,主要是“再现生活地具体情境,较多地采用长镜头或同期声展现生活地真实,不允许创作者主观意识地直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不允许创作者主观意识地直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本身说话”.故而,电视纪录片是一种“以事信人”地电视节目形态.电视专题片反映社会生活地时候,具有较强主体意识地渗透,它直接表现创造者对生活地看法和主张,允许采用“表现”地手段,艺术地表现社会生活.故而,电视专题片多是一种“以情感人”或“以理服人”地电视节目形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表现生活地手段不同 电视纪录片更多地属于“新闻”地范畴,所以纪实手法较为单一,主要以新闻镜头纪录社会生活,它地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挖掘声、光、色、画面、剪辑、音响地内部艺术潜力.故而,电视纪录片具有较强地“新闻属性”.电视专题片,由于“表现”生活地需要,允许较多地运用象征、隐喻、联想、对比、渲染等艺术手法表现社会生活,根据特殊地创作需求,甚至允许在一定程度上地扮演、补拍、追述和摆拍.故而,电视专题片具有较镪地“纪实属性”乃至于“艺术属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时空处理不同 电视纪录片,在时空地处理上,一般是“现在进行时”,也就是纪录“正在发生地生活”,甚至是未知最终生活去向地生活.所以,有人说,纪录片是:跟随、跟随、再跟随.也就是跟随正在发生中地事件.电视专题片,在时空地处理上,比较自由,它既可以表现现在时,也可表现过去时,甚至可以表现将来时.因为它不像纪录片那样,只是纪录生活,只要是对展现思想有好处,什么样地时空都可以运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镜头运用不同 电视纪录片,因为主要是纪录片现在进行时地生活,所以只能运用表现现在时地镜头,诸如跟拍、抓拍、偷拍、隐拍等.而电视专题片,不仅可以运用表现现在进行时地镜头,而且可以运用表现过去时地镜头,诸如追述镜头、摆拍镜头、补拍镜头,甚至“扮演”镜头.因为它还可以表现将来时空,当然可以运用将来时地镜头,诸如幻觉镜头、梦镜镜头,乃至于意识流地镜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结构形态不同 电视纪录片地结构,一般是以“时间”变化为依据地“纵向结构”;电视专题片,一般是以“空间”变化为依据地“横向”结构.前者,要纪录生活地流程,故而多以时间为序;后者,因为以思想阐释为主,故而是依据思想地需求而选材,材料与材料之间,都是断续地、不连贯地材料组合,故而采用地是以空间变化为依据地横向结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思维方式不同 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创作地以上不同点,集中体现在创作地思维不同,因为一切创作方式地变化,基础都在于不同地思维方式.简而言之,电视纪录片地基本思维方式是——展现生活.那么,纪录片地思想哪里呢?纪录片地思想是渗透在对生活地展现之中.电视专题片地基本思维方式是——揭示思想.那么,专题片地生活在哪能里呢?专题片地生活是被思想统帅着.一切生活画面都是为说明某种思想服务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在电视理论研究中,所谓“专题片”与“纪录片”之争由来已久,可说是一个极富“中国特色”地理论话题.关于二者之间地异同探讨,学术界已出现了多种观点;当然,还有地人认为二者是完全一致地,在国外没有分开地说法,“专题片”之说只是中国独产地一个“怪胎”.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应当承认,在当下地创作实践、学术评奖以及学术研讨中,不仅“专题片”地存在、它与“纪录片”地并存早已是不争地事实,而且二者在创作和理论中确实存在着某些差异.下面我

电视专题片宣传片制作流程浅谈

电视专题片宣传片制作流程浅谈 专题片通过声音、影像等资讯,随着音乐的节奏,在轻松的环境之中就可以去真正了解一个行业的精神、文化和发展状况,是塑造、展现行业形象的最佳手段。 电视专题片宣传片制作流程一般分为: 1、脚本策划写作——> 2、素材拍摄——> 3、非线编辑——> 4、音乐音效合成——> 5、输出光盘 一、脚本策划写作: 根据客户要求及专题片内容,进行前期采访,收集素材,由制作人员说稿,探讨镜头的运用,出文案初稿,并送交客户审阅。 客户从内容上对文稿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参与审片人员要改定稿件,直至文案通过。避免中途改稿,致使做大量的重复工作。 二、素材拍摄 拍摄前应深入理解脚本,和脚本作者做好沟通,那些应该怎么拍?拍什么?采取什么手法拍摄?这就要有个选择 问题,准确的选择就是一种对脚本的再创作。根据这些准确选择,结合拍摄现场作出适当的调整。使用不同的拍摄手法,从而升华其内涵,突出其主题,进而丰富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专题片图像编辑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图像要完

整,要有起幅和落幅。 2、节奏要一致,不要空间跳跃混乱。不要追求与配音100%对位。 图像编辑步骤主要有 1、素材采集、整理 素材采集时素材名称一定要一目了然,分组采集,采集时音频、视频分开。分场景对素材整理打包,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编辑效率,还可以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 2、编辑 编辑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是在不断的重复选镜头,确定编辑点,上下镜头连接等工作。 2.1 镜头的剪辑 素材采集完之后,编辑的第一步就是选镜头,选镜头需要兼顾以下几个方面:素材本身的质量、美学质量及所表达的内容。 对于有些拍摄不到的镜头,我们可以用二、三维动画,FLASH动画来形象的表达,既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形式,又增强了一定的趣味性。 2.2 镜头的长度 镜头的长短的取舍取决于很多方面,主要是所编节目的版块类型。娱乐性、宣传性的节目版块使用的镜头大多较短,对于合成后的节目我们要反复推敲以下几点:每个镜头的质量是否过关,与前后镜头的协调性,逻辑是否合理,转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渲染生命底色 ——仁爱教育行动掠影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片头) 镜头:巍巍大桥、浩浩汉水、摩天大楼、繁华街道 解说词:汉水之滨,景美物丰;体操之乡,人杰地灵。现代科技月新月异,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当我们徜徉于市场经济的物质富流的时候,我们也会痛心地发现,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东西——传统美德在渐渐销蚀,导致世风渐下,道德危机,荣辱不分,是非不明。 镜头:一组德育文件,国家领导人讲话,网站相关报道,“两行”教育会议。 解说词: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一向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仙桃市委、市政府也在全市开展“两行”教育。市教育局运筹帏幄,周密布署。自此,“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我市拉开了帷幕。 (主片) 字幕:渲染生命底色——仁爱教育行动掠影 镜头:校园全景、升旗仪式、广播手语操 解说词:仙桃市大新路小学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仙桃市城区中心。学校占地面积3. 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有38个教学班,学生2360人,教职工115人。其中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5人,省市学科带头人8人,中学高级教师6人,小学高级教 镜头:喷泉校雕、锦旗牌匾、媒体报道 解说词:大新路小学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学校”、“全国学习型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殊荣。在新的形势下。大新路小学传承文明,继往开来,开展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仁爱教育,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成为仙桃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排头兵。 字幕:守护心灵净土润育生命底色 镜头:课外活动、出游场景 解说词: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小学阶段加强对孩子们的传统美德教育,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镜头:李庆成特写、少先队员献花、李庆成同期声 解说词:2005年11月下旬,大新路小学校长李庆成参加了第一届儒学伦理与东南亚地区公民道德教育论坛培训会,返校后,他立即召开校长办公会,传达会议精神,分析教育现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用中华传统美德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他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传为佳话。我们要兴仁爱之风,铸仁爱之魂,全面开展仁爱教育,并把它与绿色教育、创造教育融为一体,成为我们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品牌。”] 镜头:课题研讨会、人生宝典书籍、课题方案、李启艳、朱爱平、王志勇等同期声 解说词:科学决策,合理调控是有效活动的前提。大新路小学将仁爱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和科研课题研究之中。他们拟定了行动方案,制定了实施细则,在理论上定性,在实践中定位,在评价中定标。关于仁爱教育,李启艳校长作了如下诠释:[“我们开展的仁爱教育,是根据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传统的真善美为基础,培养学生知礼、行孝、懂爱的品质,

电视风光片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技巧浅谈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电视风光片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技巧浅谈 2010-02-15 20:41 电视作为20世纪影响人类生活最为重要的发明之一,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电视诞生的那一天起,电视艺术就与电视技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使电视艺术成为用技术武装起来的一种艺术形态。可以说电视是一种特殊的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艺术创作。在一部电视片中,完美的艺术构思非常重要,但并非我们的每一个创意或构思都能简单地运用普通设备来实现,在很多时候必须借助一定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手段才能实现编导的艺术构思。总之,只有通过艺术创作与技术设备的密切配合才能圆满完成电视节目的制作。 以下就电视风光艺术片《显陵—独特的明代帝王陵寝》(下称《显陵》)的拍摄和制作过程谈谈本人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了解被摄对象,选好切入点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郊的纯德山,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母恭睿献皇帝和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为中国明代帝陵中的第十二座陵墓,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单体陵墓。明显陵于1999年被纳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古代建筑,我国于2000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将明显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申请。 在遍布全国的众多陵墓中,明清时代的帝陵有北京的明十三陵和河北的清东陵、清西陵及南京的明孝陵等。与这些蜚声海内外的帝陵相比,明显陵并不出名,所以在当初确定了以明显陵为创作题材时,我深感其创作难度之大。如何用摄像机镜头来表现这并不为外界所熟悉,名气又不是那么大,而题材却又是被拍滥了的陵墓风格;如何用画面来描述明显陵与明代其他帝陵相同或绝不相同的独特风格,以达到介绍显陵、宣传显陵,促进显陵的申报成功呢?根据节目的受众针对性,我们决定从介绍明显陵独特的陵寝规制如手,重点放在表现显陵的历史真实性和其对其他明代帝陵承上启下的独特作用上。 二熟悉被摄体环境,根据选题需要选择摄录设备 在电视风光艺术片的摄制中,对技术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有了好的开始就有了成功的希望。因此,在《显陵》的摄制过程中,我们从确定选题就开始介入到节目创作中。在脚本确定后,摄制组的编导、摄像、音响、后期制作及相关技术人员一起勘察现场,明确

专题片是纪录片的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

专题片是纪录片的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这里讲的电视新闻专题片,是报道类纪实性的 电视专题片,是电视深度报道最常用的节目形态.解说词,顾名思义即口头说明解释的词,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的描述,用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述 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能进一步体会到认知和感受的作用. 专题片是运用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样,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会生活,允许创作者直接阐明观点的纪实性影片,它是介乎新闻和电视艺术之间的一种电视文化形态,既要有新闻的真实性,又要具备艺术的审美性。电视专题片的分类从风格上分纪实性专题片、写意性专题片和写意与写实综合的电视专题片;从内容上分城市形象专题片、企业形象专题片和产品形象专题片;从文体上分新闻性专题片、纪实性专题片、科普性专题片与广告性专题片。(二)人物片 人物片往往将各行各业有代表性或有特点的人物作为反映的对象,以表现一个主题,一种立意。在人物片中,解说与画面多呈互补状态——解说词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或人物的经历、背景、事件过程等,画面则对人物形象、人物活动、工作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给予形象化、直观性的展示。 人物片的解说词一般是叙述型,表达极为自然、流畅、语言亲切、自然,较平缓。人物片的表现形式比较灵活多样。人物有以第一人称出现的;也有第一、第三人称交替出现的,时而是叙述者,时而是人物自己的对话;也有的是对话形式;还有男女对播的。 解说者既是叙述者,又是节目中人物的代言人,因此解说者一方面要把握好自己解说的角度,进入人物的视野来说话,另一方解说还要将叙述者的内心,化为主人公的心态,以他的口吻述说,表现他的内心感情,使人听起来亲切、自然。 在媒介进入融合时代、电视节目品牌化经营的今天,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品种的专题片,在受众日益挑剔的目光中如何完善自己,这是当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专题片不是纯新闻,它不要求时效性,而是追求历史的、文化的和社会的价值;它兼容某些新闻的特性,但与新闻有着本体的不同。它的重要功能就是“对事实和对真实自然的人、人性的高度尊重与揭示”,有着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今天,专题片已开始拒绝枯燥无味的叙事和亟其冗长的镜头,追求“可视性”、“节奏性”、“故事性”。这就需要对专题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策划和包装。 专题策划首先要精心选材。专题片可涉足的范围极为广泛,包括会议专题,历史题材,民生报道等等。而选题的关键是在于它的内涵价值,选材要让受众感觉到它深刻的思想内涵给了受众一个心理切口,使其能动地介入到片中来,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心灵的互动,然后带着思索离开。 其次,策划还要从制片观念上进行调整。真实性是专题片自始至终的追求。通过纪实手法的运用和表现,让人们感受到真实再现的品格,这是一种平民化的意识表现,它平视、客观的特点赋予了专题片感染力和生命力。所以在制片时,应尽可能地避免主观色彩的说教,而要从受众心理的角度给专题片定位,彰显其平民意识。 应当明确一点,我们搞专题片的初衷不是把一个现成的或编导主观的结论强加给观众,而是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主动思考,能动介入,尽管每个人领略和思考的东西不同,但结论是

浅谈电视专题片的编缉技巧

浅谈电视专题片的编缉技巧 电视专题片的编辑工作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不仅要求编辑掌握一定的电子技术技巧,还必须具有娴熟的编辑技巧,这样才能围绕主题需要的范围,对所掌握的素材进行主次调整、长短取舍、有序衔接,达到节目主题既一目了然,又步步深入;既节奏自如,又雅俗共赏。否则就会出现主次混乱、节奏模糊、不知所云的现象,导致编辑失败。 为此,笔者结合多年从事电视专题片制作的得失,从三个方面谈一谈在编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实用技巧,与大家共勉: 一、画面组接的技巧 画面蕴含丰富的信息。要编辑好一个电视专题片,必须充分理解每一个画面所表达的内容和含义。在此基础上,围绕主题,把所有画面轻重分明、缓急有序的进行剪缉,使之达到再创作的目的。就电视画面的组接技巧而言,主要有四种方法:按客观时间的顺序组接、按事情进展的过程组接、按逻辑思维的规律组接、按观众心理的需求组接。 按客观时间的顺序组接就是按照画面所表达的内容客观规律进行的组接,这样的节目让观众的视觉和思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像现实生活本身那样连贯流畅;按事情进展的过程组接对编辑纪实性的电视节目比较理想,如制作原平楼板寨乡西庄村的郭改然夫妇收养残疾儿童的电视节目,就是通过各种景别的运用,对郭改然夫妇偶遇弃儿、看到孩子啼哭心生怜悯、将孩子抱回了家、悉心照料孩子、在刺骨的河水里洗大堆的衣服、四面八方的援助让他们倍感社会有大爱、浙江大学生苏家铭在杭州成立“花儿基金会”、通过“爱心微博”募捐到21.8万元善款、在西庄村购置了“花房”、让孤残儿童像健全的孩子一样上学读书整个过程,循序渐进地推进,有条不紊地再现,达到催人泪下引人关注的效果;按逻辑思维组接不用展现明确的时间概念,不用展现完整的情节,只要求编辑人员用特殊的蒙太奇的手法,把存在有规律的、有内在联系的画面顺情顺势、巧妙搭连、合乎逻辑的组接起来;按观众心理的需求组接就是组合画面时,就迎合习惯、规律想像、提升模式发挥编辑手段,如《若钢轶事》,上一个画面记者正低头聚精会神的看,下一个画面就让观众看到记者是看若钢收藏的一个北宋到金的瓷器——斗笠碗,这样才能让观众感觉合理自然。 二、画面取舍的技巧 画面取舍的长短有着不同的表现效果,如制作天牙山的风光片,就用长镜头来抒情、写意、展现、欣赏,用短镜头来加快节奏,增大展现的内容和信息量。一般描述比较大的场景,要配远景或全景,像车间,这些景别里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要给观众一定的时间看清楚。特别是像工人们操作的近景、零件的特写镜头因为它所包含的内容比较简单明了,长度可适当短一些。有时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这就要求不论是运动的画面,近处的主体,光亮的部分,必须形成构图

怎样写好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怎样写好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解说词,顾名思义即口头说明解说的词,也可以说解说词是“口头文学”。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叙说,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达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起到更进一步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就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而言,它是对电视画面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它虽然与电视画面中的任何一个人物或事物都产生不了交流关系,但它却都与电视画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视画面与解说词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之间是互为作用、相互补充和印证的。 在传媒竞争十分激烈的当今时代,如何把握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怎样才能把解说词写好,我以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深入采访,精心提炼。 写好一篇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不深入一线采访,闭门造车,或仅仅通过间接了解,或通过观看拍摄的电视画面来写作,是难以想象的。只有亲临新闻现场,直观的了解报道对象和报道内容,才能全面把握好题材。电视片与小说创作一样,注重故事性,但电视专题片更忠于原始素材,它基本上不对素材进行内容上的加工,只是在对素材进行报道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挖掘,以期达到震撼观众心灵、引发观众思考的目的,从而达到弘扬真、善、美的目的。 对于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而言,忠于原始素材永远是第一位的,能否对素材进行深度挖掘和提炼,提炼到什么程度,这要看作者对题材的驾驭能力。因此只有深入采访全过程,尽可能多的掌握素材和信息并加以提炼,才能起到震撼观众心灵、引发观众思考的效果,才能达到弘扬真、善、美的目的。 二、注重真情实感,表达文化深蕴。 电视专题片与电视新闻一样,都具有新闻性,要用事实说话,用采访拍摄手段选择生活中典型的事物进行报道,它不同于新闻那么概括、简要,而是更深刻、更详细。它要交代事物的来龙去脉、矛盾的发展与解决,它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对事物进行细微的刻画和渲染,它更注重艺术技巧的运用,更注重原型的刻画,更注重情感和意境。它要调动一切艺术因素去感染观众,一部优秀的电视专题片,总是情与景、意与境的交融和统一。比如,记者在对一个单位进行专题采访的时候,不能仅仅把片子定论为说明片或介绍片,许多单位希望通过一部

电视专题片制作合同书

电视专题片制作合同书 甲方: 乙方: 经友好协商,甲方委托乙方制作1集警示教育片,现达成如下协议:一、拍摄内容: 本集警示教育片三起案件为题材,片长约为30分钟。 二、制作时间: 从7月15日开始,乙方组织精干采编团队着手甲方的警示教育片的前期工作,9月30日提交成品专题片母带由甲方审查。 三、专题片制作要求 (一)专题片文稿:电视行业知名人士进行专题片文稿创作。(二)专题片拍摄:省级电视台专业编导、摄像师进行现场拍摄、制作。 (三)专题片后期制作:乙方抽调湖南教育电视台业务最精的美编和编辑组成专业团队,对专题片进行后期制作。 (四)专题片配音:省级电视台或电台专业配音员担纲专题片的配音工作。 (五)专题片拍摄制作的设备标准:使用SONY-7P/90P的专业数字摄像机;使用专业广播级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系统;使用SX数字信号的专业电视节目磁带。 (六)制作警示片大片头1个,分导视宣传片1个。 (七)乙方向乙方提供该片成品DVD碟30张。

五、专题片拍摄、制作约定 (一)甲方派专门人员配合乙方进行本专题片的拍摄外联工作,做好拍摄对象的联系与拍摄时间的安排,确保乙方拍摄制作的顺利进行。(二)甲方负责本系列专题片的文字版的终审。文稿在终审后,原则上不得再做修改。如确需修改,且工作量大,甲方需另支付给乙方配音员及编导、编辑相关劳务费用,由此影响本专题片的制作进度与乙方无关。 (三)乙方根据由双方商定签字认可的拍摄计划与采访提纲和文稿进行专题片的拍摄制作,确保按时按量完成本专题片的拍摄和制作任务。 (四)乙方负责严格按甲方(审片小组)对专题片提出的画面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同一处画面,非乙方原因,甲方提出的修改意见原则上不能超过两次。 六、专题片拍摄制作经费及支付方式 (一)甲方按每期人民币(¥元)的拍摄制作经费标准支付给乙方。(二)合同签订之日三天内,甲方预付合同总额的60%给乙方作为前期启动经费。 (三)乙方提交成品母带并经由甲方同意最后审查通过后,甲方在一周内支付给乙方合同余款。 (四)乙方收款账户: 七、其他特别约定

电视新闻专题片拍摄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73535625.html, 电视新闻专题片拍摄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作者:赵晓强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7年第31期 摘要:从专题片在实践拍摄的情况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因为题材的局限,加之拍摄者和 被采访对象本身的局限,专题片的实际拍摄还存在着许多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对拍摄的整体效果产生着一定的影响。要想将拍摄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就必须立足于专题片的拍摄实际来制订相应的策略,以促进专题片制作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电视新闻专题片拍摄制作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1(a)-0139-02 从目前电视新闻的发展情况看,电视新闻专题片在拍摄与制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电视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如果想更好地提升其质量水平,一定要依据拍摄活动的主题对拍摄的具体方式加以选定,然后依据电视新闻专题制作的需要而确立其具体的计划,并对拍摄的团队加以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好相关工作。 1 电视新闻专题片拍摄制作过程存在的问题 1.1 拍摄制作脚本质量较为低下 在拍摄电视新闻专题片时必须以完善的脚本对拍摄进行科学指导,因为脚本的实际撰写水平对实际拍摄的影响较大,会直接关乎到拍摄的实际效果。然而,从专题片在目前的实际拍摄情况看,脚本的质量低劣是个主要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所撰写的脚本对拍摄不具有较强的指导功能。对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缺乏合理的事前预防和判断。一旦遭遇突发性的情况,其拍摄就会受到不必要的影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视专题片的脚本对于拍摄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1.2 拍摄画面审美情趣比较缺乏 尽管这种专题片与电视作品不是一回事,但画面的美学价值与影视作品是没有区别的。然而,从当前电视新闻专题片在拍摄方面情况看,其对于画面本身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且,尚有相当多的制作人认为,只要将基本的新闻事件讲述清楚即达到目的了。至于画面是否具有美观感觉,并不是件主要的事情。正是基于此种认识,才使得电视新闻专题片在美感上不尽人意。这种效果的不理想,主要就表现在电视受众在观看电视新闻时体会不到一种美的感觉。画面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