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微藻培养液配方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4
小球藻的培养一、小球藻小球藻是单细胞植物,种类较多,多数生活在淡水中,少数生活在海洋里。
按植物学分类,小球藻属于小球藻纲绿藻目原球藻科生物,其体型小,直径一般为3~5μm,在显微镜下,需要放大400~600倍才能看到,我们肉眼看到的只不过是含有小球藻的绿色的水。
小球藻所含的营养成分很高,其蛋白质含量达到50%~60%(相当于花生米的2倍、鸡蛋的5倍),含脂肪10%~30%,还含有多种维生素。
小球藻的生物活性物质糖蛋白和多糖体的含量也相当高,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抗癌、降血压、抑制血糖上升、排除体内毒素和迅速恢复机体损伤等功能。
因此,小球藻的培养前景广阔。
作为培养原料的小球藻,可以到较清洁的池塘、水坑中采集绿色的水,在显微镜下鉴定,然后再用。
也可以向培养它的人索取。
1 容器的准备小规模的培养可用瓶、缸等,大规模的培养可用水泥池。
首先,要对所使用的容器进行消毒,一般用100mg/L的漂白粉水溶液浸泡,再用水冲刷数次。
(100mg/L的漂白粉水溶液的配制:①天平称量5g2%漂白粉澄清液;②定量转移至容量瓶中;③加水至1L;④混匀。
2%漂白粉上清液的配制法:取漂白粉2克,加少量水搅匀,再加水至100毫升,充分调匀后,待澄清后取上清液使用。
)2 培养液的准备(1)BG11液体培养基配方:Stock1 定容100mL 柠檬酸0.3g 柠檬酸铁胺0.3g EDTANa2 0.05gStock2 定容1000mL NaNO3 30g K2HPO4 0.78g MgSO4·7H2O 1.5gStock3 定容100mL CaCl2·2H2O 1.9g Stock4 定容100mL Na2CO3 2gStock5 定容1000mL H3BO3 2.86g MnCl2·4H2O 1.81g ZnSO4·7H2O 0.222gNa2MnO4·2H2O 0.391g CuSO4·5H2O 0.079g Co(NO3)2·6H2O 0.049gStock1 取用2mL Stock2 取用20mL Stock3 取用2mL Stock4 取用1mL Stock5 取用1mL 总定容1000mL(2)购买2000元/套,九种原液各200ml(稀释1000倍),10瓶。
AJS (Acidified JM:SE)Freshwater alga Dunaliella acidophilaMedium Acidified 97:3 mixture of JM and SE2See separate recipes( and ). For approximately 1 litre of final medium, mix 970 ml JM with 30 ml SE2. Add 10 ml of conc H2SO4 to give a pH of approximately 1.5. Autoclave at 15 psi for 15 minutes.ANT (Antia's Medium)Marine algaeStock Trace metals stock solution (chelated)per litreEDTANa2.2H2O 3.24 gFeCl3.4H2O 1.08 gMnSO4.4H2O 0.450 gZnSO4.7H2O 0.230 gNa2MoO4.2H2O 0.097 gCuSO4.5H2O 0.01 gCoSO4.7H2O 0.0056 gMake up to 1 litre with distilled water and adjust pH to 7.6 - 7.8 with dilute HCl or NaOH. Store frozen.Medium per litreKNO3 0.05 gNaH2PO4.2H2O 0.0078 gTris [tris(hydroxymethyl)aminomethane] 1.0 gGlycine 0.3 gTrace metals stock solution (chelated) 2.5 mlThiamine HCl 500.0 µgCyanocobalamin 2.0 µgBiotin 1.0 µgFiltered natural seawater 800.0 mlMake up to 1 litre with distilled water and autoclave at 15 psi. Final pH should be 7.6 - 7.8.RefASW (Artificial Seawater)Marine algaeStocks (1) Extra salts per litreNaNO3 30.0 gNa2MoO4.2H2O 0.039 gCuSO4.5H2O 0.008 gCo(NO3)2.6H2O 0.005 g Medium This medium is made up in 2 parts:PART 1per litreTricine 0.50 gSoil extract ( - see recipe) 25.00 mlExtra nutrient salts (1) 3.75 mlMake up to 1 litre with filtered natural seawater and adjust pH to 7.6 - 7.8 with 1M NaOH or HCl. PART 2per litreNaNO3 1.500 gK2HPO4.3H2O 0.040 gMgSO4.7H2O 0.075 gCaCl2.2H2O 0.036 gCitric acid 0.006 gAmmonium ferric citrate green 0.006 gEDTANa2 0.001 gNa2CO3 0.020 gTrace metal solution (2) 1.00 mlMake up to 1 litre with distilled water and adjust pH to 7.4.FinalAutoclave Parts 1 and 2 separately at 15 psi, allow to cool then mix aseptically.For agar plates, add 15 g non-nutrient agar per litre.BG11 (Blue-Green Medium)Freshwater algae and protozoaStocks per litre(1) NaNO3 15.0 gper 500 ml(2) K2HPO4 2.0 g(3) MgSO4.7H2O 3.75 g(4) CaCl2.2H2O 1.80 g(5) Citric acid 0.30 g(6)Ammonium ferric citrate green(枸橼酸铁铵, 柠檬酸铁铵) 0.30 g(7) EDTANa2 0.05 g(8) Na2CO3 1.00 gE31 (E31 Medium)Marine algaeMedium This medium is made up in 2 parts to avoid precipitation:PART 1per litre Soil extract () 50.0 mlKNO3 0.10 gK2HPO4 0.01 gMgSO4.7H20 0.01 gCyanocobalamin 100.00 ng Thiamine HCl 50.00 µg Biotin 100.0 ngMake up to 500 ml with distilled water.PART 2Filtered natural seawater 500.0 ml Final Autoclave Parts 1 and 2 separately at 15 psi, allow to cool then mix aseptically.E31:ANTMedium 1:1 mixtureSee separate recipes ( and ). Autoclave separately. Mix aseptically when cool.。
按实验室保存藻种及适用方法统计(共计18种)1、ASP2培养基培养基成分:微量元素储备液*成分:Tris-HCl缓冲液(pH8.0, 1M)50mL配制:称取6.0546g Tris,配成25mL,即为2mol/L的Tris溶液,用NaOH或HCl调节pH值到8.0,加水定容至50mL。
注意培养液中MgSO4和CaCl2分别溶解再加入其余成分。
固体培养基,添加1.5%-2%的琼脂粉。
121℃,0.1Mpa,灭菌20min。
适用藻种:杜氏盐藻2、SM(+N/-N)培养基生长培养基成分(+N):微量元素储备液*成分:固体培养基,添加1.5%-2%的琼脂粉。
121℃,0.1Mpa,灭菌20min。
诱导培养基成分(-N):生长培养基中不加氮源(NH4NO3),同时可向培养物中加入45mmol/L 醋酸钠,450μmol/L硫酸亚铁。
适用藻种:雨生红球藻(生长+N)(诱导-N)3、Z氏培养基基础培养基成分:储备液灭菌后备用缓冲液可选用HEPES-NaOH < 5mmol/L。
适用藻种:螺旋藻4、人工海水培养基基础培养基(f/2)成分:基础培养基(f/2)可加缓冲液或用酸碱调pH7.6-7.8,再将灭菌后的储备液,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按要求加入。
维生素不能高温灭菌,可用0.22μm膜过滤。
适用藻种:三角褐指藻、中肋骨条藻、金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微小原甲藻(dead)5、葡萄藻培养基基础培养基:微量元素储备液成分:适用藻种:葡萄藻6、BG11(+N/-N)培养基参考文献:Stanier, R.Y., Kunisawa, R., Mandel, M.& Cohen-Bazire, G.1971. Purif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unicellular blue-green algae (Order Chroococcales). Bacteriol. Rev. 35: 171-205.准备储备液Stocks见下表:培养基配置:用NaOH或HCl调节pH值到7.1,固体培养基加1.5%的琼脂粉。
盐藻藻种培养:1.藻种培养设施:藻种的培养要在保种室中进行,保种室要求通风条件好,光线条件好,温度可控性好,保种室要配有空调、冰箱、具有人工光源的培养架等。
培养中常用培养仪器有显微镜、解剖镜等,容器有三角烧瓶、广口玻璃瓶等。
保种室要严格消毒,防止病菌的侵入。
2.容器、工具的消毒:进行单细胞藻类的纯培养,容器、工具、培养基都要进行严格灭菌,但一般生产性的单种培养,则只须达到消毒目的就可以了。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高温消毒法和化学药品消毒法。
高温消毒法是利用高温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不耐高温的容器如塑料和橡胶制品等不能利用高温法消毒。
a、直接灼烧消毒接种环、镊子等金属小工具,试管口、瓶口等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短暂灼烧消毒。
载玻片、小刀等则最好先蘸酒精,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等器具上的酒精烧完,也就完成了灭菌操作。
b、煮沸消毒把容器、工具放入锅中,加水煮沸消毒,一般煮沸10-20分钟。
大型锥形瓶消毒,可在瓶口上放一普通的玻璃漏斗,再在漏斗上放一称量瓶盖,在锥形瓶内加少量淡水,置电炉上加热煮沸5-10分钟,可使整个瓶壁消毒。
消毒完毕即用消毒的纸或消毒的纱布包扎瓶口。
此法适合消毒小型的容器工具。
c、烘箱干燥消毒将玻璃容器、金属工具用清水洗干净后,放入烘箱。
关闭烘箱门,打开通气孔,接通电源加热。
当温度上升到120℃时,关闭通气孔,停止加热。
如果进行纯培养,容器必须灭菌,当温度上升到105℃时,关闭通气孔,继续加热至160℃,保持温度,恒温2小时,然后停止加热。
必须要等到温度下降到60℃以下,才能打开烘箱门。
有棉塞和纸包扎的容器、工具灭菌,不能超过180℃,以免烘焦。
化学药品消毒主要用于生产性大量培养中,大型容器、工具、水泥池等常用化学药剂消毒。
a、漂白粉消毒工业用漂白粉一般含有效氯25%~35%,消毒时按万分之1-3的含量配成水溶液,把容器、工具在溶液中浸泡半小时,再用消毒水冲洗3~4次即可。
b、酒精消毒酒精消毒常用于中小形容器和工具,方法是用纱布蘸70%酒精在容器、工具的表面涂抹即可。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AJS (Acidified JM:SE)Freshwater alga Dunaliella acidophilaMedium Acidified 97:3 mixture of JM and SE2See separate recipes(JM and SE2). For approximately 1 litre of final medium, mix 970 ml JM with 30 ml SE2. Add 10 ml of conc H 2SO 4 to give a pH of approximately 1.5. Autoclave at 15 psi for 15 minutes.ANT (Antia's Medium) Marine algaeStock Trace metals stock solution (chelated)per litreEDTANa2.2H2O 3.24 gFeCl3.4H2O 1.08 gMnSO4.4H2O 0.450 gZnSO4.7H2O 0.230 gNa2MoO4.2H2O 0.097 gCuSO4.5H2O 0.01 gCoSO4.7H2O 0.0056 gMake up to 1 litre with distilled water and adjust pH to 7.6 - 7.8 with dilute HCl or NaOH. Store frozen.Mediumper litreKNO30.05 gNaH2PO4.2H2O0.0078 gTris [tris(hydroxymethyl)aminomethane] 1.0 gGlycine0.3 gTrace metals stock solution (chelated) 2.5 mlThiamine HCl 500.0 µgCyanocobalamin2.0 µgBiotin1.0 µgFiltered natural seawater 800.0 mlMake up to 1 litre with distilled water and autoclave at 15 psi. Final pH should be 7.6 - 7.8.Ref Antia, Cheng & Taylor (1969)ASW (Artificial Seawater)Marine algaeStocks(1) Extra salts per litreNaNO330.0 gNa2HPO41.2 gK2HPO41.0 g(2) Vitamin solution per litreBiotin0.0002 gCalcium pantothenate 0.02 gCyanocobalamin0.004 gFolic acid 0.0004 gInositol1.0 gNicotinic acid 0.02 gThiamine HCl 0.1 gThymine0.6 gMay be stored frozen at -20°CMediumper litre*"Ultramarine Synthetica" sea salts 33.6 gExtra salts stock solution (1)Make up to 1 litre with deionized water and adjust pH to 7.6 - 7.8 with 1M NaOH or HCl. Autoclave at 15 psi for 15 minutes. Supply * as in ASW recipeBB (Bold's Basal Medium)Freshwater algaeStocksper 200 ml(1) NaNO3 5.0 g(2) MgSO4.7H2O 1.5 g(3) NaCl 0.5 g(4) K2HPO4 1.5 g(5) KH2PO4 3.5 g(6) CaCl2.2H2O 0.5 g(7) Trace elements solution: per litreZnSO4.7H2O8.82 gMnCl2.4H2O1.44 gMoO3CuSO4.5H2O1.57 gCo(NO3)2.6H2O0.49 gMay need autoclaving to dissolve.per 100 ml(8) H3BO3 1.14 g(9) EDTA - KOH solution:EDTANa25.0 gKOH3.1 gper litre(10) FeSO4.7H2O 4.98 gconc H2SO4 1.0 mlMedium Stock solutions 1 - 6 10.0 ml eachStock solutions 7 - 10 1.0 ml eachMake up to 1 litre with deionized water. For agar, add 15.0 g per litre of *Bacteriological Agar (Oxoid L11). Autoclave at 15 psi for 15 minutes.Supply* Unipath Ltd, Wade Road, Basingstoke, Hants RG24Co(NO3)2.6H2O0.005 gMedium This medium is made up in 2 parts:PART 1per litreTricine0.50 gSoil extract (SE1 - see recipe) 25.00 mlExtra nutrient salts (1) 3.75 mlMake up to 1 litre with filtered natural seawater and adjust pH to 7.6 - 7.8 with 1M NaOH or HCl.PART 2per litreNaNO31.500 gK2HPO4.3H2O0.040 gMgSO4.7H2O0.075 gCaCl2.2H2O0.036 gCitric acid 0.006 gAmmonium ferric citrate greenEDTANa20.001 gNa2CO30.020 gTrace metal solution (2) 1.00 mlMake up to 1 litre with distilled water and adjust pH to 7.4. FinalAutoclave Parts 1 and 2 separately at 15 psi, allow to cool then mix aseptically.For agar plates, add 15 g non-nutrient agar per litre.BG11 (Blue-Green Medium)Freshwater algae and protozoaStocksper litre(1) NaNO3 15.0 gper 500 ml(2) K2HPO42.0 g(3) MgSO4.7H2O3.75 g(4) CaCl2.2H2O 1.80 g(5) Citric acid 0.30 g(6)Ammonium ferric citrate green(枸橼酸铁铵, 柠檬酸铁铵)0.30 g(7) EDTANa2 0.05 g(8) Na2CO3 1.00 g(9) Trace metal solution per literH3BO32.86 gMnCl2.4H2O1.81 gZnSO4.7H2O0.22 gNa2MoO4.2H2O0.39 gCuSO4.5H2O0.08 gCo(NO3)2.6H2O0.05 gMedium Stock solution 1 100.0 mlStock solutions 2 - 8 10.0 ml eachStock solution 9 1.0 mlMake up to 1 litre with deionized water. Adjust pH to 7.1 with 1M NaOH or HCl. For agar add 15.0 g per litre of(1) Ca(NO3)2.4H2O 4.00 g(2) KH2PO42.48 g(3) MgSO4.7H2O 5.00 g(4) NaHCO3 3.18 g(5) EDTAFeNa 0.45 gEDTANa20.45 g(6) H3BO3 0.496 gMnCl2.4H2O0.278 g(NH4)6Mo7O24.4H2O0.20 g(7) Cyanocobalamin 0.008 gThiamine HCl 0.008 gBiotin0.008 g*(8) NaSiO3.9H20 (Sigma S4392) 11.4 gMedium Stock solutions 1 - 8 1.0 ml eachMake up to 1 litre with deionized water. Adjust to pH 6.9 with 1M HCl. Dispense to suitable vessels and autoclave at 15 psi forEG:JMMedium1:1 mixtureSee separate recipes (EG and JM). Mix then autoclave at 15psi for 15 minutes.E27 (E27 Medium)Marine algae, including sterility testingMedium This medium is made up in 2 parts to avoid precipitation:PART 1per litreSoil extract (SE1 - see recipe) 25.0 mlKNO30.050 gK2HPO40.005 gMgSO4.7H200.005 gGlucose0.250 g*Tryptone (Oxoid L42) 0.025 g*Liver digest (Oxoid L27) 0.025 gCyanocobalamin100.00 ngThiamine HCl 50.00 µgMake up to 500 ml with distilled water.PART 2Filtered natural seawater 500.0 mlFinal Autoclave parts 1 and 2 separately at 15 psi, allow to cool then mix aseptically. Supply* Unipath Ltd, Wade Road, Basingstoke, Hants RG24 0PW, UKE31 (E31 Medium)Marine algaeMedium This medium is made up in 2 parts to avoid precipitation:PART 1per litreSoil extract (SE1 - see recipe) 50.0 mlKNO30.10 gK2HPO40.01 gMgSO4.7H200.01 gCyanocobalamin100.00 ngThiamine HCl 50.00 µgBiotin100.0 ngMake up to 500 ml with distilled water.PART 2Filtered natural seawater 500.0 mlFinal Autoclave Parts 1 and 2 separately at 15 psi, allow to cool then mix aseptically.E31:ANTMedium1:1 mixtureSee separate recipes (E31 and ANT). Autoclave separately. Mix aseptically when cool.。
微藻培养方法汇总微藻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或多细胞藻类生物,广泛存在于海水、淡水以及土壤中。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
为了有效培养和利用微藻,在实验室中需要采用一系列的培养方法。
本文将介绍微藻的培养方法,包括培养基配制、光周期控制、温度控制、培养容器选择、培养规模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研究者进行微藻培养。
一、培养基的配制微藻的培养基是提供营养物质供给微藻生长的溶液。
根据不同的微藻种类和需求,可以使用不同的培养基。
常用的微藻培养基包括滨液培养基、波利文氏培养基、圣外秧基和BG11培养基等。
培养基的配制需要参考相关文献或制备实验室的经验,并保证培养基的无菌。
一般来说,培养基的配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根据培养基配方中的化学品,称取适量的试剂。
2.在去离子水中溶解试剂,根据需要调节pH值。
3.将培养基溶液装入瓶中,并进行高压灭菌或自压灭菌处理。
二、光周期控制光照是微藻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因素,能够影响微藻的光合作用和生长速率。
光周期是指光照和黑暗轮替的时间间隔,通过控制光周期可以调节微藻的生长和代谢活性。
常用的光周期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1.固定光周期法:固定光周期法是指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每天提供固定时间的光照和黑暗。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微藻的培养。
2.逐渐增加光周期法:逐渐增加光周期法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增加光照时间和减少黑暗时间。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光照变化较敏感的微藻。
3.梯度光周期法:梯度光周期法是指提供不同光周期的条件,通过对比不同光周期下的微藻生长情况来选择最适宜的光周期。
三、温度控制微藻的生长和代谢活性受温度影响较大,不同的微藻种类对温度有不同的生长适宜范围。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微藻的生长和产物积累。
常用的温度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1.室温培养法:即在室温下进行培养,适用于耐寒性较强的微藻种类。
2.恒温培养法:通过恒温培养箱或恒温培养室维持恒定的培养温度,适用于大多数微藻种类。
微藻的实验室培养学生:林晓生学号:2120180414导师:杨缜教授一、藻类的概述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
主要水生,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
藻类植物共约为2100属,27000种。
根据所含色素、细胞构造、生殖方法和生殖器官构造的不同,分为绿藻门、裸藻门、轮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蓝藻门、褐藻门和红藻门。
色素的颜色划分,藻可分为3类:绿藻、褐藻和红藻。
由于单胞藻具有利用太阳光能效率高、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和容易培养等重要特性,因而受到重视。
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营养丰富、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细胞代谢产生的多糖、蛋白质、色素等,使其在食品、医药、基因工程、液体燃料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二、微藻的营养模式和生长模式(二)、微藻的生长模式藻类在培养过程中,生长繁殖的速度,出现一定的起伏,这种生长模式可划分为五个时期(延缓期、指数生长期、相对生长下降期、静止期、死亡期)。
三、培养按培养的场所分室内培养和室外培养1)按培养基的形态分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 2)按培养的纯度分纯种培养和单种培养3)按藻液的流动情况分静止培养和循环流动水培养 4)按气体交换情况分充气培养和不充气培养 5)按藻液与外界接触程度分封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6)按培养规模和目的分小型培养、中继培养和大量培养方式简单介绍其中的四种方式:(1)纯培养和单种培养纯培养(axenic culture):是无菌培养,指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
纯培养操作要求十分严格,要求有无菌室、超净台等设备,容器、工具、培养液等均须彻底灭菌。
培养成功率很高,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技术。
单种培养(single-species culture):指区别于纯培养的不排除细菌存在的培养(可以是生产性的,也可以是非生产性的)(2)封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封闭式培养(closed culture):指把培养液密封在透明的容器中,与外界空气隔离,暴露在阳光中,CO2完全采用人工供给的方法。
小球藻的培养知识分享一、小球藻小球藻是单细胞植物,种类较多,多数生活在淡水中,少数生活在海洋里。
按植物学分类,小球藻属于小球藻纲绿藻目原球藻科生物,其体型小,直径一般为3~5μm,在显微镜下,需要放大400~600倍才能看到,我们肉眼看到的只不过是含有小球藻的绿色的水。
小球藻所含的营养成分很高,其蛋白质含量达到50%~60%(相当于花生米的2倍、鸡蛋的5倍),含脂肪10%~30%,还含有多种维生素。
小球藻的生物活性物质糖蛋白和多糖体的含量也相当高,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抗癌、降血压、抑制血糖上升、排除体内毒素和迅速恢复机体损伤等功能。
因此,小球藻的培养前景广阔。
作为培养原料的小球藻,可以到较清洁的池塘、水坑中采集绿色的水,在显微镜下鉴定,然后再用。
也可以向培养它的人索取。
1 容器的准备小规模的培养可用瓶、缸等,大规模的培养可用水泥池。
首先,要对所使用的容器进行消毒,一般用100mg/L的漂白粉水溶液浸泡,再用水冲刷数次。
(100mg/L的漂白粉水溶液的配制:①天平称量5g2%漂白粉澄清液;②定量转移至容量瓶中;③加水至1L;④混匀。
2%漂白粉上清液的配制法:取漂白粉2克,加少量水搅匀,再加水至100毫升,充分调匀后,待澄清后取上清液使用。
)2 培养液的准备(1)BG11液体培养基配方:Stock1 定容100mL 柠檬酸0.3g 柠檬酸铁胺0.3g EDTANa2 0.05gStock2 定容1000mL NaNO3 30g K2HPO4 0.78gMgSO4·7H2O 1.5gStock3 定容100mL CaCl2·2H2O 1.9gStock4 定容100mL Na2CO3 2gStock5 定容1000mL H3BO3 2.86g MnCl2·4H2O 1.81g ZnSO4·7H2O 0.222g Na2MnO4·2H2O 0.391g CuSO4·5H2O 0.079g Co(NO3)2·6H2O 0.049gStock1 取用2mL Stock2 取用20mL Stock3 取用2mL Stock4 取用1mL Stock5 取用1mL 总定容1000mL(2)购买2000元/套,九种原液各200ml(稀释1000倍),10瓶。
培养绿藻的配方及优化方案分享一、为什么说绿藻水体非常适合养殖水体(一)扁藻里的亚心型扁藻与青岛大扁藻:因其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极易培养又是虾、蟹、贝及其他海产动物早期幼体优质饵料,富含幼体所需多种维生素与脂肪酸,所以目前国内已广泛培养。
小球藻:作为第一个被人工培养的微藻,凭借其含有丰富的Pro、多糖、不饱和脂肪酸、繁殖速度快是地球上动植物中唯一能20h增值4倍的生物,因而在国内已大规模的工厂化的培养,也作为保健食品商品化。
小球藻中的多糖有增强免疫活性的功能。
也含有保肝、解毒成份,具有调节肠胃吸收等功能因而在饲料-鱼虾开口饵料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盐生杜氏藻:主要体现在医学方面,其清洗血液血管,使硬化的毛细血管恢复生机,也是世界上最强的天然抗衰老剂。
也是某些经济动物幼体的优良饵料,目前国内已广泛进行工厂化养殖,并提取胡萝卜素、甘油、糖蛋白。
绿藻因富含大量多糖、不饱和脂肪酸、Pro、色素、维生素,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易培养,因而国内外已广泛的培养。
二、理想中养殖水体绿藻的培养(二)很多人在养殖中都知道养殖鱼、虾最适合水体是硅藻水、绿藻水,那么怎么使普通水体变成硅藻水跟绿藻水呢?要肥绿藻水,必须要有藻源,使其成为优势种群,在实践生产中大家可能没有条件,有条件的大企业或者海洋学校在自然界中选择分离出所需藻种(分离纯化藻种把单一的藻类分离出来,也就是大量稀释后用毛细管来挑选所需藻种),在实验室接种,根据所需藻种营养液培养(先小烧杯小量培养等达到一定数量)然后到二级培养(18L 桶),必须添加营养盐,充足的光照,温度,定期活化过滤。
三级培养(大池)最后取藻液到虾塘。
这种方法是我认为以后技术成熟发展的必然步奏,但因目前防止藻种污染,保种都让一般企业犯愁,所以想要达到这种必然要有大的技术或者工艺流程的改进。
三、肥水、水体过肥的控制(三)接下来我们谈下如何使绿藻肥起来,主要有有机肥与无机肥、氨基酸肥、氨基酸有机质复合肥,有机肥有用发酵的鸡粪、猪粪,加黑糖使用亦可。
小新月菱形藻藻种培养1.藻种培养设施:藻种的培养要在保种室中进行,保种室要求通风条件好,光线条件好,温度可控性好,保种室要配有空调、冰箱、具有人工光源的培养架等。
培养中常用培养仪器有显微镜、解剖镜等,容器有三角烧瓶、广口玻璃瓶等。
保种室要严格消毒,防止病菌的侵入。
2.容器、工具的消毒:进行单细胞藻类的纯培养,容器、工具、培养基都要进行严格灭菌,但一般生产性的单种培养,则只须达到消毒目的就可以了。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高温消毒法和化学药品消毒法。
高温消毒法是利用高温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不耐高温的容器如塑料和橡胶制品等不能利用高温法消毒。
a、直接灼烧消毒接种环、镊子等金属小工具,试管口、瓶口等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短暂灼烧消毒。
载玻片、小刀等则最好先蘸酒精,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等器具上的酒精烧完,也就完成了灭菌操作。
b、煮沸消毒把容器、工具放入锅中,加水煮沸消毒,一般煮沸10-20 分钟。
大型锥形瓶消毒,可在瓶口上放一普通的玻璃漏斗,再在漏斗上放一称量瓶盖,在锥形瓶内加少量淡水,置电炉上加热煮沸5-10 分钟,可使整个瓶壁消毒。
消毒完毕即用消毒的纸或消毒的纱布包扎瓶口。
此法适合消毒小型的容器工具。
c、烘箱干燥消毒将玻璃容器、金属工具用清水洗干净后,放入烘箱。
关闭烘箱门,打开通气孔,接通电源加热。
当温度上升到120 C时,关闭通气孔,停止加热。
如果进行纯培养,容器必须灭菌,当温度上升到105 C时,关闭通气孔,继续加热至160 C,保持温度,恒温2小时,然后停止加热。
必须要等到温度下降到60 C 以下,才能打开烘箱门。
有棉塞和纸包扎的容器、工具灭菌,不能超过180 C,以免烘焦。
化学药品消毒主要用于生产性大量培养中,大型容器、工具、水泥池等常用化学药剂消毒。
a、漂白粉消毒工业用漂白粉一般含有效氯25%~35%,消毒时按万分之1-3 的含量配成水溶液,把容器、工具在溶液中浸泡半小时,再用消毒水冲洗3~4 次即可。
微藻工厂化培养经验分享(附单胞藻的培养配方)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微藻的规模培育。
规模培育在水产养殖方面现在主要运用于大棚生物饵料方面(一定地点建立车间、浓缩之后近距离管道运输到养殖区域)、提取色素添加在饲料中,至于土塘泼洒,如何控制量、增氧和开口饵料这方面正在摸索,需要大家一起总结出经验。
今天我跟大家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藻种的工厂化规模化培育。
群里面应该很多人都培育过藻,大家都知道藻种的培育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培养,今天我是简单从一级、二级、三级培养过程可能中遇到的问题、日常管理、接种、藻种营养配方这些方面做一下简单的交流。
因各地环境气候、温度、光照、水质条件不同。
不同季节、藻种性质不同,单位水体养殖品种的需求量也不同。
所以培养条件、营养盐配方等各有不同。
今天我主要是以金藻为例,引申出其他藻种的营养配方,让大家学习一下其中的相似点。
国内大部分水产育苗企业,在育苗生产中都是自备微藻养殖设施,自行生产各类饵料用微藻。
但是一般育苗场都普遍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力量,只能利用各自的藻池和天然水体粗放培养,在饵料微藻种质、生产技术和应用方法上都各自为正,导致微藻种质混乱、供应不稳定、营养成分不平衡、饵料效价低、缺乏多品种集约化生产应用技术;同时,受限于微藻高密度养殖、采收技术和浓缩液保藏技术的限制,国内几乎没有统一的、专业化的饵料微藻质量标准和集中供应点。
所以工厂化育苗需要及时的补充藻种,开口饵料非常重要。
首先从工艺流程上来说一级培养:主要用于保种,主要用的仪器是锥形瓶,其能够完全消毒,所以应用在保种上面特别多。
二级培养:主要是用塑料白桶(聚丙烯材料),生产上也用20L的饮水桶,但是瓶口小,操作不方便,消毒也不彻底;而用氧气袋又易破裂。
在南方经常可以见到用玻璃制作的大型鱼缸和氧气袋。
回复举报|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3-03 08:04•••xiazaiba06••知名人士10三级培养:主要有小型的10 m3、20 m3、30m3左右的室内水泥池,采光良好,白色透明玻璃钢瓦或塑料薄膜于车间顶部用于培育藻种。
小新月菱形藻藻种培养1.藻种培养设施:藻种的培养要在保种室中进行,保种室要求通风条件好,光线条件好,温度可控性好,保种室要配有空调、冰箱、具有人工光源的培养架等。
培养中常用培养仪器有显微镜、解剖镜等,容器有三角烧瓶、广口玻璃瓶等。
保种室要严格消毒,防止病菌的侵入。
2.容器、工具的消毒:进行单细胞藻类的纯培养,容器、工具、培养基都要进行严格灭菌,但一般生产性的单种培养,则只须达到消毒目的就可以了。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高温消毒法和化学药品消毒法。
高温消毒法是利用高温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不耐高温的容器接种环、镊子等金属小工具,试管口、瓶口等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短暂灼烧消毒。
载玻片、小刀等则最好先蘸酒精,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等器具上的酒精烧完,也就完成了灭菌操作。
b、煮沸消毒把容器、工具放入锅中,加水煮沸消毒,一般煮沸10-20 分钟。
大型锥形瓶消毒,可在瓶形瓶内加少量淡水,置电炉上加热煮沸5-10 分钟,可使整个瓶壁消毒。
消毒完毕即用消毒的纸或消毒的纱布包扎瓶口。
如塑料和橡胶制品等不能利用高温法消毒。
a、直接灼烧消毒此法适合消毒小型的容器工具。
C、烘箱干燥消毒将玻璃容器、金属工具用清水洗干净后,放入烘箱。
关闭烘箱门,打开通气孔,接通电源加热。
当温度上升到 120 C 时,关闭通 气孔,停止加热。
如果进行纯培养,容器必须灭菌,当温度上升到105 C 时,关闭通气孔,继续加热至 160 C,保持温 度,恒温 2 小时,然后停止加热。
必须要等到温度下降到 60C 不能超过180 C,以免烘焦。
化学药品消毒主要用于生产性大量培养中, 大型容器、 工具、 水泥池等常用化学药剂消毒。
a 、漂白粉消毒 工业用漂白粉般含有效氯 25%~35% ,消毒时按万分之 1-3 的含量配成水 溶液,把容器、工具在溶液中浸泡半小时,再用消毒水冲洗3~4 次即可。
b 、 酒精消毒 酒精消毒常用于中小形容器和 工具,方法是用纱布蘸 70%酒精在容器、工具的表面涂抹即可。
第六节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液藻类的生长繁殖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液必须具备这些营养元素,而且在营养成分和数量上都应该符合藻类的需要,各种藻类对营养的需要有很多共同点,所以一些培养液配方,能应用于多种藻类的培养。
然而,藻类的不同种类,对营养的要求是有差别的,各有其特殊性,不同种类的培养液配方,当然也应该不同。
只有较好地符合培养种类需要的配方,才可能获得较理想的效果。
一个培养液配方的提出,首先必须了解这种藻类对营养的要求,要达到这一点,进行一系列的试验是必要的。
还必须在使用中验证配方的效果,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使配方达到更理想的水平。
本节内容分培养液成分、培养液配方和培养液的配制三部分。
一、培养液成分单细胞藻类培养液的成分有下列七类。
(一)大量元素1.氮(N) 单胞藻培养液常用的氮源有硝酸钾(KNO3)、硝酸钠(NaNO3)、尿素(NH2CONH2)、硝酸铵(NH4NO3)、硝酸钙[Ca(NO)3)2]、氯化铵(NH4C1)、硫酸铵[(NH4)2SO4]、发酵人尿……等。
其中以硝酸钠和硝酸钾最常用。
但不同的藻类对硝酸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利用情况是不同的,必须根据不同的藻类选择合适的氮源。
2.磷(P) 单胞藻培养液常用的磷源有磷酸二氢钾(KH2PO4)、磷酸二氢钠、(NaH2PO4)、磷酸氢二钾(K2HPO4)、磷酸氢二钠(Na2HPO4)4种。
海水单胞藻培养液应用磷酸二氢钾,如用磷酸氢二钾所配培养液会产生大量沉淀。
3.铁(Fe) 单胞藻培养液常用的铁源有三氯化铁(FeCl3)、硫酸铁(FeSO4)、硫酸高铁[Fe2(SO4)3]、氧化铁(FeO)、柠檬酸铁(FeC6H5O7)、柠檬酸铁铵[Fe(NH4)3(C6H5O7)]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三氯化铁和柠檬酸铁。
无机铁在水中容易形成一种胶体复合物,无可逆反应,不能为生物利用。
铁也容易产生沉淀。
所以尽管铁在数量上所需很少,但要满足藻类需要却很困难。
二、常用微藻培养液配方
微藻种类不同,培养液的配制方法也不同,即使同一种类,个人的惯用方法也不同。
现将硅藻、金藻、绿藻、黄藻和蓝藻常用的培养液配方介绍如下:
(一)硅藻类培养液
1、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培养液(1)
人尿5毫升
海泥抽取液20-50毫升
海水1000毫升
2、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培养液(2)
硫酸铵[(NH4)2SO4]或硝酸铵(NH4NO3)30毫克
过磷酸钙发酵尿液3毫升
柠檬酸铁(FeC6H5O7) 0.5毫克
海水1000毫升
过磷酸钙发酵尿液是将1%的过磷酸钙加入尿中发酵而成,可补充尿液中的磷肥不足和保持氮肥。
3、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培养液(3)
人尿1.5-2毫升
硝酸钠(NaNO3) 50毫克
磷酸二氢钾(KH2PO4)5毫克
硫酸铁[Fe2(SO4)3](1%溶液)5滴
柠檬酸钠(2Na3C6H507·11H2O) 10毫克
硅酸钠(Na2SiO3) 10毫克
维生素B12 0.2微克
海水1000毫升
适于小型和中继培养,加入10-20毫升海泥抽取液效果更好。
4、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培养液(4)
硝酸铵(NH4NO3)30-50毫克
磷酸二氢钾(KH2PO4)3-5毫克
柠檬酸铁铵[Fe(NH4)3(C6H5O7)] 0.5-1.0毫克
硅酸钾(K2SiO3) 20毫克
海水1000毫升
5、厄尔德-施赖伯培养液
硝酸钠(NaNO3) 100毫克
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20毫克
海水1000毫克
是最简单的配方,适应于硅藻的培养。
6、黄海所角毛藻培养液
硝酸铵(NH4NO3) 5-20毫克
磷酸二氢钾(KH2PO4)0.5-1.0毫克
柠檬酸铁(FeC6H5O7) 0.5-2.0毫克
海水1000毫升
加入少量人尿,效果更好。
7、生产上用硅藻培养液
硝酸钠60克(或15克硝酸钠+20尿素)
磷酸二氢钾(KH2PO4)4克
硅酸钠(Na2SiO3) 4.5克
柠檬酸铁(FeC6H5O7) 0.045克
消毒海水1米3
适合生产上培养三角指藻、新月菱形藻和角毛藻。
(二)金藻类培养液
1、E-S培养液
硝酸钠(NaNO3) 120毫克
磷酸二氢钾(KH2PO4)1毫克
土壤抽取液(1)50毫升
海水1000毫升
培养等鞭金藻用。
2、湛水107-1号培养液
硝酸钠(NaNO3) 50毫克
磷酸二氢钾(KH2PO4)1毫克
硫酸铁[Fe2(SO4)3](1%溶液)5滴
柠檬酸钠(2Na3C6H507·11H2O) 10毫克
人尿1.5 毫升
海水1000毫升
培养湛江等鞭藻用。
3、等鞭藻8701培养液
硝酸钠(NaNO3) 30毫克
尿素(NH2CONH2)15毫克
磷酸二氢钾(KH2PO4)6毫克
柠檬酸铁(FeC6H5O7·11H2O) 0.5毫克
维生素B1 0.1微克
维生素B12 0.0005微克
海水1000毫升
4、f/2改良培养液
硝酸钠(NaNO3) 75毫克
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4.5毫克
海泥抽取液20-40毫升
人尿1.5 毫升
海水1000毫升
适用于金藻类的生产性培养。
5、生产上用金藻培养液
硝酸钠(NaNO3) 60克
磷酸二氢钾(KH2PO4)5毫克
柠檬酸铁(FeC6H5O7) 50毫克
维生素B1 100毫克
维生素B12 0.5毫克
消毒海水1米3
生产上培养金藻用培养液,适合一切金藻类。
(三)绿藻类培养液
1、绿藻培养液(1)
硝酸铵(NH4NO3) 50-100毫克
磷酸二氢钾(KH2PO4)5毫克
柠檬酸铁(FeC6H5O7)或柠檬酸铁铵[Fe(NH4)3(C6H5O7)] 0.1-0.5毫克
海水1000毫升
培养扁藻、小球藻或杜氏藻时,添加10-20毫升海泥抽取液效果更好。
2、绿藻培养液(2)
人尿3-5 毫升
海泥抽取液20-30毫升
海水1000毫升
适用于扁藻和其它绿藻的生产性培养,效果良好。
3、盐藻培养液
甲液:
氯化钠(NaCl) 5-10克
柠檬酸铁(FeC6H5O7) 0.01克
海泥抽取液20-30毫升
海水500毫升
乙液:
硝酸钠(NaNO3) 0.5克
磷酸二氢钾(KH2PO4)0.05克
海水500毫升
使用时将甲、乙两液混合,如果再加2%-3%的人尿效果更好。
此培养液适宜于培养盐藻。
4、生产上用绿藻培养液
硝酸钠(NaNO3) 60克
尿素18克
磷酸二氢钾(KH2PO4)4克
柠檬酸铁(FeC6H5O7) 0.045克
适用于扁藻的生产性培养。
(四)黄藻类培养液
1、培养液(1)
硫酸铵[(NH4)2SO4] 10-20毫克
磷酸二氢钾(KH2PO4)1-2毫克
柠檬酸铁(FeC6H5O7) 0.1-0.2毫克
海水1000毫升
适合异胶藻的保种培养和小型培养。
2、培养液(2)
人尿3-5 毫升
海水1000毫升
适合异胶藻生产性培养。
(五)蓝藻类培养液
1、CFTRI培养液
碳酸氢钠(NaHCO3) 4.5克
硫酸镁(MgSO4) 0.2克
硝酸钠(NaNO3) 1.5克
氯化钙(CaCl2) 0.04克
磷酸氢二钾(K2HPO4)0.5克
硫酸铁(FeSO4) 0.01克
硫酸钾(K2SO4) 1.0克
氯化钠(NaCl) 1.0克
淡水1000毫升
培养淡水螺旋藻使用。
2、M-Ss1培养液
碳酸氢钠(NaHCO3) 4.0克
三氯化铁(FeCl3)(10%溶液)0.2毫升
尿素(NH2CONH2)0.25克
磷酸二氢钾(KH2PO4)0.05克
海水1000毫升
室内小水体培养海水螺旋藻使用。
3、螺旋藻培养液
碳酸氢钠(NaHCO3) 2-4克
三氯化铁(FeCl3)(10/(“/”为千分之一)溶液)0.2毫升
尿素(NH2CONH2)214毫克
磷酸二氢钾(KH2PO4)42毫克
海水1000毫升
室外大面积培养海水螺旋藻使用。
(六)一般用培养液
1、E3培养液
硝酸钾(KNO3) 100毫克
磷酸二氢钾(KH2PO4)5毫克
土壤抽取液(2)5毫升
纯水500毫升
海水500毫升
一般用培养液,适合培养多种藻类。
2、f/2培养液
硝酸钠(NaNO3) 75毫克
磷酸二氢钠(NaH2PO4)4.4毫克
f/2微量元素溶液1毫升
f/2维生素溶液1毫升
海水1000毫升
本配方适应于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各种微藻的培养,但用于硅藻培养时,应再加50毫克
Na2SiO3。
(“2”“3”为下标,第47页)
附(1):f/2微量元素溶液配方
硫酸锌(ZnSO4·4H2O) 23毫克
硫酸铜(CuSO4·5H20) 10毫克
氯化锰(MnCl2·4H20) 178毫克
柠檬酸铁(FeC6H5O7·5H2O) 3.9克
钼酸钠(NaMoO4·2H20) 7.3毫克
乙二铵四乙酸钠(Na2EDTA) 4.35克
六水氯化钴(CoCl2·6H20) 12毫克
纯水1000毫升
附(2):f/2维生素溶液配方
维生素B12 0.5毫克
维生素H(生物素)0.5毫克
维生素B1 100毫克
纯水1000毫升
微藻培养液配方很多,但都含有几种基本的营养元素,主要是N和P,在硅藻还含有Si。
此外一般藻类的培养液中都要加铁(尤其是绿藻)。
它们的用量都有一定范围,实践中应根据需要选择配方,只要掌握了微藻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工作中便可灵活掌握,适当调整。
就目前我国所培养的微藻来说,用“f/2改良培养液(1)”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进行室内培养时尤为适用,因此可推广使用。
另外,一般海洋微藻在较淡的海水中比在盐度为35的海水中生长的要好。
因此,如配制培养液所用的海水盐度较高(接近35),另加20%的淡水,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